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洲和大洋教学案例
大洲和大洋教学案例【摘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小编就为您奉上精彩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快乐点击
1.世界海陆分布
(1)海陆分布概况
读图2.1-1可知: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
从上图可以看出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为地球,这反映了从古到今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
(4)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
土称“中国”。
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界的历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公元前2世纪,中国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13世纪,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为亚欧的交往竖起了一块路标。
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足迹远及现在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
海岸,并且留下了著名的航海图。
15世纪末,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理大发现。
16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完成了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
直到近代,人类才有了正确反映地球上海陆面貌的世界地图。2.七大洲
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隔成几块面积广大的大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岛屿。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的概念:
名称 概念 举例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亚欧大陆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台湾岛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朝鲜半岛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
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洲——亚洲
世界最小的洲——大洋洲
(2)七大洲的名称:
大洋洲:顾名思议,为“大洋中的陆地”;澳大利亚意为“南方的大陆”。亚洲:亚细亚洲的简称。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
欧洲:欧罗巴洲的简称。在古代地中海人的语言中,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非洲: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源自古希腊文,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
美洲: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以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后,人们就以运河为界,分为北美洲和南美洲。
(3)七大洲的分布
①主要在东半球的大洲是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是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北半球的有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是大洋洲、南极洲和南美洲。
③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④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有大洋洲和亚洲。
⑤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注:世界最大洲——亚洲;世界最小洲——大洋洲。
(4)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②亚非两洲:苏伊士运河
③欧非两洲:直布罗陀海峡 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
⑤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⑥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4.四大洋
(1)海、洋、海峡的概念:
名称 概念 举例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太平洋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 黄海
海峡 沟通两个洋或海之间的狭窄水道 台湾海峡
(2)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大洋的位置是相对于大洲而确立的,如上面东西半球图所示。
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
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抱。
四大洋中跨四个半球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3)四大洋的面积比较: 由大 小为: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热点考点聚集
命题方向
本节选择题主要考查大洲、大洋特点及界线、大洲、大陆等概念。读图分析主要考查大
洲、大洋及界线在图上填出。此外,经纬网图、气候。资源等章节都能捎带考查本节内容
【例1】 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是,跨纬度最广的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七大洲的经度范围和纬度范围。南极点位于南极洲,所有的经线都要经过南极点,也就是南极洲要跨所有的经度,它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自南端到北端所跨纬度在七大洲中最多,所以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
答案:南极洲 亚洲
金钥匙: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都位于极点附近,跨360度。
【例2】一架飞机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州起飞,沿北回线向西绕地球一周,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 分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洲的概念。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是一个相对概念,具体分布不多重复。解本题还应注意本题的已知条件,即从广州出发,沿北回归线,向西环绕一周,所经大洋和大洲等注意大洲既包括大陆,也包括其岛屿部分。
答案:依次为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大洋洲。
金钥匙: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必须以分布图为依据。这样形式的题,必须头脑中形成它们的空间分布,才依据要求逐步解决。
典型例题剖析
【例1】被亚、欧、北美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剖析:此题考查的知识,依然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解本题的关键是亚、欧、北美三大洲都濒临的大洋是哪一个?此题易错选B大西洋。而濒临大西洋的只有欧洲和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只有亚洲和北美洲,濒临印度洋的只有亚洲。
答案:D 金钥匙:换角度来考虑,多方位去观察。
【例2】 读图2.1-9,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
剖析:本题考查的是大洲的位置。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也可以
说这四个大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大洲和大陆是有区别的,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大陆,大陆和它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赤道虽然穿过亚洲和大洋洲,但不是穿过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 大陆,而是穿过亚洲和大洋洲岛屿。被赤道横穿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答案:亚洲 非洲 大洋洲 南美洲;南美大陆 非洲大陆
【例3】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如图2.1-10所示)回答:
(1)填写出下列名称:
大洲:A,B ,C。
大洋:D,E,F。
(2)写出大洲分界线名称:
山脉:a ,e。
河流:b。
运河:f ,g。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读图题,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地在两半球图上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大陆上的洲际分界线,并能识别各大洲轮廓和面积的大小。为便于掌握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可把大洲的分布落实到半球上,如南北美洲、非洲大陆,北美、欧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太平洋介于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呈近圆形;大西洋呈“S”型;印度洋全部在东半球,向南敞开;北冰洋在亚、欧、北美之间,面积最小。
答案:(1)欧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北冰洋 大西洋 太平洋
(2)乌拉尔山 大高加索山 乌拉尔河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创新例题点拔 【例】读图2.1-11,回答:
(1)A 洲,B 洲,C 洲,D 洲。
(2)E 洋,F 洋,G 洋。
(3)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要能根据大陆的轮廓和附近的岛屿,大洋的宽度、地球的方向来综合判断。
答案:(1)南美 非 大洋 南极(2)大西 印度 太平(3)顺时针标
金钥匙:我们一般所看到的世界海陆分布图多是北极在上,南极在下,在这样的地图上,相信很多同学能够准确地分辨出各大洲和大洋。但换个角度,如以南极或北极为中心的南北半球图上,有些大陆和大洋的形状不完整,且由于绘图方法的不同导致熟悉的轮廓发生变形,这时再去分辨大洋和大洲就增加了难度,所以平时要习惯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观察、分析地理事物。
学用方法指导
1.从本章开始学习世界地理,在学习中会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地理事物名称及空间分布知识。
如何准确、牢固地记忆众多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分布?有效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读图进行形象记忆,以逐渐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2.运用归纳法,理清主要知识点:
(1)海陆分布
七分海洋:海洋主要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面积最大的大洋为太平洋,最小的为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三分陆地: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面积最大的陆地为亚洲大陆,最小的为澳大利亚大陆。
(2)大洲、大陆和大洲的分布
六块大陆 七大洲 四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 北美大陆、亚欧大陆 欧洲、北美洲 北冰洋
全部位于南半球 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 南美大陆、非洲大陆 亚洲、非洲
大洋洲、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全部位于东半球 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非洲 印度洋
全部位于西半球 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 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球陆地面积为海洋面积的两倍多
B.全球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四大洋,它们彼此相通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均位于五个大洲之间 D.东半球上的陆地大于海洋,北半球上的海洋大于陆地
2.关于七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濒临三大洋,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B.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欧洲是全球七大洲中,惟一没有热带和亚热带的大洲
D.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均为濒临三大洋的大洲
3.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南美洲
4.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是()。
A.太平洋和 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大西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6.赤道横穿哪些洲的大陆()。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大洋洲
7.被北美洲、亚洲、欧洲围绕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8.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环绕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非 洲 C.欧洲 D.南美洲
10.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A.南极洲 B.欧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1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A.亚欧大陆 B.美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南极大陆
12.四大洋中,全部在东半球的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14.在地球表面,陆地所占面积最大的半球是()。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15.七大洲中全部都在北半球的大洲有()。
A.亚洲 B.南美洲 C.欧洲 D.非洲
16.关于巴拿马运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分界线 B.建造在巴拿马国境内
C.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 D.是世界上开挖最早的人工河 17.下列海峡,既是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台湾海峡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18.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捷径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红海 D.马六甲海峡
19.世界各大洲中,四周被大洋所环绕的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
20.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径是()。
A.巴拿马运河 B.白令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苏伊士运河
21.濒临三大洋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22.世界最大大洋和最小大洲组合正确的是()。
A.太平洋、欧洲 B.大西洋、大洋洲
C.太平洋、大洋洲 D.太平洋、亚洲
23.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A.各占1/2 B.2/3陆地区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24.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5.大陆伸地向海洋的部分是()。A.岛屿 B.海洋 C.海峡 D.半岛
二、填空题
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 %,而海洋占 %。
2.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半球;北极和南极地区分别以 和 为主。
3.和它附近的 合起来叫做大洲。
4.洲、洲、洲和 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5.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洲和 洲。
7.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是 洲和 洲。
8.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 洲和 洲。
9.世界各大洲和大洋中,跨经度范围最大的分别是 洲和 洋。
三、读图题
1.读“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如图2.1-12),完成下列要求:
(1)亚欧两洲之间是以、和 一线作为分界线。
(2)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狭窄水道是,它也是亚洲与 洲的分界线。
(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4)海船从黑海驶向印度洋,依次经过 海峡,海,运河,海。
2.读东西半球图(如图2.1-13所示)回答:(1)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2)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3)既被赤道穿过,又被极圈穿过的大洲是。
(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6)从赤道与0°经线交点自东向西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是、、、。
四、连线题
将下列地理界线与其相关的大洲连接起来:
①北美洲和南美洲 a.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
②亚洲和欧洲 d.苏伊士运河
③亚洲和非洲 c.巴拿马运河
④亚洲和北美洲 d.直布罗陀海峡
⑤欧洲和非洲 e.白令海峡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C 5.D 6.B 7.D 8.D 9.A 10.C 11.A 12.B 13.D 14.D 15.C 16.B 17.B 18.B 19.D 20.D 21.A 22.C 23.D 24.C 25.D
二、1.29 71 2.北 海洋 陆地 3.大陆 岛屿 4.欧 亚 非 大洋 5.海峡 6.亚洲 南极洲 7.亚 北美 8.非 大洋 9.南极 北冰
三、1.(1)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2)土耳其海峡 欧
(3)苏伊士运河(4)土耳其 地中 苏伊士 红
2.(1)非洲 大洋洲(2)亚洲 北美洲(3)亚洲(4)亚洲 大洋洲(5)南极洲 亚洲(6)南美洲 大洋洲 亚洲 非洲
四、①——c ②——a ③——b ④——e ⑤——d
第二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八、说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老街基学校
李翠
第三篇: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
一、本课的成功之处:
1、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通过“太空之旅”图片设问:“加加林为什么说他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引入新课,较好地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观察完“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的立体图后,展示“世界海陆分布”的平面图,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讲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图象迁移能力。在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时,再次让学生判断哪个“海”其实是“湖泊”,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本节课能充分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分界线、轮廓、面积和分布特征,形成教学问题场与教学情景场的叠加,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学法指导。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先以“亚洲”为参照,引导学生说出与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然后利用“分半球记忆”和“特殊纬线记忆”法,让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最后,让学生练习“一笔画世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使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
5、培养了学生研究问题与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模式下“灌输——接受”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体会协作学习带来的成功,激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6、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课堂上,有目的地设计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采取讨论、探究、抢答等多种方法,不断地让学生去质疑、探索、发现。给学生提供展示各种能力的机会,并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整个课堂气氛生动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二、本课不足之处:
1、本节课难度不大,但读图较多,内容丰富,教学容量大,时间略紧,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受时间限制,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如“大洲和大洋名称的含义”和“英文解释”,学生显得意犹未尽。
3、由于老师引导的太过到位,反而遏制了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好像一切都水到渠成。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 “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 “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 “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 “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 “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讨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 “世界海陆分布图”和 “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在 “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师:我们仔细观察世界海陆分布图,就会发现,地球表面的海洋是连成一片的。陆地和海洋一样也是连续的吗?
生: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师:你能根据开始时老师所讲的概念把它们区分出来吗?
[活动]读图讲解:读 “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 “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 “东、西半球图”和 “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清晰地展示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区域概念,更好地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生活能力的提高机会)
师:在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师: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
生:(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师:(教师指导读图)我们是如何来划分大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将几条洲际分界线找出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活动]读图比较:读 “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师:请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活动]读图讲解 “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 “四大洋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再次重复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主动思考,归纳体系,知识提炼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教材后的活动内容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练习)。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3
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在变,教师更要变,新的课程需要教师除了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不但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灵敏的思维,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捕获学生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使其燃烧发光,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地思索我们的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增强学生主动探求的爱好,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给学生创造多想,多练,多观察,多动手,多思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本节课在这方面主要做到的是: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本节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如《世界地形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阅读材料如: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和绘图题如书本P31活动4,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如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大洋洲、南极洲,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大洲、大洋的轮廓图,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如在讲授海陆的各种形式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并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出六块大陆、半岛和岛屿,并能具体说明最大的大陆是欧亚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三、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4
《大洲大洋》一课的教学结束了,掩卷沉思,回顾这节课,有得亦有失。
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导课,利用同学都喜欢的游戏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直观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课堂,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四部分进行处理,利用大屏幕明确教学目标:地球海陆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大洲的界线。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把这一课的媒体资源链接到我的课件中,形象直观的体现地球海陆的分布、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称以及分布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PPT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础知识点。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填空和读图,进行练习。
其次,运用PPT课件学习大洲的界线,直观而又具体,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正是由于把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使得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并能够十分主动地参与其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知识容量,让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实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备好课的同时,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本节课时间把握的还好,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是对媒体课件演示的不够到位,教学思路与媒体资源的利用不够同步,教学中受课件的限制,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不明晰。教学的语言不精练。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 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涉及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因此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地理位置观。
学情分析
1.由于大洋与大洲是小学科学已经学习过的东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感知度和熟悉度应该说较高,认知起点较高,但我们地处山区,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往往都是应付小升初考试,学生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并且还需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该知识难度就更大了。我校学生整体素质相当差,且差异巨大,在教师的分类指导下可以达到的一定的学习效果。
2.在学习时学生可能会面临读图填图等障碍,都可以通过本节学习得到一定解决,从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3.(1) 学生习惯于看以“东半球、西半球”形式出现的海陆分布图,以“南半球、北
半球”形式出现的图形。学生不易看懂分清。(2) 学生在读以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
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学习大洲大洋在地图上的分布、培养阅读地图和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图上查找、搜寻信息及分析处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加加林登月,培养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和七大洲的位置确定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6
七大洲和四大洋是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课所要讲的内容。学生们要说讲中国地理,学生们都很熟悉,比较好理解,但是讲世界地理,学生们在理解上就有点困难了。在寒假的时候,给学生布置画世界地图,但真正画的符合要求的没有几个人,这对我们的教学工作增加了点小麻烦。
多媒体显现出来的世界地图不是很清楚,只好让学生们看课本上的那副地图。先看整个世界地图,让学生们讨论交流在这幅地图上都发现了什么,刚开始学生们没有头绪,答案五花八门,后来我慢慢的引导地形上有什么特点,地球表面上大部分是什么,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等等,通过这些细小的问题,学生们逐步理清了思路,顺利的找出了七大洲和四大洋。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地球表面大部分都是水,陆地都被海洋包围,海洋之间都是相通的。再让学生们看课本资料,知道地球表面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面积占了71%,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
出示大洋和大洲在地球东西半球的分布图,让学生们了解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东半球,哪些大洲和大洋分布在西半球。哪个大洲面积最大,哪个大洲面积最小?那个大洲没有人居住?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四个大洋的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哪两个大洲是相对应的?通过看地图以及学生们的交流讨论。对于七个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我让同学们先按顺序排出来,写在黑板上,带领学生总结出一句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通过这句顺口溜来巧记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序。亚洲与大洋洲、南美洲与北美洲、欧洲与非洲两两相对。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对于世界地形之最,书上只提供了几个,不过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们知道还真不少,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最高的山脉,世界最大的湖泊等等,这些世界之最学生们通过交流都了解了很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由于多媒体课件效果不是很好,浪费了一点时间,有点手忙脚乱,在时间分布上不是很均匀,最后匆匆结尾,不过在以后几个班上课的时候就做好了应对措施,顺利授课。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7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地图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地理分布和各自的主要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创新的精神,初步形成学生的全求意识
2、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陆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等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三)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学生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情分析:
学生首次接触世界地理,有一定的好奇心,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图表让学生感受海陆分布状况;大洲、大洋的名称可通过读图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解并记忆。
(五)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直观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地球。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
学生活动:回忆、思考,讨论、交流、探究被称为地球的原因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诊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玩游戏
课前准备1个画有海陆轮廓的地球仪。学生任意抛出地球仪,接住是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并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做游戏、统计、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讨论、总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设计意图: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教学内容:海陆相关知识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及海峡等概念。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结合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地图上
设计意图:借助文、图,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5、教学内容:学习七大洲
教学活动:借助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在洲的轮廓、形状、位置。把七大洲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引导学生勾画大洲轮廓图。
学生活动:观察各大洲的面积、轮廓、、,讨论交流各大洲在地球上的分布并试勾画大洲的轮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大洲有完整的认识
6、教学内容:学习四大洋
教学活动:指图了解世界四大洋,把四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学生活动:读图,观察讨论,给四大洋排序。了解四大洋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1、地球、地球
2、海陆面积比: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半岛、大洲、大洋、海、海峡
4、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分布、轮廓
5、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四、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较强的空间思维,教学中要借助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起较强的空间概念;
2、要指导学生多读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3、本课要按排学生一定的课堂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8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还不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采用强化讨论法这一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讨论、课堂练习活动等,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也体会到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因而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不足之处在于学生过多了些,对于讨论时间有所把握不是很到位,我们的学生认识水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当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进一步变化与相结合运用才好。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9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二)学习目标分解细化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学会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运用地图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3、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4、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5、了解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历程,增强热爱科学、探究地理、造福人类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通过简单方法估算并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二)教学难点
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画图讲解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2、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图画图话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学得较为轻松,课堂教学效果很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一、课堂教学精彩剪辑:
甲同学:我认为应该叫“水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全球71%,我们常说“少数服从多数”就应该叫“水球”。
乙同学:我认为应该叫“地球”,因为全球海陆分布中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公里,只占全球29%。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就应该叫“地球”。
A同学: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目前我们主要生活在陆地上,陆地对我们人类来说又非常重要,因而应该叫“地球”。
B同学:21世纪被称为“蓝色的世纪”,人们将向海洋进军,变海洋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所以应该叫“水球”。
C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气球”,因为地球表面有一个保护它不受伤害的大气层,而且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是大气层的杰作,应该叫“气球”。
D同学:老师我认为应该叫“足球”,用脚在陆地上行走。
E同学:老师为什么要叫“什么球”呢,我说:‘球’表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我想叫“earth星”,既继承了“地球”的历史,又和其它星球统一。
课后的思索:
我最初只是想通过海陆分布比例的差异去认识地球的名字“水球”好还是“地球”好,孩子们的思维潮水一旦被调动起来想法真是五花八门,我惊叹他们集思广益后的异彩纷呈,让我越发感觉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思维震荡场景,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百家争鸣”中最大限度扩大了知识的外延,同时在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中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
(二)一场拼图游戏的心得体会
为了让活动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冥思苦想,在海陆分布的教与学中“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位置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怎样能在乐学中学会是我的着眼点,游戏竞赛比较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于是我着手准备:
教师明确比赛规则:
A、先是小组讨论学习;
B、在每大组中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拼图;
C、计时:用时最短为胜。
D、不许带地图册或教材到黑板前拼图,在拼图的过程中不能回到座位上,发现问题,派另外学生代表来修改。
课后的思索:
课上实施这种比赛教师的组织者、激励者身份尤为突出:教师计时要公平公正。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调整学生们拼图时的一些心理反应:有些同学不敢出头露面,教师要鼓励他们“自古英雄少年”,“勇者先行”;有些同学嘲笑别人,自己在下面品头论足,却没勇气到前面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就提起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些同学仓促上阵,我及时提醒,“冷静思考,计划得好才能做得好。”教师对比赛的结果评价要把握分寸,注意多肯定优点但也要兼顾不足,同时提出期望。
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活动中彰显个人的长处与短处,正确面对;虽然有大部分同学不能到前面拼图,但他们在参与,关注同学拼图过程中的得与失,有的看出问题后开始指指点点,有的自己冲到前面去……在大家齐心合力不断修正的过程中熟悉了七大洲的空间位置。这样的活动不用求快,要求稳,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激活大脑的思维,震荡出自己的智慧,从而在活动中真正有收获,这种获取知识的快乐也会令人回味无穷的。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1
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我在教学中,以“亚洲”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了亚洲的东、西、南、北各是什么,注重了学法指导,然后让孩子们合作说出各大洲和大洋的位置,最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自制世界地图,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快乐中迎刃而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在课前我搜集了许多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借助课件更好地了解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资料,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推荐了“世界地理频道”网站,给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资料空间。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不但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而且还对参加“世界地理之最”擂台赛充满兴趣。我相信,这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是孩子们的探索之路才刚刚开始。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2
这节课上完之后,一直觉得不是非常的理想,反思了很久,总结出三点:1.准备不够充分2.教材吃的不透。3.课外知识扩充的不够,没有新鲜感和时代感。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去准备什么,没想过要表现的特别出色。其实现在未来,每一次充分的准备对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要好好珍惜才是。内容安排真的很少,很没技术含量。虽然来听课的老师在评课的时候没有说我什么,但是我还是很惭愧。已上三点算是对这堂很不尽人意的课的浅薄反思,希望自己能以史为鉴,尽快提高,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
在自主学习的部分,学生虽然很认真的看书,但由于是初一新生,对教材的把握不准,耽误的时间长,而且不容易发现重点问题,即使小组合作后有了改观,但还需全班各组共同交流,在以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看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重点突破的板块,主要是学会从图中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通过反复读图、识图,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比较准确,但由于这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到大屏幕前指图说出时仍容易犯错误,还需要不断巩固。对于拓展延伸板块,内容很好,又一定的难度,而且能够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也能够激起学生探讨的激情,但由于前面重点突破的时间稍微多了一点,这部分内容时间上有些仓促,下节课应适当调整。
大洲和大洋教学反思13
《大洲和大洋》是初中地理学习里面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知识之一,通过对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我们生活的地方这个星球被命名为地球是否合理?世界上有几大洲?几大洋?他们在地球上是如何分布的?这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的状况,因此上好此课十分关键!
教学所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我想只要引导性的合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在愉快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学习,应该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设计了:自由辩论(地球?水球?)、找“洲长”(七大洲)、一笔画“世界”(大洲大洋学完后)、知识抢答(知识巩固)、拼图游戏等活动,并用“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和“中国神舟五号”在太空中拍摄的视频及极富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语言和图片牢牢地抓住学生们的心,不断地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配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渡过了45分钟,较好的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培养了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洲长” 们还获得了锻炼口头表达的机会,可谓“一举多得!”
存在的不足:第一:本节内容知识容量较大,比如在“大陆、大洲、岛屿、半岛”的等相关概念的掌握中不需花费那么多时间讲解,只要学生能够看懂理解就行;第二,课件拷贝到教室后相应的链接出错,导致课件播放不够流畅,应提前做好准备,确保课堂效果更佳。第三,联系实际较少。
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教学实践的观察和体验及科组老师们的探讨,我们发现,当授课时结合生活或生产实际时,学生的兴趣最为浓厚,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最为牢固。因此,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将课本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第四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全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特点。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引导等方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电脑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
教学效果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海探观察地理事物图险呢?今天就为大家提供这
(一)片,直观地感受其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去海上创设情景导入本探险。我为大家准备好了船、含义。
课
各种装备、航海图以及食物,在出发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
情。先说第一件事。我们已经
明确了世界海陆的分布情况,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地图,在读
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
到这样的词语: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海峡等。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 认识一下他们,请看图(展示
以上地理事物图片)。
2.侧重讲解大陆、半岛、岛屿
的区别,引出大洲的定义。
3.测试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掌握学生抢答 程度,通过老师点击图片完
成。
1.再看第二件事,航海活动是1.学生认真读需要团结合作的,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航海小队,并为每一个小队准备了一支船 队,分别是太平洋号、大西洋 号、印度洋号和北冰洋号。各 航海小队的活动范围和你们
《大洋和大洲分布图》
1.大陆、半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岛、岛屿和发了学生的兴趣,学海峡的图片 生的注意力集中在2.地球上六大大陆图片
3.全球图
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船队的名称是一致的,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你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 务,就是确定船队的活动范 围,请大家参照书中的地图,在大屏幕显示的地图上(flash:世界海陆分布)找到 自己所在的大洋以及它周围 的大洲(包括相互方向介绍)。
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屏幕上指出自己航队所在位置及说出周边有哪些大洲?且在他们的什么方位?
大洲分布图》
3.《大洲面积比较图》
4.四大洋面积比较结果图。5.知识竞赛习题。
路线题。
7.全球轮廓
图
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2.通过学生的回馈,总结世界2.每组派代表在2.《大洋和3.比较各大洲的面积,且总结3.观察P35页。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 极欧大洋”。
4.比较各大洋的面积,且总结4.观察P34页。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 贯通”。
5.通过知识竞赛习题让学生自5.观察P33图。学掌握大洲大洋位置分布内 容。
6.通过环球旅行的路线设计,6.边读题,边在世6.环球旅行让学生掌握大洲,大洋在世界界地图寻找路线地图中的确切位置。
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7.通过全球图解析路线过程。7.读图记忆 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各大 洲轮廓。
表,四组比赛。8.展示轮廓卡片图,以分组比8.每组选一个代赛进行。刺激学生记忆。9.选一个同学将卡片上轮廓
贴在黑板上相应的空白轮廓9.任选一个学生图上,看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的拼图。掌握。
10.观察每一个大洲轮廓的形 状及思考分布有何特点?(三10观察轮廓图思角形且对称分布)
11.让学生体验三笔画世界。12.讲解各大洲分界线。伊士运河。14总结且布置作业
(三)小结本课布作业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考。
10.全球轮廓图 11.动画演12.分界线总结图
12.读世界地形图示画“世界”
13.对比讲解巴拿马运河和苏找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
固,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
2、记录作业内容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并做作业
第五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鲍家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