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教学设计、案例和教案不能混为一体,对这三个概念要正确地区别。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设计。它是课前的一个准备。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教案仅是实施教学的计划安排,而教学设计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着眼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够客观地评价和判断教学结果。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学规律,容易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学案例:把教学的内容实例和教学设计意图表现出来就行了。这个例指的是教的内容的“例”,而不是以这堂课作为例。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的。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它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
教案: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导老师上课用的,同时也是备课的依据。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课前预设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总结。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同时
教学案例:主要是提供实际的教学例子,而不是所有教学的细节。以其范例与教学的配合为主进行设计。教学案例是主要用来交流,或者自我教学实例积累的。
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创设、教具的应用等,所有的与教学设计有关的内容都是。所以,教学设计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教学设计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教学设计,是准备课,特别是公开课等需要全面考虑的一份文档,附件可能有电子类辅助。
教案:就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学设计的最核心的部分。一般地有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对教学目标、内容、环节进行备课。教案是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也是考察一个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总体说来,教学设计与教案都是在课前准备的,而案例则是在课堂中通过课堂教学发现的问题,并加以实地分析,解决,让生懂得其中的道理,而教学设计则包含广一些,可以包含教案,也包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怎样去解决等等;而教案则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教师备课的一个依据,是教学内容的文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区分好这三者,它们既是统一的,但也有分别
(二)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如何编制学案呢?我觉得这时候,要明确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学案不同于教案: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地渗透,更是学路地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这样的一对照,我认识到了学案的好处,于是以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学案的编写与设计之中。
第二篇:教案与学案区别[范文]
教案与学案区别
一、主体不同:
教案突出的是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于在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案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
而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
二、内容不同:
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教案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教什么,如何教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的“教”教学目标、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
学案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提示、学习探究、学习过程、课堂反馈、热点聚焦、启发点拨、自我检测、问题讨论、反思小结、课后巩固等;
三、作业不同:
上课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学案”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四.用途不同:
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每人一份,学案的内容包括了简单的新课知识以及一些探索性的东西。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研究学生建构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教案则是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用的,不给学生的东西,两者虽然都是为了教学而准备的,但是用法却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教案的要求是教师本身,而学案的要求是针对学生。
五、方法不同:
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
联系: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第三篇:学案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一)从教案到学案是“扬弃”
学案与教案都是为了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设计的教学方案,都是一种在课堂中沟通“教”与“学”的媒介。建国以来的几十年中,教案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由于科技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到来,科学技术领迅猛发展,更新越来越快,从而要求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合作精神、具有终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教育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教育改革导致了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作为教学媒介的“教案”也不能完全适应现代课堂的教学需要,从而能适应现代课堂的教育需要的教学媒介“学案”便应运而生。当然,在学案设计中,并不是把原来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完全否定,其中优良的思想和方法得以保留并更加发扬光大。不适应的方法与思想被否定,并融进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方法,也就是说,从“教案”到“学案”,是“扬弃”.例如,在现代教学的“学案”设计中强调发现式学习,但并不排除原来的教案设计中的接受式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设计得很好的接受学习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相反,如果在发现学习中创设的问题情景,提出的问题或活动的组织等不恰当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另外,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在一节课中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更多的情况是两者交替进行,在接受中有发现,在发现中也有接受。所以在学案设计中,要注意恰当运用原来教案设计中的接受学习,注意对传统教案设计的继续和发展。
(二)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1、观念不同
教案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如何教而设计,重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案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围绕引导学生如何学而设计。设计重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知识并进行知识构建,积累自主学习经验,学会学习与创新。
2、目的不同
目标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设计目标不同。教案是为教师上好课作准备,是教师上台表演的台词和程序,教案就是上课的剧本。学案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如何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调控。
第二,追求目标不同。教案的追求目标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理论升华、学科思想的形成主要由教师提炼后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案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培养创新能力。知识体系的形成与理论升华都主要由学生自己提炼完成。
3、角色不同。
在教案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学生是观众。教案的编制是为教师上好课而设计,教案的实施主要由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导自演,其目的是让学生能看的懂、听的懂,当个好观众。在学案中,教师是导演(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演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案的设计主要还是由老师完成,但学案的实施却是以学生为主体,要靠学生阅读、对导学问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来完成。即学生才是演员,而老师是导演,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度的引导,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成。
4、表达不同。
教案要讲的内容一般在设计中要反映出来。上课时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设计进行讲解。教案表达的内容主要是知识和解题方法,且多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学案表达的内容主要是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多用激励性语言,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探究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内动力,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方法,生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学案的设计在表述上要求留有一定的空间。第一,有的表述要由学生自己来填写。例如前面讲到的导学过程的填空、经验教训的总结与理论升华的提炼等。第二,课堂中随时可能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教师上课不能生搬硬套,要随课堂情况的变化对进行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应调整,甚至是大幅度调整,这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5、目标完成方式不同。
教案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很少给学生留有充裕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也很少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的交流更是很少。学案主要是老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景,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在学案的设计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阅读与思考、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方法,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充分合作、讨论、交流,并形成共识,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它突出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例题处理方式不同。
在教案中的例题没有导学部分,一般只有解题过程,例题的完成以教师讲解为主。在学案中的例题有导学部分,主要靠学生引导下,围绕导学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
7、性质不同。
教案以教师为中心,知识和情感的流动具有单向性和封闭性。知识和情感主要从教师流向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学生想什么,教师不是很清楚,其他学生就更不清楚;学生中有更好的思维方法,也可能有一些错误的思维都没有得到展示,整个学习环境呈封闭状态,不利于共同发展。学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身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知识和情感的流动具有多向性和开放性。课堂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教师的合理导向,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
总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能较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案,取代教案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取代”不是完全否定,而是继承中有发展,是扬弃。相对教案而言,学案是新生事物,它有着许多优点,教师在学案设计中要抓住学案的本质,关键在一个“导”字。教师要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放下架子,与学生平起平坐,不要老想着怎样把学生教“懂”,而应该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如何去“学懂”,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教科研课题组活动安排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很好地区别教案与学案的不同,明白教案是为教师上好课作准备,学案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
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2015年5月18日
活动内容:学案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参加人:校领导和数学实验教师 地点:二楼教研活动室 主持人:刘晓勤 中心发言人:郝波
学案与教案的区别联系
蛮会中心学校
郝波
二0一五年五月十八日
第四篇: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十、研究结论及分析
1、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钻研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教案是为“教师的设计”,体现的是教师的意志。它的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样去讲。而导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在教师的设计、指引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活动的案例。它是“为学生的设计”,体现的是学生的诉求。它的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求得创新和发展。
传统的教案,强调的是知识点的传授,而较易忽略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对情感的体现与升华;强调的是教师在一节课内的活动内容,而较易忽略学生在这一节课后开展那些活动;强调的是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组织设计与时间掌握,而较易忽略应留给学生多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时间与空间;强调的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与解读,而较易忽略学生的现状与需求。而导学案,其灵魂则在“导学”二字上,即教师通过对教学环节,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设计、引导,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理解、掌握该课堂要达到系列教学目标。因此,与传统的教案相比,导学案对教师的作用定格在其发挥的引领作用上,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学活动的导演与评判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学生,被定义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体验者,教学活动的演员与完成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导学案”的提出与使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游戏,它的核心理念意味着课堂教学的革新与重建,意味着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意味着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平台。
2、导学案的内容设计、编写技巧。
①建立一个前提----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知识构成、水平层次、能力状况、情感体验、行为习惯、心愿诉求等。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编写出切实有效的导学案,这个“彼”必须做到“知”才行。这点,在我们农村中学尤其是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农村中学的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因为每年的小学毕业升初中,成绩一流的学生大都被城里的中学所录取,剩下就近入学的,大都是二流、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学生。说这些学生差,未必是在智力上,其实大都是差在知识基础、行为习惯、方法能力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上。“差”是事实。但差到什么程度?什么方面?不调查清楚还真的不行。因为这一切,是我,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导学案、设计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与起跑线。
②确定一个原则----A.课堂原则。这个小,指的是在这一节课内知识目标设定宜小而不宜大,力争一课时重点一学案。导学案不同于教材,教材有时一节课需要两三个课时才能完成,而导学案最好是一个课时编写一个导学案,把课文内容重新整合,让学生循序暂进,由易而难,每一节课都感到不是很难而且又实实在在的收获,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必然由此逐渐增强。
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弊端,基于农村学生知识基础的实际,我们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上课时内容一定不要图条,否则,一节课内容上得很条,但学生无法接受,又有什么效果呢?正因为知识点不多,所以才能为各个教学环节的展开,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也才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从不同方面去调动学生、启发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都能理解掌握。
③把握两个要点-------问题的设计与展示的方式。
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其基本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精讲释疑-------练习巩固------小结反思。在前两个环节中,为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展开预习,是“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方式。因此,这些问题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而问题的设计要点
在于:
a、问题应该有针对性,能直指本节课知识的重点或难点。不宜太条太碎,如果要求学生一次性预习所以的内容,那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甚至会因为内容过于繁杂,而磨灭学生预习探究的兴趣。
b、问题设计应有挑战性和层次性。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而思考不深不透同样不行,这就是挑战性问题的魅力所在。问题的设计还应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要使优秀的学生从导学案的要求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多层次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c、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才能促进学生产生知识的迁移,做到新旧知识,互相衔接。这样,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不至于突兀、生硬;而新知识,一旦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上找到相对应的位置,这个新的知识点,也就会因其立体性而容易被掌握下来。
d、问题的表述用语必须有准确性。要让学生一看到问题,就马上明确这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要掌握的知识、技能,要培养的情感态度,要学会的方法策略,要树立的思想意识等。
第五篇: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二)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有的老师命名为: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自主读书、独立思考、自主操作、自主练习等在内的由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时应注意的五个原则:
1.课时化原则。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思考: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4.方法化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思考: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因此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可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及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