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组工作计划(本站推荐)
2012年春德化五中“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组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本学期,将在总结上学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和实践,充分挖掘现有的校本资源,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落实理论,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教师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具体工作:
1、总结交流上阶段研究成果:
上一阶段的实验中,我校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课前设计,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等已初步了解如何在生成性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本学期初进行交流和梳理,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找到方向,铺平道路。
2、制定本学期研究计划
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的内容要结合上阶段的主要问题,使各年级老师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课题研究。
3、确定本学期研究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要追求真实性,要有真正的研究成果,因此本学期确定的研究方法要切实可行,紧紧围绕课题的总体方案展开,深入了解学生、落实实验要点,教师要深入研究,大胆创新。
4、继续以反思促成长
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善于总结,认真加以分析每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并及时进行交流,对课题的活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使方案更趋于完善,各课题组成员要根据研究的内容撰写论文,在学期结束时组织一次交流。
三、具体工作和时间安排:
二月:
1.制定、学习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三月:
1.第一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课); 2.撰写与课题组有关的论文。四月:
1.撰写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2.第二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课); 3.收集、整理三四月份的过程性资料。五月:
1.撰写第二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课心得,上交一篇案例、教学设计或论文; 2.第三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课);
3.加强理论学习,并在自己的课堂中深入实践,反思、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设计; 4.强化新课程理念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六月
1.第四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听课); 2.撰写课题阶段性的研究小结;
3.收集、整理本阶段的研究资料,入盒,入档。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组
2012年2月5日
第二篇:“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对中小学教师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从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来看,对新课程的要求理解不透,因而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低效或无效的状况。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设计的无效或低效。这种低效或无效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教师不能关注学生。当前教师教学设计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教学目标设计没有以学生为本,过大过空,难以具体操作和实现,设计形式化、模式化,缺乏层次性、连贯性、递进性等;教学设计不能准确地锁定教学起点,教学情景的创设,问题的提出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设计单
一、陈旧,教学媒体运用不当,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和提炼;教学过程设计重预设,轻生成,对课程资源不能很好地开发利用;教学设计只重前设计,忽略了中设计和后设计等等。既然教学设计关注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的基础,因此,对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方法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思品、历史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设计。我们认为应该通过思品、历史课教师对教学的精心设计,启发学生在思考状态下主动学习;利用合作、探究等方法,实施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从而使三维目标都有落实。往常备课,一人一册书,从头备到尾。有的教师甚至出现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教师之间缺乏交流。检查备课也只是数数备了多少节,看看教学过程设计是否完整具体。如此备课,费时低效。鲜有自己对教材和课标的解读,教法的设计,预设不足,课堂随心所欲,上到哪儿算哪儿。大部分课后反思流于形式,寥寥几句话甚至一句话。教学效果好(不好),起不到反思的作用。因此我校才申请了“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思品、历史课教师要能深入进去——研读教材、钻透教材;了解学生、摸清底数;跳出教材,依据课标,设计教法、学法,从而实现三维目标有机达成,提高教学质量。
二、选题的目的、意义 对初中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有效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从整体上看,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有效方法已是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尤其是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除了理论工作者继续研究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中如何关注学生的理论和模式并应用于相关领域外,一线的基础教育思品、历史课教师已普遍认识到关注学生有效方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此可见,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有效方法研究的确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应用空间。同时,由于我校这方面研究的理论和模式尚停留于引进和介绍阶段,系统化、本土化的理论研究缺乏,这直接导致一线思品、历史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诸多的困难,出现了许多的误区。因此,我们认为,我校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有效方法的研究和实践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缺乏经过系统性研究并具有原创性的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有效方法的成果;二是缺少从专业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出发,符合我校的教育背景和教育需要的、适合一线思品、历史课教师适用的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有效方法理论和操作规范;三是如何科学地应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有效方法理论于相关的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四是如何应用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有效方法理论于思品、历史学科的实践研究,仍处于经验性的摸索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指导。
三、课题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
本研究以教师教学设计行为的优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分别进行在思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深入地进行学情分析,关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法的研究;在思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加强对教学内容研究的方法;在思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关注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在思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优化教学过程方法的研究;在思品、历史课堂教学后,有意义的教与学反思方法的研究。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地进行学情分析,关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法的研究。研究学情是为了改善学情,我们在思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思维特点及生理、心理状况,学生学习可能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方式进行分析,对不同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教学目标准确,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纳入优先考虑,教学设计者应多考虑如何将多个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序列。教学目标描述要明确、具体、完整、可操作性强,便于落实和检测。
2、加强对教学内容研究的方法。
思品、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研究教材,除了研读教材外,还要挖掘和拓展教材,从学情出发确定好教学的重难点,即用教材教;第二是拓展教学资源(包括课堂生成的学习资源)。恰当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要认真研读教材,还要认真调查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3、关注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研究。
让学生动手实践和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思品、历史课堂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以成长手册为载体,开展多元化的学生学习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及时诊断,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地发展。有意义的练习及作业的设计研究,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设计的作业要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考虑练习内容的层次性,手段的灵活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4、优化教学过程方法的研究。“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环节。教师怎样才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再现、联结前后的知识,值得研究。研究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直观化、形象化的情境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能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教学是思品、历史课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握讲授的范围和时机,讲授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开展体验式教学、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式教学、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对培养学生认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思品、历史课教学过程中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板书是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如何将板书设计的科学、规范、简洁、美观、艺术,都要求教师狠下功夫。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对中学生来讲,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他人的认可是最大的喜悦。“积极评价”则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在课堂的教学中积极的评价会使学生的一个闪光点放大,成为耀眼的光芒,同时还会“排挤”掉一些不良行为。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童言无忌,在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赏识、尊重、鼓励中,孩子们会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新的火花将不断闪现。所以有效的激励与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不可缺少的因素。
5、有意义的教与学反思方法的研究。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这对思品、历史课教师而言,无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我们教师应如何有效提升自身素质以应对课改需要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增强思品、历史课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有效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学习,我们也打算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反思,以数学日记的方式反馈给实验教师,以促教学相长。
四、课题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家长共同的追求,更是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是以师生的共同合作来完成的,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研究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达成以下目标:
1、推动思品、历史新课程改革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思品、历史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通过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等研究,寻求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有效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2、通过学习和培训,让教师更新观念,探索出符合教师个人特色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有效方法的教学模式。
3、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科研队伍。
4、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任务:
1、制定恰当的、符合教与学实际的、具体细化可操作的三维教学目标的方法。
2、如何准确地锁定教学起点,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生活经验和心理起点的方法。(学情分析的方法)
3、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分解教学目标,预设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学与学的环节同步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方法,创设能引发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情景的方法。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将教材再开发后与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相互补充的方法。
5、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留下广袤的活动空间,拓展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空间的方法。
6、将教学的前设计、中设计和后设计有机地统一起来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方法为行动研究,包括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集体研讨法、资料编写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研究,了解学校思品、历史课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了解新课程实施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情况;通过课例研究,总结思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把准教学设计的脉络,指导课题研究的发展;通过集体研讨,共同找到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有效方法;通过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编写出相应的资料,供思品、历史课教师学习和借鉴。行动研究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重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研究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的方法和途径,解决思品、历史课教师教学设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六、课题预设的研究结果
本课题试图通过上述几方面的研究,探讨总结出思品、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有效方法,以此推动教的设计行为,教学设计行为围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教?”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学?”这一关键问题;促进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再思考,从而促进教师不断进行教学设计行为的反思,进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效教学;不断寻找出师生在教与学设计中的行为规律,发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设计行为对教学发生作用的规律;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5月开始至2013年5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2011.5—2011.8)准备阶段。⑴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⑵收集国内外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⑶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第二阶段(2011.9—2012.9)实验阶段。
⑴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⑵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检查,实施中期评估,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⑶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小论文活动。第三阶段(2012.10—2013.5)总结阶段。⑴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⑵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
八、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⑴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有不少是县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多人参加县或市教育学会和市教科所的课题培训会,一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研究。
⑵我校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现正大力借鉴、推行杜郎口中学课改模式,同时学校对教师的学习和教研也给予有力支持。这也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⑴文本及声像类成果 ①研究报告:《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报告 ②研究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案、教学课件等 ③课例光盘 ⑵实践类成果
①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思品、历史课的喜爱、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②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③促进学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行动研究模式。
十、课题组参加人员的组成 课题组组长、负责人:陈志华 课题组成员:
核心成员:陈志华、周锦辉、林恭俊、周文景、林来诗、郭金海、林仁镔、施素华、周美胜、叶光亮、苏建仁
参与成员:郭昌誉、郑信煌、潘贤尊
十一、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1、策划保证。科学设计、并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模式、课题研究过程和档案管理模式。
2、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做到认识统一、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务实运作。
3、人员保证。充分发挥我校成长迅速的一批锐意进取,勇于探索、善于研究的优秀的教师的作用,推进课题研究。
4、制度保证。制定订课题管理制度,有效运作制约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规范学习、研究制度,使学习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需要,使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习惯。运用激励机制,重奖科研成果,对研究成员评优晋级等政策倾斜,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整体推进教师发展和科研兴校。
5、活动保证。坚持校本培训,校本教科研,遵循科研规律,严谨研究方法,开展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创新性的研究活动。坚持以活动促研究,以研究促发展。
6、条件保证。学校的多媒体电教室、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多种教学设施和校园网等教育资源、教学条件为课题研究供可利用的物质基础。
第三篇:“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课题 开题报告
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用教育科研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选定了“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课题,并于2011年5月申请立项。
“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一课题属于应用型和探索型研究课题。这项课题研究与新课改同步,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与我们教师的研究能力相符。我们承担这项课题研究,侧重于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应用,应该是有广阔的前景。因此,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新课程理念:在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的总和。这里包括两方面的的含义,其一,研究基于新课程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下;其二,研究基于新课程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中。
“教学设计”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教学设计”这一概念最先是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来的,他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地规划教学的过程。”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对专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赖格卢特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梅里尔等人在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指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此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梅里尔进一步指出:“教学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学习经验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的学习策略整合成教学经验的一门技术,利用这些教学经验可以使得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和更吸引人。综合教育家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即在《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培养目标、实施原则和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分析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实际,分析教学环境与资源的基础上,完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是教学过程的展开,展开教学过程的前提条件是教学设计。因此,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揭示新课程实施中所涉及的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与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而且以此为基础,可以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并可使素质教育有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促使教师以教学设计为突破口全面了解新课程的理论、观念、方法,明确新课程的目标、内容、特点,全面认识新课程的发展性、校本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全面确立“以生为本”、“丰富学生生活”、“改变学习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等教学理念,全面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研究者,而且成为课程设计者。它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掌握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内容活化、创造性的设计,进行能够让学生思考、体验性的设计,进行师生互动发展性的设计,使教学设计成为教师对课程的“二次开发”,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使教学设计的成果成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研究过程中,既研究了教学设计理论,又研究了教学设计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开展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设计要体现“五个注重”: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因此,新课程教学设计更加体现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基础条件、情境、资源等,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3)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辩证统一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上。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位目标的和谐统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意评价的多元化等,教学设计时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以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目标指向思品、历史课的教学设计,致力于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能够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设计目标体系和方法体系,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教学设计新路。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是教学设计理念有创新;二是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三是学的设计有新的突破;四是把握了传统的教学设计与现代教学设计质的区别,使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达到统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修改方法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理念差异研究。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要“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这与传统的教学观念有着质的区别,如何按新的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这是课题研究的基本点。
2、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本质内涵研究。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信息源”,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任务分析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由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的内容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普适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对教学背景进行分析,对已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如何进行“二次开发”,这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
3、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的内容研究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需的非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注重知识与能力等智力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非智力因素考虑较少或者没有考虑。如何使教学设计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这是课题研究的关键点。
4、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呈现方式的研究
传统教学设计呈现方式是静态的计划性的教案,这是教学设计的“成果”。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成果”如何呈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弹性化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方案有哪些要求,有哪些特征,如何表述?这是课题研究的落脚点。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这个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的特点和我校教师的实际,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法。追寻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轨迹,寻求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
2、比较研究法。把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目标设计、过程设计等与传统的教学设计进行比较,寻找突破口。
3、案例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采取最主要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把握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4、行动研究法。把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统一起来,从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学习的实际中寻求问题、研究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5.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教学设计回溯性的研究、分析,归纳在教学设计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对象与范围:本校各年段各班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将总课题的目标进行了几方面的分解,形成了几个有关的子课题,使研究目标与子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题实施起来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希望通过此课题研究让教师在教学相长中得到专业提升、学生在有效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
(一)本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1.实践性:本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将研究贯穿于教学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
2.全员性:所有任课教师是实践的主体,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
3.互动性:通过互相听课、评课营造平等研讨的平台,构建互动的研究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形成共识。
4.个人反思性:采取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让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
(二)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⑴文本及声像类成果 ①研究报告:《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报告 ②研究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个案、教学积件等 ③课例光盘 ⑵实践类成果
①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思品、历史课的喜爱、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业成绩得到提高.②课题组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提高.③促进学校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行动研究模式。
七、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5月开始至2013年5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2011.5—2011.8)准备阶段。
⑴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⑵收集国内外有关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⑶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第二阶段(2011.9—2012.9实验阶段。
⑴组织实验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⑵对课题研究计划进行检查,实施中期评估,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⑶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小论文活动。第三阶段(2012.10—2013.5)总结阶段。⑴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⑵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
八、课题研究分工(1)课题管理分工
陈志华,负责课题研究的总体策划与实施; 郭昌誉,负责对课题协调、指导;
郑信煌、潘贤尊,负责本课题的质量和宣传;
苏建仁
负责实验过程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2)研究内容分工
研究人员
主要研究内容
周锦辉
如何提高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 林恭俊
如何提高教师分析学情、教情的能力 周文景
如何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林来诗
如何提高教师安排教学程序的能力
郭金海
如何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 林仁镔
如何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叶光亮
如何提高教师选用教学媒体的能力 施素华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周美胜
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失效时设计对策的能力
十、课题研究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⑴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有不少是县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多人参加县或市教育学会和市教科所的课题培训会,一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研究。
⑵我校经过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已经积累一定的经验,现正大力借鉴、推行杜郎口中学课改模式,同时学校对教师的学习和教研也给予有力支持。这也为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一、预计课题研究难点和解决方法
预计难点:学校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场所,展示才能的舞台。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如何优化应用教学设计理论于各学科的实践研究,仍处于经验性的摸索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指导。如何在新型的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即使是有弹性的教学设计应用到实际课堂上也会有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对原有的预设产生冲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要及时调整、改进,为优化教学效果提供保证,从大量的课例中提炼和总结经验,形成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基本框架。
课题研究基点: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活动实验者的支持;活动经费的保障。课题研究主线:以收集课堂教学案例为切入点,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为重点,以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研究为最终目标。
“ 思品、历史课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课题组
第四篇:思品教学工作计划
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和体验生活过中学会待人处事,学会做人。特制定本计划:
1、在教学中增加学生活动和实践的内容。
2、采取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
3、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教材。
4、为力求思想 品德课教学更切合学生的思想实和活实 际,在教学中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思品课的教学争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会做人,不搞教条式的讲学。
6、根据教学的需要,补充教学所需的有关材料。
第五篇:思品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续长久。教学建议:
1、最好让每个学生都倾诉自己快乐感受的机会。班容量大的可以采取小组代表发言。
2、关注缺少快乐的学生,用同学快乐的感受感染启发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表现快乐场景的图片)
2、生活中到处是快乐,让我们一起走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吧。(出示课题:生活中的快乐)
二、收集已知,感受快乐。
1、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快乐,让我们彼此分享,说说自己的快乐吧!
(1)、交流自己的快乐与感受。
(2)、小结:快乐并不难找,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快乐有很多种,平凡的事也可以让人感到快乐。(课件展示)
三、深入体会,找寻快乐。活动一:汗水换来的快乐
1、播放录象(运动员夺冠、科技人员实验成功等)
2、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激动?他们的快乐从何而来?(讨论交流)
3、小结:快乐有很多,有的快乐是轻而易举就得到的,有的快乐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4、启发: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想大家谈谈付出努力后得到的快乐感受。(自由发言)活动二:给予的快乐
1、当我们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这就是给予的快乐。(出示教材6页图片)
2、你感受过这些快乐吗?
(1)、完成下面的问卷:你作过对他人有益的事吗?如果有,是什么事?你感受如何?(2)、统计结果。
(3)、做了这些事你为什么感到快乐?
四、升华感情,理解快乐。
1、你心目中的快乐是什么?
2、在生活中要用心观察、发现快乐。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你会永远快乐。板书设计:
汗水换来的快乐
生活中的快乐(珍惜)
……
帮助他人的快乐
设计说明: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加深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应该珍惜生活,懂得“快乐他人也快乐了自己”的快乐真谛。因为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快乐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