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版2018年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一、填空: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种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到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5、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再用土盖上。④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7、种子萌发先生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
9、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0、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还需要养料。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这些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的。
11、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 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2、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3、凤仙花果实是由雌蕊发育面来的,果实的形状是椭圆形,里面一般有十几粒种子。
14、随着凤仙花的生长,凤仙花发育出了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15、植物的生长以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16、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急性子,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17、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节在某些植物的茎上很明显,如玉米、甘蔗;但很多植物茎上的节并不清楚,如杨树、柳树等。
18、像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做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二、问答题:
1、根向什么方向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根向下生长,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不同方向放置的种子,萌发出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2、关于凤仙花在三周里的生长变化情况你知道哪些?
答:大约5-7天破土而出;初出的芽是嫩色的;茎的颜色是绿色的,稍微喧点红;刚出的叶子是椭圆形的;以后长出的叶是披针形,前端渐尖,边缘有锐锯齿,叶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3、什么是光合作用?
答: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这 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4、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答:根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三、判断、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2、“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3、凤仙花是从种子开始它新的生命的。(√)
4、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5、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6、凤仙花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7、凤仙花的种子先长芽,再长出根。(×)
8、每种果实中的种子的数量是一定的。(×)
9、植物的种子颜色、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1、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来。(√)
12、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13、观察一朵凤仙花,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把它的各部分撕下来。(×)
14、不论种子怎么放,它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15、植物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6、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17、“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只有春天才是播种的好季节。(×)
18、植物一生生长所需养料全部是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的。(×)
19、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0、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茎。(×)
21、植物都是用根来繁殖后代的。(×)
2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片里进行的。(√)
2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都是在叶片里进行的。(×)
四、选择
1、在自然条件下,A 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A.有些
B .很多
C .全部
2、植物自己制造“食物”的器官是
C。
A.根
B .茎
C .叶
D .根、茎、叶
3、植物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主要是为了
B。A.植物身体的平衡
B .能最大限度地接受太阳光
4、金鱼缸里养些小草的主要作用是
A。
A.释放氧气
B .显得美观
C.清洁水质
5、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一定都需要
C。A.阳光
B.水分
C.土壤
6、具有支撑植物作用的是
B。A.根
B.茎
C.叶
五、连线 将下面的植物与它们的外部形态连线。凤仙花——直立茎 牵牛花——缠绕茎 葡
萄——攀缘茎
红
薯——匍匐茎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一、填空: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2、25摄氏度写成25℃,-8℃读作零下8摄氏度。
3、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增加。
4、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5、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6、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有风吹,水蒸发得快。
7、水会变成水蒸气跑入空气中。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8、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9、水在自然界有三种不同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固态的冰会隔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10、物质之所以存在三种状态,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运动的方式不同。
11、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12、1714年,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用水银代替酒精,克服了酒精温度计不能测量高温物体的缺点。
13、英国医生阿乐伯特为了测定人体的温度,发明了体温计。专门用来测定人体 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由于人的体温变化有一定的范围,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
14、云、雾、露是水由气态变为液态;冰、霜、雪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引起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15、已知的大多数物质,在温度或压力变化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将固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会熔化成液体。
二、问答题:
1、使用温度计前要弄清的几个问题介什么?
答:①这是一支摄氏度温度计吗?即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吗?②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③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2、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答:①手拿温度计的上端;②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③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抢救无效平;④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成水?怎样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答:冰在环境温度高于0℃时会融化成水。把冰块放在阳光下晒;把冰块放在温度最高的地方;用手把冰块焐热,都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
4、水在什么温度会结冰?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答: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是温度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是从哪儿来的? 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6、水在什么情况下会变成水蒸气?什么情况下蒸发得更快些?
答:水在平常温度下会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等都会使水蒸发得更快些。
7、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为什么冰糕会“出汗”?
答:这是因为装冰糕的塑料袋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在它上面形成了小水滴。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可以用触觉来准确、可靠地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2.体温计也可以准确的测量容器内水的温度。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4.温度越高冰融化的越快。
(√)5.水蒸气是一种白色的气体。
(×)6.冰必须在变成液态的水后才能变成水蒸气。
(×)7.小明在测量体温6分钟的时候,把体温计拿出来读数。
(√)8.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蒸发。(×)9.水蒸气是一种由水变成的气体。
(√)10.水可以凝固成冰,但是冰,不能再溶化成水。
(×)
1、使用温度计时要小心拿放。(∨)
2、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3、为了观测到比较正确的温度人们观察温度计的读数时要平视(∨)
4、由于嘴里呼出的热气能使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升,所以在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要用鼻子呼吸(∨)
5、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从杯口溢出来的。(×)
6、蒸发的速度是恒定的,与外界因素无关。(×)
7、用湿布在干净的黑板上写出一个字,这个字会越来越清楚。(×)
8、水只有达到100℃才会蒸发。(×)
9、到了冬天河里的水一定会结冰。(×)
10、人工降雨是利用水的三态可以相互转化的性质对自然的改造。(∨)
11、雾在日出后会逐渐消散是因为那些小水滴受热又蒸发的原因。(∨)
12、雨是水滴,是液体状态的水;雪是冰晶,是固体状态的水。(∨)
13、江、河、湖、海以及地面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
14、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温度不发生变化。(∨)
15、测量体温前,必须先把玻璃管里的水银柱甩到玻璃泡里再进行测量。(∨
16、在通常情况下,水在0℃及0℃以下时才结成冰。(∨)
17、水蒸气在低空凝结而成为云(×)
18、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的小水珠。(∨)
19、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0、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水温,在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四、选一选
1.打开暖瓶,我们会看到白气冒出,这是(B)
A.暖瓶内的水飞出来
B.暖瓶内的水蒸气造成的 2.测温度时,手拿温度计的(C)
A.中间
B.下端
C.上端
3.属于凝结现象的是(B))
A.温水不盖盖时,杯中得水会自动减少。
B.秋天草地上出现露珠。
4.霜是(C)的水。
A.液体
B.气体
C.固体
5.下列晾干衣服的方法中,干得最快的是(C)A.晾在没有太阳、有风的地方。B.把衣服团在一起,搭在铁丝上。
C.把衣服摊开,搭在有太阳、有风的铁丝上。
第四单元
磁铁
一、填空:
1、磁铁有许多种形状,如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块形磁铁、圆形磁铁等。
2、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3、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
4、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相互排斥。
5、我们把两个相同的磁极叫做同极,不相同的有磁极叫做异极。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把两块相吸的磁铁吸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增大;把两块相互排斥的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的大小会减小。
7、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8、很早以前,人们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矿石,他们把这种矿石叫做磁石。9、2000多年前,人们把天然磁石制成勺形,放在一个光滑的铜盘上,铜盘上刻 着方向,轻轻转动勺子,当它停止转动后勺柄总是指向南方,人们称它为“司南”。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了。
10、到了900多年前,人们知道了使铁片、钢针变成磁铁的方法,制作出了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11、后来,我们又把磁针和方向盘结合在一起,制造了叫做罗盘的定方向的仪器。有了罗盘,航海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了。
12、指南针由磁针、支架、方位盘、盒子组成。
13、人们很早发现,铁钉、钢针被磁石接触或摩擦后,有时会具有磁性,还发现同样用磁石摩擦,钢针比铁钉、铁片具有的磁性强一些。人们逐渐掌握了用摩擦的方法制造小磁铁。14、400多年前,英国医生吉尔伯特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有磁性的物体,也有南北两极,所以能与指南针的两极相互作用,使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在地球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该是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的地磁极应该是北极。
二、问答题:
1、说说我们在什么地方发现过磁铁?
答:如文具盒、门吸、磁性白板、话筒、扬声器、冰箱里的封条等都用了磁铁。
2、辨认铁制物体用什么方法更可靠些?
答:用磁铁吸来辨认铁制物体更可靠些。因为能被磁铁吸到的物体大部分都是铁做的。
3、你认为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怎样检验你的观点? 答:磁铁能吸铁、钴、镍等材料制成的物体,不能吸引其他金属和塑料、木头、纸、陶瓷、橡胶、玻璃等材料制成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磁铁吸的实验方法来检验我们的观点。
4、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观察磁铁静止时的位置,反复几次。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什么?(P71)答:条形磁铁静止焉后,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5、一块没有任何标记的磁铁,如何知道它的两极? 答:方法一(县挂法)
将这块磁铁横着县挂起来,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观察磁铁静止时的位置,反复做几次。指南的一端就是南极,指北的一端就是北极。方法二(磁铁接近法)
准备一块标明两极的磁铁,用它的南极去靠近被测磁铁的一端,如相吸,则被测的这端就是北极,另一端就是南极。如相斥,则被测的这端就是南极,另一端就是北极。
6、如何用指南针定方向?
答:①把针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②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向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③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7、司南的南极、北极在哪里?为什么要放在光滑的铜盘上?
答:司南的南极在勺柄前端,北极在与勺柄相对的勺子前端。放在光滑的铜盘上主要是让它能灵活转动,自然停在南北方向上。
8、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答:我们能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判断物体是不是铁做的;还能用指南针来辨认磁铁的南北极等。
9、怎样制作一个磁针?
答: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同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次-30次,钢针就变成小磁针了。
10、磁铁有哪些性质和用途?
答: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我们可以用来定方向;磁铁有吸铁的性质,可以用来辨别铁制品
三、判断题
1、指南针的发源地是中国。(√)
2、从古到今,指南针在形状及准确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3、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4、条形磁铁的磁性一定比环形磁铁的磁性强。(×)
5、将一块磁铁平分为两块,每块磁铁的磁性比原磁铁的磁性弱。(×)
6、磁铁无论大小,都只有两个磁极。(√)
7、利用磁铁可以辨别物体中是否含有铁。(√)
8、磁铁只有接触到含有铁的物质时,才能将其吸引。(×)
四、选择题。
1、小明在野外迷失了方向,他赶紧将一个小磁针拿出来,小磁针静止后,S极所指的方向即为(C)A、东
B、西 C、南
D、北
2、将下列物体与指南针放在一起,不会影响指南针正确指示方向的是(D)。A、铁钉
B、钢板
C、马蹄开磁铁
D、塑料尺
3、使用指南针观测方向时,应该(C)放置指南针。A、垂直
B、倾斜
C、水平
4、下列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是(C)A、一元硬币
B、铁钉
C、五角硬币
5、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B)A、减弱
B、增强
C、不变
第二篇: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代。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
3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4、5、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8阳光 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9上向下。
10分。
11形,有白色茸毛,成熟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1213、凤仙花等植物的茎是垂直地面向上生长,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它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在地面蔓延生长,这样的茎叫匍匐茎。
14、研究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
实验材料: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2.在水面滴些植物油,并在水面处做标记。3.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蚕的生命是从蚕卵开始的,蚕卵是有生命的。蚕卵是扁圆形的,像芝麻那么大。蚕卵的颜色变化:淡黄色--玫瑰红色—紫黑色。快要孵化出蚕宝宝的蚕卵颜色是紫黑色的。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49—56天
2、养蚕窍门四步骤。①用毛笔或羽毛刷到桑叶上②桑叶新鲜③“房间”清洁④不喷杀虫剂
3、为什么要在蚕窝上扎小孔,洒水?(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蚕窝内的含氧量,以及提高蚕对桑叶的采食量和吸收率。)
4、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蚕的一生总共要蜕5次皮,其中幼虫期要蜕4次皮。
5是蚕的成虫。所以蚕的一生为:卵--幼虫—蛹—成虫。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6、蚕宝宝的外形特征: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个小孔,为吐丝孔。胸部三对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腹部五对足,帮助身体运动。后端的背侧有一个突起,称尾角。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一样,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7、蚕到了五龄末期体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8的原始体。胸部长有胸足。腹足、尾足消失。胸部、腹部都有环节。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生出两对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环节,从第2个-7个腹节两侧都有发达的气门。体色呈褐色。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9、蚕蛹经过10—15天会变成蚕蛾,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翔能力,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
10.长,翅大,爬行较快。
11蚕茧用热水浸泡,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在蚕茧内,除蛹外,还有一层蜕掉的皮。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之一
12:
13见的昆虫: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蝴蝶、甲虫、蝗虫、蟋蟀、螳螂、蜻蜓、蝉、蟑螂等都属于变态的。青蛙和蟾蜍也属于变态的。
从卵孵化而来:蚊子、苍蝇、蝗虫、鱼、青蛙、鸡由母亲直接生下来:猫、狗、人、牛、猪
14.动物分类方法2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15、人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1516岁至35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16、身体变化特点:小孩的皮肤嫩,身材矮小,身高体育增长快。爸爸妈妈的皮肤较老,身材高大,身高体重较稳定。爷爷奶奶皮肤老,有皱纹,身体有点驼背。
第三单元温度和温度计
1以借助于温度计进行测量。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计、高温计、数字温度计等,一般的室内温度计量程:—15℃~100℃,测量的最小刻度是1℃。水烧开时的温度大致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 ℃。
3、用温度计前要弄清楚的3个问题:①是什么温度计?单位?②每个刻度是多少?③测量的最高、最低温度是多少?读数:25摄氏度可以写成25℃,25℃可以读为25摄氏度。(零下摄氏度的读写:—25℃可以读为零下25摄氏度)
3.每一摄氏度细分成10个小格,所以温度计上的每一刻度表示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4、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
5、测量水温的方法:(1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体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6、跟水相比,冰的特点是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冰和水都无色、无味、透明、有一定体积。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7;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8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9滴。
10、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温度越高,空气越干燥,有风吹时,水蒸发得越快。)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冰的温度上升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
11、云: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高空
露:水蒸气遇到冷凝结在所接触的物体上
雾:水蒸气受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飘浮在低空
霜:低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雪:高空的水蒸气在0℃以下受冷变化成的冰晶
12循环运动。
第四单元 磁铁
1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条形、U形(蹄形)、环形、圆饼形等),因为它们有不同的用途。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等其他很多金属。(钴镍可以被吸引)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铁质物和其他物品分开,可以采用磁铁吸铁质物的方法。)
4;
5、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叫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叫相互排斥。(我们称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6、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会增大;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极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小。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制成了“司南”,它的勺柄总是指南方。
8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3)对照方位盘确定出各个方向。
9、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10—30次。然后要标明南、北极。
1部分综合题:
1、把一只老鼠和一盆花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罐内,放在阳光下,老鼠会憋死吗?
不会,因为老鼠会呼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子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供老鼠呼吸。
2、如果在冰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玻璃杯壁上出现一层冰霜。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3、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并且有一定的体积。
不同点:冰有固定的形状、很冷,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是液体。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4、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一直流不完,而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这是为什么?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空气托不住时,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直接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有的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水就是这样以不同的形态在天空、陆地、海洋之间循环流动的。
5、你是怎样制作指南针的?
①研究的问题:怎样制作指南针?
②准备的材料:钢针、磁铁、塑料碗、水、吹塑纸、笔
③制作的过程:
⑴用手拿着磁铁的一端,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⑵如果钢针能吸起大头针,说明钢针有了磁性。
⑶把磁化的钢针插在吹塑纸上,放在水中,磁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在吹塑纸上写上东、南、西、北
各个方向,这样指南针就能指示方向了。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门的地方常常装有“门吸”,“门吸”里面有什么?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发挥作用的呢?
答:“门吸”里有磁铁,它是根据“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的原理发挥作用的。
7、用悬挂法,描述:用线系住磁铁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用指南针法,描述: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极去靠近这一磁铁,相吸,磁极相反;相斥,磁极相同。
8、有A、B两块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已知一块为磁铁,一块为铁块。问:只利用这两物体,判断磁铁和铁块?
方法:用A去吸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A为磁铁;不能,则A为铁块。
第三篇: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沉和浮
一、填空:
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带盖的空瓶、木块。
4、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5、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8、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9、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1、静止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且方向(相反);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4、(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5、(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7、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8、(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9、物质世界中,有的物体沉,有的物体浮;两个(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沉在,轻的物体容易浮;轻重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20、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简称控制变量法。
21、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有:(改变物体的材料,即改变物体的体积、改变物体的轻重)、(改变液体的性质)、(借助外力)。
22、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23、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海水的含盐量比普通海水高出六七倍。
24、“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25、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26、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
27、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28、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课本P3)
答: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重量和体积大小,沉浮状况不会改变。
2、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课本P4)
答:答案同第一题。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4、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5、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是浮的,我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沉浮吗?(课本P7)
答:能。把物体做成实心的物体,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把物体做成空心形状、船形或盒形,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6、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排开量变大了】
7、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8、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9、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
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0、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
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主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11、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
(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
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12、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
答:用同一个马铃薯做实验,此时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因素只与所浸入的液体有关。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在浓盐水(糖水)中浮。
怎样让它从沉变浮起来,加一定量的盐;怎样让它从浮变沉,加一定量的水。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液体中的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P20)
答: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水重,下沉,相反要上浮;
答: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要下沉;相反要上浮。
15、据说,船从大海进入江河时,船身要下沉些,而从江河进入大海时,船身要上浮些,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答:因为海水的浓度大于河水,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会比河水中的大一些,所以船身要上浮些。
第二单元
热
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给冷水袋子加热后为什么会浮起来,原因是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
4、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8、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9、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11、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1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13、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4、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生活中常见的热的良导体有:(铜、铝、钢、金、银)等金属,(大理石)等;常见的热的不良导体有:(木头、塑料、空气、橡胶、混凝土、耐热玻璃)等。热的不良导体,它吸热(慢),散热也(慢),保温性(好),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触摸导热性差的导体时(不会感到冷),因为它(不会很快把你手上的热量带走)。
16、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利用热传递:【烫斗前面部分用金属制成,很多机器的散热器,锅具的加热部分用金属制成】
防止热传递:【锅柄用塑料制成,夏天停电可用棉被包裹冰箱,羽绒衣等】
17、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可分成A、(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如晒太阳、烤火···;B、(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如吃热的食物;C、(自身运动产生热),如跑步、打球··· D、(保暖),如多穿衣服···。
18、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9、拿一个试管,用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插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气球皮会胀鼓,把试管插入冷水中时,气球皮会凹进去。
20、水在4℃以上时,是热胀冷缩的,但是在4℃以下却会出现冷胀热缩的反常现象。
21、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而是(衣服能阻挡我们身体热量的散失)。
22、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3、体积相同,冷水(重),热水(轻);重量相同,热水(体积大),冷水(体积小)。
24、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25、(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所以可以做保暖材料。21、(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26、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27、在热传递现象中,热量绝(不会)真正消失。它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两个或更多的物体。
28、(对流):通过中介物(如水或空气)的流动而传热的过程。(热辐射):物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热能的过程。
二、问答题: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加穿衣服、吃食物、取暖器取暖等。
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散发出去,还可以阴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3、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早上醒来时,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还热吗?为什么?(P27)
答: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4、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我们有哪些方法?(P28)
答: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放在火炉上加热;放在热水中。
5、把装有热水的塑料袋放入冷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怎样解释呢?(P28)(P29)
答:装有热水的塑料袋会浮在水面上。
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大了,受到的浮力也会增大,所以会上浮。
【同体积,冷水重。同重量,热水大。】
6、啤酒瓶或饮料瓶里的啤酒、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P32)
答:瓶里的啤酒、饮料不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时把瓶子胀裂。
7、中午妈妈刚盛好一碗汤,可过了一会儿,大家还没有开始吃,汤却少了一点儿,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由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汤冷后体积变小,所以感觉汤少了。
8、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P34)
答: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
9、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P35)(同填空7)
答: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10、怎样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P36)
答:①用一个铜球和一个铜球刚好能通过的铜环。②用酒精灯加热铜球;③加热后的铜球不能通过铜环;④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⑤铜球冷却后,又能通过铜环了。
这个实验说明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的实验中要注意什么?(P36)
答:要注意:①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②禁止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
12、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P39)
答:靠近酒精灯那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1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热是怎样传递的?(P40)
答: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
14、铜、铝、钢这三种材料的传热性能怎样排序?哪一种是最好的导体?(P44)
答:铜的传热性能最好,其次是铝、钢。
15、日常生活用品中,为什么锅用铁或铝制作?而水杯、保温瓶却用塑料、玻璃制作?
答:锅用铁或铝制作是因为铁和铝是热的良导体,这样可以很快把饭煮好;水杯和保温瓶用塑料和玻璃制作是因为它们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便于保温和不烫手。
16、卖冰糕的阿姨为什么总用白色的棉被把冰糕包得严严的?棉被、羽绒服为什么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
答:因为棉被中有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不易把外界的热传进去,这样可使冰糕融化得慢些。
棉被、羽绒服中有棉絮、羽毛,它们蓬松多孔隙,内有很多不流动的空气,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棉被、羽绒服可以用来保暖。
17、明明家买了一只木桶,为了耐用,爸爸将木桶拿到铁铺去请师傅用铁环箍木桶,方法是先把铁环加热后再箍在木桶上。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利用固体的热胀热缩,铁环加热后胀大,箍在木桶上,冷却后收缩,很结实耐用。
18、水泥路面为什么要做成一块块的,而且块与块之间还留有缝隙?
答:因为水泥路面也有热胀冷缩现象,如果没有预先留下整齐的缝隙,水泥路面会因热胀冷缩被拉得四分五裂,整个路面就会损坏。
19、冬天里水管被冻裂是怎么回事呀?
答:这是因为水在4℃以下时会出现热缩冷胀的反常现象,是水受冷体积膨胀把水管胀裂了。
第三单元
时间的测量
一、填空:
1、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的,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
2、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一昼夜定为12个小时。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
4、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
5、在太阳底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西向东移动的。
7、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水钟又叫刻漏,古代水钟有【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等类型。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使水流速度稳定的方法:(控制杯底孔的大小不变),且(保持水位在一定的高度)。
8、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
9、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0、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11、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而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最精确——原子钟】
12、各种摆钟的摆每分钟都是摆动60次,摆钟的精确度与摆的长度有直接关系。
13、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辐度没有关系,但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越长,摆动的速度越慢;摆线越短,摆动的速度越快。
14、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是指支架固定点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5、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6、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滴漏中的水位)有关。在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滴得快,后10毫升水滴得慢。
17.同一个单摆每来回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个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大大提高了时间的精确度。
18、要想把摆钟调快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上升;要想把摆钟调慢一点,就必须让摆锤下降。
1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20、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21、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22、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如(流水)、(蜡烛燃烧)、(沙漏)等。
2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24、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25、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使水流速度稳定的方法:(控制杯底孔的大小不变),且(保持水位在一定的高度)。
26、复习作业本29页的机械摆钟的组成部分,并了解机械摆钟各部分是怎样工作的。
27、许多动植物都会精确记录它们的成长过程。以树为例,每一年都会增加一个新的年轮,我们可以从树干的横切面中清晰地看出它的成长记录。
28、最先发现了摆的秘密的科学家是意大利的伽利略。
二、问答题:
1、根据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P51)
答:不太准确;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的方法是用手表或钟表。
2、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什么因素有关?怎样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
答:水钟漏完一杯水的时间和滴漏流出水的快慢有关。
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与孔的大小和水的多少有关。孔大,水滴漏出得快;孔小,水滴漏出得慢;水多,水滴漏出得快;水少,水滴漏出得慢。
3、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P57)
答: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快慢、水位的高低等。
4、取两根长度分别为20厘米、30厘米粗细相同的木条做成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P62)
答:不一样。短摆锤的摆摆动的速度快。(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5、利用木条、金属圆片,我们能做成下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摆吗?金属圆片的位置如何调整?(P63)
答:我们可以调整摆长和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来实现。
6、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动的快慢有影响吗?(P63)
答:有影响。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的速度越快。
7、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研究问题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有关吗?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控制不变因素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
摆绳长短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摆锤轻重
要改变因素
摆锤轻重
摆幅大小
摆绳长短
实验方法
做一摆,不改变摆幅大小,摆绳长短,改变摆锤轻重,分别测出一倍摆锤重量,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绳长短
摆锤轻重,改变摆幅大小,分别测出大小幅度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做一摆,不改摆幅大小,摆锤轻重,改变摆绳长短,分别测出一倍摆绳,两倍摆锤重量,三倍摆锤重量下,在15秒摆动的次数。
实验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运动方式
自转
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周期
24小时
一年
特点
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地轴倾斜】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开始学说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理论;
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相信研究天文学只有两件法宝:数学和观测,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史著《天体运行论》。
证明人
法国一位物理学家名叫傅科,他用实验证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现已被世界所公认。
恒星的周年视差是【贝塞尔】观察到的,证明了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带来的现象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
【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变化】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2、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北极星的位置好像始终没有变化,而其他的星星每天都围绕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
5、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6、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7、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一周是一年。
8、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
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9、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
10、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11、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2、在地球的同一地点,夏至时的太阳高度比冬至时大。
13、北半球夏季时,太阳长挂在北极天空就是不会下落,北极中心的白天甚至长达半年时间;而到了冬季,就几个月见不到太阳,北极点附近有半年的时间都处在黑夜之中。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
14、在北半球对着太阳时,南极附近会出现极夜现象。赤道地区不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15、现在人们已知道,地轴倾斜度大约是23度。
16、毛泽东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7、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18、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不同纬度的地方,自转的线速度快慢不一样,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最大,两极自转的线速度最小,两个极点上线速度为零。
19、人们在不同的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东向西移动,比如北斗七星就是如此。这可以说明地球在公转。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的转动。
20、现在,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21、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二、问答题:
1、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几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的?
答: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③地球自转(但不公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第④种解释是真实的。
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
答: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形成的。
3、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P76)
答: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
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宇宙中心。
这两种学说都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在自转?(P78)
答:①“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②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都东升西落的现象;③地球上南北方向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西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5、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哪个最先看到黎明?
答: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东京,其次是北京、乌鲁木齐,最后是伦敦。
6、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
答:不会。因为地球的自转使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根据世界时区图的时间差,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
7、对于北极星“不动”,我们如何解释?(P82)
答:这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假想的地轴自转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所以看上去北极星好像“不动”。
8、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变化?(P87)
答: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造成了气温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9、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会怎样呢?(P89)
答:如果地轴的倾斜度再大一些,那么极昼现象发生的范围会更大了。
10、如图所示(见教材86页):当地球公转到A、B、C、D4个方位时,太阳的照射情况季节是
怎样的?
当转到位置A时,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是春季节;南半球是秋季;
当转到位置B时,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极附近是极昼,南极附近时极夜
当转到位置C时,阳光直射赤道,北半球是秋季,南半球是春季。
当转到位置D时,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北极附近是极夜,南极附近时极昼。
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因为地球在自转而且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本册中的星体转动方向小结:
答: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其他星星绕北极星也是自西向东(顺时针方向)旋转。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人类研究微小世界的最新成果是(克隆羊)。
1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12、(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13、蜡烛变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油燃烧了变成气体是(化学变化)。
14、白糖熔化是由(物理变化),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化学变化)。
15、建筑用的水泥,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16、含淀粉的食物有(米饭、土豆、面粉、红薯、玉米、豆类、包子、馒头、饼类)。
17、铁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18、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19、淀粉遇到碘酒变成蓝色、铁生锈、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蜡烛燃烧、白糖加热、煤和石油的燃烧、美丽的烟花、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变化。
20、铁丝变弯水结冰和水变成水蒸气、折纸、易拉罐压扁、混合沙和豆子、盐或糖在水里溶解是物理变化。
21、物理变化的特点: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的特点:产生了新物质。
22、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23、第一个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叫(阿姆斯特朗)。
24、第一个进入宇宙太空的宇航员是(加加林)。
25、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是(中国)
26、我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5号和神舟6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又发射成功
27、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光年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28、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9、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
30、(大熊座)的明显标志是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利用大熊座能很快找到北极星。
31、(天津
四、织女星、牛郎星)三个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称为(夏季大三角)。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牛郎星属于(天鹰座)。
32、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3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34、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厨余垃圾:剩余饭菜、果皮和蔬菜茎叶等厨房垃圾。
可回收垃圾:各种金属、纸、塑料、玻璃、橡胶、布等制品。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日光灯、废水银温度计、注射器、过期药品。
其他垃圾: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
35、(重新使用)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
36、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两种。
37、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
38、(垃圾分类、分装)是垃圾回收利用的前提。
39、污水的处理包括三步:初步处理(物理方法)、再处理(生物方法)、追加处理(化学方法)
40、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土地沙漠化、温室效应、臭氧空洞……
4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建立了保护区。
42、《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43、《北京宣言》强调:我们确保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二、判断题。
1、生活中的垃圾都是无用的,没有什么价值可言。(×)
2、北斗七星离我们的距离都是一样的。(×)
3、月相变化是在月亮绕地球公转的过程形成的.(√)
4、月球上的环形山是公认为是陨石的撞击形成的.√)
5、垃圾被填埋了对人类的危害也就不存在了。(×)
6、日食和月食都有全食、偏食和环食三种形式。√)
7、圆柱形透明体的放大倍数是最大的。(×)
8、八大行星都分别有自己的卫星。(×)
9、科学家发现宇宙正处在膨胀之中。(√)
10、恒星不会消亡,太阳也不会消亡。(×)
三、选择题。
1、发生日食时,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排列正确的是(B)
A、月球、地球、太阳。B、地球、月球、太阳 C、地球、太阳、月球
2、发生月食时,地球、太阳、月球三个天体排列正确的是(A)
A、月球、地球、太阳。B、地球、月球、太阳 C、地球、太阳、月球
3、填埋场在填垃圾后,可以在上面(C、D)
A、种植庄稼 B、建筑房屋 C、修建公园 D、修建体育场
4、银河系大约由(C)亿到(D)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A)万光年。
A、10 B、100 C、1000 D、20005、(B)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北斗七星是(A)星座的明显标志。
A、大熊座 B、小熊座 C、狮子座
6、发生的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星座是(C)
8、下列天体,(A)离地球最近
A、月球 B、太阳 C、金星
7、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是(D)。A、大熊座 B、小熊座 C、狮子座 D、猎犬座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加加林 D、罗伯特•胡克
9、(C)地形的最大特点就是颁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1、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B)
A、巴斯德 B、列方虎克 C、罗伯特•胡克
13、银河系的直径有(B)万光年。
A、120 B、10 C、100
10、下列工具中,有放大图像功能的是(C)A、汽车的后视镜 B、近视镜 C、装水的烧瓶
12、(B)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A、月球 B、太阳 C、火星
第五篇:2017最全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4、蜗牛遇到危险,身体缩进壳内,蚂蚁遇到危险,快速逃走;蚯蚓遇到危险,缩成一团或逃走;金鱼,游到安全的地方。
14、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15、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水),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第三单元材料复习提纲
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砖瓦、陶瓷)、(纸)、(玻璃)、(金属)、(塑料)、(橡胶)等。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6、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
7、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8、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不导电)、(不导热)、(防水、不透气)、(质轻)、(可重复利用)等。
9、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10、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软)、(可燃烧)、(容易加工)、(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11、砖瓦的主要用途是(造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12、砖瓦陶瓷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13、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14、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有的却不能。
15、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提纲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稠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4、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5、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作业本47页维恩图 16、17、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压缩到0,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空气有(重量)。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第一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二、校园的树木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大树和小草
5、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6、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7、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9、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四、水生植物
10、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1、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五、植物的叶
15、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6、叶的结构: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18、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9、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0、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2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7、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8、植物的相同特点: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都能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一、寻访小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二、蜗牛
(一)2、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3、蜗牛靠腹足爬行。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三、蜗牛
(二)5、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6、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
7、蜗牛用气孔进行呼吸。
四、蚯蚓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9、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10、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1、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12、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五、蚂蚁
13、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4、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5、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六只脚)。
16、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7、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六、金鱼
18、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9、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20、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21、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喂金鱼时一次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的。
22、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23、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
答:不会。因为金鱼将水吸入口中,又通过鳃部排出。
24、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七、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5、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运动方式:
26、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遇到危险时的反应:蜗牛缩进壳里、蚯蚓身体收缩、蚂蚁逃跑、金鱼逃跑。
27、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喜欢吃的食物:蜗牛吃菜叶、蚯蚓吃树叶、蚂蚁吃甜食、金鱼吃鱼食
28、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
29、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0、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陶瓷、橡胶)等。
3、知道身边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头:(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
二、哪种材料硬
5、硬度较大的材料能在硬度较小材料的留下(划痕)。
6、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画)的方法。
7、将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
8、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9、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气泡图]
10、铝的易拉罐可以进行回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特性?答:延展性。
三、比较韧性
1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1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13、木条、卡纸条、铁片和塑料条四种材料中:塑料条的韧性最好,弯曲程度最大。
14、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利用性)等。[气泡图]
15、观察生活中塑料制品,能够分析它们利用了塑料的什么性质。
16、认识循环利用的标志。
四、它们吸水吗
17、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18、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四种材料中: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
19、纸的特性:
五、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20、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21、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22、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六、砖瓦和陶器、瓷器
23、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24、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25、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也必须经过烧制。
26、砖瓦和陶器、瓷器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七、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27、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28、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四单元 水和空气
一、水
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4、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三、谁流利更快一些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四、比较水的多少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2、液体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
1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五、我们周围的空气
14、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5、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16、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17、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六、空气占据空间吗
18、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19、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七、空气有重量吗
20、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重量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