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 中原区郑上路第二小学首页
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2月24、25日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90%的学生能正确书写本课“秧、萎、番、锻、雅、勃”6个生字;所有学生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80%的学生能够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70%的学生可以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4.80%的学生能通过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2.教材特点
“桃花心木”是一种名贵木材。本文以树木的名字为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通过联想借物喻人的方法。树的生长对应着人的成长,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由此成功地揭示了深刻的哲理。3.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重在读中感悟。目前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朗读上有困难。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重点是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而在朗读时,必须抓住“我”的情感变化: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动。评价活动方案 1. 听写。2. 多种形式朗读。
3. 写话,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主预习,90%的学生能正确书写本课“秧、萎、番、锻、雅、勃”6个生字;所有学生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80%的学生能够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有关图片,这是什么植物?学生交流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
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2.你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吗?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林清玄1953年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他认为所有的艺术文化都应该和生活结合才有真正的意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
师:的确,林清玄的散文总是让人在平凡的小事之中悟出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
3.作者以“桃花心木”为题,你们猜他会写些什么?
二、读熟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3.练习把课文读熟。
三、整体感知,初步感悟
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课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70%的学生可以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80%的学生能通过感悟课文的语言,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一、自主品读,理解课文
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讨论一下。2.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回答同学们这些问题。(尽量用书上的话)
二、引领研读,感悟道理
◇课件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1.指名用疑惑的语气朗读育苗人奇怪的举动。
2.看到育苗人有这样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
3.指导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1.指名读书中句子,然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理解。
2.他的笑是什么意思呢?读一读种树人的话,体会体会读出种树人当时的心情。
3.“语重心长”的意思明白吗?语重心长地对同学们说说种树人的话。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这里的“不确定”与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不同?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往往会“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感悟表达
1.作者林清玄只是在写桃花心木这种植物吗? 2.我们以前学过哪借物寓人的文章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种写法,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1.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2.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
萎()秧()番()锻()勃()委()殃()翻()段()脖()
3.交流:谈谈在你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习桃花心木的什么品质。板书设计:
种树人----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的教学设计对我来说很重要,它涉及我的一种教育理念的践行与推进。这些年形形色色的刊物理念充斥了我的头脑,我在不断放弃旧有模式的过程中处处摸索、处处碰壁。眼花缭乱的人才培养理念看起来都很有理,可是,细细追究他可以操作的内核,却又总不免让我们怀疑:几千年扎实沉稳的汉语言内核,渐渐被形式的幌子掏空了。所以,我一直都在做这样的探索,把语文教学最根本的,词语的教学放在基础,使文本本身得以回归。这是我所尝试的,文学自身的一种回归的理念。我以为,只有把语文教育放诸在它本身的基础之上,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到它朴实而有价值的自然状态,保持它对文学素养的理解的原生态。这样的实践,我以为,不是在倒行逆施,而是在努力的摸索适合于我的学生,适合于语言自身培养的建设性模式。而且,只有当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到它语言与心灵的本位之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获得庞大的分母。才能在具体的教育中,帮我们把孩子的基础砸实、打牢,然后,促进他们的飞跃和发展。
第二篇:《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与说明(第二课时)
祥谦洋下小学 林云蓉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抓住“种树——育树——悟道”这一脉络,让学生感知事实、感悟道理、发表见解。【教材分析】
本课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不按规律,显得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让“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只有经得起生活中各种磨炼与考验的人,才能学会生存的本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全文借种树喻人,清新平淡之中蕴含人生的哲理。【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词语。运用已有读书方法,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种树人的用心,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3、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精神世界。
【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林清玄的散文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真心英雄》,回顾导入。
1.导语:同学们,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这首歌里有句歌词脍炙人口,“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啊,成功往往伴随着磨难与考验。那么,课文中的桃花心木苗要经过怎样的磨炼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呢?
2.为了让桃花心木“成才”,种树人是如何想方设法去“磨炼”它?(从“浇水不定时”和“浇水不定量”让学生认识到种树人浇水无规律,是故意让树木无水“喝”。)
【设计意图:歌曲配合介绍,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导入这个环节,是为了衔接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何种树人给树浇水这么奇特?】
二、品读课文,感受育苗的奇怪
1、自由读课文,画出种树人让人感到奇怪的举动。
2、指导学生用“疑惑不解”的语气朗读描写种树人奇怪举动的语句。
3.面对种树人种种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们来当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要“折磨”这些树苗呢?)学生回答的要点是:
⑴树木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像种青菜和稻谷,人们可以给它按时定量浇水,直到它们收获;在树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可能一直按时定量给它浇水,因此,树木只有自己学会在土地里寻找水源,适应不确定的环境,才有可能长成百年大树。
⑵种树人之所以没有规律地给这些树苗浇水,是因为在模仿老天下雨,给树木创设“不确定”的生存环境。树木只有适应这种生存环境,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⑶如果有规律地给树苗浇水,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停止浇水,就会枯萎更多。即使幸存下来的,也无力抵抗狂风暴雨的侵袭。
(课件出示两张对比图片:一张是深深扎根、枝繁叶茂的桃花心木,另一张是根在地表、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质疑和生本、师生、生生的对话,以及角色的转换,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真正读懂文章,而且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指导朗读,训练想象说话
1.课件出示重点句①种树人说的话“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木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2.师配乐《秋日的私语》朗读这段话,强调要用“语重心长”的语气,让全班同学齐读这段饱含哲理又充满激情的文字。
3.齐读完,让学生思考:如果种树人的这番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见了,它们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想象:
⑴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会说„„ ⑵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会说„„ ⑶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我会想„„会说„„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一棵桃花心木,从而体会到种树人的良苦用心。】
四、拓展延伸,感悟人生哲理
1.课件出示重点句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1)、一个人生活中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2)、面对这些不确定,我们应该怎样锻炼自己呢?(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学生回答的要点是:
(1)、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天灾人祸,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挫折等。
(2)、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比如张海迪等,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学生被父母溺爱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一点挫折的事例。我们应该克服依赖性,自觉锻炼自己,学会生存的本领。
(3)、身处逆境的人,能够正视自我,克服依赖性,挖掘自己的巨大潜力,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不断地与命运抗争,顽强拼搏,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时,要照顾胆小说话少的同学,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让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和思想启迪。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2.学生各抒己见后,师接着问:“那你们还看过哪些有关独立自主、学会生存的文章或书籍?(生回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毕淑敏的《学会看病》等)
3.师:通过对课文的感悟,你们可以提炼出哪些名言警句?(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万物竞天,适者生存。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设计意图:拓展训练,是为了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锻炼学生的积累能力。】
五、课堂小练笔
播放《老鹰教小鹰飞翔》的视频,联系生活实际,以“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为题,写一段话。
(要求: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开头续写,写出真情实感。)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小练笔,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被宠坏的独生子女,尤其缺乏独立生存能力,样样依赖父母。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动笔能力,通过思考写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感悟。】
六、布置作业
1、运用“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写一篇小作文。
2、推荐阅读林清玄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 【资料链接】
1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2.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第三篇:3.《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物喻人说明的深刻的道理。【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的道理,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读林清玄的散文。【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一位种树人,一片桃花心木,使作者的内心有了触动,继而产生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作者说,种树人使他的桃花心木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些本事是什么?(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扎根很深,汲水生长。)
2、再读课文。
批注,联系生活,抒发情感。
二、交流感受
1、研读第12、13自然段
2、引导对话,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师:如果你们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 师生对话(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追问)预设如下:
你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
你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呢?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了吧?
树苗正是需要你精心呵护的时候,难道不能等他们长大些再这样做吗?
(2)师:你们虽然都明白了种树人的话,可是你们还不像种树人,请注意种树人说话的提示语。对了,谁能笑着对我说?
指导学生朗读——扣住“笑”,体会种树人的有礼貌和自得、自信。指导读好语重心长,让学生配上动作读好这两小节。
1、总结过渡:
难怪你会隔三岔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呢,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如果我是一棵(),我会想:()„„
4、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梳理出重点段落词语之间的联系。树苗
人
定时定量浇水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 依赖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 根生地表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 易枯易倒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三、研读14自然段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出示]14自然段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师配乐范读。然后生齐读文字。
(2)师生讨论:先根据对“浇水模仿老天下雨”的理解到人生“不确定的风雨”,体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提问: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
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下面老师有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结合生活经历,把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成格言。
四、介绍作家,推荐文章。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读)“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苗
人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第四篇:《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2(本站推荐)
《桃花心木》第二时教学设计
一、回忆导入
这节我们继续学习《桃花心木》,出声音朗读文,回忆文讲了一什么事?我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产生疑问,通过交谈,找到了原因,并且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二、朗读质疑,抓住重点
1、主要讲桃花心木,那么桃花心木什么样啊?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图片,(出示),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它的样子吗?
速读文,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
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
2、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再读一读这句话,感受它的高,直,美(自己练,指名读)。
3、这样一棵桃花心木,它是如何长成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3-11自然段,回答问题,注意把相关语句画出来(出示)。
谁来说说,他哪奇怪呀?这是什么不确定?
板书:
天数不定,水量不定,时间不定,苗数不定哎呀,这个人真是很奇怪,不光我们觉得奇怪,作者也觉得很奇怪,我们看他提出了哪些疑问呢?
作者发现时间不定,为什么时间不定?为什么水量不定?为什么带来的树苗不确定?他还不是每天都来,为什么天数不固定呢?
三、默读思考,切入重点
1、发现了这些奇怪的举动,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你们自己默读12~13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帮助作者找到答案,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板书:
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2、了解了种树人要让桃花心木自找水源,汲水生长,拼命扎根,减少枯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换句话说,能长成百年大树的树具备了什么能力呢?(学会自我生存。)
3、我们同学昨天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些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那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枯萎的树是一些什么样的树?
四、自读合作,解决难点
1、我们现在知道了种树人希望桃花心木具有自我生存的能力,仅仅是桃花心木需要这种能力吗?自读14~16自然段,看看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都用笔在书上标注下来,再与小组同学交流,都不明白的一会儿我们全班讨论。
2、桃花心木是依靠什么从及膝高长到与屋顶一般高的呢?(自身的生存能力)
3、种树人更关注的不是桃花心木的生长程度,而是桃花心木的生存能力,而桃花心木有了生存能力,离开了任何人都可以生存,所以结尾说……(出示)
五、畅所欲言,扎实训练
(出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万物竞天,适者生存”,树虽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今天学完这篇文后老师也很受启发,希望我们都能够做一个经受得起考验,独立自主,具有自我生存能力的人!
【板书设计】
借物育人
桃花心木────人
天数不定自找水源
水量不定汲水生长经受考验
时间不定拼命扎根独立自主
苗数不定减少枯萎
第五篇: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桃花心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借种树喻育人说明的深刻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三、前置作业
课文围绕桃花心木写了哪些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流资料
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写了些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以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检查指导生字新词的朗读。
三、品读课文,质疑解疑
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
3引导学生读出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4、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5、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四、拓展提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教学反思:
教《桃花心木》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通过讨论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