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我与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总结人:
我校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行“目标教学”,通过同科之间的反复听课、评课,我有许多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我对目标教学的认识:
目标教学法是指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导入、展示教学目标、遵循教学目标讲解相关知识、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并根据这些环节组织实施教学。
运用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获取知识。
与其他教学法相比,目标教学法更注重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确立理论为实践服务的指导思想,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倡导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性,并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怎样开展目标教学:
通过实践,我学科要开展目标教学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① 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和学生,正确制定教学目标。
② 让学生明确目标,指导他们以目标为导向进行预习或课堂自学。
③ 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以教师为主导实施目标教学。
④ 布置的形成性练习要难易适当,要能起到诊断、反馈效果。
⑤ 根据再次的信息反馈实施适当的个别教学或改善教学环节中的某些不足之处。
我们所说的目标教学不能脱离新课程所说的“三维目标”,我在进行英语目标教学时是这样突破“三维目标”的:
可以让学生自编对话进行练习,让学生根据已设置的情景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设问,大胆放心地去试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驰骋的空间,保护好他们的创造性,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开口,同时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勇于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尊重学生个体,注重学生的方法与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如:尝试型教学方法、探究型教学方法、表演型教学方法、竞赛型教学方法等等,有时是几种方法相互渗透地运用,不是单单只用一种方法。
融情感熏陶与学习活动于一体
情感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能力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创设情景、创造氛围,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尤其在英语教学中,伴随着知识的产生、发展,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探究,并在探究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只有在英语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这三维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的以人为本,追求人文;注重情感,倡导民主,呼唤自由;注重体验,激励创新的精神实质。
三.实施新课程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应注意的事项:
1.不同的课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有所不同,如在知识操练课中,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是主要目标,“技能”与“策略”就可能不是主要目标;相反,在阅读、听力等技能训练课中,技能目标将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课型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设定,那么整节课下来就可能变得本末倒置,重点不突出了。
2.并非每课都要包括词汇、句型、语法、技能与策略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部内容,除了不同的课型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教材中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不同,教学目标的表述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研究教材,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学情特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得处理,设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
总之,我一定按目标教学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努力让自己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有趣,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习效果更加好。
第二篇:目标教学心得体会
2015年秋学期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4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3人.从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四、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 周长和面积.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难点:分数乘法和除法
六、教学改革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5.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七、后进生转化措施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2.对后进生多赏识,少责备.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3.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八、教学进度
一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6课时
2.解决问题……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单元:位置与方向……3课时
三单元:分数除法 1.倒数的认识……1课时
2.分数除法……5课时
2.解决问题……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四单元:比
1.比的意义……1课时
2.比的基本性质……2课时
3.比的应用……2课时
五单元:圆
1.认识圆……2课时
2.圆的周长……3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扇形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六单元:百 分 数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课时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3课时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扇形统计图 1.扇形统计图……2课时
2.节约用水……1课时 八单元:数学广角……1课时
九单元:总 复习……4课时
2015年秋学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教师:乔云波
2015年9月
2015年11月18日、20日,我和语文教研组长韦献华老师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目标教学专题研讨会暨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活动,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展示,参观校园风貌……耳濡目染,受益匪浅,谈谈对目标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三是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有着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并以此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
二、以教学反馈为手段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教师的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三、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前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未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往往适合某些学生,而不适合所有学生,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差异可以进行学生分析,也可以进行学生调研,可以使用问卷调查,进行谈话与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以及学生的知识体系。总之,合理、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就难以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也难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目标的制订,在深入分析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目标以及新课标中的相关内容科学地确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多进行教学反馈来实现目标。
全国目标教学专题研讨会 暨柳州市教育特色展示
——心得体会
教师:乔云波
2015年11月23日
第三篇:《我与地坛》的三维目标教学
孙勤香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效的语文教学,就是经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步与发展,使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并亲历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为了实行有效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在平常教学中我努力转化角色,创设民主课堂。
语文民主课堂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语文课堂,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课堂,就是给学生心灵自由的语文课堂,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课堂。其核心是“民主、平等、对话、合作”。民主课堂有利于教师、学生集中精力,去解决教材中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学、听课效率;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锻炼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突出、发展个性,面向未来。
以下是《我与地坛》课堂教学片段:
师:下面学习第五段。先读书,找出中心句。然后分小组提问并解答,再进行全班问答。比一比,看谁问得精彩,看谁答得精彩。
明确中心句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后,学生分小组互问互答后全班交流。
生:为什么说“忽然间什么也找不到了”?
生:遭遇不幸,更主要的是被不幸和磨难击昏了头。
生:“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的两个“世界”如何理解?
生:前一个指“现实”,后一个指逃避现实的“精神世界”。
生: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到这世上的小昆虫,表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师:没有同学回答,解铃还须系铃人呀,你说说你自己的理解吧。
生:我想一是焦躁,二是同病相怜,三是你们有什么活头,我又有什么活头。
师:你思考得很深入,一二三点都很有道理。实际上,精彩的答案往往是属于提出问题的同学的。
生:蚂蚁想透了什么?
生:实际上是写史铁生自己想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生:“疾行而去”有什么含义?
生:想好了去做,想好了马上去做。作者有时想到了生活的出路,也有一种“疾行而去”的狂热。
生:写“瓢虫”象征着什么?
生:我觉得这是在写作者的思考状态:想累了,歇一会儿,忽然走神了。
师:想象精彩。
生:“蝉蜕”?
生:这可能是写作者思想斗争的:经历了一场思想的“蝉蜕”,一种新生,痛苦之后的新生。
生:露水一句的含义?
生:露水生命短暂,但也有它的坦荡,也有它的辉煌。
生:史铁生在痛苦中挣扎,好好地活下去的念头,终于压弯了软弱、颓废、沮丧的“草叶”而放出万道金光。
师:精彩!
生:还写出了作者的精神幻觉。我们在精神发呆或特别专注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感觉。
生:为什么能听到草木生长的响声?
生:是用心听到。因为平静下来了,感到生命的顽强、可敬、可爱,有这样的心理基础,他才能听到。师:大家的表现可让老师平静不下来了。你们的表现实在精彩,一些提问和回答让我击节赞赏啊。
师:下面我在大家问答的基础上,谈谈我个人对这些写景的理解。它是史铁生内心挣扎的形象表达。他的心理忽而很稳定,忽而想透了什么,忽而又很不耐烦,总之,痛苦,飘忽不定,然而又有一种生的欲望,一种生还要有意义的生的欲望。非常真实。
也可以这样看,自然充满变化。人生如此,草木昆虫在变化中发展、生长,那么,自己的苦难也是充满变化的人生中自然的事,苦难之后,新的生机的降临也是自然的。
总之,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
《我与地坛》开篇写“我”与地坛的相遇,那是一个荒芜冷落的园子,一个曾经琉璃朱瓦、玉砌雕阑,如今却朱红剥落,断壁残垣横陈的园子。可为什么就是这个破败的园子,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意义,让“我”重新“站立”起来了呢?这是课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创设了民主课堂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这堂课看不到接受学习,看不到死记硬背,看不到机械训练,始终贯穿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且不是被动应答,而是主动提问。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教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有时还会让课堂处于冷场,整堂课下来,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更累,教学目标很难真正实现。创设民主课堂,首先要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激情,使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在这堂课上,主体不是我这个教师。但民主课堂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
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发表观点的兴趣和动机,主动创设问题,来自学生的问题比较容易激发讨论欲望。但学生的问题不一定都围绕教学中心,不一定都切合教学要求,有些问题可能是钻牛角尖的,有些问题可能是言不及义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民主课堂中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发展学生的潜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学生在自读中“自为理解”,主动探究,加上教师的点拨指导,才能得到思考和开悟的满足,得到启智的喜悦和审美的享受,得到科学思维和方法技能的训练。
这堂课开始,我要求学生找出中心句,之后才让学生自动生成问题。学生们经过讨论发现,园中的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珠,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存在得坦荡而自在,洋溢着勃勃的生机。所以学生设计的许多问题都围绕这个中心句“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课前导入性的提问,起到纲举目张、势如破竹的作用,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他们相互问答中,课文的难点已经被学生解决。既然园子里的生物都执著热烈地生活着,有滋有味地存在着,作为万物灵长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正是这个“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我”才由失意走向振奋,由烦躁走向沉静,由脆弱走向坚强,由年轻走向成熟,地坛教会“我”宗教般地通过它走向另一个世界。最后,我的总结也是水到渠成。
创设师生平等、民主研讨的课堂,教师还要注意不要轻易作优劣正误的评判,对学生的发言,要尽可能给以正面评价。哪怕是极微小的合理成分,都要充分肯定。即使完全错误,也不要直接驳斥,而应从发言的勇气、态度等方面加以鼓励。错误要指出,不能模糊过去,但语气要委婉,态度要恳切,措辞让人容易接受。在讨论中,教师要尽可能以讨论者的身份参与,尽量淡化“裁判”色彩。这样,课堂气氛平等、民主、融洽,讨论才能顺利进行。
阅读课教学所追求的效果不是一般、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效果,而是具体教学情境下预设的教学三维目标最大限度的达成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的统一体”。三维目标的实现要求师生共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师生的“共同参与、民主决策”是民主课堂的主要特征,所以构建民主课堂是当今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要求。民主课堂的建构并非易事,对我来说挑战很大,但这条路我一定会坚决走下去。
孙勤香,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靖江。
第四篇:阅读目标与教学
阅读目标与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方智范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
坚持课改理念和方向,走向务实和完善
增加课程性质表述: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前言”
• • • 具有掌握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基本理念”
一
制定阅读目标所遵循的 基本原则是什么?
1.阅读和阅读教学是对话过程
“教学建议”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解释”与“理解”
• • “解释”只有一个主体,它的对象完全是一个客体;更适合于自然科学对“物”的研究。“理解”有两个主体,各自独立而相互对话;更适合于人文学科对“人”的研究。
—— [苏]巴赫金
• 设计对话情境 • 善于倾听对方 • 创造和谐氛围
2.阅读目标应渗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由内而外”
“渗透”
“涵养化育”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拌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飞机在高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
——《在大海中永生》
3.重视阅读过程和阅读方法
• 达成性目标 • 表现性目标 • 过程性目标
文本研读
• 是这样 • 怎么会这样
• 这样的感觉从何而来 • 不这样又会怎样
4.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建议”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语法、修辞教得详细甚至于烦琐,徒然使学生厌倦,还是要简单地教一些,而在他们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随时给他们指点启发的好。
——叶圣陶《关于师范教育》
(1983年)
一到指点语法,就多数跟章法脱节,而把那些孤立的、烦琐的、行不通的、不合语言事实的句法或字法生搬硬套,对于本来可通的词句,拿着那些死框框来吹求错误而以为近于“纯洁”;对于理论知识,又把人家的“骈拇枝指”的畸形发展强加于自己的汉语而以为可致“健康”。这大约就是多年来语法教学不起作用甚至引起反感的主要原因吧。
——黎锦熙《所谓“黎派”语法诸
书的评价》(1984年)
《桂林山水》教学
• 教师示范朗读 • 学生自由朗读 • 展示关键词语
• 在语境中感受(词-句-段)• 默读,圈点勾画 • 交流感受,多元理解 • 屏示:改成诗行
《桂林山水》改写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二
怎样理解阅读能力的 综合性特点?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1.强调感性在阅读教学 中的重要地位
《春笋》
一声 春雷,唤醒了春笋。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我真为孩子们痛心,词并没有带着鲜明的形象进入他们的意识;词从一朵散发着芳香、生气盎然的鲜花,变成了一片夹在书页当中的干枯叶片,只能使人从表面上回忆它的生气。
——苏霍姆林斯基
2.理性分析也离不开感性
• 感性 • 知性 • 理性 知性——
把多样性统一的具体内容拆散开来,作为孤立的东西加以分析,只知有分,不知有合。(王元化《论知性的分析方法》)3.感性与理性统一,体现阅读能力的综合性
梁启超:三步精读法
第一步是鸟瞰。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写些什么,并把文章的重点、难点找出来。第二步是解剖。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尤其是对文章的重点、难点细细探究,由表及里,抓住精髓。第三步是会通。就是把全文综合起来,融会贯通,并根据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情况探究文章的成因,以便对文章有更透彻的把握。
鸟瞰——解剖——会通 整体——局部——整体 综合——分析——综合
解剖了一个青蛙,却丧失了整个生命。
[英]伍尔芙
一个理性的人,乃是毫无人性的怪物。
——[英]罗素
《跨越百年的美丽》
•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4.理解性阅读与 创造性阅读应该统一
“教学建议”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文本的规定性
文本的规定性也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的结构,而对本文的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伊萨尔)
三
怎样理解文章的 一般阅读目标?
1.什么是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
•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二学段)
•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第三学段)
2.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概括:
体会:
理性判断
感性把握
注重结果
注重过程
强调统一
强调自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 绿色消退了 • 毁灭了大自然 • 这是一场灾难
• 这是无法挽回的悲剧
3.关于质疑、合作、探究 每个学生的个人阅读感受 ↓
教学共同体 ↓
共性教学目标
《修鞋姑娘》
我不放心地提醒她要修结实点,花钱多点不在乎。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四
对实用性文章的 阅读有哪些要求?
1.课标对文章的分类
实用性文章
• • • • • 说明性文章 议论文 新闻报道 科技文 日常应用文
……
2.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说明性文章目标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第三学段)
• 把握顺序 • 抓住要点 • 了解方法 • 品味语言
《蝙蝠与雷达》
• 填写预发的蝙蝠飞行试验报告单(做一个小小科学家)• 屏示蝙蝠飞行模拟图 • 完整叙述蝙蝠飞行的原理 • 学习潜水艇原理(拓展环节)
3.关于非连续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
• 统计图表 • 数据表格 • 曲线图 • 图解文字 • 凭证单 • 使用说明书 • 广告 • 地图
五 为什么文学阅读要
重视体验、感悟和品味?
1.文学阅读要鼓励 个性化感受和理解
文学阅读目标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评价建议”
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文学作品像一座大冰山。
——海明威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歌德
2.叙事性作品的学习重在感受和体验
叙事性作品阅读目标
•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
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一学段)
•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学段)
•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第三学段)
• 感受形象 • 体验情感 • 品味语言
设身处地 身临其境
《军需处长》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咬文嚼字》
3.学习诗歌重点在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 诵读 • 朗读 • 朗诵 • 吟诵 • 吟唱
目视其文 口发其声 耳闻其音 心通其情
文学的“无用之用”
冰桃雪藕,食之鲜可以饱。然却病延年,粱肉不逮。论诗者所以当知无用之用。
——[清]刘熙载《游艺约言》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教学委员会 转)
第五篇:我的理想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中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
2.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并树立良好的理想观。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使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与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并树立崇高的理想,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名人从小就树立起崇高理想的事例。
2.收集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都夸六2班的同学勤奋好学、能说会道,想不想在听课老师面前展示你们的风采。看大屏幕,名人理想我知道:1.“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下学习”,这是《
》中______ 的理想。周总理从小就树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张思德同志的理想是______2.自古英雄出少年,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小时候的理想?3.什么是理想?(理想是自己希望实现的,又对别人有益的)。4.你是怎样理解理想的含义的,照句子说一说,“理想是火,能点燃生命之灯。”
二、拟定内容
师:刚才我们谈论了名人的理想,老师特别想听听同学们的理想。板书课题:我的理想。你们认为要说清楚哪些方面的内容?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展望未来 1.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20年后我们再相会》。
师:时光飞逝,转眼间2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中有许多人经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请看20年后的我们。(服装设计师、诗人、医生、等戴头饰走上台)台上的同学分别交流。台下的同学谁也来说一说?
2.师:同学们展望自己的未来各个胸有成竹,能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不能光靠一张嘴巴说得漂亮,下面我们朗诵一首小诗,与大家共勉。
3.分小组说说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4.小组推荐代表说。
5.其他同学是热心观众,提出疑问,督促其说具体。(听了xx的发言,你满意吗?有什么问题吗?)
四、真情劝说
1.情境一:小明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爱动脑筋,作业也不认真完成。这样做他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2.情境二:(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小花说:我的理想是为爸爸读书,文文说:我的理想是挣大钱,吃好喝好穿好。
3.他们的说法正确吗?请劝劝他们。
4.师发出倡议: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远大理想,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懈地努力,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为自己的国家、民族,为社会贡献力量!
五、课外延伸
回家给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理想,为下节课作文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