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7: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

第一篇:《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

《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佛山市汾江中学

洪梅

资源提供:丘飞喻

一、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本节课实际上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气候与人类》的第一阶段活动内容。

研究性学习活动《气候与人类》是根据初中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课的活动内容进行设计、延伸并扩展。本活动内容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开题。通过演示生活中与气候有关视频,让学生明确气候和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并就生活生产中与气候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热情。然后布置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计划和任务。教师再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将本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计划和任务明确地告诉学生,并将自己制作的演示文稿范例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形式有大致的了解。

第二阶段:明确分工。指导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选取有关《气候与人类》某一方面的专题作为研究内容。各小组制订好计划。老师向同学介绍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有关方法。

第三阶段:搜集资料。可以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搜集有关研究课题的文字信息和图片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小组协作,制定设计演示文稿计划,在老师的帮助下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第四阶段:全班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并根据“演示文稿评价量规”、“学生网页评价量规”、“学习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表”对学生进行评价、奖励。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气候对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用气候原理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2)能举例说明我国的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掌握阅读和分析各类气候图的技能。

(4)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通过前面两节课和初一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气候基础知识(特别是我国的气温与降水情况),已能初步运用气候的原理去解释生活和生产的一些现象。

2、学生的求知欲比较强,学习风气好,表现欲强,上课气氛活跃。

3、学生都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熟练在校际通的讨论组上发表意见。

4、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做好调控。

四、教学策略

抛锚式教学策略、自主探究策略(学生可选择资源自主浏览阅读)、协作策略(小组成员之间是竞争、协同、伙伴关系)

五、教学资源的运用

1、人教社出版的初中地理八年级(上)教材

2、多媒体网络室、多媒体教学平台及校际通网络(作用:有利于师生的交互、学生的协作学习和自主探究)

3、专门为这节课设计的演示课件及网上下载的网页资源《气候与人类》(作用:利于创设问题情景,利用网络资源扩展阅读,深化对所学知识的使用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导入学习内容 播放视频:气候和健康

2、探究学习过程

(1)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承转:通过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气候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除了影响人们的健康以外,同学们再想一想,气候还与我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哪些方面密切相关?(学生讨论)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

如:气候与饮食、气候与建筑、与城市规划、与旅游、与农业、与工业、与交通、与文学、与军事、与植物、与动物、与民俗、与商业、与体育、与环境。。。

(2)用气候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承转:由此可见,气候与我们人类的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都有密切的联系,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的现象都可以从气候的角度来进行解释。下列现象,同学们可以用气候的原理来解释吗?

1、有们南方有个风俗习惯,大暑喝冬瓜薏米水,大寒吃糯米饭。

2、人们是这样形容新疆地区的:“早穿寒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3、为什么历史上有“南船北马”的说法。

4、为什么有“南甜北咸”之说?

5、四川等地爱好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航空机场的选址,对气候有什么要求?

。。。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导:同学们还可以提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与气候有关的现象或问题吗?

(3)如何利用气候规律,合理办事?

承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与气候有关,了解气候的有关规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合理地利用气候资源,可以更大地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否则,就会大大地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效益。下面老师在讨论组的这几个专题内都提出了一些相关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在这些问题里面,有些知识同学们是已经学过的,还有一些知识是同学们没有学过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选定两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去讨论去研究,老师这里提供了一些网络资源给同学们参考。A、学生分组选定研究专题。(老师简单了解各小组选定的专题。)

B、学生自主浏览网页、组内、组间讨论 C、教师引导下,各小组代表交流研究成果

4、小结并布置下一阶段任务: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习,同学们用气候的原理解释了很多现象,也对如何合理按气候规律办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节课探索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很不够的,还有很多方面期待着同学们进一步去探究,课后请同学们继续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去研究,一个月以后,我们一起再来交流展示同学们的研究成果。

第二篇: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

《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

宁阳县乡饮中心学校:张利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2、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3、能够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习惯。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难点:长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小组学习记录单

学生:收集整理四季的特征(可以从气温、降水、人、动植物的变化等方面描述)教学过程:

一、经验交流、理解气候特征的概念

1、谈话: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谁能说一说。学生汇报:春、夏、秋、冬(板书)

2、交流:真棒!那你知道它们在一年中是怎样变化的吗?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有规律的变化。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气候与季节》的奥秘吧!

二、合作探究、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1、交流:谁能说说我们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可能:小草、柳树发芽了,桃树开花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天气变暖和了,人们换上了春装等。

2、想一想:是不是每年的这个时间“树木都会发芽、桃树都会开花、天气都会变暖和”呢? 学生交流汇报:是

教师小结:我们把拥有这些特征的时间段称为“春季”。

3、思考:春季拥有这些气候特征,那么“夏季、秋季、冬季”又有哪些特征呢?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汇报:能

4、小组讨论: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我们的记录单上。学生交流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要求:下面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报。在此提醒同学们“汇报的小组要大声说出自己的发现,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及时进行补充”。

6、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板书记录各个季节的气候特征。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与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的孩子。由此可见,在一定的季节总有特定的气候特征,科学家把具有这些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称之为季节。

三、交流分析、形成认识

1、交流:你能判断出“我们当地现在属于哪个季节吗?” 学生汇报可能:春季或夏季(如出现夏季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目

前的环境特征)

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四季的划分标准有很多。一般按照节气进行划分(课件: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从月份来看以阳历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小结: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特定的气候特征,不同的地区它们的气候特征也各不相同,这里面的奥秘等待大家去探索!

四、进一步认识气候对人类生活、动植物的影响

1、交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看一看你能判断出,图片中属于哪个季节吗?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

2、讨论: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燕子四季变化的图片)学生讨论汇报:

3、思考:动物在不同的季节会发生变化,植物和人会不会受季节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由此可见,气候与季节的奥秘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观察记录我们当地气候的特点,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板书:

气候与季节

第三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天气与气候教案

授课教师:李诗伟 授课班级:116班 授课时间:2014/11/04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学法指导】

1、“学习有用的地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且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我采用比一比、试一试,进行看图识天气抢答比赛和模仿秀等游戏,帮助学生记忆。【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天气、气候)我们常说的天气与

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气与气候。讲授新课:

一、天气的概念及特点

1、课件展示:今天晚上到明天,郑州,晴转多云,偏北风五级,最高气温16ºC,最低气温8ºC,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你能说说天气的概念吗?(学生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描述天气的概念)

2、师讲解:天气是短时间的阴晴冷热雨等的大气状况。是指一个地方近地表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可以用阴晴冷热风力大小等来描述。从同学们的回答看,我们不难知道天气的特点:(学生回答)短时间、具体状况、多变性。

3、让学生说一些描述天气的词语或谚语。

师:“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即 “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下边老师交给你们简单的观察、记录天气情况的方法。

二、天气预报与常用天气符号

1、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播报顺序、内容。

2、识别天气符号:打开课本58页主要天气符号图,请用语言叙述这些符号的特征。

3、讲解风力风向符号:风杆、风尾、风旗、风级、风向。

4、记忆天气符号:

(活动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活动二)挑战主持人:熟记了“天气符号”屏幕展示中国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

5、讲解:卫星云图的判读。:

引导学生分析卫星云图作为一种航天照片,各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事物。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愈浓,下雨的可能性就越大。

6、学以致用:(1)请同学们判断出课本第58页的“卫星云图”上我国的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2)完成课本第59页活动第2题。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三、气候

1、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列表总结:天气——短时间、多变;【概念略】

气候——长时间、稳定性;【概念略】

3、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①风和日丽②暴风骤雨③四季如春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4、大气环境监测: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四、天气和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举行一个小小辩论会,学生自由谈论教师做好指导)通过师生辩论,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天气和气候对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教育学生看问题要从事物的两面性去分析。【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一、天气和气候

1、概念

2、区别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白色----云雨区 绿色-----陆地 篮色----海洋

2、常用的天气符号

3、简单的天气预报

第四篇: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定稿)

天气与气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吧。”

投影: 第四章 世界气候

第一节 天气与气候

师:

1、播放“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回答天气变化快还是慢?)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学生通过读书来回答)。

投影: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谚语。

过渡:“光靠谚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然后让学生看图回答,青藏高原和自己家乡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样的天气?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

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相信你能行”(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投影:“考考你”(测试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过渡:“人们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就可以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投影:课本第59页活动2的图,解答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然后根据天气状况安排户外活动。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下面的表格:

天气 气候

概念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风和日丽 ②暴风骤雨 ③四季如春 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正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三、气候

1、概念

1、概念

2、特点

2、特点

二、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天气符号

第五篇: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介绍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有时又不太注意区别的两个概念。天气预报的学习,指导学生读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教材提供的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材料,既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又是具有前瞻性,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本节教材特色之一就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用之处。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天气预报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读图的能力,只有会读,才能感知教材,领会教材,抓住重点; 通过区别“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双边活动,学会看天气预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知道地理知识的作用,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让学生记录天气预报及空气质量预报的有关数据,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难点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和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问题解决法和讨论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11月8日天气忽然变冷的录像,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然后转而说明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地球表层覆盖的厚厚的大气层发生了变化。我们在感受大自然给予恩泽的同时,又遭受灾害性天气的侵扰。因此探讨气候的变化规律,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并揭示气候现象的真实面目吧。

电脑展示:

1、天气预报的天气多长时间?(24小时)

2、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气温、降水、风、等等,导出哪些是描述天气的语言)过度:根据天气预报录像,我们来归纳一下天气的含义。

展示问题:

1、什么是天气?(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段内的具体状况)

2、对天气状况我们怎么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

3、天气的特点有哪些?(短时间,不稳定、多变)

过度:那么天气与气候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

1、气候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概括)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3、天气和气候描述语,(让学生上台连线)。

过度: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状况,请同学根据教材49页的图,你们快速记忆这些常用天气符号,一会儿进行抢答。

4、卫星云图

(根据颜色判断天气,白色代表云雨区,白色程度越浓

代表降水量越大;绿色代表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可以补充:春季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在卫星云图上用黄色表示。让学生判断青藏高原和河南的天气状况)

过度:学习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现在同学们来当一次天气预报员。

播放:教材58页图4—3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请一位同学起来说:北京、东京、纽约和悉尼的天气情况)

播放: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师生一起讨论)

本节课堂的总结

七、板书设计

4.1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

1、天气符号

2、卫星云图

三、气候

1、概念

2、特点

八、教学小结及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地理知识的有用之处。以同学们生活中所熟悉的天气预报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是怎样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利用多种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和多媒体教学是本节课的特色。

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如果给太多时间给学生,而教师没有组织好,课堂纪律可能会出现混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时间的监控,要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

下载《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气候与人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气候与人类活动教案[全文5篇]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与人类活动》教学设计 上栗镇中学 梁松灵 【教学内容】 (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的《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最后一个内......

    气候教学设计

    “三六一”专题研究暨“同课异构”优质课大赛(教学设计) 课题:《第二节气候》 学科:地理年级:七年级 授课教师:程玉香 时间:9月23日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的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教学设计

    气温的南北差异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

    《气候》教学设计

    《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

    地球运动与气候教学设计

    地球运动与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运动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2.掌握两分两至的位置、日期和特点。 3.知道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五带的气候特征......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0范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曲周县西马连固中学袁晓静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接......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含5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介绍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与“气候”是日常接触较多,但......

    第三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 【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要求是1、知道“天气”,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分析这条课标,其包含的具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