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期中复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三级行政区划。2.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增长的变化。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4.中国的地形和主要的山脉。5.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6.我国的河流概况。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三级行政区划。2.中国的地形和主要的山脉。3.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4.我国的河流概况。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期中考试快到了。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增长的变化 3.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风情。4.中国的地形和主要的山脉 5.中国的气候 6.我国的河流
【考点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课件展示: 师:多媒体展示:
中国位于什么位置?中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中国的领土面积及疆域的四至点?中国 1 主要的岛屿和海峡有哪些?
中国的位置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中国的位置:①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②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③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中国的陆上邻国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中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中国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中国濒临的海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中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中国疆域四至点
师: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领土四至: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73°E);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线(53°N)。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主要岛屿和海峡
师: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崇明岛、澎湖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主要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渤海海峡、巴士海峡。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课件展示典例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考点二】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增长的变化 师:多媒体展示: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如何?
我国人口密度图
师: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并不均衡,一般来说,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师:我国人口增多带来什么影响?
通过课件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学生们分组讨论,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针对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总结。师:我国人口增多的影响
(1)人均资源少;(2)交通拥挤;(3)环境质量差;(4)阻碍经济发展 课件展示典例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考点三】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风情 多媒体展示:
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民族分布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民族的分布:
①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②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③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各民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课件展示:图片
集体舞 泼水节
长鼓舞 火把节
引导学生观察民族风俗的图片,回答问题,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
师: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苗族的斗马节等。
课件展示典例,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老师严格限定时间。【考点四】中国的地形和主要的山脉 课件展示:
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师: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中国的山脉包括哪些?中国地形和地势有什么影响? 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
师:(1)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
(2)中国的山脉: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 中列:昆仑山--秦岭 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 中列:祁连山 南列:巴颜喀拉山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多媒体展示问题
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师:教师深入学生中间,点拨、指导。【考点五】中国的气候
冬季南北温差 夏季南北温差
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学生交流感悟心得 师:中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如何?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得到的太阳高度比南方少,同时,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我国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太阳直射点在北方,故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少,夏季气较其他地方低。
课件展示: 师:我国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降水空间分布情况
师:让学生观察降水分布的情况以及影响降水不同的因素。
师: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为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分布不均的因素①海陆因素(夏季风)②纬度因素。
课件展示:
我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考点六】我国的河流 课件展示:
下面的河流哪个是内流河,哪个是外流河?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河流?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读课本找出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概念。然后分析它们的特点。(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黄河有什么特点?
地上河示意图
通过课件和地图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黄河的特点。课件展示: 长江有什么特点?
长江流域水系
通过讨论让学生总结长江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们快速做题,定时训练,分组讨论,让每组的代表交流答案。针对同学们错的比较多的,老师讲解。
五、板书
1.中国的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2.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
4.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5.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
6.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黄河是中国北部大河,中国第二长河,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复习课,教学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根据复习课的特点,采用题目带动复习策略。通过习题,发现问题,对点解决,再补偿训练,课堂效果好。但教师关键点的点评要恰到好处,把握好。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重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重点
1.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5.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我国的陆上邻国有14个。
6.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读图:第7页,中国政区图,记住一些主要省区位置、轮廓、简称,比如北回归线穿过哪些省,课堂上画过的省区等;
7.我国人口增长的突出特点什么?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中国人口分布呈东多西少分布,分界线是黑河到腾冲。
8.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
17页活动题,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9.第24页“我国地形分布”: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落实到图上,结合所属的阶梯;第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
10.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1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夏
季气温最低地方在青藏高原,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我国的西北部,简称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区,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北回归线穿过;首都北京,简称京。
7、与我国陆上14个国家相邻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重点掌握俄罗斯、蒙古、印度、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此外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第二节 人口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 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国的西北、东北、西南。
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少数民族习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
地形特征: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坦荡广阔,东部为碧野千里的大草原,西部为沙漠和戈壁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最严重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
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盆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紫色土,物产丰富,号称“天府之国”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丰富,号称“聚宝盆”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号称“北大仓”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水旱风沙盐碱灾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号称“鱼米之乡”“水乡泽国”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2、内流湖基本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外流河以降水补给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4、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5、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内流河以冰雪融水的补给为主,多为季节河。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广,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引发洪涝。
4、治理黄河的根本在黄土高原(中游河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第四节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3、灾害特征:种类多、分布广、频繁、危害严重等。
4、防灾减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3、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草地所占比例最大)
3、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旱地(北方)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平原、高原、丘陵
水田(南方)
湿润区
平原、丘陵
林地(东北、西南)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高原(山区)
草地(西部内陆)
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
难以利用土地
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丘陵
4、土地资源遭到的破坏:
现象
破坏土地资源的后果
飞来的山峰
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小草的哀求
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草场退化严重
水土的怒吼
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地的心酸
不当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6、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 水资源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海洋水占97%。
2、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
特点
解决办法
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
时间分布
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是3月22日至28日。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有高山地区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3、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4、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表现: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热量丰富,南北相差近50个纬度,致使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使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与各国交往。西靠亚欧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陆上交通便利,现已开辟了横贯东西的亚欧大陆桥,可直接与各国直接往来。
二、国土辽阔
1、国土面积: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2、四至点: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帕米尔高原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 最南端:曾母暗沙(4ºN);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存在着季节差异。
3、陆上疆界和邻国
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P4的图1.4)
4、海上疆界和邻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临海: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最大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自治州、市)和乡(民族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上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P7的图1.7和P10)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
1、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约占世界人口1/5以上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比将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3、我国的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人口素质
二、人口东多西少
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
东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所以人口密度大。
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降水较少,多沙漠、草原,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因此西部人口稀疏。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1、我国民族的构成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
2、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及国家的态度(P17“活动2-3”)
二、民族的分布
1、民族的分布: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2、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总趋势: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呈西高东低。
2、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主要为高原和盆地,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 分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产生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1、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草场分布、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面平坦,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盛产三河牛和三河马;
③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④云贵高原:山岭起伏,地面崎岖、梯田广布。
3、平原、丘陵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P25最后一段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3条: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
5、各大地形相互错综复杂,纵横交错:P27的“活动3”
三、山区面积广大
1、五大地形的比例:P27最后一段和P28的图2.8
2、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和弊(P28的正文部分)
3、山区自然灾害的预防:P29的图2.10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普遍偏低,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很大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且纬度越往北,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少。
冬季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3、温度带及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P33的正文部分、图2.15和P34“活动2” 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0℃等温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
2、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原因: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有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高原山地的阻挡和海陆远近的制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3、四大干湿区及各区分布的植被:(P36的正文部分和图2.17)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降水量的多少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显著
1、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影响因素(P38的图2.19和图2.20)形成:
夏季:我国东部和南部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压高于陆地,风从东部和南部的海洋吹到陆地,形成夏季风(偏南风),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 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压低于陆地,风从北方严寒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吹向海洋,途经我国,形成冬季风(偏北风),给我国带来严寒和干燥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的图2.21)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特点:见P38的正文最后倒数两行
4、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P40-41的“活动3”
四、气候复杂多样
1、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P42的图2.26和正文部分
2、我国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见P43的“活动2”
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影响气温)、海陆位置(影响降水)和地形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1、河湖带给我们的利弊:利(P44的正文第二、三行);弊:水旱灾害等
2、内流河(区)和外流河(区):P44的图2.28
3、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点:
外流河: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原因: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4、内流湖和外流湖:P44的图2.28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我国第二长河)的地理位置: 发源于西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 上、中游分界城市:内蒙古河口,中、下游分界城市:河南孟津
2、黄河的利弊:P48的正文第三行-P49的第一行
3、黄河的忧患:
上游:荒漠化、凌汛;原因:气候干旱、草地退化;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导致水位猛涨;可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等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为、自然原因(P49的第二段);可采取措施: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下游:地上河;原因:P49的最后一段;可采取措施:疏通河道、修建大堤等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的地理位置: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千米
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上、中游分界城市:宜昌;中、下游分界城市:湖口
2、“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因此,长江干支流上建立了很多座水电站,但因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低。
长江干支流很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3、长江开发和治理
宜昌到江西湖口的中游段,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特别是荆江段,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于两岸陆地,加上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新中国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裁弯取直),疏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能力。P56-57的“活动1-2”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
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P60的图3.1 土地、矿产、森林、水能
3、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和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够实行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总量大,人均不足 ☆
2、节约和保护资源:P64的“活动1”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P66的图3.6和正文第一段)
不同的土地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址;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且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2)我国人均耕地量少
(3)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也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多(4)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5)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6)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耕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丘陵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区的山地地区
3、草地: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半干旱、干旱区的内陆地区,这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以发展牧业为主
4、难利用土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5、造成各种土地资源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P69的“活动1”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
6、水田和旱田:以秦岭-淮河为界(P69-70的“活动2”)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
1、土地资源被破坏严重:(P70的正文部分和P71的图3.13)☆
2、土地资源的保护:(P72的正文部分和“阅读材料”)
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针对我国土地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①依法用地,规划用地②因地制宜,合理利用③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④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⑤禁止乱占耕地。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水资源: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 ☆
2、水资源是有限的:(P75的图3.16)
3、全球水资源现状:(P75的最后一段)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4、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世界第6位,人均仅为世界的1/4,很少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
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浪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容易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制约的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原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2、水资源的空间分配: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原因:南方河流众多,水量大;北方河流较少,水量也小;影响: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北方的缺水状况
☆
3、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利工程,即水库(长江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P78的最后一段)
☆
4、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滦入京,引黄济青,南水北调P79的图3.21)
三、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上的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仍继续加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
2、解决措施:节约用水,(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保护水资源,提高利用率(P80的最后一段和P81的图3.22)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农业节水:①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②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节水:①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②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高利率。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节水: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②推广节水器具。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3、节水标志:P82的图3.23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交通运输:P87的第一段
交通运输可以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自行车、拖位机、火车、汽车、飞机等是运送人和物的工具。☆
2、交通运输的发展:P86的图4.1 ☆
3、交通运输所起的所用:P86的第三段和P86-87的“活动1-2”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1、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2、铁路运输(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铁路线的命名方法和规律:P91-92的“活动1”和图4.6 铁路线的分布:三横五纵(P92的“活动2”)的名称、起止点的城市、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
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交通运输枢纽的分类:(P94的正文部分)单一交通运输枢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
1、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见笔记
☆
2、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P96-97的正文部分和P97的“活动1-2”
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运载工具和运输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1、农业:(P99的第二段)我们把利用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农业的主要部门:(P98的图4.11)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3、农业的重要性:
工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出的大量农产品可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人们的基本需求;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
1、东部和西部的分布差异:(P100的图4.13及小字部分)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址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造成东、西部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 ☆
3、南方和北方的分布差异及形成原因:(P101的“活动1”)☆
4、农业分布与地形(海拔)的关系:(P101-102的“活动2”)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要考虑的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社会经济条件(P103的图4.17)。
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①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②市场需求量③农业技术装备④农民文化技术水。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P104的正文第一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推广良种,主要农产品量仍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2、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P104的正文最后一段)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3、我国农业发展方针:
首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商品粮基地,是头等大事; 其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再次,运用农业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
4、农业区域发展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则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1、工业生产过程:(P108的正文第一段)
与农业一样,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家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重工业和轻工业:(P110的“活动2”)
每一件工业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整理一下上面涉及的工业部门,其中有一些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叫做重工业;有一些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叫做轻工业。分别把它们写出来。
重工业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轻工业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P108的正文第二段)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1、工业分布大势:工业分布不均匀,东部密集、西部稀疏(P110的正文部分和图4.25)沿交通线(铁路线——京哈、京广、哈大等、公路线)、沿河(江)、沿海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地带:上游:水能;中游:煤炭;下游:石油 ☆
2、主要工业基地及其影响因素(P111-112的“活动1-2”)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影响因素:交通、资源、政策、市场、环境、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3、合理分布工业:(P111的正文部分)
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P112的“活动4”)①能够使工业理加均衡地分布广; ②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③促进农业的展业; ④缩小城乡差别;
⑤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高、精、尖”的特点。
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P113的最后三行)
①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②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③产品更新换代快。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
4、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色
5、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分布差异:(P115的正文部分)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临夏县三角中学课时计划
学科:英语 班级:八()教师:第 周星期第 节 第二阶段总第 节 2011年 月日 课题:期中复习教案。
(二)教学目标:复习基础知识
教材分析:
(一)重点:复习短语和词汇
(二)难点:复习句型和句子。
教学设想:对学过的知识点复习
教学过程 :
一、词组
1.how often 多久一次2.as for sth/ sth 至于,关于
3.of course=certainly=sure 当然4.look after=take care of=care5.hardly ever 很少6.surf the Internet 网上冲浪
7.the results of the student activity survey 学生活动调查结果
8.be good 对我的健康有益9.herhabits 她的饮食习惯10.want us to eat junk food 想让我吃垃圾食品11.exercise twiceweek 一周锻炼两次12.go skateboarding 去滑板13.come home 放学回家14.try to eat a lot of vegetables 尽量多吃蔬菜15.healthy lifestyle 健康的生活方式16.keep in good health=keep healthy=be in good health 保持身体健康17.improve your English 提高你的英语水平18.shop three or four times a month 一个月购物三次或者四次
19.have a cold 感冒20.have a stomachache 胃疼21.have a toothache牙疼22.have a fever 发烧 21.have a toothache牙疼23.have a sore throat喉咙疼24.have a sore back 背疼23.have a sore throat喉咙疼25.lie down and rest躺下休息26.see a dentist 看牙
27.hot tea with honey带蜂蜜的热茶 28.be stessed out 有压力的,紧张的29.at the moment 此时,现在30.not…until直到……才
31.host family寄宿家庭32.eat a balanced diet膳食平衡
33.stay keep healthy 保持健康34.traditional Chinese doctor传统中医
35.need some conversation practice 需要一些对话练习
二、句子 划线提问)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she __________ with her friends? 划线提问)
_____ ____ they _____ on weekends? 划线提问)(划线提问)_____the _____with her ?
_________ ________ your father want you _________ _________?
5.你的生活方式和我的不同。Your lifestyle____ ______ _____ ____.6.做眼操对我们的眼睛有好处。
_______ eye exercises _______ good _______ our eyes.7.Peter has a cold.(一般疑问句)_____ Peter _____ a cold ?
8.They are looking after a baby now.(同义句)
They are ____ ____ ___ a baby ___ ___ ______.9.他们背部疼痛。They _____ a ______ back.10.现在他的歌曲很受青少年的欢迎。
Now his songs ____ very ____ ____ teenagers.11.每天晚饭后,她最喜欢躺着休息。She enjoys_____ ____and _____.12.如果你的膳食平衡,就能很容易得保持健康。
It’s easy_______stay________, if you eat a______ ________.13.直到她妈妈到家,她才睡觉。
She didn’t _____ _____ bed ________ her mother ________ home.布置作业;
作业收交及完成情况;
缺课学生及原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