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
(一)、疆域与人口
一.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第2页图1.2)
优越的位置:
从纬度位置上看,我国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南北跨度大。大部分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气候南北差异大,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从海陆位置上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路兼备的国家。东临太平洋,使我国广大地区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的生产;沿海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及同海外各国的交往;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和欧洲陆上直接往来,便于对外合作与交往。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课本第4页)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的四至点(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第4页)
我国陆上疆界线长,总共2万多千米,与我国陆地接壤的国家有_14个(名称及位置)。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我国的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我国濒临的海域由北向南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 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课本第7页)
目前,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有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2 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二.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根据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13.14亿,占世界人口的1_/5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根据2005年人口统计,我国大陆人口密度136 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医疗卫生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口突出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为了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工作重点在农村。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课本第13页)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东多西少,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以东人口__稠密__,以西人口稀疏。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_56个_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 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
傣族泼水节、瑶族长鼓舞、藏族晒佛节、维吾尔族抢腰带舞、蒙古摔跤、白族歌舞。
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_的特点,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我国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我国的外籍华人和华侨共有3000多万人,其中以广东和福建最多。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1、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课本第19页图)
2、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记住主要的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的名字、位置和特点)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气候的基特征是: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气候炎热多雨。冬季风从西伯利亚、蒙古吹向海洋、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陆地、偏南风、温暖湿润,夏季风的不稳定导致我国经常发生旱涝灾害。季风气候表现为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即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每年6月上旬,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梅雨”。7月进入“三伏”天。
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反之,气温越高,1月份0℃等气温大致沿秦岭—淮河—线分布。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重庆、武汉、南京、被称为“三大火炉”。吐鲁番被称为“火洲”,是我国最热的地方。漠河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
我国降水总的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年降雨量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线分布,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冬春季节降水少。台湾的火烧寮被称为雨极,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被称为旱极。
熟记35到36页的气候类型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重点)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其他地区为非季风区。两者间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课本39页)
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洪涝、干旱、寒潮、台风。影响我国范围最广的灾害性天气是干旱。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如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等),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如塔里木河)。
熟悉河流的分布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具有灌溉、防洪、排涝的作用。
我国的五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藏高原湖区以咸水湖为主)
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
对比项目 长江(黄金水道、水能宝库、中国第一大河)黄河(“几”字形水系、中国第二长河)
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
注入的海洋 东海 渤海
长度 流量和长度均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我国第二长河,中华民族“母亲河”
河段的划分 上游:源头—湖北宜昌(水流急、多峡谷,水力丰富)
中游:宜昌—江西湖口(多湖泊、多支流、多曲流)
下游:湖口—入海口(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最适合航运)上游:源头—河口;
中游:河口—旧孟津;
下游:旧孟津以下河段
水文特征 含沙量少、流量大、流程长、无结冰期 含沙量最大、有结冰期,流量少
存在的问题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游:围湖造田,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地上河)下游:围湖造田(旱涝灾
害频繁)上游:荒漠化;中游:水土流失严重;
下游:地上河
治理措施 开展水土保持,疏浚河道,加固堤坝,退耕还湖(关键是治沙)开展水土保持,固堤分流,加固堤坝
水利工程 葛洲坝、三峡工程,丹江口等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小浪底水利枢纽
2、自然资源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水、森林、土地、风等;相当长时间内难以再生的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如:被污染的水、石油、核能、退化的草场、煤。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大,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土地按利用类型不同划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我国的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南部、东南部(人工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西北部的未利用土地最多。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绝对数量大,类型多样,但人均量小,山区面积广大,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土地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乱占耕地;土地开发不合理,导致土地沙化、盐碱化,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利枢纽(兴建水库:三峡水利枢纽)。夏秋水资源丰富和夏季高温的配合,对农作物生长较为有利,但这种时间上的分配不均也是造成春旱和夏涝的主要原因。
(三)、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渔业)、林业等主要生产部门。(P65我国9个商品粮基地分布图)(1)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的差异: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四大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地图册P31)
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河谷、平原和绿洲中
棉花:新疆棉区
(课本68页图4.3)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种植业: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
林业: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的山地和丘陵
渔业: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平原
棉花:长江流域棉区、黄河流域棉区、(2)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异
(北)旱地 小麦 甜菜 花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秦岭-淮河
(南)水田 水稻 甘蔗 油菜 一年两到三熟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①气候干旱、地形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③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
④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宜林则林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工业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工业的分布:东部沿海多,西部少,明显形成了沿海、沿江、沿河及沿铁路线分布的大势。其中我国经济实力最雄厚的长江三角洲(或沪宁杭工业基地(规模最大))、京津唐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位于我国的沿海地区。(熟记73页图及活动题)。
影响一个国家工业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矿产资源、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成本以及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等。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现代工业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以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它具有“高、精、尖”的特点。我国的主要高新技术开发区多依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分布特征。东南沿海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核心地区。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方式 特 点
铁路 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能耗小,适应性强
公路 灵活方便,门口到门口直达运输,但运量较小
航空 最快速,但运量小,运输成本高
水路 运量大、成本低,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速度相对较慢
管道 运送的主要是液态或者气态物质,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铁路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我国南北铁路干线主要有京哈—京广线(南北最长)、京沪线、京九线、宝成—成昆线;东西铁路干线主要有陇海—兰新线(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从青海省的西宁至西藏的拉萨,全长1956千米,建设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为1.9万千米,超过加拿大,列居世界第二位。北京、上海、广州是我国的国际航空中心。我国的航空业目前居第十位。
大连、上海和广州是我国的海运中心。
2.文化特色
●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八大菜系中四川人喜欢吃麻辣的食物,反映当地气候潮湿;水乡周庄→降水丰富、湘西吊角楼→气候炎热潮湿;鄂温克族传统民居桦树皮“撮罗子”→气候冬寒夏暖;藏族牦牛毛织帐篷→气候寒冷;;藏袍→气候寒冷。
第二篇: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南北跨越的纬度很广,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有高山地区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
3、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4、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表现: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热量丰富,南北相差近50个纬度,致使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使东部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利于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事业,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海上交通,与各国交往。西靠亚欧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陆上交通便利,现已开辟了横贯东西的亚欧大陆桥,可直接与各国直接往来。
二、国土辽阔
1、国土面积: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2、四至点: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最西端:帕米尔高原附近,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两地存在着晨昏差异; 最南端:曾母暗沙(4ºN);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存在着季节差异。
3、陆上疆界和邻国
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
陆上邻国: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P4的图1.4)
4、海上疆界和邻国
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临海:自北向南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最大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自治州、市)和乡(民族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2、34个省级行政区在地图上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P7的图1.7和P10)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
1、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约占世界人口1/5以上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比将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这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3、我国的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供人口素质
二、人口东多西少
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
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
东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发展种植业,工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所以人口密度大。
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岖,降水较少,多沙漠、草原,工商业落后,交通不便,因此西部人口稀疏。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1、我国民族的构成
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总共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
2、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及国家的态度(P17“活动2-3”)
二、民族的分布
1、民族的分布: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2、我国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总趋势: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呈西高东低。
2、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主要为高原和盆地,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 分界线: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主要为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产生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1、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草场分布、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地面平坦,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茂,盛产三河牛和三河马;
③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④云贵高原:山岭起伏,地面崎岖、梯田广布。
3、平原、丘陵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P25最后一段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喜马拉雅山脉-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3条: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有3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
5、各大地形相互错综复杂,纵横交错:P27的“活动3”
三、山区面积广大
1、五大地形的比例:P27最后一段和P28的图2.8
2、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利和弊(P28的正文部分)
3、山区自然灾害的预防:P29的图2.10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气温普遍偏低,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很大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原因: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获得太阳能量少,且纬度越往北,获得的太阳热量越少。
冬季0℃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夏季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缓了南北接受太阳光热的差异。
3、温度带及其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P33的正文部分、图2.15和P34“活动2” 亚热带-暖温带分界线:0℃等温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分布极不均匀,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一线
2、影响我国降水分布的原因: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夏季有能带来大量降水的夏季风,受高原山地的阻挡和海陆远近的制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3、四大干湿区及各区分布的植被:(P36的正文部分和图2.17)
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降水量的多少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显著
1、季风气候的形成和影响因素(P38的图2.19和图2.20)形成:
夏季:我国东部和南部的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压高于陆地,风从东部和南部的海洋吹到陆地,形成夏季风(偏南风),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 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压低于陆地,风从北方严寒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吹向海洋,途经我国,形成冬季风(偏北风),给我国带来严寒和干燥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的图2.21)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特点:见P38的正文最后倒数两行
4、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P40-41的“活动3”
四、气候复杂多样
1、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P42的图2.26和正文部分
2、我国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见P43的“活动2”
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影响气温)、海陆位置(影响降水)和地形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1、河湖带给我们的利弊:利(P44的正文第二、三行);弊:水旱灾害等
2、内流河(区)和外流河(区):P44的图2.28
3、我国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点:
外流河: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原因: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内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4、内流湖和外流湖:P44的图2.28
二、黄河的治理
1、黄河(我国第二长河)的地理位置: 发源于西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 上、中游分界城市:内蒙古河口,中、下游分界城市:河南孟津
2、黄河的利弊:P48的正文第三行-P49的第一行
3、黄河的忧患:
上游:荒漠化、凌汛;原因:气候干旱、草地退化;受纬度位置影响,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河水挟冰块而下,水势汹涌,导致水位猛涨;可采取措施:多植树造林等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原因:人为、自然原因(P49的第二段);可采取措施:保持水土、植树造林
下游:地上河;原因:P49的最后一段;可采取措施:疏通河道、修建大堤等
三、长江的开发
1、长江(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的地理位置: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千米
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上、中游分界城市:宜昌;中、下游分界城市:湖口
2、“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因此,长江干支流上建立了很多座水电站,但因工程条件复杂、投资大等原因,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低。
长江干支流很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
3、长江开发和治理
宜昌到江西湖口的中游段,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特别是荆江段,多浅滩和沙洲,水位高于两岸陆地,加上曲流发达,地势低洼,水流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新中国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裁弯取直),疏通长江航道,加强沿江港口建设,提高了长江运输能力。P56-57的“活动1-2”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
2、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P60的图3.1 土地、矿产、森林、水能
3、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和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就能够实行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是:总量大,人均不足 ☆
2、节约和保护资源:P64的“活动1”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
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P66的图3.6和正文第一段)
不同的土地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址;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且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2)我国人均耕地量少
(3)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也不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多(4)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5)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6)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耕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丘陵地区
2、林地:分布在东部湿润区的山地地区
3、草地: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半干旱、干旱区的内陆地区,这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以发展牧业为主
4、难利用土地(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5、造成各种土地资源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P69的“活动1”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
6、水田和旱田:以秦岭-淮河为界(P69-70的“活动2”)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
1、土地资源被破坏严重:(P70的正文部分和P71的图3.13)☆
2、土地资源的保护:(P72的正文部分和“阅读材料”)
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针对我国土地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①依法用地,规划用地②因地制宜,合理利用③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④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⑤禁止乱占耕地。
第三节 水资源
一、水是宝贵的资源
1、水资源: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 ☆
2、水资源是有限的:(P75的图3.16)
3、全球水资源现状:(P75的最后一段)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问题。与此同时,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污染,又使大量宝贵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4、我国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世界第6位,人均仅为世界的1/4,很少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的时间分配: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
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白白浪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春季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容易造成严重的干旱缺水;制约的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原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降水多,冬春降水少
2、水资源的空间分配: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原因:南方河流众多,水量大;北方河流较少,水量也小;影响: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北方的缺水状况
☆
3、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措施:兴建水利工程,即水库(长江三峡,小浪底水利枢纽P78的最后一段)
☆
4、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滦入京,引黄济青,南水北调P79的图3.21)
三、节约用水 保护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在利用上的问题:
一方面,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仍继续加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程度 ☆
2、解决措施:节约用水,(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保护水资源,提高利用率(P80的最后一段和P81的图3.22)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农业节水:①改变灌溉方式,废弃大水漫灌、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②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节水:①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②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高利率。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家庭节水:①生活用水,一水多用。②推广节水器具。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3、节水标志:P82的图3.23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1、交通运输:P87的第一段
交通运输可以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自行车、拖位机、火车、汽车、飞机等是运送人和物的工具。☆
2、交通运输的发展:P86的图4.1 ☆
3、交通运输所起的所用:P86的第三段和P86-87的“活动1-2”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1、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海、陆、空交通运输网发达;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较小
2、铁路运输(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铁路线的命名方法和规律:P91-92的“活动1”和图4.6 铁路线的分布:三横五纵(P92的“活动2”)的名称、起止点的城市、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
三、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交通运输枢纽的分类:(P94的正文部分)单一交通运输枢纽、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四、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
1、各种交通运输的特点:见笔记
☆
2、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P96-97的正文部分和P97的“活动1-2”
选择客运或货运方式需要考虑,与运输价格的高低、速度的快慢、运输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各的运载工具和运输线路,因而各有特点。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1、农业:(P99的第二段)我们把利用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农业的主要部门:(P98的图4.11)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3、农业的重要性:
工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出的大量农产品可以满足日益增多的人们的基本需求;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
1、东部和西部的分布差异:(P100的图4.13及小字部分)
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址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造成东、西部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条件 ☆
3、南方和北方的分布差异及形成原因:(P101的“活动1”)☆
4、农业分布与地形(海拔)的关系:(P101-102的“活动2”)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发展农业要考虑的因素: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和社会经济条件(P103的图4.17)。
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①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②市场需求量③农业技术装备④农民文化技术水。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P104的正文第一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推广良种,主要农产品量仍位居世界前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2、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P104的正文最后一段)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严峻挑战。
3、我国农业发展方针:
首先,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商品粮基地,是头等大事; 其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再次,运用农业科技,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
4、农业区域发展特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要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西部则要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1、工业生产过程:(P108的正文第一段)
与农业一样,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工业生产主要是从自然界取得自然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家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2、重工业和轻工业:(P110的“活动2”)
每一件工业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整理一下上面涉及的工业部门,其中有一些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叫做重工业;有一些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叫做轻工业。分别把它们写出来。
重工业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
轻工业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P108的正文第二段)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二、工业的空间分布
1、工业分布大势:工业分布不均匀,东部密集、西部稀疏(P110的正文部分和图4.25)沿交通线(铁路线——京哈、京广、哈大等、公路线)、沿河(江)、沿海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开发地带:上游:水能;中游:煤炭;下游:石油 ☆
2、主要工业基地及其影响因素(P111-112的“活动1-2”)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长江三角洲(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影响因素:交通、资源、政策、市场、环境、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3、合理分布工业:(P111的正文部分)
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城乡结合、国防安全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P112的“活动4”)①能够使工业理加均衡地分布广; ②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③促进农业的展业; ④缩小城乡差别;
⑤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
三、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科技含量高,具有“高、精、尖”的特点。
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P113的最后三行)
①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
②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③产品更新换代快。
3、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步晚,发展迅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正在形成
4、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色
5、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分布差异:(P115的正文部分)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第三篇:1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期末复习专题
专题训练一 语音与汉字
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 4. ?松柏有本性.5. ,行止依林阻.6.柴门何萧条, 7.馨香盈怀袖, 8. ,似曾相识燕归来.9. ,不觉船移., 惊起沙禽掠岸飞.10.中原乱, ,几时收?.11.兴尽晚回舟,.12. ,猎马带禽归.13. ,归雁入胡天.14. ?烟波江上使人愁.15.月下飞天镜,.16.乱花渐欲迷人眼,.17.问君何能尔?.18.烽火连三月,.19.角声满天秋色里,.20. ,自将磨洗认前朝.21. , ,威武不能屈.22.巴东三峡巫峡长,.23. ,水中藻、荇交横.二、理解默写.1.«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2.«野望»中,王绩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3.崔颢在«黄鹤楼»中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的诗句是:。
4.«黄鹤楼»一诗的颈联。写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5.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 ,。(«使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6.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7.«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诗句是:,.8.«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是:。
9.«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变化的角度写景的诗句是:。
1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歌燕舞所带来的勃勃生机的
诗句是:。
12.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13.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1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描写国都沦陷但山河依旧,春天降临却乱草丛生的诗句是:。
15.«春望»这首诗里表达杜甫在战火中牵挂亲人的诗句是:。
16.杜甫«春望»一诗中,通过“。”这一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思亲、忧国的形象跃然纸上.17.«雁门太守行»中“。”以夸张手法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守城将士的雄壮威武.18.沐浴诗风词雨,感受经典魅力.走近文天祥,他那“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家国之痛使苍山动容;触摸杜牧«赤壁»“。”中的王朝沧桑,我们看到他对历史事件独特的审视观.19.杜牧«赤壁»一诗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战争的结局进行评价的句子是:。
20.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
21.«龟虽寿»中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虽年老仍有雄心壮志的句子是:。。22.晏殊«浣溪沙»一词中以“。”一句将景物与人事联系在一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伤别怀旧之情.2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24.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是:。
25.«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专题训练六 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解释下列通假字.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蝉则千转不穷 ..3.窥谷忘反 .4.往之女家 .5.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 .7.入则无法家拂士 .
8.甚矣,汝之不惠 .9.军士吏被甲 .10.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古今不同的含义.1.良多趣味 .2.念无与为乐者 ..3.所以动心忍性 ..4.虽我之死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任意东西3.互相轩邈4.必先苦其心志5.饿其体肤.......6.动心忍性7.箕畚运于渤海之尾8.军细柳 .....9.介胄之士不拜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不同的意思.许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杂然相许 ..绝
哀转久绝 绝多生怪柏 ..亡 国恒亡河曲智叟亡 ..且 且焉置土石天子且至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自康乐以来 ..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 ..其 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诚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军 军细柳上自劳军 .五.翻译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3.帝感其诚.4.且焉置土石?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8.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成绩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八年级 赵丽
本次考试试卷立意较高,敢于大胆创新;内容活而不怪,重而不偏;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试卷突出地理学科特点,图文并茂,注重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和空间定位能力,学生能通过对图中信息的获取来解答题目,难度适中;试卷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拉近与生活的距离,考查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渗透了新课标,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为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包括单选题、连线题、读图分析题、材料分析题几部分,试题以课本为主,注重基础,题型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试题题量适中,难、中、易比例适中,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二、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人数为262人,及格人数223人,及格率为85%,最高分为99分,最低分15分。
三、卷面分析
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具体表现为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空间想象能力和定位能力薄弱。
2.读图获取信息和分析能力不过关,图文转换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较弱。
3.审题不认真,不会利用卷面提示,粗心大意。
4.答题不规范,错别字多。答题中,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如“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表达不准确如“亚欧大陆”写成“亚洲大陆”。
从试卷上分析,同学们已基本上克服平时常见的错别字,地理术语书写上的失误,但考试行为不够规范,解题技巧也渐进掌握,同学们的分析图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但综合 读图题作答上,因无法在卷面上直接获取地理信息,增大了中等生的解答难度,失分率较高,同时不认真审题也是部分好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后进生更是无从入手,造成几个班级的差生率较高。每个班均有个别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态度不端正,考了40分以下的低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组织指导。
四、整改方向
下学期,我们地理备课组将认真围绕《课标》,加强备课组工作建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和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着力于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机制的建立,深化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做到:
(一)体会课改理念,切实开展推动教学研究活动。1.认真组织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重视“读图启发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力求符合中考的读图的题型,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训练和加强。
3.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深入课堂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加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教学,对相近、易混淆的知识、概念等在复习时进行列表对比,对主干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梳理,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不混乱,能有比较清晰的知识脉络。
(四)联系生产、生活案例,关注热点问题。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尽量把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对接,与乡土地理相联系。指导学生用地理原理解释身边的或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问题、现象。
2〇17年7月1日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领土最南端在()A.曾母暗沙 B.帕米尔高原(73°E附近)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首歌曲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心声。请你判断,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所在省(区)是()
A.新疆 B.西藏 C、广西 D、内蒙古
3、下列各组中,属相邻的两个省级行政区的是()A.黑龙江省和辽宁省 B.云南省和广东省 C.甘肃省和重庆市 D.湖北省和江西省
4、下列各组省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湖南、江西 B.江苏、山东 C.陕西、四川 D.青海、西藏
5.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A.东南、西南、西北 B.东北、东南、西南 C.西南、西北、东北 D.东北、西北、东南
6、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平均海拔在()A.1 000米以上 B.2000米以上 C.3 000米以上 D.4000米以上
7、秦岭的走向是()A.西北一东南 B.东北一西南 C.东一西 D.南一北 8下列省级行政区,与湖南省相邻的是()A、福建 B.河南 C.安徽 D.重庆
9、下列国家与我国陆地为邻的是()A.泰国 B.越南 C.韩国 D.菲律宾
10、下列长江支流,主要流经贵州省的是()A.嘉陵江 B.汉水 C.雅砻江 D.乌江
11、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盆地是()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2、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A.夏秋少,冬春多 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 D.夏秋多,冬春少
13.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A.冬小麦、大豆、棉花 B.春小麦、花生、甘蔗 C.春小麦、大豆、甜菜 D.冬小麦、谷子、甜菜
14.下列地区,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主要产地的是()A.洞庭湖平原 B.东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海南岛
15.下列平原中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农业区的是()A.宁夏平原、成都平原、东北平原 B.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D.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16.素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A.藏绵羊 B.牦牛 C.藏山羊 D.三河马
17.我国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⒊7℃,7月平均气温28.8℃,年平均降水量1260毫米,该城市可能是
()
A.广州 B.北京
C.昆明 D.武汉 18.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A.林业基地 B.畜牧业基地 C.渔业基地 D.商品粮基地 19.新藏公路的起止点是()A.下关——芒康 B.叶城——拉萨 C.拉萨——西宁 D.拉萨——成都 20、水、土是立国之本,我国水土资源的分布情况是()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D、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二、综合题(60分)
21、读下图,回答:(10分)
⑴南水北调工程是把 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 和 地区。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从图中可看出,三条调水路线中的东线主要利用 将长江水调往华北。(3)“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坡坡草灌、一层层梯田”,这是山西省河曲县黄土高坡的一番景象。请你说出当地人民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有哪些?
22、读下列四幅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6分)东
(1)上述哪一幅图能正确表示我国地势变化?
(2)由此概括出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
(3)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河流流向有哪些影响?
23、试分析有关塔里木河的几个问题:(7分)(1)塔里木河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
(2)塔里木河哪个季节水量最大?为什么?
24、读我国西北地区图,回答:(8分)
C
B
A(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下列地理事物的数码代号:
①山西省 ②准噶尔盆地 ③黄河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名称:
A B C(3)西北地区的植被,由西向东变化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5、读下列省区轮廓图,分析回答:(15分)
(1)以灌溉农业著称的省是数码_____,该省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山的冰雪融水。
(2)盛产苹果、花生的省是数码______,该省是黄河的入海口所在省,河口处有著名的________油田;该省有我国著名的山东半岛,半岛以北临_________海,以南临_______海;该省境内有五岳之一的 山。
(3)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是数码_______,该省农村多数居民以 为住房,以 为主食。该省西以(河流)与 省为邻。
(4)有色金属资源最丰富的省是数码_______,该省著名的锑矿产地是。
26、一月份内,如果你从哈尔滨出发,经北京、湘潭、广州到海南岛,一路上你会感到气温发生怎样的变化,你知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吗?(6分)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假如现在你是一个跨国集团的董事长,要在中国投资多个项目,经过对中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的研究,你决定:大型重工业设在________区;热带、亚热带作物加工厂设在________区;畜产品加工厂高在__________区;而________区,因为气候高寒,交通不便,暂时不考虑投资。
(2)为促进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的不少建设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全部位于区域B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2004年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正式向上海送气,该项工程穿过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区域。
期末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D
5、C
6、D
7、C
8、D
9、B
10、D
11、D
12、D
13、C
14、D
15、B
16、B
17、D
18、B
19、B 20、C
二、综合题
21、(1)长江 华北 西北(2)京杭运河(3)造林种草(植树造林等均可);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
22、⑴ D ⑵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⑶ 这种地势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23、⑴ 主要是来自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水。⑵ 夏季 因为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
24、(1)略(2)A祁连山 B阴山 C大兴安岭(3)植被由西向东变化特点:荒漠→草原→森林(或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形成的原因是距海洋远近不同,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25、(1)③ 河西走廊 祁连山(2)④ 胜利 渤 黄 泰(3)② 窑洞 小米 黄河 陕西(4)① 冷水江锡矿山
26、气温越来越高 原因:一是纬度差异造成的,我国南方纬度低,北方纬度较高; 二是受冬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南方受冬季风影响小,北方受冬季风影响大。
27、(1)C D A B(2)青藏铁路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