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球运动与气候教学设计
地球运动与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运动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2.掌握两分两至的位置、日期和特点。
3.知道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五带的气候特征。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统一。
2.培养学生执着地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难点: 自转和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地球的运动有哪几种?什么是地球的自转?什么是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公转产生 会哪些地理现象?
【导入新课】自转和公转运动给气候带来什么影响?本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解开这个地理之谜。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79面。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板书】地球运动与气候
一、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课件】出示地球自转的动态课件。让学生分析自转对气候的影响。(提示学生观察、分析、讨论)1.地球自转产生什么现象,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2.地球自转使一个地方每时每刻的太阳辐射的强度相同还是不同? 3.如果地球停止自转,有昼夜之分吗?会出现昼夜更替吗?又会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总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使一个地方每时每刻的太阳辐射的强度相不同,从而出现昼夜温差的变化。也就是天气变化。如:一天中中午气温最高,子夜温度最低,早晨和傍晚温度稍低就是自转造成的。
【板书】昼夜交替——影响一天的气温变化
【想一想】当太阳照射到地球时,世界各地会同时出现早上、中午、晚上的变化吗?(世界各 地随地球自转出现昼夜交替,因而一天当中,彼此存在着差异)
【过渡】地球自转会产生天气变化,那么公转又怎样影响气候?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
二、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演示】出示电脑多媒体课件----地球的公转【课件】展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图 【互动】师:地球公转时,其公转轨道呈什么形状? 生:近似圆形的椭圆。师: 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是否垂直?为什么? 生:不垂直,呈66.5°的交角。【承接】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的交角,使一年中太阳光线对地面的直射点有变化,从而 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太阳照射的角度发生变化,气温也发生了季节性地变化。【板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更替 【课件】展示“地轴与公转示意”图 【互动】师:地球公转时,太阳光线在地面的直射点有何变化? 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师:太阳光线直射点何时位于赤道、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如何? 生:…… 【讨论】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汇报】…… 【归纳】地球公转时,太阳光线直射点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阳光直射赤道时,南北半球各地获得光亮的时间与黑夜的时间是相等的;当阳光直射点移到北半球时,由于地球 是球面,随着纬度的增加,各地白昼的时间增加,黑夜的时间减少;与此同时,南半球随纬度 的增加,各地白昼的时间减少,黑夜的时间增加;当阳光直射点移到南半球时,道理相同。除 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 夜”现象。【活动】填表 二分二至的比较(北半球)节 气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太阳直射点 昼夜长短变化
【过渡】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 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板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五带的形成 【课件】地球上的五带 【活动】读“地球上的五带”,完成下列各题。1.五带的界线 热带与……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23.5°N)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23.5°S)北温带与……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66.5°N)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66.5°S)
2.五带的差异
五带:北寒带 66.5N~ 90°N 北温带 23.5N~ 66.5°N 热带 23.5°N~ 23.5°S 南温带 23.5°S~ 66.5°S 比……多,比热带少 南寒带 66.5°S~ 90°S 终年寒冷 纬度范围 热量状况 终年……
比寒带多,终年…… 比热带少现象极昼极夜 现象……明显太阳直射现象
四季明显……现象
【讨论】 如果增大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90度,(即地球直立着身子)绕太阳公转,是否还会 发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这样又会给地球的气候带来什么影响? 【阅读】教材第79页、80页,系统了解自转和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练习】完成教材82页,第4、5、6、7题。【课堂总结】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赤道地区除外);使中纬度地区产生 了明显的四季更替。各地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形成五带。
【课后活动】观察居民楼顶上的装置,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都能获得最佳 的太阳能量?
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一、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昼夜交替——影响一天的气温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更替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五带的形成
教学后记
第二篇:《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 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 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球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板书】
【引导看书】请学生看书中第14页图1.16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及右侧文字思考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同时展示模型】 展示与之对应的立体纸制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板书】3地球自转速度
【总结】
通过对地球运动周期的分析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360÷24=15度/每小时
【讨论】线速度:读图P15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思考各地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
【学生回答】略。
【总结】A角速度全球(除南北极点)都相同
B线速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注:纬度60度的地方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备注:有时间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分析)
【过渡】以上我们分析了地球的自转,实际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地球的公转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指导看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相关内容思考: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速度?
【学生回答】略。
【讲解】
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可以简单讲述作为对地球自转方向的巩固
2.地球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
3.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备注:该部分可以补充右图讲解)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观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关系
(补充知识:开普勒三定律增加学生对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理解)
【板书】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课堂总结】
【探究性作业】P16活动3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3.地球自转速度
二、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
3.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4.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和远日点(较慢29.3km/s)
第三篇: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孙玥婧(怡园中学)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大、小型地球仪等。教学过程:
1、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地球自转]选项,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自转,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顺次点击,依次会出现答案。
2、在解决第三个问题地球自转方向时,鼠标点击,屏显,重点解决从从北极、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3、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昼夜交替]选项,让学生观察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4、回到主界面,点击屏幕右上方的[地球公转]选项,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完成屏幕上的练习题。顺次点击,依次出现答案。
5、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夹角]选项,鼠标点击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就会出现度数。使学生掌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时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6、鼠标点击右上角的[直射点]选项,屏显太阳光直射点的移动情况,鼠标停在哪条线上,就会出现直射该线时的时间。使学生掌握太阳光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的移动。
7、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四季交替]选项,屏显地球公转轨道图,了解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想具体了解哪一个节气的情况,可点击暂停选项。也可以点击表格中的节气一栏,也可以单独出现。
8、鼠标点击右上角的[地球的五带]选项,让学生了解五带的范围。
9、鼠标点击右上角的[昼夜长短]选项,让学生了解不同节气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
10、回到主界面,点击屏幕右上方的[练习讨论]选项,巩固练习。
第四篇: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
《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
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张利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2、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3、能够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难点:长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小组学习记录单
学生:收集整理四季的特征(可以从气温、降水、人、动植物的变化等方面描述)教学过程:
一、经验交流、理解气候特征的概念
1、谈话: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谁能说一说。学生汇报:春、夏、秋、冬(板书)
2、交流:真棒!那你知道它们在一年中是怎样变化的吗?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有规律的变化。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气候与季节》的奥秘吧!
二、合作探究、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1、交流:谁能说说我们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可能:小草、柳树发芽了,桃树开花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天气变暖和了,人们换上了春装等。
2、想一想:是不是每年的这个时间“树木都会发芽、桃树都会开花、天气都会变暖和”呢? 学生交流汇报:是
教师小结:我们把拥有这些特征的时间段称为“春季”。
3、思考:春季拥有这些气候特征,那么“夏季、秋季、冬季”又有哪些特征呢?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汇报:能
4、小组讨论: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我们的记录单上。学生交流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要求:下面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报。在此提醒同学们“汇报的小组要大声说出自己的发现,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及时进行补充”。
6、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板书记录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与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孩子。由此可见,在一定的季节总有特定的气候特征,科学家把具有这些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称之为季节。
三、交流分析、形成认识
1、交流:你能判断出“我们当地现在属于哪个季节吗?” 学生汇报可能:春季或夏季(如出现夏季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目
前的环境特征)
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四季的划分标准有很多。一般按照节气进行划分(课件: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从月份来看以阳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小结: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特定的气候特征,不同的地区它们的气候特征也各不相同,这里面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
四、进一步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的影响
1、交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看一看你能判断出,图片中属于哪个季节吗?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
2、讨论: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燕子四季变化的图片)学生讨论汇报:
3、思考:动物在不同的季节会发生变化,植物和人会不会受季节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由此可见,气候与季节的奥秘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观察记录我们当地气候的特点,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板书:
气候与季节
第五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天气与气候教案
授课教师:李诗伟 授课班级:116班 授课时间:2014/11/04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学法指导】
1、“学习有用的地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且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我采用比一比、试一试,进行看图识天气抢答比赛和模仿秀等游戏,帮助学生记忆。【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天气、气候)我们常说的天气与
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气与气候。讲授新课:
一、天气的概念及特点
1、课件展示:今天晚上到明天,郑州,晴转多云,偏北风五级,最高气温16ºC,最低气温8ºC,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学生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2、师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近地表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的特点:(学生回答)短时间、具体状况、多变性。
3、让学生说一些描述天气的词语或谚语。
师:“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即 “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下边老师交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情况的方法。
二、天气预报与常用天气符号
1、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2、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58页主要天气符号图,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
3、讲解风力风向符号:风杆、风尾、风旗、风级、风向。
4、记忆天气符号:
(活动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活动二)挑战主持人:熟记了“天气符号”屏幕展示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
5、讲解:卫星云图的判读。:
引导学生分析卫星云图作为一种航天照片,各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愈浓,下雨的可能性就越大。
6、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判断出课本第58页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2)完成课本第59页活动第2题。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三、气候
1、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列表总结: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3、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①风和日丽②暴风骤雨③四季如春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4、大气环境监测: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做好指导)通过师生辩论,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分析。【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天气和气候
1、概念
2、区别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白色----云雨区 绿色-----陆地 篮色----海洋
2、常用的天气符号
3、简单的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