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练习题及答案
2015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B)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D)的物体容易沉。
A、轻 B、重 C、大 D、小
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浮在水面的物体,(A)等于(C)。
A、浮力 B、压力 C、重力 D、动力
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B),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D)。
A、下沉 B、下潜 C、上浮 D、上升
4、软木塞浮在(B)上,塑料块浮在(C)上,葡萄在(D)上,铜砝码漂浮在(A)上。
A、水银 B、油 C、水 D、糖浆
5、(B)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B)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爱迪生
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AD)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 B、材料 C、液体 D、液体的性质
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 在液体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 在液体中下沉
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 浮 在浓盐水中
在浓糖水中 沉 在浓碱水中
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
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标出浮力、重力和拉力的位置)
3、把泡沫塑料压入水中,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泡沫塑料就浮起来了。等到浮在水面上之后,泡沫塑料块为什么不再向上冒?
因为此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很小了,受到的浮力也很小。小到与它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就不再上浮,也不下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水受热以后,(C)会增大,而(D)不变。
A、轻重 B、大小 C、体积 D、重量
2、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A),物体就(C)了;当物体受冷后,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B),物体就(D)了。
A、增大 B、缩小 C、膨胀 D、收缩
3、(D)的这种奇特性质曾被用在印刷上,早些年印刷书报用的铅字就掺有(D)。所说的铅其实是铅和(D)的合金,当溶化了的合金浇进铜模里冷却凝固时,由于(D)热缩冷胀,字的笔画会十分清晰,而且经久耐用。
A、铜 B、铋 C、钢 D、锑
4、热总是从较(B)的一端传向较(D)的一端。
A、粗 B、热 C、细 D、冷
5、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B):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C):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散热能的过程。A):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二、多项选择题。
1、大多的(ABC)都具有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的性质。A、液体 B、固体 C、气体 D、物体
2、有(ABCDEF)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能热起来
A、运动 B、吃食物 C、取暖器取暖 D、晒太阳 E、烤火 F、加穿衣
3、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张。这两种金属就是(BD)。
A、铜 B、锑 C、钢 D、铋
4、(AD)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快;(BC)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慢。
A、钢 B、木头 C、塑料 D、铁
三、填空题。
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4、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是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5、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
四、判断题。
1、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传递,不同的物质传递热的本领是相同的。(×)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因为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这是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4、如果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瓶外挤。只要想办法观察到瓶内的空气在往外跑,我们就知道瓶里的空气在膨胀了。(√)
5、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6、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铜和钢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一样的。(×)
8、空气是热的良导体。(×)
9、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五、看图填空题。
1、你仔细观察过路面吗?工人叔叔在铺路的时候总是把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宽的缝隙。这是为什么呢?一条大马路做成平坦的一整条不是更好吗?
原来,水泥路面在夏天被太阳晒得滚烫,受热体积(胀大),就会向四面延伸,有了这些缝隙。留出了延伸的余地。冬天冰天雪地,温度很低,水泥路面又要(收缩)。每一块水泥路面都(收缩),缝隙处被拉大。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那么水泥路面将会被自己的(热胀冷缩)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要坏掉。所以水泥路面要做成一块块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1、计时工具(B)的提高要靠技术、材料等的改进。A、美观性 B、准确性 C、实用性 D、时尚型
2、钟面上的(C)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C)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A、时针 B、分针 C、秒针
3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D)
A、时 B、分 C、秒 D、天
4、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C)根据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D)根据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A、“流水型”水钟 B、“滴水型”水钟 C、“泄水型”水钟 D、“受水型”水钟
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C)。
A、不一定的 B、一定的 C、相同的 D、不相同的
6、根据单摆的(D),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A、准确性 B、易加工性 C、耐腐蚀性 D、等时性
7、同一个摆,摆绳越(C)摆动越(B),摆绳越(D)摆动越(A)。A、快 B、慢 C、长 D、短 8、1583年,(D)发现摆动一次的时间,只由摆绳的长短来决定,不但跟摆动幅度的大小没关系,而且跟石头的轻重也没关系;只要摆绳的长度一定,摆动一次的时间就一定。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
A、牛顿 B、爱因斯坦 C、爱迪生 D、伽利略
二、多项选择题。
1、钟表以(ACD)计量时间。A、时 B、天 C、分 D、秒
2、(BD)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A、太阳能热水器 B、日晷 C、电子表 D、圭表
三、填空题。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3、(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4、(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
四、判断题。
1、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3、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很快地发生变化。(×)
5、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五、看图填空题。
1、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如何运作的?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卡在齿轮中间,以便控制齿轮的转动。而齿轮操纵器又与(摆锤)相连。当摆锤来回摆动时,总会松开其中一端的操纵器,让它可以跳过一个齿,操纵器就可以控制一个齿,如此一个接一个有规律地使齿轮转动,同时带动指针转动。摆锤在(最右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卡住齿轮。摆锤摆到(最左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会松开,垂体的拉力会让齿轮往前滑动一齿,短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随即卡住,不让它继续转动。当摆锤又摆回(最右边)时,齿轮又前进一齿,同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又卡住齿轮。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一、单项选择题。
1、(D)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A、伽利略摆 B、惠更斯摆 C、布鲁诺摆 D、傅科摆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B)(自西向东),周期为(C)小时。A、顺时针 B、逆时针 C、24 D、12
3、(C)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A、流星周年视差 B、行星周年视差 C、恒星周年视差 D、卫星周年视差
4、(B)是古希腊天文学家,约生于公元100年。关于地球与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D)”理论。
5、(A)是波兰的天文学家。他不辞辛苦,克服困难,每天坚持观测天象,30年如一日,终于取得了可靠的数据,提出了“(C)”,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
A、哥白尼 B、托勒密 C、日心说 D、地心说
6、(C)有一位名叫傅科(1819-1868)的物理学家,在家中研究摆的规律时偶然发现: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底盘上,将摆摆动起来并且慢慢地转动圆底盘时,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圆盘的转动而转动,而是基本不变。A、波兰 B、古希腊 C、法国 D、荷兰
7、地球自转的方向,正好与其它星体(太阳、星星等)(D)(或顺时针)运动的方向相反,是(C)(或逆时针)。
A、自西向南 B、自南向西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ABC)A、昼夜现象 B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相同
C、看上去北极星不动 D、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
2、昼夜现象与(B)和(C)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A、月亮 B、太阳 C、地球 D、恒星
3、托马斯提出的主要观点是(ADF)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4、哥白尼提出的主要观点是(BCD)。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球形的 C、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D、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E、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F、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为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每天都在有规律地东升西落
三、填空题。
1、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试验的多种现象。
2、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3、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4、地球是围绕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为(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都做成(倾斜)的样子。
5、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
四、判断题。
1、昼夜交替现象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2、在1851年,也就是“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3、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星星等)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反运动的结果。(×)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在逆时针旋转。(×)
5、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西向东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
五、看图填空题。
1、世界时区图。(81页图)
这是一张世界时区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京),向西180度属(西京)。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第二篇: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期中自测练习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第一、二单元合卷)自测练习题
姓名
家长检查后签字
老师评价【
】
一、填空题
1、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热时体积会(),受冷时体积会(),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
2、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电路就容易被拉断。
3、我知道热缩冷胀的金属有()()等。
4、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容易(),轻的容易()。轻重相同时,大的容易(),小的容易()。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6、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当物体静止的浮在水面上时浮力和重力的方向(),大小()。
7、物体通过直接接触,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
8、一木块从水里面浮上水面,在未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不变)。这是因为木块浸入水中的()没有变化。
9、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
10、酒厂没有把酒瓶装满,是防止白酒因受热后()挤爆瓶子而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选择题
1、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大的容易沉,小容易浮】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重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3、铜砝码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
【A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轻
B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重
C相同体积的铜砝码和水银一样重】
4、相同体积的50摄氏度的热水和10摄氏度的冷水相比较,()。【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5、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相比较()【A没什么区别
B体积变化更明显
C体积变化更不明显】6、下列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的是()
【A夏天,打开雪碧瓶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
B热气球升空
C空气被压缩】
7、以下三种材料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最快的是()。
【A铜条
B木条
C塑料条】
8、下列物体
中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A铁
B铜
C泡沫塑料】
9、下列方法中能使在盐水中上浮了马铃薯下沉的是()。
【A加盐
B加清水
C绑泡沫块】
10、相同重量的下列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A木块
B铁块
C泡沫块】
三、判断题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越轻,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2、往空瓶子里逐渐加水,小瓶子的体积没有变化。()3、在用小瓶子研究沉浮时,小瓶子的体积没有变化。()4、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他的重量会会发生改变。
()5、实心的橡皮泥比空心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要多一些。
()6、测量水的浮力时,不要将测力计浸在水中,以免损坏测力计。()7马铃薯在盐水中一定能上浮。
()8、如果把玻璃管做的很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9、通过铜球、钢条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
()10、金属条一端浸在热水中,露出水面的一端不会热起来。
四、简答题
1、请分析马铃薯在盐水中上浮了原因?
2.请写出冷水袋在热水中上浮的原因?
3请写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4、为什么钢铁造的大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设计题
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在常温下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材料:带有橡胶塞的细玻璃管和装满红水的平底烧瓶、2个大号烧杯、热水、冰水、记号笔
实验设计图:参见教材P31页的图示。
实验方法:①、把带有橡胶塞的细玻璃管套在装满红水的平底烧瓶瓶口上,注意不要留有气泡;②、用记号笔在细玻管的红色液面处做上记号;③、把“这个装置”迅速放入热水杯中,观察到细玻管中水位的变化,做上记号;④、再把“这个装置”迅速放入冰水杯中,观察到细玻管中水位的变化,做上记号。
实验现象:我们看到了:“这个装置”放入热水杯中,细玻管中红色液柱();再把“这个装置”迅速放入冰水杯中,细玻管中红色液柱()。
实验结论:细玻管中红色液柱(),说明水受热时体积();细玻管中红色液柱(),说明水受冷时体积()。“这个装置”很像平时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叫做()。
2、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1号杯:无盖的杯子
95℃
65℃
50℃
2号杯: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
95℃
62℃
3号杯:杯子嵌入塑料泡沫,无盖
95℃
95℃
74℃
4号杯: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5℃
95℃
80℃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杯,保温效果最差的是()杯。
2、如果要研究“杯子有无盖子”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杯和()杯。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折()杯和()杯。
3、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至少两点】
答:①有盖子的杯子的()效果比没有盖子的好。
②外包塑料泡沫的杯子比外包毛巾的杯子保温效果()。
③尽可能多的使用热的不良导体,可以使保温效果更好。
第三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面向全体学生,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及各类竞赛活动。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及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等。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等。
第四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进度安排:
第一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第二周 沉和浮 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收到水的浮力吗?
第三周 沉和浮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热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第四周 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第五周 热 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六周 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第七周 时间的测量 5.机械钟摆;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第八周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第九周 地球的运动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第十周 地球的运动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第十一周 地球的运动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十二周之后系统复习计划水平测试。
第五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廖家坝小学
曾霞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教学目标
总体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单元“热”。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一、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
二、进度安排:
三、第一周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第二周 沉和浮 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收到水的浮力吗?
第三周 沉和浮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热 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第四周 热 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第五周 热 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第六周 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
第七周 时间的测量 5.机械钟摆;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八周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第九周 地球的运动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第十周 地球的运动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 第十一周 地球的运动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十二周之后系统复习计划水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