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共4篇)

时间:2019-05-12 16:5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共4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共4篇)》。

第一篇: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共4篇)

篇一: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

《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辅导老师.同行们,大家好!下面是我的一节说课稿,请大家给与指导.谢谢!

课题是《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选自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二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古希腊雕塑是西方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艺术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课时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美术史中的价值很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古希腊的雕塑及建筑。

(2)总结古希腊雕塑和建筑发达的原因。

2、能力目标:

能独立运用美术语言来评价和欣赏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勇于探索艺术美的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希腊雕刻发达的原因以及其艺术特征。人物雕刻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

难点:学生对古希腊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他们理解。

四、教学方法:

在老师引导下,以特殊“运动会”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去实施教学程序,而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对艺术美的欣赏欲望。

五、高考链接:

《掷铁饼者》,米隆(古希腊)

注:《掷铁饼者》曾经高考中出现,要求答出作者、国家,并用简笔的形式画出掷铁饼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通过视频一(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视频二(刘翔110米栏夺冠)引出课题。利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腊雕塑和神话的介绍,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视

频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比赛状态,为下面教学程序的实施作铺垫。

2、预习交流

本课时以特殊运动会的形式开展教学,要求a、b两组学生参预的比赛项目有“掷铁饼者”、“维纳斯”、“拉奥孔”、“雅典卫城”和“巩固练习”四个部分。老师向学生介绍比赛内容、规则等。

3、分组合作: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组,小组内讨论、代表发言、相互评论、总结等方式探究如何欣赏古希腊的雕塑和建筑艺术。

4、重、难点突破:

两组分别讨论完成“维纳斯”和“拉奥孔”、“雅典卫城”三个比赛项目以后,各选一代表谈自己的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与参与下总结出希腊神话是雕塑艺术的土壤。

欣赏《维纳斯》,了解她的艺术美,特别是残缺美的含义。通过表演掷铁饼、画简笔画和欣赏《掷铁饼者》,总结出古希腊人

崇尚运动以及追求和谐与理想美的统一。

老师适当的进行古希腊人社会风尚和社会制度的介绍,小组成员合作总结出雕刻发达的原因、艺术特征,以及人像雕刻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

5、通过达标测评加深印象:(1)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无论人像还是神像往往以(裸体)的形式来表现,加上古希腊人崇尚的以(和谐)为美的美学观念,使古希腊人像雕刻都具有(完美)的形体,(沉着高贵)的气质,(崇高与优美)的风格。

(2)古希腊美术的成就突出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为什么?

(3)拼图比赛

6、教学新目标的形成:

古典艺术的另一发源地在哪儿?

将学生带入下节课内容的思考。

7、作业布置:

思考与探究题:

联系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历史环境和社会制度进一步探究古希腊人像雕塑发达的原因。

七、板书设计:

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雕塑《掷铁饼者》、《维纳斯》、《拉奥孔》、建筑:《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八、教学感悟与反思

1、分组探究利于发挥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

2、能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

3、学生抢答、总结有利于加深对雕塑作品印象

篇二:高一.《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说课稿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让学生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

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学目的分析:

通过这堂课,我力求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在能力和情感上达到以下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鉴赏的基

本方法。难点是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

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分为以下四步:

首先第一步是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都学习了美术,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都

喜欢哪些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此时回答可能有:中国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春水归舟》等,外国有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不管啥样的回答,都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主。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课本插图《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看书:

1、鉴赏仅仅是欣赏吗? 接着讲述什么是美术?它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并板书: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第二步、新授部分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接着讲述美术的范畴并板书:

绘画 ﹙壁画、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美术 雕塑 ﹙圆雕、浮雕﹚ 建筑

工艺 ﹙编织、染织、刺绣等﹚

书法、篆刻

我对于美术的各种类型让学生举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后,我结合图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一幅:《放牧》

第一是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第二是年代:古代

第三是画面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战国时期的雕刻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龙帛画》

此处我设置了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b构图上有何特点?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

分析的第四幅是《奔马》

我首先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承上启下,我接着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我首先简单介绍“六法”理论,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接着讲解美术鉴赏基本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纵向和横向比较(并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选择一副插图进行鉴赏,2分钟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强调他们个性。

第三步是小结

美术鉴赏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步是给学生布置作业 一个课后练习题

篇三:人教版高一美术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美术说课稿: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

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能力拓展:让学生开动脑筋,列举自己生活中所发现和存在的美术元素,训练主动思维的习惯)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问题设置:美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内涵分别是什么?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美伴随终生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学生活动:看课本,找答案。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绘画、认识功能

雕塑、教育功建筑、审美功能 设计、书法、摄影

篇四:高一美术(说课稿)《美在民间永不朽》美术课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七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的之后,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

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而且对增加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责任心

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方面: 高中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民族传统文化知

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所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

一步提高。

能力方面: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与界定

2、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3、掌握民间美术的形式表现

能力目标:

1、认识学习“民间美术”的意义

2、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3、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

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

2、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和图片资料,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六、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观赏、归纳的方法学习。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七、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展示实物与图片,引导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讲授新课

介绍民间美术的定义、界定和民间美术的多种类型。

(三)师生研讨与重点赏析

就民间美术的两种最具代表的艺术类型作深入赏析与探究:

剪纸:教师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等内容。欣赏剪纸作品,介绍剪纸的三种形式及其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赏析剪纸的语言特征。

年画:教师阐述,中国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以及年画这一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四)教师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寓意性、象征性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学生:(学生结合书本图文并茂介绍,进一步了解)

(五)图片欣赏,补充介绍其他民间美术类型:

刺绣、玩具、民间雕塑等其他民间美术类型介绍,进行知识的拓展,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六)思考与练习:(略)

当堂练习,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第二篇:说课稿:美术鉴赏

说课稿:美术鉴赏

说课稿:美术鉴赏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1、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了艺术美和形式美,了解了什么事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说课稿:美术鉴赏2

一、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

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

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提问:

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1.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如石膏像、木雕等。)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三)、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要涉及到的几个因素

影响欣赏活动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感觉。

必须有后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支持,这就是──知识。

第一点:为美术范围之内的知识。

第二点:为美术范围之外的知识。

还需要第三个重要的因素的参与,那就是──情感与想象。

思想与观念──这是影响艺术欣赏活动的第四个因素。

第五个因素为──评述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

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

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

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

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即-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四)、课堂总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五)、作业:书后练习(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说课稿:美术鉴赏3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

唐诗及代表人物,楷书、草书的代表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隋唐的音乐和舞蹈等。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四、[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五、[教学方法]

展示法

接着让学生试着说说“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理解,体会“将心比心”指的是用自己的心比别人的心,为他人着想。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六、[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

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

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

《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

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这部分内容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教师活动:

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通过拼读音节读儿歌,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

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

《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

老师介绍:

1、爵士音乐;

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

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

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

老师补充总结

在以往的活动中,幼儿已充分了解了眼睛的保护方法。本次活动将由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四个环节来组成第一环节:即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以轻松、愉快的“指指点点”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能力练习:

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

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交流法,操作之后,让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让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时,老师也统整和提升幼儿的经验。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

A形式与色彩;

B构图与笔触;

C材料与肌理;

D空间与透视;

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

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

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 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

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

动手实践,创作作品。

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本册书总体编排设计精当合理,符合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认知能力,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

说课稿:美术鉴赏4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达到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说课稿:美术鉴赏5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温州嫁具)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

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实战演习:(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讨论和思考:

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说课稿:美术鉴赏6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培养审美的眼睛》是人教版高中美术课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美术鉴赏的意义,了解美术鉴赏的艺术特点和要领,并能够独立的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讲授、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操,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视觉感受,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想素质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在初中通过一定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美术知识,对美术新内容的学习也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他们的头脑中缺乏系统的知识作为支撑,对艺术深入探究的能力还存在着欠缺。我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继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欣赏——引导——启发”通过每一步的设计使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美术鉴赏的意义和特点,也逐步感受到美术之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说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本课运用多媒体展示图例采用课堂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形式,通过比较分析、实践,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与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通过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 、米勒的《拾穗者》提出问题,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再由我通过简单的总结和讲解直接导入与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二)授课

第一环节:

首先我将通过播放一组中外美术作品的幻灯片,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由我总结,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后,进行总结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什么是美术鉴赏?,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让学生讨论这些艺术作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由我做出补充拓展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第二环节:

接下来是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让同学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我们可总结出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掌握了美术鉴赏的分类,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美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内涵分别是什么?在课本中学生可以总结归纳出答案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意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第三环节:

综合以上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美术鉴赏的意义与鉴赏的技法。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组美术图片,并在其中找出一张自己喜欢的作品,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张作品,欣赏结束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自己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的美术鉴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归纳,请每组派出代表说明,通过讨论可总结分为三步骤: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对内容的理解、体会;对内蕴的探究与领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和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基础,同学们要注意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就要多看多分析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六、板书设计:

说课稿:美术鉴赏7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9课《中外园林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二)重点

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无需争辩他们之间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应包容的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因次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二、教法:讲授 、演示、讨论

三、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中国山水的艺术特色和中国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中国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

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

B、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说课稿:美术鉴赏8

一、教材分析

教学理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诊断者和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贴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符合学生认知。

1、教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

第一课是让学生概括的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2、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在过去的美术学习中,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的,美术鉴赏这一新的模块对于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认知规律。

3、教学的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本校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美术知识的欣赏,了解美术鉴赏的概念,明确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

2)能力目标: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美术分类,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对美术现象的关注,深刻感悟生活中欣赏美,创造美的内在精神,热爱生活,社会感动,明确美术鉴赏的学习以及重要意义,培养兴趣,树立决心。

4、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着对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美术鉴赏是培养人审美能力的一门学科,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固此作为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精神。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式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最后我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

出示学生校服图,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秋冬季校服,学生们纷纷进行选择。

教师提问:老师看到大家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那么每位同学的选择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这和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二)讲授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确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1、提问:

(1)鉴赏=欣赏?

(2)美术=艺术?

(引导学生看书,看完后,请学生回答)

向学生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一看便是甲外行,乙具备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原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

一种艺术包括文字,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概念区分开,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现的一门学科,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愿望,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生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2、让学生观看《夜宴》预告片并请学生回答影片中有哪几幅美术作品?

1)艺术的范畴:实用美术(建筑、工艺、书法);造型艺术(绘画、雕刻、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剧本)。

2)美术的范畴: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书法、篆刻。

讨论:美术作品是如何分类的?

连连看这些美术作品分别属于哪一类?(出示图片、文字让学生连线)

3)美术用品还有什么分类方法呢?

按材料(油画、国画):按题材(肖像、风景、历史......);按功能(工业、服装、广告......);

3、美术鉴赏的方法:(出示图片)

提问: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美术鉴赏过程方法)请学生先回答,教师作归纳总结。

美术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研究作者和作品,例如作者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人?他的艺术经历和师承关系?作品所表现的题材和思想内容是什么?采取了什么艺术表现形式?

4、和学生一起鉴赏《捣练图》

5、请同学们鉴赏一些美术作品(要求:把不同的作品分别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奔马》、《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6、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美术鉴赏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美术鉴赏的意义:提高观察与表现力,提高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中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从而丰富情感世界,陶冶情操;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拓展: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美”用照片记录下生活中你认为美的事物,并写一段50-100字的想法或感受。

7、本课评价: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四、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本节课我采用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理解,还能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的分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书法、篆刻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五、小结:

教学反思:我带着初中和高中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美术课,面临的教学任务比较大,所以我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完散自己的教学。在这节课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身为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我在美术教学课堂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严格要求,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3.把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向课外,引向社会,这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

说课稿:美术鉴赏9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题是《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这一课选自人教版,该课主要是围绕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二、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这两个知识点进行讲述的。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影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四、教学难点

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得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五、授课内容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了解美术语言的相关概念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视宴图》,中国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45》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提问: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我所提出的问题。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形式上的差异。学生活动:然后让学生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视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某绘画技法。

提问: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

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

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视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展示作品《记忆的永恒》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提问: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得语言表现手段。

3.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展示作品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红黑蓝构成》

说课稿:美术鉴赏10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这一课选自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课,该课主要讲述了美术鉴赏的基本技能。本课首先从什么是“美术鉴赏”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包括了三个方面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三,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教学重点:

教会同学如何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该方法使同学们进行相应的练习训练

说教学过程:

1.街头墙上装饰壁画

2.公共场所的胡乱涂鸦

图片准备时两张反差很大,引起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活跃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对我们身边生活环境的思考,接着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所以要善于发现身美好的事物,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从而引出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就是运用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环节二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美术分类,我将通过学生对身边美术的介绍将美术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六大类。并分类出示图片进行欣赏。学生欣赏图片,初步领略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的不同艺术特点。中间穿插部分讨论。

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了解美术,明确美术函概的范围。

环节三

为了更好,更广地拓展学生的能力,我将出示图片《蒙娜丽莎》并简单介绍。采用讨论的方式:学生分组讨论,并从各自不同的欣赏角度展开辩论。可批判、可赞同。

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它,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它。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激发学生会用眼睛、用心、从多角度去鉴赏作品。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说课稿:美术鉴赏11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书法》的第一课内容,在学习当中,介绍书法的五种书体:篆,隶,行,楷,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篆书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目标

① 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 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4.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自己的书法作品。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高中生对书法的审美认识,采用图片演示,范本讲解以及作品欣赏等,激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 说学法

教学相统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老师的教学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获得知识,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的保持兴趣,与老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始终在积极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识,让学生得到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学习篆书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流派,了解篆书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是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书体?每种书体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展示我书写的几幅书法作品,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堂课程的学习目标,导出课题——篆书鉴赏,并板书之。

2 结合范本和作品,体验篆书学习之旅

向学生展示篆书作品,让学生轮流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

引入教学内容,结合作品向学生讲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① 篆书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有助于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从篆入手,可二者皆得,从篆书入手易获得中锋和腕力,善提锋。

② 篆书的发展脉络

篆书是最早的书体,其余四种书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汉代,篆书参入隶书体势,后慢慢的被隶书代替,鸟虫篆,蛇龙篆属于装饰性篆书。唐朝,李阳冰创造“玉著篆”,宋元明几乎没有篆书大家,清代碑学大兴,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

③ 篆书的风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阳小屯村殷商遗址出土,光绪二十五年(18),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孙冶让,王国维,搜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称殷墟卜辞。时代大约在商代后半期,从盘庚迁都到商纣灭亡,历时273年。15万片,5000多,1000多,论著3万余人,有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贝冢茂树,岛邦男等甲骨文专家,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万余字,重要研究资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铁线篆”。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

秦篆比较含蓄,平静。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④范本代表

大篆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⑤结束语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学感悟与总结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经典的代表——书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大有帮助,同时对与我们老师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说课稿:美术鉴赏12

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让学生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学目的分析:

通过这堂课,我力求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在能力和情感上达到以下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

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分为以下四步:

首先第一步是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都学习了美术,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都喜欢哪些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此时回答可能有:中国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春水归舟》等,外国有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不管啥样的回答,都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主。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课本插图《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看书:1、鉴赏仅仅是欣赏吗? 接着讲述什么是美术?它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并板书: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第二步、新授部分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接着讲述美术的范畴并板书:

绘画 ﹙壁画、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美术雕塑 ﹙圆雕、浮雕﹚ 建筑工艺 ﹙编织、染织、刺绣等﹚书法、篆刻

我对于美术的各种类型让学生举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后,我结合图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一幅:《放牧》

第一是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第二是年代:古代

第三是画面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战国时期的雕刻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龙帛画》

此处我设置了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b构图上有何特点?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

分析的第四幅是《奔马》

我首先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承上启下,我接着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我首先简单介绍“六法”理论,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接着讲解美术鉴赏基本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纵向和横向比较(并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选择一副插图进行鉴赏,2分钟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强调他们个性。

第三步是小结

美术鉴赏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步是给学生布置作业一个课后练习题

说课稿:美术鉴赏13

尊敬的各位专家.辅导老师.同行们,大家好!下面是我的一节说课稿,请大家给与指导.谢谢!

课题是《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选自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二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古希腊雕塑是西方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艺术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课时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美术史中的价值很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古希腊的雕塑及建筑。

(2)总结古希腊雕塑和建筑发达的原因。

2、能力目标:

能独立运用美术语言来评价和欣赏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勇于探索艺术美的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希腊雕刻发达的原因以及其艺术特征。人物雕刻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

难点:学生对古希腊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他们理解。

四、教学方法:

在老师引导下,以特殊“运动会”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去实施教学程序,而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对艺术美的欣赏欲望。

五、高考链接:

《掷铁饼者》,米隆(古希腊)

注:《掷铁饼者》曾经高考中出现,要求答出作者、国家,并用简笔的形式画出掷铁饼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通过视频一(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视频二(刘翔110米栏夺冠)引出课题。利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腊雕塑和神话的介绍,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视

频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比赛状态,为下面教学程序的实施作铺垫。

2、预习交流

本课时以特殊运动会的形式开展教学,要求a、b两组学生参预的比赛项目有“掷铁饼者”、“维纳斯”、“拉奥孔”、“雅典卫城”和“巩固练习”四个部分。老师向学生介绍比赛内容、规则等。

3、分组合作: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组,小组内讨论、代表发言、相互评论、总结等方式探究如何欣赏古希腊的雕塑和建筑艺术。

4、重、难点突破:

两组分别讨论完成“维纳斯”和“拉奥孔”、“雅典卫城”三个比赛项目以后,各选一代表谈自己的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与参与下总结出希腊神话是雕塑艺术的土壤。

欣赏《维纳斯》,了解她的艺术美,特别是残缺美的含义。 通过表演掷铁饼、画简笔画和欣赏《掷铁饼者》,总结出古希腊人

崇尚运动以及追求和谐与理想美的统一。

老师适当的进行古希腊人社会风尚和社会制度的介绍,小组成员合作总结出雕刻发达的原因、艺术特征,以及人像雕刻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

5、通过达标测评加深印象:

(1)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无论人像还是神像往往以(裸体)的形式来表现,加上古希腊人崇尚的以(和谐)为美的美学观念,使古希腊人像雕刻都具有(完美)的形体,(沉着高贵)的气质,(崇高与优美)的风格。

(2)古希腊美术的成就突出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为什么?

(3)拼图比赛

6、教学新目标的形成:

古典艺术的另一发源地在哪儿?

将学生带入下节课内容的思考。

7、作业布置:

思考与探究题:

联系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历史环境和社会制度进一步探究古希腊人像雕塑发达的原因。

七、板书设计:

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雕塑《掷铁饼者》、《维纳斯》、《拉奥孔》、建筑:《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八、教学感悟与反思

1、分组探究利于发挥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

2、能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

3、学生抢答、总结有利于加深对雕塑作品印象

说课稿:美术鉴赏14

一、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

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

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都学习了美术,你都喜欢哪些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学生回答:中国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春水归舟》等,外国有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以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欣赏课本插图《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提问:

1、鉴赏仅仅是欣赏吗?

(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是不是艺术?

什么是美术?它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板书: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1、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壁画、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

美术,雕塑﹙圆雕、浮雕﹚

建筑,工艺﹙编织、染织、刺绣等﹚

书法、篆刻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

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2、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⑴美术门类的发展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如绘画﹙卷轴画、壁画、油画、版画、连环画等﹚以及雕塑的产生与发展。

⑵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即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小组讨论: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时期的雕刻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龙帛画》战国(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d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3、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纵向和横向比较(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4、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说课稿:美术鉴赏1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 《艰苦岁月》 《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三篇:《美术鉴赏》说课稿

《美术鉴赏》说课稿

《美术鉴赏》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专家.辅导老师.同行们,大家好!下面是我的一节说课稿,请大家给与指导.谢谢!

课题是《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选自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二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古希腊雕塑是西方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艺术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课时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美术史中的价值很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古希腊的雕塑及建筑。

(2)总结古希腊雕塑和建筑发达的原因。

2、能力目标:

能独立运用美术语言来评价和欣赏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勇于探索艺术美的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希腊雕刻发达的原因以及其艺术特征。人物雕刻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

难点:学生对古希腊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他们理解。

四、教学方法:

在老师引导下,以特殊“运动会”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去实施教学程序,而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对艺术美的欣赏欲望。

五、高考链接:

《掷铁饼者》,米隆(古希腊)

注:《掷铁饼者》曾经高考中出现,要求答出作者、国家,并用简笔的形式画出掷铁饼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通过视频一(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视频二(刘翔110米栏夺冠)引出课题。利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腊雕塑和神话的介绍,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视

频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比赛状态,为下面教学程序的实施作铺垫。

2、预习交流

本课时以特殊运动会的形式开展教学,要求a、b两组学生参预的比赛项目有“掷铁饼者”、“维纳斯”、“拉奥孔”、“雅典卫城”和“巩固练习”四个部分。老师向学生介绍比赛内容、规则等。

3、分组合作: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组,小组内讨论、代表发言、相互评论、总结等方式探究如何欣赏古希腊的雕塑和建筑艺术。

4、重、难点突破:

两组分别讨论完成“维纳斯”和“拉奥孔”、“雅典卫城”三个比赛项目以后,各选一代表谈自己的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与参与下总结出希腊神话是雕塑艺术的土壤。

欣赏《维纳斯》,了解她的艺术美,特别是残缺美的含义。 通过表演掷铁饼、画简笔画和欣赏《掷铁饼者》,总结出古希腊人

崇尚运动以及追求和谐与理想美的统一。

老师适当的进行古希腊人社会风尚和社会制度的介绍,小组成员合作总结出雕刻发达的原因、艺术特征,以及人像雕刻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

5、通过达标测评加深印象:

(1)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最美的,无论人像还是神像往往以(裸体)的形式来表现,加上古希腊人崇尚的以(和谐)为美的美学观念,使古希腊人像雕刻都具有(完美)的形体,(沉着高贵)的气质,(崇高与优美)的风格。

(2)古希腊美术的成就突出体现在哪两个方面?为什么?

(3)拼图比赛

6、教学新目标的形成:

古典艺术的另一发源地在哪儿?

将学生带入下节课内容的思考。

7、作业布置:

思考与探究题:

联系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历史环境和社会制度进一步探究古希腊人像雕塑发达的原因。

七、板书设计:

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雕塑《掷铁饼者》、《维纳斯》、《拉奥孔》、建筑:《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八、教学感悟与反思

1、分组探究利于发挥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

2、能培养学生合作参与意识。

3、学生抢答、总结有利于加深对雕塑作品印象

《美术鉴赏》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9课《中外园林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二)重点

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无需争辩他们之间艺术水平的高低,而应包容的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习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因次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二、教法:讲授 、演示、讨论

三、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中国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a、中国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中国山水的艺术特色和中国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中国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中国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

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

B、他们与中国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美术鉴赏》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xxx课。(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是在学习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

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

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大家辛苦了!

《美术鉴赏》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过体验与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难点

(3) 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8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四、说程序

(一) 体验与感悟 (二) 畅谈与交流(三) 理解与探究(四) 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 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 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 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畅谈与交流

内容: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

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

教师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 鼓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参与讨论,进行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现探究归纳后藏族民族文化,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意识。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即是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重点之一

(三) 理解与探究

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 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协助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实物展示;教师也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把藏饰与惠女服饰相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式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仍至世界美术发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 归纳与总结: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依据是新课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程序都围绕着学生自主探究来展开, 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美术鉴赏》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徐志刚,我今天抽取的题目是美在明间永不朽——中国明间美术。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课时为一课时,课型为欣赏课。教具是幻灯片教学多媒体课件。

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内容构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1、重点内容是: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并使学生喜爱民间美术。

1、难点是:民间美术的名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及其分布,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程度不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美国教育家布鲁洛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上积极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基本规律,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欣赏过程的讲解。

2、电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来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及其发展过程。

3、演示法。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步骤。

4、练习法。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以此来引起学生们心理上的共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本节课以下面的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播放中国民间艺术品,了解民间艺术的界定、种类。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也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课堂,为整个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幻灯上的图片重点讲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民间美术的功能。在分析多张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上,同学们自己动手,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民间艺术作品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看幻灯片的同时老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可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学生对所播放的作品认真观赏后,小组议论探讨。学生代表对作品赏析评论,同伴做适量补充、归纳,使课堂达到一种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发展学生善于思考探讨问题的精神。

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及其巩固,我设计了以下例题,通过例题可以进一步的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界定及其各个时期特点。

并设计了巩固练习来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最后是板书设计,仅仅扣住重点并把重点难点简洁的呈现出来,以便学生认知和理解,以此深化主题。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美术鉴赏》说课稿6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书法》的第一课内容,在学习当中,介绍书法的五种书体:篆,隶,行,楷,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对书法的五种书体有基本的了解,增加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本课主要学习的是篆书的基本知识。

2. 教学目标

① 让学生知道书法的五种书体。

② 让学生能够认识分辨五种书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③ 通过学习篆书,让学生对篆书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加强对书法的兴趣,提高对书法的修养和鉴赏能力。

3. 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对篆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风格以及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如何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4. 教学准备

课前了解学生对书法的兴趣程度,收集一些书法的相关资料,包括五种书体的范本,以及自己的书法作品。

二 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高中生对书法的审美认识,采用图片演示,范本讲解以及作品欣赏等,激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让学生学有所得,从而达到所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 说学法

教学相统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老师的教学教法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下获得知识,得到提高。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的保持兴趣,与老师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始终在积极性的作用下得到知识,让学生得到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学习篆书的发展历程和风格流派,了解篆书的典型作品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的是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 提出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书体?每种书体有哪些典型的代表作?

学生相互交流之后,展示我书写的几幅书法作品,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堂课程的学习目标,导出课题——篆书鉴赏,并板书之。

2 结合范本和作品,体验篆书学习之旅

向学生展示篆书作品,让学生轮流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互动。

引入教学内容,结合作品向学生讲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和草书五大类。

① 篆书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篆,引书也”,元代盛熙明《法书考》“篆,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篆书保留了许多的象形成分,富有装饰性趣味,可以充分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气质,很像先秦时期的文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篆书的关键是悬腕中锋,有助于增加腕力,又是篆刻必要的书法根底,从篆入手,可二者皆得,从篆书入手易获得中锋和腕力,善提锋。

② 篆书的发展脉络

篆书是最早的书体,其余四种书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的篆书就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周的金文,甲骨文,石刻,古玺等旧称籀文,钟鼎文,现简称大篆。秦朝,书同文,李斯“罢其与秦文不合者,以秦篆为基础,对六国的篆书整理省改”,此为小篆。汉代,篆书参入隶书体势,后慢慢的被隶书代替,鸟虫篆,蛇龙篆属于装饰性篆书。唐朝,李阳冰创造“玉著篆”,宋元明几乎没有篆书大家,清代碑学大兴,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

③ 篆书的风格流派

甲骨文

河南南阳小屯村殷商遗址出土,光绪二十五年(18),王懿荣,刘鹗发现,后经罗振玉,孙冶让,王国维,搜集考证成为一门显学。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刻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用以占卜,又称殷墟卜辞。时代大约在商代后半期,从盘庚迁都到商纣灭亡,历时273年。15万片,5000多,1000多,论著3万余人,有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日本的伊藤遂治,贝冢茂树,岛邦男等甲骨文专家,中科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全集》,5万余字,重要研究资料。

大篆

是古文和籀文的总称,包括石鼓文,金文,商周春秋战国的所有文字,风格多样,用笔特点各不相同,都以圆笔为主,有粗细长短变化,与小篆稍有不同,许多字都有象形成分,字形上大小方圆变化大,疏密虚实变化生动自然,有的整个章法错落不齐却协调一致,同一个字有许多不同结构,可自由选择。

小篆

秦,“书同文”,李斯以秦篆为基础,整理六国篆书而成。传世作品有《泰山刻石》,《琅邪刻石》,《峄山碑》,“二李”一派,“玉著篆”,“铁线篆”。特点:纯正中锋,书写时力量和速度匀平,使转流畅,必须功夫深厚,心平气和,一以贯之。邓石如,清人篆书,线条偏粗,隶书作篆,加强隶书方圆,顿挫,藏锋,露锋粗细变化,字形有所增长,在于起笔较重,稍顿,有时带方笔,收笔重顿,有明显的粗细变化,富有节奏。

秦篆比较含蓄,平静。清篆跌宕,活泼,更富有精神。从大篆而来,但结构比其更有规律,类似楷书,行书的结构特点。

清篆结构特点:1形体长方,字取纵势 2横平竖直,布白均匀 3.上紧下松,时有对称

④范本代表

大篆

吴昌硕《石鼓文》,以隶法作篆,左低右高,浓墨

《散氏盘》,行草笔意,曲折有致,随字造形,横势

《毛公鼎》,笔法稳健,字形偏长,气势博大,纵势

小篆

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线条雄浑,隶法作篆

李斯《泰山刻石》,瘦劲圆润,结构平正典雅。

⑤结束语

书法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做大量的练习,也不仅仅是纯粹的书写,它也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认识了解并好好的掌握,让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 教学感悟与总结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课程中篆书的学习和鉴赏课,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会欣赏书法,提高对书法认识的修养,完成教学的审美教育。学习我们祖国优秀的传统经典的代表——书法,不仅仅是对学生大有帮助,同时对与我们老师也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美术鉴赏》说课稿7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间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间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1、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了艺术美和形式美,了解了什么事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美术鉴赏》说课稿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设计理由:1、在欣赏图片中,逐步训练学生区分不同美术形式的能力,2、培养学生勤劳善良的美好情感)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达到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美术鉴赏》说课稿9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一一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xx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习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时间:16分钟)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

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剪纸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类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乌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纷: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纷、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粱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欣赏“五毒的小布鞋”,提问:民俗中是如何体现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总拿民俗做文章,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依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文化也离不开民间美术,许多民俗活动都是通过民间美术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互动探究平台(时间:16分钟)

(一)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让学生给这些作品起名字,教师给与评价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教师阐述: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有一句话这样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美术鉴赏》说课稿10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 《艰苦岁月》 《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美术鉴赏》说课稿11

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让学生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学目的分析:

通过这堂课,我力求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在能力和情感上达到以下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

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分为以下四步:

首先第一步是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都学习了美术,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都喜欢哪些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此时回答可能有:中国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春水归舟》等,外国有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不管啥样的回答,都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主。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课本插图《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看书:1、鉴赏仅仅是欣赏吗? 接着讲述什么是美术?它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并板书: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第二步、新授部分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接着讲述美术的范畴并板书:

绘画 ﹙壁画、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美术雕塑 ﹙圆雕、浮雕﹚ 建筑工艺 ﹙编织、染织、刺绣等﹚书法、篆刻

我对于美术的各种类型让学生举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后,我结合图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一幅:《放牧》

第一是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第二是年代:古代

第三是画面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战国时期的雕刻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龙帛画》

此处我设置了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b构图上有何特点?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

分析的第四幅是《奔马》

我首先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承上启下,我接着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我首先简单介绍“六法”理论,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接着讲解美术鉴赏基本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纵向和横向比较(并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选择一副插图进行鉴赏,2分钟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强调他们个性。

第三步是小结

美术鉴赏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步是给学生布置作业一个课后练习题

第四篇:《美术鉴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徐志刚,我今天抽取的题目是美在明间永不朽——中国明间美术。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课时为一课时,课型为欣赏课。教具是幻灯片教学多媒体课件。

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内容构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1、重点内容是: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并使学生喜爱民间美术。

1、难点是:民间美术的名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及其分布,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程度不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美国教育家布鲁洛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上积极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基本规律,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欣赏过程的讲解。

2、电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来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及其发展过程。

3、演示法。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步骤。

4、练习法。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以此来引起学生们心理上的共鸣。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部分学生学习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感性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性,根据学生的这种规律,本节课以下面的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

1播放中国民间艺术品,了解民间艺术的界定、种类。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也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课堂,为整个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

2、结合幻灯上的图片重点讲解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民间美术的功能。在分析多张图片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目的是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上,同学们自己动手,把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民间艺术作品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看幻灯片的同时老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也可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学生对所播放的作品认真观赏后,小组议论探讨。学生代表对作品赏析评论,同伴做适量补充、归纳,使课堂达到一种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发展学生善于思考探讨问题的精神。

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及其巩固,我设计了以下例题,通过例题可以进一步的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界定及其各个时期特点。

并设计了巩固练习来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最后是板书设计,仅仅扣住重点并把重点难点简洁的呈现出来,以便学生认知和理解,以此深化主题。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第五篇:高一美术(说课稿)

《美在民间永不朽》美术课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七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的之后,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使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加民族自豪感。而且对增加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责任心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知识技能方面: 高中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只留于表面。所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能力方面: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与界定

2、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3、掌握民间美术的形式表现 能力目标:

1、认识学习“民间美术”的意义

2、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3、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民间美术、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2、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和图片资料,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六、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察、观赏、归纳的方法学习。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七、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展示实物与图片,引导学生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二)讲授新课

介绍民间美术的定义、界定和民间美术的多种类型。

(三)师生研讨与重点赏析

就民间美术的两种最具代表的艺术类型作深入赏析与探究:

剪纸:教师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等内容。欣赏剪纸作品,介绍剪纸的三种形式及其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赏析剪纸的语言特征。

年画:教师阐述,中国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以及年画这一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四)教师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寓意性、象征性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 学生:(学生结合书本图文并茂介绍,进一步了解)

(五)图片欣赏,补充介绍其他民间美术类型:

刺绣、玩具、民间雕塑等其他民间美术类型介绍,进行知识的拓展,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六)思考与练习:(略)

当堂练习,加强和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七)拓展延伸:

面对民间美术的逐渐消失的现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教师引导,增加民族自豪感并引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精神

(八)作业:

1、请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料,了解一些其他的民间美术类型或我们当地的民间美术形式,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2、请尝试创作一些剪纸作品,装饰一下我们的教室环境吧!

下载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共4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共4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高一美术鉴赏教学计划 胡 秋 艳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

    《美术鉴赏》说课稿全集5篇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

    高一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1个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

    2011高一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

    2011高一美术鉴赏课教学计划 胡青青 一、教学目的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说课稿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说课稿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

    高一音乐鉴赏(精选多篇)

    一. 音乐与人生 1.吴祖强,作曲家。代表作: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芭蕾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 2.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奏代表曲目:《十面......

    2011-2012学年度秋季高一美术鉴赏5篇

    个人教学计划国光中学肖燕梅为了适应新形式下教育的发展,促进个人专业成长,为贯彻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

    人教版高一美术说课稿(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一美术说课稿: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