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西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二年级美术教案
爱护美好的环境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
2、知识目标: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自觉性和责任感。
结合欣赏展开联想,并能用口头表达的方式对主题内容进行简单的评述。
3、能力目标:学习、观察、感受、评述艺术伤口的题材内容、造型、色彩及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分析、评价的欣赏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自主地用语言表达欣赏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播放广西桂林山水风光的录像片段或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说一说观后的感受;(3)教师做小结后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课本图片,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为什么桂林山水这么美,你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桂林的美。
动物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2)教师把课外收集到的一些有关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图片、影视资料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环境污染及其产生的后 果有直接的认识。
(三)强化阶段
(1)针对课题的“保护”与“美好”提出问题,给学生进行思考,或让学生分组,讲座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2、保护环境是指保护哪些东西?
3、人类该如何保护环境?
4、我们曾为保护环境作出哪些努力?
(2)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后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画面表现的内容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表现阶段
(1)学生创作(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行为的文明也是美的一种
2、知识目标:如何合理地规划和布置我们的学习环境,使之
3、能力目标:学会如何用美术技能表现校园美丽的环境并用表现。
更加文明美丽。
绘画作品点缀 我们的校园
教学重点:感受校园环境的美丽,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我们的校园画出来。
教学难点: 画面的组织与构图。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通过欣赏有关校园的照片或者录像片,让学生感受校园中的美丽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对所看的美丽景色进行评述,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一个词,一句话串成一段话。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课本图画,对画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从建筑物的环境建设以及人物活动等,先示范性地向学生说一说,如建筑物的外形,颜色等都有什么颜色。
2、教师问: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最吸引人?要是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如何向学校提出建议,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美化?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展示表现校园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教师应该注意选择采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材料的作品来展示,让学生了解进行美术创作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材料。
(四)表现阶段:
1、学生自由创作,画一幅想像的校园的作品。
2、教师巡堂指导学生作画。
(五)展示阶段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的创作作品。
狮子舞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
2、知识目标:了解狮子舞的造型特点,感受狮子舞的美感,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自觉性和责任感。
体验各种动态的表达方式。
3、能力目标:学习、观察、感受、评述艺术伤口的题材内容、造型、色彩及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分析、评价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自主地用语言表达欣赏后的感受。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猜谜激趣:教师让学生猜一条狮子的谜语,让学生猜是什么东西?
2、出示狮子图片,提问:这张图片上有什么?
3、讨论真狮子和人造狮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从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来龙去脉说说。
4、从人造狮子引入课题,并尝试画一头人造狮子。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狮子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狮子舞表演规律和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狮子舞的形态、色彩、场景,认识狮子舞的美感。(可以让学生上台模仿。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感受狮子舞的快乐、兴奋、热闹。渗透热爱民族文化教育。
(三)强化阶段:
1、学生欣赏,分析学生作品中形、色、动态狮子舞方面的美感,思考如何结合自己的想像与感受,画一幅有趣的狮子舞作品。
2、提示:以狮子舞与舞狮人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可在狮子周围添画环境与人物,教师可演示狮子的各种动态形象,供学生参考。也可制作课件展示主体与背景的配合画面,用分项展示的方法。
(四)表现阶段:
1、学生创作,可自己画,也可合作完成。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小组评一评。
2、学生分组尝试表演狮子舞。
斗牛赛马真热闹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半立体造型的制作,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集体创作命题作品:动物竞赛的场面表现。
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快乐、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肯有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学制作方法,探究动物的半立体造型
制作。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半立体的马或牛的造型。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同桌间互相讲述课前收集的动物竞赛的趣闻、相关的知识。
2、个别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纸造型“赛马”,数名学生演示赛马的激烈场景。
2、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将教师示范作品纸造型“赛马”拆开,初步探究“赛马”的制作过程。
3、学生自学研究纸造型“赛马”的制作过程:
学生自学课本中的制作步骤,然后分析赛马时人物动态,采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制作折纸人物。 学生总结学习成果。
4、请学生讲述纸马的做法。
(三)强化阶段:
1、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特征,结合动物竞赛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渗透。
2、思考:用纸做造型时如何表现。
3、学生讨论其他材质表现斗牛赛马的方法。
(四)学习、制作阶段:
1、学生间相互学习,掌握一两种制作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及时纠正。
2、将学生作品展示、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五)展示、评价阶段:
同学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
机器人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材质,掌握制作机器人的设计、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会给机器人命名,与其他同学交流设计构思。
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快乐、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具有探究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自主选择各种媒材设计机器人。
教学难点:机器人的个性特征是否明显、设计制作手法是否具有创意。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出示机器人的图片或玩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敢入新课。
2、引导学生分析机器人的功能、用途、外形特征,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
3、学生讨论机器人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4、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结合课本范图讨论家庭安全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卡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特征。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像,激发创新思维。
2、教师布置学生进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从机器人的类型、功能入手发挥想像、要求构思新颖。
(三)强化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身边的材料,进行绘画表现与工艺制作方法的选择。
用纸盒将松紧带连起来。 用彩泥制作机器人。
用彩色卡纸制作机器人。 用废泡沫制作机器人。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机器人作品,观众投以喜欢的标志。
未来生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2、知识目标:对“未来生活”这个主题的想像画的创作。
3、能力目标:想像思维能力的培养,画面的组织及涂色的方
4、发展目标: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美启发学生想像思维,开发创造能力,创作出一幅法。
好的未来而奋斗。教学重点:
关于未来的想像画。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想像思维,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一百年之后我们人类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小学生还是坐在这样的教室学习吗? 2、一百年之后除了地球,我们人类还到什么样的地方住呢?城市的景观跟现在会有什么不同?那时候会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演播节选的科幻影片,激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更多的思考。用直观的图像把学生引入课题,使学生对于未来的联想有一些具象的参考。
2、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探讨课本上的科幻画作品,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再次展开对未来生活的联想,从而对这节课的绘画创作内容有明确的思路。 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法呢?
如果让你来画一幅表现未来生活的画,你想怎么样去画呢?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小结学生的反馈,分析学生关于未来的联想哪些适合构成一幅绘画作品,比较怪诞的不适合构成画面的联想教师也要指出。
2、教师出示范作,讲解创作构思及绘画方法和步骤。
构思。想一想,要画什么内容。
用铅笔画稿。先画主体,再添加背景。 勾画细部,整理完成铅笔稿。 涂上颜色。 整理完成。
(四)作业阶段:
1、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对未来生活展开联想并把它给画出来。 要求构思新颖独特,具有未来生活的气息。 要求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3、教师巡堂指导。
亲爱的爸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回忆把熟悉的人物描画出来。
2、能力目标:人物形态、神态的描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父亲的热爱。
4、发展目标:人物的绘画技巧。
学习用绘画的形式生动再现爸爸的形象。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人物形态、神态的传神描画。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你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2、能说说你爸爸的长相和经常表现的一些表情动作吗?
(二)发展阶段:
1、请几个能把爸爸描述得生动传神的学生,上讲台用粉笔把自己的爸爸画一画,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来评一评,看看画得像不像。
2、教师通过范图《我的爸爸》进行画面人物分析,问: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哪个小朋友画自己的爸爸画得最好? 你认为哪一幅画在形态、神态上表现得最好? 哪一幅画的色彩最吸引人?
3、师生共同赏析课本中的范图。教师应从人物形神、画面的色彩和构图等方面进行引导赏析。
(三)强化阶段:
1、教师讲解绘画方法和步骤:
画形,画人物形态。
画细节,画五官、衣服的装饰、背景。 涂色,完成。
2、教师布置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回忆把爸爸画出来。
要求把爸爸的形态、神态生动地描画出来。 要求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得当。
(四)作业阶段:
1、学生作业。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将作业陈列在教室内,全体学生观摩,评一评,说一说。
奖杯与奖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制作奖杯和奖章,初步掌握奖杯和奖章的2、技能目标: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设计立体、半制作方法。
立体、平面的奖杯或奖章,培养学生的创造、设计、造型、制作、组合、想像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的品质。
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并美化奖杯或奖章,将奖教学重点:
杯颁发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独特新颖的奖杯。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2、分发奖杯事奖章。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奖杯或奖章。
2、可从奖杯奖章等几个因素引导学生。
意义 造型 图案 色彩
3、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三)强化阶段:
1、引导学生大胆选择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
2、给学生演示制作奖杯: 用饮料瓶做杯体。 空盒子做底座。
用泥团捏成奖杯的形状。
(四)作业阶段:
1、学生作业。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评价阶段:
向学生颁发不同的奖杯,并说说颁奖的理由。多功能的衣服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用绘画的方式,体验设计多功能服装的乐趣,2、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对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运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一件多功能的衣服。教学难点:如何设计新颖的服装。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出示课件:一张杨利伟的照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2、他身上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要穿多功能的衣服呢?
——因为太空中的特殊环境。所以宇航服的结构非常复杂,它具有加压、充气、防御宇航射线和微陨星袭击的作用,它里面有有通信系统、还有命保障系。
3、师小结:这是一件多功能的衣服。
4、引出课题:多功能的衣服
(二)发展阶段:
1、除了宇航服之外,你还认识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多功能的衣服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多功能衣服,你能看出来它是用在什么职业上吗?
2、出示生活中多功能的衣服图片,师生共同讨论多功能衣服的特点。
(1)消防服
——耐热,不导热;硬度小,软,醒目;轻巧,密度小。(2)潜水服
——防水、保暖、防压。
3、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多功能的衣服呢?
——交警的荧光交通服、摄影家多口袋摄影服、冬天穿的保暖内衣。
(三)强化阶段
1、欣赏提高:欣赏课本中学生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
——从衣服的样式、功能和色彩方面进行解说。
2、师生合作范画,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意识。
——贺老师准备开一间多功能服装店,想公开招聘一些多功能服装设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在纸上设计一件多功能衣服来参加贺老师的招聘会吧。
(四)表现阶段:
1、学生创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展示学生的设计草图,从衣服的多功能方面进行评价。
饲养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饲养场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初步掌握简单的泥塑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能用材料自由组合创作各种小动物,并为小动物营造舒适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可爱。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让几名学生表演小动物的动态,另一些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的动作。
2、引出课题《饲养场》。
(二)发展阶段:
1、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然后分小组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2、回答以下有关我们熟悉的动物的问题:
小动物的身体特征有哪些?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小动物吃什么食物? 小动物的生长年限有多长?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
(三)强化阶段:
1、教师简单分析课本的图片:如何用泥塑表现出来。
2、教师归纳制作的技法与步骤:
设计表现小动物的方案。 用泥巴捏成形。 再作刻画、添画使其更形象。
适当添加“环境”(把小动物归类圈养在饲养场里。)
(四)作业阶段:
1、学生作业:每人用泥巴捏一两个小动物,或小组合作制作一组小动物。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用泥巴表现小动物的造型。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小动物的形象,以环境衬托,使之更生动、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师讲评。
2、表扬合作最佳搭档,加强合作意识。
3、表扬课前资料准备充分的学生。
密林中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激发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2、认知目标:认识密林中的各种野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和外形特征,发现动物的美;感受泥材的特性,探讨用泥表现有创意的动物形象的方法。
3、能力目标:了解泥、陶泥等材料的特性,掌握用泥捏制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合作能力。教学重点:
动态之美。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材料表现有趣的野生动物形象。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向学生展示用树叶、花、草组成的“森林”,然后让学生上台
观察
2、问:你觉得森林里除了花草树木,还应该有什么?——野生动物
3、揭示课示:《密林中》
(二)发展阶段:
1、看一看:赏析投影图片或挂图,启发学生创作意识。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野生动物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描述它们的特征。
3、教师问:你喜欢哪些野生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设想,帮助学生的设想具体化、清晰化。
(三)强化阶段: 学习用泥制作野生动物形象,理解动物的形态、1、学一学:教师演示野生动物的制作过程,学生观看制作步骤。
2、试一试:教师布置学生作业,用手捏出野生动物,看哪个小组的野生动物制作得好而多。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学生把制作的野生动物放置到由树、草、花组合的“森林”,组成“森林乐园”,学生自当小评委,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夜空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和
2、认知能力目标:掌握蜡墨画的方法来绘画夜空的景色或印敢于创新的精神。
象,尝试利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造型表现,初步渗透技术意识,体验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蜡墨画的表现方法进行绘画造型。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创作以夜空为主题内容的绘画作品。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讲述有关夜空亮光的故事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
2、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电视录像资料或图片。
3、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夜空》。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多幅表现夜空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示范蜡墨画的画法: 构思构图,用铅笔轻轻描稿。 用浅色蜡笔或油画棒勾画形象。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涂色。 整理完成。
3、教师讲解用墨覆盖画面时蜡笔画过的地方不变黑,那
(三)强化阶段:
1、教师讲述本课作业的要求。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构思构图并进行创作。
3、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要创作的构思。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用毛笔蘸墨在画面上平涂,覆盖整个画面。
是因为水和蜡不相溶。
(五)作业展示:
学生自当小评委,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
谈自己的感受。
面具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综合性活动方式中大胆地表现自我,培养学
2、能力目标:创作并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培养学生利用多
3、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民间艺术的风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构成概念。情风貌以及面貌一新具的来源、发展及其形式美。教学重点: 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教学难点: 巧妙合理地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和装饰有新意的面具。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请学生上台表演小鸟,教师点评该生的语言、动作。
2、将小鸟面具让该生戴上,让其再表演一次。
3、学生分小组讨论,前后对比,突出面具的作用,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讨论,面具有什么作用?
2、赏析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发展,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
(三)强化阶段:
1、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设想,说说打算做怎样的面具。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面具的制作步骤。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
杂技团的小演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悟杂技演员付出的艰辛,从而激励自己,体
2、实践目标:促进学生满怀激情地完成设计、制作活动,体
3、知识目标:通过对杂技表演录像的观摩,了解杂技表演的验创作乐趣。验创造的快乐。
奇特性、技术性,能制作一个不倒的小杂技演员形象。教学重点: 合理利用材料,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制作一个不倒的能立起来的小杂技演员。
教学难点: 如何让所设计制作的小杂技演员不倒。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让学生欣赏图片,让学生欣赏优美而新奇的杂技表演,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2、杂技表演好看吗?你最喜欢哪一种杂技表演?
3、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讨论,杂技演员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坚强的意志
2、引导学生欣赏杂技艺术的形式美感和技术美感,激发学生创作思维。
(三)强化阶段:
1、教师示范课本上的制作过程:
画形。 涂色、剪形。 做纸圈,粘贴小人。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新的制作方法。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学生进行想像画创作,手绘设计一个小杂技演员的形象。 学生手工制作。将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制作。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
农家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感知和表现学习活动,制作简单的平面或立体的造型。
2、能力目标: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出有创意的美食,大胆地表现个性。
3、情感目标: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通过具有家乡特色的活动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介绍家乡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有趣的感知与表现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教学难点:各式美食制作的外形美感与创新。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介绍广西美食文化——揭示课题
1、赏美食——学生欣赏壮乡美食图片
通过欣赏壮乡美食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壮乡美食的特征、色彩搭配和材料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品美食——学生品尝教师带来的壮乡美食。
3、说美食——学生自由说壮乡美食的特色。
4、参加美食节——出示美食节邀请函,激励学生参与。
三、走进美食乐园——讲授新课
1、观察范例,观察美食的制作材料。
让学生有机会动手摸一摸美食,感受和发现美食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2、教师示范——探索美食的制作步骤。
①教师展示台示范,用手语及肢体语言讲解,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②引导学生说出制作步骤:
1、想特征;
2、选材料;3动手做;
4、取菜名
3、欣赏美食图片,发现美食的特点:色、香、味、形、养。
(课件播放菜肴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美食的外形、颜色及制作方法)
四、学生巧手创作美食
1、课间放松——巧手操 教师带领学生做巧手操
2、创设情境,出示作业要求:请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制作具有特色的食品,为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组成一桌丰盛的农家宴!
3、小组讨论:你打算做什么菜,选择什么材料来做?
4、学生汇报
5、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配乐。
五、美食大汇粹——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自评,生自由汇报。
2、学生互评
①自由评选:评选出本组最有特色的两道菜。
②配乐,学生模仿厨师上菜。
③为美食投票 ④评价美食 ⑤颁发奖励
3、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农家宴。①学生商量用唱歌、跳舞、广告宣传等方式展示美食。
②学生自由展示
六、总结拓展,感情升华
银闪闪的饰品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学习银饰品设计应用的乐趣。
2、能力目标:设计一件简单的银饰品,并能合理运用材料装饰美化它。
3、知识目标:了解银饰品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结合剪纸和绘画的方式,做一件漂亮的银饰品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运用材料设计制作银饰品。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少数民族节日活动的图片。
2、教师问:“你参加过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吗?穿过少数民族服装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展示银饰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教师问“你喜欢什么样的银饰品?”
3、“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银饰品?”
(三)强化阶段:
1、展示银饰品实物,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
2、学生讨论银饰品的制作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银饰品的制作方法。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引导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和银色的包装纸做一件小饰品。 引导学生将饰品组合,设计出新的饰品造型。 把自己制作的小饰品戴起来展示。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
剪窗花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窗花以及窗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窗花的制作方法,学会剪制一个简单的窗花图案。
3、让学生感受学习剪纸艺术的乐趣。
教学重点: 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学习剪窗花的制作方法,学会用窗花美化环境。
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的剪纸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小热身:哪个小组能说出中国民间艺术的种类最多。——剪纸、风筝、刺绣、蜡染、瓷器、面具、脸谱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3、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窗花作品。
4、揭示课题——剪窗花。
(二)发展阶段:
1、窗花是中国民间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产物,今天,我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呢?
2、请翻开课本34页,用五分钟时间,同学们看书研究一下剪窗花的制作方法,然后拿桌上的纸自己尝试剪一个窗花。
3、师生总结:剪窗花的方法和步骤。
把方形蜡光纸对折、再对折„„ 画图案。 剪下。 展开。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发现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
2、再次欣赏剪窗花作品,让学生了解,一种图案多种折法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再次制作。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剪出的花样最多,最特别。
2、教师巡堂指导。
(五)评价阶段:
1、让学生把剪好的窗花贴在教师制作的窗花道具上。
2、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爱护鸟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懂得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2、知识能力目标:学会制作各种鸟类头饰、面具,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游戏活动,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出几个谜语给学生猜一猜。
嘴巴尖,嘴巴长,滴滴答答啄树干。大树小树都爱它,人们叫它树医生。肚子围白兜,背部披黑袍。尾巴似剪刀,专吃害虫子。
看上去像只猫,其实是只鸟,夜夜去巡逻,田鼠跑不了。
2、学生猜谜后,教师揭谜底并板书:啄木鸟、燕子、猫头鹰。
3、板书课题:爱护鸟类。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爱护鸟类?地球上没有鸟类行吗?
2、学生谈一谈,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鸟都有哪些特征、欣赏鸟类的美和可爱,教师引导、点拨。
3、教师展示有关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欣赏鸟类的美和可爱,学会用美术形式表现鸟。
(三)强化阶段:
1、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概括表现鸟的形与色,根据鸟的特征用简单的几何形来设计头饰的结构。
2、教师示范制作鸟类头饰,让学生学会一个基本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提供种鸟类头饰的制作样式给学生模仿。
3、学生分组进行制作,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抓住鸟的特征设计制作鸟类头饰、面具。
教学难点: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室外、室内的游戏活动。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
第二篇:广西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爱护美好的环境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自觉性
2、知识目标: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结合欣赏展开联想,并能用口和责任感。
头表达的方式对主题内容进行简单的评述。
3、能力目标:学习、观察、感受、评述艺术伤口的题材内容、造型、色彩及主题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分析、评价的欣赏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自主地用语言表达欣赏后的感受。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播放广西桂林山水风光的录像片段或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2)让学生说一说观后的感受;(3)教师做小结后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课本图片,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为什么桂林山水这么美,你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桂林的美。动物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2)教师把课外收集到的一些有关环境被污染和破坏的图片、影视资料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对环境污染及其产生的后果有直接的认识。
(三)强化阶段
(1)针对课题的“保护”与“美好”提出问题,给学生进行思考,或让学生分组,讲座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2、保护环境是指保护哪些东西?
3、人类该如何保护环境?
4、我们曾为保护环境作出哪些努力?
(2)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后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画面表现的内容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
(四)表现阶段
(1)学生创作(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第二课 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行为的文明也是美的一种表现。
2、知识目标:如何合理地规划和布置我们的学习环境,使之更加文明美丽。
3、能力目标:学会如何用美术技能表现校园美丽的环境并用绘画作品点缀 我们的校园
教学重点:感受校园环境的美丽,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我们的校园画出来。教学难点: 画面的组织与构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通过欣赏有关校园的照片或者录像片,让学生感受校园中的美丽景色。
2、教师引导学生对所看的美丽景色进行评述,可以用一个词,一句话。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把一个词,一句话串成一段话。
(二)发展阶段:
1、欣赏课本图画,对画面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从建筑物的环境建设以及人物活动等,先示范性地向学生说一说,如建筑物的外形,颜色等都有什么颜色。
2、教师问:什么样的校园环境最吸引人?要是你是一名设计师,你如何向学校提出建议,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美化?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展示表现校园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教师应该注意选择采用不同表现手法,不同材料的作品来展示,让学生了解进行美术创作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和材料。
第二课时
(四)表现阶段:
1、学生自由创作,画一幅想像的校园的作品。
2、教师巡堂指导学生作画。
(五)展示阶段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的创作作品。
第三课 狮子舞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自觉性和责任感。
2、知识目标:了解狮子舞的造型特点,感受狮子舞的美感,体验各种动态的表达方式。
3、能力目标:学习、观察、感受、评述艺术伤口的题材内容、造型、色彩及主题思想。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观察、分析、评价的欣赏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自主地用语言表达欣赏后的感受。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猜谜激趣:教师让学生猜一条狮子的谜语,让学生猜是什么东西?
2、出示狮子图片,提问:这张图片上有什么?
3、讨论真狮子和人造狮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从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来龙去脉说说。
4、从人造狮子引入课题,并尝试画一头人造狮子。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狮子舞表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狮子舞表演规律和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狮子舞的形态、色彩、场景,认识狮子舞的美感。(可以让学生上台模仿。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感受狮子舞的快乐、兴奋、热闹。渗透热爱民族文化教育。
(三)强化阶段:
1、学生欣赏,分析学生作品中形、色、动态狮子舞方面的美感,思考如何结合自己的想像与感受,画一幅有趣的狮子舞作品。
2、提示:以狮子舞与舞狮人为主体,使画面形成中心构图的样式,可在狮子周围添画环境与人物,教师可演示狮子的各种动态形象,供学生参考。也可制作课件展示主体与背景的配合画面,用分项展示的方法。
第二课时
(四)表现阶段:
1、学生创作,可自己画,也可合作完成。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1、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分小组评一评。
2、学生分组尝试表演狮子舞。
第4课 斗牛赛马真热闹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半立体造型的制作,提高学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学生集体创作命题作品:动物竞赛的场面表现。
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快乐、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肯有探究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制作方法,探究动物的半立体造型制作。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半立体的马或牛的造型。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同桌间互相讲述课前收集的动物竞赛的趣闻、相关的知识。
2、个别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纸造型“赛马”,数名学生演示赛马的激烈场景。
2、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将教师示范作品纸造型“赛马”拆开,初步探究“赛马”的制作过程。
3、学生自学研究纸造型“赛马”的制作过程:
学生自学课本中的制作步骤,然后分析赛马时人物动态,采用对称剪纸的方法制作折纸人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
4、请学生讲述纸马的做法。
(三)强化阶段:
1、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特征,结合动物竞赛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渗透。
2、思考:用纸做造型时如何表现。
3、学生讨论其他材质表现斗牛赛马的方法。
第二课时
(四)学习、制作阶段:
1、学生间相互学习,掌握一两种制作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及时纠正。
2、将学生作品展示、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五)展示、评价阶段:同学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
第五课 机器人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材质,掌握制作机器人的设计、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会给机器人命名,与其他同学交流设计构思。
2、隐性目标:培养学生快乐、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具有探究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自主选择各种媒材设计机器人。
教学难点:机器人的个性特征是否明显、设计制作手法是否具有创意。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教师出示机器人的图片或玩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敢入新课。
2、引导学生分析机器人的功能、用途、外形特征,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学习。
3、学生讨论机器人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4、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图片,结合课本范图讨论家庭安全机器人、玩具机器人、卡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特征。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像,激发创新思维。
2、教师布置学生进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从机器人的类型、功能入手发挥想像、要求构思新颖。
(三)强化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身边的材料,进行绘画表现与工艺制作方法的选择。 用纸盒将松紧带连起来。 用彩泥制作机器人。 用彩色卡纸制作机器人。 用废泡沫制作机器人。
第二课时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机器人作品,观众投以喜欢的标志。
第六课 未来生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2、知识目标:对“未来生活”这个主题的想像画的创作。
3、能力目标:想像思维能力的培养,画面的组织及涂色的方法。
4、发展目标: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想像思维,开发创造能力,创作出一幅关于未来的想像画。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想像思维,激发学生创作热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一百年之后我们人类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小学生还是坐在这样的教室学习吗? 2、一百年之后除了地球,我们人类还到什么样的地方住呢?城市的景观跟现在会有什么不同?那时候会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演播节选的科幻影片,激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更多的思考。用直观的图像把学生引入课题,使学生对于未来的联想有一些具象的参考。
2、师生共同欣赏、分析、探讨课本上的科幻画作品,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下,学生再次展开对未来生活的联想,从而对这节课的绘画创作内容有明确的思路。
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看了这些作品你有什么想法呢?
如果让你来画一幅表现未来生活的画,你想怎么样去画呢?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小结学生的反馈,分析学生关于未来的联想哪些适合构成一幅绘画作品,比较怪诞的不适合构成画面的联想教师也要指出。
2、教师出示范作,讲解创作构思及绘画方法和步骤。
构思。想一想,要画什么内容。
用铅笔画稿。先画主体,再添加背景。
勾画细部,整理完成铅笔稿。
涂上颜色。整理完成。
第二课时
(四)作业阶段:
1、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对未来生活展开联想并把它给画出来。
要求构思新颖独特,具有未来生活的气息。
要求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3、教师巡堂指导。
第七课 亲爱的爸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回忆把熟悉的人物描画出来。
2、能力目标:人物形态、神态的描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父亲的热爱。
4、发展目标:人物的绘画技巧。
教学重点:学习用绘画的形式生动再现爸爸的形象。教学难点: 人物形态、神态的传神描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你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2、能说说你爸爸的长相和经常表现的一些表情动作吗?
(二)发展阶段:
1、请几个能把爸爸描述得生动传神的学生,上讲台用粉笔把自己的爸爸画一画,然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来评一评,看看画得像不像。
2、教师通过范图《我的爸爸》进行画面人物分析,问:
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哪个小朋友画自己的爸爸画得最好?
你认为哪一幅画在形态、神态上表现得最好?
哪一幅画的色彩最吸引人?
3、师生共同赏析课本中的范图。教师应从人物形神、画面的色彩和构图等方面进行引导赏析。
(三)强化阶段:
1、教师讲解绘画方法和步骤:
画形,画人物形态。
画细节,画五官、衣服的装饰、背景。
涂色,完成。
2、教师布置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回忆把爸爸画出来。
要求把爸爸的形态、神态生动地描画出来。要求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得当。
第二课时
(四)作业阶段:
1、学生作业。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将作业陈列在教室内,全体学生观摩,评一评,说一说。
第八课 奖杯与奖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制作奖杯和奖章,初步掌握奖杯和奖章的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设计立体、半立体、平面的奖杯或奖章,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积极上进的品质。养学生的创造、设计、造型、制作、组合、想像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并美化奖杯或奖章,将奖杯颁发给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独特新颖的奖杯。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2、分发奖杯事奖章。
(二)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奖杯或奖章。
2、可从奖杯奖章等几个因素引导学生。
意义 造型 图案 色彩
3、小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三)强化阶段:
1、引导学生大胆选择不同材料和表现方法。
2、给学生演示制作奖杯: 用饮料瓶做杯体。
空盒子做底座。
用泥团捏成奖杯的形状。
第二课时
(四)作业阶段:
1、学生作业。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评价阶段:
向学生颁发不同的奖杯,并说说颁奖的理由。
第九课 多功能的衣服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用绘画的方式,体验设计多功能服装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对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绘画的方式,设计一件多功能的衣服。教学难点:如何设计新颖的服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出示课件:一张杨利伟的照片。你知道他是谁吗?
2、他身上穿的衣服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要穿多功能的衣服呢?
——因为太空中的特殊环境。所以宇航服的结构非常复杂,它具有加压、充气、防御宇航射线和微陨星袭击的作用,它里面有有通信系统、还有命保障系。
3、师小结:这是一件多功能的衣服。
4、引出课题:多功能的衣服
(二)发展阶段:
1、除了宇航服之外,你还认识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多功能的衣服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多功能衣服,你能看出来它是用在什么职业上吗?
2、出示生活中多功能的衣服图片,师生共同讨论多功能衣服的特点。(1)消防服
——耐热,不导热;硬度小,软,醒目;轻巧,密度小。(2)潜水服
——防水、保暖、防压。
3、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多功能的衣服呢?
——交警的荧光交通服、摄影家多口袋摄影服、冬天穿的保暖内衣。
(三)强化阶段
1、欣赏提高:欣赏课本中学生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
——从衣服的样式、功能和色彩方面进行解说。
2、师生合作范画,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意识。
——贺老师准备开一间多功能服装店,想公开招聘一些多功能服装设计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在纸上设计一件多功能衣服来参加贺老师的招聘会吧。
第二课时
(四)表现阶段:
1、学生创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展示学生的设计草图,从衣服的多功能方面进行评价。
第十课 饲养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饲养场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初步掌握简单的泥塑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能用材料自由组合创作各种小动物,并为小动物营造舒适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用泥巴表现小动物的造型。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小动物的形象,以环境衬托,使之更生动、可爱。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让几名学生表演小动物的动态,另一些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的动作。
2、引出课题《饲养场》。
(二)发展阶段:
1、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然后分小组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分析、讨论。
2、回答以下有关我们熟悉的动物的问题: 小动物的身体特征有哪些? 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小动物吃什么食物?小动物的生长年限有多长?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
(三)强化阶段:
1、教师简单分析课本的图片:如何用泥塑表现出来。
2、教师归纳制作的技法与步骤:
设计表现小动物的方案。用泥巴捏成形。
再作刻画、添画使其更形象。
适当添加“环境”(把小动物归类圈养在饲养场里。)
第二课时
(四)作业阶段:
1、学生作业:每人用泥巴捏一两个小动物,或小组合作制作一组小动物。
2、教师巡堂指导。
(五)展示阶段:
1、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教师讲评。
2、表扬合作最佳搭档,加强合作意识。
3、表扬课前资料准备充分的学生。
第十一课 密林中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2、认知目标:认识密林中的各种野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性和外形特征,发现动物的美;激发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感受泥材的特性,探讨用泥表现有创意的动物形象的方法。
3、能力目标:了解泥、陶泥等材料的特性,掌握用泥捏制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用泥制作野生动物形象,理解动物的形态、动态之美。教学难点:巧妙运用材料表现有趣的野生动物形象。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向学生展示用树叶、花、草组成的“森林”,然后让学生上台观察
2、问:你觉得森林里除了花草树木,还应该有什么?——野生动物
3、揭示课示:《密林中》
(二)发展阶段:
1、看一看:赏析投影图片或挂图,启发学生创作意识。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野生动物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描述它们的特征。
3、教师问:你喜欢哪些野生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想一想: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创作的设想,帮助学生的设想具体化、清晰化。
(三)强化阶段:
1、学一学:教师演示野生动物的制作过程,学生观看制作步骤。
2、试一试:教师布置学生作业,用手捏出野生动物,看哪个小组的野生动物制作得好而多。
第二课时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学生把制作的野生动物放置到由树、草、花组合的“森林”,组成“森林乐园”,学生自当小评委,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十二课 夜空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良好习惯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认知能力目标:掌握蜡墨画的方法来绘画夜空的景色或印象,尝试利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造型表现,初步渗透技术意识,体验造型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蜡墨画的表现方法进行绘画造型。教学难点: 有创意地创作以夜空为主题内容的绘画作品。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学生自当小评委,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导入阶段:
1、教师讲述有关夜空亮光的故事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电视录像资料或图片。
3、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夜空》。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多幅表现夜空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教师示范蜡墨画的画法: 构思构图,用铅笔轻轻描稿。 用浅色蜡笔或油画棒勾画形象。 涂色。
用毛笔蘸墨在画面上平涂,覆盖整个画面。 整理完成。
3、教师讲解用墨覆盖画面时蜡笔画过的地方不变黑,那是因为水和蜡不相溶。
(三)强化阶段:
1、教师讲述本课作业的要求。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构思构图并进行创作。
3、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要创作的构思。
第十三课 面具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在综合性活动方式中大胆地表现自我,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
2、能力目标:创作并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培养学生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3、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面具,了解民间艺术的风情风貌以及面貌一新具的来源、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构成概念。发展及其形式美。
教学重点: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和制作独特的面具作品。
教学难点: 巧妙合理地利用材料设计制作和装饰有新意的面具。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请学生上台表演小鸟,教师点评该生的语言、动作。
2、将小鸟面具让该生戴上,让其再表演一次。
3、学生分小组讨论,前后对比,突出面具的作用,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学生讨论,面具有什么作用?
2、赏析作品,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面具的起源、发展,鼓励学生描述、解释作品。
(三)强化阶段:
1、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设想,说说打算做怎样的面具。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面具的制作步骤。
第二课时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总结。
第十四课 杂技团的小演员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悟杂技演员付出的艰辛,从而激励自己,体验创作乐趣。
2、实践目标:促进学生满怀激情地完成设计、制作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
3、知识目标:通过对杂技表演录像的观摩,了解杂技表演的奇特性、技术性,能制作一个不倒的小杂技演员形象。
教学重点:合理利用材料,掌握简单的科学原理制作一个不倒的能立起来的小杂技演员。教学难点: 如何让所设计制作的小杂技演员不倒。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让学生欣赏图片,让学生欣赏优美而新奇的杂技表演,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2、杂技表演好看吗?你最喜欢哪一种杂技表演?
3、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讨论,杂技演员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坚强的意志
2、引导学生欣赏杂技艺术的形式美感和技术美感,激发学生创作思维。
(三)强化阶段:
1、教师示范课本上的制作过程:
画形。涂色、剪形。做纸圈,粘贴小人。
2、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新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学生进行想像画创作,手绘设计一个小杂技演员的形象。学生手工制作。将绘画与手工制作结合制作。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总结。
第十五课 农家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感知和表现学习活动,制作简单的平面或立体的造型。
2、能力目标: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制作出有创意的美食,大胆地表现个性。
3、情感目标: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通过具有家乡特色的活动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介绍家乡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创设有趣的感知与表现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作。教学难点:各式美食制作的外形美感与创新。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介绍广西美食文化——揭示课题
1、赏美食——学生欣赏壮乡美食图片
通过欣赏壮乡美食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壮乡美食的特征、色彩搭配和材料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品美食——学生品尝教师带来的壮乡美食。
3、说美食——学生自由说壮乡美食的特色。
4、参加美食节——出示美食节邀请函,激励学生参与。
三、走进美食乐园——讲授新课
1、观察范例,观察美食的制作材料。
让学生有机会动手摸一摸美食,感受和发现美食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2、教师示范——探索美食的制作步骤。
①教师展示台示范,用手语及肢体语言讲解,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
②引导学生说出制作步骤:
1、想特征;
2、选材料;3动手做;
4、取菜名
3、欣赏美食图片,发现美食的特点:色、香、味、形、养。(课件播放菜肴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美食的外形、颜色及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四、学生巧手创作美食
1、课间放松——巧手操 教师带领学生做巧手操
2、创设情境,出示作业要求:请选择你喜欢的材料,制作具有特色的食品,为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组成一桌丰盛的农家宴!
3、小组讨论:你打算做什么菜,选择什么材料来做?
4、学生汇报
5、学生作业,教师巡堂指导,配乐。
五、美食大汇粹——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1、引导学生自评,生自由汇报。
2、学生互评
①自由评选:评选出本组最有特色的两道菜。②配乐,学生模仿厨师上菜。③为美食投票 ④评价美食 ⑤颁发奖励
3、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农家宴。
①学生商量用唱歌、跳舞、广告宣传等方式展示美食。②学生自由展示
六、总结拓展,感情升华
第十六课 银闪闪的饰品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学习银饰品设计应用的乐趣。
2、能力目标:设计一件简单的银饰品,并能合理运用材料装饰美化它。
3、知识目标:了解银饰品在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结合剪纸和绘画的方式,做一件漂亮的银饰品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运用材料设计制作银饰品。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少数民族节日活动的图片。
2、教师问:“你参加过少数民族节日活动吗?穿过少数民族服装吗?”
3、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出课题。
(二)发展阶段:
1、展示银饰品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教师问“你喜欢什么样的银饰品?”
3、“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银饰品?”
(三)强化阶段:
1、展示银饰品实物,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
2、学生讨论银饰品的制作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银饰品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引导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和银色的包装纸做一件小饰品。
引导学生将饰品组合,设计出新的饰品造型。
把自己制作的小饰品戴起来展示。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总结。
第十七课 剪窗花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窗花以及窗花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窗花的制作方法,学会剪制一个简单的窗花图案。
3、让学生感受学习剪纸艺术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剪纸的艺术魅力,学习剪窗花的制作方法,学会用窗花美化环境。教学难点:掌握简单的剪纸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小热身:哪个小组能说出中国民间艺术的种类最多。——剪纸、风筝、刺绣、蜡染、瓷器、面具、脸谱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剪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3、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窗花作品。
4、揭示课题——剪窗花。
(二)发展阶段:
1、窗花是中国民间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产物,今天,我们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呢?
2、请翻开课本34页,用五分钟时间,同学们看书研究一下剪窗花的制作方法,然后拿桌上的纸自己尝试剪一个窗花。
3、师生总结:剪窗花的方法和步骤。
把方形蜡光纸对折、再对折„„
画图案。
剪下。展开。
(三)强化阶段:
1、教师发现学生在尝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
2、再次欣赏剪窗花作品,让学生了解,一种图案多种折法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
第二课时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再次制作。看哪个小组的学生剪出的花样最多,最特别。
2、教师巡堂指导。
(五)评价阶段:
1、让学生把剪好的窗花贴在教师制作的窗花道具上。
2、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第十八课 爱护鸟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丰富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
2、知识能力目标:学会制作各种鸟类头饰、面具,利用自己的作品进行游戏活动,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
教学重点:抓住鸟的特征设计制作鸟类头饰、面具。教学难点: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室外、室内的游戏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对生活的热爱,使学生懂得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教师出几个谜语给学生猜一猜。
嘴巴尖,嘴巴长,滴滴答答啄树干。大树小树都爱它,人们叫它树医生。肚子围白兜,背部披黑袍。尾巴似剪刀,专吃害虫子。
看上去像只猫,其实是只鸟,夜夜去巡逻,田鼠跑不了。
2、学生猜谜后,教师揭谜底并板书:啄木鸟、燕子、猫头鹰。
3、板书课题:爱护鸟类。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爱护鸟类?地球上没有鸟类行吗?
2、学生谈一谈,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鸟都有哪些特征、欣赏鸟类的美和可爱,教师引导、点拨。
3、教师展示有关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欣赏鸟类的美和可爱,学会用美术形式表现鸟。
(三)强化阶段:
1、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概括表现鸟的形与色,根据鸟的特征用简单的几何形来设计头饰的结构。
2、教师示范制作鸟类头饰,让学生学会一个基本的制作方法。也可以提供种鸟类头饰的制作样式给学生模仿。
3、学生分组进行制作,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
第二课时
(四)制作阶段:
1、学生制作 2、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评选自己心目中的好作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教师总结。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颜料画纸 剪刀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剪刀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
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
(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
(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
(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 现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
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
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1.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
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⑶描上花纹。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
(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
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2. 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3. 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5. 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4 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
教学准备: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
颜料 画纸 剪刀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
(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
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置,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教学反思: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置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图画 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播放音乐)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置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教学反思: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
剪刀 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
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
(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
(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 “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教学反思:
第四课 彩点点
教学目标:
1、欣赏修拉的作品,感受彩点画面的趣味,2、尝试用彩点合理的组合颜色画一幅的画,3、体验彩点组合画面的乐趣,同学合作愉快。教学重点、难点:
色点密度的控制、颜色的组合搭配。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三个分别点满红色、黄色、蓝色的酒杯,2、演示在画了红色点点的酒杯中点上黄色。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酒杯里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再请你眯着眼睛看看,感觉怎么样?
二、探究发现
1、请学生上台来在另外两个酒杯中跟别添上蓝色和红色的小点点。眯着眼睛看看同学的作品,现在酒杯里的颜色分别变成了什么颜色呀?
2、欣赏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你发现这幅画在用颜色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
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1)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2)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3)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4、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5、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6、学生回答讲解。
齐读儿歌:一点、两点、七八点,牵牵手儿拉长线,九点、十点、无数点,肩并肩儿连成片。
7、学生再次尝试绘画: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8、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评价总结
1、展示作业。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互评作业。教学反思:
第五课 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教学准备:
纸张 颜料 等 学生活动:30分钟。教学过程:
一、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
二、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
三、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
四、调色练习
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
五、心得交流
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 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六、教师小结
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七、游戏
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
1、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2、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教学反思:
第六课《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
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 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 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
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⑶描上花纹。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
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教学反思: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教学难点:
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
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教学准备:
自制示范品 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
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 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
(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教学重点:
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 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生:想!
师:好!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快乐的舞蹈》!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生:好!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生表演舞蹈)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
(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
(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生:能!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生1:他们的画上画有舞台!
生2:还有观众!
„„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生:能!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怎样画跳舞的人!
生:我学会了速写!
„„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教学反思: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教学准备:
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
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B、上色。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四、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2.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3.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学具准备:
铅笔、彩色水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3.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4.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 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家》的图片资料等。教学重点:
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教学难点:
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5.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上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 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
堆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教学准备:
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教学准备:
剪刀 彩纸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教学反思: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眼中的儿童
教学目的:
初步感知中国画和油画不同画家眼中的儿童工具材料、技法所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造型要素等的感受。画家眼中的儿童感知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和油画的“油彩和画布”,在比较中体会作者对平凡美与生活美的发现与创作情感;体会画家对生活美的感受与表现生活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形与色”的感受和童年“美与趣”的回忆。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画“线造型”与油画“块面组合”的艺术形式。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创设岭南版美术教案画家眼中的儿童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的情景。
摸一摸:让学生在触摸中尝试文房四宝和油彩画布,初步感知两种不同材料、工具的特点。
画一画:用毛笔和油画笔画“点”和“线”,观察两者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你认为教材中哪些作品选用了“文房四宝”,哪些选用了“油彩画布”?你是从哪里观察出来的?
二、体验活动:比较工笔画与意笔画的不同。
想一想:比较《小庭婴戏图》、《牧牛》、《蒲公英》三张作品,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流畅细腻的线条,哪些地方用了粗犷的线条表现?
说一说:流畅细腻的线条给你什么感觉?粗犷的点、线给你什么感觉?
三、探究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画进行欣赏与评述。
选一选:你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给你什么感受?(提供选择词语:欢乐、吉祥、热闹、乡土气息、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可爱、大自然气息、有趣、文静、调皮、生动、亲情等)
说一说:作品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引导观察作品的形与色,体会不同画种、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及生活情趣。)
四、评述活动:评一评我喜欢的好作品。
描述:作品中描绘了什么?给你什么感受?(提供一些美术语言,让学生选择。)
2、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中外著名的卡通形象;
2、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感受可爱的卡通形象。教学难点:
了解卡通形象的夸张与拟人等艺术手法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学过程:
一、卡通形象“趣”在那里? 你收集了哪些卡通明星?
卡通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借助卡通形象有趣的情节、造型、色彩等,培养正确的道德观与美的视觉感受)
二、卡通形象比传统绘画幽默、有趣吗?
找一找:卡通形象与传统绘画有什么不同?(色彩、单纯、造型幽默、生动)看一看,想一想:卡通形象和它们的原形有什么不同?(拟人、夸张、变形艺术表现手法)
三、中外卡通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找一找:哪些是中国卡通形象、那些是岭南版美术教案可爱的卡通形象外国卡通形象?你从哪里看出来?
比一比:人物卡通形象与拟人卡通形象有什么不同?(人的结构、动物的结构)
四、卡通形象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找一找:“用线勾勒,平涂设色”的卡通形象(体会民族风格);卡通形象夸张、拟人的部位;
你还知道有哪些卡通形象的表现形式?(如国画、剪纸、水彩、铅笔画、电脑画)
五、欣赏卡通形象
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给你什么感觉?(可爱、幽默、凶恶、呆笨、粗鲁、刚强、聪明、善良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说一说你喜欢的卡通形象“趣”在哪?(有趣的情节、造型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
六、想象与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个故事,并为卡通故事设计一些卡通形象。
3、彩色字母娃娃
教学目标:
1、能绘画或剪出字母形状彩色字母娃娃;
2、能对字母进行“拟人化”彩色字母娃娃的想象创造表现;
3、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彩色字母娃娃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材料表现“拟人化”的字母及进行装饰。教学难点:
运用对称、均衡、夸张等手法表现字母。教学过程:
一、我能行:
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工具,尝试绘画或剪出几个自己喜欢的字母形状。(比较对称、均衡、变化、夸张的美感。
二、像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人体字母造型”和“手势造型”比赛,激发学生“拟人化”的观察和想象。
三、他们是什么?
欣赏艺术家表现的字母。思考:
1、是什么字母?
2、艺术家用什么表现字母?(人物、动物、静物)彩色字母娃娃
3、字母美在哪里?(对称、均衡、拟人、夸张)
4、表现的物象与字母有什么关系?(符合字母结构)
5、感受单纯和丰富的色彩。
四、想象设计游戏。
1、提供每个小组1——2个字母造型,彩色字母娃娃岭南版美术教案让学生在特定的字母形状上进行想象,如想象字母中的人在干什么?
2、欣赏书上人物卡通字母图。比一比,自己设计的人物字母与书上的人物卡通字母有什么不同?
3、感受美感形式:卡通式造型趣在哪里?那些字母表现了对称均衡的美感?
4、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美妙多变的线条
2.认识各种直线、曲线及其作用、感知线是辉煌语言之一。3.培养线控与线性的感知与表达能力。美妙多变的线条 教学要点:
1.重点:认识线是绘画语言之一,感受先的不同种类及其美感作用。2.难点:线性的感受与表达。美妙多变的线条
3.兴趣点:①“绕线造型游戏”。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线。③寻找身上的线。④线造型创作。
4.观察点:日常生活中各种直线曲线。美妙多变的线条不同的线组合创作所产生的不同美感。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线。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妙多变的线条 2.提问:
(1)你看到什么?
(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疏密有有序的线产生轻柔、飘逸、优雅的美感)。
(3)艺术家表现的线条各有什么美感?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线条”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5.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②、用彩色笔绘画。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三、小结
5、象形文字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感知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联想
2、了解“象形文字”的描摩实物形象的特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3、能运用形与色表现象形文字,并装饰成画面。教学要点:象形文字的联想
1、重点:感知象形文字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发挥想象创新能力,表现象形文字的画面。
2、难点:能根据象形文字的结构,运用夸张、变形、重复、排列方法装饰成画面。
3、兴趣点:①图形中的文字含义。②象形文字与实物象形的关系。③创作“象形文字”的画面。
4、观察点:①从象形文字的意象形到简体字的抽象形,体会字形的发展是从繁到简的过程。②体会意象美与抽象美。
课前准备:
彩色笔、油棒、剪刀和各种色纸,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卡通人舞。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范画象形文字的联想
3、了解老师画中意境象形文字的联想
二、讲授新课
1课题:可爱的卡通形象 2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猜一猜它们象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色彩、夸张)
(3)在欣赏中,感知象形文字的变化过程,感知人类像创造的能力。(4)在尝试中,发展想象力,创造象形文字的有趣画面。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说一说知道的象形文字造型,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教师提共文字(具象)(意象)(抽象)。1.想象与造型:是画还是文字? 6.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进行创作。②.用彩色笔绘画创作。
③.画出或创作出一个或两个象形文字,并进行装饰:装饰什么才能象形文字和具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三、小结
6、美丽的花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美丽的花园
2.感知画美丽的花园的基本特征。3.能运用各种媒材表现心中的鲜花。教学要点:
1.重点:感知画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并抓住基本特征进行想象表现。2.难点:感受花的形式美,拓展想象思维。美丽的花园。
3.兴趣点:①《七色花》童话故事。②欣赏《生命之树》。③“我是花仙子游戏。4.观察点:①花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美丽的花园②“生命之树”的形式美。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放课件
2.欣赏教师的范画 3.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美丽的花园
2.提问:
(1)你看到什么?美丽的花园
(2)你最喜欢?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象什么?(3)欣赏艺术家的《生命之树》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听老师讲故事《七色花》。
①听完了故事,你有那些启发和想象?
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5.学生想象与创作:
①.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②.用彩色笔绘画出自己的花园。
③.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是美丽的花园和用什么色彩,具有装饰美?
三、小结
7、我们爱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我们爱吃的水果
2.感知一些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的特点。我们爱吃的水果 3.能运用各种工具、纸材,表现“我们爱吃的水果”。教学要点:
1.重点:能进行整体记忆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水果的形与色。能欣赏与评述大师作品。能运用各种纸材表现水果。我们爱吃的水果
2.难点:能从多角度想象和创造未来的水果。我们爱吃的水果 3.兴趣点:
①吃水果、玩水果、水果的故事。②有关科学种水果的实例。③想象未来的水果。
4.观察点:水果的形状、色彩、表皮、花纹等特征。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黑笔。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画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我们爱吃的水果 2.欣赏《静物》我们爱吃的水果 3.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闻到什么?为什么?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形状?它有什么特点?(3)闭上眼睛记忆一下画中有哪些色彩?给你什么感觉?(4)你喜欢这幅作品?为什么?
(5)这位大师叫什么名字?他想说些什么?(体验作品的美与内涵)4.教师讲授新课:我们爱吃的水果 5.过程与方法:
①在视、触、嗅的感觉体验中,学习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②在欣赏中、感受大艺术家作品的静态美,提高审美品位。
③在分析、比较游戏中,体会南北佳果的形与色等美感,体会交通发展代来的南北水果大聚会。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色彩进行创作,把各种水果画出,再进行组合。
2.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水果更加与重不同和造型美和色彩美有装饰美?
四、小结,①要求:能设计一个自己的各种水果画。②能运用对称、色彩、夸张等手法表现。③作品独特,与众不同。
第二节
一、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一:感受美,认识美。
目的:创设嗅觉、视觉情况,激发对水果的记忆,了解水果的基本结构,感受水果的特点和美。
活动二:想象美,欣赏美。活动三:探索美。活动四:表现美。活动五:评价美。
二、学生活动
1.感知水果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能了解一些关于水果的特点。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表现水果的形态、色彩。能用“对称、均衡、重复”等艺术手法表现水果。能用审美眼光欣赏水果,产生爱水果情感。
热爱生活,美化环境。剪下自己画的水果与同学一起创作和装饰成水果树。2.学生继续作画作业。对水果作业能进行想象表现,发展创造思维,可以在结构运用抽象形等手法来进行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结:造型美,色彩美,创意美。
8、切开的果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 3.能运用点、线、面、色及拓印方法,表现切开的水果和切面美丽的图案。教学要点:切开的果实
1.重点:感知切开的水果形状和点、线、面、色组成的图案及其美感。切开的果实。2.难点:运用绘画及拓印方法表现对称、均衡放射等水果切面的图案。切开的果实 3.兴趣点:①观察切开的水果不同的形状和切面美丽的图案。②视、触、嗅的游戏活动。
4.观察点:①切开的果实呈现的不同形状及切面的形、色、线组成的图案。②感受切开的果实切面及其对称、放射和均衡排列的美。切开的果实
课前准备:彩色笔、油棒、各种水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教师的范画 2.了解老师作品中意境
二、讲授新课
1.课题:我们爱吃的水果 2.提问:(1)你看到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点、线、面、色、重复、重叠排列的图案)。(3)它使你想到什么?(激发想象)。
(4)画中色彩给你什么感觉?(对比感觉:如柠檬黄与橙红、橙与紫:和谐的感觉:如大面积的黄和橙、与小面积的紫形成对比统一的和谐。
3.教师讲授新课: 4.过程与方法:
①在“线条”造型游戏中,培养想象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②在欣赏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创造力,提高审美品位。③在装饰设计游戏中,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三、学生想象与创作:
1.用卡纸、挂力纸等的色彩笔进行创作。2..用彩色笔绘画。
3.装饰:添加什么?装饰什么才能使字母“拟人化”和具有装饰美? 4.小组活动:
①.交流自己的水果,探讨水果的种类及外形,猜一猜,画一画把水果切开产生什么图形?把自己观察的结果用线条表现出来。
②.说一说把期望开的水果。沾上色,在纸上印,印出来的图案与画出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
9、吃瓜果的人
教学目的:
1、感知水果的丰富营养;
2、能运用各种工具,吃瓜果的人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吃水果的人”。
3、在“吃”中学会细心观察;
4、在观察中联想夸张部位如何表现;
5、在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趣” 教学重点: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吃瓜果的人”。
教学难点:摆脱固有形象,从夸张、有趣的角度表现“吃瓜果的人”。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观察,进行夸张的联想与表现。看一看、说一说:看看自己带回来的水果:吃瓜果的人
1、是什么形状与颜色的?
2、有什么营养?鼓励与同学分享。吃一吃、看一看:
1、手拿着镜子看看自己的吃相,鼓励尝试“夸张地吃”,看看自己的五官有什么变化?
2、看看同学谁吃得最有趣?哪些部位最有趣?
3、手里拿着什么瓜果,是整体的、是切开的,还是吃过的瓜果?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
请几位同学表演:狼吞虎咽地吃、甜滋滋地吃、快活地吃等,激发兴趣。看一看、想一想:边观察边想象:
1、夸张哪些部位最有趣?是线描画还是色彩画?
2、从什么地方开始画?
二、欣赏、比较与评价。看一看、说一说:
1、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2、找一找小朋友画中哪些部位最夸张?
3、小朋友运用什么线条、什么形状子表现夸张的部位?
4、比一比自己的作品,有趣在哪里?夸张了哪些部位?
10、我们的影子
教学目的:
1、了解“影子”形成的因素;
2、能运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我们的影子画面。
3、在“造影”中,理解小博士的话,我们的影子知道形成影子的条件要素;
4、在造影与表现中,感受“动态与静态”美;
5、在“想象创作”中,感受“创造影子人物”的趣味。教学重点:能用线与色表现影子,并组成有趣的画面。
教学难点:了解影子形成的要素及原因;我们的影子能画出装饰美观的影子画面。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在造影活动中理解小博士的话。
玩一玩、看一看: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看看影子与自己有什么不同?想一想,像什么?(感受静态美与动态美)
比一比、说一说:影子与人(实体)有什么不同?(感受概括美)
玩一玩、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反馈课前学生与父母探讨的结果)
二、在灯光下造影,感受“具象美、抽象美和意想美”。
玩一玩、描一描:利用灯光,用手“造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互相合作,选个最美的手影描下来,看谁的手影最有趣?
看一看、说一说:移动灯光,固定手影,看看有什么发现?(从具象形变抽象形或意象形)
玩一玩、画一画:把手造影的各种具象形、抽象型和意象形用线描摹下来,组成有趣的画面,注意手影重叠的部位描画(参考教材中的黑白手影作品),感受重叠美。
三、创新与表现。想一想、画一画:
1、用什么方式表现生动的影子?(观察教材的学生作业)我准备画独立影子还是重叠影子?
2、用笔进行描画。
3、着色。
4、欣赏与评价。
11、生动的吉祥物
教学目的:
1、感知卡通吉祥物及其作用生动的吉祥物;
2、能用线描平涂方法装饰、设计卡通吉祥物。
3、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表现吉祥物生动的吉祥物。
4、在欣赏中感受卡通吉祥物的拟人化、夸张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拟人法和“形与色”表现吉祥物。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大胆夸张的创作,生动的吉祥物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卡通形象;对一些动物结构不熟悉,创作时产生困难。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感知吉祥物。
看一看、想一想:看看课文,想一想吉祥物给你什么感觉?(拟人化、吉祥、有趣、幽默、神奇、生动、可爱、代表好运)吉祥物与卡通形象有什么异同?
二、探讨吉祥物的作用。
1、你在哪些场合,哪些地方见过吉祥物?
2、为什么要用吉祥物?(渲染活动气氛、象征好运气、代表商品的形象等)
3、在课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吉祥物,猜猜它们的含义。
三、比较吉祥物的艺术特征。找一找、说一说:
1、吉祥物有什么共同点?(拟人化、夸张、幽默)
2、吉祥物美在哪里?
四、探讨吉祥物的艺术特征。
1、选一选、说一说: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吉祥物,说说是由什么形组合装饰而成的?
2、比一比、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设计吉祥物?也可以把课前自己画好的动物与同学交流,如何“变”成吉祥物?
具体讨论内容(提供一些动物形象让学生选择与思考):
1、选一个什么形象?(具象或抽象)抓住该物象什么特征?运用什么手法?(夸张、拟人)夸张哪些部位可使形象生动、吉祥、有趣?
2、用什么造型、表情、动作表现“拟人化”?
3、为学校活动设计一个吉祥物。
12、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教学目的:
1、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2、认识对称美、均衡美、重复美等形式美感;
3、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
4、在探讨中感知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尊重父母;
5、在尝试各种材料中,激发材料妙用,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发展创造力;
6、学会关心别人;喜欢自己设计制作礼物送给父母。
教学重点: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父母;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具有形式美、有创意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1:创设情境,感受父母的爱。说一说:
1、播放有关父母亲情的音乐,回忆父母的爱;
2、你知道哪些有关父母的节日?
想一想:父母最需要什么?(感受父母的期望)准备送什么礼物给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探究活动
探究“礼物与材料”的关系。
想一想:看看自己准备的材料,想一想可以做些什么小礼物?(激发材料的想象与妙用)
三、探究活动
探究“美观、精致”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的设计制作方法。想一想:课文中的“小项链”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 试一试:运用什么形式进行设计小礼物才好看? 说一说:你喜欢书上哪一件小礼物?为什么?
四、探究活动
4、创作与众不同的精美的小礼物。想一想:在触摸材料中进行想象,如何才能材料妙用? 做一做:运用形式美感进行创作。
13、民族娃娃
教学目的: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娃娃都各有不同的服饰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能妙用材料和剪、撕纸方法粘贴成“民族娃娃”。
3、在资料交流中感知各民族的不同服饰和风土人情民族娃娃;欣赏各民族的审美趣味;
4、在对比欣赏中,学会找不同服饰特点,体验不同审美情趣;
5、在尝试中了解撕纸方法和粘贴方法民族娃娃;
教学重点:能用纸材和剪、岭南版美术教案民族娃娃撕纸贴画的方法,创作有民族特点的民族娃娃。
教学难点:妙用纸材和抓住不同民族特色,表现色彩对比鲜明、动态生动的民族娃娃。
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1:为什么课文中“56个民族,56朵花”? 交流:
1、自己收集的资料中,你最喜欢哪个民族的服饰?为什么?
2、你认为服饰美在哪里?(造型独特、色彩强烈、装饰性强)
二、探究活动2:撕纸的方法和拼贴的方法。游戏:
1、看谁“直线撕、弧线撕和变线撕”撕得最美?
2、尝试用力撕,轻柔地撕,感受不同力度撕出的效果。
3、试一试对称撕。
游戏:把撕出来的形状组合拼成一个可爱的娃娃。
1、把刚才大家尝试“直线撕、弧线撕和变线撕”时撕出来的“点、线、面”的纸材形状,组合拼成一个可爱的娃娃。
2、先贴什么,后贴什么?是“进行块面剪贴”还是“进行撕点粘贴”?
3、试一试,把点拼成娃娃的形状。
4、说一说有什么困难。
三、探究活动3:创作有特色的民族娃娃。动脑:
1、在图片中选一个服饰风格明显的少数民族图片作参考。
2、思考什么动作才生动、有趣?
3、选择色彩底板纸。(冷暖对比、明暗对比)
4、选择块面纸粘贴,还是撕点拼贴?
动手:
1、小组分工,如分工负责撕“点”、“撕线“、撕“形”,并按形状色彩分类放好。
2、合作或个人进行拼图与粘贴。
四、探究活动4:哪个撕纸拼贴的民族娃娃最美?
14、我们的大花瓶
教学目的:
1、感知古陶瓷花瓶造型美、装饰美的特点我们的大花瓶;
2、感知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我们的大花瓶;
3、能用对称法剪出有装饰花纹的大花瓶,我们的大花瓶
4、在欣赏中,探讨中国陶瓷花瓶的外形美、花纹美及审美价值,从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5、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保护文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探讨对称剪纸和阴刻剪纸的方法,剪出有花纹图案、造型美观的大花瓶。教学难点:感知古陶瓷的美及价值;剪后张开左右对称的花瓶,外形独特美观。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讨中国古陶瓷花瓶的审美价值。找一找、说一说:
1、造型美。花瓶的形状美在哪里?各有什么特色?
2、实用美。猜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3、装饰美。找一找有哪些花纹和图案?怎样排列?美在哪里?
4、审美价值:教师介绍。
二、探讨花瓶造型美、实用美。说一说、试一试:
1、看课文,想一想,找出花瓶的基本形:瓶口、瓶颈、瓶身和瓶脚。
2、拼摆游戏,运用几何形拼出各种各样的花瓶,体验由不同基本形和不同组合方法能设计出不同造型的花瓶。
看一看、试一试:选一张纸,试一试剪出对称式花瓶造型。
看一看、比一比:谁剪的花瓶造型美、实用?(放得稳、能插花、供观赏等)
三、探讨花纹的形式美。
看一看、说一说:
1、在学生作业中,你认为哪个花瓶的图案好看?好看在哪里?
2、运用什么表现花纹?(具象美与抽象美)
3、找一找,哪些地方有月牙形和锯齿形的花纹?(感受传统剪纸技法)
4、你准备选用什么花纹装饰花瓶?
想一想、做一做:在刚才剪的花瓶造型的基础上,尝试剪出花纹(体会阴刻剪纸)。
四、创新与表现。
想一想、做一做:怎样运用基本形组合成与众不同的造型?运用什么花纹装饰? 能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造型美观的花瓶,增强环保意识。
15、有趣的剪纸娃娃
教学目的:
1、感知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有趣的剪纸娃娃;
2、用纸材剪出对称的娃娃形象有趣的剪纸娃娃;
3、在欣赏中感受民间剪纸的情趣;
4、在“找一找”活动中掌握“对称、连接不断、有趣的图象”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重点:感受剪纸作品中的优美线条、有趣的纹样、审美的情趣;能用纸材剪出对称娃娃及花纹装饰。
教学难点:理解民间剪纸的寓意;掌握线条连续不断的设计。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
想一想、说一说:“吉祥物”有什么作用想一想与“吉”同音的字和图象。找一找、说一说:
1、抓髻娃娃中有与“吉”字同音的图象吗?
2、这张民间剪纸想告诉我们什么?(激发兴趣与文化传承情感)
3、你喜欢这张“抓髻娃娃”吗?为什么?它美在哪里?
二、在比较中探究作品的形式美。找一找、说一说:
1、《抓髻娃娃》和《刘海撒金钱》岭南版美术教案有趣的剪纸娃娃的娃娃形象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它们各用什么图象表现“吉”与“避邪”?
3、它们各用什么“点、线、面、具象形”进行装饰设计?
4、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三、在尝试中探究和剪出对称的具有装饰纹样的娃娃形象,能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造型美观的娃娃,从制作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想一想、做一做:
1、对折;
2、怎样设计使娃娃生动、有趣;
3、描绘半个娃娃形象及装饰纹样(设计剪掉地方不能剪断中轴线);
4、先剪出细小部位,再剪出较大的部位。
16、百变卡通玩具
教学目的:
1、感受卡通形象夸张的比例百变卡通玩具;
2、能与同学合作,百变卡通玩具共同创作六个头部与身体一样大的卡通形象;
3、知道“百变卡通玩具”正、反面的设计百变卡通玩具方法。教学重点:能设计比例夸张的卡通形象,并设计制作成百变玩具。教学难点:正面与反面的卡通形象头部与身体的位置。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1、玩一玩,感受夸张的比例能产生幽默的卡通形象。
变一变、看一看:在原来的卡通形象上,贴上自己的头像激发思考兴趣,如1/2的人物头像与身体比例,使你产生什么感觉?(有趣、幽默)
画一画、比一比:取相同的两张方格进行反绘画合作竞赛,一人在正反面头部,一个在正反面画身体,两人组合成卡通形象,感受简单的“百变形象”。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鼓励创作有趣、夸张的卡通形象及组合方法)
2、在探究中,欣赏有趣的卡通形象,激发创造思维。看一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张“卡通形象”?为什么?
想一想、说一说:有趣在哪里?(感受“线与色”的表现和具有人一样的表情、动作、衣服的卡通形象。)
看一看、说一说:提供一些卡通动物形象,引导进行拟人化变一变,激发创造思路。
3、探究折叠卡片的设计制作方法。
看一看、说一说:小组讨论思考,为什么要12个小格?卡通人物为什么这样设计? 想一想、说一说:设计接力游戏,小组先设计好12个格子,然后每人画一个格子,注意头部与身体的位置。剪好后小组内进行“折、叠、玩”游戏,看看是否设计制作适当,是否要修改。
17、神秘的城堡
教学目的:
1、感知“城堡”的造型特点;神秘的城堡
2、妙用纸材进行城堡的设计与制作,感受废旧纸材的妙用,培养环保意识。
3、在说一说中,交流城堡的故事,激发建造城堡的兴趣;
4、在比较中探索掌握设计与制作城堡的快乐,神秘的城堡 教学重点:感知城堡的造型特点;选用纸材合作设计制作小城堡。教学难点:能设计制作高低错落、造型奇特、有趣的城堡。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城堡的造型特征。看一看、说一说:
1、从两张照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建筑物是有什么形体组合而成的?岭南版美术教案神秘的城堡猜一猜建筑物为什么要围起来?
3、能说说城堡有什么特征吗?
4、说一说城堡的年故事。
二、探究城堡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比一比、说一说:
1、四组作业中,你喜欢哪一组的城堡?为什么?
2、城堡给你什么感觉?(神秘、华丽、有趣、古老、精美)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造型、纸材、色彩等)
看一看、想一想:
1、楼房的基本形是什么?(楼房、窗、门)由什么形组合的楼房才好看?如何剪出好看的窗与门的形状?选择什么纸材才合适?
2、小组讨论:设计一座什么城堡?(神秘、华丽、有趣、古老、精美)神秘的城堡为城堡起个好听又神秘的名字。
想一想、做一做: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负责设计一幢建筑物;
2、根据城堡要求选择合适的纸材,如何表现“神秘”的纸材,表现“围城”的纸材
3、可运用点、线、面和纸材的花纹进行装饰;
4、把每个人设计制作的建筑物连接起来,围成堡垒式的小城;
5、添上人物、路灯、树木等,增添情趣。
三、在比较中感受创作的乐趣。看一看、比一比:
1、互相参观,提出问题。
2、小组介绍:城堡的名称、妙用纸材、造型特点等。
3、感受废旧纸材的妙用,增强环保意识。
18、纸碟怪脸
教学目的:
1、感知民间面具的审美趣味;在欣赏中感受面具的艺术趣味;
2、能利用各种材料和纸碟设计制作一个造型美观、纸碟怪脸色彩对比鲜明的“纸碟怪脸”面具。
3、在比较中找出面具的造型与色彩特色,启发创作思路;
4、在探索中,运用各种废弃物进行“怪”面具的形状、色彩、五官的夸张造型与装饰设计,发展创造力,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利用纸碟和废弃物设计制作一个 “纸碟怪脸”。教学难点:妙用各种废弃物,设计和装饰怪面具。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探究民间面具的审美情趣。找一找、想一想:
1、找一找面具上的“点、线、面、色”纸碟怪脸及具象形。想一想,这些造型元素是用来装饰什么?面具是五官有什么特征?(几何形表现、具象形表现、夸张表现)
2、找一找,面具造型奇特的地方和夸张的色彩。想一想、说一说:
1、面具给你什么感受?(怪异、神秘、恐怖„„)
2、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受?
3、面具有什么功能?
二、探究面具美的设计制作方法。纸碟怪脸 看一看、做一做:根据书上的步骤图,边做边想。
1、用什么材料才能妙用。
2、怎样排列装饰才美。
3、造型、五官及色彩要怎样设计才有奇特和怪的效果。
三、合作创作,共享成功快乐。
合作创作:材料共享,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1、构思;
2、选材料;
3、如何妙用(形式美的设计和运用材料);
4、合作创作。
戴一戴、玩一玩:戴上面具玩一玩,体验创造的快乐。可模仿非洲民间的一些风俗进行古老的“驱魔保平安”游戏。了解利用面具的狰狞的造型进行驱魔的做法,是古人对“疾病”的恐惧,在缺乏医学知识和药品的情况下,祈求通过“驱魔”能得到“神”的帮助,而体验古面具文化。
四、审美与评价。
19、变废为宝
教学目的:
1、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变废为宝;体会废弃物利用的乐趣。
2、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变废为宝创造玩具或装饰品。
3、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形成环保意识。
4、在选择与尝试创作中,学会利用废弃物的形、色、质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装饰设计;
教学重点:利用废弃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特性进行玩具的想象组合创作。
教学难点:妙用废弃物的特性设计制作成形式美的玩具或装饰品。教学过程:
一、布置废弃物回收展览,培养环保意识。玩一玩、分一分:
1、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废弃物分类。如点体、直线体、曲线体、平面体、曲面体、几何行状等;
2、同质感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变废为宝;
3、按不同造型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具体形、抽象形等;
4、按不同色彩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冷色与暖色等。想一想、说一说:
1、选一个你喜欢的废弃物,说一说它美在哪里;(学会发现和利用废弃物)
2、这些废弃物使你想到什么;(资源的浪费)
3、与同学说一说你见过、用过的废弃物设计的装饰品、玩具、用具。
二、妙用废弃物设计装饰品游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玩一玩、想一想:
1、明确游戏目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用一张方形厚卡纸,合作设计与装饰成相框;
2、探讨物体整齐排列的装饰美感,选两位同学到“废弃物处”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与装饰(如在厚卡纸方框上用牙签有规律地排列装饰、用纽扣有序排列装饰、用色彩纸装饰、用雪条棍排列装饰、用瓶盖排列装饰、用铅笔屑装饰„„);
3、感受设计与应用的关系。在相框上放一张照片或图片,感受“材料妙用”。
三、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想一想、做一做:
1、想一想,哪些废弃物有被塑造的条件?
2、做一做,哪些废弃物可设计制作玩具、装饰品、生活用品?引导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
四、布置变废为美的展览。
想一想、做一做:可从“玩具、装饰品、用品”方面分别摆放,摆放时,想想怎样布置才整齐、美观?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环保的作用,形成环保意识。
20、分类垃圾桶
教学目的:
1、知道分类垃圾桶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分类垃圾桶;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知道分类垃圾桶是由基本形体或基本形体组合的方法设计与制作的;
3、利用废弃物的造型特点进行组合设计,制作分类垃圾桶。
4、在欣赏中,感知分类垃圾桶的造型美、色彩美、实用美的特点;
5、在动脑、动手中,掌握分类垃圾桶的设计与制作方法,感受创作的快乐。教学重点:运用基本形体组合的方法设计分类垃圾桶。
教学难点:巧用废弃物的造型特点设计制作形式美观的分类垃圾桶。教学准备:范作 教学过程:
一、布置“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的展览。分类垃圾桶(目的:感知分类垃圾桶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1、调查居住地的社区有多少分类垃圾桶?它的造型、色彩、功能、垃圾分类投放口各有什么特点?
2、人们对分类垃圾桶有多少认识?知道分类投放标志吗?共有多少名路人往垃圾桶里扔废弃物?有多少人分门别类地投放废弃物?家里的垃圾如何处理?
3、以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主题,如“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再把调查结果用文字、绘画、照片体现出来,布置展览。
二、探讨“分类垃圾桶”的组合设计与制作方法。分类垃圾桶(目的:从关注环保、关注垃圾的处理方式,养成乐意往垃圾桶丢垃圾的习惯方面思考创作)
1、参观“别让分类垃圾桶‘吃’错东西”展览。
2、小组进行分类垃圾桶与一般垃圾桶的图片比较(根据下面的拍卖条件)。
3、组织“拍卖垃圾桶”游戏,提出评价条件,各组依据“条件”选1-2幅垃圾桶图片分类垃圾桶,进行拍卖(启发创作思维):
A、造型美观大方:造型优美——几何形或具象形设计,色彩——简单、鲜明; B、分类功能齐全; C、使用方便; D、选用环保材料。
三、阅读课文,探索“垃圾桶的基本形体”与“基本形体组合后变成新的造型”之间的关系。
1、学会读书与思考:
A、认识分类垃圾桶的基本形;
B、如何利用基本形进行不同的组合,掌握多种组合设计制作方法。
2、从“学生作品”中,探讨环保材料的选用。
四、布置“关注环境、从我做起”展览。(目的:通过拍卖合作作品的形式,进行欣赏与评价,体验应用的目的,感受成功的快乐)
1、提供评价点:a造型美观大方;b分类功能齐全;c废弃物投放方便;d选用环保材料。
2、创作作品拍卖。各小组依据评价点,对自己小组的创作作品进行推荐、拍卖,并送“关注环境、从我做起”展览。
3、感受“关注环境,从我做起”,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参观两个不同的展览分类垃圾桶,体会“废物利用”和应用的目的。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知道垃圾桶分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