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恩难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镇公开课《师恩难忘》说课稿
《师恩难忘》是苏教版五年级教材里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是一曲歌颂老师的赞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小学高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认读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应该确定为教学难点。
再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之后,我准备这样来安排课堂教学。首先,我准备从介绍作者导入课文。
导入后,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环节分五个教学步骤。第一步,学生拿着笔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标注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然后,教师用课件投影比较难读的句子,进行带读。
第三步,点名让学生朗读课文段落,读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第四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 最后一步,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指导性小结。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带来学生一起学习生字。
解决生字词之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文本,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第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 第二,通过反复的朗读练习,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复述能力。
第三,让学生思考: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课文7—10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了迷。板书:入了迷。解决了课文重点部分后,带领学生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课堂教学最后一步,通过两个问题进行课堂小结。第一个问题: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善于讲故事)第二个问题: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作业设计:
1、请你对你最喜欢的的老师们说几句话,然后做成卡片,把它送给你最喜欢的老师。
2、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课外读书笔记”本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分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情趣。全诗共有6个小节。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诗内容的复,首尾呼应,都是写可爱的祖国号召少年儿童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第二、三、四、五小节写只要少年儿童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他们以丰富的馈赠。
2、说教育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3、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二、说教法、学法:
结合新课程理念,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以读为本的出发点及本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的特点,根据课文特色和课标精神,进行本课教学设计是考虑到以下三方面:把握诗意;领悟意境;超越课本。在课上引导学生读、悟、交流、理解,从而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在学法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学会通过画读、问、悟、创,从而正确全面地理解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及制定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四)超越文本,创作课文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因为“错误往往更容易被大家注意到”,所以我设计了在板书课题时故意少写“绿色”两个字,引起学生注意,并能更顺其自然的引出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和“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等核心问题?
然后我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的“读”诗歌的语言与情感,引导学生有的放矢的“悟”诗歌的意境与情怀。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要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再细细的去品读文本内容。然后为了更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我把导入时学生提到的主线问题由浅入深的呈现出来,真正达到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
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1)自读诗歌,整体品读。
2)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说说文章结构吗? 3)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自学和与老师的共同交流中,找到(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后,再让学生讨论诗歌结构就成了显而易见的事。读悟第一、第六小节。教师通过讲述,告诉学生这两小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诗歌里面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反复。这两小节完全一样,但是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第一小节首先描绘了“大自然绿色课本”的美丽神奇,吸引读者走了进去;而第六小节既呼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使得学生对诗歌写作的修辞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考虑到“与孩子相处时,我们有必要考虑创造性问题。我们要寻找一些方法来鼓励孩子学习或增强理解力。”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跳跃性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走进诗歌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和诗人一道,游览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对诗歌的理解才能不浮于表面,才能真正理解、领悟诗歌的内涵。我设计了第三个的问题,“在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我们用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学生依据课文诗歌中的内容,分别找出了“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等表示景物的词语。点拨概括,适时指导朗读:“大自然是什么样的?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这时要不失时机的进入第三个“总结激疑,赏读课文”环节。
这里设计了三处激疑,实际就是围绕学生在读题之初提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渗透解决。让学生更有主体意识,更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第一处激疑赏读:“大自然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课题中为什么说是绿色的?”
“同学们用那么多美妙的词语来概括形容大自然,我却根据文题想说,大自然是绿色的。你同意吗?大自然还有其他颜色吗?让我们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来说一说。这个问题的设计是想让学生超越课本,在用心思考、全面感悟大自然的同时,不但语言能力得到训练,而且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进一步提出:那为什么诗歌题目中却用到了“绿色”?要学生认识到绿色代表生命的颜色,大自然是充满生命力,充满希望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富有生命力的大自然的热爱。
“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啊,你让我们怎能不热爱。我们禁不住要走进您的怀抱,去体会您的美好了。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大自然的美,读出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第二处激疑赏读:“大自然这课本如何打开?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这个环节的设计也是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在自学中明确“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让诗歌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强的词语,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景有情、连贯性很强、立体的、鲜活的画面,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真的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同学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第三次激疑赏读:为什么把自然比作课本?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自然”与“课本”的相同点,很容易地认识到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大自然中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同时,进一步提出“既然说大自然中有知识,那么,你觉得大自然是一本什么样的课本?”扩展学生对大自然认识与感悟,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探索的好奇,对领略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努力。
(四)超越文本,创作诗歌
引发学生思考:“在我们的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绿色的课本等待我们去打开,我们将如何打开更多的自然的课本?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对大自然的理解!进行我们自己的诗歌创作。” “读得美,悟得真,写的好。”是我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感悟诗情、语意之后,难道不正需要这种笔端的抒发吗?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但加强了诗歌的仿写、创作能力,同时更加深了对诗歌理解,对诗情的领悟,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多么富有号召力的召唤。我们应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热情,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正如书中说的“没有什么比拥有热情更重要的了。如果你对教学充满渴望与兴奋,学生们就会对学习你所教的课程兴奋无比。我们必须鼓励和鞭策他们,使他们渴望学习,期盼成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立足文本,超越课堂,回归自然,多渠道、多途径地去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描绘自 然,赞美自然,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方面,我力求简单明了,围绕诗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展开学习主线,让学生明了的感受到,我们要跟随召唤,走进这充满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去探索更多的秘密。
《装满昆虫的衣袋》说课稿 《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童趣十足的叙事性文章,文章记叙了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一件是法布尔很小的时候就因为好奇,去抓一只会唱歌的虫子,结果很晚回家,引发了父母的一场虚惊;一件是法布尔八九岁时去放鸭子,他利用这个时机在池塘边的草丛里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但父母却不能理解他。通读全文,既可以从通俗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兴趣和喜爱,又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的本身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熏陶。
因此,在学习这样有情有趣的文章时,教者应该引领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基本格调和根本思想。一是需要建构与文本作者对话的空间,并期待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认识作者眼中的伟大科学家法布尔;二是需要营造师生与语言文字本身对话的氛围,做到在文本中走个来回,既要和法布尔一同体验捉虫的快乐与兴奋,又要从法布尔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关于成长的启示;三是需要形成有效、实在的师生对话的场景,需要师生在这些特定的、未知的场景中碰撞、交锋、展示。[教学目标、教、学法] “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内化过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阅读感悟。”事实上,高年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能通过阅读来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已经能够借助阅读搜集处理文本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正确的审美体验。(《课程标准》语)再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本课在教学时拟以朗读为突破口,在朗读中识字写字(读正确),在朗读中感受、理解(读流利),在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读出感情)。
为此,可以将教学目标简化为: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里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有了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无论是教师的引导,无论是学生的语言实践,都应该依据文本的语言材料,有针对性地展开。在教学中,我力求通过实实在在的语言实践引领学生入乎文本其内,又出乎文本其外。
因此,本文的教学,可以分成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课时,读正确——走近法布尔;第二课时,读流利——走进法布尔;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整篇课文的教学可分成两个课时进行: [教学流程]:
一、读正确——走近法布尔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交流识字情况。
3、展示读书情况,组织读书交流、比赛。
4、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如果说,文本是一个个鲜活的文字符号构成,那么,实施正确地朗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口,运用准确的语音、停顿和语调,把这些鲜活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现实的有声语言,从而完成书面符号的“语言化”。这既是学生接触语言本身很重要的心智活动过程,又是在语言实践中进行扎扎实实的字、词、句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读流利——走进法布尔
1、静读文本,引导质疑。重点讨论:
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目?
2、浏览文本,组织交流。
①着迷————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②迷恋————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③痴迷————这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三、读出感情——走出法布尔
1、品读,(法布尔对昆虫着迷的语段); 重要语句提示: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三天前————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
2、精读文本,揭开“迷”底。
3、延伸文本,拓展阅读。①关于法布尔; ②关于《昆虫记》。
[就《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而言,我期望通过阅读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迷恋和痴迷,又让学生与小法布尔一起沉浸在昆虫的世界,沉浸在美好的童年之中;既要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又要使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有所感悟思考,得到思想启迪。而这既是对学生理解文本难点、重点的合理分散,又是借助阅读实践,对文本重难点的突破。]
《变色龙》说课稿
文本解读:
《变色龙》,是走进为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中《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学生开启了大自然之门,《装满昆虫的衣袋》告诉学生打开自然、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而《变色龙》则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观察、如何观察,并要保护大自然。
文章思路清晰,通过记叙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共1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至第八自然段为第一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
第九至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作了描述:一是第九自然段写它的外形特点。二是 第十至十二自然段,写它眼睛的特点及捕食速度快。首先通过彭加沙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的左右眼能独立活动,两眼同时注视目标时,又会产生立体感,能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接着我们亲眼目睹这条变色龙捕食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它动作的迅速。三是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写变色龙有随环境迅速变色的特点。本文的重点。
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原始森林。
发现变色龙,是作者对变色龙的最初印象。最初印象中,作者写了两点:一是怪。怪在“似蛇非蛇”。二是颜色与所附植物一致。“皮肤与豆叶一模一样——绿莹莹”。特别是身体颜色与植物一致,为下文写变色龙的名副其实,伏下一笔。虽是最初印象,作者敏锐观察到变色龙的显著特点,体形怪,身体颜色与植物一致中预示变色的特点。这告诉学生,观察首要是把握事物要点。
端详变色龙,已由最初的观察到仔仔细细地看。作者端详变色龙,有三:一变色龙的外形,二变色龙的捕食,三变色龙的变色。
一变色龙的外形。作者先总写全身,接着从上到下叙写头、身躯、尾巴。每一部分,已它的典型特征为主。“全身翠绿”——颜色与植物一致。头,由“三角形的嘴”到“两眼凸起”,一副凶恶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来(凶相毕露),丑陋不堪。身躯,背部隆起似龟背,腹部两侧的四只短脚,尾巴尖细。外形描写,恰回应了它体形怪的特点。
二变色龙捕食,突出一个快字。为什么这样说?首先它捕食前,“是在似睡非睡的窥探着,伺机捕捉。”“似睡非睡”,说明它根本就没有睡,这样有利于暗中察看(窥探),为侦候捕捉食物的可乘之机(伺机)。待到有食物时,“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刷的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刹那间,那只彩蝶卷入口中”。“ 迅雷不及眼耳”,“刹那间”,两个词地写出它捕食速度快得惊人。作者写我们被他吓了一跳,恰是为衬托变色龙捕食之快而来。作者并没有忘记写变色龙快速捕食的生理,一是它的眼睛。每只眼都能单独转来转去,观望四方。这有利它发现食物。二是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这可捕捉食物的准确率。三是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可捕捉到离自己距离更远的食物,提高捕捉食物的可靠性。这里不能不提第十节的“迟钝”一词。这个词,一可以连接前后文,从外形自然过渡到捕食。二可以引起读者阅读捕食一部分的兴趣,迟钝又如何捕食哪。三可以衬托后面描写变色龙捕食之快,加深读者对它捕食特点的认识。总之,它是为表现变色龙捕食速度之快而设,绝非闲笔。
三变色龙的变色,突出它遇物而变色的特点。作者举出三个例子——遇香蕉变香蕉色,遇棕色泥土绿色变棕色,遇水泥板从棕色变浅灰色。写出变色龙的“名副其实”,回应了课题。由此,细细端详变色龙笔笔写来,丝毫不乱,层次清楚,观察的方法——抓住典型特点,寓于清晰的文字中,笔法圆润,无丝毫造作之感。
文章最后写放回变色龙,放回变色龙重回大自然中,是在告诉学生在观察大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相关词语
3、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体会作者的观察过程,并学会抓特点细致观察、准确恰当的表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体会作者的观察过程,并学会抓特点细致观察 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状物记叙文,内容很浅显易懂,但这样的文章极易被上成自然科学课,课堂注意力很容易放在对变色龙的研究上,如何把课文上出语文味来是教学上特别需要思考的。基于以上问题,我打算采用以读促思,以思促讲的方式,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停留在对变色龙本身的了解上,而是体会到作者怎么准确地抓住事物特点观察并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来叙述特点的;如何在叙事过程中一步一步将观察的过程写清楚的。这对学生以后学会观察事物和学写类似文章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词语,用概括的语言说清楚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章是怎么一步一步展示了人们对变色龙的观察和了解的呢?
打开书,快速地读一读,想一想
(摘豆时无意间发现→细细端详外形→听说眼睛特点→亲眼看到捕食→观察如何变色→放回森林)
三、在这个过程中,你了解到变色龙有什么特点?
(样子怪、捕食快、变色多)
四、你对课文哪部分的描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其中有哪些具体的语言文字给了你什么感受?细细地读读书上的文字,写写你的感受 交流讨论:
1、样子怪:抓“似蛇非蛇”像蛇但并不是蛇,因为有四脚,用词准确
类似词语“似睡非睡”像是睡觉但并没有睡,准确(说说还有类似的词语还有哪些?)“凶相毕露”令人害怕,与前文小李的震惊相呼应
2、捕食快:“窥探”指暗中打听察看,“伺机”指窥伺时机,与“似睡非睡”对应 “迅雷不及掩耳”、“刷”、“刹那间”表示动作的快,让人感受真切
3、变色多:“先、接着、再”无论放在哪里都能变出相应的颜色
五、变色龙是这么有意思,人们为什么还要把它放回森林?
写一则保护动物的标语(适当进行评价)
六、看看作者的写作过程,你得到什么启发?
清楚地展示了观察的过程,将特点写得清清楚楚,非常详细 作业:模仿完成一篇对动物观察的文章。
第二篇:师恩难忘[推荐]
师恩难忘
期末考试快到了,许多老师的教诲令我难以忘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年级教我们数学的吴老师。
吴老师30岁左右,中等个子,衣着朴素,红彤彤的脸蛋上嵌着一对明亮的眼睛。
上吴老师的第一节课时,老师经常讲一些课外知识、笑话给我们听,这给我们增添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知识。每次,我们背书或读书时,吴老师都会叫我们大声读背,这样脑子才会记得牢。
每当我们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吴老师都会鼓励我们:考得不好怕什么,只要尽力了就行。
从吴老师教我们数学开始,我期中、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差不多都得一百分,这得要感谢吴老师每节课对我的教育,虽然吴老师发现我们欠作业、上课讲话时会用木棍很重地打我们的手板,可这样也是为了教育我们,如果挨打能换来一百分,我情愿挨打。吴老师,谢谢您!
第三篇: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好笑”的黄老师
一双不大不小却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高挺的鼻子,一副雄厚的嗓子,还有一个嘟嘟响的哨子,凑成了我们新的体育老师——黄正威老师。他虽然不是正课老师,但对我们却如正课老师一般亲切。因为他是新的体育老师,所以一上课就闹了许多笑话„„
“嗯,大家好!我叫黄正威!你们可以叫我黄老师!早闻你们班有个姓黄的学生。”我们便大叫:“黄威。”还有几个调皮地叫:“黄负威”黄老师半天找到了黄威,“你就是黄威,好威武!”我们顿时大笑„„
更有趣的是一次上课,黄老师大喊几声安静,说:“你们班长是谁?”因为最近大家十分喜欢取外号,原本可怜的金星语,被喊得五花八门:“金枪鱼”“金香鱼”“金金鱼”黄老师很是奇怪,想哪有这么怪的名字,算了先不管了,便大喊:“金香鱼哦是班长,你管一下纪律,坏„„”没等黄老师说完,我们的笑声便盖过他的声音黄老师像丈二的和尚,全是疑问:是你们报给我的名字呀?笑什么啊?一个好同学笑得气喘吁吁说:“班长是金„„金星语。”黄老师大笑起来。
就是他那一个个可笑的举动,让我们的体育课充满了孩子银铃般的笑声,让我们度过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我想对黄老师说:“我喜欢你” 反思
光阴似箭,期中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望着试卷上那一个个大红叉叉,我只能傻傻的看着,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
积累与运用是我最懊悔的地方,可能是我太盲目自信了吧,单单是课本上的只是就被扣掉了6﹑7分,而且还都是那些最简单的题目。这让我不得不得怀疑自己的IQ。这积累与运用出错的原因就是应为我对课本上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还得再继续努力,加把劲儿。
阅读题是我丢分最多的地方。改卷老师把我的每小题都扣掉个1、2分。本来少少的1、2分却越积越多,把我的分数在无意间蒸发掉了。我恨自己为什么那么不小心,为什么不再认真一点;恨改卷老师太小气了,为什么每题都从我这儿抢走一点分儿呢!
作文是我最生气的地方。明明在我的面前就有一个很好的题材让我写,可是我却偏偏要报道孤山老林去写个破东西。唉,可怜的我脑袋怎么就那么不开窍?
妈妈知道我的成绩以后,把我骂了个狗血淋头,害我无地自容,巴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她怕我不长记性,结合我平日的学习情况,送给了我句诗:平日不努力,考试徒伤悲。
经过了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谨遵老师和老妈的教诲,好好学习。下次我将看着试卷上那鲜亮的大红勾勾感到兴奋、哈哈大笑。把老妈送我的那句诗改为:平日肯努力,考试突开窍。
第四篇: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大学时的现代汉语老师是我们的系主任,姓鲍,所有他教过的弟子却都叫他“严老师”,因为他要求特别严格,他的课没有人敢缺席,没有人敢溜号,他的科目没有人敢作弊。
我在入学不久就领教了鲍老师的厉害。那是一节朗读课,要求每名同学有感情地读一段文章。要我写要我背我都不在话下,可是对于朗读,我很缺少自信。轮到我时,我仿佛大难临头一样,战战兢兢地起身,开口,可只读了一句,就听鲍老师厉声大喝:“停!这叫读吗?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考进这中文系的?你想不想好了?”这话太苛刻了,我窘的泪水马上涌出眼眶。也许是考虑到我是女生,鲍老师的语气稍稍缓和了一下,说:“你们将来是要面向社会这个大市场,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没点真本事,行吗?”
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尴尬的一节课,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熬过来的。但老师的话,却深深地警醒了我。我再不敢有丝毫懈怠,课认真听,笔记认真记,考试时更是心无旁骛。学期结束前的一天,鲍老师派一名同学把我叫去。我看到我的试卷赫然躺在他的办公桌上,上面是醒目的九十六分。鲍老师掩不住的兴奋:“这张卷答得太好了!我教现代汉语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学生考得这么好。”能从这么严厉的老师口中听到这样直截了当的称赞,我真是受宠若惊。其实这一切,要感谢他及时的“当头棒喝”。
想一想,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曾经有很多位师长给予我帮助、教诲。但唯有鲍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他不仅教我知识,而且教我做人;不仅鼓励我学习,而且督促我立志。
师恩难忘,感谢老师!
吉林省扶余县陶赖昭二中语文组高三:刘凤玲
点评:一句话有那么大的效果吗,文章过渡有些生硬。
点评老师:陶流林
第五篇:师恩难忘
师恩难忘
作者:四(3)班黄崇珊
从幼儿园到小学,有许多位老师都给过我谆谆教导,让我度过了很多快乐的学习时光。其中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我原小学的班主任——卢莹卢老师。
初次见到卢老师,觉得她是一个很严肃的人,而且也很严厉,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熟悉了以后,就会觉得在她严肃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火热的心。
刚进入小学的时候,我对学校的生活还不适应,有些事情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每当这时候,卢老师总是出现在我的身旁,耐心的帮助我,指导我,教育我。
记得有一次放学后,我去学校管乐队参加每周一次的长笛训练。可是,到了那里一看,却一个人也没有,我这才想起来学校已经通知过我“今天不练长笛”了。我呆呆地站在原地,想这下可糟了,爷爷还不知道呢,他要一个半小时之后才来接我,我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自己回家,这时天都快黑了。正当我在犹豫不决时,刚好卢老师经过这里,她看到我,了解了事情经过,她先是批评了我的粗心,然后又说:“天这么晚了,你自己很不安全,还是我送你回家吧。”于是卢老师把我送回了家。后来,妈妈从别人那了解到,那天卢老师的孩子还正生着病。
卢老师在学习上是我们严格的老师,但在生活上她又是我们快乐的好伙伴。我们中午在学校吃午饭,卢老师经常过来,有时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和做一些小游戏。有一次,吃完午饭,卢老师说:“我给你们拿点东西来。”说完她去了办公室。不一会她回来了,给我们带来了一堆好吃的东西,有一罐“星球杯”,一些韩国产的糖果和海苔,令我们兴奋不已。卢老师告诉我们说这是她从网上团购的,她还交给我们一些网购的知识。
卢老师在生活上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但在学习上对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有一次平时测验,我的成绩不太理想,卢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对我说:“黄崇珊,你作为一名学习委员,要在学习上给大家做个好榜样。我希望你能努力做到,不要让我失望。”听了卢老师的话,我觉得很羞愧,我想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让老师失望。
现在,虽然我身在他乡,但我仍然忘不了卢老师对我的教导,这些教导使我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