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鄂教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doc

时间:2019-05-12 16: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鄂教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鄂教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doc》。

第一篇:2017鄂教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doc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诗歌运用想象、衬托手法写景的方式;领会诗人情感。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学们,首先看一下这首诗,从形式上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过零丁洋》等诗有什么不同?(生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古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

好,下面我们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二、反复朗读,把握节奏、重音、语调,初步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1、自己结合注解试读,要求注意字音、节奏。

正字音:裘qiú 衾qīn 薄bó 着zhuó 瀚hàn 阑lán 羌qiā ng 掣châ 明节奏。读准语调

语调应该依据诗歌内容来确定。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内容应该用什么语调。归纳总结: 第1~4句:朗读时应用惊奇激奋的语调;第5~8句:情调应哀怨低沉;第9~14句;朗读时宜用孤寂凄凉的语调;第15~18句:朗读时宜用舒缓的低平语调。

2、指名试读,让学生评析朗读效果。再读,再评,在读中感知。

3、播放朗读录音。再次指名朗读,自评,他评。

4、齐读这首诗。

三、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意境

1、四个同学为一组,从诗歌的内容、语言、写法几个方面交流自学所得。

2、每小组指派一名代表在班级内交流所得。

3、以小组方式交流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疑问,先在组内讨论探究,仍不能解决的小组指

派一名同学发言提出本组的疑难全班探究、交流。问题预设:

(一)内容方面:

1、这里的“雪”有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些诗句中读到的? 早、美、特别寒冷(奇寒)

“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风掣红旗冻不翻” “瀚海阑干百丈冰”

2、送别友人,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离情别绪?你是从那些诗句中感受到的?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依依不舍,为朋友路途遥远,前路难行而担忧。我们学过的其他送别诗中还有表达这种情感的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除了依依不舍的感情之外,还能体会到作者其他的情感吗? 如果同学们感知不到,就引导学生回忆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思念家乡,以及为保家卫国而无法回乡的怅惘之情。

(二)语言方面:

1、修辞角度: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梨花来比喻白雪,联想奇妙,比喻新颖贴切,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的奇寒,而是如同春天到来时的欣喜和暖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用夸张、对仗的手法,展示了边塞地区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送别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用顶针的手法,写送友人离去时的情景:地点,路况,表达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2、炼字方面: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字突出北风的猛烈、强劲,连顽强的白草都吹折了,“即”字突出了塞外雪早,“飞”

写出了雪飘之紧,暗合“卷”字。忽如一夜春风来

“忽”字不仅写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之情。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字意思是牵曳,强劲的北风撕扯着红旗,但旗帜凝住不动,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写出了塞外的奇寒。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空留”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但是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一串长长的马蹄印。诗人的复杂情感都在其中,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言有尽而意无穷。

3、写法方面:

运用奇特的想象来描写雪景,用衬托手法写塞外苦寒化抽象为具体,把冷的程度表现得十分逼真。

全诗以“雪”为中心线索,以雪生发奇情妙思。全诗虽仅四处提到“雪”,但诗中处处含“雪”。雪景衬托送别(景中含情),送别的场面又描绘了雪景(情中有景),景情合一。诗中写雪景,既有大笔挥洒,又有细部描画,使自然风光鲜明,又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四、探究原因,了解作者。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天宝三年中进士。天宝八年(749)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等地。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中的最卓越的代表之一,与高适并称 “高岑”。由于他几度出塞,对边地战斗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体察和深刻的认识,长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他的诗想象丰富,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色彩浓烈,变化多姿,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五、拓展应用(机动安排)

运用本课所学写景抒情方法写一个片段:雨中送别

六、背诵全诗

方式:先自己背诵,后全体起来师生共同背诵全诗。在一齐背诵课文声中结束本课学习。

七、教后反思:

本堂课的设计本着还课堂给学生,创建高效课堂的原则,所以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学习诗歌运用想象、衬托手法写景的方式;领会诗人情感。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有疑难时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习讨论积极,思维的火花时常迸发,整堂课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效果很好。

结束这堂课,感觉在点拨时讲的还是稍多,生怕学生不明白。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努力,争取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创建高效课堂,做指引学生航向的灯塔。

第二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从学生听《我爱你,塞北的雪》谈起……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作者介绍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作者两次出塞,从军西北十余年,熟悉边塞生活。岑参多以诗人的敏感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景象,表现边防战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有《岑嘉州集》。

三、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1、播放录音,聆听感受。

2、男女齐读本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3、男女混合朗读本诗。——再次感知。

(二)整体把握

1、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

2、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这些诗句共同显示了胡天的雪的什么特点?

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2、学生合作在咏雪部分中找到相应的诗句,教师适度评价。(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对雪的描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最为精彩,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①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②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③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④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是从人的感受、从侧面来描述边地的寒冷。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百丈”、“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前一句写大戈壁上是一片冰雪世界,这是地上的景象。“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这是天上的景象。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

3、作者写雪,写雪中的景象,写胡天的雪的特点,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的?

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四)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①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设宴饯别

②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你觉得此句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③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④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联想想象诗歌最后两句,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在想些什么?)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齐读送别部分——思考——诗人在句子中并未写到“情义”“不舍”等字眼,那么这种情义是怎样传达出来的?)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齐读送别部分——体味其中的韵味。

(五)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写雪、写雪带来的酷寒,写边地的风光和送别有关系吗?)

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

2、任选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多媒体)

板书设计: 白雪歌咏雪(前10句)送武判官归京送别(后8句)八月飞雪雪天奇寒军中饯行暮雪送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2009.04.13

第三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范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十三小学

庄颖

春夏秋冬

[板块导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春夏秋冬这一版块五首古诗中的一首。这组课文选择的古诗都是写景抒情诗,把春夏秋冬四季之景与诗人的情感融于一体。

本板块在呈现方式上是以单元主题组织教学内容的,使之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体。那么,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胸中有全局。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习这一版块要让学生学会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情,体会诗意。在学习本板块重点培养学生朗读方面的能力,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随时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

10-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曾两度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

诗起首四句写野外雪景。“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作惊奇之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为千古传诵的咏雪佳句。以梨花喻雪十分新奇,读之眼前立刻浮现一幅春风送暖,梨花盛开的美景。同学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岑参一路同行„„ 2.教学价值:

本课教材作为这一板块的第四课,除让学生识字、有感情读文、背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诗人送别朋友归京,本是让人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但作者知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日一别,明年开春定会重逢。既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为即将到来的春天高歌呢!诗人岑参苦景乐写,别开生面,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无怪后人对这两句诗偏爱不已。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借助背景图,观察插图中人物的表情,想象诗句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课可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反复吟诵,读中想象,体会诗的韵律和意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过程和方法:学习古诗过程中随文识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描写雪的其他古诗。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本课识字过程应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10个生字在教学时音、形、义各有侧重,切不可平均使用力量,在读时解决音的难点,在读诗时分散识字,把生字从文中提出来,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的识记,再放回诗中特有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真正做到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古诗《 春晓》《夏日》《山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冬之景的古诗。揭示课题,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认读课题中的生字“送、官、归”,说说识记方法。“武、判”识读(能认识即可,在练读词语中多见面几次,就会识记。)3 .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岑参写的,他的诗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1 .出示插图。.范读课文,渲染情境。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1 .在语境中整体认读。

通读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觉得容易读错的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全班再交流。(注意“折、即”的读音).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读生字。(学生自主认读,多种方法识字。)

“折”是会意字,甲骨文的“折”字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表示树木被大斧砍断的情形。本义是折断,引申为弯曲、曲折,进一步引申为屈服。

也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古----月----胡;女----口-----如;木----对----树;利----木----梨 .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朗读。

(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渲染情境,解释古诗。)北风卷动,地面的沙尘吹折了枯草,胡地到了八月就白雪纷飞了。雪花飞舞,就像一夜之间吹起了春风,千树万树的梨花盛开了一样。

教师用自己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感动学生,为学生提供可资借鉴和模仿的“声音形象”。

情境一:“白雪皑皑,北风呼啸,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读出文章的前两句,你该怎么读呢?”

情境一:“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此时你心情是沉重的还是忧中有喜?古诗的后两句就带有这样的感情,你该怎么表现呢?”

教师范读,个别读,男女生交替读,小组领读„„ 4.诵读积累,要求当堂熟读背诵。

四、指导写字

可采取五步指导法:

第一步:看,一看字形,二看范字。第二步:描。第三步:写。第四步:评。第五步:改。

“送”字中的“关”的最后一笔是点,“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梨”的下半部分“木”字的横要写得长一些,托住“利”。“树”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五、课后练习。

六、扩展。(积累边塞诗)出赛[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七、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雪景 奇寒 奇美 高歌 乐 观

[相关资料]:

1、岑参原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图片

3、生字小字谜 :

Sòng 送

关上走之车,它把礼来赠。

Guān 官

宝盖之下两口生,看着像弓不是弓;

左边一竖连两口,古时坐在衙门中。guī 归

一竖一长撇,山字横着写;

莫到山倒了,人回它迎接。

zhé 折

接一半,断一半,连接起来还是断。

hú 胡

月夜怀古。

rú 如

女子开口,符合要求。

shù 树

(1)又到村中。

(2)这边说有权,那边说当然。

lí 梨

它说利在木之上,砀山特产飘清香; 形如葫芦味甜爽,木上加利送市场。

第四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融合了“咏雪”与“送别”两种主题的边塞诗。学习这首古诗,我们不妨透过诗人好奇的双眼,借着想象的翅膀,以“奇”、“情”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提升。教学中,采用点拨、引导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善于体会,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共同构建一个“诗话”的课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抓取奇特的景物描写及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能在品析中去感悟诗歌独特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通过对诗句的品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鼓励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情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而表现出的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难点:

1.领略岑参的诗歌“好奇”的特点。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

1.听录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指名配乐朗读。(三)赏析诗歌

1.解题

2.领略边塞美景

(1)小组合作活动

把文中描绘奇景的相关句子找出来,并用短语“天气奇_____”“地域奇______”“风雪奇______”“雪花奇______”来概括。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参与活动。(3)汇报,点评。

(4)赏析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体会诗人感情

(1)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感情。(2)指名汇报——依依惜别之情和乐观豪迈之情。(3)赏析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4)齐读课文,感悟诗人的乐观豪迈之情。4.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1)欣赏图片,用文中诗句来描绘画面内容。(2)学生交流讨论:咏雪和送别有何联系?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小结,出示板书。(四)拓展练习

1.你还喜欢文中的哪些诗句,为什么?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五)全课总结(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白雪歌咏雪(前10句)送武判官归京送别(后8句)八月飞雪雪天奇寒军中饯行暮雪送别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2009.04.13 3

第五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岑参的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描写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3、感受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壮烈的胸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操。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文题中“白雪歌”是指咏雪的诗作,“武判官”是诗人的同僚,“归京”是武判官要回京述职。从文题看全诗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部分,描写了边塞壮美的雪景,唱出了边塞送行的豪放。

二、整体感知:

1、岑参(约715—770),江陵人。盛唐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岑参工诗,与高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其边塞诗想象丰富,变化万端,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其代表作。

2、选自《岑嘉州集》。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再度出塞,在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武判官是他的同僚,要回京述职,在中军帐里摆开酒宴,为武判官饯行,于是产生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

3、教师范读、领读。

4、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卷”字,写出北风怒吼的巨大气势;“折”字写出北风狂暴肆虐的情态;“即”字写出诗人初见此景的惊异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雪后美景。“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动人。这两句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以上四句从视觉角度写塞外疾风暴雪的情景,突出其气候之奇。

3、“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明确:这里写白天穿的是狐裘,也不觉暖和,夜晚改的是锦囊,也觉得太薄了。用反衬手法写出天气的奇寒难忍。

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这里指边塞最高军事长官。上下句互文见义。着,穿。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角弓,都觉得铁衣太冷,难以穿上身。用这种反常的情形极写边塞的苦寒。

以上四句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从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由帐内又写到帐外,这两句展示了边塞冰天雪地、阴云重重的景象。画面非常开阔,感情色彩非常浓烈,一个“愁”字,一个“惨”字,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两句承上启下。

6、“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两句写中军帐里置酒饮别的情景。中军为主帅营帐,在此摆酒,足见主人殷勤郑重;边镇少丝竹,唯有“胡琴琵琶与羌笛”,由此不难想见边地的凄凉。

7、“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写辕门外的送别情景。送行酒宴一直持续到垂暮时分,出了辕门只见大雪纷飞。在这片银白色世界中,一面鲜红的旗帜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中军帐所在的标志,也是大唐边军屹立风雪边塞的标志。

这六句写军中的环境和送别宴会的场面。

8、“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这里却咏雪?明确:诗人写“雪满天山路”这种雪景,是以此衬托出诗人送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望着却走越远的朋友。结尾两句,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以上四句写雪地送别的情形。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

明确: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意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五、教师小结:

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洒,也有细节勾勒,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弄月的边地生活气息。

本诗是边塞诗的名篇佳作。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奇丽风光着笔,通过对特殊的环境背景的描绘,衬托出送别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情景,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

六、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瀚海雪景图:大雪纷飞、雪中奇寒、愁云惨淡。

风雪送客图:军中设宴、轮台送别。————豪迈气概、壮烈胸怀。

下载2017鄂教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鄂教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8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体会诗人凄婉中带有豪迈的送别之情。 2、 理解诗中四次写雪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并能赏析精彩诗句。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讲课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教学实录 (一)、导入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到了唐朝已经达到了顶峰。唐朝的诗人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文明古国的晨空。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范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主备人:邹丽娟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大意。 2、 品析诗中描绘的雪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并理解诗意,赏析雪景,体会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清源中学 梁玲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诵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并品味其意境美。 3.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 饶素婷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古风二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