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行动策略 第一单元:行动理念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苏格拉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行为,也就是一种“行动”。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我们要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首先要走出传统教学观念的藩篱,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新理念;其次,要遵循“爱”“全”“活”“新”四大行为原则;再次,要明确“行动模式”和“行动路线图”。第一节:行动理念
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一、建构新学生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吧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保护学生的学习主题,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建构新教师观---请您走下神圣的讲台吧 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独立学习、对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
三、建构新学习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吧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认为,教师不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求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四、建构新师生观---请与学生交真正的朋友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的许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抓住师生关系问题,就是找到了实施新课程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五、建构新课程观---请面向学生内心世界和真实的生活吧
六、建构新教学观---授学生以“渔”吧
七、建构新评价观—全面解放学习者吧 新课程评价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新课程倡导发展性评价,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是以“一起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对于教师而言,应该从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师生观、课程观、教学关和评价观等方面构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新的学生观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活动,树立以学生为本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新的教师观就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和帮助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成为参与者。新的学习观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来促进学习,解决问题。把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新的师生观即教师和学生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新的课程观要求新课程应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构建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的教学观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交往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过程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新的评价观倡导发展性评价,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灵活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实施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构建新课程理念的原则是爱、全、活、新。爱是爱全体学生,关注和理解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的原则是指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全面发展的、多元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认识学生。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个性,充分发掘每个人的潜能,培养人格健全、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活得原则是指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我们要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课后拓展等方面充分体现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新的原则是要大胆地去超越和创新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设计、方法、评价等方面勇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答:“四字”原则,即:“爱”、“全”、“活”、“新”。
“爱”的原则是指博爱与悦纳原则,把真实、丰富的爱的情感作为前提和手段贯穿于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科学、民主、真诚地对待学生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的原则是指“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体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活”的原则是指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
“新”是指超越与创新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新课程有效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对现有的理论不断超越,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和创造,使之更加完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思考与评价:请反思和评价以往的备课过程,说说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备课?
答:以往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分强调解题技巧与重复训练,忽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程整合和资源开发。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还不够深入,面对新教材、新课堂、新学生感到[彷徨;教学信息资源有限,备课视野狭窄;课时多,备课时间有限,备课不够深入。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备课。
一、备学生。
1、备全体。
2、备问题。
3、备知识基础。
4、备能力。
5、备情绪。
二、备课程。
1、备教学目标。
2、备教学内容。
3、备意义。
4、备教具准备。
5、备教材分析。
三、备情绪。
1、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张扬人性。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3、创设思维情景,激活学生思维火化。
4、备活动情景,提高学习乐趣。
5、备媒体情景,提供现代学习的平台。
6、备生活情景,创设现实教学情境。
7、备环境情境,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景。
四、备自己。
1、备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
2、备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
3、备弱点——认识自我,长善救失。
4、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
5、备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6、备话语——润物细无声,沁人心脾。
五、备设计。
1、备理念——探寻依据,明确意图。
2、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
3、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4、备时间——合理安排,追求效益最大化。
5、备拓展——多元设计,精心安排。
6、备教案与课件——系统设计,精心撰写,事半功倍。(顺通--刘阳)第二单元:课前行动策略:新课程背景下学会多维度备课
1、请反思和评价以往的备课过程,说说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你准备如何备课? 所谓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作准备的一个动态过程。传统备课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学科主义影响,始终坚持以教师、教材和传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师备课的精力主要放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上,忽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情感等了解得也甚少,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由教师的主观意志来决定,不考虑学生的实际特征与需要。编写出来的教案是“死教案”,是无视学生主体性需要的教案。一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四是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五是过分强调解题技巧与重复训练,忽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六是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程整合与资源开发。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备课?备课的“备”,可理解为“准备”、“预备”和“完备”;“备课”就可以理解成“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和“使课堂教学更完备”。在备课理念上,首先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传授者,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在备课方式上,把过去教师单向封闭的备课和学生孤立的预习变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在备课重心上,由备教材转移到备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在备课内容上,由狭隘的学科本位转向开放的课程整合。新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以下基术要求:一是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二是要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的理念;三是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四是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五是要体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新课程教师要树立新的备课观,解放思想,挑战传统,大胆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挖掘教材,创新教材,利用一切有效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实现多维度备课。
一、备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怎样备好学生呢?
(一)备全体——实施全景式评价,制作全班学生学习背景分析表
(二)备问题——指导预习,发现问题。填写问题评价表
(三)备基础知识——温习关联性知识,评价预习作业
(四)备能力特征——提高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五)备情绪——激发兴趣和学习动力,把情绪调整到高涨状态
二、备课程
备课程,就是整合课程资源,把优化的课程资源合理地整合到教学设计中,通过合理整合,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备教学目标——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清楚学习目标
(二)备教学内容——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
(三)备意义——深刻挖掘内涵,生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意义
(四)备教具准备——丰富内涵,拓宽外延,提高效率
(五)备教材分析——深刻挖掘,引导思考
三、备情境
营造教学情境是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平台和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事先作好规划和设计。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张扬人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
(四)、备活动情境,提高学习乐趣
(五)、备媒体情境,提供现代学习的平台
(六)、备生活情境,创设现实教学情景
(七)、备环境情境,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景
四、备自己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者,是固定不变、无可争议的“圣人”、“圣贤”,是完美的象征。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和认识过程,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以最佳的心态和形象投入到教学中,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一)、备策略——升华教学,追求美的境界
(二)、备风格——弘扬个性,培养机智,塑造特色
(三)、备弱点——认识自我,长善救失
(四)、备期望——关注差异,全面发展
(五)、备形象——有效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六)、备话语——润物细无声,沁人心脾
五、备设计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步骤呢?第一步,全方位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第二步,分析和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第三步,选择和创设教学情境。第四步,选择和创设教学策略。第五步,研究和评价教师自己。第六步,周密思考与系统设计。第七步,设计文本教案与课件。第八步,创建教学设计文件夹。
(一)、备理念——探寻依据,明确意图
(二)、备过程——重视经历,体验过程
(三)、备方法——创新方法,提高效率
(四)、备时间——合理安排,追求效益最大化
(五)、备拓展——多元设计,精心安排
(六)、备教案与课件——系统设计,精心撰写,事半功倍
六、创建教师文件夹
对传统教师而言,撰写教案和编制课件以后,就算是备课结束了。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则不然,还有两项重要的行动需要教师来实施:一是要全面而系统地整理教师文件夹;二是对备课过程与质量进行自我评价。
1、整理文件夹行动
文件夹是一种真正可信的自我评价方式,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学风格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见证。
2、备课自我评价行动
教师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在自己脑海中结合教学设想的情境全面而综合的预演一遍,这是上好课的“秘诀”。还要抽时间评价一下自己的备课过程及备课效果,看它能否体现目标性、开放性、合作性和创新性等原则。
第三单元:在反思和评价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有效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反思和评价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
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唱主角,学生当观众,偶尔配合一下,课堂就显得有些生气了,就满足了。
1、在教学内容方面严格遵循教材知识,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教学过程生硬、呆板,课堂的随机性差,2、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固定化模式,主要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教师认为自己所教即是学生所学,自己讲精、讲透了,学生也懂了。教师没有创设问题情境,教学缺乏交往与对话,基本是一种静态教学。
3、在教学目标方面,要求整齐划一,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这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学生失去了因差异存在而呈现的本真的丰富性,从而,学生没有了个性,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即使完成了认知目标,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能力、个性的发展。传统教学的重心是教师的“教”,其特点是以教定学以教代学,教学的最终归宿指向以客体开工存在于学生自身之外的对象世界,课堂教学被简化为工艺流程式的程序化操作,这必然使课堂教学失去它本有的张力和丰富的生命活力。
二、在反思中找到适合学生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
在对自己以往教学过程的反思中,自己总结了不少的宝贵经验,只有在积累和反思中一个教师才能成长,通过学习第二单元“课堂行动策略”,我找到了适合自己学生的更有效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课堂提问的技巧。
①、有利于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问题的设计,答题范围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才有话可说。如针对第一环节的问题设计,语言水平一般的学生可从花的外形着眼进行回答,而底蕴深厚、思维深刻的同学就可以从由花得到的感悟之深展开描述。可见,虽是一个看似平凡的问题,却暗含着分层教育的效果,可引领多数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进行思考。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这与只有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的课堂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创造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放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回答尽管有些还不很成熟,但只要自圆其说,又有一定的道理,教师就予以肯定,并且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教师提倡答案因多彩而精彩,使得学生在思考、回答时丝毫不受任何干扰,大胆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哪怕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大胆提问,使自己的个性特点得到很好的发挥。
③、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主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学生的阅读状态由被动而变为自主探求和发现,有利于其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之,设计主问题,引领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脉相承,但如何能把它的效用发挥极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需沉思熟虑。
2、智慧课堂的创设。
智慧不能像知识那样“教给”,只能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因此,智慧的课堂意味着平等融洽,意味着动态生成,意味着生命涌动。在智慧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善于创设教育情境、充满教育智慧的人;课堂是师生、生生的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是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齐头并进。学生不断利用原有经验背景对新的问题做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新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建构。这种过程就是化知识为经验、化经验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的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生成过程。教师在生动的情境和鲜活的课程资源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程实施由执行教案逐渐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真正成为受教育发展性人才的沃土。不难看出,智慧的课堂是师生“零距离”的沟通,是师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的真情对话,是学生个性张扬、生命成长的天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追求读中学的生命力。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师争论,随时向教师质疑,甚至可以不同意教师的观点。但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是更需要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一般疑问,可以“接球不回球”,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中解决;关键性问题,可以发动学生精读、思考、讲座、争辩,这样就能使教师之心、学生之心、作者之心心心相印。疑中求思,思中探索,才能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新课程关注的生长,是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事实上,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育璀璨的七色花上,助学生的知识成长,助学生生命的成长。第四单元:如何保障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教学
一、找到传统课堂教学课后拓展模式的负面作用
这种传统课堂教学课后拓展模式有很多负面作用:
1、是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2、是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3、是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是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结果
1、是在教学实践中,自然而然地把课后拓展剥离于教学过程,使它逐渐地远离教师的教学活动,包括理论研究界也很少对课后拓展展开专题性的深入研究;
2、是导致对课后拓展认识的狭隘性,久而久之,形成了的狭隘、片面的认识,认为课后拓展的巩固知识、独立思考、联系社会实践的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使学生个性发展没有足够的空间;
4、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使教育越来越偏离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二、保障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教学
我认为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延续,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是学习环境的拓展。教师应把学生学习活动的舞台搭建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把45分钟的课堂教学舞台从时间、空间、环境、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拓展。目的是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把教学性问题引向实践,使问题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教师指导和引领下,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思考问题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新课程课后拓展有以下特点:①、从形式上看,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形式由集体学习走向个体学习的体现,是学生利用课堂教学中所尝到的知识与技能,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中,经过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思考,进一步解决和探究问题。②、从方式上看,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学生不是按固定的教学顺序、固定学习时间、固定教室座位来有组织地开展学习,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生活,在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内按自己的学习方式、习惯来进行学习拓展活动。其实,这种课后拓展更有利于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③、从内容上看,课后拓展是课堂教学内容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对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研究。研究的内容,不再是统一指定的问题或习题,而是开放性的、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实际问题。通过多种拓展方式,真正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教学目标,体验学习,感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对教师而言,要进一步给学生发展提供有效平台、自由思考、探究学习的轨道。在课外拓展中,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认为做好课后拓展,应采取一系列行动,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带着问题走进课后拓展。在直接参与系列课后拓展活动中,学生问题得到个性化解决、提升、扩展,学业得到发展。这里提出的系列课后拓展辞去,包括学生问题思考行动、学生作业评价行动、问题成果展示行动、学生问题探究行动等。最后确定四个方面能将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推向新台阶
一、个性化探究活动
个性化探究是指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兴趣,挖掘潜力,发展特长的研究活动。个性化探究的主体主要是指学生个体,研究的问题是由学生本人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结合文本内容提出来的。从行动研究来看,个性化探究活动属于自主探究问题行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期望通过课后拓展性研究,使问题探究得到进一步升华,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从项目研究角度来看,个性化探究课题属于个人项目。因为是个人项目,所以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愿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个性化探究活动中去。
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两个以上学生一起合作共同完成某项课题研究的活动。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是由几个学生(一般在3∽9人之间)协商、讨论后共同提出的有探究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课题。从行动研究来看,它属于合作探究问题、实践问题探究等行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意识以及合作研究的能力,使其掌握合作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教师要事先对小组同学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克服困难,使他们有信心、有能力完成问题探究任务。
三、师生合作探究活动
师生合作探究是指教师与两个以上学生一起合作,共同完成某项课题研究的活动。师生合作探究的问题是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讨论后决定的有探究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从行动研究来看,它属于合作探究问题、实践问题探究、问题拓展探究等行动。在师生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是问题探究的主角、主持人,教师是直接参与者,是顾问,是引导者,而不是问题探究的操纵者。教师要把探究的权利放给学生,由学生来组织和实施探究,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教师与学生在师生合作探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义务与责任,教师和学生在师生合作探究活动中共同成长。
四、TSH合作探究活动
TSH合作探究是指教师、家长(2∽5人)和学生(3∽9人)一起合作,共同完成某项课题研究的活动。这种探究模式比较适合高年级的学生。TSH合作探究的问题是文本问题、社会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涉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探究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课题。问题可以是学生协商、讨论后共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文本提出,还可以由家长根据文本问题和社会关注的问题相结合后提出。
第五单元:运用多元化手段建构新的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一、深入体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念。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发展与超越。它在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时,以更多的要求关注教师的教。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评价,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用《纲要》的话说就是:“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对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而言,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由于学科差异、地区差异、学生差异、教师差异、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差异,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标准,也很难通过评价来评出哪节课是“最好”。“好”是相对的,它因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知识基础、教学素养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个性色彩。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建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要抓住事物的本质,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这就是我的理解。
二、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维度。
1、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要素
新课程教学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促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关注的重点由教师教学评价转到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所以,学生学习情况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在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这一维度中,我们主要从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学习效果等方面考察以下五个要素是否得到充分体现:主体、兴趣、交往、思考、生成等。
A、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习方式发生也根本变化,由过去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索、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
B、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精神状态良好,情感态度得到充分发展。
C、交往:交往要素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②学生参与对话的时间和广度。③学生合作学习情况。④学习中的动脑、动嘴、动手、动眼、动耳情况。D、思考:就学生思维状态而言,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富于想象,能否敢于否定,能否独立思考,能否发现问题,能否从多角度问题;学生是否有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否能提出探究性问题,是否有独到见解。
E、生成: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是否自由表达,是否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教学目标上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是否得到落实,具体从三个角度来观察;愉悦度、共鸣度、价值度。
2、学情况评价要素
教学情况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我们主要从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角度考察考察以下五个要素是否得到充分体现,即问题、对话、刺激、指导、评价等。A、问题:突出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以问题为主线。B、对话:突出对话意识,实施对话教学。
C、刺激:创设媒体情境,充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D、指导:在有效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及时、准确地给予规范、科学的有效指导。E、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能够给予适时、适度、真实、科学的评价,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评价艺术。
3、师素养评价要素
实践证明,有什么样的教师素养,应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素养是实施好新课堂教学的关键。所以,作为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主要维度,我们主要从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考察以下五个要素是否得到充分体现,即情绪、技能、组织、方法、设计等。
A、情绪:教态亲切自然,姿态表情乐观且具有感染力。B、技能:板书工整、简洁、艺术,概括性、条理性比较强。
C、组织:教与学时间分配科学,教师权威活动时间尽可能缩短,学生活动时间及思考时间尽可能增加,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D、方法:教学方法设计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因材施教。E、设计:备课充分,教案和课件完整,体现新课程理念。
通过学习课堂评价我的收获不少,以上这些认识和想法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完善和实行。《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0.5分,计33分)
1、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行动理念,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培养知识、能力、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2、新课程教师应从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观、师生观、课程观和教学观、评价观等方面来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
3、学习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学习是一种真实生活的应用,有意义的学习是要反省和自我调整的。
4、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教师的非语言评价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微笑评价、眼神评价、头势评价、手势评价、身姿评价等。
6、行动原则概括为四个字,即“爱”、“全”、“活”、“新”。“爱”的原则是指博爱和悦纳原则,“全”的原则是指“全面发展”的原则;“活”的原则是指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多元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新”是指超越与创新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设计、方法、评价等方面。行动原则是回答“新课程有效教学怎样做”的问题。
7、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提倡“以学论教”,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8、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有效手段的“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点是自主性、过程性、效益性。教学行动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课前问题评价、课中问题评价、课后问题评价等。
9、新课程倡导转变学习方式,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习过程中的 发现、探索、研究 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0、教师的多元备课指备学生、备课程、备情绪、备自己、备设计等五备。备学生要备全体、备问题、备知识基础、备能力、备情绪等五个方面。
二、名词解释:(6分)
1、问题意识:
2、行动原则:指新课程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集中体现了进行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三、简答:(计10分)
2、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体现“活”的原则?(4分)教师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课程内容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挖掘潜力,发展强项和弱项,有针对性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形式的个性发展需要。
四、论述题:(51分)
(一)新课程强调:“只有问题意识,才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究、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所以,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你是如何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的?(13分)
(二)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理的组织者,独立学习、独立研究的指导者、促进者,客观公正的评价者,热心的社会工作者,课程设计的专家,令人信服的心理医生。”请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做好其中一种或几种教师角色的?(13分)
五、案例分析:
(一)请阅读《繁星》教学札记,至少指出两个其中包含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应遵循的理论原则,并依据文本内容对你列举的观点进行说明。(12分)平等的对话 灵性的课堂 ——《繁星》教学后记 [案例] 教学札记
“巴金回忆自己三次观看繁星的联想与感受,把我们带进了优美、宁静、温馨的境界中。文章的第四小节写了自己的想像,很有趣味,可似乎与上文的氛围不一样,是否该去掉?” 在《繁星》一课的教学中,我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目的是让学生与作品、与教师展开自由对话,在对话中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在对话中更能接近作者的情感历程。我让学生自主品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并与前面三小节进行比较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自由交流,十分钟后,在班内进行交流。
“我觉得既然编者把这部分内容放上去,作者把他写上去,总会有一定的道理,但到底作者将这一部分放在这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小组讨论后也没有最终的结果。最后一小节,把看到的星星比做巨人,似乎作者有所指。”
“前面三部分内容分别写了作者在家乡、南京的菜园、甲板上看星星,作者向我们展现了静谧、柔美、平和的星空美景,但最后一小节似乎打破了这份宁静。老师介绍巴金此次漂洋过海去法国寻找救国之道,虽然前途未卜,但巴金年轻的心却充满了对未来无限的向往与憧憬,所以我们觉得最后他把几颗最亮的星星想像成巨人,似乎领着自己向前去,似乎在为自己加油。”
“我们组也有这儿样的感受,巴金远渡重洋,寻求出路,希望自己今后能如巨人一样,有力量拯救大众,拯救自己深难的祖国。所以这一段是作者感情的寄托,不可以去掉。” “我对天文有一点兴趣。我从巴金文中描述的星星分析,应该是猎户星座,这个星座是冬夜星空最亮的,它是英雄、巨人、超人的象征,代表着力量、勇气、无畏,所以我觉得从这点上讲,刚刚两个小组的同学的感觉是对的,巴金特意加上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渴望与追求,绝对不可以拿掉。” 说实在话,我对天文知识知之甚少,对于课文最后一部分的理解也只有第三名同学理解的程度。听了汤力同学的发言,我既为学生广博的知识而惊叹,也为他们深刻的理解所折服。学生的理解也使我很受启发。我对他们说:“听了汤力的介绍,我也增长了见识,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领悟:我从作者看星空的不同感受,似乎能看到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对星空由依恋到产生友谊,到成为知己,最后是引路人,景随心动,情由景生。”
第二篇:《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
2013年,我拜读了韩立福博士的著作《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本书分六个单元、28个章节来阐明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若干问题。共阐述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理念,第二个知识点是本书的重点部分:新课程有效课堂行动策略,分别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20个行动步骤进行的阐述。第三个知识点是有效课堂的教学评价行动策略。第四个知识点介绍了保障行动效果的策略。下面我谈谈看书后的体会。
特级教师斯霞说:“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常常把备课比作指挥员在组织战役,我总是反复推敲,直到自己认为比较满意为止。”
传统备课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过分强调解题技巧与重复训练,忽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和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忽视课堂整合与资源开发。
新课程教师在备课时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是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二是要体现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的理念;三是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四是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五是要体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多维度备课主要是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和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创建新教师文件夹,对备课过程进行一次系统、完整的清理,即上课前的最后一次准备,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要想备好课,“备好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教师备学生要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怎样备好学生,首先,备全体;其次,备问题;再次,备知识基础;第四,备能力;最后,备情绪。
备课程,就是整合课程资源,这是我们新课程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是备教学目标,即全面理解课程标准,清楚学习目标;二是备教学内容,即创新知识,运用知识,发展智力;三是备意义,即深刻挖掘内涵,生成自己的独
到见解与意义;四是备教具准备,即丰富内涵,拓宽外延,提高效率;五是备教材,即深刻挖掘,引导思考。
备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事先作好规划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不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备自己。我们新课程教师要在实施“备自己”的行动之前,首先充分相信自己,树立“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虽然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但是并不意味着放松自己,而是要强化主体意识、主导意识。其次,敢于面对现实,剖析自己,反思自己。结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充分分析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风格,面对本次教学活动,反省自己有哪些方面还不能满足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等。再次,敢于超越自己、创新自己。教师在充分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要大胆设想、大胆实践,敢于否定自己,质疑自己,不断提出“为什么”,经常换个想法或换位思考,使自己原有的设想和模式有新的意义。
备弱点。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我认为,新课程教师在每一次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都要从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学能力、文化素养、参与和共事能力以及反思与计划性等方面进行“把关”,在认真而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补救措施,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对教师个体而言,人与人之间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是弱点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能力特征等准备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一般而言,教师要关注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课堂的驾驭能力和教育学推理能力等。
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问题呈现、对话交流、情境刺激、科学指导、全面评价等。一般而言,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论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严格来讲,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不应该强调模式化的实施步骤,而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体现新课
程理念,体现五要素内涵。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五个步骤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包含与相互融合的关系。
问题提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教师首先应从问题设计着手,设计以复习为目的的问题、以引发兴趣为目的的问题、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为目的的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具体如何呈现。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问题呈现”具体分为学生问题呈现、教师问题呈现、问题支架呈现、问题纵横呈现、问题开放呈现。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追求课堂的生命力。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师争论,随时向教师质疑,甚至可以不同意教师的观点。但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是更需要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一般疑问,可以“接球不回球”,让学生在自我学习、合作学习中解决;关键性问题,可以发动学生精读、思考、讲座、争辩,这样就能使教师之心、学生之心、作者之心心心相印。疑中求思,思中探索,才能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新课程关注的生长,是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事实上,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育璀璨的七色花上,助学生的知识成长,助学生生命的成长。
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流溢生命动感的课堂一般不会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预设教案的过程,但肯定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选择和高超把握的过程。教者运用自己的智慧保持课堂高度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与孩子们交往、碰撞中生成课程,生成智慧。课堂是一种动态的存在,面对课堂实际展现的不同场景,教者见机行事,临场应变,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思想碰撞思想,用智慧激活智慧,与孩子思维共振、情感共鸣,使学生畅所欲言,情绪高涨。这样的课堂才会展现无穷的魅力。
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着尊重,充满着激励,充满着赏识,充满着期待。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在与老师和
同学的思想碰撞中明晰、深化理解,这是知识教学成功内化为学生经验系统的关键所在大,也是学生民主思想萌芽的真实的历程。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教者持一种宽容、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作出“对”、“好”、“是”等评价,而是巧妙地因势利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被尊重的满足和生命成长的快乐。
在新课程理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好课呢?我认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理想的课堂教学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一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命的经历。
总之,读完了这本书,我基本上掌握了建构新课程课堂教学行动的理念,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新课程理念;清楚地掌握课前行动策略,学会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多维度备课;成功掌握新课程课堂行动策略,能够初步建构适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全面掌握课后行动策略主,保障高质量教育的持续发展;熟练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和现代方法技术;能够组织和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读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有感
读《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心得体会
在现代教学以及今后的发展中还将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学校教育的各科教学中,有效课堂课堂提问无论是人次、频率都多于或高于其他学科。那么,有效课堂课堂究竟应如何提问、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就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一、提问目的
教师提问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画龙点睛的引导作用。那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该怎样设问,何时提问,问题的数量和质量等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要提高有效课堂课堂提问的质量和有效性,首先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提问的目的:
1、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2、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创新思维得到培养。
3、有利于增强学习自信心。
4、有利于加强课堂互动
课堂氛围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产物。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力创设真实情景,设计出能让学生“动”起来的问题,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以话题为核心, 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 灵活设计不同层次和多种形式的活动,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景,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完成一些任务,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有效课堂与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能否使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每个
二、提问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主动地充当活动的组织者、旁观者与参与者,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毫无顾忌地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学贵有疑,在有限的有效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将比教师提出问题更为有效。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或由教师回答,甚至教师偶尔回答不出,这时候师生之间将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而由学生提出问题,也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总之,现代有效课堂教学的重点已由以语法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培养听、说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听说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在于课堂上的练习,课堂提问则是目前让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的不可替代的方式之一。但是,课堂提问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它是调动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保证学生智力活动张弛有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有效课堂教师应灵活运用这一手段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活动,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的开口说有效课堂,学会更加清楚的,更有条理的回答问题,表述自己的思想,形成“有效教学核心”。
第四篇: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读后感
南充市涪江路小学赵益
建构起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理念,行动起来真正超越传统,走进新课程“在游泳中学游泳”的新课程理念,这事我学习《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后的一个重要目标。叶澜教授说: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巨性就不言而喻了。而实现有效教学就必须改变教师的行为,要改变教师的行为必须改变教师的师生观。
本书从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学校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学习的时间少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少了,教师必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重新建立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重塑师生观。
书中阐述了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危机与危机的转化模式,从如下的角度阐述:问题提出、问题表象、问题归因、行动策略四个方面出发。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件事情。亲其师,信其道。每一位教师都想让自己的学生接受自己,支持自己,配合自己。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师生关系可能产生冲突。填鸭式教学,放羊式教学,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地方,积极性不大。
如何重塑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观呢?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对我促动很大。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认为自己是个很负责任的教师,我深爱着我的学生,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了解学情查资料,每次考试后,找学生谈话,分析复习的策略。按照自己的想法,学生应该对自己满意。我回想起任教班级的班长说的一句话:老师,可能是你对我们太负责任了。
交流、沟通还是居高临下的谈话?
在《反思性教学》中提出主体性要求,特定主体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较强的反思能力,坚持理解、宽容、平等对话的行为。反思自己,我对学生的爱是一相情愿的,没有考虑学生的感情和承受能力,没有真正理解学生。对学生不够宽容,没有和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学生对爱的表达方式不能接受。反思自己与学生交往中,也没有形成教育关系。师生关系不和谐,只是把学生当作实现自己教学目标的工具,这是一种虚假的爱,换一种心态,爱表达的可以更加完美。
反思策略:让学生看到老师对他们真诚的爱和希望,交流、沟通学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疏通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时间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开学第一课,让学生明白学习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合理自身定位和规划自己的时间,制定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在学习中,查缺补漏,提高能力,老师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师的影响力,让学生感到
明天充满希望。
情感态度上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心理安全感,教学要根据学情合理预设,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学中真诚,全心全意的沟通、交流,学生回答时,要有充分的时间等待,不要急于赶进度,打断学生的回答,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一定难度的,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回答的答案,老师积极寻找合理性,予以积极评价,尊重学生,同时体现在能指出其不足的地方。
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只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教学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不应该有优越感。真正的沟通、交流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应该在人格上平等,是一种民主对话的关系。课堂上,机智的处理偶发事情。批评学生,尽可能放到课外,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平等、民主的沟通、交流、对话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保证。
只有这样,才能重塑新型的师生观,重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高效度过学习生活。
第五篇:读《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有感
读《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有感
三店街宋寨小学
陈金洲
读了韩立福教授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韩教授打造有效课堂的新视角,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带着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验了“有效”的含义。让我的思想受到很大的触动。
每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作为一名组织引导者,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事就是如何有效的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学不会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起初我听了这句话的时候很气愤,我们做教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有哪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能成材,我们是在尽心尽力地教,可他们不学啊?有的时候真恨不得能代替他去学。
但是学习韩立福教授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后,我原有的观点在头脑中慢慢退去,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喜欢这位教师,所以他更不会去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喜欢教师啊?
我觉得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有些孩子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比如遭到讽刺,挖苦;受到不应有的干涉,或与家长、同学或教师发生矛盾等,尤其是当和教师发生矛盾时,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专注与学习。
2、有的时候是因为教师、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了负罪感和内疚感,因此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也就不能去听教师所教的课程了。
3、有的时候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适应人本教育,没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同时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对学生的爱心不够,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还有的是因为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的技巧,没有建立新的课堂学生行为规范,如有的教师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明知学生因为不专心答不上来,就故意提高嗓门,将其一军:“某某同学,请你重复一遍刚才教师讲的话。”或者干脆对这些学生不管不顾,只提问那些好学生。这时候教师成了是“主角”,好学生成了配角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时候是“观众”或“听众”。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学生又怎么能喜欢听他讲的课呢?所以他的成绩也不会好。
5、还有的课堂过于死板,气氛过于沉闷,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他更不会去学了。
6、还有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很重要,无论是课堂评价还是学生的自评、互评都要准确。课堂上要多鼓励,及时鼓励,肯定评价要多于否定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要把握好,不要使学生的自评、互评变成自我夸耀、自我贬低,或互相进行攻击、互相挑刺,评价要中肯,要切合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教学应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围绕着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所有的教学活动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着重于学生的发展。即“以学定教”、“以学施教”和“以学论教”,而不应该无视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自顾自的去讲,致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空间,进行“目中无人”的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40分钟都集中在教师的身上,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把具体任务交代下去,这样才能让学生自觉控制注意力。当然还要多创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对课堂上问题提出的处理要机智巧妙,比如:旁敲侧击法、目光暗示法、变换声调法、行为知道法、心照不宣法、小组长管理法等等,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教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