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下│5 卢沟桥烽火

时间:2019-05-12 16:2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苏教版│六下│5 卢沟桥烽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苏教版│六下│5 卢沟桥烽火》。

第一篇:语文苏教版│六下│5 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时间 :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日寇 硝烟 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②指名读。③齐读。④去掉拼音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一 二三题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 咽喉 挑衅 日寇 控制 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同仇敌忾 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 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 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第二天凌晨 军 我军 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 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 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的主要故事。(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三、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 第一 二题

完成《语文综合学习与评价》 第六题 教学后记:

2019年1月12日

第二篇: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理解“挑衅、妄图、咽喉要道、气势汹汹、恼羞成怒、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而逃、猝不及防、抱头鼠窜、如火如荼”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积累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表达顺序,说清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想象具体画面,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体会场面等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进行片断练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想象具体画面,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积极参与搜集有关抗日战争史实资料的实践活动。品悟人物形象,体会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难点:体会场面等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进行片断练笔。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能理解、会运用”。

2.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师生课前结合《卢沟桥烽火》再次了解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图片、文字、视频),了解聂荣臻将军的基本资料。以及“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的有关资料。

3.搜集抗日战争有关资料、图片。了解抗日战争中的更多史实。浏览本单元课文内容及写法,体会其共同点和不同观点。

4.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我国军民的英勇行为,在文中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检查初读情况

1.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为保全情报同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强烈的爱国精神,体会到了正义必胜的巨大感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正义必胜,战争故事的文章《卢沟桥烽火》。

2.师声情并茂地描述——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直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蓄意挑衅,要到宛平城内搜查一个失踪的士兵。守桥官兵当即拒绝敌人的无理要求,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斜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退守桥东的宛平县城。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请同学们看看激战的场面吧。(出示卢沟桥事变的“激烈战斗的场面”课件)

3.师继续引入——面对侵略,我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就是——“卢沟桥烽火”(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4.这是一场怎样的烽火呢?读读课文,你脑海中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出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5.出示词语“烽火、妄图、伪军、咽喉要道、凌晨、震耳欲聋、哭爹喊娘、呐喊”。

请大家认识一下这些词语。——这些红色的字是生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名说易错的部分)强调笔顺及字形书写。(师范写,学生再描红)

6.交流“挑衅、妄图、咽喉要道、恼羞成怒、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而逃、猝不及防、抱头鼠窜、、如火如荼”等重点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句子说说在文章里的意思,尝试用词语说一句话)

7.运用上面的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课题“卢沟桥烽火”是什么烽火,在文中标画出有关语句。(课件出示:“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狼狈而逃。”“当天晚上„„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

齐读句子,在头脑中感受中国守军的形象。(板书:英勇 善战)

2.说说在你的眼中中国守军是一支怎样的军队?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表达,想好了写在黑板上。(聚焦人物形象,用一些词语定位人物精神品质——勇敢顽强、临危不惧、英勇善战、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团结一致、热爱祖国„„)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细读课文第2—5自然段体会自己眼中的中国守军,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日军?你看到了怎样的中国守军?在有关的语句旁做出批注。也可以从标点符号来理解(教师巡视学生自学)

交流预设:

(1)谈到第2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感受日军的“蓄谋挑衅、蛮横无理”;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守军的“不畏强敌、严词拒绝”读出对日军的憎狠及对我军的敬佩之情。(出示第2自然段的句子课件)

(2)谈到第3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感受日军的“不可一世的狰狞面目及侵略本质”;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守军的“奋勇抗击”读出日军的卑鄙行径及我军的正义之举。(出示第3自然段的句子课件)

(3)谈到第4—5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感受日军的“惨败的可耻下场”;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守军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读出日军的丑恶嘴脸及我军的英勇气概。(出示第4—5自然段的句子课件)

2.同学们浏览2—5自然段,看看是运用什么方法体现日军的丑恶嘴脸及我军的英勇气概的?——通过对比描写敌我双方人物行为的语言、动作来体现的。(出示相应的写法课件)

3.这部分除了采用“人物动作、语言”这一细节描写的方法外,还采用什么描写手法呢?请大家再找一找。

4.师小结: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本文采用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呢?

5.请一名同学读这一部分(2—5自然段)同学们用心体会。

(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表现了日军的丑恶嘴脸及我军的英勇气概。)6.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四)作业设置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还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

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四)细读课文重点段落(第6—8自然段感受中国军民的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1.用心默读课文第6—8自然段。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军民有着怎样的表现呢?在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体会(教师巡视学生自学,并积极鼓励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思考,要有自己的阅读思考、判断、评价)。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接读课文第6—8自然段,进一步推进学生受到感染,感受中国军民的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重点指导: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课件出示)

(1)三个感叹号表明当时中国形势非常严峻,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了。(2)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是按范围的从小到大安排的,说明中国的领土正在被日寇逐渐蚕食。

3.齐读6—8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民族的危难和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五)品读课文重点段落(第1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感受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1.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质疑。

(学情预设: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品读课文第9自然段,感受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

(1)范读第9自然段。

(2)第9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①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②“序幕”是什么意思?

③“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④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环节

三、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六)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 1.表达方法提示一:顺叙

《卢沟桥烽火》一课,在叙述卢沟桥事变时,一步一步地按照卢沟桥事变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叙述。这种叙述方法,就叫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件的发展过程或人物经历的自然顺序进行叙述。它是叙述中最常用的方法。

2.表达方法提示二: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

写一篇文章,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记人,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尤其是叙事。如果不按一定的顺序来记叙,那么记叙的内容就不会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七)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复述课文。

方法指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复述这一历史故事。2.引导写话。

课件出示卢沟桥:经过岁月洗礼的卢沟桥,桥面坑坑洼洼,俨然是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对我军、对敌军,对全国人民、它似乎在诉说什么呢?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是啊,中华儿女永远也不会忘记中国的历史,不会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日——1937年7月7日,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牢记国耻——《卢沟桥烽火》!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课后请大家收集有关抗战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5卢沟桥烽火

敌军 我军 战 蓄意挑衅 严词拒绝 正 争 大举进攻 同仇敌忾 义

故 猝不及防 主动出击 必 事 滔天罪行 顽强精神 胜

第三篇:5卢沟桥烽火

5《卢沟桥烽火》

教材简析

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课文条理十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地记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课文内容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其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因此,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感情。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预习导航:

1.朗读课文,思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记述顺序及课文内容。2.读准下列词语,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烽火 妄想 伪装 咽喉 蓄意已久 凌晨 震耳欲聋 呐喊 歼灭 挑衅 3.解释词语: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4.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

“九一八”事变后→()→()→()→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教学程序: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揭题板书:卢沟桥烽火

2.审题:从题目看文章是写什么?(理解“烽火”)——烽火:报警的烟火。

讨论:看了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1)在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板书)

(2)为什么说卢沟桥燃起了“烽火”? 是什么样的“烽火”?(3)这次事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3.交流资料。(1)交流。

(2)总结: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战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本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出示字词:

烽火 妄想 伪装 咽喉 蓄意已久 凌晨 震耳欲聋 呐喊 歼灭 挑衅 要求:读准词语,并注意划横线的字。

提示:“烽”“妄”是后鼻音;“衅”“歼”是前鼻音;“呐”的声母是“n”。2.理解词语: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要求:找出这些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再根据上下文解释。3.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难度的句子,集体交流并朗读。

三、突出全文情感点,顺清脉络。

1.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

“九一八”事变后→(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根据上面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3.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四、精选课文第9自然段,细读研讨。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出示最后一节。

3.引导朗读,注意前一句加以体会。

五、突现下节知识点,顺延激情。

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那么引起全面抗战的“卢沟桥事变”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具体学习。

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词语抄写。

2.完成习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抗战的小故事。预习导航: 1.学习第一段。(1)理解词语:

蚕食: 魔爪: 咽喉:(2)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2.学习2---5段。

(1)朗读课文,用笔画出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完成填空。时间 敌军 我 军 1 9 3 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内 当天晚上

(2)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链接新知。

1.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卢沟桥烽火》。

课题中的烽火指的是——战事。交战的双方是——日本侵略者和我国守军。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战事?指名简要复述课文。

2.导入: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再一次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学习第1、2、3自然段

1.日军为何要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县城?自读第一自然段。2.重点关注的词语: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步侵略我国华北地区,进而妄图吞并全中国。指导朗读,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狂妄。

“咽喉”:人体的重要器官,咽喉被人控制,这直接影响到人的存亡,由此能够感受到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一旦卢沟桥失守,整个华北就有可能全落入日本帝国主义之手。对于日军来说,卢沟桥必须夺下,而对于我国守军来说,卢沟桥一定要守住,这关乎着全中国的存亡。指导朗读,读出形式的严峻。

3.过渡:正是有着吞并全中国的狼子野心,日军才会想要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课文以时间为分割向我们描述了2场战斗。一个是——1937年7月7日深夜的战斗,另一个是——第二天的战斗。

4.师述:我们先来看7月7日深夜的这场战斗。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课文在这里向我们重点介绍了交战双方的哪一方?(敌方)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再次默读第2、3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日军的侵略本质。5.交流:

a.“星光暗淡”、“万籁俱寂”、“深夜”、“偷偷地摸来”引:真要寻找失踪的士兵,也该在白天,这样寻找也方便,而日军偏偏选择在——“星光黯淡、万籁俱寂”的“深夜”。由此可见,日军的举动十分——可疑,更让我们感受到日军——奸诈狡猾,诡计多端。这是明显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指名朗读,读出日军的奸诈狡猾。

b.“全副武装”(引:找人需要带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吗?全副武装只能让我们觉得日军这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气势汹汹”(引:从中看出了日本侵略者蛮横霸道。)“恼羞成怒”(引:为什么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没有得逞,日军是——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守军开起火来。)

6.敌人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守桥的中国士兵的——严词拒绝。不严词拒绝行吗?(不行!这关系到全中国的存亡。)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7.遭受严词拒绝的日军官兵是否就此放弃?(不是)日军(引读)——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在这场战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敌人?怎样的守军? 敌人:蛮横无理,不可一世。守军:不畏强敌,开枪还击。

让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侵略者的的侵略本质,齐读2、3自然段。

(二)学习第4、5自然段 1.引导学习4~5自然段:

深夜的这场战斗,由于众寡悬殊,我军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然而战斗并没有就此终结。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天的战斗情况,面对敌人的挑衅,我国守军是怎样反击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中国守军战斗的句子,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圈画出关键词,试着写一写你的感受。2.学生自主学习。3.交流,相机指导。

画面a.“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

画面b.“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平城,敌人的武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4.在整个第4、5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面对如此英勇的大刀队员,日寇是——被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你想对这些大刀队员说些什么? 让我们将他们的这种英雄气概,深深记在心中,一起怀着对他们的无比敬意,再读一读课文第4、5自然段。

(三)学习第6~8自然段。

经过我国守军的努力,终于击退了侵犯的日军。然而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平津的处境十分——危急,一旦平津危急——整个华北危急,为什么这么说?(联系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日军逐步蚕食华北,卢沟桥是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如果华北危急,那整个中华民族——危急。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于是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指导朗读,层层递进,加强语气。)

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响应。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生接读。

三、诵读积累,学以致用。

1.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提出注意点:在复述时要抓住课文描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尽量用书上的语句来揭露日寇侵略暴行,表达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3.自由复述,指名集体交流。

四、立足教材,适度拓展。

1.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事变前因后果,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这场战斗的有意义并不仅仅是否守住了卢沟桥,卢沟桥事变只是一个开始,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而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2.在漫长的八年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请你搜集有关的抗战小故事,好吗? 3.引导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这样一些活动:(1)制作一张史料卡片;

(2)观看一部反映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影视片,写观后感;(3)搜集小故事,出手抄报或黑板报。

五、当堂练习,检测完善。1.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日寇 1937、7、7深夜 挑衅

5卢沟桥烽火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我国守军 开枪还击 进攻 猝不及防同仇敌忾 主动出击

第四篇:5卢沟桥烽火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卢沟桥烽火》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___年__月__日,它拉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从此,_______________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2)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克

知识改变命运

还看今朝。数风流人物,

第五篇:5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教材分析:

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在六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通过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地品读中体会“偷偷地”、“摸”;“悄悄地”、“进发”等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月17日(14)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难点:

1.弄清“喉、凌、歼”的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图片展示),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

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

2.教师简单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

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3.揭题,《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指名读“烽”(fē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4.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让我们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学习这类文章得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这对学生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发展情感

1.初读感知,要求: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烽火的呢?理清事件的来龙去

脉,给课文分段。

2.检查讨论:

(1)分别指名读课文。(分小节)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并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词语不同的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交流分段:

第一段(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段(2—5)经过。

第三段(6-8)号召。

第四段(9)历史地位。

3.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说说为什么?

4.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自主总结,将主动习得的知识系统化,更有效的感悟学习方法。)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一)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喉、歼。

3.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二)布置作业

1.认真完成《习字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和作业,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本课生字,对于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大有益处,并能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2月21日(17)

课时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以及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 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一、检查导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

2.1937年7月7日,对于卢沟桥来说是极不平常的一天,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质疑设问,让孩子快速进入课文事件,引发阅读兴趣。)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学习2—3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小节,说说你从这两小节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交流:

要点:

(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夺下卢沟桥是真实目的。

(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

a.“1937年7月7日„„„„向卢沟桥摸来”;

b.“日军恼羞成怒„„„„”体会“偷偷、摸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

感,感受日寇的卑鄙行径。

(3)感受驻军的正义:“严词拒绝”如何拒绝?“立即开枪还击”

3.有感情朗读。

4.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你如何认识我军的“暂时”退守?(结合下文的“早有防备”。)(设计意图: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安排学生的自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敌军的蓄意挑衅、无理取闹;我军的义正严词、正义凛然。)

(二)学习4—5小节。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要点:

(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象,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4)我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

“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

体会朗读。

(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铺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

(三)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

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

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序幕”是什么意思?

(3)你怎样理解这个“全面?”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如火如荼”是什么意思?能找及格词语替换一下吗?(红红火火、蓬蓬勃勃)

(5)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设计意图:明确卢沟桥事变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意义。)

四、升华认知,拓展想象

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五、总结全文,巩固练习

1.摘录文中描写日寇的词语。

2.准备复述这一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牢记这一历史事件。)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我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英勇顽强

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日寇: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可耻下场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教学反思:

教《卢沟桥烽火》的时候,我就注重了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时代背景。我一开始就跟学生介绍——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

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打铁趁热,我接着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注意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了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相机板书课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跟学生交代了这些背景材料,能够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

下载语文苏教版│六下│5 卢沟桥烽火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苏教版│六下│5 卢沟桥烽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都是反映战争年代的动人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5卢沟桥烽火教案

    5 卢沟桥烽火 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

    卢沟桥烽火

    5卢沟桥烽火 主备人:徐兰琴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 经过。 2.学会本课生字新......

    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卢沟桥烽火

    卢沟桥烽火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感受歌曲的情绪。(课前) 2、在歌曲中,同学们关注到了“九一八”吗?就是九一八事变,你们了解“九一八”事变吗? 3、简介“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烽火教案

    5、卢沟桥烽火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描写战斗场面时双方交替的写法。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同时......

    《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

    《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 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