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文言文主观理解性阅读题》教学设计
《课外文言文主观理解性阅读题》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课外文言文阅读赋分从严。文段较为复杂,难度比课本选文更大,目的是拉开档次。纵观历年的中考卷,可以发现,课外文言文的考察还是建立在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其内容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人物传记、著名典籍中的精彩片段等,我们只要能将课内文言文中积累的知识进行迁移,粗略疏通文段大意,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结合具体阅读提问,理解问题真实意图,对照文段本身实际,采用正确全面解答文句,最终得到自己满意的答案也就顺理成章了。
引导学生从历年中考卷的课外文言文主观性阅读题的分析题干、寻找文段中相关题干的原句、联系上下文查找、得出正确答案,这种引导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客服了学生对课外文言文艰深难涩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的规律,增强了学生对文言文特别是课外文言文的学习信心,解开他们对课外文言文的畏难心结,从而爱上课外文言文。
二、教材分析:
课外文言文主观性阅读是胸襟中考能力考核中的重要内容,所占分值大约在5、6分左右,学生对于陌生的文言文阅读普遍具有畏难情绪,由于缺乏常规训练,未能掌握解题思路而造成不必要失分。如何进行课堂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重要的问题解决好了,在此项考核中少失分甚至拿满分都是有可能的。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从课堂内来,从实践中来,从总结和反思中来,这可以让我们的复习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更有效果。
三、学情分析:
在面对主观性阅读题,解决内容理解类题型的时候,学生往往忽略从文本中找答案,往往凭空臆想,答案思路单一,不能做到分点多角度地进行回答。这些都是学生已读通文本却无谓失分的主要原因。如何做到使学生解答课外文言文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把课外文言文的内容基本看懂。只有在课堂上进行解题思路以及技巧归纳的反复训练,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所以在学法上培养学生在自主归纳和小组探究相结合的基础上,结合专门的练习,规范答题思路与习惯性作业,达到答题全面,准确,从而降低失分率。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以中考题为例,引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逐步自主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一步,熟悉提问内容(即读题);第二步,理解题型特点(即审题);第三步,寻找答题思路(即解题);第四步,全面组织答案(即答题);第五步,归纳答题方法(即结题)。
2、培养学生巩固和运用探究成果的能力:通过课外文言文主观性阅读题的相关专题训练,让学生反复使用自主探究得出的解题方法,巩固学习成果。
3.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题”、“审题”,点拨学生“解题”、“答题”。
2、教学难点:归纳整理答题方法和总结答题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点拨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的方法,自己归纳解题的规律,自己加强成果的巩固,增长自己的才干,增强学习课外文言文的信心,真正提升学习的能力。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资料准备:搜集2006年至2013年广东省中考试卷附加题之主观性阅读部分,思考它的考查内容和分值比例及分值安排的变化趋势。
2、教师的教学准备:消减学生对课外文言文主观性阅读理解题的恐惧心理,激发学生探究疑难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八、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每一份语文试卷都安排了一条小尾巴,它悄悄地跟在作文大庭院的后面,占据着一个小小的角落。也曾因位置的不起眼被同学们忽略过,也曾因难度的出名被同学们挑战过,但是,要想让它完全臣服于你的足下,那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就是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我们语文试卷里通常称作“附加题”。
附加题虽为试卷的附加成分,如果你能够拿分,也一样等值计入试卷总分,为你的试卷加分。虽然它有一定难度,也并非无懈可击,只要我们在课堂上注意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很多时候稍加思索,借用一下学过的文言文知识特点,把它们迁移到附加题的解答中,难题也能步步攻克,疑惑亦可迎刃而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附加题中主观理解性阅读题的解答方法。(展示教学目标)
(二)课前作业检查及思考: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课前作业,仔细思考2006年至2013年的附加题,考察有哪些类型的题目呢?(同学们自己归纳出以下考察结果:分值增至10分,理解阅读分重。)
2006年6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4分;
2007年10分:释词2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2分、人物评价4分; 2008年10分:释词2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2分、人物评价4分; 2009年10分:释词2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3分、人物评价3分; 2010年10分:释词2分、断句2分、内容理解4分、人物评价2分; 2011年10分:释词2分、译句3分、内容理解2分、故事寓理3分; 2012年10分:释词2分、译句3分、内容理解2分、联系思考3分; 2013年10分:释词2分、译句3分、相关成语及启示2分、内容理解3分。
大家总结一下,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看看有何规律可循?(小组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共同点:释词(2分)和内容理解(2-4分)为近年必考项目,断句(2分)或译句(3分)选考其一。
不同点:断句和译句只考其一,联系实际谈感悟的考题(2-4分)方式灵活,有的考查人物评价,有的联系相关成语,有的联系实际思考,有的考给人的启示,有的考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考试中,释词可以根据平时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借用课文中出现过的相同的字词或同类型的释词方法来解决。字词积累也可以帮助断句和译句。所以释词和断句、译句完全可以依据文言文积累来解决。那么,近年必考题型之一的内容理解类和灵活多变的联想感悟类主观题该如何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寻内容理解和实际感悟这类主观理解性阅读题的解答规律,研究出一个思路明确又步骤鲜明、切实可行的解题方法。
(三)示例解题,探究内容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1、以2006年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为例,我们主要从结合主题联系实际的角度来分析题型特点和思考方向。
第一步:先读一遍题目:“(2)有人曾诬告郭进通敌,郭进为什么还为他“请赏以官”?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4分)”
第二步:分析题干层次:第一层,为什么为他“请官”?第二层,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
第三步:联系题干关键词,在原文中划出相关语句:“请赏一官”。..第四步:联系上下文,找出文中与题干有关的关键词,“诬告、通敌、赎死、诱降”。第五步:联系关键词,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1)有人“诬告”郭进“通敌”。(2)太祖“缚其人予进”“自”“处”。(3)郭进以“取”敌“城”、“寨”“赎”“死”“请”“官”。(4)“其人诱其一城来降”。(5)郭进“送之于朝,请赏以官”。
第六步:对照问题,了解题型特点:于人物传记的故事情节中阐明道理——清者自清,忠臣不二。第七步:以文中相关内容答题,找准答案:其人诱敌降城,所以为他请官。温故以上解题思路,明确分析解题的每一步骤,概括出解题方法:找题干,划关键。上下文,串一串。现成的,就照搬。断续的,连成线。审准题,对应看,真无语,自己编。
2、类似地,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步骤解答本题的第二问。
同学们自主探究,按部就班,步步明细,清晰解答,加强理解做题思路,记忆解题方法。
请一位同学讲解自己的做第二问的方法。如下:(1)阅读题目、分析题干: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2)划出文中与题干有关的关键句:“太祖于是赏以一官”。
(3)联系上下文: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4)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太祖不使郭进失信于人。
大家共同归纳题型特点:以人物传记为主要内容,考查故事情节的理解。总结解题方法:明细思路,简化步骤,方便实用,轻松好记。
找题干,划关键。上下文,串一串。现成的,就照搬。断续的,连成线。审准题,对应看,真无语,自己编。
(四)小组合作,尝试探究人物评价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1、以2007年广东省中考相关题目为例,学生尝试练习解题。题目:“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学生独自完成第3题,巩固已学的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方法。”
(由学生宣布思路步骤和答案要点如下:找题干——什么事、进谏;划关键——“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上下文——“群臣莫敢谏”“香子止”。答案基本完成:王为大室,群臣不满。)
2、小组合作探究第4题的题型特点、解题思路和方法。题型定性:总体来看,这是一道根据内容,评价人物的题。如何评价人物呢?同学们可以自行尝试一下。
首先,找题干——文段内容、香居和齐宣王、怎样的人? 划关键——“王为大室”、香居问谏;上下文,串一串——群臣莫敢谏者,香居敢谏(勇敢劝谏),何谏之晚也,寡人不肖(认错改错,证明劝谏有效,反证香居善谏)
各小组交流小组学习心得,归纳总结如下: 题型:人物评价类。
思路:评价谁,依何事。对准人,定好位。语准言,全面美。
3、人物评价题型练习:以2008年内容理解题、2009年情节理解和人物评价题、2010年情节理解和人物评价题作为基础训练习题,巩固对人物评价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掌握理解。
2008年题目: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2009年题目:“ 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10年题目:“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1)盗贼:_______(2)于成龙:_______”
(五)自主探究,寻求人生哲理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1、生活哲理类:自主探究2011年广东省中考卷附加题《言黙戒》主观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题目:“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1)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附加题的主观理解阅读部分,并写出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步骤。
(2)小组交流,每个同学讲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提出自己觉得难以把握的部分,共同探究疑难。
(3)全班同学交流小组内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明确归纳如下:
题型变化:既非内容理解题,又非人物评价题,是什么题型呢?——分析题目关键词“故事”“道理”,归类为人生哲理类题型。
答题思路和方法:将故事内容上升到人生哲理层面,找出文中相关人生哲理的重要语句作答。
2、类似地,学生自主探究2012年广东省中考卷附加题《程氏爱鸟》的主观阅读理解题解题思路和步骤。
题目:“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归纳疑难如下:
思路:找题干——“引发思考”应该思考什么?划关键——依据是引文的句子“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思考的方向:人与蛇鼠比较更凶恶,因为人以恶毒的态度伤害动物。
正面回答的答案就是“人不能伤害动物,应该与其他动物和谐共处,爱护动物,保护生态。”
3、类似地,学生自主探究2013年广东省中考卷附加题的主观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题目:“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归纳疑难如下:考查相关成语积累,成语的人生启示,成语故事与历史故事的道理关联。可见,语文知识的考查越来越灵活,所以,我们日常学习要丰富积累,考场做题要活学活用。
题型更加灵活多变,对策万变不离其宗:找题干,划关键,上下文,答对点。分析细,答全面。
(六)回顾反思,归纳小结。
思考以下问题,同学们自由讨论。
1、常见选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2、常见选文主题有何特点?
3、提问内容主要是什么?
4、如何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归纳小结如下:
1、文段内容:以人物传记、名篇精段、成语典故或寓言故事等内容为主。
2、文段主题:以体现人物个性品质、人生智慧哲理等主题多见。
3、阅读理解性主观题型:内容理解题常有,思考启示时出,联系生活实际,灵活对答紧扣。
4、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A、内容理解题:找题干,划关键。上下文,串一串。现成的,来照搬。断续的,连成线。审准题,对应看,真无语,自己编。
B、人物评价题:评价谁,依何事。对准人,定好位。语准言,全面美。
C、人生感悟题:选事例,洗情节。审细节,出事理。联生活,想人生。大道理,小事情。小中大,要看清。
(七)课外作业。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性默写题
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性默写题大全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0.《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2.《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13.《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5.《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7.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18.《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9.《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20.《桃花源记》中,写“村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语句是:与外人间隔。
31.《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2.《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3.《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4.《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35.《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6.《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中,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脱俗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或: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中,起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37.《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沿溯阻绝。
《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特点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峡》中,描写秋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林寒涧肃。《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8.《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夜游看到的景色的语句是(或: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夜景图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9.《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突出庭院景色的语句是:积水空明。40.《小石潭记》中,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小石潭记》中,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小石潭记》中,借景生情,寄寓自己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中形容溪身形状的语句是:斗折蛇行。《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犬牙差互。
42.《马说》中,点明千里马被埋没(或: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或:点明“相马者”的弊病的语句)的原因的语句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马说》中,作者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材比作“千里马”;而以伯乐自喻指的是:能识别人材的封建统治者。
《马说》中,点明千里马终生命运的语句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马说》中,写出“食马者”平庸浅薄(或: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中,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之四时”景色的语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中,常用来表示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的语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语句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滁人出游的语句是: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宴的语句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众宾欢乐的语句是: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中,描写太守醉的语句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5.《孟子二章》中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中,用排比句列举了历史上六位多磨难的著名人物依次是: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孟子二章》中,为论证“困境能造就人材”这一道理,相关的语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6.《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广阔浩渺气势的语句是(或:从空间写洞庭湖景色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岳阳楼记》中,从时间上写尽湖山景色的语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警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或: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已任的语句)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登楼之“喜”的语句(或:与“喜”相照应的语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语句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写出作“岳阳楼记”缘由的语句是: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与“前人之述备矣”相照应的语句是: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中,与“悲”相照应的语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湖光山色的语句是: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岳阳楼记》中,景物描写中最能体现“悲、喜”二字的语句分别是:虎啸猿啼,渔歌互答。
47.《鱼我所欲也》中的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
《鱼我所欲也》中的“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概括成一个成语是:嗟来之食。《鱼我所欲也》点明“舍生”的原因的语句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8.《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分明);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最终政治愿望的语句(或:体现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表》中,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语句是:亲小人,远贤臣。
《出师表》中,诸葛亮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两汉兴衰原因的语句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中,写到“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其中“大事”所指是(用一个典故作答):白帝城托孤。
《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把北上伐魏、统一中原视为自己报恩是最好方式,最能表现这种极深的感恩图报感情的语句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出师表》情真意切,是诸葛亮耿耿忠心的写照,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语句是: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49.《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取信于民的措施的语句是(或:“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或: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中,点明曹刿入见鲁庄公原因的语句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对话,强调作战取得胜利,必须取信于民的政治观点。
《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反攻时机的语句是:彼竭我盈。《曹刿论战》中,说明有利于追击时机的语句是:辙乱旗靡。《曹刿论战》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
50.《送东阳马生序》中,全文的中心是(或:写作此文的目的):勉励后学。《送东阳马生序》中,从内容看,“马生”应叫君则,与作者的关系是乡人子。《送东阳马生序》中,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的语句是: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初中文言文名句理解部分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对待事物应保持正确态度的语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态度的语句是: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论语十则》中,阐述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句是:(1)学而时习之;(2)温故知新;(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默而识之。6.《论语十则》中,表现个人修养的语句是:人不知而不愠。
7.《论语十则》中,孔子评论孔文子的两句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论语十则》中的“逝者如斯夫”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10.《桃花源记》中,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1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周边草美花繁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2.《桃花源记》中,点明桃源人祖先定居桃源原因的是:避秦时乱。
13.《桃花源记》中,展现桃源人精神面貌的语句(或:突出桃源人和平相处、幸福生活的语句)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桃花源记》,文中的原句是: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5.《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6.《桃花源记》中,突出桃源社会生活平静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7.出自《桃花源记》的四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世外桃源、无人问津。
18.《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9.《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都来关心渔人的语句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20.《桃花源记》中,写“村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语句是:与外人间隔。
31.《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来写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芳自赏的句子是(或:赞美莲花品质的名句):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2.《爱莲说》中,借莲形象写君子心胸豁达,通晓事理,行为方正,德名远播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3.《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4.《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5.《爱莲说》中,感慨真的隐士少,而趋炎附势、追逐富贵多的两句是: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6.《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中,写居室环境清新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中,虚实结合写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铭》中,写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脱俗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或:表明自己虽然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具有远大抱负,引用了两个典故)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起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37.《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沿溯阻绝。
《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特点的语句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三峡》中,描写秋季的特点的语句的是:林寒涧肃。
《三峡》中,描写三峡总的特点的语句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8.《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夜游看到的景色的语句是(或: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动人的夜景图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9.《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突出庭院景色的语句是:积水空明。
40.《小石潭记》中,写潭边茂盛的植物的语句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的语句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小石潭记》中,侧面写出潭水清澈的语句是: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中,借景生情,寄寓自己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的语句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中形容溪身形状的语句是: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犬牙差互。
第三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一、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前后类如此().(2)是时朝廷虽尝禁止().(3)往往以多相夸().3.翻译下面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各题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个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人名,即商鞅。③虔;人名。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将法太子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D.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太 子 君 嗣 也 不 可 施 刑 刑 其 傅 公 子 虔 黥 其 师 公 孙 贾 3.翻译下面句子。民怪之,莫敢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本文看,卫鞅变法成功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2)这(3)夸耀(炫耀)(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八)1.C 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3.百姓认为(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移动(它)。4.取信于民。(写“讲求诚信、违法必究、执法严明、效果明显”等均可)
第四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广东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日:“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日:“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日:“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③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子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选文有校改)
【注】①归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数:屡次。(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比”的义项有:①并列,挨着;②接连地;③比较;④及,等到。“比归,母又复杖之”中的“比”,应选的一项是()(填序号)(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父大怒逐之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①母与其子居
②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C.①独其宗亲邻里知之
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①身微贱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_______
(2)钺贩盐市中_______
(3)而己有饥色_______
(4)奉母终身怡然_______
4.对选文加横线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武汉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日:“陶之朱公①以布衣富侔②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日:“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日:“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日:“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日:“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③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②侔(móu):等同。③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尝有疑狱狱:案件
B.臣,鄙民也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2.对下面加点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赏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借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长沙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6分)
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①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②?……且陛下春秋③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④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⑤?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⑥,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⑦汤镬⑧,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日:“嗟乎,义士!陵与卫律⑨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⑩,与武决⑩去。……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
[注]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的兵器。⑧汤镬:古代的大锅。⑨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⑩衿:衣襟。⑾ 决:通“诀”。
背景资料: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B.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
D.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两章》)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陵见其至诚
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B.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南京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3分)
金山寺(并序)
[宋]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模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诗选》)
[注]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0):船桨。
1.下列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尝闻/谢紫微言
B.向使/善工模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山寺》诗中,“吴客”指的是____;诗句“山形无地接”与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的内容相呼应。(2分)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省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游大林寺序
[唐]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①,历东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③。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盂夏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④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宏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日:“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⑤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乐天序。
[注]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附近自己建造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中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华()
(2)造()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游大林寺的行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这几个地方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前两道题都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涉及的实词较多,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断句题在广东省试题、江苏南京市试题、江西省试题中都有体现。断句是否准确,取决于考生是否理解句子意思,这种题考查考生对句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河北省试题中的第5题“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湖南长沙市试题中的第4题?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并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比较典型的概括文意类试题。
广东省试题中的第3题“你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江苏南京市试题中的第4题“‘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进行简要分析”,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
(李湘菊/荐评)
第五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填空答案
课外古诗词理解性填空答案
1、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独 坐 幽 篁 里,弹琴复长啸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7、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9、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0、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1、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2、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13、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1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7、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8、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0、有约不来过放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2、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7、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2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9、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30、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