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共5篇)

时间:2019-05-12 16: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课

窃读

作者是林海音,代表作品:《城南旧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作者在私人开的书店读书,在那儿读书不但经受饥饿和腿酸脚麻的煎熬,而且经历心里的担忧和惧怕。

2、文章中有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2)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动作词“跨、踮、挤”写出书店顾客很多,表现“我”想读书的急切心情,读书的如饥似渴。

(3)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写出我虽然饿得饥肠辘辘,但是读书让“我”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充实,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窃”指的是只读不买。快乐是因为书籍给我带来智慧、知识,惧怕是因为怕被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2)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通过“我”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进行对比描写,写出“我”为雨天能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更表现“我”对读书的热爱。

4、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我以后也要多读书,让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不断的增长。

第三课

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侣》 “侣”指伴侣,可以换成“伴”。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作者把书当做朋友,当做家园,每读一遍,总能发现新东西,总有新感受。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作者反复读同一本书的不同方法有:

①思考内容,揣摩写作目的; ②续编故事,品读片段; ③再读其它,寻找新知; ④列出单子,积累所得; ⑤想象作者。

启示我们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要多读多想多思考,才能有自己真正的读书体会。

3、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一种最好的精神粮食。

“故地”指书已经读了很多遍,很熟悉了。写出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

4、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和家,充分表达出对书的喜爱。朋友间次次相见,家天天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②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作者在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方式方法后的由衷感叹。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这句话也与题目《走遍天下书为侣》相呼应,相对照。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指读者因阅历、体验不同而感受不同。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读书方式、方法,收获也是独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阅读,对书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使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第五课

《古诗词三首》

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

意思: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我回到家乡呢。感情: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欲:想。意万重: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意思:洛阳城里秋风乍起,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可要说的话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

感情:表达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声音嘈杂。

意思:又刮风,又下雨,将士们的睡梦被打断,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再也睡不着了。

感情:表达将士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六课 《梅花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五件事:①教“我”读唐宋诗词,读到思乡诗词时落泪;

②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 ③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哭了; ④离别前送“我”墨梅图,教导我; ⑤临别时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

“魂”指的是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在文中是指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3、课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眼泪,读诗时无声地落泪,不能回国时呜呜地哭泣,送别时泪眼蒙眬。三次落泪,表明了他渴望回国返乡的强烈感情,从三次落泪我们可以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眷恋。

4、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段是外祖父对梅花和中华民族有气节人物的赞誉,也是外祖父对“我“的希望和教诲,其实,也是他自己心灵的表白。他漂泊海外,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秉性”本义是指本性。在这里梅花的秉性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

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有:岳飞,苏武、文天祥、朱自清。)

第九课 《鲸》

常识性说明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课文从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生活习性四个方面来介绍鲸的。

2、课文介绍鲸的时候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课文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列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作比较-----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举例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打比方------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分类别-------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3、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你从中有什么启发?(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主要”一词说明了须鲸喜欢吃虾和小鱼,也吃其他的食物。如果去掉,就变成了须鲸只吃虾和小鱼,不吃其他食物,这与事实不相符。(2)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必须”一次说明了呼吸对于鲸的重要性,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呼吸对于鲸来说可有可无。(3)鲸每天都要睡觉,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总是”说明鲸喜欢群居的特性。

从以上词语中,我体会到了说明文讲究用词简洁,但关键性的词语是不能去掉的。

4、鲸是哺乳动物的原因有:

(1)鲸用肺呼吸;(2)鲸是胎生的。

5、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作者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由象“很大”到鲸“比象大得多”,以此来说明鲸的庞大。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②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作者先列举具体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用重量说明鲸大。又以我国发现的一头鲸为例,从它的体重、身长、舌头及口腔的宽大等四方面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非常大。这段话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清楚的说明鲸是体形庞大的海洋动物。

③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作者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将鲸呼气时喷出来的气比喻成“花园里的喷泉”。这种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物形象具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十一课《新型玻璃》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表格,把他们的特点和作用填在表格里。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

安全可靠

高层建筑物使用 变色玻璃

能对阳光起反射作用,改变颜色

自动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吸热、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隔音

2、举例说一说,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3、把你想发明得玻璃用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我想发明的一种玻璃是净化空气玻璃,它的特点是能吸进废气,释放新鲜空气,作用是净化空气,保护人体健康。

4、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安然无恙”是形容平安,没有受到一点儿伤害。本课指夹丝玻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不会伤人。“藕断丝连”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经断了,实际上仍有牵连。本文是指玻璃虽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伤人。这两个词语生动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非常坚硬、不易破碎的特点。

十三课 《钓鱼的启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因为“我”好不容易才钓到鲈鱼,鲈鱼又大又漂亮,而且没有其他人看见,我认为自己可能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了,所以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可是,我钓到鲈鱼时离规定的鲈鱼捕捞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父亲要我做一个严格遵守规定,讲道德的人,所以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去。父亲这么做很正确。

2、根据课文内容,用适当的词语概括“我’心情的变化。

得意——委屈(难受)——乞求——依依不舍

3、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请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话自己的理解。

是:对;非:错。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这是错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对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从作者放鱼回湖心情的沮丧,可以看出实践道德之难,实践道德,放掉到手的鱼,就需放弃个人利益。我想到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道德抉择,考试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是告诉老师,还是不告诉老师;路上捡到钱,没人看见,是交,还是不交。

4、“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事或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考试时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是告诉老师,还是不告诉老师?路上捡到钱,没人看见,是交,还是不交?

5、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父亲也很喜爱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也舍不得放掉它,“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是因为父亲也在经历道德的考验:放,还是不放?

“得”:一定、必须,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体会到父亲的坚决,父亲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实践道德必须从小严格要求,这是作为一位真正爱孩子的父亲必须做的。

6、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前一个“鱼”指鲈鱼;后一个诱惑人的“鱼”指: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十五课 《落花生》

作者许地山,笔名落华生。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

1、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

2、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花生最可贵的是:虽然外在不美丽,不漂亮,却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它把果实埋在地里,不炫耀自己,不能一眼就看出它有没有果实。)

3、体会下面句子的含义:

(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不好看”指花生外在不美丽,“很有用”写出花生很实用。揭示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父亲希望“我们”学习花生的这种品质。(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教导我们要做有真才实学、不追求名利,默默无闻、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不要做只贪图名利,追求表面光彩,不学无术的人

如:我们每天可见的清洁工人,没有他们就没有干净的生活环境。

(3)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十七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父亲看到学校成了废墟感到悲伤与绝望;当他想到对儿子的承诺后坚定与决不放弃;看到还活着则无比的激动与喜悦。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父亲了不起是因为他为了救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这是一个坚忍不拔、决不放弃、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儿子了不起是七岁的儿子在瓦砾堆下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这是一个坚强勇敢、对父亲无比信任、舍己为人的儿子。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突出父亲挖掘的艰辛,体现父亲绝不放弃的决心。

4、“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中三次出现这样的句子,因为它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表现崇高的父爱及儿子对父亲的无比信赖。

十九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想一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母亲是为了鼓励巴迪,让巴迪充满信心;“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是在警告巴迪,让巴迪谦虚、不骄傲

2、长大后,如何看待父母的爱?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对他的爱?

巴迪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我认为巴迪很幸福,他有一个慈祥的母亲时时鼓励他,又有一个严格的父亲时时警告他。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下面的句子:“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的鼓励,这是获得成功的源泉;同时需要爱的警告,这是健康成长的航标灯;“我”明白了父母的这两种爱,在成长过程中不会产生自卑和自傲,两种不同方式的爱让我健康成长。

4、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②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 “爱”。

二十一课《圆明园的毁灭》

1、读句子,说说从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可估量”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写出圆明园的毁灭对中国甚至世界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任意”写出侵略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野蛮、残暴。

2、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这样写是为了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圆明园曾经拥有的辉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而这样的辉煌被毁灭了更能引起我们的愤怒。

二十二课《狼牙山五壮士》

1、课文的叙述顺序: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走”字,体现出班长态度坚定、决定果断。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密集,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3、课文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第二次作为重点写,因为第一次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敌人还没有彻底摆脱,紧跟在后面,群众和大部队还是有危险;为了保证群众和大部队的绝对安全,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牺牲自己,保护群众。写出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顽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4、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顶天立地、气壮山河、可歌可泣、舍生取义。

二十五课

《七律 长征》

1、说说诗句意思,体会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逶迤”和“磅礴”是用夸张手法写出山势雄险

“细浪”和“泥丸”用比喻手法写出在红军眼里这些困难多么渺小 表现诗人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暖”“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暖”写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寒”写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表现诗人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2、毛主席的其他诗词:《卜算子咏梅》

二十六课《开国大典》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的,课文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2、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六额,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向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2)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从这些句子我们感受到群众对主席的爱戴和尊敬,及主席对人民的热爱与群众心心相连。

3、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直奔”写出人们参加开国大典的急迫、喜悦的心情)(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一齐”说明人民群众的心是一致的,对领袖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

4、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前,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压迫。现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代表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代表中国人民推翻了反动统治,翻了身,不再受压迫。

②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解放军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③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两股“红流”指游行队伍,写出游行队伍声势浩大。“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练习题

―、课内阅读。(53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6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1.将古诗补充完整。(3分)2.这首诗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 代的,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首诗》,其中,你印象最深的两句诗是: 3.写出前两句古诗的意思。(4分)

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的老师》节选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没有大风而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他的风筝,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达三米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黑色的燕子组成的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3 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箏。他喊声“起”,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穿云霄。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那漾出的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 ________________

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50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 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填在括号内。(4分)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3•画“ ”的句子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4.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为什么会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3分)

5.“我”为什么会尊敬、热爱、怀念刘老师?(4分)

(三)(18分)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联系课文内容填空。(3分)“我”记忆中的闰土—— “我”与闰土的分别

2、联系全文说说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4分)

3、哪一件事在“我”脑中留下清晰的画面?请把这个面画具体地描写出来。(5分)

4、“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是“我”感叹自己和往 常的朋友,就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呢?(6分)

二、课外阅读。(47分)

(一)母亲给出的答案(24分)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 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 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然而这 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儿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不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了,因为去年他已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寒假归来时,母校请他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这个报告使得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也包括他 自己的母亲,1、文屮孩子的困惑是什么?请用“ ______________ ”画出;母亲是如何回答的?请用“”画出;孩子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请用“”画出。(6分)

2、母亲如果回答“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会 给孩子带来怎样的结果?(4分)

3、母亲如果回答“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 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结果?(4分)

4、在母亲的回答中“小灰雀”就是的代表。“海鸥”是的代表。

母亲的答案告诉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母亲的答案好在哪里?(4分)

(二)父亲的爱(23分)

父亲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妈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果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父亲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父亲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父亲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 ”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掏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父亲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没有我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父亲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给下面加点的字加上拼音。(3分)融洽相处)不大相称)不可胜数).(.(.(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融洽()()笑容可掬()()3.题目是“父亲的爱”,而文中为什么有那么多处写妈妈对“我”的好?(5分)

4、父亲的爱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你认为最后一个'自然段在短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窃读记》:

1、说一说作者在什么地方读书,在那儿读书有什么不便之处。

答:作者是在书店窃读。不便之处是:A怕书卖完,没法读。B害怕被店员和老板发现会受到训斥或驱赶。C强忍饥饿。

2、课文中很多地方写了“我如饥似渴地读书,抄写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进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3、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课文中有一些语句描写了我的这种心理活动,找出来多读几遍,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4、联系课文好生活 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成长的人。

5、读书名言:书籍使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第四篇: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人教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这个阶段我会注重作好以前和今后知识的衔接工作。我会采取多种方式策略,帮助学生自己熟练的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并要注意避免学生厌烦枯燥的乐理知识的学习,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

二、教学分析:

1、唱歌是学习一些适合小学生延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重学生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情感,能够独立、自信地唱歌。

2、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3、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去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

4、综合训练为本课本的重要特色之一,旨在通过某一种形式(如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和音乐创作等)的练习、达到多种技能训练或知识运用的要求,依照各课教学目的、既抓住训练重点,又要有所兼顾,充分发挥每一条练习中所包含的训练作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一、西部风情

第一、二课时(拉萨谣)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拉萨谣》体验西藏民族风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2、学习新歌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C、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

D、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在可课前进行)。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A、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

B、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

C、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

(3)学习歌曲的曲调。

A、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

B、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

A、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

B、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3、小结

(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第三课时(欣赏 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第四、五课时(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教学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国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

2、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3、教育学生应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课时:共两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 个游戏:播放一 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

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 表扬。

二、引入新课:

1、由学生的回答引入:

师:我们的祖国是一 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谁知道三峡在哪儿呢?

2、学生发言引入教学。

三、激情参与(视唱):

1、播放歌曲。

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轻声哼唱: 注意:(1)强调正确坐姿。

(2)可先放慢速度练习,较熟练后将速度还原。

(3)老师将其有休止符的地方用连音来弹奏,请学生感受效果有何不同?因此,演唱时应把握好连音与休止符的细致要求。

(4)唱“啦”,演唱时注意声音的弹性及气息的支持。

四、学唱歌曲:、师:除了我们以前了解过的汉族歌舞音乐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那么首先我们就来完整欣赏一 首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想不想听老师为大家演唱一 遍啊?

(1)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2)歌曲的风格特点:少数民族音调、师:请同学们试着跟琴轻声哼唱一 遍(或者二到三遍),可分为三部分哼唱,注意:a、休止符b、装饰音。、引导学生发现前面的发声练习就在歌曲之中,由此分析此首歌曲的结构。4、教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一 歌(1)完整视唱旋律。

(2)根据感觉分析的歌曲结构特点,分段学习此歌,特别注意B段衬词的演唱。(3)全体学生完整演唱此歌,(4)完全熟练以后,三段作对比,进行力度、表情、速度变化。让学生感觉力度、表情、速度变化。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6)通过学习《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单元 古诗新唱

第一、二课时 梅花 教学目标:

1、用气息支持唱歌,学习浮点音符的唱法。

2、有感情地背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D2/4

222 55┃66 5┃02 56┃6?2 ┃5 —┃5—║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找出曲中的浮点音符节奏,并作上记号,哪个同学来试唱一下,(注意X?X中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次听录音,要求学生轻声哼唱。

1、“开火车”,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词,唱的好的同学予以表扬。2、放慢速度跟琴唱第一段 3、请个别视唱第二段 4、分组唱 5、练习齐唱。

第三课时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静夜思》,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2、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3、学习4/4拍节奏特点,学会4/4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

4、看谱,并听琴音

5、找出旋律特点。

6、听琴音,学唱歌曲。

7、“开小火车”将全曲分为11个乐句,每个学生唱一句,先听后唱,不妥之处其余同学补充。

8、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9、练习齐唱歌曲。

10、学习了解4/4拍节奏特点,“强、弱、次强、弱”。

11、学习4/4拍指挥式。

12、练习边做指挥式,边唱歌曲。

13、小结。

第四课时 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读唐诗》。

2、通过朗诵演唱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知道诗与歌的联系。教学设计:

一、发声练习: 1=C-F 2/4

▼▼▼▼ ▼▼▼▼ ╭——╮ 5555┃6531┃3 2┃1 —║ lalalala lalalala la

二、学唱新歌

1、听录音欣赏歌曲《读唐诗》。

2、再次欣赏找一找歌曲的特点。

3、根据标题,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场景。

4、第三次欣赏,要求跟谱轻哼,以加深印象。

5、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演唱活动。

6、小结。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第一课时 欣赏 《天堂》、《牧民的一天》 教学目的:

1、欣赏音乐,学习用点、线和色彩画感受,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听音乐,画感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二、师生问好

三、听记:(简单的旋律)1=F2/4

1 12┃(32 3)┃5653┃2 —┃(2532)┃(12 3)┃2161┃5 -║

方法:A、师奏F大调音阶(上引、下行)生仔细聆听,并分析拍号。

B、师旋律奏一遍,生随音乐用手指划拍(学生应规定速度)

C、师重复弹,生记下各音

D、师再次弹奏,生同时默唱、校正、纠错

E、将听记内容唱一唱

四、念念拍拍:

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导入:刚才老师测查了同学们的听音考考大家。

(出示小黑板)

(1)X XX┃XXX┃XXX XX┃X -║(2)X?X XX┃XX X┃XXXX XX┃X -║ A、分析拍号后,生自行准备,1-4组第一条,其余的第二条。

B、请个别生念念拍拍,(注意:XXX,XXX XXXX较难),后集体评议

C、要求匀速进行节奏练习,整体的可由慢到快。

对照下面三组节奏,按老师所拍的先后次序,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XXX XX┃X -║()X XX┃X X X║

()XXXX XX┃X

-║

方法:A、请个别学生上面拍打,其余评议是否正确。

B、生自由练习

C、听老师打节奏,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小括号中。

D、按序号连起来练习

五、欣赏歌曲《天堂》。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讨论:A、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特色?

B、歌曲曲调由两部分第一部分优美、深情表现了对家乡的赞美,第二部分高亢、充满激情,表现了对家乡的无比热爱,这种变化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第三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用曲线画,感受音乐的起伏变化。

5、完成17页填空练习,并练习唱一唱。

六、欣赏歌曲《牧民的一天》。方法同上。

七、小结。

第二课时 美丽的夏牧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美丽的夏牧场》培养学生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的美。

2、了解哈萨克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新疆哈萨克族风情

1、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第二遍听赏,同时出示歌词师: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

3、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哪个民族?

4、介绍新疆哈萨克族师: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族乐器主要有冬不拉、手鼓(出示图片)

5、边听音乐边打节奏 聆听音乐,说说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听赏并说说歌曲中唱到的景致。学生欣赏画面学生拍打铃鼓(随意的)跟随老师的节奏打一打铃鼓。4/4 0 x 0 x 0 xx x x | 通过学生听一听、看一看,直切本课主题。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视听结合,使学生产生好奇。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使学生在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了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歌教学

1、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同时观察旋律中哪个音出现的最多。

2、师:是的,在歌曲中,以“6”音为主的旋律都给我们感觉比较优美,再加上中速的演唱速度,让歌曲更加抒情了。

3、我们一起来唱第一段歌词,找出你认为最难唱的地方。

4、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琴声再把第一段歌词完整地唱一遍,你能找出你觉得最抒情的一句吗?为什么?讲述音乐知识“⌒”

6、单独哼唱“啊”(第三乐句)指导声音。

7、师:同学们,这段歌词中出现了“阿肯”一词,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8、解释“阿肯”、相关音乐文化。

三、分析处理歌曲

1、总结旋律结构特点,出示图谱。(1)师:我们完整的把歌曲演唱一遍,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乐句,你能用自己的图谱来表示吗?(2)老师出示图谱 ○ ○

2、采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3、二度范唱师:我们的这首歌也可以用这种形式来演唱,请听。

4、师:如果加快速度,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5、放歌曲《玛依拉》(课件)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哈萨克民歌《玛依拉》,与《美丽的夏牧场》作一下比较。

四、总结。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第一课时

欣赏 大河之舞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大河之舞》,感受爱尔兰民族的热情奔放。

2、结合相关资料,了解爱尔兰民族特色和踢踏舞。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

2、讨论: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3、第二次播放歌曲,介绍爱尔兰民族音乐舞蹈传统特色。

4、播放《大河之舞》音像资料,进一步感受爱尔兰音乐、舞蹈的热情奔放。

5、跟着电视学跳踢踏舞。

6、再听音乐,感受乐曲节奏的变化。并让学生用踢踏的形式表现出来。

7、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范晓萱翻唱的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三课时

大家一起来 教学目标: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第五单元 绿色的畅想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绿色的歌谣》。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绿色的歌谣》,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圆滑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歌谣》

1、听录音

2、问:内容情绪是什么?此歌适合在何重情况下唱?

3、学唱曲谱,找出旋律特点。

4、听琴音,学唱歌曲。

5、分段唱:第一乐段——男生。第二乐段——女生,副歌——男女生齐唱

6、练习齐唱歌曲。

三、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A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段或C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的旋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唱好《绿色的歌谣》;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绿色的歌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绿色的歌谣》。”

三、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四、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

五、教师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第六单元 欢乐的鼓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龙腾虎跃》。教学目标:

1、了解鼓的作用,激发学生对鼓文化的兴趣。

2、欣赏鼓乐《龙腾虎跃》。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模拟激越的鼓声,为音乐伴奏。

二、教师谈话:出示实物(儿童玩具拨浪鼓、铃鼓、小军鼓、大鼓)指导学生认识乐器的名称及作用。

三、欣赏引子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的引子。

2、学生交流听到的乐曲

四、欣赏第一部分。

1、体会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主题。

3、学习鼓的节奏为主题伴奏(拍手、拍腿、用铃鼓或小军鼓)

五、欣赏第二、三部分。

六、完整欣赏全曲。

七、简要介绍曲作者——鼓乐大师李民雄。

八、补充欣赏《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木鼓歌》。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木鼓歌》,能有气息支持、有感情地唱歌。能唱好歌曲中的休止音。

2、学习拍节奏特点,学会打拍指挥式,能变作指挥式边唱歌。

3、熟练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木鼓歌》的录音。

2、简介歌曲表现的内容。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节奏:XX、XX┃X 0║XX、XX┃X 0┃

XX、XX┃XX X║XX、XX┃X 0┃

2、学习歌曲第1—4小节的旋律:注意歌曲中的休止符(第2、4、8、小节)用听唱法慢速练习。

3、学习歌曲第9—12小节旋律。

三、熟练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

四、分组练习。

五、小组汇报展示。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目标:

1、继续学唱歌曲《木鼓歌》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进一步熟悉《木鼓歌》的音乐,熟练地演唱歌曲第二段歌词。

3、以快乐、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歌声,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一、教师谈话:

二、学习歌曲《木鼓歌》

1、学习第13—18小节的旋律:注意节奏的变化:出现了后十六分节奏、弱拍上出现的八分符点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其中有重复的地方。

2、反复练习9—18小节的旋律。

3、学习第19—21小节的旋律,注意两个重复出现的乐节。

4、第23—28小节总是出现四度的音程跳跃6—

2、2—

5、下滑音记号的唱法。

6、完整地演唱歌曲《木鼓歌》的第二段歌词

三、欣赏歌曲《木鼓歌》。

1、教师播放歌曲木鼓歌》。

2、学生欣赏音乐,加深印象。

3、分组练习展示。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鼓声传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2、小组竞赛活动:哪个小组知道的带“鼓”的词语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制作简易的鼓并创编“鼓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二、了解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1、看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鼓文化。

2、教师播放录像(汉族秧歌舞、维吾尔族的手鼓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象脚鼓舞)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商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4、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四、教师进行小结

第七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摸唱、摸奏、再创造等方式,牢固地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

3、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西洋乐器可以分为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大管、单簧管。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 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

2、揭示课题。

3、故事梗概。问: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

二、分段欣赏。作品中每个人物和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1、片段一,彼得出场。

5、老爷爷出场

2、片段二,小鸟出场

6、狼出场

3、片段三,鸭子出场

7、动物们的反映

4、片段四,猫出场

8、智斗

9、放绳

10、捉狼、11、猎人出场

三、总结人物的个性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四、分角色进行表演

五、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奖。

第八单元 美好的祝福

第一、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平安夜》。教学目标:

1、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宁静,祥和的气氛,了解歌曲的创作经历。

2、欣赏不同形式的《平安夜》。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设问:什么节日能听到这首歌?

2、与圣诞节有关的音乐你们还知道哪些?

二、学习歌曲。

1、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学习高声部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3、学习低声部的旋律,学习用口琴吹奏歌曲《平安夜》。

4、练习合奏

三、分组用各种形式演唱歌曲

四、各组汇报展示

五、欣赏吉他演奏《平安夜》和电子琴演奏《平安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花好月圆》。教学目标:

1、从音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情绪等方面感受、体验音乐,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2、根据乐曲的情绪分段。

3、设计节奏型用打击乐为音乐伴奏。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民族乐器的课件,介绍乐曲主奏乐器的音色(笛子、二胡、扬琴)揭示课题。

二、欣赏乐曲

1、欣赏引子部分: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了什么?伴奏乐器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2、欣赏第一主题。

3、欣赏第二段音乐

(1)教师指导学生唱第二段主题。(2)指导学生体会第一乐段的不同。

4、欣赏最后一部分音乐。

5、完整欣赏乐曲。

三、指导学生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

四、教师播放影音资料,学生再次欣赏音乐看画面。

五、各组汇报展示。

第四、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难忘今宵》。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激励学生加强学习,提高文化底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片段。

二、学习歌曲旋律。

1、指导学生朗诵歌词。学生分组朗读歌词。

2、教师给学生介绍歌曲创作的故事,激发学生平时不断的学习

3、学生听音乐朗诵歌词。

4、指导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三、分组学习歌词。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女声、男声、领唱、齐唱)

四、汇报展示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音乐活动“新年音乐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第五篇:人教开国大典版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课程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感受人们参加典礼的激动、兴奋心情。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那么谁又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个什么日子呢?(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板题:开国大典(“典”是本课的生字,让学生注意其写法)

2.揭示课题:谁能说说“典”在这里的意思?那“大典”呢?(隆重、盛大的典礼)“开国”又是什么意思?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3.读课题: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作者的描绘走入这盛况中。请大家带着要求,自由高声朗读课文。2.出示自学要求:

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②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 3.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及良好阅读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初知写作特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反馈自学情况:

①正确认读生词(课件出示),指导个别难读、难写的生字。认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书写:奏

瞻(师指导生练习)【设计意图:字词教学从字音和字义两方面进行有重点性地点拨,扫除生字词语的障碍,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②通过阅读,您把握了这篇课文的哪些主要信息呢?

课件:你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参加总人数吗?(开门见山)

③理清课文脉络: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学生快速阅读后汇报,课件同时出示)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利于与文本进行初次对话,对开国大典的盛况有整体的印象,抓住文本的主线。】 2.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根据板书导读写作顺序,这是写大场面的一个重要写法。(板书:有顺序,有条理)【设计意图:场面描写是本课学习重点之一,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所了解。】

四、学习“大典前”这部分 1.现在一起来学习“大典前”。这部分除了介绍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物,还介绍了什么?(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

2.(课件展示:会场平面图)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3.指名看着平面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汇报交流,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4.从这一部分,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感受到? 5.学生汇报,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黑起床,不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理解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6.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和段去体会开国庆典场面的隆重和热闹以及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心情。】

五、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六、布置作业:

1.画一画“丁”字形广场,并按书上讲的方位标上相应的位置名称。2.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3.挑你最感兴趣的场面,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引出新课。1.听写生字词。(典礼

协商

诞生

瞻仰

排山倒海)

2.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板书“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设计意图: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帮助学生快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重点。层次清楚,有条不紊,为下面学习场面描写做好铺垫。】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走进这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之中。

二、品词析句,深入探究。

(一)研读“典礼仪式”

1.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用心默读课文第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勾画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生默读课文。)

【设计意图:根据课后练习提示,“一问能抵许多问”,引导学生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并形成教学的主线。同时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读自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交流,使课堂在“静”中增效。】 2.汇报交流。

(1)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从“排山倒海”,你读出了什么?从“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这就叫不约——而同。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指名读)(2)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A.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一定能读好。谁来读?(指名读)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感受到了什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了祖国的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B.听到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师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听出不同了吗?(把第二处“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换成“它”)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反复的手法,起到强调的作用。)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生齐读。)

C.“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板书:新中国成立了)

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D.师配乐讲解: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换来的,多少革命志士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取义。有倒在长征途中的小红军,有宁死也要保住党的机密的小雨来,有顶天立地、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有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的董存瑞,他牺牲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新中国,前进!”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才迎来了新中国在今天的成立。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设计意图:文本的情味是通过对言语的研读“品”出来的。我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词析句,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此外,利用文字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触动了学生积淀的情感,饱满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有效地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播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生齐背第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视频,感受开国大典当天的激动人心的盛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此时以情促读促背,升华情感,积淀语言。】(3)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师播课件:这就是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刚刚度过了63岁的生日,在这63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这是香港回归仪式上升起的五星红旗,这是奥运赛场上同时升起的三面五星红旗,这是神州七号飞天时飘扬在茫茫太空的五星红旗。这是神舟九号起飞前鲜艳的五星红旗。

B.这一面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一定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假如你亲眼见到这些时刻的五星红旗的升起,你的心情会如何呢?你有什么想说的?

说话训练:看到五星红旗在 升起,我。

C.师小结:孩子们,这一面面五星红旗升起,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宣告:昏睡的雄狮苏醒了,发威了;东方的巨人崛起了,强大了。这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也会成为我们心中永不褪色的记忆,那是因为,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此时,我们才真正读懂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这掌声,这欢呼都是因为: 引读板书: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适时补充有关“五星红旗升起”的典型资料,利用课外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加深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含义。】(4)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引读第九和第十自然段。

(二)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1.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让我们再从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感受开国大典吧!

2.交流最难忘的镜头。3.相机点拨:

(1)文中描写几种兵种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哪三种?请三名学生分别朗读描写海军、陆军、空军的语句。

(2)从“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你体会到什么?

(3)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从“抛”“盖”你读懂了什么?

(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5)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体会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6)“红流”指什么?说说“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的意思。

三、创新文本,拓展延伸。1.创新文本,将内容重组。出示;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时,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当毛主席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整热烈的掌声;

当毛主席向空中招手时,群众看见了,都把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当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时,毛主席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1)朗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指导激情朗读。2.拓展延伸:《七律•长征》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风采,《开国大典》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风采,那么,作为普通人时,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以后我们将再走进《青山处处埋忠骨》,走进《毛主席在花山》,走进毛泽东作为普通人时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毛泽东”,因此,本课教学并不拘泥于一城一地,而是用大单元的视野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让每课时的教学成为单元主线上闪光的一颗珍珠。】

四、小结写法,片段训练。

1.作者是怎样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小结板书: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层次清楚 2.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学校升国旗的场面。3.写作点评及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场景描写中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回归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2.观看电影《开国大典》。3.制作“伟人风采”手抄报。

4.课外建议:网络搜索《毛泽东纪念馆》和《民族魂》等网站。

【设计意图:布置作业,让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如此拓宽语文学习领域,提高学生学习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给有条件的学生提供《毛泽东纪念馆》《民族魂》等网站,那里有更多同学们想要了解的关于伟人的资料,为学生提供了课余自主了解知识的平台。】

板书设计: 26 开国大典 群众进场

典礼仪式

新中国成立了

阅兵式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练习题(含答案)(共5则范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1、草原课课练 1.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 lǜtǎn rïu měi cuì sâ yù liú ( ) qí lì huí wâi jīn pi......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练习题(答案)

    教学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多音字练习题(答案) 1)zhēnɡ正--正月新正 zhènɡ正--正确正常 jiāo教--教书教课 jiào教--教室 教导 2)空kōnɡ--天空空想 kònɡ空--空白......

    五年级上册的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册的修改病句练习题及答案。 病句 1张开泰和汤小泉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自习复习功课 2我断定他今天可能生病了。 3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4多读好书......

    人教五年级上册长相思说课稿(共五则)

    长相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最后一分钟》教案.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2.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doc 《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

    (人教)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能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父亲所写的诗。 【教学重难点】 1......

    五年级上册练习题(最终五篇)

    综合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 jǐ yǔ níng shì cán kù kuài zhì rén kǒu ( )( ) ( ) ( ) jiàn xíng chú chuāng xuàn yào zài gē zài wǔ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

    五年级上册口算练习题

    五年级第九册口算练习4.7+2.3= 4.5×2= 6.9-2.5= 7.2×0.8= 6×3.4= 0.62-0.32= 1.4×0.5= 0.75×100= 0.02×0.5= 3.6÷0.3= 6.3÷7= 5.6÷100= 0.75÷0.25= 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