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6: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大力小学——庞军华

第五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P42――――P83)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

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单元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2、6―――10的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17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4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3课时

5、整理和复习„„„„„„„„„„„„„„„„„„„„„„„„„2课时

大力小学——庞军华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

6、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p42—43 6、7的认识及P48第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7,掌握6、7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主题图、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思想教育。教学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教学挂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数数

2、填数: 0 1()3()5

二、导入:

1、说说生活中的数:“我今年7岁了,我家有3口人”等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数中的6和7”(教师板题:

6、7的认识)

三、新授:

1、认识6、7:

(1)看挂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他们都在干什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2)图上画了几个学生?(板书:6)

(3)请小老师教写6,写6要注意什么?大家一起书空6。

大力小学——庞军华

(4)说说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6”表示的?

(5)教室里有几个人?(7个人)他们都在做什么?教师适当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6)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7”表示的?教写7,书空7。(7)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6、7表示的?

(8)动手摆小棒,用6根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加一根是几?你用7根小棒又能摆出什么?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

2、教学6、7的顺序:

(1)看计数器,一个一个拨,学生说是几,拨到5再拨一颗珠子表示几?再拨一呢?

看计数器,6和7比,你发现了什么?(2)看尺子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摆数字卡片,1—7按顺序摆,再读一读,正数倒数各一遍。(4)玩猜数游戏,6前面是谁?7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

3、比较数的大小

4、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一填。

5、做一做:练习七第2、3题。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6、7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p44 6、7的组成及P48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大力小学——庞军华

10、掌握6、7的组成。

11、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数字卡片、小黑板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数1—7,倒数1—7

2、填数: 0 1()3()5()()

3、猜数游戏:5后面是谁?6后面是谁?„„

4、比一比,填一填:

2 5 7 7 6 1 0 6 4 5 5 4 7 1 6 6 3

二、新授:

1、学习6的组成:(1)给P44圆片图涂颜色。

(2)汇报不同的涂色方法,指名说表示什么?即把6分成几和几?大家都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说说6的组成,齐读一遍。

6 6 6 6 5 1 4 2 3 3 2 4 1 5(4)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6的组成?

大力小学——庞军华

① 6 6 6 6 6 1 5 2 4 3 3 4 2 5 1 ② 6 6 6 1 5 2 4 3 3 5 1 4 2(5)动手用你喜欢的方法(摆小棒、数字卡片、小花等)来表示6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

(1)你试试用学习6的组成的方法来学习7的组成。(学生自己摆学具)(2)指名说说“你是把7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7?(教师板书7的组成)7 7 7 7 7 7 1 6 2 5 3 4 4 3 5 2 6 1(3)用自己的好方法记住7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找好朋友:

师:“我们来找6的组成。”

师:“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伸出5个手指)对:“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5组成6。”

(7也用同样方法来巩固练习)

2、做一做:P48 练习七 第1题

四、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大力小学——庞军华 6、7的组成

① 6 6 6 6 6 1 5 2 4 3 3 4 2 5 1 ② 6 6 6 1 5 2 4 3 3 5 1 4 2 7 7 7 7 7 7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6、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45—46及做一做,P48练习七第4、5、7题。教学目标:

1、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练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7根小棒、7朵小花;教师准备教学挂图。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大力小学——庞军华

口算(1—5加减法),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1= 1+2= 3+1= 1+3= 4+1= 1+4= 2+3= 3+2= 5-1= 5-2= 5-3= 5-4= 4-2= 4-3= 4-1= 3-3=

二、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6和7及6、7的组成,而且小朋友们都会计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减了,那6、7的加减法那么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6、7的加减法(教师板题)

三、新授: 1、6和7的加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左边的小朋友摆4根,右边的小朋友摆2根

说: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小棒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并写下来。(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4+2=6 2+4=6)(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6和7的减法:

(1)学生按要求摆小棒(两人一组)

摆:先摆出7朵小花,去掉4朵小花,同桌说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并写出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如果是先去掉3朵小花又怎么列式计算?

(2)指名说图意,并列式计算。(板书:7-4=3 7-3=4)(3)你是怎样想才会那么快就算出得数的?

大力小学——庞军华

四、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

(1)你还能摆出得数是6、7的加法吗?用你喜欢的学具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比比看哪一对同桌合作最好,列得有快又多!(指名说算是,教师板书)

(2)刚才我们已经会列7-4=3,7-3=4,你还会其他7减几和6减几的减法算式吗?写在练习本上。(3)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2、游戏:“找好朋友”

把算式和得数卡片发给学生,先请拿算式的学生上来排成一列,一个一个找好朋友“我的好朋友在哪里?”下面手拿相应答案的学生跑上来组合成完整的算式。

如“6-1=5,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齐读算式。

3、摘智慧星: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最快的小朋友智慧星就归他。

3+4=

6-5=

4+3=

3+3=

7-4= 1+5= 5+2= 6-3= 7-5= 2+5= 7-2= 6-3= 6+1= 6-1= 7-3=

4、做P46 想一想和做一做,并练习写算式。指名学生对答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记住了什么? 板书设计:

大力小学——庞军华 6、7的加减法

6的加法 6减几 7的加法 7减几 1+5=6 6-1=5 1+6=7 7-1=6 6+1=7 2+4=6 6-2=4 2+5=7 7-2=5 7-6=1 3+3=6 6-3=3 3+4=7 7-3=4 4+2=6 6-4=2 4+3=7 7-4=3 5+1=6 6-5=1 5+2=7 7-5=2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p47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知道图上加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大力小学——庞军华

3+4= 1+6= 7-3= 4+2= 1+5= 7-5= 5+2= 6-2= 6-3= 7-1=

2、看图填算式: 3+2=5 6-3=3 2+3=5

二、导入: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旁边有2个小朋友在玩。教师用手势表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出示大括号,学生认识,并说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的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2、4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大力小学——庞军华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手机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有关数据,计数器、直尺、数字卡片,各种实物卡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利用南宁市正在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大规模的进行亮化工程,力争把广西首府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城市,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师: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学生凌乱、无序的数物体逐渐引导向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等)。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4人小组内向同伴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师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

让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学具摆一摆8和9,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教师巡视。

三、教学8、9的顺序

让学生到用计算器逐一拨出1、2„„7,边拨边让其他学生一起数数。

大力小学——庞军华

当学生拨到7时,问:现在有7颗珠子,再添一颗是几颗? 当学生拨到8时,问:8颗珠子再拨一颗是几颗?

拨珠练习让学生明白8、9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添1得到的。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观察直尺上的“8”和“9”在哪,并完成课本的填空。填好后在学生顺着数一遍,倒着再数一遍。

最后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看着直尺上的数,互相提问题。

四、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出示7、8、9的点子图,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让学生从7、8、9中任意选两个数,用学过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教师随意拿出0—9的数字卡片,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8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教学目标:

1.通过数8个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会写8。

2.通过数、分的实践活动,掌握8的组成,培养操作技能。

3.知道8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能准确区分8个和第8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8的组成,会比较8以内数的大小。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大力小学——庞军华

1.创设情境。

(1)回忆已经认识的几个数。

(2)引出8。(多媒体或实投显示l~7和0的活泼可爱的八个数字娃娃)比一比,这几个数谁最小,谁最大?(电脑讲话并动态显示:数字娃7跳出来得意地说,“我最大!”还指着0说,“尤其是你,没头没脑,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最小!”0的脸涨得通红,圆圆的眼睛里流下一滴又大又圆的眼泪,恰巧挂在0圆圆的眼睛下边。7惊讶地发现身旁多了一个比自己大的数字8。)2.出示课题。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8,而且还学会了8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了解8是怎样组成的。(板书:8的组成)

二、教学8的组成

(1)每四人一组,把8个◈分成两堆,想一想有几种分法。(注意小组协作及分法的函数思考水平。)

(2)讨论:从这四种分法中你有什么发现?看到每一组你还有什么想法?(注意讨论的充分性和反馈的广泛性。)

(3)课中1分游戏,师生拍手组成8。(要关注准确和敏捷,培养注意力品质。)

三、教学8的写法

(1)看图,互相说一说。小兔排第几?谁排第三?小猴排第几?共有几个小动物?谁排第八?

(2)指导写8,练习写8。(注意写字姿势和书写方法)

四、巩固练习1.目标检测。

(1)在◈里填上“>”、“<”或“=”,在□里填数。

大力小学——庞军华

7◈8 8◈8 8◈6 □◈8(2)◈ ◇ ● □ ◈ ◆ ★ ☆ 一共有()个图形,☆()排第几。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2)带“8”字说一句话。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练习八地7、8、9题。教学目标

1.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的计算8、9的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由发挥看图说话,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上的内容写算式。指名汇报,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二、动手操作,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师:先在左边摆7根小棒,再右边摆2根小棒。请根据下面的问题写出算式。

大力小学——庞军华

小黑板出示问题:7根小棒添上2根是几根? 2根小棒添上7根是几根?

从9根小棒里面去掉2根还剩几根?

从9根小棒里面去掉7根还剩几根? 学生写出算式,并汇报结果。

师:上面这么多的算式的得数,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如“7+2=9,那么2+7就一定等于9吗?”“你怎么知道:7+2=9,那么9-2就等于7吗?”这类问题,来激发、引导学生归纳加减法间关系的欲望。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7+1=8 8-7=()让学生进行抢答,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指明说,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用加法来计算减法。

教师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谈话:这节课你们又有了一个新的收获,用加法来计算减法能用在哪?使学生加深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巩固练习

分层次出示练习八的第7、8、9题。

其中第7题要注意指导学生搜集数据,理解题意。

第8题可以配以故事情境的描述,让学生接着讲故事,并列出算式,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大力小学——庞军华 第八课时1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猜谜引出已认识的数0~9。同学们,我们来猜猜谜语,好不好?

(l)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2)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3)(伸出5指)它添上2是谁?(4)7的相邻数是谁?(5)8再添上1是几? 2.9再添上1是几?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1)生活中和10有关的事情很多,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吗?

学生分别说出:星期天我在民族广场看见10只气球;我在南湖桥看见10只风

大力小学——庞军华

筝;我家阳台种有10盆花;我爸爸钓了10条鱼。(2)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谁有办法? 学生回答:一个小朋友站进去就可以了。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1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3)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都大。(4)刚才我们猜了谜底0~9的谜语,你能编谜底是10的谜语吗?先在4人小组里说说,再选一个最好的说给大家听。2.比大小。

(1)10和一个数比大小,谁能说一说。除了这种还可填什么?10◈□(2)9◈□谁来说说。

(3)完成书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3.10的写法。

(1)10的写法和0~9这些数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2)谁能说说10怎样写?(学生先尝试说说,教师再小结)(3)在书本第65页的田字格里练习写10。(4)写完了同桌互相欣赏一下。4.10的组成。

(l)请你拿出10根小棒,摆一摆,分成两堆,看看你有多少种方法?谁能想办法,分得又快又好。

大力小学——庞军华

(2)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3)请一个小组汇报你们组的方法(实物投影展示)。(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讨论10的组成的记忆方法。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引导学生回答,看一个记两个,(6)独立完成第65页10的组成的填空。

三、游戏:10的组成练习

1、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2.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四、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2、3题,指名回答。

2、给能组成10的相连方框涂上相同的颜色。6 4 0 8 8 7 5 5 2 1 9 3 1 5 0 7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谁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教学反思:

大力小学——庞军华 第十课时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10的组成和分解的基础上,学会得数是10的加减法和10减几的减法,并能正确口算。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看图说图意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具准备:苹果数字卡、数字卡片、小花、小棒、五角星、小黑板。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的组成:

玩找朋友游戏,复习10的组成。

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 师:“1和9组成10,你就会想到谁?” 生:“想到9和1也可以组成10。”

二、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对10的组成掌握得真好!

1、教师出示圆圈图:9个黄,1个红,师边打手势边问:“9个黄,1个红,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圆圈?”(10个圆圈)

2、你怎么知道是10个圆圈? 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加减法。

大力小学——庞军华

(教师板题:10的加减法)

三、新授:

1、看着这幅圆圈图,你还能列出其他算式吗? 生可能会回答:

(1)有9个黄,1个红,合起来是10个,9+1=10;(2)有1个红,9个黄,合起来是10个,1+9=10;(3)有10个,拿走了9个黄,还剩1个红,10-9=1;(4)有10个,拿走了1个红,还剩9个黄,10-1=9。(生说,教师板书。最后全班齐读一遍式子。)

2、同桌两人合作,左边的小朋友拿出8朵小花,右边的小朋友拿出2朵小花,一起放在桌子上。同桌互相说说这幅小花图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并列式计算,把它写下来。

3、指名汇报说图意并列式计算。“你是怎样快速算出得数的?”

4、生看图列式计算:

你还能摆出带有10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你喜欢用小棒摆,小花摆或者数字卡片摆都可以。看看哪一桌小朋友合作得最好,写出的算式最多,把所列的算式写在作业本上。

写完的小朋友可以过位置看看别的小朋友列的是不是和自己的一样,你和他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5、指名说说自己列的算式,教师板书。

6、齐读所有带10的加减法算式。

四、巩固联系:

大力小学——庞军华

1、打开课本P66,动手把这些算式填完整。

2、玩“吃苹果”游戏:

把算式卡片分给一部分学生,把写有得数的苹果发给另外一部分学生。拿算式卡片的学生上来,一个一个说。例如:手拿9+1就说“我想吃的苹果在哪里?”,手拿10的“苹果”跑上来答道“在这里呀在这里”。然后全班齐读算是。

3、大家来摘智慧星:

看算式马上说出得数,最快的小朋友就能得到智慧星。教学反思: 10-1= 10-8= 10-6= 7+3= 4+6= 2+8= 10-5= 10-2= 10-3= 8+2= 3+7= 6+4= 10-7= 5+5= 10-9=

五、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连 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大力小学——庞军华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磁性小棒,学具准备:10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进行“画苹果比赛”,分男女两队,第一轮为双人赛,第二轮为三人赛。每轮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判断出胜方。

师: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老师还注意到了,同学们能计算出3个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连加。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新课

出图示:先是1条鱼游出来,接着5条鱼一起游出来,又游来了2条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1+5+2=8。

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1+5+2=8,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指名说)除了这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加连加。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还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加,把加得的

大力小学——庞军华

数再和第二个数相加。

三、联系生活实际

师:连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说我们开学时买作业本,买了2本算术本,2本图画本,4本生字本,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算式是2+2+3=7(可由学生说)。平时你们在哪里用过连加?谁能说一说?(指名说)

四、动手摆小棒

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摆小棒,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个别汇报。

五、游戏:出手指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其中三名学生出手指,另外三名学生根据 对方所出手指数写连加算式,游戏轮换进行。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巡视并进行指导。游戏结束,投影出学生写的算式,集体讲评。

六、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还记得连加算式怎么读吗? 怎样计算连加?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连 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2页例二,练习十一第5、6、7、8题。教学目标

大力小学——庞军华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3.渗透“事物普遍联系”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10根小棒(或花片、狮子卡片)。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算减法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快速进行口算,并出手指表示结果。

二、新课 小黑板出示图: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说图的意思?(老师一共有8个篮球,分给男生2个。再分给女生2个,还剩下多少个篮球?)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8-2-2=4 教师板书算式,学生跟读算式:8减2再减2等于4。

师:算式里的“8”表示什么?第一个“2”表示什么?第二个“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8-2-2=4时,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指名说,教师板书: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这是一道什么题? 学生回答:连减。教师板书课题:连减。

师:大家想一想,计算连减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连加和连减相比较,大力小学——庞军华

小组讨论,指名说)

教师小结:计算连减,要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先算前两个数,再用他们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三、联系生活实际

师:平时你在哪里用过连减?(指名说)

四、动手摆学具

师:请拿出你喜欢的学具,我们一起来动手摆学具。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摆学具,并列出算式,4人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派代表汇报。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例

一、例二,“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比较、判断和迁移能力。

3.渗透“变与不变”思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练习本,10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

大力小学——庞军华

一、复习

1.连加、连减口算(小黑板出示)

师:说一说连加、连减的计算题应当怎样计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加法、减法口算:4+3= 7-2= 3+7= 10-4= 4-2= 2+3= 8-1= 7+3= 学生口算出得数,并观察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是第二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或者是被减数)

二、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加减混合运算,发现加减混合运算的特点 师:利用这个特点能不能把每组中的两道题合成一道题?

学生说组合题,教师板书:4+3-2=

3+7-4=

4-2+3=

8-1+3= 师: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这些题有加法计算,也有减法计算)给它们起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这些题就是加减混合运算题。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2.探讨计算方法

师:想一想这些题应当怎样计算?4人小组讨论一下,试着算一算。学生交流后说说个人方法。

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本的两幅图说图意并正确进行计算。

学生说出4+3-2,3+7-4,4-2+3,8-1+3的计算顺序:第一步先算„„第二步再算„„

教师板书出计算过程。

大力小学——庞军华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计算的?谁能用一句话把这种顺序总结起来?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先算前两个数,用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说一说第75页“做一做”的图意并玩成填空。2.同桌互相摆小棒,列出加减混合的算式并计算。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2)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二。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加减混合的计算,并且计算结果正确。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能比较熟练的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若干,练习本。教学过程设计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一步计算的加、减法口算卡片,要求学生快速进行口算并出手指表示计算结果。

大力小学——庞军华

二、加减混合运算练习1.完成第1、5题。

此题除了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正确计算外,还要重视学生在方框里填加数和减数的过程,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看图列式计算,特别是看图写两步算式做准备。2.完成第2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起到巩

固连加、连减计算的作用。3.完成第3题

让学生先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科书上练习写加减混合算式,教师可多出几道题让学生在 生字本上写。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4.完成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回答,并要求说出计算过程。5.完成第6题

此题要求学生计算出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连加的方法

(先算前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先算后两个数,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先把第一和第三个数相加,再加第二个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讲评。

6.在()里填上正确的数(发展性练习):

5+3-2+4-5+3=()8-6+2+5-3-4=()9-5+4+2-10=()2+6+2-7-1=()

大力小学——庞军华

此题算式的计算步骤比学生学习过的两步计算要求高一些,一些学生可能感到困难,教师

可先和学生一起做第1题,让学生明确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7.完成第7题

这是一道游戏性质的习题,练习时可设计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

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先让学生按照课本做一张同样的卡片,4人小组轮流用棋子进行“下棋”游戏,每走一步都要说出计算的得数,其他学生当裁判,看谁算得又对又快。8.完成思考题

这道题有助于学生实际经历应用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

时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然后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可把学生想出的拿法一一列出,要鼓励想出多种不同的拿法。教学反思:

第二篇:(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秒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难点: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等。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动物运动会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去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动物运动会。(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情景。)

哪个小动物是冠军?为什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2、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3、三次观察,合作求知。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分组活动,加强体验。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画画、写字、看书、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你们可以干什么? 学生感受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习。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习。

课件出示两题练习,设计如下:

A、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B、连线。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C、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欣赏“秒的寄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比秒的更小的时间单位,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时间的计算》

学习内容:课本第62页的例

1、例2及“做一做”。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难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你们想认识她吗?(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1.时间的换算。

(1)导游:你们知道,我们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柳州的变化,龙潭公园等场景。)

(2)导游: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分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180秒=()分 指名说。

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2.时间的计算。(1)情境教学。

导游:同学们,这几天正上演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呢,很好看,你们想看吗?一起走吧!

(进电影院,小导游和售票员阿姨的对话。)导游:请问阿姨,《海底总动员》几点钟开始呢? 阿姨:10:45分开始。导游:谢谢阿姨。

导游:现在是10:30分,电影10:45分开始,我再过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呢?(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② 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③ 45-30=15(分)

师: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汇报。

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3)情境练习。

导游:还有更好玩的地方,走吧!(录像:游览柳侯公园)

导游:同学们,现在是2:40,我是2:00进去参观的,你知道我参观了多长时间吗?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我算算吗? 生:用了40分钟。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同桌交流算法)

三、钟表王国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王国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聪明的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1.拨表比赛。(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

师:王国里正举行拨表比赛,按要求拨表,填出答案。汇报。

2.智慧大比拼。

师:机器猫表要来考考你们,经过了多长时间,你会算吗? 出示钟面:7:15—7:50 2:55—3:25 3.运动会比赛。

师:看,热闹的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你想参加哪个?请算出你参加的比赛项目用多长时间,算对了,就可以参加比赛去了!出示:运动会日程安排

50米跑:上午9:00—10:00 1分钟拍皮球:上午10:20—11:00 1分钟跳绳:上午11:05—11:45 跳远:下午2:30—3:25 4.比速度。

师: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比速度,它们都认为自己最快,想请你们当评委,帮它们排排名次,好吗?

先出让学生猜测谁的速度快,自由说。再出示:跑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

狗、12:00—12:45 豹子、1:05—1:15 大雁3:55—4:15 学生计算,汇报。

5.联系生活,连一连。

中央台的新闻联播1小时30分 做眼保健操5分钟

一集蓝猫三千问30分钟 看一场电影20分钟

6.请小朋友计算下面经过的时间。吃饭:7:15—7:35 锻炼:9:25—9:45 看书:3:10—3:55 看少儿节目:5:40—6:00 问:你自己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几点上的课?现在是几点?上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这是KITTY猫的作息时间表,看它把时间安排的非常合理,不浪费时间。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互化。在练习环节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练习内容,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效果较好。

第三篇: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简析及教学设计

琴潭小学一年级语文组

一、教学内容简析:

本单元由单元导语、情境图、课文、课后练习和语文百花园等组成。(单元导语可以帮助孩子对本单元做个大致的了解,开始一个单元的学习。指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还是很有必要的。)导语和情境图意在提示本单元的内容、途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三篇课文是《小粗心区分“己”和“已”》《猫和老鼠》《对对歌》。《小粗心区分“己”和“已”》主要列举了形近字的区分,教学生识字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形近字要以意辨形。《猫和老鼠》主要是列举了音近而又形近的字,要教会学生根据形旁表意的方法进行区分。《对对歌》把意义相反的词语进行归并,让学生从一个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捉对进行识字。课文根据需要编排了一些故事、儿歌、对子歌等,简短易读,富有儿童趣味,学生爱读,读中感悟,学会识字的方法。识字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只要求学生了解基本意思,感悟领会蕴涵的识字方法,不要求学生深入细致地领会文意,如果学生提出问题,可适当点拨。有兴趣,也可让学生自己背一背,但不硬性要求。

要特别注重写字教学,要加强指导和示范,还要注重适当的练习,每一节课都要写一写,做到先描后写,描写结合。还要注重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的规范,要严格要求按笔顺规则书写,要重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继续坚持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

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四项内容,“语海畅游”(包括“认读电脑键盘上的字母““汉字真有趣”“词语接龙”)、、“背一背”、“读一读”、“我的采集本”及 “能说会道”等内容。这些学习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对低年级起始阶段口语训练及写作训练的一些理解:

口语交际与以往的听话说话和看图说话不同,更加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既要听,也要说,还要想,还要注重礼貌和交际对象反应。因此,更加有现场感和参与感。口语交际教学,除了采取听说等基本方式外,还要采取问、答、评议、讨论、表演、演讲等其他多种方法来补充。以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交际氛围。口语交际还要重视语言规范和交际态度,让学生学会文明交际。第六单元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话题从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来,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配有提示文字和情境图,儿童参与积极性高,有话可说。既要听,也要说,还要想,还要注重礼貌和交际对象反应。因此,更加有现场感和参与感。教师耍学会倾听,注意观察,在学生充分交际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及时肯定、鼓励。

新课标降低了起始阶段写作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重在打好写作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写话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因此,本单元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热情,写话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基础。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环节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为了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一是在说写训练中引导学生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句子说通顺;二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巩固写话的格式;三是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通过上述三个策略,扎扎实实地在写作起始阶段打好学生写作的基本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36个汉字,会写21个生字。

2.认识“反犬旁”、“食字旁”、“斤字旁”三个部首名称。

3.教学以随文识字为主,指导学生发现、区分形近字的方法,掌握形声字的规律。

4.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激发识字兴趣。

四、单元重点难点 1.随文识字、写字。

2.发现、区分形近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五、单元难点分析

发现并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 掌握区分形近字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8课时

七、课文教学点滴建议: 小粗心区分“己”和“已”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所讲的故事内容,了解小粗心是怎样想办法区分“己”和“已”两个字的。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3使学生在学习故事中懂得一些辨析形近字的小窍门。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导发现,导入新课

[卡片出示“己”和“已”两个字]

1、让学生齐读,并说说两个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有位小朋友,做事情有点和粗心,所以大家叫他“小粗心”,他原来记不清“己”和“已”的。后来,他认真动脑筋,很快就把这两个字分清楚了。他想了什么好办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会读的字。

2、开火车认读12个生字。

3、互为小老师认读生字,注意纠正读音。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们评一评。

三分角色读课文

四讨论,交流学习方法

1、让同学们说说是怎样区分并记住“己”和“已”的。

2、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吗?

3、做课后习题2

五总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生字

二自学,交流识字方法

三组词说句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7个字

2、观察字形,并说一说每个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3、学生描红,写字

2猫和老鼠

教学目标:

1、认识“鼠、偷、眯、慢、咪、胡、须、迷、糊、饱、抓、谜”12个生字;会写“欢、咪、猫、饱、眯、迷、谜”7个汉字。学习“反犬旁”、“食字旁”、“目字旁”3个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学准备:

猫和老鼠图片、生字卡片、花朵卡片、猫和老鼠头饰。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认一认

1、自学本课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宝宝,借助拼音认读。2、同桌互读、互查。3、指名小老师上台教读。

三、讲一讲

1、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2、指名上台汇报自己的识字方法。3、评一评谁的方法好。

四、说一说

1、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选生字组词说话。2、观察6个生字宝宝,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五、猜一猜

1、出示熟字和偏旁,请学生上台找朋友做拼字游戏。

2、做和词宝宝交朋友的游戏。

六、写一写

1、出示要学习的字,学生自己默默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一看在田字格占什么位置。

2、指名上台默写。讲一讲写时应注意什么?

3、学生独立书写,师巡回指导。

4、同桌相互评一评,圈一圈。对对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反、退”等15个字,会写“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的意思。

3、激发学生编对对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虚心的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对对歌。

三、教学难点:

理解“虚心——骄傲、容易——困难、复杂——简单、胜利——失败”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初读对子歌,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带读词语。

3.理解词语意思,根据反义词说画面,(二)、熟读对对歌。

一边读一边想与反义词有关的画面,看谁能读出对对歌的韵味来。

1、自由练习读。

2、指名读。带读。

3、分男女声读。师生合作读。

4、读后填空。小朋友的记性真好,能够把这首对对歌背下来吗?

5、试着背一背。

6、指名背。

7、拍手齐背。

四,反馈拓展。

自由选择同伴编对对歌。

指名编。

五、总结:

孩子们,我们今天的收获真大,写了字,学了词,读了对对歌,还编了对对歌。回家之后你还可以把你编的对对歌写下来

语文百花园五

一.按顺序读26个大写字母。二.独立识字并说出它们的共同之处。三.鼓励课外采集,并进行采集本展示。四.“怎样过六一儿童节”。1 谈谈六一儿童节。2说说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看图。教师用语言描绘场景,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交流欲望。4分组交流:你打算怎么样过自己的节日? 5语言实践: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6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情感态度进行评价。7习作。把自己的打算写下来,也可以是其他同学的想法。要求:语言通顺表达清楚。

第四篇: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 的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 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的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用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

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课时安排:(约20课时)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面积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认识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对于面的感知和认识。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环节中,对比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方法,进而找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服务。“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会用所学的图形的知识来完成生活中的设计问题;运用计算的知识来完成租车的问题和运用数学思维来完成生活中的简单逻辑推理等知识,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与面积有关的问题,但在其观念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和铭记单位的概念。面积、面积单位、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图形的空间观念学生只是对图形的周长观念比较清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刻意分清。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运用感性思维,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知面积,并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通过操作来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面积换算。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并能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单元教学难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能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5.1面积的含义………………………………1课时 5.2面积单位 ………………………………2课时 5.3长方形的面积……………………………2课时 5.4面积单位的换算…………………………1课时 5.5练习四 ………………………………1课时 5.6小小设计师……………………………1课时 5.7我们一起去游玩………………………1课时 5.8有趣的推理……………………………1课时

5.1 面积的含义

教学内容:课本第47-4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米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

二、探索新知(22分钟)

1.看图,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大小。(播放幻灯2)

(1)指出怎么比两本书的大小?用手摸摸数学书的表面。(2)比比两个硬币的大小,用手眼感受他们的表面。(3)比较树叶的大小,用手眼感受他们的表面。2.介绍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播放幻灯3)

(1)理解面积定义中的关键词,表面、封闭。(播放幻灯4)(2)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有面积?(播放幻灯5)(3)区别面积和周长(播放幻灯6、7、8、9)(4)记忆面积与周长的特点。(播放幻灯10)

小结:面积是要首尾连接的封闭图形的大小,指一片的表面。........................周长:首尾连接的边长总和,指四周的外边线条。......................3.你还能举例说明身边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用手摸出教室桌子的周长和面积,黑板的面积和周长等物体)4.游戏观察下图,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你们选这哪个图形,为什么?(播放幻灯11)

5.小组讨论进行实际操作,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播放幻灯12、13)

师:观察两个图形先猜猜那个图形的面积大? 生:答案不一,有争论。

师:出示活动要求,请同学们仔细看想,然后小组内讨论方法。

生:回答每组的方法。(叫不同方案的小组说)师:按顺序播放不同方案,体会每种方案的过程。(播放幻灯14、15、16、17、18、19)

小结:通过刚才图形大小的比较,我们可以用摆硬币、数格.......................子、剪拼法、观测法、重叠法等方法来比。(播放幻灯20).....................6.动手操作:按书上要求在书上画出3个不同的图形,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然后展示所画图形。(播放幻灯21)

三、拓展应用。(15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播放幻灯22)

2.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播放幻灯23、24、25)

(二)提升练习

1.这两个图案比较面积大小的说法对吗?(播放幻灯26、27)

(三)拓展延伸

1.判断对错(播放幻灯28)2.先数再画。(播放花灯29)

四、作业:

1.点名学生做书上50页2、3、4。2.其他学生做练习册。板书 :

什么是面积(认识面积)

物体的表面积或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5.2 面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课本第50—52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

体会厘米²、分米²、米²等面积单位。教学用具: 课件、尺子、1平方米的报纸1平方分米正方形纸、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3分钟)

同学们,回顾我们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方法有哪些?(观察法、拼剪法、平铺硬币法、数格子)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25分钟)

1.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感觉一下它有多大?如果我们要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有多大。2.先小组讨论你们选择什么方法?

(1)互相说一说测量的方法,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来。(2)集体交流不同的方法。

(3)如果老师选择数格子的方法,先数数量幅图的格子各是多少?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播放幻灯2)生答:第一幅图是6格,第二幅图是24格。这样量不对,因为他们测量的格子大小不同。3.认识面积单位。

(1)请同学们用手比划学过的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

(2)生:拿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报纸。再分别剪下这两个正方形。重合比较他们的大小。(播放幻灯3)

(3)分别用这两个正方形比比身上的部位大约和哪些地方一样大?在1平方米的报纸上站人。(播放幻灯4)(4)再次体会面积单位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听口令拿相应图形。听口令指出身体相应部位。闭眼体会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听口令指出。

4.考眼力做数图形的面积有多少。(播放幻灯6)

三、拓展应用。

(一)基本练习(播放幻灯7)做书上52页第1题。

(二)提升练习(播放幻灯8、9、10)

1.做书上52页第2题,动手画一画。区别长度和面积。2.做书上52页第3题。

3.用适当的面积单位(cm²,dm²或m²)填空。(1)一间房屋地面的面积约50()。(2)一张邮票的面积约6()。

(三)延伸练习

动脑筋:下面每个正方形代表1平方厘米,请在下图中画出12平方厘米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各边长是整厘米数)

四、本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点名学生做练习册部分题。2.其他学生做练习册全部题。板书

面积单位

从小到大: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cm² dm² m²

5.2 面积单位练习课

(二)教学内容:P52—53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面积单位,并感知这个常见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2.初步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的表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经历具体的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体会1㎡的实际大小。体会在面积测量中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在面积测量中统一单位的必要。体会1㎡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直尺,边长为1CM的正方形纸,边长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边长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请大家说说面积有哪些?

学生指出:m、dm、cm

2.用手比划出1 m、1dm、1cm 大约各有多大? 学生指出:一个大方桌的面积、一半脸的面积、一个大拇指甲盖的面积

二、面积单位练习

1.填空练习。(播放幻灯2)

2.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单位。(播放幻灯3)

3.数数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每小格是1平方厘米)(播放幻灯3)

4.比一比那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播放幻灯4)

5.请在大家结合自己的身边,给出哪些物体可以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单位。

三、拓展提高。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周长是16厘米,它们的面积和周长一样大,对吗?(播放幻灯6)

2.在方格纸上画出三个不同图形,使它们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的,再算算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每小格是1平方厘米)32

3三、作业反馈,订正错题。

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复习下一节课的知识。

5.3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3—54页。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若干个1厘米²的小正方形。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5分钟)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它们的面积在计算时也有一定的公式。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二、引导探索(25分钟)

1.估计下面图形的面积,并说一说选择哪个面积单位估计合适。(播放幻灯2)

2.如果用1cm²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数一数这个长方形要用几个小正方形才能摆满。可以用算式怎么写? 3.观察下面两个图形摆正方形,怎么列算式计算?(播放幻灯3)

4.观察刚才的三幅图,根据摆出正方形的数字填表。(播放幻灯4)然后观察表格,你发现他们的面积都是怎么算出来的?

总结长方形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 = × 宽 ................长...5.练习:用1cm²的正方形摆一摆,再算一算下面图形的面积。(播放幻灯5)

6.小组讨论正方形周长公式。

观察用小正方形摆出下面的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么计算?

总结正方形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7.记忆长方形面积公式和正方形面积公式。

三、拓展应用(12分钟)

(一)基本练习

1.计算下面草地、花坛的占地面积。(单位:m)

2.做书上55页3题。

(二)提升练习

小红的床长20分米,宽14分米,要铺上与床同样长的席子,这块席子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三)延伸练习看图求面积。

四、本节小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册相应练习。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 × 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3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4-55页。教学目标:

1.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能对公式灵活应用,会变式练习。

教学重点:.能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对公式灵活应用,会变式练习教学用具:课件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10厘米,求它的周长、面积各是多少?

二、基本练习

1.做54页试一试第1题,先估测每个图形的面积,在测量计算。分小组做题。再集体交流反馈。(播放幻灯2)提示:学生可以参照旁边1平方厘米的面积,来估其他图形的面积。

生1:估测图一有平方厘米 生2:估测图二3平方厘米 生3:估测图三4平方厘米 生4 :估测图四有16平方厘米。2.出示书上试一试2题,先估测教室地面面积有多大? 想一想如果要计算,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么测量呢? 生:需要知道地面的长和宽,可以用米尺或皮尺测量。直接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计算。(播放幻灯3)

三、巩固练习

1.做书上55页第4题,按书上表格填写。(播放幻灯4)2.做书上55页第5题。要先读题理解题意,明白是在长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边为准。得到大正方形和一个小长方形。(播放幻灯5)

四、提升练习

1.实际应用: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1分米、宽1分米的 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厘米²的方砖才能修补好?(播放幻灯6)

2.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公式灵活的应用。做书上55页第6题。(播放幻灯7)让学生学会公式的变形使用。长方形面积=长×宽 宽=长方形面积÷长 ..................3.根据正方形周长求边长、求面积。做书上55页第7题(播放幻灯8)

知道:正方形周长=边长×4 =周长÷4 ..........正方形边长..........4.做55页第8题。根据算式画图。先让学生理解每个乘法算是的意义,然后在画图。(播放幻灯9)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板书:

长方形面积

(二)长方形面积=长×宽 宽=长方形面积÷长

长=长方形面积÷宽

正方形周长=边长×4 正方形边长=周长÷4

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5.4面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6-57页。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公顷、千米²等面积单位。教学难点:

能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说说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22分钟)

1.用1平厘米的小正方形平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需要多少个呢?(幻灯2)

(1)看书上56页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小组实验,提示:可以摆小正方形纸、也可以画出格子、还可以直接数数。看哪组最快得出结论

(2)汇报实验结果。横着铺多少个,竖着铺多少个。横着:10个。竖着;10个。

(3)那么1平方分米有多少个1平厘米。因为:10cm×10cm=100cm ..................所以:1平方米=()平方厘米 ..............2.根据上面1分米=10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请同学们推测出1平方米=()平方分米。先自学看书56页第二个内容。再讲解交流。(幻灯3)3.手势记忆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发现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与长度单位不同。...............100............4.1公顷有多大?简单介绍公顷、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平方公里)=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10000平方米

5.讲解单位换算的具体方法,乘进率末尾添0,除以进率末尾去0的方法。(幻灯4)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一)基本练习

学生回顾刚才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播放幻灯5)

(二)提升练习

1.做书上练一练2题,先做再教方法。(播放幻灯6)2米²=()分米² 3分米²=()厘米² 500厘米²=()分米² 400分米²=()米 2.做书上57页第3题。(播放幻灯7)3.做大屏上的选择题。(播放幻灯8)

(三)拓展练习(播放幻灯9)1.判断

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我的身高是135平方厘米。()文具盒的表面的面积是80dm2。()爸爸手掌面积大约是1.5dm2()2.辨别书上谁说的对。(播放幻灯10)

四、全课总结

单位换算要记住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也就是乘进率末尾添,除以进率末尾去..............0.........0.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1.点名学生做部分练习册作业。2.其他学生做全部练习册作业。

板书: 面积单位的换算

1米² =(100)分米² 1分米² =(100)厘米

5.5练习四

教学内容:课本P58—60“练习四”中的第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能进行简单面积换算。

2.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能根据两个公式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面积的含义,巩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难点:

能根据两个公式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基本复习

1.复习面积的意义是什么?(播放幻灯2)2.复习面积的单位有哪些?(播放幻灯3、4)3.复习长度单位进率和面积单位进率各是多少?

二、基本练习

1.做58页第1题,动手画一画。加深对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认识与区别。学生先画,再看大屏订正。(幻灯5)2.数一数,做58页第2题。做完后对题。(幻灯6)3.比较图形面积大小,说出自己的比较过程。先指名说说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面积时,所得的结果要用面积单位,计算周长时,所得的结果要用周长单位。做58页第3题(播放幻灯7)

4.填空,先让学生读题后先想清楚事物的样子,明确题中选择的该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填合适单位。做58页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反馈。(播放幻灯8)

5.单位换算,先想清楚单位之间进率和方法在计算,再填得数。做58页5题。(幻灯9)

6.运用面积公式计算面积,做58页6题,做59页第7题。(幻灯10、11)

三、提高练习

1.做59页第8题,先读清题意,已知正方形的周长,要求正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边长。第一步先求边长,在求面积。(播放幻灯12)

2.做59页9题,要回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区别周长和面积,再根据需要的条件进行计算,要强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正确使用。这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要对学生的不同拼摆法,进行分析计算,最后对不同方法比较,优化最方便的拼摆法(幻灯13)

3.做59页第10题。是对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综合应用。要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图理解两小题。第一题已知每块的边长和块数,求地面总面积用乘法,第二题是已知总面积和一块的长、宽,求数量用除法。第三题是求每种砖的总价格。分析题意上有难度,结合画图和数量关系式的理解进行分析。(播放幻灯14)

4.做59页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反馈时,教师提醒:如果把问题改为“可剪成边长是4厘米的小正方形多少个?该如何算,让学生再次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幻灯15)

四、拓张延伸练习

做60第12题,这是一个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练习时,让学生用16分米的铁丝围一围,再把围的长,宽和面积记录下来,再填表。(幻灯16、17、18)

五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点名学生做部分练习册作业。2.其他学生做全部练习册作业。板书设计: 练习四

10.(1)2×2×180 =4×180 =720(平方分米

答:厨房面积是720平方分米(2)720÷(2×3)

=720÷6 =120(块)

答:用第二种地砖需要120块。

(3)5×180=900(元)7×120=840(元)答:用第二种地砖便宜。

数学好玩 5.6小小设计师

教学内容:P61-P62的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轴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2.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团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轴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设计图案。教学准备:图案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学习过程:

一、复习近平移、轴对称的现象。1.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对折长方形纸、正方形纸,体会这两个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观看一张海报(播放幻灯2)

二、探究新知

(一)设计艺术节微标。

1.观察发现下面的徽标都有哪些特点?(播放幻灯3)生1:图一中五个圆环式对称的。生2:图二总的字母A是对称的。生3:图三中圆形是对称的。

师:再解释每个徽标的代表意义。图一:形似现代“京”字,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图二: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会徽中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形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为“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你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艺术节微标呢? 全班讨论。(幻灯4)(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

(2)要体现我们学校自己的特点。(3)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二)自主设计,创造美图(播放幻灯5)1.想象设计好的图案。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三)根据自己设定的徽标,结合大屏上的几个问题,说一说你设计的微辉?再给 自己合适的评价(播放幻灯6、7)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升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四、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五、作业布置:给咱们班设计一个班徽。板书设计: 5.6小小设计师

(1)要突出活动的主题。(2)要体现我们自己的特点。

(3)可以运用轴对称图形。

5.7我们一起去游园

教学内容:P63—P64内容 教学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结合生活经验,针对租车、用餐选着合理省钱的方案。教学重点:结合生活经验,针对租车、用餐选着合理省钱的方案。

教学难点:感受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3分钟)

在节假日,家长都带你外出旅游吗?你去过哪些旅游景点,有什么好玩的,给同学介绍一下,让我们一同分享快乐。引入课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你们在旅游中遇到过数学问题吗?

二、组织活动(25分钟)

1、活动一:租车。(幻灯2)

(1)出示63页第一幅图,看一看课本中列举了哪些旅游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出发的时间计算,租房的人员安排,租车的方案,还有吃饭的费用计算等等。(2)分析、解决问题

审题,明确图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一共有48人,两种车可以选择,大车限坐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坐12人每辆120元。

独立思考,探索策略,想:既要刚好坐完48人,钱还要花的最少,独立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每一个学生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思考的过程:(幻灯2,投影几种方案)生1:可以租3辆大车,坐54人,有6个空位,租金是 18×3=54(人)160×3=480(元); 生2:12×4=48(人)120×4=480(元)

生:18×2=36(人)36+12=48(人)160×2=320(元).3...................................320+120=440(元)..............生4:12×3=36(人)36+18=54(人)120×3=360(元)360+180=540(元)

(4)比较上面几种方案

明确:既省钱又刚好坐满不浪费,不留空位。....................对比上面几个同学的做法,可以看出第三种方案最合适。(5)教师补充强调:

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数学。

②旅游中除了学会计算,节省费用,还要注意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等等。

③在选择最佳方法时,要多用几种方案对比后才能选出最合适的。

(6)如果旅游人数改成40人,哪种方法最合适?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先说说自己的方案,然后快速计算并选择出最佳方案来。(投影选定最好方案)2.活动二:购买纪念品。(播放幻灯4)(1)出示64页玩偶图。知道已知信息和问题。(2)分析理解条件和问题。明确:买够30个花钱最少。(3)结合书上的表格,独立完成。(幻灯5)(4)集体反馈个人的作业情况,并比较最佳方案。(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三、巩固练习

用同样的思路解决64页第3题。分男女生各完成一题。四|全课总结:谈谈自己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我们一起去游园

明确:既省钱又刚好坐满不浪费,不留空位。

(一)18×3=54(人)160×3=480(元);

(二)12×4=48(人)120×4=480(元)

(三)18×2=36(人)36+12=48(人)

160×2=320(元)320+120=440(元)

(四)12×3=36(人)36+18=54(人)

120×3=360(元)360+180=540(元)答:选择第三种方案最合适。两辆大车和一辆小车的方法最省钱。

5.8有趣的推理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列表整理信息,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

3、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按照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用表格的形式处理信息。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新

1、判断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做好玩儿的数学游戏,想参加吗?想参加的小朋友请你把手举得高高的,哦,我看见了!大家都想参加,仔细观察,精彩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师出示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这是一个彩色的玻璃球,贾老师要把它藏在贾老师的其中一只手里。看好了啊!(师把手藏在桌子后面,然后把玻璃球放入一只手里)来,猜猜玻璃球在哪只手里?

有的小朋友猜会在左手中,也有小朋友猜会在右手中。能不能确定在哪只手里? 大家都说不能确定!为什么?

小朋友一定会说:因为刚才右手打开了,那它肯定藏在左手里。

你们为什么这么肯定?

哦,因为贾老师只有两只手。现在排除了一只手,就只剩另一只手。

这就是推理的一个小知识,它叫作排除法。

当我们排除了一种可能,它就可以确定是另一种可能。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65页情景图,推理每个人是哪个小组的。(1)读题理解题意。(幻灯2)

(2)自学提示:根据统计表来推断,他们分别在哪一个组。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3)教师集体订正答案。(幻灯3)

分析: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就可能是电脑和航模。淘气不是电脑,就可能是足球和航模。奇思喜欢航模,只能是航模。

再次理解表格法,按照上面分析填表。(点击幻灯3)结论:由此看出,排除奇思是航模,淘气只能是足球,笑笑只能是电脑。

这是我们就运用了推理方法,把很多线索连续起来思考,把范围逐渐缩小,最终找到正确答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数学中推理的一种方法排除法。

2.出示66页推理飞机模型该放在哪个位置?(幻灯4)(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题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可以用表格法排除。(3)小组交流反馈后,集体交流。(幻灯5)

三、总结与反思。其实排除法就是先把已经知道的条件逐一排除,一层一层得出答案。

四、作业布置。练习册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有趣的推理 足球 航模 电脑 淘气√ × ×

笑笑× × √

奇思× √ ×

下载201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国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年级国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河北省定州市赛里小学 高 叶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对于国学有些陌生,孩子们对国学的经典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也很浅显。 教材分析 一年级......

    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5、动物儿歌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会写“闻、迷”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培养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园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园地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我会填(28分) 1.6只鸡放进5个鸡笼,至少有只鸡要放进同一个鸡笼里。 2.在367个1996年出生的儿......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主讲人时间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的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或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正面、左侧面、上......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1)、比一比。比多()比少()比多()比少()(2)在里填上“﹥、﹤、=”。37-73045+9535+677275-50203830+732-840-9(4)、请想一想,填一填。9比59小。78比70大。58比9大。9比......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书P46-P48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掌握1元=10角,懂得兑换人......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加法教学设计[合集5篇]

    《6和7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用数学》教学设计 刘集中学 李俊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图上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左右》教学反思

    人教数学新版小学一年级上册 《左右》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创设了学生喜爱的猜谜导入,再引出左右手;通过让学生摆一摆自己喜爱的文具,正确判断物体的左右位置,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