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洲和大洋》片段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片段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综合能力的任务。以学生为本,学习学生身边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综合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大洲和大洋》一课时,贯彻新课程精神的一点尝试,以求教于同道,恳请指证。
一、要求
用绳圈来分割地球仪。
我们不可能用真正的刀来切割地球仪,因为那样不仅会导致地球仪的损坏,而且当发现分割不恰当时,还没有办法进行重复使用。学生在分割过程中,如果使用刀具,还容易导致受伤。如果采用画笔,也会产生划分不准确的问题,还可能因为擦除不方便而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故采用绳圈来代替。
使用的地球仪是充气式地球仪。这样比较轻,学生容易操作。而且它没有支架,是一个完整的球体,很有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
二、说明:
在教材上对这个知识点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总结: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为两个等大的半球,海洋的面积都会大于陆地的面积。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要求学生勾下来,然后背下来。
但就是这个简单的知识点却蕴含着非常宝贵的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机会。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采用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对地球仪进行“分割”。通过这样的改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设定目标,让学生大胆探索,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准备阶段
在前一节课的时候,通知学生按小组分组进行准备。充气型地球仪一个。绳圈一个(绳圈大小以充气地球仪的直径而定)
四、动手“切割”
上课时先由小组长检查每组准备的情况。
(一)知己知彼——研究分割对象
1、老师带领学生对地球仪上面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进行了解。让学生能够回答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地球仪上指出相应的位置。(本文转载淘课件网)
这个过程是由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找出名称,这样比我们直接讲解更能够让学生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探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在北冰洋的四周有那些大洲?北美洲附近有那些大洋?
要求学生能够观察地球仪进行回答。
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让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进行寻找,逐步熟悉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更加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
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我们老师一定要注意对地球仪的使用,充分发挥地球仪直观性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二)小试牛刀——带领学生熟悉“分割”
此次分割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
这样安排,除了让学生熟悉“分割”的要领以外。还让学生能够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进行复习。
1、一“分”南北半球
对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来说,南北半球的划分显得相对容易一些。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南北半球的划分入手。
首先,安排学生对南北半球进行“分割”。
让学生找到“分割”南北半球的界线——赤道。再将绳圈套在地球仪上,并且使之刚好和赤道相重合。
这样做,也是学生再次检查自己的绳圈是否已经完全适合。
在熟悉了南北半球的划分之后,提出:在南北半球中,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无论是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本文转载淘课件网)
2、二“分”东西半球
让学生找到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20°W、160°E。使用绳圈进行“分割”。在“分割”之后提出问题:在东西半球中,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得出结论:陆地集中在东半球,海洋集中在西半球。无论是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三)我来主刀——“分割”探索
在前面的探究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无论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都小于海洋面积。其实,学生心中一定产生了疑问:有没有能够在将地球平均划分成两个等大的情况下,有一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此时,老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一个大胆的假设:有没有能够在将地球平均划分成两个等大的情况下,有一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这个设想,是将学生疑问提炼出来。这样的疑问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的质疑,大胆的动手操作,大胆的尝试。在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学生也加深了对我们前面所探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一个学生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进行了交流,更好地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分歧。学生在不断的争论中完成最终的探究,更能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这也是对他们团队协作意识的一次提高。
(四)我来展示——“分割”成果展
组织学生就自己的“分割”成果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需要谈出他们的设想和结论。
给于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展示的能力。在展示的过程中,一定有学生提出相反的观点。这个时侯,在课堂上会形成一定的争论。老师一定要使用好这一次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充分的进行争论。
同时,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组织。一定要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发表完本组的成果。这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人的习惯。老师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上台展示本组成果。让学生能够在展示中不断提高。也让学生养成将自己的想法和别人分享的习惯。
教学反思:
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以“探索精神”作为主线,从让学生感悟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入手,在设计中积极创设研究性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找到知识;同时,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在教学中设计了“划分半球”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亲自动手“分割”地球。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采用的是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到初一学生的特点,紧密相接,动静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设计一个假想的问题“有没有能够在将地球平均划分成两个等大的情况下,有一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由于这个问题来自于学生的疑问,所以一定会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增强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逐步学会了通过自己动手验证科学结论的能力。
第二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八、说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老街基学校
李翠
第三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全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特点。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引导等方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电脑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
教学效果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海探观察地理事物图险呢?今天就为大家提供这
(一)片,直观地感受其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去海上创设情景导入本探险。我为大家准备好了船、含义。
课
各种装备、航海图以及食物,在出发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
情。先说第一件事。我们已经
明确了世界海陆的分布情况,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地图,在读
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
到这样的词语: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海峡等。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 认识一下他们,请看图(展示
以上地理事物图片)。
2.侧重讲解大陆、半岛、岛屿
的区别,引出大洲的定义。
3.测试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掌握学生抢答 程度,通过老师点击图片完
成。
1.再看第二件事,航海活动是1.学生认真读需要团结合作的,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航海小队,并为每一个小队准备了一支船 队,分别是太平洋号、大西洋 号、印度洋号和北冰洋号。各 航海小队的活动范围和你们
《大洋和大洲分布图》
1.大陆、半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岛、岛屿和发了学生的兴趣,学海峡的图片 生的注意力集中在2.地球上六大大陆图片
3.全球图
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船队的名称是一致的,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你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 务,就是确定船队的活动范 围,请大家参照书中的地图,在大屏幕显示的地图上(flash:世界海陆分布)找到 自己所在的大洋以及它周围 的大洲(包括相互方向介绍)。
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屏幕上指出自己航队所在位置及说出周边有哪些大洲?且在他们的什么方位?
大洲分布图》
3.《大洲面积比较图》
4.四大洋面积比较结果图。5.知识竞赛习题。
路线题。
7.全球轮廓
图
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2.通过学生的回馈,总结世界2.每组派代表在2.《大洋和3.比较各大洲的面积,且总结3.观察P35页。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 极欧大洋”。
4.比较各大洋的面积,且总结4.观察P34页。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 贯通”。
5.通过知识竞赛习题让学生自5.观察P33图。学掌握大洲大洋位置分布内 容。
6.通过环球旅行的路线设计,6.边读题,边在世6.环球旅行让学生掌握大洲,大洋在世界界地图寻找路线地图中的确切位置。
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7.通过全球图解析路线过程。7.读图记忆 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各大 洲轮廓。
表,四组比赛。8.展示轮廓卡片图,以分组比8.每组选一个代赛进行。刺激学生记忆。9.选一个同学将卡片上轮廓
贴在黑板上相应的空白轮廓9.任选一个学生图上,看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的拼图。掌握。
10.观察每一个大洲轮廓的形 状及思考分布有何特点?(三10观察轮廓图思角形且对称分布)
11.让学生体验三笔画世界。12.讲解各大洲分界线。伊士运河。14总结且布置作业
(三)小结本课布作业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考。
10.全球轮廓图 11.动画演12.分界线总结图
12.读世界地形图示画“世界”
13.对比讲解巴拿马运河和苏找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
固,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
2、记录作业内容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并做作业
第四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鲍家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板书设计
第五篇:大洲大洋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
1、观察地球仪上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投影片,了解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比例。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经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通过小组辩论,了解地球名称的来历。
3、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大洲、大洋示意图。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并能在东亚图上指出来。展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七大洲,四大洋
4、能够说出主要分布在东半球、西半球的大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等。
5、通过投影认识七大洲的简图,并能够自己绘制简图
6、通过投影了解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7、知识小结(见幻灯片)
8、巩固练习
8、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