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的教学设计(人教版)
苏仕兰 江苏省连云港市实验中学(222100)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大势,及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学习本节内容要求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的面貌比较感兴趣,在上课之前已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但不能确切地表述出来,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的认识,停留在照本宣科上,难以建立空间概念,更无法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这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障碍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状况,能运用地图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写出它们的名称。
3.训练学生阅读图文的能力及构建头脑地图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通过看、说、描、剪、贴、填等活动,强化对七大洲及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的认识,初步构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头脑地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探究和拼搏奋斗的结果,但仍有许多尚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去发现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聪明的中国人已将上天入海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你知道中国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英雄是谁?在宇宙空间看我们生活的地球面貌是怎样的?地球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追问: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个信息的?关于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课本又给我们介绍什么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新闻话题,通过问答的方式挖掘学生已有的课程资源,让全体同学分享,又通过追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从而自觉阅读课本,找寻问题答案。
二、新课教学
1.水球?地球?
在学生阅读课本的文字及图片后,进行教材的活动,回答以下问题:⑴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⑵假如让你给我们居住的星球重新命名,你会起一个什么名字呢?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水球还是地球的争议,让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渡:每个人所起的名字都反映了你对地球的认识。人们对地球水球的说法也是在人类在太空中看到地球之后才产生的,这也反映了人们对地球认识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面貌的认识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的“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交流阅读这段材料后的感想。设计意图:借助这段阅读材料的阅读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古今中外无数人探究与奋斗的结果。但世界对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未知领域,还等待着人类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
过渡: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这一块一块各有什么名称? 2.七大洲和四大洋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的图片和文字,教师画板图,要求学生对照景观图说出板图中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海洋、海峡的名称。
设计意图:运用板图培养学生地图观察和迁移能力,使概念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而获得,改变背诵定义记忆概念的学法。
引导:从南北半球看,哪个半球的陆地多?南北半球各有哪几个大洲?从东西半球看,哪个半球的陆地多?东西半球又各有哪几个大洲? 学生活动:
①看大洲: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读东西半球大洲大洋分布图,按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从北向南(或从南向北)的顺序依次说出东半球(或)西半球主要的大洲。
②说大洲:把学生按座位分三组,其中一组起立述说,另两组负责检查监督,要求学生不看课本或地图册,凭头脑中的印象,再次按从东到西(或从西到东),从北向南(或从南向北)的顺序依次说出东半球(或)西半球主要的大洲,三组轮流述说,比较哪一组说得整齐、准确,并及时作出评价。
引导:各大洲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请阅读课本“大洲的命名”。
设计意图: 看大洲和说大洲只是让学生初步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通过了解大洲名称的由来,让学生认识到各大洲名称与地理位置有关系,使形象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学生活动:
③描大洲:可利用前后座位6人分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指定地理课上较活跃的同学为本组组长,由组长负责分工,以地图册中七大洲和四大洋图为底图,每人不重复用白纸描绘一个大洲轮廓,描绘南美洲轮廓的同学负责描绘第七个大洲轮廓。
④剪大洲:直接用钢笔或铅笔在刚才描出的轮廓边缘线上多次重复描画,即可把大洲的轮廓裁下,或用剪刀直接剪下大洲的轮廓。
⑤拼大洲:组长负责收集本组同学剪裁下的各大洲轮廓,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对照地图册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用双面胶或固体胶把各大洲粘贴在一张较厚的卡纸或白纸上,自己制作一幅简易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⑥写大洲:一人执笔,小组其他人述说,在自己制作的简易大洲大洋图的相应位置上,写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设计意图: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地图既形象又抽象,通过描绘、剪贴、填充等动手活动,眼、手、脑并用,可弱化地图的抽象性,强化地图的形象性,帮助学生在无意注意中初步形成地理脑图。观察比较:
⑴观察自己制作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结合各大洲面积数据,比较七大洲面积,哪个大洲面积最大?哪个大洲面积最小?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⑵展示学生制作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图,并与地图册上七大洲四大洋图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在制作地图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难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读图点拨:
回顾地图上大洲的分界线是如何表示的?再看世界政治地图上哪些大洲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还有哪些大洲仅以海峡分割?如果不考虑弯曲的大洲轮廓边缘,用直线描出七大洲轮廓,你会发现各大洲的轮廓近似于什么形状?试着在地图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图上用直线描绘七个大洲的轮廓。(引导学生用直线画简笔地图,明确绘制顺序。)过渡:要想准确地把各大洲位置表示出来,我们可以使用带有什么线的底图?想不想在经纬网上画一画?
简笔画地图:结合课本活动题,让学生先观察,抓住几条关键控制线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关系,然后动笔,大致神似即可,在画出的地图上再次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读图抢答:
①位于热带面积较大的大洲有哪几个?位于北温带的大洲有哪几个? ②有哪几条特殊的纬线、经线从非洲穿过?
③奥运会会标上缺少的是哪个大洲?知道为什么吗? ④奥运五环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内容与课本知识联系,通过抢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把新旧知识融合在问题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本课小结:以学生制作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图为例,引导学生回顾叙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及名称。
教学反思
眼、手、脑并用更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证明教师演示讲解不如学生动手画图、讲图,学生动手做比听和看更能主动地学习,对空间位置的感知也更迅速。运用符合学生心理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第二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八、说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老街基学校
李翠
第三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过程与方法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全貌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特点。难点: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引导等方法。
学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解法。
教具使用:多媒体电脑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件演示
教学效果
1.师:同学们,喜不喜欢海探观察地理事物图险呢?今天就为大家提供这
(一)片,直观地感受其样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去海上创设情景导入本探险。我为大家准备好了船、含义。
课
各种装备、航海图以及食物,在出发之前,还需要做两件事
情。先说第一件事。我们已经
明确了世界海陆的分布情况,可以阅读一些世界地图,在读
图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
到这样的词语: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洋、海、海峡等。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 认识一下他们,请看图(展示
以上地理事物图片)。
2.侧重讲解大陆、半岛、岛屿
的区别,引出大洲的定义。
3.测试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掌握学生抢答 程度,通过老师点击图片完
成。
1.再看第二件事,航海活动是1.学生认真读需要团结合作的,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航海小队,并为每一个小队准备了一支船 队,分别是太平洋号、大西洋 号、印度洋号和北冰洋号。各 航海小队的活动范围和你们
《大洋和大洲分布图》
1.大陆、半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岛、岛屿和发了学生的兴趣,学海峡的图片 生的注意力集中在2.地球上六大大陆图片
3.全球图
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船队的名称是一致的,分别是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 冰洋。你们要完成的第一个任 务,就是确定船队的活动范 围,请大家参照书中的地图,在大屏幕显示的地图上(flash:世界海陆分布)找到 自己所在的大洋以及它周围 的大洲(包括相互方向介绍)。
上有七大洲和四大洋。
大屏幕上指出自己航队所在位置及说出周边有哪些大洲?且在他们的什么方位?
大洲分布图》
3.《大洲面积比较图》
4.四大洋面积比较结果图。5.知识竞赛习题。
路线题。
7.全球轮廓
图
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标。
2.通过学生的回馈,总结世界2.每组派代表在2.《大洋和3.比较各大洲的面积,且总结3.观察P35页。记忆口诀,“亚非北南美、南 极欧大洋”。
4.比较各大洋的面积,且总结4.观察P34页。记忆口诀,“太大印北,四洋 贯通”。
5.通过知识竞赛习题让学生自5.观察P33图。学掌握大洲大洋位置分布内 容。
6.通过环球旅行的路线设计,6.边读题,边在世6.环球旅行让学生掌握大洲,大洋在世界界地图寻找路线地图中的确切位置。
经过的大洲和大洋。
7.通过全球图解析路线过程。7.读图记忆 给予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各大 洲轮廓。
表,四组比赛。8.展示轮廓卡片图,以分组比8.每组选一个代赛进行。刺激学生记忆。9.选一个同学将卡片上轮廓
贴在黑板上相应的空白轮廓9.任选一个学生图上,看学生对各大洲轮廓的拼图。掌握。
10.观察每一个大洲轮廓的形 状及思考分布有何特点?(三10观察轮廓图思角形且对称分布)
11.让学生体验三笔画世界。12.讲解各大洲分界线。伊士运河。14总结且布置作业
(三)小结本课布作业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那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
1、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考。
10.全球轮廓图 11.动画演12.分界线总结图
12.读世界地形图示画“世界”
13.对比讲解巴拿马运河和苏找
板书和作业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
固,书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
2、记录作业内容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并做作业
第四篇: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
鲍家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26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3.读教材P27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读图册P14世界陆地各大洲面积比较图,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用口诀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3)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4)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板书设计
第五篇:大洲大洋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一节
1、观察地球仪上和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投影片,了解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比例。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经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通过小组辩论,了解地球名称的来历。
3、展示投影片大陆、半岛和岛屿、大洲、大洋示意图。
讲解大陆、半岛和岛屿的概念并能在东亚图上指出来。展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七大洲,四大洋
4、能够说出主要分布在东半球、西半球的大洲;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等。
5、通过投影认识七大洲的简图,并能够自己绘制简图
6、通过投影了解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7、知识小结(见幻灯片)
8、巩固练习
8、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