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课教案3.4
党的知识进校园
微 党 课 教 案
题目:小学生学党史
班级: 三年四班
党员家长姓名:沈平过程: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党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 周年,**年来,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年前的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座阁楼里,正在进行着一次秘密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以李达、董必武、毛泽东等为代表的13 人。外界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会议,更没有谁能预测这样一个小会议,会对我们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当时会议闭幕之后,国内的媒体也并没有做太多的报道,一切仿佛都在无声无息中进行着。然而就是在不受人瞩目,在无声无息中建立起来的党,由最初 50 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 8600 多万的党员。这样一个党引领着我们十几亿的人口,进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在建党** 年后,我们重温党的历史,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对于我们从思想上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更好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是很有帮助的。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用** 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只能提纲性地概括说一下它的历史过程。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这个题目叫做:学习党史 牢记使命。在这个总标题下,我想跟大家探讨三个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30 年。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飞跃。
三、从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的** 年。概括地说,** 年中,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了三件大事。大体上,我们可以把这三件大事划分为三个三十年。
第一个“30 年”(1919~1949 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 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中间经过了(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的大革命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7年8月至1**7年7月)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8 月至1949年10月)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第二个“30 年”(1949~1978 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1976 年10 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又经历了27 年的历程。
第三个“30 年”(1978~**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党史中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飞跃(一)中共产党史的几次重要会议和重大转折
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 年7 月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最后一天由于暗探的干扰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出席大会的12 位代表包括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0 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选举出以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的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了。
2、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南昌起义。1927 年8 月1 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国民革命军等武装 2 万余人,在南昌举行的针对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3、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1**5 年1 月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揭发和批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在组织上作了必要的调整,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朱德、周恩来指挥军事。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4、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8 年9 月29 日至11 月6 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和会议结论。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命题和任务,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毛泽东在回忆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历史时曾说:“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有两个重要会议,一次是1**5 年的遵义会议,一次是1**8 年的六中全会。” 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全党达到思想上的高度一致,极大地加强了党的战斗力,促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选举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 交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同日,首都北京30 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国歌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54 门礼炮齐鸣28 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仍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个独立、统一的新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1978 年12 月18 日至22 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左”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1992 年10 月1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是十多年来党进行理论探索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认识史上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8、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7 年9 月12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新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
9、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2002 年11 月8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必将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3.4平面镜 教案要点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3.4平面镜
知识点梳理:平面镜成像
1.表面是平的、光滑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能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虚像;相反,能看见且能用光屏接收的像叫做实像。3.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实物之大小相等、像和实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实物左右相反、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4.平面镜成像应用:利用平面镜成像(梳妆、舞蹈演员用平面镜纠正姿态)、利用平面镜扩大视野、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潜望镜)。5.平面镜危害: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夜间行使的车辆内部景物早挡风玻璃上成像干扰司机视线。6.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7.凹面镜应用:点燃圣火的装置、太阳灶、车灯的反光罩、探照灯、人造小月亮。8.凸面镜应用:街头的反光镜、汽车的观后镜。
三、平面镜成像
1.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则()
A.像变大,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大B.像变小,像与人间的距离也变小
C.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也不变D.像大小不变,像与人间的距离变小 2.球面镜有__________镜和__________镜两种。__________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__________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镜面越大,像就越大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 C.物体越大,像也越大D.平面镜倾斜一些放置,像变大
4.医生检查病人耳道时,常使用一个凹面镜,这样可以使()A.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虚像B.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实像
C.耳道在凹面镜中成一放大的实像D.较多的光线反射进去照亮耳道 5.“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的青山在平静的水面上清晰地映出“倒影”,则“倒影”是()A.青山的影子 B.青山的实像C.青山倒立的虚像D.青山正立的虚像
6.池中水的深度是2 m,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105 km,则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A.3.8×105 km+2 m B.2 m C.4 m D.3.8×105 km 7.如图2-3-1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位置,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图2-3-1
A.8 h 20 min B.4 h 20 min C.3 h 40 min D.8 h 40 min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8.如图2-3-2所示,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支等长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并按照图示那样观察,当蜡烛B移到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的位置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图2-3-2(1)由直尺分别读出玻璃板到物(蜡烛A)以及玻璃板到像(蜡烛B)的距离u和v,得到的结果是v__________u。(填“>”“=”或“<”)(2)移走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这时观察者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
9.(经典回放)如图2-3-3所示,树上停着一只乌鸦,地上有几个小虫,乌鸦从树上的P点飞下来吃地上的哪一个小虫,再飞到对面的篱笆墙上的Q点,它飞行的路程最短?请你根据学过的光学知识设计一条飞行线路。
图2-3-3
10.(经典回放)如图2-3-4所示,请画出这名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足球的光路(只画一条光线即可)。
图2-3-4
11.在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有一段“刘姥姥照镜子”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刘姥姥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到惊奇害怕是因为她不了解__________造成的;照镜子应用的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
12.有些精密的电学仪表的指针后面,常常附有一块平面镜。在读仪表时,要求眼睛正对着指针,在图2-3-5的图例中,符合读数要求的是()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图2-3-5 13.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
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 B.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 C.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
14.儿童乐园里的哈哈镜面是波浪形,使人像变形,令人发笑,那么()A.表面凸的部分是把人像拉长了B.表面凸的部分是把人像变短了 C.表面凹的部分是把人像拉长了D.表面凹的部分是把人像变短了
15.如图2-3-6所示,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2-3-6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16.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代替平面镜,图2-3-7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B′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图2-3-7(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7.某发光点发出许多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中两条反射光线如图2-3-8所示,你能根据这两条反射光线找出发光点的位置吗?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图2-3-8 18.如图2-3-9所示,AB为平面镜,S为发光点,已知从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你能把通过P点的反射光线画出来,并画出与之对应的入射光线吗?
图2-3-9
19.如图2-3-10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障碍物ABCD,较大的平面镜MN在某一高度上水平放置,试用作图法求出眼睛位于O点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应该怎样调整?
图2-3-10
答 案:
1.思路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是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分居在镜的两侧。答案:D 2.思路解析: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见到凸面镜和凹面镜,它们通称球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答案:凸面 凹面 凹面 凸面 3.思路解析:物体在平面镜内成的是和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像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大小,与镜面大小、镜面的放置情况以及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故选C。答案:C 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思路解析:医生检查病人耳道时,常使用一个凹面镜,这是利用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以使较多的光线能进入耳道,将耳道照亮。答案:D 2.思路解析:漓江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山脚离水较近,所以像离水面也近;山顶离水面较远,所以像离水面也远。人站在岸上看到的就是山的倒影。答案:C 3.思路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镜等距。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镜面应指水面而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不是池底面。答案:D 4.思路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镜中的钟面与实际钟面相互对称,上下一致,左右颠倒,要得到实际时间,只要把左右互换就可以了。可以通过纸的背面透光读数,也可按图读出时间为3 h 40 min,因正反读数之和为12 h,则钟的实际时间为12 h-3 h 40 min=8 h 20 min。还可用对称法通过钟面的中心作一条竖直线,把它当成平面镜成像的对称轴,找出对应的位置。答案:A 5.思路解析: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v=u,因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用光屏接收。答案:(1)=(2)虚像 6.思路解析:以地面为界面作出P的对称点P′,连接P′Q,与界面相交于一点,哪只虫子在该点处就吃哪只虫子。依据的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答案:如图所示
7.思路解析:这名同学看到镜中“足球”说明必有一束反射光线进入该同学眼睛,由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必过球的虚像,由此可见,应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足球在镜中的虚像,再连接虚像点和眼睛,交镜面于O点,即入射点,连接足球入射点O,最后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答案:如图所示
”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答案:清 曹雪芹平面镜成像的道理 光的反射规律 2.思路解析:在读数时,如果从正前看指针位置,看见指针和指针在镜子里的像重合,这样就能保证视线与刻度尺垂直。答案:A 3.思路解析:光污染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A项汽车车窗玻璃上贴太阳膜对人视觉不会引起损害,C项护眼灯是保护人的视力,D项温室大棚是利用光的辐射。故选B。答案:B 4.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思路解析:哈哈镜面是波浪形,相当于一个个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即把人像变短了,故选项B正确。人站在哈哈镜前面时,一般来说在凹面镜的焦点以内,根据凹面镜成像特点,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把人像拉长了,故选项C正确。答案:BC 5.思路解析:猴子看见的是月亮在水中的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月亮和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答案:C 6.答案:(1)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2)不能,因为进行了两次实验一次相等,另一次不相等。(3)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7.思路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入射光线。首先通过反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作出镜面的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就是发光点的位置。答案:如图所示
8.思路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首先找出发光点S在镜中的像S′,连接S′P,即可得到反射光线OP,连接SO,就是入射光线。答案:如图所示
9.思路解析:通过平面镜看到部分地面,表明这部分地面发出的光线中有一些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眼睛,即O点,则由光路可逆可知,若在O点放置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将到达地面上这部分范围。
答案:将O点看成一个发光点,作O点在平面镜中的像O′,连接OA,交MN于F,连接O′F,交地面于H,连接O′B,交MN于E,交地面于G,连接OE,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图中GH所围区域就是眼睛位于O点从平面镜MN中所能看到的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假定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降低,与障碍物AB接触,则眼睛看不到障碍物后面的地面,因此,如果想在原处看到更大范围的地面,水平放置的镜子的高度应增大(即向上移)。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平面镜成像 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1.当你照镜子的时候,可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_________,由于进入你眼睛的光线并非真正来自平面镜后的“你”,所以把这个“你”叫做_________.2.平面镜成的像_________在光屏上显示出来(填“能”或“不能”),平面镜成像是物体反射的光或物体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时发生了_________的结果.3.某同学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 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__,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 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他的像高为_________.4.水面也能发生反射,我们从水中看到空中的飞机是_________像.(填“虚”“实”)5.凸面镜使平行光束_________,凹面镜使平行光束_________.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_____ 面镜,利用它可以_________司机的视野.6.太阳灶是用_________ 面镜制成的,它可以使照在表面的太阳光_________在一点,凹面镜的面积越大会聚的太阳光就越_________ 温度也就越_________,利用它不仅可以烧水、煮饭,还可以发电、冶炼,所以它是既节约燃料又不_________的环保型能源.7.手电筒的反光装置相当于_________ 面镜,它可以使小电珠发出的光,变成_________光射出去.8.从6题、7题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的.二、选择题
9.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为25 cm时,看的清楚,不容易疲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人刮胡子时应
A.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25 cm B.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50 cm C.使平面镜到眼的距离为12.5 cm D.因为像的大小不变,所以平面镜到眼的距离远近都一样 10.下图中,M是平面镜,各光路图正确的是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11.某同学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距平面镜2 m处跳到了距平面镜4 m处.下列关于镜中像的大小及像的距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B.像与该同学大小相等,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C.像比该同学大,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6 m D.像比该同学小,像到该同学的距离变为8 m 12.小明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蜡烛放在平面镜前50 cm处,他记下了像的位置,然后,他将平面镜向蜡烛移动了10 cm,则第二次成像的位置与第一次成像的位置比较
A.向平面镜移动了10 cm B.向平面镜移动了20 cm C.远离了平面镜10 cm D.远离了平面镜20 cm 13.某同学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三、作图题
14.下图是某同学作的光路图,他只画了一条入射光线和另一条反射光线,请你帮他画出发光点S和像点S′.第14题第15题第16题
15.作出下图中的物体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16.如下图所示,L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请你画出能看到S在平面镜中像的范围.17.某同学身高1.8 m,他想在家中墙上设计一个 刚好能看见他全身像的平面镜,该平面镜至少应多高,画图说明应挂在什么地方?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三、平面镜成像答案
1.像,虚像 2.不能,反射
3.1.7 m,1.5 m,0.5 m,1.7 m 4.虚 5.发散,会聚,凸,开阔 6.凹,会聚,多,高,污染环境 7.凹,平行 8.可逆
9.C 10.D 11.B 12.B 13.D 14.如下图所示,入射光线的对称线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像点S′,然后再在入射光线上与S′对称处找出发光点S.(也可以画出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发光点S;还可以先做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像点S′)
15.如图所示A′B′.16.如下图所示先做出S的像点S′,从S′分别过平面镜上边缘A、下边缘C做出反射光线AB、CD,AB、CD所围的范围即为所求.17.至少应为0.9 m.如下图所示,上端在眼睛与头顶之间,下端在眼睛与脚底之间.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1、画出图中的相应光线或反射面:
2、在图中画出△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或入射光线:
3、根据下列各图情况,找出发光点S及像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4.作出下列各图的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镜面)并标出入射角、反射角。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或镜前的物体)。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6.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像。
A B
7.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8.如图所示,S为一个发光点,P为平面镜前的某一点,试画出由S发出的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题(培优作业)
1.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虚”或“实”)像,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___,像和物的直线跟镜面____,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
2.一人在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他____m,若他沿着与平面镜平行的方向以1m/s的速度运动了3s,则运动中,像相对于人的速度是____,运动结束时像与人相距____m.
3.铅笔尖垂直接触玻璃镜面,笔尖的像到笔尖间的距离为4毫米,由此可估算出镜子玻璃的厚度约为__毫米.4.在平面镜前放一支铅笔,如果要使铅笔与它的像垂直,铅笔应该和镜面成___度,当铅笔跟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平面镜成α角,笔和像之间的夹角应为____度.
5.下图 “T” 形经平面镜所成的像,其中正确的是()
6.一人从平面镜中看到对面墙上钟的像如下图所示,则实际时间为()
A.3:40 B.4:20 C.8:20
D.9:40
7、(92南京题)在图2中,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8、(95广西)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9.作图:(1)作出下图甲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图乙中S为镜前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有一条经过A点,试作出这条光线.
10.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要相距5m远,如图所示,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m,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A.1m
B.2m C.3m D.4m 11.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答案
1、虚,相等,垂直,相等 2、4 3、2 4、45°;2α
5、C
天材教育
华南实验学校北大门
6、A7、8、9.10、B
11、(1)到平面镜距离之间的;(2)大小之间的;(3)不能;虚。
12、B
13、D
14、B 提示:太空中没有小微粒能散射太阳光
第三篇:孟子卷三3.4教案
孟子卷三——仁则荣,不仁则辱
教学目标:
1.理解“仁则荣,不仁则辱”的古文内涵
2、通过一些代表人物的实例,主要是通过联系自身学习实际,让学生理解“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体会“花香蝶自来”的含义,从而提高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一些代表人物的实例,主要是通过联系自身学习实际,让学生理解“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体会“花香蝶自来”的含义,从而提高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ppt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展示孟子卷三中“仁则荣,不仁则辱”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1),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2):‘迨(3)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4),绸缪牖户(5)。今此下民(3),或敢侮予?’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7),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8):‘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10)曰:“天作孽,犹可 违(11);自作孽,不可活(12)。’此之谓也。
三、重点字词的理解
(1)闲暇:指国家安定无元内忧外患。(2)《诗》云:引自《诗经邪 风鸱鸦》。(3)迨(dai):趁着。(4)彻:剥取。桑土(du):桑树根;土同“杜”,东齐方言说“根”为“杜”。(5)绸缪(mou):缠结。牖(you):窗子;户:门。(3)下民:民义同“人”。这里的诗句是以鸱鸦(一种形似黄雀而身体较小的鸟)的口吻,其巢在上,所以称人为“下民”。(7)般(pan):乐。怠:怠情。敖:同“邀”,指出游。(9)《诗》云:引 自《涛经大邪文王》。(3)永:长久;言:语助同,大义。配:合。命: 天命。(10)《太甲》《尚书》中的一篇。(11)违:避。(12)活:“逭”(huan)的借字,“逃”的意思。
四、翻译“仁则荣,不仁则辱”
孟子说:“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 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 会畏惧你。《诗经》说:‘趁着天晴没阴雨,剥些桑树根上皮,补好窗子和门户。现在你们下面人,有谁还敢欺侮我?’孔子说: ‘写这首诗的人很懂得启发呀!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却趁着这个时候享乐腐化,这是自己寻求祸害。祸害和幸福都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诗经》说: ‘长久地与天命相配合,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尚书大甲》说: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五、解读
(一):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学生联想指出社会和身边的“恶辱而居不仁”者:(贪官、作弊、酒驾、扶老人----)
六、解读
(二):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引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重视自身品德的修养,尊师重道等。让学生谈谈这样做的好处。
七、解读
(三):国家 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问学生:联系实际讨论,这句话对我们平时生活学习又和启发?小组交流(道德修养和知识的积累两方面)
八、解读
(四):《诗》云:‘迨 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3),或敢侮予。
谈感想,引出“自身强才是真的强”“花香蝶自来” 姚明、王宝强等
这些实例告诉我们在平时应注意积累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获取,让自身变得强大才不会被人鄙视同事你需要的自然就来了
九、解读
(五):’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引出“尽自己的本职,尽全力做好自己分内事”担起责任。
十、解读
(六):今国家 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7),是自求祸也。学生自由举例,历史人物(亡国之君)自身学习(骄傲)等
十一、解读
(七):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引用“路是自己走的”“命运之路掌握在自己手里”等名言简要概括
十二、《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 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联系实际谈感想。举实例——法治在线案例(?),考试出题难于自己不学的结果
十三、教师小结:人生在世应活得精彩,如何才能精彩?你在意的也许很多,追寻的太多难免迷失方向也难免太累,只有自身的修养和学识不断提高才是可行的方法所谓“花香蝶自来”!
十四、课后作业:
针对本文的观点找一条你最有感触的一句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感想,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500。
十五、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是理解“仁则荣,不仁则辱”的内涵,大家也举了社会和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寒假也马上到了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知识积累。
十六、课后反思:学生对一些有实际启发性的句子还是很有兴趣,让大家联系实际时,同学们发言还比较主动。时间有些紧凑对于文章整体性的感受还欠缺
第四篇:3.4力的合成 教案
力的合成
一、对教材的认识
(一)总体认识
本节是高中物理必修课的第五节,是学生在初中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内容。等效观点、力的合成等内容,学生都感到别扭。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的基础和工具,力的合成不过关,后续课的学习中,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平衡、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都无从谈起。如果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掌握不好,后续课程中的合成、电场磁场的叠加就不能得心应手。这节课前接三种常见的力,后启力的分解和力学的一些重要定律的应用,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上好这节课决定了高中物理是开门红,还是开门黑。
(二)对“力的合成”教材本身的认识
1、从本节课教学目标上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理解:
①知识内容目标:a)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掌握力的合成。
c)会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②物理思想方法培养目标:树立等效观点,建立等效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处理问题的思想,有利于理解交流电有效值。
③能力目标:这节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④德育目标:可以实现实事求是、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作画法求合力要规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从该教材在整个中学物理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来看: ①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加速度是合力产生的加速度,动量定理的冲量是合外力的冲量,动能定理中的功是合外力做的功,物理平衡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所有这些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都是以力的为基础的。设想把力的合成这一节去掉,整个力学还能进行下去吗?
②分解和正交分配是利用等效代替的思想解决问题,但这离不开平行四边形定则,更重要的是正交分配的归宿是为了求合力。
③本教材还可以为以后理解运动合成、场的叠加奠定基础。
④力学之所以难,就在于矢量太多(中学物理中一共10个,力学有8个),善于并掌握好矢量的计算,是突破力学难点的一个关键问题。
3、从教材大纲和考试说明来看:
这部分教材都定格B层次要求,在考试中也经常出现,例如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高考内容都有这方面的考查。这是命题者对该节内容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后的一个必然结果。
4、从教材重点、难点来看:
因为学生习惯于代数运算,产生定势思维,所以对矢量运算特别不习惯,不易接受。因此在作用效果相同的基础上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教材的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探索应用是教材的重点。所以,无论从课堂讲解,还是实验的设计操作、习题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应围绕平行四边形定则展开。
5、教材编者意图是:
力的概念与三种常见的力的之后就安排了力的合成,这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第一个崭新内容。各种教材无论怎样改革,都没改变这一点,这就是编者要丛学习兴趣上,从时间安排上,强调力的合成的工具和基础地位,显示了编者要搬开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个拦路虎的决心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的认识
(1)矢量合成是重点也是难点,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平行四边形定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就要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索,这是实践出真知的要求,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2)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离开实验物理就成为无源之水,实验是学生接受物理知最符合认识规律的方法。
由于以上两点的认识,应选择实验法进行教学,这是教材内容和认识规律的客观要求。(3)在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①动手操作; ②记录数据和方法
③画出两个分力的图示,合力的图示; ④启发比较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严谨认真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有效地为突破教材重点、难点服务。
三、学法指导
高、初中学习方法差异很大,而力的合成又是中学物理第一个崭新内容。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胜利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①教给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如作用效果相同怎样显示,怎样确定力的方向,以疑启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②角学生处理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结论的方法,如合力与分力关系的二者图示。③练习巩固总结,画图求合力得出夹角越小合力越大。④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兴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成就感;通过练习强化有意注意,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评价、鼓励学生。重在让学生弄懂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过程而不在于得出一个结果。
⑤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提问练习中,对基础较差者设计简单问题,并给适当的鼓励。对学习较好或学习态度由好变坏的学生提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给予严格要求。学生课外动手做演示教具,合力随夹角变化的情况,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性。
四、教学过程的认识
(一)引出新课
通过“5+2=0”这一因校内外教育方向不一而产生互相抵消的现象,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时能否出现一个力效果与几个力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新课。时间大约3分钟。
(二)新课教学
①讲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让学生举例,并让学生归纳总结合力与分力的等效代替特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是感性认识,很自然引出什么是力的合成。时间3分钟。
②力的合成:指出“求出能代替两个分力的力的过程就叫力的合成”。让学生举出几个例子说明什么叫力的合力,并引出本节重点难点问题,怎样去合成,怎样去代替。时间约5分钟。
③平行四边形定则:
(1)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如何合成。
(2)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的探索。
a)实验仪器中要用的弹簧和橡皮条、细线、白纸木板,这些器材各发挥怎样的功能? b)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怎样去体现? c)合力如何表示,分力如何表示? d)合力、分力的关系与合力的图示、分力的图示之间的关系怎样? e)实验应记录些什么?怎样处理这些实验记录?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这样,可以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直接给出为实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科研方法,鼓励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时间大约20分钟。
④课堂练习总结出: a)合力可以小于分力。
b)合力可以大于分力。
c)合力可以等于分力。
d)两分力的合力最大值,最小值。
e)两分力大小一定,夹角0~180时,合力如何变化?
f)两分力的合力一定且两分力相等,则两分力夹角变化时两分力如何变化?指导学生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做题的关系,进行学法指导,贯彻全面提高的要求。
⑤布置作业: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时间,作业量控制在一般学生15分钟的时间,因此,作业为课后第二题和自作合力随着分力的方向变化而变化的演示教具。
第五篇:3.4嗅觉与味觉教案
嗅觉与味觉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嗅觉器官和味觉器官
知道味觉与嗅觉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验嗅觉与味觉感知过程
探讨通过嗅觉与味觉获取信息的方法
态度与情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过程
养成比较分析的严谨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味觉对四种基本味道的感觉
嗅觉与味觉感受的方法 难点:嗅觉与味觉的共同作用分析
三、教学准备
1、教学器材:醋、糖水、盐水、黄连水四种液体
放大镜、一次性口杯、巧克力豆
消毒棉签等、多媒体设备
2、教学资源:气味颗粒通过鼻腔传到大脑的动画
动物通过嗅觉和味觉获取信息的录像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闻到什么气味吗?
-------通过什么感受的? 目的:
1、形成一个不同于以往学习环境的氛围,明确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设问通过什么感受到的?让学生知道鼻子是嗅觉器官,再通过气味颗粒的运动过程,让学生了解鼻子闻气味的具体过程。
(2)学生活动——探究闻气味的正确方法
闻一闻实验台上的橘子,是否闻到了一股味道?
划破橘子皮,味道是更加强烈了还是更淡了,还是差不多一样?
如果味道更浓了,你认为什么造成的? 从超市买来柠檬片,闻一闻,闻到了什么?
将柠檬片浸泡在热水中,味道变浓了,还是变淡了?
还是都一样?
如果味道变浓了,你认为什么造成的?
以上这些活动用的时间不会很多,大约十分钟。一是为了探究对不同的物质有不同闻气味的方法。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闻气味时要设法让气味颗粒在空气中传播,然后通过我们的呼吸才能嗅到气味。(3)学生活动——观察舌的表面
1、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观察的机会。同学之间两个人互相观察,看到舌的表面有一个个小的突起,就是味蕾。
2、说明我们就是通过味蕾感知各种味道的。(4)提出问题
——舌表面的味蕾对味道的感觉一样吗?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然后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可以按照正确的探究方法进行体验性的探究,交流和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分析得出结论。
(5)学生活动——感受四种基本味道
用棉签浸液体,然后在整个舌面均匀涂一遍(用过棉签丢在废液杯中)。闭上嘴巴,约几秒钟,感觉什么部位味道最强烈?
喝一口水,漱漱口,再尝另一种液体(漱口水自带,一定是纯净水,漱完口的水吐在废液杯中)学生交流
不同的人对同种味道的感受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的舌的不同部位对味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只有选择和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取相对准确的感觉体验(6)学生活动——探究嗅觉与味觉的关系 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1)当你捂住鼻子,嘴里的巧克力豆的味道和平时相同吗? 2)当你不捂鼻子,发现味道有什么变化?
3)当你不捂鼻子时,你发现是吸气时还是呼气时的味道更浓一些? 4)怎样解释这些现象?
闭上眼睛,由同学让你分别尝两种署片,辨别味道?
用手捏住鼻子,然后闭上眼睛,再请同学把署片放在舌头上,辨别味道?(7)提出新问题
如何用所学的嗅觉和味觉的知识指导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 说明: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展开联想,学以致用,以便使学生今后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问题。
五、训练与评价
人们喝中药时用手捏住鼻子,为什么?
从三个层面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一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二看学生能否清晰表达;三看学生能否说出问题中的简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