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白糖=味?(发表于2012年9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精选)

时间:2019-05-12 16:3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连+白糖=味?(发表于2012年9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连+白糖=味?(发表于2012年9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精选)》。

第一篇:黄连+白糖=味?(发表于2012年9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精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或者用于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补充使用。

黄连+白糖=味?

——与科学、思品相结合的学科活动作文教学案例设计

刘方涛 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 *** 设计意图:

现在有许多小学语文老师抱怨作文难教,其原因主要是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可用的素料太少,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阅读积累不足,因而不得不为学生的写作内容犯愁。

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家的眼光太狭隘了,两眼只盯着语文课本而不去审视一下我们小学的其它学科。只要稍加研究,就不难发现:这些学科简直就是我们学生习作素材的聚宝盆。只要我们把作文教学同这些学科相结合,我们教学作文的路子就会无限广阔。

例如,我们同体育学科相结合,可以身临其境地去指导写一场比赛;同音乐学科相结合,可以写音乐欣赏;同科学相结合,可以写一次实验„„甚至还可以跨几个学科进行作文教学设计。只要我们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实现各年级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作文教学要求即可。

下面,我就以跨科学、思品学科的活动作文教学案例设计《黄连+白糖=味?》为例,介绍我们深圳市龙岗区实验学校小学语文老师的做法。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要认真观察,认真听老师的话,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否则要吃苦头。

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实验过程写具体,还要写上自己的体会。适用范围:

本案例可以用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或者用于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补充使用。课前准备:

1.给全班同学2分钟时间,安静地去洗手间将手洗干净。

2.组织学生质疑:老师上课为什么要大家洗手呢?指名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3.点明目的:为了上一堂作文课,也是一堂实验课。

一、板书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黄连+白糖=味?

2.审题:黄连是什么滋味的?你怎么知道的?有间接知道的吗?说出依据。3.提问:将黄连和白糖溶解在一起会是什么滋味呢?请学生猜一猜,并且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将学生的推测一一板书出来。(答案有:苦味、先苦后甜、先甜后苦、甜味、没味„„)

4.到底会是什么味呢?老师今天将通过实验来告诉大家。

二、强调纪律,写保证书:

1.教师装出为难的样子说:我做这个实验有过失败的经历。就是因为个别同学一激动,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出来了,让没看清楚的同学也注意到了。所以今天我要同学们向我保证:

一、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老师做实验;

二、没经过老师的允许,就不说话;

三、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做。否则甘受处罚。

2.空口无凭,立字为证。学生写保证书。(教师指导一下写保证书的格式。)

三、教师做实验:

1.展示实验材料:黄连素片一瓶、250克装白糖一袋、500毫升的纯净水一瓶、一次性塑料杯6-7只、白纸一张。

2.请学生将纯净水瓶开封,再倒1杯喝下,证明水没有被做过手脚,也便于摇匀溶液。

3.让学生帮忙取20粒黄连素片放到白纸上,再由老师倒入纯净水瓶中。4.在上述溶液中再加入大概5倍于黄连素片的白糖。

5.老师学着调酒师的样子,使劲将液体摇匀,并让学生说说这液体像什么(很像鲜榨橙汁)。(老师如果有表演才能,可以配点音乐,再加点表演动作,活跃一下气氛。)

6.将溶液均匀地倒入剩余的塑料杯中。

7.关键提醒:再次强调学生“要睁大眼睛,认真观察,最好用手将嘴捂紧,不论你看到什么,绝对不能说出来,只要完全照着老师的样子做就行了。”这关系到实验的成败。

8.教师取一杯液体,用右手食指蘸满溶液,接着放到鼻子前闻一下,再换成大母指放进嘴里吮吸一下,最后装出一种回味的、很满意的表情。9.教师将剩余的液体分给学生,每大组一杯,要求同学们按从前到后的顺序,依照老师的做法轮流尝一次,并且注意观察各人的表情。

四、学生汇报自己尝到的滋味。

1.教师先表扬大家能遵守纪律,说话算话,是正人君子。再提问:你们尝到的是什么滋味?(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的各种答案的人数。对回答“没有味道”的同学也要他们报告一下原因,看他们是否真正发现了老师的“诡计”。如果是只尝了一点点,没品出味来,则要他们再做一次,一定要他们尝到“苦头”。)2.教师公布真相。

正确的结果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看一次老师的操作:我是用右手食指蘸溶液,再换成大母指到嘴里吮吸的。

3.教师要求大家互相观察一下各自的表情,并在刚才写保证书的纸上写出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和对此事的体会。4.交流各自的体会。(请2-3位同学发言)

五、教师小结: 1.教师小结:

同学们,从大家踏进校园的那天起,老师们就不止一次地对大家说:要认真观察,认真听老师的话,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可是大家总把这样的提醒当成耳旁风。今天,我就是想通过这个实验,让大家吃点小“苦头”,使大家得到一个教训:不听老师言,吃苦在眼前!睁大眼睛,认真观察,这样将来才能少吃“苦头”。希望大家铭记这个教训。2.让学生复述出来(或者记录下来)。

六、指导学生作文:

1.请学生读一下自己的保证书。

2.老师要求学生兑现自己的诺言。(因为大家几乎都没有认真观察、没有完全学着老师的动作做,所以要罚你们每人喝一杯黄连苦水。可是老师觉得有点残忍,还是改为让大家写一篇体会深刻的文章吧。)

3.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一篇体会深刻的文章呢? 4.组织学生讨论写作方法:

[一]拟个好题目。(可以就用我们的实验名“黄连+白糖=味?”,也可以从我们实验的目的上拟题如“要睁大我们的眼睛”,“老师让我们吃‘苦’”;还可以从这个实验给自己的体会上来拟题,如“那黄连的味真”、“第一次上当”、“一次难忘的教训”、“我知道了哑巴吃黄连是什么滋味”„„)

[二]按顺序写(引导学生回忆活动顺序并且板书:洗手——写保证书——得知实验名字——实验准备——品尝药水——得到教训)。

[三]指导学生写具体。

1.在叙事的过程中,要写出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教师可如下例子打开思路:

一)(加上想到的)老师开始实验了。他先用纸杯装点益力矿泉水,喝了,好像在告诉我们:这水没有问题。然后倒出20粒黄连素片装进剩余矿泉水的瓶子里,再加入两勺白糖,盖上盖。左摇摇,右摇摇,上摇摇,下摇摇。我真想给这套动作配上点音乐——“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做深呼吸„„”

二)(加上语言)“同学们把手都放下,别急别急,每个人都会尝到的。”老师的手往几个杯子那儿挥了挥,“把这几杯水往后传,每个人都像我刚才那样蘸一点水舔一舔,看看什么味儿的。”

三)(写看到的)黄连白糖水摇均匀了,老师倒出了五杯,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老师用手指在那杯水里搅了搅,又把手指伸进嘴巴里吸了吸,好像BB吮手指,乐滋滋的。

2.指导学生分清重点。

一)教师过渡:这次实验如果全部详详细细地写来,非得写一两千字不可,所以一定要抓住重点来详写,其余的略写。怎样找重点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技巧:你觉得一定要告诉别人的东西就是重点。

二)本次实验的重点是什么呢?当然是“品尝药水、得到教训”这两部。[四]、趁热打铁,快速写稿。

要求学生趁着活动刚刚结束,印象深刻,快速完成草稿。可以跳着写,只写关键的,重要的句子,对自己很清楚的句子就用“„„”代替,整个过程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

[五]、交流评改

快速成稿后,要把自己的稿子轻轻地读一读,感觉下是不是很“顺溜”,如果自己觉得“顺溜”了,文章的语句也就不会有多少毛病了。再把稿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提一提修改意见,再根据他们的意见次进行补充修改。

附:学生习作(只供参考,如果不适用,请略去)

我尝到了哑巴吃黄连的滋味

陈靖童

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回我可真当了一次哑巴,有苦“说不出”呀!今天一上课,刘老师就让我们先去洗手。这是要干嘛?莫非是要请我们吃东西了?他的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

我们回到教室,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一节实验课,要保证实验成功,老师给你们讲两个要求。

1、在老师做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严格学着老师的动作做。

2、不经过老师的允许,不准讲话。”接着又要我们写保证书:如有违反要求,罚喝黄连水一杯!

做个实验还要写保证书,我心中的“问号”更大了。保证书写完了,老师开始写实验题目:“黄连+白糖=味?”。这个题目很新奇,让同学们更兴奋了。

老师开始实验了。先用纸杯装点益力矿泉水,喝了,好像在告诉我们:这水没有问题。然后倒出20粒黄连素片装进剩余矿泉水的瓶子里,再加入两勺白糖,盖上盖。左摇摇,右摇摇,上摇摇,下摇摇。我真想给这套动作配上点音乐——“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做做深呼吸„„”

黄连白糖水摇均匀了,老师倒出了五杯,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老师用手指在那杯水里搅了搅,又把手指伸进嘴巴里吸了吸,好像BB吮手指,乐滋滋的。

老师让我们照着他的方法去做。我一看那黄黄的东西就反胃,想喊:“不要呀!”可老师的命令又不能违抗,我只好照着做。啊!苦死了,令人作呕!我再看看大家,他们也是直吐舌头。

尝完苦水后,老师统计了一下:全班只有3人说不苦。

刘老师又让我们看一遍他尝的方法。啊!老师是用食指蘸水,吮的是大拇指!哇——我刚想喊:“老师真奸!”马上又想到了保证书——要“罚喝黄连水一杯!”就赶忙把嘴捂上,可那苦味闷在嘴巴里,差点儿把我的眼泪搞出来。这大概就是哑巴吃黄连的滋味?

老师说话了:“在生活中,大家要睁大眼睛去观察,否则就会吃苦头。这次实验,刘老师是明骗都把你们骗到了,而那些骗子们都是暗骗呀,今后你们要不想掉进陷阱,就不要忘记了这次实验。”

“对,我一定要记住这次实验!”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可是一直到今天,那黄连的苦味好像还留在嘴巴里,久久不能散去。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摘要】“语文味”之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义和精神,对当前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导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突显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个实践性的课题。【关键词】闻味

读味

品味

写味

制作精美、菜香四溢的佳肴令品尝者回味无穷。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亦要讲究其味,即要有“语文味”。最早提出这一理念的是广东深圳市教研室的程少堂先生。他对“语文味”作了如下界定:“所谓语文味,从内涵上来说,是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学互生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从外延说,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过程中情趣、意趣和理趣的和谐统一,是语文学科特点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的和谐统一;是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和谐统一。语文味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语文味”之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义和精神,对当前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导意义。然而,我们又不能不看到,不少语文课,仍存在大量异化变味的现象---课件代替语言品味,问答冲击诵读,人文掩盖词句,以说代写走过场······“语文味”依然远离我们的语文课堂,致使学生听,听得懵懂;说,说得肤浅;读,读得做作;写,写得俗套。难怪有的学生说:“我在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哭了,而老师在讲它时,我却睡着了。如此缺乏生命感召力的课堂又如何能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从而留下形象,留下语言呢?怎样才能让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走在回家的路上,让学生乐学,活学,活用,笔者试图就个人的理解做一些探讨。

一、设境激趣,充分初读,入境“闻味”

在一堂低年级阅读课上,执教的女教师让学生读了几遍课文,认读了几个词语后便开始引导学生探究、想象,结果教学进程“举步维艰”。课后有人问她:“课文中许多长句比较难读,生字也很多,怎么不抓一抓呢?”她说:“这些句子学生课前都预习过了,不会影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因此我没把更多精力放在初读上。如果过多地处理长句朗读指导,我担心会冲淡学生兴奋点。”其实,如果初读环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游离于文本之外,精读时必定难以纵深挺进,也就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新课伊始,教师要努力创建情境,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在教师的激情话语中,在生动的画面中,在动人的音乐中,拉开课文学习的序幕,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书不读通不开讲”,读通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教师不应简单追求教学场面的轰轰烈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初读,以期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初读体会,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对文本形成粗略的整体印象,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味。在此基础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氛围中上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落实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相统一,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二、诵读吟咏,感受语言,注重“读味”

在我国的传统语文教学中,重吟诵、重语感、重表达,提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读”在语文课堂里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主角就是“读”,“读”是体现语文味的主要手段。演绎到位、指导到位、感情投入的各式各样的“朗读”是语文课区别于社会课、政治课,能够真正体现语文味的主要看点。因此,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教读”、“练读”、“自读”的读法体系,让学生在读中学习语言文字,感受语言的魅力。“教读”,即通过教师“范读、导读、引读、讲读、接读”等形式,教给学生读字、词、句、段、篇的具体方法和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和意思的具体方法。“练读”,则是通过学生朗读、默读、美读,训练和强化教读的读书法,使学生达成由“读”到“读会”。“自读”这是读法系统中的根本,学生通过“圈读”、“精读”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意上的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在读中提高认识,升华体验,养成语感。

三、揣摩咀嚼,品词析句,潜心“品味”

作家陈建功说过:“我读屈原,感到自己的卑琐;我读陶渊明,感到自己的势利;我读李白,感到自己的狭窄。”在读与感之间为自己的卑琐、势利、狭窄而愧疚不安,就是人格对话所催生的精神增长和心灵提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那些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就是饱蘸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生命。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光辉的文章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养,使学生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在文本的熏陶、冲击、融汇之中,身临其境,方能“沿波讨源”,达到“ 其言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的境地。在文本关键处,激荡洗涤人心处,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慢慢赏读,感受语言文字丰富的内涵和意蕴,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获得体验与感悟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语文上的“品茗”。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发展语感,触发灵感,涵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久而久之,学生身上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学生的语文能力、文化品位和人格的健全得到提升。而有着这样“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执着探究精神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得以极大的体现。

四、强化实践,留下语言,不忘“写味”

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老也曾指出:“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持之以恒地强化学生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不需讲学生置于训练的主体地位,着力于“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就是在语文学习中,对文中的字、词、句、段等语文基础知识,多问个“为什么这么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是什么?”或利用“换词、换句法”和“换位思考法”,加强对文章语言文字和人物形象情感的感悟。动手实践就是多写多练。教师应经常引导督促学生将文本中学到的知识,通过遣词造句、口语交际、写日记、读书心得或办黑板报、手抄报等种种形式加以实践,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激发自身的语言文化积淀,培养语感。当然,学习语文,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所得就非常有限了。社会是一个广阔的舞台,自然充满了神奇魅力,引导学生到书海中遨游,在生活中阅历,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才能,才是学文之道。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突显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个实践性的课题。相信,倘若我们的语文课堂能真正散发更多的“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语文味”诗意地栖息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

第三篇:窗 精品教学设计 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

《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窗》是一篇小小说,文笔优美,哲理深刻,其结尾达到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令人惊叹,发人深省。文章篇幅短小,如何带领学生有层次地把文章读细、读深、读透,并引发他们的一些人生思考,是本次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过程中,从情节、人物、环境、主旨等方面设计了四个大的问题,并以之作为教学的纲目,力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同时,学生对这四个问题的反应和回答也是教师考量课堂学习情况的重要尺度。对小说主旨的探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提取抽象意义,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 1 了解故事情节,能用简洁语言概括故事。2 分析人物形象,揣摩文学作品的主旨。3 体会写作技巧:对比手法和结尾艺术。[教学重点]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展开对人性善恶、美丑的探讨,进而领悟小说的主旨。[教学方法] 个人思考,同伴启发,教师引导;在讨论中形成自我认识,在探索中关注细节,在续写中深化感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把握:说一说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向大家说说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医院的一个狭小病房里,有两个病情严重的病人,他们只能通过一扇窗子看到外面的世界。靠窗的病人每天向另一个病人讲述窗外的美景,这成了他们最大的享受。但远窗者在享受同伴讲述的同时产生了嫉妒,为不能占有窗边、亲自看到美景而苦恼。一天晚上,靠窗的病人病危,另一个病人见死不救,看着他死去。最后他如愿获得了靠窗的位置,可他看到的窗外却是一堵墙。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有两个层面的作用。第一层面是考查学生对小说主要情节的掌握情况,当学生对主要情节有遗漏时,教师要组织同学或自己进行补充。第二层面是考察学生的复述能力,包括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学生只有把小说的主要情节了然于胸,才能为下面的讨论和延伸奠定基础。

二、人物分析:辩一辩谁是主角?(通过辩论的形式展开)

小说有两个主要人物:近窗者与远窗者。同学们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角,并谈谈理由。

提示:

近窗者:为病友详细地描述窗外的景色,文章用第四、五两个小节描写他的语言,赞扬他无私、高尚的可贵品质。

远窗者:为了一己之私见死不救,文章详细地描写了他的心理变化,批判他自私、卑鄙的可耻人格。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对小说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通过感兴趣的辩论形式,初步感受小说的主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和体悟来确定主角,答案是开放的,言之有理有据即可。有些学生可能会认为“窗”是主角,教师可以委婉指出,窗在这篇小说中虽然地位特殊,但没有主体的人格,担当主角还是不太妥当。这里还涉及对那个见死不救的远窗者的认识,有些同学会认为他是杀人凶手,或者是他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他人的死亡。对他充满了愤怒和仇视。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理智地看待、分析人性中的自私一面,让学生懂得私心和私利是人之常情,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则,关键是如何对待,如何处理一己之私,使之向健康的方面发展,不能像课文中的远窗者那样,任其膨胀扩张,导致严重后果。

三、写法学习:议一议窗外到底是公园还是墙?

小说题目是“窗”,文中也反复写到了病室里的那扇窗,它对于两个病人来说有何意义呢?通过研读有关“窗内”病房环境的描写,引导学生明确:

病房内的环境极其单调乏味,两个病人的病情又很严重,几乎失去行动能力,整个气氛令人感到压抑和窒息。一扇能看到外界景致的窗,对两个病人来说,意义无疑是非同一般的。

一个病房的两个病人,通过相同的一扇窗,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色,靠窗者看到美丽的公园,远窗者却只看到光秃秃的一堵墙。窗外到底是公园还是墙?(画窗、墙、景三个示意图)明确:“很显然”三个字说明窗外的场景是通过靠窗者的口述推测得来的,不是对客观环境的描述,此处是伏笔。“仿佛”说明远窗者的感受确实是听过别人转述之后的心理活动,此处艺术效果是继续铺垫。“只是”揭示答案,说明只有一堵墙,别无他物。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差强烈。

如果窗外真是公园,那么将结尾换成“他看到的是窗外的公园美景”好不好? 明确:不好。这样失去了小小说结尾特有的艺术效果,削弱了对远窗者揭露和批判的力度,缺乏震撼力。同时对近窗者形象的塑造也有影响。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是在疑问中激发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老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对小说环境的重视和学习。特殊而典型的环境为人物的握造和情节的发展搭建了平台,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窗内环境的分析学习也是为窗外世界的探讨论辩做准备的。在第二个问题的研讨中。如果全班同学一致认为窗外是墙不是公园,教师也可发难:“老师认为墙是后砌的,开始确实是公园。”或者:“老师认为小说结尾是艺术夸张和象征手法。”总之,要求学生回到课本的原文中去,重视文本阅读,拿出切实可信的证据,避免空谈。从而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善于发现文章的铺垫、伏笔和前后照应,体会小说作者的缜密笔触,对小说的情节真实有感性认识。最后的改换结尾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从另一个角度佐证窗外是墙,二是深化对近窗者形象的认识。如实描述窗外美景,只能说明他的热忱和善良;没有美景,却不顾自己的病痛去创造美景安慰病友,那他就是崇高和伟大的!

四、探究延伸:写一写小说还能如何发展?

主旨探究:(根据下面示意图的板书,指导学生对示意图作解说)示意图解说提示:①一个高尚的人,心灵之窗能将面前的墙壁洞穿,透进光明与真善美;一个自私的人,面前的窗会被心中的墙壁堵住,充满阴霾和黑暗。

②对高尚者来说,一堵墙是一扇窗;对自私者来说。一扇窗是一堵墙。

写一写:小说结尾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请根据作者的意图,给小说补写出一个合理的结尾来。

范例1:远窗者愧疚至死。揭示自私害人害己的主旨。

范例2:远窗者继续近窗者的使命,为新来病人讲述窗外美景。揭示了高尚品德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的主旨。

范例3:远窗者康复后推倒围墙。按近窗者生前的描述建造了一座公园。表明自私者的虔诚忏悔之心及受到的品德感染之深。

范例4:远窗者突然醒来,意识到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原来是一场梦,及时遏制了自己的私念。这种结局也是广大读者最愿看到的结局,一种善良的愿望。

设计说明:示意图的绘制应该在讨论“窗外到底是公园还是墙”时逐步绘制,过程是“靠窗者”“高尚”“远窗者”“自私”“光秃秃的墙”“公园的美景”。和学生一起连线的过程是第三个环节向第四个环节的过渡,先连远窗者的箭头,到墙处停止;再绘制近窗者的箭头,画至墙时停顿,问学生能否穿过。此处可开展讨论。最终形成这样的共识:虽然现实的墙壁穿不过。但可以穿过心灵的窗户,看到外面美丽的公园(箭头连至公园处),带学生领悟到“高尚”的心灵往往可以带给人无限的光明与美好。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解说词,力求简练且具有哲理性,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小说结尾的加工和续写是学习小说的重要方法,古来有之,既能深化认识,又能结合自己的体悟和阅历参与小说的再创作,发挥巨大的主观能动性。独具匠心的续写可以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及时而到位地点评。

第四篇:一题两作:鸡蛋摔不坏(发表于2011年02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一题两作:“鸡蛋摔不坏”教学

刘方涛

一、设计说明

“鸡蛋摔不坏”这个教学创意,是受几年前的一个大学生趣味竞赛的启发。它要求学生只能利用自己身上所携带的东西对鸡蛋进行处理,使鸡蛋从六楼落到一楼地面而不坏。这个实验大中小学生都很喜欢。考虑到这个实验的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可操作性都很好,我就把它设计成了小学的活动作文案例。此案例可用于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也可以作为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童年趣事”时选用。

1.考虑到是小学生,我减小了实验的难度,增加了实验的合作性。要求是“给每个四人小组发一只鸡蛋,各小组成员要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利用自己身边或教室里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书房除外),在15分钟内把鸡蛋处理好,使它从二楼落到一楼的水泥地上摔不坏。成功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奖励。”

2.这个实验可以训练学生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合作创新的精神,还能获得生动的实践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成为鲜活的作文素材。

3.作文教学重点:按顺序,有重点地记录整个实验过程,学习在“叙述”中加“感受、体验”的方法。

二、实验与观察、体验的过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当中哪些人具有将来制造飞船的能力?说说理由(如果说不出,就先猜一猜,再说说理由)。

2)老师相信,我们班上绝大多数人都具备这种潜能。你们不相信?老师可以用一个实验来证明。大家想做这个实验吗?这个实验的名字叫——鸡蛋摔不坏(板书课题)。

3)引导质疑:如,这是什么样的鸡蛋?有没有特别处理过?„„

4)教师演示:是普通的鸡蛋,我摔一枚给大家看一看。教师拿起一枚鸡蛋,举到一人高的地方,让它自由落下,请学生观察结果。(请一两个学生口述一下这个过程,提示从鸡蛋落地的声音、在地上破碎后的样子这两个方面来说。)

5)过渡:显然,鸡蛋不经过处理,就这样直接摔到地上是不行的。现在,我就要开始考验大家了,请听清要求。2.明确要求

1)揭示实验要求:“老师给每个四人小组发一枚鸡蛋,各小组成员要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利用自己身边或教室里所能找到的一切材料(书房除外),在15分钟内把鸡蛋处理好,使它从二楼落到一楼的水泥地上摔不坏。成功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奖励。但是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守老师的指令,否则成绩无效。” 2)要求复述老师的要求,牢记于心,并抽查一两位同学。3.发放鸡蛋

1)发蛋、布置观察:组长到老师处领取鸡蛋,回去之后组织好组员认真观察,并从大小、形状、颜色、光滑程度、编号等方面说一说。

2)请一两个学生描述自己组的鸡蛋。4.学生处理鸡蛋

实验开始,15分钟倒计时。(每5分钟报时一次,后2分钟也报时,最后30秒读秒倒计时,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时间的紧迫。如果出现打破鸡蛋的情况,则让这个小组的成员观看别人实验。)5.成果展示

1)请组长上讲台展示本组作品。

2)指名同学口头介绍本组的作品。(提示注意形状、大小、颜色,说的时候按总分总的顺序,也可以按“自己组的——最有趣的——最好玩的——总结”的顺序。)

3)教师挑选一两组有特色的作品,由组长介绍一下制作过程(提示从做前思考、所用材料、制作步骤这些方面来说)。

4)全班回忆在制作过程中的 “特别”的情况,如将鸡蛋打破了,或者是出现了奇妙的想法,有趣的事情等。6.检验效果

1)过渡:同学们有各式各样的想法和做法,到底哪些是有效的呢?下面进行最关键的一步——摔蛋。请大家排队去实验场,组长留在二楼,听老师的指令抛蛋;其余同学跟老师去一楼收蛋。强调:大家一定要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否则

成绩无效!

2)抛蛋。(提醒学生注意鸡蛋下落时的样子,同学们的表现和自己的心理活动。)

3)带学生回班。(略)

4)回顾并叙述抛蛋的过程。提示学生从“老师发令——组长抛蛋——蛋落状态——大家反应——自己心情”这些方面来思考、叙述。

5)组长上台拆蛋,组员在座位上观察。组长每拆一层就向自己的组员报告一下情况。到了内层时,要求各组都停下来向全班展示,好让同学们对大概的结果有个预判。

6)揭示结果。注意自己、自己组的同学、全班同学的反应。

7)回顾并叙述拆蛋过程。要求用幽默化的语言描述,例如:可以将拆去外包装比作给鸡蛋脱外套——毛衣——衬衫——底裤;蛋裂了,将内包装搞湿了的,可以说成“鸡蛋吓得尿裤子”;蛋清流出来了,可说成“鸡蛋感冒流鼻涕”„„ 7.教师小结:

1)表扬成功的小组,授予这些小组成员“未来工程师”的称号,将那枚实验蛋作为奖品奖给各组的“杰出工程师”。

2)小结:成功的同学真不简单,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利用极其有限的简陋的材料,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解决了问题。这是很值得庆贺。另外,我还要告诉大家,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机遇号”着落火星时,也就是采用了同学们所采用的一种方法——降落伞加安全气囊,所以你们只要继续努力,将来一定能造出真正的飞船。失败的同学也不要紧,谁都知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你们能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将来也一定能获得成功。

3)学生复述老师的小结,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和心情。

三、作文一:从学生自己参加活动的角度来写这次实验 1.指导命题

1)教师谈话:经过前面的实验、观察、体验,我们都积累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因此,要求大家以本次实验为内容,写一篇记叙文应该不难。不过,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用“鸡蛋摔不坏”为题外,还可以用什么做作文题?

2)学生拟题(教师将有特色的板书出来,如“保护宝贝蛋蛋”、“我们 的‘返回舱’实验 ”、“鸡蛋‘跳楼’总动员”、“制造‘钢铁’鸡蛋”„„)

3)学生挑选自己最喜爱的题目写稿。2.写作建议

1)开好头。开门见山的开头方法大家用的较多,但要想使文章一开始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最好是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

比如用倒叙法:

“太好啦!太好啦!我们有制造飞船的能力啦!你不信?说我吹牛?这可是老师用实验证明的,你还不信?那我就详细地给你说说。”

审题法:

“鸡蛋摔不坏?这不可能,除非它是个铁蛋。不过,今天刘老师偏要来刁难我们,让我们做一个‘鸡蛋摔不坏’的实验。”

2)学生自拟开头,选有特色的交流一下。3)指导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大家觉得,这次实验的哪些内容是必须讲清楚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实验的要求、实验的过程、老师的小结是主要的,是必须讲清楚写详细的,其余内容只要适当交待就可以。)

4)指导把主要内容写详细。

怎样把主要内容写详细呢?教师举例:如写“实验过程”,除了写清楚自己组是怎样操作的,用了哪些材料,先后顺序外,还要写一写别的组操作的情况。在“叙述”时要想到加上“感受、体验”,特别是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特别事件”。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特别事件”往往是文章中的“山”、“特殊风景”。

下面举一些习作片段供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时参考:

(一)计时开始了,我们赶紧找材料,纸巾、报纸、废纸、塑料袋……甚至连垃圾都用上了!我们拼命地包呀包,扎呀扎,恨不得将全世界的手都用来帮忙。蛋被我们包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的……哦!糟了!时间快到了!我们赶紧扯下几条围巾,给蛋做了个‚外套‛就完事了。做完了,大家嘴里还嘀咕着:‚老天爷保佑,不要让我的宝贝蛋儿摔烂啊!‛

(二)我们回到了教室,开始为鸡蛋卸装了。‚小心,慢点!‛大家一边拆一边叫着。可越往里面拆,我们的心就越往上提……呀!刘心如组的蛋 ‚流鼻涕‛了!我们组的宝贝会怎样呢?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耶!我们的蛋完好无损!真开心!

5)趁热打铁,快速写稿。

要求学生趁着活动刚结束,印象深刻,快速完成草稿。可以跳着写——只写关键的,重要的句子,对自己很清楚的句子就用“„„”代替,整个过程尽量不要超过30分钟。3.交流评改

快速成稿后,要把自己的稿子轻轻地读一读,感觉一下听起来是不是很“顺溜”,如果自己觉得“顺溜”了,文章的语句也就不会有多少毛病了。再把稿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补充修改。

四、作文二:从鸡蛋的角度来写这次实验 1.谈话导入:

“鸡蛋摔不坏”这个实验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从大家的作文中感受到的。实验是成功的,同学们的作文也是成功的。不过,今天老师还想再“刁难”大家一下,让你们再从鸡蛋的角度来写这个实验,也就是说:现在你要“变成”你们组的那个鸡蛋,做它的代言人。2.写作指导

1)指导命题

要做鸡蛋的代言人,帮它讲话,用什么样的题目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挑选一些有特色的加以板书。如,“蛋蛋历险记‛、‚我的一次历险‛、‚差点吓死我了‛、‚别了,亲爱的小主人‛……)

2)具体建议

A、用鸡蛋的口气来写这件事,最好采用拟人化的方法,且用第一人称“我”来写。

B、开头很重要,一般要用生动的语句做个自我介绍。如,“我”是谁?“我”的出身、长相、居住地情况,兄弟姐妹情况,“我”是怎样参与到这个实验中来的„„

C、在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过程中,要着重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各种“体验”。

3)提供一些精彩语句供学生打开思路时选用:

‚只见他们把我拿了出来,我想:他们想干什么?难道想吃了我?蒸着吃,还是炒着吃?‛

‚什么!从二楼扔下去?!‛我们惊呼起来,几乎每个蛋都捂住了耳朵。‚二楼……扔下去……这简直就是送死!‛‚呸!还不一定呢!不过‘人生自古谁无死’,死就死了吧!‛‚唉,谁叫我们是苦命的蛋呢……‛

轮到我了!‚再见了,姐妹们。下辈子,我还做蛋。我们永不分离!‛ ‚啊——!‛我突然像火箭一样坠落,‚砰‛地一声落在地上。我看不见我自己的身体,也不知道我又没有碎掉。希望没有啊,老天保佑!

……

3.快速写稿。(同作文一)4.交流评改。(同作文一)

五、教学注意事项

1、科学、常识课的实验重在发现自然现象,掌握自然规律,获得实际能力。而活动作文课的实验则侧重于使学生获得生动的实践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作文准备鲜活的写作素材。两者在实验目的上有区别。

2、活动作文课的实验操作,特别重视让学生了解活动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情感的体验。

3、实验一结束,就要趁热打铁,快速完成草稿,力争在学生印象清晰时完成任务。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习这一种阅读方法。

(3)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

2.教材特点

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书屋在浙江绍兴,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按方位顺序具体讲了三味书屋的样子。第3自然段讲了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这一段从鲁迅书桌上的一个“早’字,引出鲁迅小时候一个学习的故事,具体写了“早”字的来历和它的激励作用。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15个新词的意思。

2.学会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词。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能说出第3自然段中两个句子的意思:“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了解鲁迅小时候勤奋好学的事迹,初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按方位顺序理清课文第2自然段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和“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五、教学时间: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教学过程

1.简介鲁迅,引人课题。

(1)出示鲁迅头像,简介鲁迅。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爷爷吗?他是大文学家鲁迅。鲁迅爷爷写过许多世界闻名的书,我们以后将会学到他的许多文章,他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从小就在绍兴读书。

(2)引入课题。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叫“三味书屋”。(出示课题)“三味书屋”现在是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它是个怎样的地方?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去看看三味书屋。

2.学生自由试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词语想想意思。

(2)标好自然段序号。

(3)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轮读新词。

(2)圈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浙(zhé zhè)江笔墨(mò mù)东北角(jiǎo jué)

来历(lì liè)当(dānɡ dànɡ)铺

(3)“卧”字字形结构书写指导。

(4)比一比组词。

研()药()幅()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现()约()福()厉()

(5)学生质疑。

4.指名分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个写了什么。

(2)课文讲了谁的事?着重讲了一件什么事?

5.作业。

(1)抄写新词。

(2)完成《作业 本》。

(3)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学会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段。

2.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教学检查

1.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

(2)完成《作业 本》第2题:读拼音写词语。

2.学习第。自然段。

(1)齐读这一段。

(2)谁能用上“浙江绍兴”、“三味书屋”、“鲁迅”、“上学”这些词语,简单介绍三味书屋。(小黑板出示)引导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生多种角度去思考。如:“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上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鲁迅小时候在浙江绍兴的三味书屋上学。”(让学生明白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3.学习第2自然段。

(1)谁能说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回顾学法: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我们有什么方法?(小黑板出示学法)

(3)默读课文,划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师生讨论。(正中墙上。画前面正中。周围。东北角上)

(4)课堂作业。(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5)朗读指导。师生串读。(教师读方位词,学生读与之对应的内容。)

(6)按方位顺序进行说话训练。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优秀生简要说说什么方位有什么。

③同桌互说。互评。

指名比较具体他说说什么方位有些什么。

(7)小结:本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4.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5.作业。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完成《作业 本》第2题、第6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理解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2)练习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写句子。

2.朗读全文,学习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2.学习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让学生观察鲁迅的书桌。(上面有个“早”字)

(2)学习“早”字的来历。

①默读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么来的。

②用引读法理解“早”字的来历。(教师读1、2句,学生读3、4、5句)

③读句子:“鲁迅一面上学,一面帮着料理家务。”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理解并仿写。(板书: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说明什么?(鲁迅同时干两件事,说明上学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说。(前后两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时间里进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当铺”、“药铺”是什么?

b.“奔走”什么意思?“于”什么意思?(在)

c.联系上下文想想,鲁迅为什么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当时鲁迅家里穷,无钱给父亲治病,只好把家里的东西送进当铺换钱,再去药铺买药,然后去上学。)

⑤设想一下,那大鲁迅可能什么原因迟到了?

⑥面对寿老师的严厉批评,鲁迅怎么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读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么意思?(板书:默默地)

b.想想,鲁迅当时为什么不向老师作说明?选择:(1)因为寿老师很严厉,鲁迅不敢作说明。(2)鲁迅觉得迟到总是不对的,不必作说明。

c.从中说明什么?(鲁迅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d.谁能用“默默地”说一句话?

(3)读课文最后两句,想想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什么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②读后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样性质的两件事连在一起说或一起写,后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鲁迅把这个“早”字牢牢地

记在心里,下决心不再迟到了。)

④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7题。

(4)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段课文讲了鲁迅小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

(学生学习这段文章后,有可能也在课桌上刻一个什么字,教师要注意引导。)

3.朗读、总结全文。

(1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内部陈设的,(2)鲁迅为什么在他那张旧书桌上刻一个“早”字?

(3)这个“早”字对鲁迅起了什么作用?

(4)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

教后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0课《三味书屋》:本课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学生对于难句“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下载黄连+白糖=味?(发表于2012年9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连+白糖=味?(发表于2012年9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味,语文教学的本真

    语文味,语文教学的本真 钦州市第一中学李爱红 【摘要】多年来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弊端:追求热闹、追求形式、小组讨论虚设,多媒体滥用等等,掩卷而思,到底怎样的教学才是语文课堂......

    散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

    散文教学如何教出语文味? 散文教学要教出“语文味”。语文本身语字第一,所以要教出语文味,就要先从语言方面入手!语言各方面的教学到位了,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教出“语文味”要......

    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回归本色,让语文教学充满语文味 【摘要】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愉耳、悦目、赏心、怡神的,是散发着浓郁的语文味的。语文教学的本色是什么?是繁琐的讲解,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

    多味儿童诗教学设计

    美丽的童诗美丽的梦 设计理念: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本教学设计按“读——赏——仿——创”四个环节设计在课前“我爱读诗”板块中,通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5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的生字。2.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

    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小学

    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小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其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初读、析读、品读)、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合集]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与父母说说心里话。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