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2.5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2 16:54: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地理上册《2.5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地理上册《2.5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2.5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

黄河

引言

1.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请一学生朗诵《黄河颂》

“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全文见参考资料]

2.黄河——举世闻名的“害河”

宣读史料记载:解放前的2000年间,黄河溃堤决口1591次,较大改道26次。提前看黄河泛滥图,北面殃及海河,经海河大沽口入海,南面曾夺谁入江,这条变化无常的大河,滚滚浊流不知冲毁了多少良田沃土,吞噬了多少生命财产。

3.我们将怎样看待黄河的“功”与“过”呢?

一、中国第二长河

1.读“黄河水系图”找出:(1)发源地;(2)流经省、自治区;(3)源头卡日曲和支流渭河、汾河;(4)划分上、中、下游的河口、旧孟津及所在的省区;(5)注入海洋。

2.编顺口溜,背记流经省区

建议:“巴(颜喀拉)山泉水卡日曲,五千五百(千米)流程长,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穿过黄土区,豫、鲁淤成地上河,向东缓流入渤海。”

3.通过对比,完成“想一想”一题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2长河,而不说黄河是中国第2大河?[按径流量黄河排第8位,流域面积排第3位。]

注:表中①②系指中国主要河流的位次排列。表中资料来源—《中国国情大辞典》、雍万里编《中国自然地理》。

二、母亲河的奉献

1.指中国地形图

提问:你记得宁夏、内蒙古(指位置)这两个地方位于什么干湿地区吗?[干旱区]你还记得这一大片华北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吗?[黄河等河流泥沙冲积形成的]

2.讲述引黄灌溉的历史

从秦代(公元前215年)起,我国劳动人民开凿引水渠(秦渠)之后,汉朝、唐朝相继引黄灌溉农田。黄河水,使干旱土地展现出生机,塑造了“塞上江南”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建国后,又修建完善了排灌设施的引黄灌溉工程,形成今日的商品粮基地。至于华北平原一向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近代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啊,黄河,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保育下发扬滋长。„„。”

3.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

(1)看“中国地形图”。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我站在黄河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指出从龙羊峡到宁夏青铜峡间,穿绕19个险峻的峡谷,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而且集中,有利于兴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2)宣扬新中国开发利用黄河的成就。读“黄河梯级开发示意图”,说明建国以前,黄河未修建一座水坝。建国以后,实行了黄河梯级开发,建成8座大型水利枢纽、水电站。并在图上找出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水电站,以及梯级开发最密集的河段[龙羊峡—青铜峡]。

三、中国的忧患

这一段教材比较复杂,思想教育意义很重要,为此,需要明确:

教学思路: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害河——害与不害在于是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害可变为利,需要用辩证观点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本段和下段的知识要领如下:

1.从“想一想”引入地上河

从地图上看,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比地面高,地面流水无法汇入河道。]

2.什么是地上河,看开封附近地上河示意图

问:哪里是黄河河床?哪里是地面?河床比地面低,还是高?高出多少米?[7m,一般高3~4m,有的高出10m以上]故黄河成为有名的地上河(或悬河),请看漫画“船在天上行”,问那是什么意思[人要仰望黄河,或登梯子到大堤上去看]。

3.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追溯到泥沙问题

问:你见过黄河吗?为什么叫做黄河、黄海呢?要了解这一系列问题得从泥沙谈起。(1)泥沙的来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① 土层疏松;②植被破坏严重;③多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泥沙大量输入黄河中、下游。此时,请读“主动脉破裂”读一读材料。(2)含沙量。这么多泥沙输入黄河,使黄河水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每年输入下游1.6×109t泥沙,占全国河流总输沙量的60%,泥沙使河水浑黄,黄河也因此而得名。(3)泥沙的去路。黄河流入下游平原,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河道,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现在,下游河床仍以每年10cm速度向上升高。“做一做”,黄河淤高速度不变,再过100年,黄河河床将比开封市区高出多少米?[17m]

4.河床不断升高,黄河河水高出地面,该怎么办?[只能靠人工筑堤约束河水]

5.中国的一大忧患——大堤随时随处有决口危险

①黄河下游水量集中7、8月,一遇暴雨,河水猛涨,洪峰过高(陕县记录,黄河最小流量<200m3/s,最大流量1933年8月10日达22000m3/s,1843年还出现36000m3/s的特大洪水),山洪暴发,急流而下,常易决口泛滥。古都开封历史上曾6次被淹,明末一次洪水,37万人淹死34万。②历代反动统治者腐败无能,年久失修,任其泛滥成灾。当时歌谣:“三年两头发大水,万顷良田被淹没,官家年年说治水,百姓眼泪流成河”。③更有甚者,人为制造灾祸,1938年,反动派为了逃命(日寇侵入)挖开花园口大堤,整整泛滥39年,形成黄泛区,读一读“痛苦的回忆”,看一看泛滥时的悲惨景象图。

6.建国40年来的防洪工作成就

加固堤防、分洪、蓄洪,使黄河洪水年年安全泄入大海,并经过1958年22300m3/s特大洪水的考验。

四、根治黄河

1.黄河为害根源尤在黄河大堤被迫不断加高,处于“愈险愈加,愈加愈险”的恶性循环之境地,据测算,这种局面只能再维持50年左右,总有一天维持不住。因此,必须另想办法根本治理。

2.你能不能提几条根治黄河的设想呢?议论后教师总结:(1)治黄的关键——治沙。

(2)治黄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3)水土保持采取的途径——①生物措施:造林种草;②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宣读“读一读”河曲县材料,看一看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圆形)地貌改造成梯田、种草植树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③治理黄土高原分割到户,谁治理谁效益,输入黄河的泥沙大大减少。

(4)治沙、防洪并举

修水库,举三门峡和小浪底水利枢纽。达到远景目标——①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②使黄河防洪能力由现在的60年一遇大洪水提高到千年一遇。昔日那种“江河横溢,人为鱼鳖”的悲惨景象,以及黄河受诅咒的时代一去不会复还。黄河将由害河变为一条富国利民的河流。

(5)完成“想一想”

①黄河带来好处——塑造平原,灌溉农田,水能资源,孕育了中华文化。②黄河带来灾害——水灾,危及人民生命财产。③治理工作——防洪(修堤、分洪、蓄洪)治沙(水土保持、水利枢纽)。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中馆驿中心学校 张学文

一、教材分析

内容选自星球地图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的基本概况、黄河的功绩、黄河的忧患及形成原因、黄河的治理等方面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1)黄河的源流概况

(2)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3)黄河的治理及开发利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增进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母亲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对母亲河现状的思考

四、学生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是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时候,针对学生特点可以让学生查找有关《黄河》的历史、地理资料,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适当引导、积极拓展。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河流域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将全班分成12个小组,分别收集黄河流域的图片和文字

(二)导入新课

教师让各组分别展示黄河流域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黄河流域景观风采,教师略作讲解,把大家带入轻松的课堂。

(三)展示黄河流域地图,让学生了解其概况

1、教师设问:

(1)黄河发源地、入海口,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各是什么?(2)黄河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3)黄河流经哪些地形区?

(4)黄河所处的干湿地区有哪些?

2、学生抢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展示课件(上游刘家峡等水电站及宁夏、河套平原等景观),讨论“母亲河”的奉献

1.教师设问:黄河为什么有“母亲河”之称?

2.学生讨论分析黄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影响(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3.师生归结:

(1)冲积形成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并成为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使中华民族沿河而居,得以繁衍生息)。

(2)丰富的水能资源(龙羊峡、青铜峡、刘家峡等水电站)(3)引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

(五)展示黄土高原及黄河下游景观、分析黄河的危害及成因。

讨论:1.黄河为什么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2.“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

3.“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直观演示,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对黄河的忧患意识)

(六)探讨黄河的治理

1.学生讨论畅谈保护母亲河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师生归纳

(七)布置作业

课后思考:在关注母亲河的同时,希望大家也关注流经家乡麻城的第一大河——举水河,看看举水河对麻城带来哪些福音?想想举水河给家乡带来了哪些灾难?该如何治理?

第三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教案

《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读第11页《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二: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三:结合活动一,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二、人口东多西少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互动四: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教师小结:

造成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

a、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

b、人文原因:东部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交通不便,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总结全课:请同学们谈收获。

拓展探究:进行家乡人口状况调查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人口特点 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

二、人口东多西少

人口密度 人口地理界线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集(晋教版)

课时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一 辽阔的国土 2 二 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 2 三

众多的人口 2 四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2 五 复杂多样的气候 2 六 众多的河流 2 七 总量丰富的自然资源 2 八 练习2 九、十 复习、考试 2 十一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 十二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紧缺的水资源 2 十三 紧缺的水资源 2 十四 稳步发展的农业 2 十五

稳步发展的农业、迅速发展的工业 2 十六 迅速发展的工业 2 十七

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 2 十八 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练习2十九、二十 复习、考试 2 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备课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的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四大部分。更加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习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教学建议: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应以从如何处理地理信息入手,来获得地理知识,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地理有关数据绘制曲线图。(人口增长图、各种数据的比较以及经济生产的增长等等。)

2.根据阅读材料获得地理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整理,提取相关的地理知识。)3.根据图例说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析,并归纳出其分布的规律。4.利于图表回答问题。八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教学建议如下:一

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与民族●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收集、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说明: ●quot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quot一项,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2.自然资源●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搜集有关土地资源方面的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说明:●quot标准quot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地讲述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注意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三

经济与文化1.经济发展●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2.文化特色●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特色的录像,搜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现状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工矿企业或车站、码头。●搜集有关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观看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表演或录像,谈一谈对地方文化特色的认识。四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像资料片。●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区域差异。第一章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国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 是海洋大国。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 3 课时。“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 个省级行政区”。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1.位置优越(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 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 1.1 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 3 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 1 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活动第 2 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活动第 3 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 海洋大国。教学过程 2.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 960 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 1.4 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 5 页活动题 2 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 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并解释原因。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 1.4 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 12 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 300 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

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让学生自己谈感受。最后活动题 4 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 1.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 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34 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 P8 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 7 个区域来讲 34 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 3 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 4 省 2 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 6 省 1 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 3 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

⑹拼图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⑺练习: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以上是关于 34 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技能与方法

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教学准备

《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围坐。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

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教学过程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2.【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自己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东去,到了成都火车北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去花园镇赶场,碰上农民街人流、车流拥堵不堪,100 多米的街道,半个钟头才挤出去。)

3.【计算】提供四川省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四川的人口密度。(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4.【比较】比较中国(12.95 亿),印度(10 亿多)、美国(2.82 亿)、俄罗斯(1.45 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5.【设想】以人口总数计,假如同国外朋友聚会的话,每次其中至少会有一个中国人(形象地感受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6.【解读我国人口增长图】看《我国人口增长图》,特别是 20 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人口直线上升,增势迅猛)

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举例】结合书上活动说说: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补充更多的实例。(学生回答举要:农民外出找活难,闲居在家导致赌博成风;农村基础医疗、卫生设施差,就医难;城里下岗人员多,社会就业压力大;大量废弃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002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六,但由于人口多,我国人均 GDP 仍较低……)7.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8.【算一算,想一想】结合活动

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 10 000 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活动旨在说明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 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 0.88%,把出生人口减少到 2.5 亿人;晚婚 5 年,100 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2.关注家乡的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教学过程

二、我国的人口分布 1.【比较】.

第五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教案

《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我国河流的特点。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4.使学生了解长江、黄河水文特征、及其治理与开发。

重点、难点:

1.我国主要河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掌握住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展示挂图“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众多的河湖,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板书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30 “中国的主要河流的分布”,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和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

2.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在此基础上,了解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板书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2.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3.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P48阅读材料《退田还湖》,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等解答。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分析: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

第一,教材结合图2.34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图2.35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面图、长江航运图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心和思维过程。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

灾害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小结:略

板书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

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结合P52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

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小结:略

下载八年级地理上册《2.5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地理上册《2.5黄河》教案 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中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案例[五篇模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学案例 1、创设情景。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创设与黄河有关的学习情景(课件以有关黄河流域水系和梯级开发及“地上河”为主制作)。上课开始时,学......

    八年级地理 下学期 总复习要点(教案) 新人教

    2013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总复习 1.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有海南省和云南的西双版纳。我国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势总的看起来低平,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我国秦岭--......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教案 [1500字]

    《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2. 1. 2. 关重要的。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工业》教案[全文5篇]

    《工业》教案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状况。 3.了解高新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教案5篇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

    新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