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金色的海滩上》说课稿及教学设计
《在金色的海滩上》
说课稿及教案
大河镇大河小学 刘政权
2016年5月20日
《在金色的海滩上》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金色的海滩上》是S版教材第六册中第22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现在说的是第二课时。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说说教材、教法及教学程序这几部分谈谈自己的设想。
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后,这课时着重进行课文重点句段的学习。文章通过记叙一位小姑娘在海滩顶着烈日为一位画家看守衣服和画夹,而谢绝画家送给她贝壳的故事,赞扬了小姑娘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本文共20个自然段。先讲小姑娘答应为画家看衣服和画夹,接着讲小姑娘认真负责地为画家看东西,最后讲小姑娘不肯要画家送给她的贝壳,拾还贝壳。“为画家看衣服”和“不肯接受贝壳、还贝壳”是文章的重点段落。
这篇文章的语言写得很美,宛如海边一幅风景画。景是美的----刚冒出海面的太阳,碧蓝的海水,海浪激起的白雪般的泡沫,金色的海滩,各色各样的贝壳……人更美----心疼小姑娘,愿意给小姑娘帮助的好心的老伯伯,一心想对小姑娘表示感谢的画家,特别是淳朴诚实的小姑娘,更是让人感到可敬可爱。课文寓 1
情于景,语言简洁,用词准确,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不同人的个性与心情。
学习课文,体会“画家的心情为什么久久不能平静?”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讨论中升华“美”。这两点是文章的重难点和关键。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让学生领悟小姑娘乐于助人、信守承诺、不求回报的精神品质。
课文很长,文质兼美,教学时我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体现“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强化诵读,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发现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再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积累词句、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习小姑娘的美好品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感受课文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本文的一个重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课文的教学特点,这篇课文应让学生去自读自悟,加强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文章无论是大海和沙滩,还是沙滩上的小姑娘画家和老伯伯,都没有离开一个字“美”,本文赞扬的是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2
应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多读多思,读中感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美。
教学时,我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紧扣“美”这一情感主线开展教学。
1、抓住主线,长文短教。
这篇课文很长,如果面面俱到,逐段进行讲解分析,既费时费力,又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提炼课堂目标,精简课堂内容,对目标和内容大胆取舍,做到“长文短教”,不仅避免烦琐的情节分析,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学这堂课时,我抓住“美”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最能表现“美”的句子,通过个性化的朗读读出自己感受到的美,内化语言,受到美的熏陶。
2、读中感悟,讨论交流。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美”,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讨论交流升华感悟“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流程
一、由图导入,再读课文。
上课伊始,出示海滩图,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一幅海滩图,你们看(出示幻灯图片一一这近处的沙滩、海水,远处的礁石、泡沫……)看到 3
海滩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在这么美的海边,出现了哪些人?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带着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去思考。
二、悟读课文,感受“美”。
提问:在这么美的海边,出现了哪些人?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小姑娘美
a、感受小女孩的美: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不求回报。b、重点交流讨论“美”。
2、抓重点句,感受美。(2)海水美
①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
②指导朗读:“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
(3)贝壳美
①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贝壳美的?
②指导朗读: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三、突破难点,美读课文。
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是本文写法的一个特点。以读代讲,以讨论交流为主,即对重点句段进行情感朗读然后讨论交流,让学生领悟海景美和小姑娘的美。想一想:小姑娘究竟美在何处?我们从小姑娘身上学到了什么? 课文结尾处:“画家望着小姑娘
远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让学生讨论思考:此时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谁来帮他说一说?教师边启发边引导学生发言。
如此以读代讲、以问带讲、以引导学生自悟为主,使学生走进小姑娘那金色的内心世界,感悟甚于“景美”的“心美”。从而揭示课题:在瑰丽无比的海滩上,太阳洒下点点金光,这正如小姑娘纯真、美好的心灵在闪光,真是景美,人美,心灵更美!
《在金色的海滩上》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自 读自悟中感受“美”。
2、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重点难点:
1、感受景色的美。
2、感受人更美。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讨论,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升华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海滩图,问:“从图中你看了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述出来(蓝天、白云、大海、海滩……)。播放背景声音,问:“你听到了什么?”(海浪声、海鸥声……)
出示课题《在金色的海滩上》
2、复习第一课时生字词语。a、学生齐读生字词语。b、教师正音指导。
kān(看家)
(板书)看
kàn(看书)
二、默读课文,理清故事。(1)读前思考:
a、海滩上出现了哪些人? b、在海滩上发生了什么事?
(2)播放音频文件,朗读课文,学生默读。
a、交流讨论,理清课文脉络,学生汇报,教师幻灯片展示。b、引导学生总结:“三件事”,升华美。c、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引导总结。
升华:“多美的小姑娘呀”!(3)情感碰撞:
a、联系实际想一想,然后说一说,你从小姑娘身上学到了什么?
b、此时,画家的胸中涌动着千言万语,他想说些什么,谁来帮他说一说?
(生甲:贝壳这么美,你又这么喜欢,我送给你你不要,我故意掉在地上你都不捡,你的行为真是令人感动。生乙:你的品德太高尚了,你的行为令人敬佩!……)
c、时此刻,你们也一定有许多的话想对小姑娘说吧!
(小姑娘,你多么诚实善良,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d、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课题中的“金色” 是不是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金色不光是指海滩,更是指——(生:小姑娘金子般纯洁善良的心。)
三、细读课文,发现“美”。
1、还有比这画面更美的,是什么呢? 赶快打开书,大 声地读读课文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教师提问:“课文除了小姑娘很美,你还能感受到哪些美?”
3、汇报交流。(提炼出“海水美”、“贝壳美”、“小姑娘美”这一主线)
4、品读句段,感受“美”(1)海水美
a、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受到海水美?(指导朗读“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
b、(课件出示海水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碧蓝的海水、雪白的泡沫,这大海真美!)
c、是呀,多美的大海呀,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
d、指名读,评议。e、集体读。(2)贝壳美
a、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贝壳美的?(指导朗读 :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b、(课件出示美丽的贝壳)看到这么美的贝壳,你们想说什么?(生甲:哇,这些贝壳真美!生乙:要是我能拥有这么美的贝壳,那该多好呀!)
c、小姑娘和你们一样喜欢这些贝壳,带着你们的感受练习读读这句话。
d、指名读,评议。E、集体读。(3)小姑娘更美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现小姑娘美的句子或最使你感动的句子话划下来,带着你的感受多读几遍。
b、与小组伙伴交流自己划的句子及自己读后的感受。c、全班交流,读读最令你感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示幻灯片。(5)总结升华,体验“美”。
在金色的海滩上,真是景美人更美。(板书:大海美 贝壳美 小姑娘更美)
四、布置作业,内化“美”。
1、把课文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你想对小姑娘说的话写下来。
3、用实际行动向小姑娘学习,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4、欣赏图片(大海、海水、贝壳)。
5、欣赏音乐。
五、附:板书设计:
大海美
在金色的海滩上
美
贝壳美
kān(看家)
看
kàn(看书)
小姑娘更美
第二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双城小学沈小芳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流呈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抓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快速阅读文章”指导上,借助引导学生勾画两“笑”三“哭”,揣摩体会,悟出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悟出快速
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程序上,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了解课文背景,寻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课件,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快速阅读——勾画——体会。快速阅读的对象是全文,勾画的对象两“笑”和三“哭”。体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紧扣课题,设置悬念,使快速阅读有目的的进行。
1、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二)互动交流,勾画重点,仔细研读,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导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而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入领会。
教师质疑,“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4、感情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老班长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板书设计上,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三个特点。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金色的鱼钩》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被那位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字词,读熟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听写。
听写,同桌交换检查书写情况冰推荐字好和得100的同学,得星星。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并结合下列阅读要点进行阅读: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划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
⑶说说你“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理解。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 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 忠于党和人民„„
6、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1)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ppt课件)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B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C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同上)
三、扩展与延伸.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 “妈妈”“爸爸”„„..)
四.作文片段训练:(二选一)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五.作业:
1、缩写本文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长征时期的故事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外貌描写
老班长-------语言描写-------------“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这篇文章要求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质疑: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文章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字行句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第三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说课稿
双城小学 沈小芳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学法指导上,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流呈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抓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快速阅读文章”指导上,借助引导学生勾画两“笑”三“哭”,揣摩体会,悟出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程序上,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了解课文背景,寻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课件,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快速阅读——勾画——体会。快速阅读的对象是全文,勾画的对象两“笑”和三“哭”。体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紧扣课题,设置悬念,使快速阅读有目的的进行。
1、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二)互动交流,勾画重点,仔细研读,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导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而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入领会。
教师质疑,“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4、感情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老班长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板书设计上,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三个特点。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金色的鱼钩》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被那位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字词,读熟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听写。
听写,同桌交换检查书写情况冰推荐字好和得100的同学,得星星。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并结合下列阅读要点进行阅读: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划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
⑶说说你“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理解。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 外貌描写:(第2 8 21 22 23 28 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 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 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 忠于党和人民„„
6、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1)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ppt课件)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B”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C 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同上)
三、扩展与延伸.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 “妈妈”“爸爸”„„..)四.作文片段训练:(二选一)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五.作业:
1、缩写本文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长征时期的故事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外貌描写
老班长-------语言描写-------------“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这篇文章要求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质疑: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文章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字行句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第四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思
说课吧《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学设计、反思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为了突破这一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1)、教学前,运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简介时代背景,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文。(2)、从课题入手,直引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中心,读中感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老班长的外貌、行动、语言、神态的词句分析,进一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在学法指导上,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课中交流呈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抓住重点句感悟全文。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快速阅读文章”指导上,借助引导学生勾画两“笑”三“哭”,揣摩体会,悟出方法。通过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程序上,我主要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课前铺垫。了解课文背景,寻找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及课件,为课中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基础。
二是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快速阅读——勾画——体会。快速阅读的对象是全文,勾画的对象两“笑”和三“哭”。体会的对象是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作者的敬爱与怀念之情。既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合理地串联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知识的层次性看,由浅人深;从儿童心理看,符合认知。
在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紧扣课题,设置悬念,使快速阅读有目的的进行。
1、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由课题引出问题:“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
(二)互动交流,勾画重点,仔细研读,提高快速阅读的质量。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
2、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引导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老班长,而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抓住重点,直奔中心,深入领会。
教师质疑,“我”为什么小心地把鱼钩保存起来?“我”说生锈的鱼钩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是指什么?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来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4、感情朗读,体味情感。让学生找出最使自己感动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加深对老班长的崇敬、爱戴的思想感情,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板书设计上,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三个特点。主要体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 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金色的鱼钩》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被那位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字词,读熟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听写。
听写,同桌交换检查书写情况冰推荐字好和得100的同学,得星星。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并结合下列阅读要点进行阅读: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划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
⑶说说你“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理解。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 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 忠于党和人民„„
6、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1)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ppt课件)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B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C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同上)
三、扩展与延伸.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 “妈妈”“爸爸”„„..)
四.作文片段训练:(二选一)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五.作业:
1、缩写本文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长征时期的故事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外貌描写
老班长-------语言描写-------------“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这篇文章要求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质疑: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文章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字行句间。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第五篇:六上《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永丰镇石佛洋小学
谢芬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教学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
3、介绍作者椋鸠十:作家高洪波曾这样评价“动物小说之于椋鸠十,相当于童话之于安徒生,诗歌之于普希金,是两相寻找的一种文学结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完成以下内容: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本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讲了什么事?
2、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2)交流 起因:
正太郎家的男佣抓到一只小狐狸。经过:
狐狸的父母来给小狐狸喂奶并且为救小狐狸在地板下做了窝。狐狸和“我”日益亲近并救了“我”。
结果:
正太郎和爸爸一起把小狐狸放回大自然,狐狸留下一串串金色的脚印。本文讲述了老狐狸给被抓的小狐狸喂奶,为了救小狐狸在正太郎家地板下做窝,和正太郎日益亲近,并救了正太郎,正太郎和爸爸把小狐狸放归山林的故事。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读课文,思考:(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4).思考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
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海豚奥利纳;海龟救人的故事;丹顶鹤的故事;小狮子爱尔沙;昆索泼的猴子学校„„)
2、补充资料(体现动物和人类父母对子女的爱的文章)看了这些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3.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
4、朗读高洪波的《我喜欢你,狐狸》 五.板书:
24、金色的脚印
小狐狸(被捉)
奶
桩
回
喂
木
放 要
咬
老狐狸
送食
正太郎
(聪明、善良)
搭救
(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