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4:2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部分)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从东西半球来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

2、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4、我国领土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我国领土最南端-南海的曾母暗沙

我国领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我国领土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5、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面积差不多。

6、我国的邻国有14个:朝鲜、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有8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朝鲜、越南。

7、我国濒临的海洋,由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它们与太平洋连成一片。

8、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算起,向海上延伸12海里。

9、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其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10、我国的两个内海是渤海、琼州海峡。

11、我国的两大半岛是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

12、我国东西端的时间差异原因在于我国跨经度很广,南北部的气候差异原因在于我国跨纬度很广。

13、我国疆域辽阔,全国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4、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34个省级行政区P7图,要求会识各省简图,知道简称、省会名称)

15、①东北三省是黑龙江、吉林、辽宁。②完全处在热带的省是海南省

③跨经度最广的省是内蒙古自治区。④纬度最高的省是黑龙江省。⑤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越云南、广西、广东、台湾。⑥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闽)

⑦有两个简称的有四川(川、蜀)、贵州(贵、黔)、云南(云、滇)、陕西(陕、秦)、甘肃(甘、陇)。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6、人口总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达13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7、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18、为了使人口的增长 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9、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7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20、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面积占43%,人口占94%,特别是东南部沿海人口密度大,一些省区;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人口密度较小。

21、中国的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22、人口最多的省是广东省,最少的是澳门;面积最大的是新疆,最少的是澳门。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23、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人口总数的92%。我国的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8%,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4、民族风情:

汉族-春节、端午节等;

朝鲜族-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长鼓舞;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摔跤、马头琴、; 傣族-云南-泼水节、竹楼;

藏族-西藏自治区-藏袍、晒佛节、藏药、藏医;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侗族大歌、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呼麦。

25、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全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26、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27、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得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1、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我国地势总的特点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结合P23地形图)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号称世界屋脊。分界山脉: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分界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形成冲积平原。

3、我国的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我国的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梯,呈阶状分布。

4、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主要山脉见P25 2.6图,按照走向背诵主要山脉

5、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云贵高原(重重梯田、地面崎岖)

6、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最大平原);华北平原(我国最开阔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渔米之乡”)

7、四大盆地:

①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北)

②塔里木盆地(天山以南、面积最大)

③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第一阶梯)④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8、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3,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9、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依次是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10、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

11、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优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第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第二节 气候

12、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南北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13、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20℃以上。

14、我国冬季最冷地方的是黑龙江省的漠河县,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

1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16、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17、暖温带内适合种植苹果、梨;亚热带内适合种植柑橘;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18、寒温带、中温带、青藏高原区一般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亚热带一年两到三熟;热带可以一年三熟。

1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0、我国年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1、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

22、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23、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部地区。

24、干湿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分别是:湿润-森林,半湿润-森林草原,半干旱-草原,干旱地区-荒漠。(P36图)

25、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里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干湿地区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7、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28、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9、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等地区。30、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雨热同期。

31、我国气候类型,东部地区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见图P38 2.24

39、秦皇岛、北京都位于秦淮-淮河以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我国河湖数量众多。不仅有灌溉、养殖、航运、发电和旅游等便利,还提供淡水资源。

2、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注入太平洋的河流:黑龙江 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

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内流河。例如:塔里木河,外流河所在区域为外流区,内流河所在区域为内流区。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3、河流分布特征: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4、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我国流量最大的是长江;我国冬季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

5、外流河在夏季容易形成汛期,秦岭和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6、西北内陆河流较少,一些地方为无流区。这里河流水源不丰,沿途多沙漠、戈壁,蒸发和渗漏严重,很多河道成为季节性河道。

7、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近年来沿途灌溉用水增多,使中下游河道断流的情况更加严重。

8、河流的水文特征概括为水(水量水位)、流(流量流速)、汛(汛期与枯水期)、沙(含沙量)、冰(结冰期)。

9、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二)长江的开发

10、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源头是沱沱河,向东注入东海,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是湖北省的宜昌和江西省的湖口。

1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12、长江有“黄金水道”、“水能宝库”之称。

13、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分布在上游河段。(源头—宜宾段-最为丰富;三峡段)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

14、长江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15、长江流经的省区有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共11个.16、长江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7、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都流经青海、四川。

18、水利枢纽(p45图2.34):Ⅰ葛洲坝、Ⅱ长江三峡 湖泊:A、鄱阳湖,B、洞庭湖

19、建国以来重点治理了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分洪、裁弯取直,疏浚长江河道,加强港口建设,提高长江的运输能力。

(三)黄河的治理

20、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呈巨大的“几”字形,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是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桃花峪。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

21、黄河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22、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23、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具有“塞上江南”美称。

24、黄河上中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建设大型水库。如上游的龙羊峡、中游的小浪底等。

25、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和下游的山东境内的部分河段,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初春易形成凌汛。

26、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黄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到暴雨,水土流失严重,所以要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27、黄河的下游形成“地上河”。黄河出桃花峪以后,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所以要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四)自然灾害

28、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29、我国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

30、我国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  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5、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在我国的西北部,简称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区,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北回归线穿过;首都北京,简称京。

7、与我国陆上14个国家相邻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重点掌握俄罗斯、蒙古、印度、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此外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第二节           人口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  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国的西北、东北、西南。

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少数民族习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

地形特征:

青藏高原:雪峰连绵,冰川广布,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世界屋脊”

内蒙古高原:坦荡广阔,东部为碧野千里的大草原,西部为沙漠和戈壁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最严重

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

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盆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紫色土,物产丰富,号称“天府之国”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矿产丰富,号称“聚宝盆”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号称“北大仓”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水旱风沙盐碱灾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号称“鱼米之乡”“水乡泽国”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内流河是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河是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

2、内流湖基本是咸水湖;外流湖是淡水湖。

3、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外流河以降水补给为主,在夏季形成汛期。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河流无结冰期,以北河流有结冰期。

4、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

5、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内流河以冰雪融水的补给为主,多为季节河。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之称。

2、长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源头—宜昌)

3、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重灾区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洪灾频繁的原因有:

自然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夏秋季,支流多,流域广,河道弯曲,泄洪不畅

人为原因:上游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引发洪涝。

4、治理黄河的根本在黄土高原(中游河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修建大型水利枢纽。

第四节自然灾害

1、概念: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2、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3、灾害特征:种类多、分布广、频繁、危害严重等。

4、防灾减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才能实现永续利用。

3、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第二节       土地资源

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草地所占比例最大)

3、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旱地(北方)

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

平原、高原、丘陵

水田(南方)

湿润区

平原、丘陵

林地(东北、西南)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山地、丘陵、高原(山区)

草地(西部内陆)

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

难以利用土地

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高原、山地、丘陵

4、土地资源遭到的破坏:

现象

破坏土地资源的后果

飞来的山峰

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

小草的哀求

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草场退化严重

水土的怒吼

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土地的心酸

不当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6、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

第三节  水资源

1、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目前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海洋水占97%。

2、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不均。

特点

解决办法

空间分布

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工程

时间分布

夏秋季降水集中,冬春降水少,年际变化大

兴建水库如:三峡工程

4、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5、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是3月22日至28日。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优越

(一)地理位置:

(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富的降水。

二、疆域辽阔:

(1)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

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三、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全称

简称

行政中心

称的省

A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I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B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J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C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K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D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H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E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L西藏自治区

拉萨

上海

上海

江西省

南昌

重庆

重庆

福建省

福州

河北

石家庄

广东省

广州

河南

郑州

海南省

海口

湖北

武汉

安徽省

合肥

a、北回归线穿过的省(4个):F台湾、G广东、H广西、A云南

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

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

d、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一、众多的人口的国家及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统计的数据为13.4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河南省,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2)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主要分布在西藏)。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

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朝鲜族,西北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西南地区--傣族、苗族、彝族等。

(3)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二、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三、民族文化

傣族——泼水节,藏族——雪顿节、信奉佛教,回族——开斋节、信奉伊斯兰教,蒙古族——那达慕节,高山族——丰收节,彝族——火把节,朝鲜族——长鼓舞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

(3)三级阶梯概况:

地势阶梯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之间

盆地和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和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5)主要的山脉: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走向

山脉名称

东西

天山①~阴山②

昆仑山③~秦岭④

南岭⑤

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⑥~太行山⑦

~巫山⑧~雪峰山⑨

长白山⑩~武夷山11

台湾山脉12

西北-东南

阿尔泰山脉13

祁(qí)连山脉14

南北走向

贺兰山15

横断山16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17(最雄

伟的山脉)

(6)主要地形区及特征:

①四大盆地:

②四大高原:

准噶尔盆地(A):位置最北,纬度最高

内蒙古高原(E):广阔坦荡

塔里木盆地(B):面积最大,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

黄土高原(F):沟壑(hè)纵横

柴达木盆地(C):海拔最高、“聚宝盆”之称

云贵高原(G):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

四川盆地(D):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有“天府之国”之称

青藏高原(H):世界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之称,(“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③三大平原:

④三大丘陵:

东北平原(I):面积最大,“黑土地”

辽东丘陵(L)

华北平原(J):主要由黄河冲积形成,也被称为“黄淮海平原”

山东丘陵(M)

长江中下游平原(K):“鱼米之乡”之称

东南丘陵(N)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一、气温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

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温度带:

(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2)六个温度带与耕作制度、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熟制

一年三熟

一年二熟或三熟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作物

水稻

水稻

冬小麦

春小麦

春小麦

青稞

地形区

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

山东辽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塔里木盆地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二、降水

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干湿类型:

(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

干湿类型

降水量(毫米)

分布地区举例

植被

农业类型

湿润区

大于800mm

南方地区

森林

水田农业

半湿润区

400mm―800mm

华北平原

森林、草原

旱作农业

半干旱区

200mm―400mm

内蒙古高原东部

草原、荒漠

畜牧业

干旱区

小于200mm

西北地区大部

荒漠

三、气候: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

(1)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2)季风气候显著: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3、我国的季风:

(1)夏季风与冬季风: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夏季风

太平洋(东南季风)、印度洋(西南季风)

偏南风

温暖湿润

冬季风

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

偏北风

寒冷干燥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a、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b、非季风区:夏季风不能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

c、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一、我国的湖泊:

(1)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J青海湖(世界面积最大湖:里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K鄱(Pó)阳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

(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淮河。

(2)外流区: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我国外流区面积占2/3。

(3)主要外流河:

a:注入太平洋:

A长江、B黄河、C珠江、D黑龙江、E淮河、澜沧江(湄公河)。

b:注入印度洋:

H雅鲁藏布江、怒江

c:唯一注入北冰洋:

F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f:人工运河:

I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

早、长度最长的人工河。

(4)主要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G塔里木河。

(5)内外流河的水源补给:外流河水源来自大气降水;内流河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内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但两者原因不同。

三、长江与黄河概况:

识图一:

源地:A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B东海

分界点:C宜昌,D湖口

支流:E汉江、F嘉陵江、G岷江、H雅砻江、I赣江、J湘江、K乌江

湖泊:L鄱阳湖、M洞庭湖

水电站:N葛洲坝、O三峡

城市:P上海、Q南京、R

汉、S重庆、T攀枝花

识图二:

源地:A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B渤海

分界点:C河口、D桃花峪

支流:E湟水、F汾河、G渭河

水电站:H龙羊峡、I刘家峡、J青铜峡、K三门峡、L小浪底

省区城市:M陕西、N山西、O内蒙古、P河南、Q郑州、R山东、S四川

(1)长江、黄河概况:

注入海洋

源地

分界点

主要支流

流经地形区

长江

东海

(青海)

唐古拉山

湖北宜昌

江西湖口

汉江(最大支流)、嘉陵江、岷江、雅砻江、赣江、湘江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河

渤海

(青海)

巴颜喀拉山

内蒙古河口

河南桃花峪

湟水、汾河、渭河(最大支流)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a、长江干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我国最长、水量最大的、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度世界前三的河流: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水量世界前三的河流: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

b、黄河干流长5500千米,为我国第二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的省区是青海省和四川省,都流经的地形区是青藏高原。

(2)长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宝库”: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水电站有:三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等。

B航运:“黄金水道”,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四川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C治理:首要任务是防洪(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

b、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A水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水电站:龙羊峡(青)、刘家峡(甘)、青铜峡(宁)、三门峡、小浪底(河南省、中游)。

B

灌溉农业:“塞上江南”(b河套平原和a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湟水谷地。

C治理:关键是治沙,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河最大危害是下游的(河南山东)“地上河”)

活动课

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

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2、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地区及原因

灾害种类

分布地区

原因

旱灾

华北平原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南方地区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滑坡、泥石流

中西部山区,西南最集中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寒潮

北方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

濒临西北太平洋

3、避灾:

(1)发生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不能及时撤离可暂时躲在小开间的墙角。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1)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比重最大)

(2)耕地占世界第四位,林地占世界第六位

二、几类土地资源的分布:

(1)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2)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3)我国三大林区:a东北林区(最大的自然林区);b西南林区(树种最丰富的林区)c东南林区(最大的人工林区)

三、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山地多,平地少。(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

后备耕地资源缺乏。(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四、我国土地政策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二节

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可用的淡水资源。

(2)中国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4)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来衡量。

(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解决办法:

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库)。

②空间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跨流域调水)。

三、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原因: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

措施:①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四、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我国北方水资源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海河、辽河。

五、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

A:引滦入津、B:引黄入晋、C:引黄济青、D:引滦入唐、E:南水北调东线方案、F:南水北调中线方案、G:南水北调西线方案

南水北调:把我国长江流域的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分为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主要缓解西北地区缺水)方案。

活动课

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及分类:

(1)含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源于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矿产、森林、水能、太阳能等。

(2)分类: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资源叫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点少一点,短时间(或人类历史时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资源(珍惜和节约),如矿产资源。

(3)我国自然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为界,可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区。

(2)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2、南北差异

(1)东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耕地类型:南方水田,北方旱地。

(2)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3)油料作物:南方油菜,北方花生。

(4)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春小麦),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冬小麦),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

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山西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3)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北重南轻,中间两个为综合)

(1)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中心城市:

代号

工业基地名称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hù)宁杭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的性质及特点

重工业基地

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中心城市

沈阳、大连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不均衡,东部工业分布密集,西部工业分布稀疏,表现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3)分布及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号称中国的:“硅谷”。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速

运价

运量

适合的运输

航空运输

飞机

最快

最高

最少

贵重急需量少等货物运输

铁路运输

火车

较快

较低

较大

远程量大货物运输

公路运输

汽车

较慢

较高

较少

短途运输,灵活方便

水路运输

最慢

最低

最大

远程大宗笨重货物运输

(1)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2)最机动灵活,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服务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

管道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选航空运输。

(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路)。

四、交通运输网:

(1)铁路主干网。

方向

铁路干线名称

起止点

南北

方向

京沪线

北京-上海

京九线

北京-香港九龙

京哈线

哈尔滨-北京

京广线

北京-广州

焦柳线

河南焦作-广西柳州

宝成-成昆线

陕西宝鸡-成都-昆明

青藏线

青海西宁-拉萨

东西

方向

京包-包兰线

北京-包头-兰州

陇海-兰新线(第二亚欧大陆桥东段)

江苏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

沪昆线

上海-昆明

滨洲-滨绥线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

南昆线

昆明-南宁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等。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1、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

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屋顶坡度大(降水多,便于雨水流泻)。

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

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

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西北地区以肉奶为主(牧区);北方饮暖性的红茶和花茶(低温);南方饮绿茶(炎热)。

服饰与地理环境: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和衣着的季节更换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举例:藏袍(气温日较差很大);蒙古族皮毛服饰(牧区)。

2、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海南岛的黎族风情—竹竿舞;云南西双版纳傣族风情—泼水节;四川变脸艺术;南京传统庙会;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

3、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北京八达岭长城、北京故宫、江苏苏州古典园林、云南丽江古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陕西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皖南古村落、安徽黄山、山东泰山、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峨眉乐山大佛、山西平遥古城、河南龙门石窟、重庆大足石刻、江苏南京明孝陵等。

第四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人口》教案

《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2、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计算举例来探究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形成技能,培养正确人口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关注人口问题,养成正确的人口观。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

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

合作探究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互动一:读第11页《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特别是20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怎样?师生交流。

教师: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互动二:分小组讨论我国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那些负面影响?然后小组间交流。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

互动三:结合活动一,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

二、人口东多西少

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的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北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互动四: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

教师小结:

造成东西部人口差异的原因:

a、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地形平坦,耕地多,气候好,生产粮食多;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沙漠,耕地少,气候干旱,粮食产量低。

b、人文原因:东部交通运输便利,工商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交通不便,工商业欠发达,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总结全课:请同学们谈收获。

拓展探究:进行家乡人口状况调查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总数、人口特点 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

二、人口东多西少

人口密度 人口地理界线

第五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教案

《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我国河流的特点。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4.使学生了解长江、黄河水文特征、及其治理与开发。

重点、难点:

1.我国主要河流。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掌握住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展示挂图“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众多的河湖,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板书 第三节 河流

一、以外流河为主

1.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30 “中国的主要河流的分布”,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和文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

2.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在此基础上,了解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板书

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1.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2.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3.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P48阅读材料《退田还湖》,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等解答。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分析: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的。

第一,教材结合图2.34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水量等情况;点明了“水能宝库”“黄金水道”的作用;结合图2.35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面图、长江航运图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的信心和思维过程。其中,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理及意义,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涝

灾害的问题。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小结:略

板书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

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第二步,结合P52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

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小结:略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期中)(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中国的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编)

    知识在人群的分布与构成,决定了这人群的进化级别与方向,人的生命只是人类知识构成,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湘教版八年级......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气候》教案 [1500字]

    《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2. 1. 2. 关重要的。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工业》教案[全文5篇]

    《工业》教案 【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工业的分布状况。 3.了解高新技术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 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教案5篇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1、常见的自然灾害,能会判断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2、自然灾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自然灾害的分布大势。 2、掌握常见......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设计

    《第三节 民族》教学设计 教者:杨梅花 班级:八年级3班 时间:2016年9月13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并了解我国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文化特......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复习教案

    期中复习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三级行政区划。 2.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增长的变化。 3.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4.中国的地形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