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排】

时间:2019-05-14 05:3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排】》。

第一篇: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 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如每天新闻联播开播的时间是晚七点。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和(摆幅)无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从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1、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1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0、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 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第二篇: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沉和浮

一、填空:

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带盖的空瓶、木块。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1、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4、(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5、(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9、物质世界中,有的物体沉,有的物体浮;两个(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在,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20、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简称控制变量法。

21、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材料,即改变物体的体积、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液体的性质)、(借助外力)。

2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23、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24、“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25、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26、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27、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28、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

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

答:答案同第一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

答:能。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排开量变大了】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

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

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主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

(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

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

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怎样让它从沉变浮起来,加一定量的盐;怎样让它从浮变沉,加一定量的水。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

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

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要上浮些。

第二单元

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4、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8、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9、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11、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1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13、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4、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生活中常见的热的良导体有:(铜、铝、钢、金、银)等金属,(大理石)等;常见的热的不良导体有:(木头、塑料、空气、橡胶、混凝土、耐热玻璃)等。热的不良导体,它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性(好),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触摸导热性差的导体时(不会感到冷),因为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

16、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利用热传递:【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防止热传递:【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17、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可分成A、(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如晒太阳、烤火···;B、(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如吃热的食物;C、(自身运动产生热),如跑步、打球··· D、(保暖),如多穿衣服···。

18、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9、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20、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2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衣服能阻挡我们身体热量的散失)。

2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3、体积相同,冷水(重),热水(轻);重量相同,热水(体积大),冷水(体积小)。

2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25、(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21、(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26、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27、在热传递现象中,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28、(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热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二、问答题: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P27)

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

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P28)(P29)

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同体积,冷水重。同重量,热水大。】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P32)

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

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同填空7)

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

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P36)

答:要注意: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P39)

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

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

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答: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答: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棉被、羽绒服可以用来保暖。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

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

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使水流速度稳定的方法:(控制杯底孔的大小不变),且(保持水位在一定的高度)。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是指支架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5、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6、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滴漏中的水位)有关。在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滴得快,后10毫升水滴得慢。

17.同一个单摆每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个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大大提高了时间的精确度。

18、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20、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1、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2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如(流水)、(蜡烛燃烧)、(沙漏)等。

2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24、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25、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使水流速度稳定的方法:(控制杯底孔的大小不变),且(保持水位在一定的高度)。

26、复习作业本29页的机械摆钟的组成部分,并了解机械摆钟各部分是怎样工作的。

27、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28、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P57)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4、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P62)

答:不一样。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吗?金属圆片的位置如何调整?(P63)

答: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6、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P63)

答:有影响。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7、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研究问题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控制不变因素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

摆绳长短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摆锤轻重

要改变因素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

实验方法

做一摆,不改变摆幅大小,摆绳长短,改变摆锤轻重,分别测出一倍摆锤重量,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绳长短

摆锤轻重,改变摆幅大小,分别测出大小幅度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改变摆绳长短,分别测出一倍摆绳,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运动方式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周期

24小时

一年

特点

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地轴倾斜】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开始学说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

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证明人

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带来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

5、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6、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7、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一周是一年。

8、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9、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10、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1、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2、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大。

13、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14、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5、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16、毛泽东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7、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8、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19、人们在不同的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

20、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21、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二、问答题:

1、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几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的?

答: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③地球自转(但不公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第④种解释是真实的。

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答: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形成的。

3、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P76)

答: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

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宇宙中心。

这两种学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在自转?(P78)

答:①“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②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都东升西落的现象;③地球上南北方向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西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5、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哪个最先看到黎明?

答: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东京,其次是北京、乌鲁木齐,最后是伦敦。

6、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地球的自转使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根据世界时区图的时间差,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

7、对于北极星“不动”,我们如何解释?(P82)

答:这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假想的地轴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所以看上去北极星好像“不动”。

8、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P87)

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造成了气温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9、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P89)

答: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那么极昼现象发生的范围会更大了。

10、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季节是

怎样的?

当转到位置A时,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是春季节;南半球是秋季;

当转到位置B时,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极附近是极昼,南极附近时极夜

当转到位置C时,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当转到位置D时,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北极附近是极夜,南极附近时极昼。

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因为地球在自转而且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本册中的星体转动方向小结:

答: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其他星星绕北极星也是自西向东(顺时针方向)旋转。

第三篇:教科版小学毕业班科学总复习资料【精排】

小学毕业班科学复习资料

温馨寄语:同学们,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们就要小学毕业了,现在我们要对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请同学们认真复习,背背概念和知识点,有的还要理解。祝你们成功!

一、生命世界

1.植物的特征

〃凤仙花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能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养料输送到叶、花、果,又能把叶上的养料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有些植物的茎还有繁殖的作用。植物的茎分为直立茎(向日葵)、匍匐茎(番薯)、攀援茎(葡萄)、缠绕茎(牵牛花)。

〃人们根据植物茎的软硬程度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两部分。叶片中有叶脉,它是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管道。叶片表面有气孔,气体从气孔自由地进出叶片。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氧气,称为光合作用。公式为:

绿叶+水+二氧化碳——阳光氧气+养料

〃完全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果实一般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有肉果和干果。

〃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胚根将来长成植物的根,胚芽将来长成茎和叶。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利用风力(如蒲公英、臭椿、枫树、松树)、利用动物(如苍耳、鬼针草、山楂、葡萄)、利用弹力或喷射作用(如凤仙花、喷瓜)、利用水流(如莲蓬、椰子)。

〃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经历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过程。

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1)种子繁殖: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的;(2)营养繁殖:由茎和根来进行繁殖(如番薯用块根进行繁殖;水仙花、甘蔗、马铃薯、大蒜、洋葱、姜是用茎来进行繁殖;芦苇、狗尾巴草用地下根茎进行繁殖。);(3)扦插:直接从茎上剪下一段枝条,插在土里进行繁殖(如葡萄、石榴、杨柳)。2.动物的特征

〃蚕是从蚕卵里孵出来的。刚孵出的小蚕称为“蚁蚕”。〃蚕长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吐丝结茧,变成蛹。

〃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昆虫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有翅或翅退化。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头部有一对触角。

蜗牛的触角是来辨别和寻找食物。

鱼靠着鳍和身体的摆动在水中自由地游泳,鱼是靠鳃呼吸的。

〃鲫鱼的身体由头、躯干、尾三部分组成。身上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动物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形态会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变态。

1/6 幼体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岸上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叫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蝾螈等。

〃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繁殖方式常见的有卵生和胎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用胎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昆虫、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都是卵生动物,哺乳动物是胎生动物。此外其他的繁殖方式有分裂(如草履虫、变形虫)、出芽(珊瑚)。

〃各种动物都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3.生物及其环境

〃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自然界里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微生物。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生物会经历生长、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空气。〃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生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它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如:稻谷——老鼠——蛇——老鹰中,稻谷是生产者,其它三种都是消费者。

〃许多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称为食物网。

〃在一定环境中生存的各种动植物,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群落。〃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平衡状态,称为生态平衡。〃生物的进化的两条规律:①一般从水生到陆地,从结构简单到结构复杂,从低级到高级;②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就会消亡。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命是单细胞藻类和菌类。

(二)物质世界之物质变化

1.水及其变化

〃水是一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量筒是一种标准工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

〃水降到0℃时会开始凝固成冰。固态的冰升到0℃时会开始融化成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之后会凝结成小水滴。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自然界是的雾、云、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形态。2.物质的溶解

〃食盐、白糖等固体物质的颗粒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称为晶体。

〃物体在水中溶解后就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水能溶解一些固体、液体,也能溶解一定的气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有快有慢,受到颗粒大小、水的温度及是否搅拌三个因素的影响。〃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一定的。〃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采用蒸发水分的方式分离出来。3.物体的运动和力

2/6

〃橡皮筋、弹簧等物体被拉长或绞紧时会产生弹力。

〃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气球动力小车是被反冲力推动而前进的。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长度就越长。弹簧秤又叫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力的大小用“牛顿”来表示。

〃运动的物体因为摩擦而受到的阻力称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状况、运动物体的重量等因素有关。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一定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利也有害。当人们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大它;当人们不需要摩擦力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小它。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4.工具和机械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杠杆按是否能省力可分成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杠杆不仅省力,还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轮轴由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而组成的简单机械,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斜面也是一种能省力的简单机械。

〃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类。定滑轮不省力但可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滑轮组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能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在提升重物时,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自行车上使用了一些不同的简单机械,并通过不同的传动方式传递力量。5.物质的变化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

〃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可塑性和金属金属光泽等属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以后,会产生新物质——二氧化碳。〃铁会生锈,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铁生锈给人类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通过涂油漆、制成合金等方法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三)物质世界之能量表现形式

1.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强弱用音量来描述,常用单位是分贝。音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用音高来描述,音高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6米/秒。

〃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使鼓膜产生振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2.光

〃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空气中光速是30万千米/秒。

3/6 〃光遇到物体后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受到的光照强度有关。光线越强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人们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将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阳光下的物体温度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光照的角度有关。〃物体的颜色越浅、表面越光滑、光照的角度越斜,温度就越低。〃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电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有正电“+”和负电 “-”两种;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从电源中流出的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就会发光。

〃导线、电池(电源)和小灯泡(用电器)可以组成一个简单电路。

〃电流从电池的一端经导线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叫做电路。

〃容易导电的物体称导体;〃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电路根据不同的需要,有4.热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物体温度的上升或下降,减少。

〃通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绝缘体。断的元件。

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说明了物体的热量在增加或为37℃、水结冰的温度为0℃、〃水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水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空气以及许多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热传递。

〃不同的物体传热性能是不同的。金属的传热性能比较好,但保温性能较差。〃各种不同材料的吸热和散热能力是不同的。5.磁

〃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多块磁铁组合在一起,磁铁的磁力会发生变化。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来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磁铁摩擦钢针能使钢针具有磁性,这个过程叫磁化。6.能量转化

〃通电后的导线会产生磁力,能使指南针的磁针产生偏转。

〃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两部分组成的。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绕线方向有关。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通过增加线圈的圈数、电池的数量能够增强电磁铁的磁力。〃电动机是利用电产生磁以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原理产生动力的。

〃声、光、电、热、磁等都是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机械设备。

4/6 〃煤是由亿万年前的植物经过复杂变化而形成的,可以通过煤的特点和地层特点推测出来。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贮存的能量来自于太阳。

(四)地球与宇宙世界

1.大气及其变化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风速是指风每秒钟行进的距离,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量,也可以用风速等级来表示。气象学把风的等级分为13级。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雨、雪、冰雹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量的多少,常用雨量器来测量。

〃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2.岩石和矿物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可以鉴别岩石的种类。〃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的。稀盐酸滴在石灰岩上会冒气泡。〃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矿物的颜色、形状、透明度、光泽、条痕以及软硬,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最硬的是矿物是金刚石,最软的是石墨。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陆地、海洋、高原、山脉、盆地、峡谷等都是常见的地形。〃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变化很猛烈,而有的变化则很缓慢。〃地球从表面到地心要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看清楚分法)〃火山与地震是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造成的。

〃火山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死活火(注:三种类型能区分)。火山对人类既有利也有弊。台湾的七星山是活火山。地震发生的原因有:火山活动、地壳中岩层的断裂和陷落。地震的强度用震级来表示,地震强度越大,表示震级的数字也越大,5级以上的地震为强震。目前中国强度最大的地震为8〃0级(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世界上测到的强度最大的地震8.9级(智利)。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地球上火山活动最多、最强烈的地区是环太平洋一带。

〃地形分为: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褶皱:岩层受力后发生弯曲变形。地壳变动会使岩层发生褶皱,喜马拉雅山就是由岩层褶皱形成的,是褶皱山(地壳运动造成)。山川形成的作用力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河流和湖泊的主要区别:河流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流动的,而湖泊的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陆地水既包括地表水也包括地下水。

〃风化作用:岩石在日光、水分、生物和空气的作用下,会逐渐被破坏和分解为沙子和泥土。〃由于受到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由于雨水的冲刷,土壤或土壤中的部分物质随着水流而流失,就是侵蚀。〃风化、侵蚀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5/6 5.1亿平方千米。其中十分之七是海洋,十分之三是陆地。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地球上的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太平洋最大,北冰洋最小; 4.地球运动

〃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理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地球围绕地轴做自西向东自转。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叫公转。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四季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造成的。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地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4小时。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地球处于夏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处于冬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处于春分和秋分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移动。由于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朝一定方向倾斜,所以造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月球、地球、太阳三者的相互位置不断地变化,引起了月球圆缺的变化——月相变化。月球圆缺变化图(P49):朔(农历初一)、上弦(农历初八、九)、望(农历十五)、下弦(农历廿

二、廿三)。月球上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区分月相与月相变化)

〃日食(农历初一前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而且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月球的阴影就会投向地球,在地球上处于月影部分的地面就看不到太阳了,日食就发生了。(记P54日食发生图)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

〃月食(农历十五前后):地球位于日月之间,如果日、地、月三者恰好或近于一条直线时,地球的影子就会遮住月球,太阳光射不到月球,地球上也就见不到月球,月食发生了。(记P55月食发生图)月食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中国是最早对日食和月食有记录的国家。(注:要求能清楚地区分月相、月食、日食)5.探索宇宙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不停地运动。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月相的形成与月球的公转有关。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的环形山。

〃在月球公转过程中,当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会发生日食(往往发生在农历初一)或月食(往往发生在农历十五)的现象。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太阳系。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

6/6

第四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日心说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3.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是(倾斜)的。(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在地图上越是东面(右边)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4.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相当于1小时转动(15)度。

5.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

6.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经线)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北京时间)北京比乌鲁林齐先迎来黎明。

7.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8.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9.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我知道:地轴的倾斜度大约是(23)度。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10.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直射)与(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1.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

日子叫极夜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2、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和地球自转:倾斜的; 地球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一年一周,地轴倾斜方向不变,角度大小不变地球自转的依据:“傅科摆”、卫星观测天体东升西落。地球公转的依据:恒星周年视差、星座季节交替、卫星观测。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四季更换、极昼、极夜。毛泽东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的形状:(椭圆球体)

二、判断: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4、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6、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7、人们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3、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4、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8、提出“地心说”理论的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

9、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是不会发生了变化。…………………()

10、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11、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12、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13、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14、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15、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三、选择:

1、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A、北京B、上海C、乌鲁木齐

2、“傅科摆”可以证明()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3、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A、赤道B、纬线C、经线

4、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

A、《天体运动论》B、《天论》C、《八十天环游地球》

5、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C、地球自转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6、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断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由南向北B、由西向东C、由东向西

8、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A、24小时B、一个月C、一年

9、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A、由西向东B、由东向西C、由北向南

10、不同时间,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A、方向相同B、长短不同C、长短相同

11、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24小时B、12小时C、1小时

12、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A、月亮B、北斗星C、北极星

13、小冬在晚上9点钟看星座,10点钟在老地方再看同一个星座,发现它的位置()移动了一段距离。

A、向东B、向西C、向北

14、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B、北极星C、北斗星

15、秋分时,太阳直射在()A、南极B、赤道C、北极

16、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A、由西向东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

17、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

A、12B、24C、3618、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太阳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9、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一年四季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

20、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冬季

21、傅科是通过观察()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B、摆C、水流

第五篇: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1课地球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半径约为(6400)千米。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第2课太 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第3课月 球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2.(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3.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也就是我们平时我们说的一天。4.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第4课白天与黑夜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3.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4.中国北京正午12:00,德国柏林凌晨(6:00),-6,美国纽约半夜(11:00)-13 5.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睡莲)一般在清晨开放,(昙花)总是在夜晚开放;(猫头鹰)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捕食,(鸡)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合欢)的叶子在白天张开,而在夜晚闭合。第5课春夏与秋冬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人们冬天喜欢阳光,夏天尽可能躲在阴凉处。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是(不变)的。2.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在(早晨)和(中午)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是正午,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阳光直射)的情况。3.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冬季)阳光斜射着我们,(夏季)阳光几乎直射着我们。4.季节交替使自然界更加五彩缤纷。一些植物每年秋天都会落叶,在来年的春天又长出新叶。一些动物,如(熊)、(蝙蝠)、(松鼠)等,它们在冬天要睡很长的时间。5.花生种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从花生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花生油。第6课 网络课堂1.我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划分四季。第7课种 子1.菜豆种子结构包括(胚)和(种皮),胚又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3.选两株刚出土的菜豆幼苗,一株去除子叶,一株保留子叶。一周后,保留子叶的豆苗长得壮,去掉子叶的豆苗长得瘦小,说明子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第8课植物长大了1.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升高、叶子变多等,我们可以用(测量)、(统 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2.从(种子)萌发到长出(幼苗)开始,到这株植物(开花)、(结果),繁育出(种

子),这株植物就完成了一个生长周期。3.植物的生长分为(种子)、(幼苗)、(开花)、(结果)四个阶段。第9课养蚕1.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2.在(20~25℃)的条件下,蚕卵一般经过(1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蚕。3.刚孵出的蚕叫(蚁蚕)。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蜕皮)。蜕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蜕

(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4.五龄蚕经过几天的生长以后,就要(吐丝结茧)了。蚕的(幼虫)吐丝结茧以后,就进入一个新的生长阶段——(蛹)。5.蚕结茧(10~15)天后,(蛹)在茧里变成(蛾)。蚕蛾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尾,并产下(蚕卵)。

下载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精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代。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3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廖家坝小学曾霞 一、 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发展他......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凉井小学:杨松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