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时间:2019-05-12 16:3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第一篇: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2010年11月11日

一、教学内容:

(标题(同上)课本页码 教参页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2.能力目标: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3.情感目标: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

四、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多媒体 1.课前检测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 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七、教学过程(问题聚集):

(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

教师提示: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

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

(学生分组讨论)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师:张籍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很好的利用了诗歌表达情感的多元性。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三)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见赢在高考优化设计相关知识点)

(四)鉴赏诗歌把握情感的基本方法: 1.读题目。2.看作者。

师: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提醒学生注意:“知人论世”的前提:(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

(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3.寻找情感载体 特别关注:

(1)动词、形容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正是客心孤回处”)(2)修饰语(如“枯藤老树昏鸦)(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如颜色词——暖色调“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调“冷漠低沉、孤寂凄凉”

五、师生互动

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

归自南阳(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

答案: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

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转而到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在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表现出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

春 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问:“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明确答案

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二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强调答题规范性:

1.层次清晰,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

2.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

3.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注意思维的全面严密。

六、当堂检测

裴给事①宅白牡丹(无名氏)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 ①裴给事:裴潾,以门荫入仕,一生 “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唐敬宗宝历初年,曾任给事中。

就本诗第三、四句,结合全诗谈谈其中寄寓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解析指导】

玉盘,冷露,月白,风清,再加上寂静无人的空园,与上联描写的情景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对白牡丹的形象刻划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参考答案:

1.白牡丹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高洁之感,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

2.表现了对裴给事的高洁形象的赞赏和对其处境的同情。豪贵争赏紫牡丹,而“无人”看裴给事的白牡丹。即言裴给事之高洁,朝中竟无人赏识。

八、作业设计:优化设计相关练习

九、课堂板书 : 课前检测题:

节妇吟 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

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鉴赏诗歌把握情感的基本方法: 1.读题目。2.看作者。3.寻找情感载体

举例分析:

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

归自南阳(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

春 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当堂检测

裴给事①宅白牡丹(无名氏)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十、课后反思:

第二篇: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

祁阳四中语文二轮复习专题5: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教案

主备人:桂华锋 上课时间:

学情分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古诗表达的情感类型,希望通过对类型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掌握能够解决高考出现的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的问题。

复习目标:掌握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复习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复习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情感思路。复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测

阅读张籍的《节妇吟》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节妇吟 唐·张籍 ——寄东平李司空师道①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②。妾家高楼连苑起, 良人③执戟明光④里。知君用心如日月, 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①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曾邀张籍以扩充自己的势力。

②红罗襦[rú] :红罗短袄。③良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④明光:本是汉代宫殿名,这里泛指宫殿。

二、教学过程(问题聚集):

(一)导入: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作业问题诊断。

生:这首诗歌描写了一位已婚女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教师提示:

1.作者——唐·张籍(唐代著名诗人,韩愈门生,历任国子监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等职)2.副标题《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3.李师道:是当时藩镇割据中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且有一大堆高官头衔,其势炙手可热。当时藩镇割据者用各种手段拉拢、勾结有名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此扩张自己的势力。(学生分组讨论)

这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不被藩镇 1 高官拉拢、收买的决心。这首诗实际上是作者为拒绝李师道的拉拢而写的,只不过用了比兴手法,说得比较委婉、客气。

师:张籍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很好的利用了诗歌表达情感的多元性。

古人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句话准确地表明了诗歌是传达诗人情感和志趣的一种主情的文学样式,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往往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三)古诗中的表达情感的类型:(回顾相关知识点)

(四)鉴赏诗歌把握情感的基本方法:

1.读题目。杜甫的《春夜喜雨》一个“喜”字,传达诗人的情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一个“思”字,表达游子思乡之情。2.看作者。

师: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提醒学生注意:“知人论世”的前提:(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

3、看注释 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不能忽视。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所以,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例1】欧阳修《梦中作》①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

【赏析】在古典诗歌中,写梦或梦中作诗为数不少。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曾说陆游的集子里,记梦诗竟多至九十九首。这类作品有的确实是写梦,有的则是借梦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感情。

欧阳修此诗四句分叙四个不同的意境,都是梦里光景,主题不大容易捉摸,因为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情怀。

借助注释①知其仕途失意又无奈的心情,借助②思家,渴望归乡的心情

【参考答案】(1)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4、抓意象 诗人把感情汇聚在某一或某些物象上,物象因包含了诗人的感情而形成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例2】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赏析:这是一首送人离别之作,但其中颇有世路艰难之感,反映了作者当时已历经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

词开篇即述离情,词人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参考答案: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5、看技巧

【例3】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简析颈联用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赏析:化用《庄子•齐人有一妻一妾》中的典故和介子推甘愿烧死也不愿为官的典故,在对两种不同人的人生追求的对比中,表现出作者虽遭遇挫折而志节不改的高尚人格。诗中表达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结尾虽然说无论贤愚,最终还是化为荒冢一丘,归于虚无,但我们细加推敲,就不难发现,作者在诗中并非是倾吐不平,而是在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奴颜媚骨地换取相应地位与富贵的高洁情怀。

6、抓关键词

【例4】《道中喜雨》曾 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赏析: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 “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参考答案:“喜”字是全诗的中心,发觉凉冷是一喜,看到溪流涨水是二喜,设想稻花秀色、桐叶佳音是三喜,百姓收成有了保证是四喜,这一“喜”字贯穿了始终。最难得的还有作者全诗都化用了老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意,表现出了关心国计民生,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的 可贵精神。

【例5】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4分)

“羁绪”指羁旅在外的思绪,结合注释,结合全诗,明确内容:

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别关注】:

1、动词、形容词(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正是客心孤回处”)

2、修饰语(如“枯藤老树昏鸦)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如颜色词——暖色调“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调“冷漠低沉、孤寂凄凉”

7、抓关键句

【例5】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抓住“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张籍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例6】《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抓住“抱膝灯前影伴身”句,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第二课时

二、命题动向

我们可以将高考情感类诗歌考查要点归纳为三类:

(一)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的分析

(二)对变化情感的分析

(三)对复杂情感的分析

1、对单一情感思路、细节分析:

【例7】归自南阳(李昌祺)

去日犹秋暑,归时已冷霜。江山非故土,人物是他乡。老态随年出,离愁共路长。埃尘如见恋,到处扑衣裳。

问: 从思乡的角度看,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请概括。(4分)提示:

①先从题目入手,应首先抓出哪个字?(归)。明确了诗歌情感和思乡有关。②首联中哪两个动词最重要?(去——离开,归——归来)

③再通过两个时间词的暗示,这就表明了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了。

④归纳颔联中传达的信息。

(身在异地他乡,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

⑤颈联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年龄增大。二呢?(乡情日浓)。⑥尾联写自己风尘仆仆赶路,表现出了什么情感?(归情急切)。明确答案

【答案】: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颔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颈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

2、对变化情感的分析:

【例8】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问: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提示:

①标题中应把握的是哪个词?(登楼——通常表达报国之志、壮志难酬)。②回顾岳飞其人(精忠报国之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③诗人登黄鹤楼遥望北方失地,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呢? 诗文中由“想当年”、“到而今”领起的这两组句子构成了一种什么关系? 对比。“想当年”的繁盛与“到而今”的满目疮痍形成了对比。

④所以诗人首先是发出了昔盛今衰的悲慨。针对“想当年”、“到而今”的情境,还会有什么思想情感呢?(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百姓的同情)。⑤接下来诗人的情感发生了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想象。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于是变得斗志昂扬。特别是想象胜利后再登黄鹤楼,心情变得舒畅了。)明确答案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痛心,转而到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在想象“提锐旅”、“ 清河洛”之后表现出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3、对复杂情感的分析:

【例9】春 日(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世称涑水先生。

问:“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提示:①依然分析诗题和作者给我们的暗示。

(标题名为《春日》,再加上首句“韶光大半去匆匆”,所以会抒发伤春之情。

注释中说“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应该会有忧国之情吧?)②后两联中,有个典故需要注意,怀王死后,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表示了对死于异国的怀王的吊唁和对楚国命运的哀伤。作者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回想靖康之难,徽宗、钦宗被金人掳至北方,终死于五国城,其遭际颇似楚怀王。北宋灭亡,南宋依然不振,至作者生活的年代已危在旦夕。他心中自是不能平静。明确答案

【答案】:“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2分)二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心头。(2分)

强调答题规范性:

1、层次清晰,注意分点作答,凸显层次。

2、吃透诗歌所蕴含的感情,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注意基本格式:“由开头……转而到……”。

3、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注意思维的全面严密。

鉴赏诗词情感小口诀:

意象词句要关注,注重技巧莫疏忽。题目作者别遗漏,诗歌情感更清楚。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练习

1、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注释】欧阳修曾因“朋党”之罪出放外任,这诗是外放时途经云梦驿馆之作。★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5分)

2、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虑: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

3、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

4、临江仙 暮春 宋 赵长卿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夜,中酒落花夭。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

★最后两句写了怎么样的意境?

情感把握 参考答案

1、宿云梦馆 欧阳修【参考答案】借助注释、意象意境、用典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思念家人,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思想感情以及思念不得的悠悠愁绪。

第一句借“北雁”“岁欲昏”点出季节和时令,用“私书”暗点妻子的来信。岁暮正是与家人团圆的时节,妻子的来信更勾起归家之念,于是诗人渴盼团圆的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而秋凉岁昏,则烘托出了难以团聚的愁绪。在“一夜西窗雨不闻”中,诗人化用了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巧妙的表达了思念家人,渴盼回家的思想情感,既亲切又自然,又增添了诗的内涵。

2、幽居初夏 陆游 抓意象、关键句 分析:第一句写诗人家居的地点,第二句写住所来往的道路,第三句写所见,第四句写所闻,第五六句扩展视野,令境界开阔,最后两句抒孤寂之情。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表现怡然自得闲适之情,尾联的“叹息”有两层意思: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诗歌紧扣一个“幽”字,其突出表现是:以景写“幽”,以动衬“幽”。以“湖山胜处”“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下鹭”“鸣蛙”反衬环境之幽静,很有特色。本诗的另一特色是以乐景哀愁。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答: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2分)

答: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

3、枕上作 陆游

(1)颔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和作用?(4分)答:以动衬静(2分),表现深夜的静谧凄清(1分),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1分)。(2)从颈联和尾联可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答: 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2分);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1分);遂生归隐之心(就产生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想法)(1分)。

4、《临江仙 暮春》 把握关键词 “故园”“ 怀家”“ 归船” ★第一句两个“尽”字好在哪里?

(1)这里用两个“尽”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望眼欲穿的神态,反映词人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表现了强烈的乡思。★最后两句写了怎么样的意境?

(2)词人想象登上归船,蜷缩在低矮的船篷下,聆听敲打在船篷上的雨声,从船舱中望去,只见断桥一带的杨柳,迷迷蒙蒙,似乎笼罩着一层烟雾。这两句营造了凄冷孤寂的意境,表达词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园的思念,含蓄隽永,富有余味。

第三篇: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设计

高考诗词鉴赏复习--------情感主旨类 教学设计

张家窝中学

李丽

一、教学目标:

1.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2.准确判断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3.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的答题模式

二、教学重点:

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掌握情感主旨类题的答题模式

三、教学难点:

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情感变化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言志,诗歌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所以,读诗就要以把握诗歌情感为目标,前面讲的种种手法、内容都是为了把握作者情感服务的,因而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般都涉及到对作者感情的分析评价,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考纲解读】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指:①理解全诗的主旨。看全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阐述了什么哲理,或诗人对社会、历史、人生有什么总结性的句子。②评价诗歌的意义。可评价该诗的积极意义,或指出该诗的时代局限,或就前人对该诗的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高考预测】

综观2013年各地古诗鉴赏题目,对“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一考点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绝大多数是考查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这些题目有的是考查对整篇作品的理解,有的则是考查对某一句或某一部分思想感情的理解。

2.极少数的题目是考查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评价的。

3.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多数题目要求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分析。4.对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常常与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结合起来。

(四)【知识、能力储备】

1、分析这首诗中作者流露的情感。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岑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注:天宝三载(744)岑参举进士,授官右内率府兵曹参军,此诗即为辞别终南山隐居地高冠谷而作。“一命”最低的官职。

2、总结把握诗歌情感的方法。

①读题目 ②知作者,注意年代和写作背景。③悟景语:意象 ④觅情语:直抒胸臆的句子 ⑤品典故

⑥观注释 ⑦重末句

(五)【高考真题回放】

1、(2013四川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4分)

2、(2011全国新课标卷)

村 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反映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6分)

3、(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六)【巩固训练】(七)【课堂小结】

第四篇: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的把握

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的把握 【教学导引】 :

本讲内容是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或主旨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梳理古代诗词中常见的题材,讲解题材与情感的联系,也可以借助“注释”、“意象”、“诗眼”以及“景与情的关系”来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另外,诗人还会运用表达技巧、炼字等艺术手法或是通过塑造形象来增强情感表达的效果。

【考点追踪与分析】:

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对古代诗词鉴赏这一专题有两个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由此看来,古代诗词鉴赏的考点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主旨),而思想感情(主旨)又是一首诗或词的“灵魂”,所以在高考中,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的考查,往往在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感情的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把握好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感情(主旨),那么在古代诗词鉴赏这个专题中,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考点知识荟萃】:

(一)诗歌的思想内容

常见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1.边塞诗(建功报国类)唐诗多为:

(1).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

(3).描绘将士英勇无畏、昂扬勃发的精神状态;(4).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5).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6).将士久戍的乡愁和闺中妻子的离恨;(7)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8).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9).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10)对腐败无能的将领的愤怒和对士兵痛苦生活的同情;(11).盼望爱兵如子、英勇善战的将领出现。宋词常有:

(1).山河沦丧的痛苦和归家无望的哀痛;(2).壮志难酬的怨愤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收复失地的痛苦;(4).对投降派、主和派及小人当道的愤懑;(5).对异族统治下人民流离失所、痛苦生活的同情。2.忧国伤时类(与上一类多有重复)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的疾苦;(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6).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3 送别诗

(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前途艰辛的担忧;(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3).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4 山水田园诗

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1).描写自然风光;(2).农村景物;(3).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田园诗风格为恬淡宁谧,山水诗风格为清新优美。5 咏物诗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6 思乡怀人类诗歌

(1).羁旅愁思;(2)思念亲友;(3).征人思乡;(4)闺中怀人。

写作上:(1)触景伤情;(2).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4).因梦寄情;(5).妙喻传情。7咏史怀古诗

(1).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对历史、功名利禄、繁华富贵等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

(3).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8思妇闺情诗

(1).抒发别离苦情;(2).描写美人迟暮;(3).寄寓人生感慨。9即景(或即事)抒怀类诗歌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昔胜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7).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8).记梦悼亡,遗世游仙。(二)常见意象的含义:

杨柳——离情别恨或柔情 梧桐——寂寞惆怅、凄苦凄凉悲伤

鹧鸪——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沙鸥——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 青鸟——情人的使者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雪——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

霜——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 浮云——游子漂泊、飘零 船——漂泊、无拘无束,自由旷达 流水——叹惋、时间流逝 大漠——苍凉 落叶——失意、伤感 旷野——凄清 竹林——闲趣、隐逸 孤灯——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古琴——知音 楼兰 ——国立功 关山——怀乡、思人 孤雁——思亲,思乡,孤独 寒蝉——悲凉、离愁别绪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点拨:

1.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作为考试题中的注释,我们认为这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场上,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问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本词出题人给了两个注释,①中“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和②中“姜夔浪迹江湖,终生不仕”以及姜夔“去拜见范成大”,由这两个信息可知:两人志趣相投,不再做官,归隐江湖,可谓淡泊功名,宁静致远。由此信息的理解和挖掘,便知第二小题的答案了:与范成大形成对比,同意则是突出范成大的人格高尚,不与“趋炎附势的人”同流合污,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不同意:还是对比,范成大这样的人怎么能和“趋炎附势的人”的交往呢,所以这样人来一定是“人不到”了,还是突出范成大的无人能及(尤其是趋炎附势的人)的品格,还是在赞美。

顺便说一下第一小题,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理解本文的主旨还怕不知第一小题写的景物吗?

参考答案: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

2.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意象则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鸦、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可“略知一二”。

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阅读本诗,找出诗中的意象,再结合第一小题的问题所问,即,夜晚、秋风、汉关、朔云、边月、西山,结合注释信息“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这些景象和意象渲染了战争气氛,预示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至于第二问的情怀(思想感情)结合“考点荟萃之诗歌思想内容”便知。

参考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3.知人论世、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

一首诗或词,在题材选取上在,因人而异,在形式技巧上,也千变万化,还有古今语言有别,这使得我们在理解上,客观的增加一些难度,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或者说是相通的、普遍的,那就是思想感情,无论古人和近人,在情感上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的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提供了依据,由此去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②纪:经营

问题: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主要表现了什么乐趣? 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略)

参考答案: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完整的答题模板

1.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2.解释诗句(词语),写了什么景、物、事等+3表达了什么情。

【跟踪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问题: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解题思路(方法指导)

抓住注释中“闲居”、“等候授职”这两个词语,“感同身受”或者出于常识考虑,也可知道诗人此时那种无聊、失落、迷茫的心情,再加上“燕子”、“梧桐”、“客衣”等意象,可知诗人的思乡怀旧之情。解释第二联诗句,即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连词成句,组合成答案。

参考答案: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诗句理解为“燕子将要南飞,想到一别就是一年,以后对旧巢只能在梦中见到”,也可给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晚泊岳阳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1)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解题思路(方法指导)(略)

参考答案:(1)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因;第六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意思答对即可。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玉树藏族自治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①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②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③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⑤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⑥气候高寒

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⑤③①④②⑥

D.④⑥⑤①③②

②参考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答案】A 3.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需要清静„„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__________

。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地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A.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

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 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 D.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 【答案】D 4.(2013·潍坊质检)请仔细观看下面一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解释漫画寓意。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回答此题,重点是就漫画中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弄清漫画讽刺的主体,围绕漫画的主题拟题目。拾到钱归还失主是正确的,但是索要酬金是不对的。这里讽刺的主体显然不是失主,而是拾到钱者。

答案:(1)新“拾金不昧”向钱看(2)现今社会中,拾金不昧的意识日趋淡薄,拜金主义盛行,作者借这幅漫画对社会上的这种道德淡漠的现象给予了讽刺和批判。

【情景式默写】: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马说 》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醉翁亭记》中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7《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第五篇:教案1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分析思想感情导学案

(一)编写者:张汉栋 审核:杜瑞欣 编写日期:2014-11-1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完成环节)

一、诗歌常见思想感情(翻阅资料,填空以初步掌握常见思想感情)

(一)1、送别类。①王维《渭城曲》(即《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依依不舍、难分难舍之情。②高适《别董大》表达

。③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表达。

2、怀古类。

①杜甫《蜀相》

。②刘禹锡《乌衣巷》。

③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思乡类、思亲类。

①远游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如 ②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如

③闺中少妇对游子的思念。

④烽烟离乱之时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4、战争类。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表达。王昌龄《从军行》、李白《塞下曲》表达

。杜甫《兵车行》、《前出塞》表达。杜甫《春望》表达。

二、应考须知。

1、考查形式

2、解题思路(此两项注意熟读《创新大课堂》相关内容)

3、答题格式:(自己动手写上)

三、应试技巧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五个环节入手)

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

2、抓意象、意境。

3、抓诗眼、关键词。

4、懂典故。

5、懂手法。

四、预习检测。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佑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颖州。②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4分)答:(1)①“夜凉”“笛声”“千山月”意境清冷,写出诗人贬居他乡心境淡淡的悲凉;②“路暗花迷”暗指前途难测,表达了对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③“棋罢不知人换世”,暗喻世事变迁,流露出自己贬谪他乡,远离朝庭,虽想超脱却又不能忘情于世俗的矛盾。

④“酒阑无奈客思家”流露诗人对目前境遇的无奈与思乡之情。

岁暮(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问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一(常规答题格式):诗人通过对自己岁末暮年,仍漂泊他乡,而边关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请缨的叙述,抒发了漂泊他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也表达了自己空负报国愿望却无力为国分忧的无奈!

问二: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二:①岁末暮年,漂泊他乡,孤独寂寞;②边境战事不断,时局艰难,朝中无人,而自己不被所用,无力为国分忧;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诗人崇高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之情同艰难的时局和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强烈反差;故而寂寞心惊

【教师点拨】五:依据学生展示、教师重点讲解、学生及时巩固 六:课堂检测

葛溪驿鉴赏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①漏,古代计时器。②未央,未尽。③明灭,或明或暗。④归梦,梦中回乡。⑤坐,因为。⑥岁时,秋日。⑦疏,叶子稀疏。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七、学生作业:完成《创新大课堂》专题过关之《北斋雨后》练习题

解析

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

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

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夜宿驿站之索寞凄凉况味,寄寓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首联写的是秋夜孤寂之景,残月幽辉此时正“低倚户,照无眠”,加上“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的漏壶烦人的滴水声和“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谁又能睡得着呢?从构思上看,对句极富杜甫《宿府》中“独宿江城蜡炬残”的意境。

颔联抒写羁旅行役的困顿和思乡的愁苦,写得很细腻。只有细心人,才能感到“天街夜色凉如水”,倾泻在孤衾冷叠,卧病在床人的身上,确实是来得早。对句暗用岑参“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尽管梦境虽嫌迷离,却有片时亲人相聚的欢乐,最难堪是梦醒之后,“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羁旅逢秋,途中得病,早觉风露,岂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痛乎?

颈联抒写忧时忧国的情怀。出句虽无杜甫“感时花溅泪”那种深沉的感慨,却也令人击节悲歌,扼腕长叹;对句虽无杜甫“关塞萧条行路难”那种难堪的局面,但夜色凄凉的天地不也教人“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吗?从羁旅之愁过渡到忧国之痛,使这首诗的思想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尾联以景结情。那使人心烦意乱的蝉鸣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那稀疏而又半黄的梧桐(古有梧桐乃凤凰和蝉之所栖的说法)更令人情何以堪。

这首诗受杜诗的影响颇深,但缺乏杜诗腾挪跌荡,抑扬顿挫的灵气

这首诗写于宋仁宗皇二年(1050)自临川赴钱塘(今浙江杭州)途宿驿中。诗中抒写了作者的旅愁乡思。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衬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纪昀评道:“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

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下载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案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2、学习答题思路,掌握诗歌意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比较鉴赏的方法。3、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

    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 教案

    【教案】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思想感情类比较 复习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2、......

    2014届高三诗歌鉴赏教案之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之评价是个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2013,9,17曹亚平一、考点解读: 1.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

    诗歌鉴赏 意象与情感 教案

    从意象入手 把握诗歌情感一、导入我们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就是诗歌,而说到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绕不开的概念就是“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丰富可谓“灿若繁星,......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 诗人讲究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炼字;“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仍说炼字。炼字,就是锤炼语言,从丰富的词汇中经过......

    诗歌的情感把握20131203

    诗歌的情感把握20131203 教学目标: 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教学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

    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专题教案

    专题(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教案)

    诗中有真味 乃需细品评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掌握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