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进行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
关于如何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几点感触
拎着重重的行李登机的那一刻,我还是忍不住回头再望了望这个我生活了十个月的地方。2008年的9月,我带着几多好奇几多忐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希望来到这里,以一名汉语助教的身份开始为期十个月的中外文化交流。而今天已经是2009年7月1日,我坐上飞机,把手表调成北京时间,想到国内的同仁们估计此刻也要作学期结束总结了。作为一个中国教师,我本能的也想对自己这十个月与众不同的教学经历作个总结。
在这一年不到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游刃有余,从一开始仅仅是摸索尝试,到后来慢慢有所积累和提高,回想起来,这段经历想必会成为我人生中难能可贵的一页。这次到英国,主要是要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因此如何进行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也是我一直以来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结合自己十个月的教学实际,我主要想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一,以生活为载体,重在实用。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习俗、饮食、音乐、建筑„„光列举题纲我都觉得有点数不过来了。要让一群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的英国孩子在十个月里对中华文化有面面俱到的了解,那是不可能的。与其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倒不如选择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再选择几个重点,让学生学过并要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生活,任何经典均来自生活。考虑再三,我给自己十个月的文化交流课定了一个标准——以生活为载体,重在实用。无论是英国人还是中国人,每天都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穿梭忙碌,所以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在生活中能找到典型的,应该就是学生们最感兴趣也是最容易理解接受的。至于实用,我就是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不管是求学还是旅游,当他们来到东方这个美丽古老的国度,碰到类似的情况时,他们能记起我所讲的点点滴滴,或者说我所告诉过他们的点滴能够派到用场,那么我就会很有成就感了。在信息如此发达交通这般便利的地球村,我的这个希望应该不是奢望吧。按照这个标准,我在准备教学内容的时候主要在中国概况、中国书法、中国传统节日、中国饮食、中国功夫等几个方面多安排了一些内容。
第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今我们在国内上课也强调不要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要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那么,给外国学生讲课就更是如此。1 很多内容,靠我嘴巴讲,他们可能根本无法理解或者无法想象,就算听懂了估计印象也不深刻。但是如果有直接的实物、道具、图片或者多媒体音像资料,那么就可以给他们非常直观的视觉听觉感受,教学效果就会提高很多,课堂气氛也会非常好。所以,在出发飞往英伦之前,我在国内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准备我到英国来上课可能会用到的一切东西。实物道具有中国地图拼图、中国国旗、中国多个版本的钱币、文房四宝、筷子、灯笼、春联、中国结、传统服装小样等;音像资料有专门介绍苏州园林的《苏园六纪》,介绍56个民族服饰舞蹈的DVD,简化太极拳课程DVD,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介绍片等等。为了带这满满的一箱子东西我在机场不惜扔掉了自己很多生活用品来避免超重,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非常值得。事实证明,这些实物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帮助我在英国学生中积累了非常火的人气。举个小小的例子,在给学生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时候,提到家长在年初一都有给小孩子发红包的习俗。我给班级里每个英国孩子也准备了一个中国的红包,里面包了一个硬币。当我把红包发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们的高兴劲真的就像过年一样,拿到红包迫不及待的打开,尽管只是一枚小小的硬币,但是它来自异国他乡,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老师亲手赠送的。对于这些英国孩子来说,这是一份天大的惊喜。在高兴之余,他们对中国春节中国红包的概念也就根深蒂固了。
第三,动手实践,寓教于乐。在国内时总听说国外教学风格和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特别强。到英国的第一个礼拜我主要以听课为主,感觉下来果然如此,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少,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提问、交流、活动。和中国学生相比,英国学生显得更加积极活跃,也更好动些。所以,我在给英国学生上课的时候,尽可能的每次都给他们一个可以亲自动手实践的的机会,或者安排一个活动或比赛。既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听课积极性,也使他们在活动游戏中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运用,从而加深印象。当然,在这十个月中,我本身就要担任烹饪、太极拳等需要手把手教授一对一训练的课程,此外文化课内容中的活动设计我也是动足了脑筋。比如我给学生上的第一课是中国概况,在对中国国旗国徽国歌等进行了最基本的介绍后,我给他们露了一手绝活,就是只用一刀就剪出一个五角星。学生们见了大为惊叹,并且都跃跃 欲试。于是我就手把手把这一绝活教给了他们。尽管有的学生最终剪出的根本不是五角星而更像一朵花,有的则像一颗是超级肥胖型五角星,但大家都非常高兴,觉得很新颖也很有挑战性。而我也深信,通过这个学习“一刀剪五角星”的活动,英国孩子们肯定也都记住了中国的国旗上是有五颗五角星的。再比如,在给学生们介绍中国饮食的时候,不得不提到中国人吃饭的工具——筷子。这是一件所有英国孩子都知道(因为英文单词里有筷子chopsticks这个单词)但是可能都不会使用的东西。因此,我在这节课上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了一个“筷子夹弹珠”的比赛。这是一个所有中国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游艺活动,但是对于英国孩子来说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碰到的最具挑战性的比赛了。当然,获胜者的奖品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把精致的中国礼品筷。看着这群金发碧眼的孩子们拿着筷子艰难的夹起一粒粒七彩的玻璃弹珠,真有点忍俊不禁。过后,居然有好几个学生都告诉我他们回家还专门找了两根细竹棍练习使用筷子,盼望着能再进行一次这样的比赛呢。还有一次我介绍中国的地理概况,风景名胜,正当英国学生们在对中国的地大物博惊叹不已的时候,我拿出了又一样法宝——中国地图拼图。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合作,在同等时间里比完成的拼图片数,或者同等拼图片数看哪个小组使用的时间最少,而这特别的地图拼图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孩子们又动手又动脑,课堂气氛既活跃又有序,我的教学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完美达到了。而且学生们还给了我一个“魔术师”的美名,因为我总会在不经意间变出各种他们意想不到的神秘礼物。他们不知道,我可都是有备而来的呢。
第四,化繁为简,重在传播。五千年的文化要浓缩在十个月的课程里让英国学生有所知晓,这就意味着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可能又太高的要求。所以在准备教学内容时,我时刻提醒一点,这些英国学生在我这门课上是毫无基础可言的,所以我没有必要靠教他们一些高深繁琐的知识来显示中国文化的深厚神秘,因为如果他们听不懂无法接受的话,那么一切等于零。因此,我尽可能的将高深的内容浅显化,将繁琐的知识简单化,因为我们此次英国之行的目的重在传播。我将课堂内容化成一个个简单可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来完成接受,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多让学生享受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这样的教学也许和国内所推崇的“有效性教学”思路是吻合的吧。这里最典型的可谓是 中国书法和太极拳这两部分内容的教授了。其中中国书法是文化课程中的一部分。学生中大部分从来都没有握过毛笔,所以我一开始根本就没有让他们拿着毛笔写中国字。我给学生们发了纸墨笔砚,教会他们磨墨握笔,然后就让他们拿着毛笔自己随便写随便画,先熟悉握着毛笔写字的感觉和所使用的力度。孩子们拿着全新的书写工具随意涂鸦,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但是也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就是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握毛笔姿势。一段时间之后,不去管他们写得怎样画的怎样,光看他们那像模像样的姿势我作为老师还真有“孺子可教也”的欣慰感呢。接下来就要正儿八经学写中国字了,脱手写,可能吗?那是脱离实际的。我给学生们准备了初级书法的描红本,让他们从横竖撇捺点钩开始,熟悉中国文字的简单笔画。再往后就是方方正正的中国字书写了,当然也是描红。看着学生们从一开始拿着毛笔字不写字手都会抖,到后来可以顺顺利利的完成一页描红,我的感觉就如同在国内完完整整的送了一届毕业班一样。太极拳是我所在的英国学校专门要我开设的一门独立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甚至老师前来“报名学艺”。看来我们中国功夫在国外的地位真是无与伦比。不过要想在十个月里把这么多英国学生教成太极好手,真有难度。首先我本人不是太极宗师,只会基本招数而已,更主要得是学生毫无基础,连站马步都站不标准,再加上太极拳术在基本功柔韧度方面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我选择的是最简单的内容——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定的标准也是最低的,动作基本能到位就可以了,哪怕只是花拳绣腿。因为对中国功夫有着无比的崇拜和兴趣,所以学生们还是非常愿意学的,从最简单的推掌云手,到经典招数白鹤晾翅、野马分鬃,一直到最后可以不需要我提醒连续完成四五个式,这一过程是很艰难但也是很让人振奋的。不管是我还是学生自己,都为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而欣喜。而我也从不吝啬鼓励和表扬,我没有奢望自己能教出一个书法能人或者太极高手,我只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知道并喜欢中国书法和中国功夫,这样我就不虚此行了。
第五,热情耐心,宽容理解。作为一个中国老师,我自认为有着无限的热情和耐心。但是到了英国来教英国学生,我就发现必须要将这份热情和耐心发挥到极致。因为我所教的内容目前他们很多是走出我的教室就用不上的,而学了不用很快就会遗忘,比如我教了“你好”、“谢谢”、“再见”、“对不起”等最简单的日常用语,明明课堂上都会说了,但是到下个礼拜过来也许一个班级就 没有几个人能记得全了。再比如太极拳课上,任何一个小小的动作姿势我都要一个个手把手纠正摆位,而且往往一个人要重复很多次。碰到这种情况,我能表示出的除了耐心还是耐心,再教再练再巩固。当然还要有一份理解和宽容之心。不能因为我教下去的东西英国学生学不会就觉得他们很差很笨,毕竟他们是没有基础的,也是没有这个语言环境的。想想我们中国的孩子有多少人在学英语,而英国的孩子又有多少人在学中文呢?所以,我能做的不是埋怨泄气,而是要更多的思考如何将这个文化交流课上好,让我们的中国文化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喜欢,让更多的外国人愿意来学字正腔圆的中国话和横平竖直的中国字。
其实,如何进行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教学,这是一个很具有专业理路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我并非这方面专家,也自认为没有非常深厚的理论素养,所以只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获所感来总结一下自己在这十个月对外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在与英国学生面对面交流过程中所闪烁出的教学灵感。当然,在这十个月的对外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艰辛,不过,更多的是收获。所谓教学相长,在教的过程中我觉得其实自己也有很大的提高,不管是在把握课堂能力方面,还是安排课堂内容设计课堂活动方面,甚至是自己的语言方面。同时,最让我感到自豪的是作为一个中国教师,我赢得了我所教过的所有英国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回国前夕,有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张贺卡,称我为“Best teacher”(最好的老师),让我着实觉得感动和欣慰。确实,在英国的十个月,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中国教师,我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整个中国教师队伍群体。我要用自己的努力让我所在的英国学校的师生在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的同时,了解中国教师的热情和友好,了解中国教师的认真负责和聪明才智。
十个月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结束了,我有这个自信,现在我的英国学生对中国文化应该有了不少的了解,而我,则会将这十个月与众不同的教学经历作为我整个教师生涯中难能可贵的瑰宝来永久珍藏。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
近几年来,我国与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或出于对我国当前经济持续发展的看好,或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仰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
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字, 2006年在华留学生来自184个国家,总人数已超过16万。随着外国留学生规模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机能训练为核心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各国来华留学生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进行深层交流沟通的需求。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蕴含着的文化因素教学。一方面,积极而充分的文化因素教学对语言教学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语言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为后者提供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因此,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脱离文化的语言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往的语言教学,重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忽视文化的教学,尤其是忽视不同文化在语言上的反映。虽然现在的“汉语热”日渐升温,但是从总体上看,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在汉语教学中,仅仅教给学生最基础的语言文字知识,就汉语讲汉语,重视了语言结构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却忽视了文化的教学。有的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虽然没有什么问题,能说比较标准的汉语,但对汉文化知之甚少,在交际中不懂汉民族的风俗习惯,尤其是不懂交际礼节和规则,常常会使用一些不得体以致不正确的话语。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种只重表层因素而忽视其他文化因素渗透和拓展的做法影响了留学生对汉语的深入学习和对中国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应面对这一事实,将汉语教学与汉文化熏陶结合起来,提高外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语言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文化教学,选择恰当的文化教学手段,这一点已逐步成为共识。
那么对外汉语的教学与中国文化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又该如何运用呢?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生活日渐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观点、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这套符号系统总是代表一定的意义和内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利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H·Coodenougd在《文化人类学与言学》一书中曾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个方面,语言与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组成部分,其特征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由此可见,语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和文化具有十分的密切关系,因此,学习一种言,就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识。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民族也就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区别自然又造成了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人们在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总离不开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因要想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某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所属的文化,否则就很难真正掌握这一语言。而对于像中国这样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文化对语言的影极大,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不准确把握有语言的文化内涵及相关的社会习俗背景,就很难掌握汉语精髓,灵活而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吕必松曾指“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与文化的关系,因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化因素。”因此可以说,对外汉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同时又是文化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统一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与步骤。那应该怎样有效地教授文化呢?
首先,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注意教授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即一种外语教学,学习者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跨文化的交际能力。虽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懂语言中的文化含义,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文化知识蕴涵在语言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了解文化的内涵。对其中的文化成分不是很在意,便会影响了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我们在讲课中就应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讲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样一句话,我们就把其中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家族的继承性、重视家庭的观念向学生解释清楚,从而使学生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在讲成语“望子成龙”时,也要把“龙”代表着至高
无上的意义解释清楚。在中国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称“龙”皇帝的妻子称为“凤”,这样学生就对“望子成龙”的原因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把其中的故事和蕴涵的哲理告诉学生,使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成语的内容,并能学会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除了成语,其他在字、词、句中以及语用中的文化内涵也着重向学生解释清楚,让他们不仅懂得意义,还能得体地使用。
其次,把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结合。一提到中国文化,人们最有可能想到的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积淀,是应该传播的,也是理解汉语和中国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比如,许多学生对中国的名胜古迹比较感兴趣,都希望有机会去看一看。我们在讲课时,就采用把这些名胜古迹与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看一些真实的图片或者视频,让他们看完之后,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把这些名胜古迹中所包含的文化和历史内容讲给他们听。有些学生对中国的习俗比较感兴趣,比如说婚俗。在他们的印象中,现在中国人结婚还是像过去一样,要坐花轿,因为学生接触的课本等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传统文化的东西。我们就告诉学生中国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在改变。现在的年轻人也穿白色的婚纱,结婚是乘坐汽车,用轿子的地方比较少了。所以我们在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同时,还要介绍当代的一些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代文明,比如有些学生对中国国内现在正在流行的歌曲以及着装的潮流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从网上给他们下载一些现在中国青少年喜爱的歌曲,让他们听,并教他们唱。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他们接触汉语和汉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可以通过电视、网络、多媒体等渠道接触到我们的一些现实的生活。所以,我们在传播中国文化时,既让他们接触中国传统化,也要接触当代的文明,使他们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没有距离感,感觉到学的东西都是有用的。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学习汉语和汉民族文化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经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相比较与结合。我们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异同,使学生理解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样他们才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能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并能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平衡感。像中国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一样,吉尔吉斯斯坦把“乌鸦”作为他们吉祥的象征,这与我们国家对于“乌鸦”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我们国家提到乌鸦,一般与不吉利的事情连在一起,如“乌鸦嘴”,是指说出的话不吉利,这种理解
与吉尔吉斯斯坦对“乌鸦”的理解正好相反。因此,在教授汉语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不要用我们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东西,把其中的文化含义讲清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中国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间有异也有同,如,课文《父母与子女》讲了一位母亲为了救治自己孩子的怪病,用自己的心做药,孩子捧着心去找大夫,由于天黑路不平,孩子摔倒了,母亲的心在黑暗中关切地问“:孩子,你摔疼了吗?”当我把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当地的学生告诉我,他们的民族中也流传着类似的故事。故事中讲述的是男孩的女朋友为了考验他,让他把母亲的心送给她,母亲毫无怨言地把自己的心给了儿子。不管是给孩子治病,还是送给女朋友,都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那份无私的爱。通过这个故事和其中的哲理,使学生们认识到:有许多情感和体验是人类共通的。我们传播汉语和汉民族的文化也是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有意识地去争做世界公民,最终建立一种和谐的人类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汉语学习,虽然以强化语言符号为基本表征,但并非仅以符号的识记为指归,说到底仍是一种文化上的选择。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把握汉文化的内涵,进行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文化教学应当贯穿在整个汉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并逐次增强和逐步深入。对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张力的把握,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并用汉语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对从教者来说,文化阐释的过程也是对中国文化传统以及诸多文化成果广泛深入学习汲取的过程,同时还是对广博且丰富的世界文化学习和汲取的过程。因此,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开始,就有必要重视并积极进行文化因素的教学,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纯正、地道的汉语,并在获得流畅地运用汉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的同时,完成由汉语文化的仰慕者到传播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变。
第三篇:对外汉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探讨
李夙云:对外汉语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探讨(2010-07-13 09:00:01)
转载
随着近年来华学习、工作和旅游的外国人急剧增加,对外汉语教学担负的任务越来越显得重要了,其主要体现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上。虽然留学生来华学习一种可能与自己母语完全不同的汉语言,但是无论语言如何多样性,都是传播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习俗、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体现,在教授语言知识的时候就必然会联系到文化的教授。西方特别是英美国家的语言学家早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作此研究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者和在教学第一线的汉语教师也关注和研究汉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教授汉语言知识和讲解语言材料的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
一、深厚的汉语言文化底蕴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基础
虽然“文化”一词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E.B.Taylor)认为“文化”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合体;这里所说的中国文化既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是汉民族的主流文化,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则是指外国人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因素教学(周思源)。正因为汉语言知识和文化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在教授语言知识时就不可能孤立其中一项,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汉语言知识或文化,否则要么留学生感觉到语言学习枯燥无味,要么接受的信息不全面,在交际时难以理解和接受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引起更多的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丁迪蒙教授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言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的语的文化了解得越多越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授语言知识的时候,必须要把语言知识所蕴涵丰富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或潜移默化或直接教授给学生,帮助留学生理解汉语的起源和精髓,使他们更容易掌握语言知识和灵活运用言语技巧,顺利渡过“文化休克期”。
周思源教授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包含两部分: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前者为汉语教学内容,后者为文化教学内容。丁迪蒙也认为文化教学主要是对于目的语理解和运用密切的文化因素的教学和在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教授时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那么,先要了解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哪些体现。
1.语音
从语音上看,喜欢讲究两音间的对称、和谐、节奏、连贯和响亮明快的乐感,如“桃之夭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成语、诗词、对联等的对称和押韵,“此起彼伏”,“三心二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蹄鸟”,“红日当头,春风扑面;福星照户,喜气盈门”
2.汉字构字
从汉字构字和意义上看,的方块汉字是对称的,让人有一种四平八稳、平衡和协调的感觉但不失呆板,平中见动。楷书、篆书和隶书的写法是这样,就连线条优美,风格飘逸洒脱行书和草书也一样遵循了对称平稳,强调重心的原则;中国书画作品在篇章布局上亦然。中国是表意汉字,它们见证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制度变迁。如农业和畜牧业在中国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如“牛”字旁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45个,“马”字旁有94个;古时“钱”是用金属做的,所以有金字旁,如果留学生学习繁体字那就更清楚了。
3.词汇
从词汇上看,有反映过去男尊女卑观念的,比如“妻子”的别称“内人”、“贱内”、“女客”等;很多外来词汇反映中国人文化包容性强的特点,“沙发”、“马杀鸡”(massage)等。
4.审美标准
从中国的房屋设计、园林公园的建筑格局都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喜好和谐、天人合一大融合的集中表现,同时反映出中国人的友善热情处事态度和内敛的秉性。这些是留学生在明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才可能掌握有规律性的语言知识。
5.背景文化
从背景文化上看,背景文化是受说话人或作者所处的时代、教育、年龄和成长环境等因素影响的体现,还涉及天文地理、风土人情、科技、哲学等,如中国名著里的语料的成语、谚语都是特定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社会地位等文化背景的体现,“它们是独立完整、系统的构成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庞大群落。(周思源)”对外汉语的教学只教授语言知识,留学生死记硬背,知其一不知其二,他们在学习和使用那些成语、谚语时不但不能理解其深层涵义甚至会引起误会。如电影《刮痧》里美国人心目中“孙悟空”的形象就好斗,好管闲事,以至于歪曲到暴力和邪恶的人物代表。生活里中国人常使用谚语,如“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香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在中国人与中国人只需要说上半句就明白了,外国人则是云里雾里的。教师只有把成语、俗语或谚语出处来历或典故简单描述一遍,再把中国文化与留学生的母语文化的差异区别开来,他们才可能恍然大悟。
6.语用知识
从文化在语用知识上看,留学生只有先理解语料中背景或规律性的知识,才能根据功能和语境进一步学习和运用。因此留学生要掌握中国常用的、特有的语用文化。1)称谓用语。虽然家族家谱里的关系很复杂,但是光从字面上就能掌握很多信息。如女性都有“女”字旁:妈、姐、妹、嫂、媳妇、姑、姨,“夫”是某某的丈夫:姐夫、妹夫。与英语不同,中国人的姓置于名前,妇女结婚了也
不随夫姓。另外尊称和敬称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有“你”和“您”的区别,“你多少岁了?”和“您高寿了?”的区别,“你姓什么?”和“您贵姓”的区别。2)打招呼用语。中国人与熟人见面常问“你去哪?”,“吃过饭了吗?”这是中国人热情关心他人的表现,虽然留学生觉得隐私被侵犯了,但了解中国古时候的房屋结构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他们就能理解了。中国喜欢送客,一边送一边聊,不知不觉就送了很远,这也是中国热情好客的表现。3)禁忌语用。中国人在喜庆的时候不说不吉利的话,不做不吉利的事;不在老人面前说“死”“病”之类的话;数字“4”和其他与不吉利相关谐音字词的使用;不送“伞”做礼物,不分“梨”等。4)谦词语用。中国人对他人的赞美总是不正面承认,喜欢偏低自己抬高别人,如“您的到来真是让鄙人的寒舍蓬荜生辉啊”,“哪里哪里,你的字比我的好”等。5)非语言信息。这里主要指常用的肢体语言和各种面部表情。中国人握手可能被视为“政客式”的握手方式,即一手握着他人的手,一手搭着他人的肩并且握很长时间以示亲密友好。还有各种手势和头部动作的使用都是很有讲究的,它们虽然是无声的语言但同样传递了不同的、丰富的信息。
二、留学生汉语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待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文化是一个社会和时代的特征,它直接或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到某一段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状况。它既离不开物质基础,也离不开政治大环境。现在各种文艺作品里都在反映稳定的、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和一些社会问题,这和某些留学生所了解到的仅限于“文化大革命时代”、“中山装时代”有极大的偏差。这需要教师对留学生讲解中国的历史、国情和国策。教师必须让留学生知道语料中所表述的内容可能是历史当中的一部分,对于整个历史阶段来说,它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不能代表整体,所以需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发展和变化及其规律。教师可以在讲解语料或作专题讲座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与中国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及正面形象的事物,如住房建筑的变化所引起邻里间的社会关系变化,人们对服饰审美变化,城市建设和人们的观念等。还要注意有的文化现象与世界文化接轨,形成文化趋同,比如词汇系统开放,交际的表达变化,可以在正式场合上听到初次见面时打招呼使用“你好”或“认识你很高兴”等;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观、婚姻观等也渐渐产生变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地域广阔,留学生不仅选择中国大城市,也在小城市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同的地区生活习惯、衣着、节日、地方语言也不同,如“方言岛——成片方言区域中存在着一个讲不同方言的人口居住地”(苏新春)。虽然这些语言文化属于地方性的,但也形成了强势影响,尤其是香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很多影视歌作品大量流行开来,如“的士”、“巴士”、“埋单”、“冲凉”等,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只有教师要把主流文化和本地区的文化特点结合起来,才使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不会脱节。另外,网络语言的出现,尽管不是规范的官方语言但其影响也不能忽视。教师平时要注意搜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和交际用语,使教材内容得到丰富,与时代接轨。
2.注重教学对象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差异性
留学生来华的学习的目的不一,国籍和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不能划统一对待留学生。有的属于亚洲或汉语文化圈,很容易接受教授的内容,而其他文化圈就不一定能理解中国的思维和行为,如遇到节假日要换休息日;中国人拒绝主人送行时常用手往外扇表示“不用送了”或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希腊人则都认为叫他“滚蛋”;中国人用“点头”表“同意”,尼泊尔人则用摇头表示。如果在和留学生教学或交际前不了解留学生本国的文化,不做“一对一的文化差异比较”(周思源),就很难得到留学生的文化理解或认同。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出与母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差异,让留学生有概括性的认识,再今后学习时逐步加深印象并在交际时准确运用。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肢体语言的使用,教态、用词和情绪的表达,这些无声的语言可能会影响教师人格魅力。
3.注意文化依附性矛盾问题
文化的依附性矛盾是在教师因教学对象为异文化群体成员时而进行文化选择时和留学生因学习内容为汉语言文化而进行选择是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周思源)。实际与留学生交往时教师处于这种矛盾之中,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冒犯留学生,迁就留学生的文化和习惯,就学习他们的习俗,教师自身行为和习惯已经没有中国式的特点了,这样留学生不但没法从老师那儿学习到地道的中国文化,还导致他们同别的中国人交际时闹笑话。教师需要在了解留学生的本国文化的同时,引导他们入乡随俗,融入中国文化而不要强制他们接受中国的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比如印度教的人不吃猪肉,就不要总是介绍与猪肉的菜肴;留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是他们母语国社会的表现,教师不能以一个留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判定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建议教师鼓励留学生间“文化协同”的方法,相互吸取学习方式和文化(科泰齐和金Cortazzi,&Jin,1996)。
4.注意教授课程的内容设置
首先教授中国的基本国情,国策和历史发展,然后分类介绍;教授语言知识时还要把各类知识融入到课堂中。再则国内关于中国文化的教材也日渐多起来,教师选用时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取长补短,搜集一些适合本校留学生特点的内容作专题讲座,在视听说课里把大容量的文化知识直观的、动态的表现出来,让留学生在语境中学习到地道的文化。当然,教师还要利用汉语母语国环境,让留学生多在实际生活中感受中国文化,练习语言技巧。初级阶段文化课留学生需要知道语言知识、语料基本的文化因素或文化背景,到了高级阶段,留学生需要有各种文化知识和背景的储备,对语言材料有更深的理解。刚刚学习汉语的时候可以开设书写课,然后过渡到中国书画课;学习了中国京剧的理论知识后再学习实践课。教师根据留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可开设多种文化课供留学生选择。开设必修或正式的文化课注意要有助于其他汉语课程学习,也不能占用太多时间。
文化的渗透是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不能操之过急的,要想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对外汉语教师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知识,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实际,有条件的还要走出校门,走出国门,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原载《湘潮》2009年第8期
第四篇:当代中国文化是否该引入对外汉语教学
“当代汉语文化”是否该引入对外汉语教学
经过“汉语热”,中国文化在对外教学中的引用方式愈发精致,语言教学已然被融入文化信息传播的一部分。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首先不可置疑的就是民族文化是语言是存在的背景资料,甚至可以这样说,离开了文化,语言根本无法独立存在,我们在进行语言的教学活动即是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进行细致化的文化言语教学,而这一过程不能不揭示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因素以激发所学者的知识信息认同感。众所周知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难过的一个坎儿即是由中外文化差异所引起的知识理解差异,不同的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接受程度唯一相同的是他们坐在同一间教室里接受同一种语言教学的灌输,而这种语言对他们来讲亦是一种不熟悉的“外来语种”,因此,在汉语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导入中国文化的介绍就显得格外重要,先入为主的文化认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运用汉语。语言教学中,发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是必须而必要的。
汉语作为我们汉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我们汉文化的外在反映,蕴含着我们深厚的文化思想,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颂历朝历代的儒家风范仁义礼智信宫商角徵羽随便哪条都足够单独长篇大论作数篇专题研究以窥探其中博大精深的内涵,所以现今大多对外汉语教学所引用的中国文化知识更多来自这部分至今为止仍让每个中国人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领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有各种外来语言势力、网络语言等纷纷挤进汉语表达范畴,更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对汉语言文化的负面冲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汉语,经这一冲击纯粹性日渐消解,功利性不断强化。同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导致汉语同传统文化之间不断背离、迷失和错位。由此学者更是坚信只有传统文化这部分的厚重深沉可以给外国人展现中国文化最精华完美的一面,但却忽略了同时这些传统又是中国文化墙上最古老最晦涩的一部分,适于研究且太多部分难于表达。
较之传统中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现代的、世俗的即所谓的形而下的文化知识往往是被忽略的。归结其中缘由也不过以下几点:当代中国文化较之传统文化体系相对较散,个性文化代表性并不十分突出,在时代的发展洪流中社会经济、文化体制也逐渐走向国际化,特别是近年来为人民大众所关注并热用的各种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应用,许多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语言纯洁性的一大冲击,以各种外来的、网络的、不正规的语言因素填充、排挤我们正规的传统的语言习惯,越过汉语基本文化用法的标杆给其增添上各种本土文化习俗以外的附件,将汉语文化发展为一个不再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形式,实则不然。实际上语言同世上的万物一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其不断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正是语言的动态性赋予了语言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不断给语言的发展不断填充入新的具有活力的部分。
作为克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际障碍的重要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文化教学有一个明显的工具效应即帮助学生增加语言的信息量,通过了解中国文化细节的过程帮助其摄入更多“中式表达法”或是词汇、习惯语用,减少学生因为跨文化交际而引起的困难,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强调当代文化的不可或缺,但是并不是说文化灌输这部分可以代替或者占用语言教学的位置,当代汉语文化教学可以替代传统文化的主流导向力,也并非要求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完全掌握汉语中蕴含的一切相关文化内容。因此,在实际的文化引用汉语教学中,要讲求当代文化导入的手段和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语言和当代文化的广泛联系,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汉语本身的博大精深就为其知识性、趣味性做了极大的保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将语言与当代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展示出来,通过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承认这种‘文化特性’的存在,并了解这一‘文化特性’的产生过程,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理解语用方法,记忆词汇。[6]如在汉字教学中讲授汉字发展史、中国现代书法、常用繁体字简体字转变相关方面的知识,在语音教学中适当加入现代诗歌的格律、节奏、风格等知识,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学习动机不同,学习范围也有极大差异,但总体来说,大部分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用于日常语言交际。这就要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授内容应实质重于形式,注重交际实用性。所涉及到的文化内容应该尽可能地做到实用,与他们现在以及日后所涉及到的日常交际密切相关。从这一方面来讲,那现当代的文化教授就显得更为不可或缺,因为单就交际来讲,我们所应用到的就是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非书面的、“形而下”的部分,这些即是我们当下最真实最普遍常用的文化区域,在教学中,除了规范的教材基本语法,教师可以引入适当的新词新语新句法新文化形式扩充课堂教学内容,以知识补充的形式将这些较为时兴的“新文化”注入课堂知识体系,注重口语表达,呈献给留学生最真实的中国现代语用状态,同时注意避免误入教学内容华而不实的误区。
当代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还应注意区别个例,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实还是停留在传统层面的较多,许多人甚至就是为中国的传统艺术,武术以及学术所吸引而进行汉语学习的。那么应对这类学生,教学的重点、方式、方法也要有所侧重,文化注入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认知能力和交际需求相适应,螺旋上升,并逐渐扩展范围,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循序渐进。比如有的学生汉语水平很低,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较为深入且语用习惯为古语文化所影响,那我们就应该以快速的当代文化注入帮助其改变只有传统文化值得学习的观念接受时兴的常用的语言表达;有的学生语言学习目的性较强,只急于提升自身语言技能,这时对教师的要求就是应该更多地渗透普及性和常识性的文化知识,提升其语言文化兴趣的同时多给学生语言表达练习的机会,当学生的语言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再加深教学的深度,层层深入,完善教学内容。
文化渗透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或缺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使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和谐统一,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还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路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才能将一个真正的现代的、强盛的、多元化的中国展现给世界!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心得:如何进行商务汉语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City&Guilds对外汉语教师考试中心
对外汉语教学心得:如何进行商务汉语教学
本文为对外汉语教学心得之如何进行商务汉语教学的经验交流,可供大家参考借鉴。一.初级学习者
其实我的意见是初级的学生并不适合学习商务汉语,因为初级学生词汇量掌握的太少,语法体系也不完整。
如果在初级学习商务汉语往往会和口语的内容混淆。
比如:初级学生学“你叫什么名字?”就够了。
但是如果学生学了“请问您怎么称呼?”“您贵姓?”什么时候用什么这样就很麻烦。
但是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初级学生就是要学商务汉语的内容,如果这时候老师真的选用零起点的商务汉语教程,绝对是半自杀行为。
因为这种商务教程语法体系构建并不完整,其实也不能这么说,主要原因是初级的语法解释不通一些商务汉语所用的语言,二是商务汉语的词汇量巨大,学生基本的生词都很难记下来,更不要说商务词汇了。
这时候首先要跟学生说商务汉语我会教你,但是选用的教材还是初级内容,上次已经说过所学的还是那些内容,但是针对性的每课加一些商务交际和办公室汉语的内容: 1.做客,学习怎么打招呼,礼貌用语,请的用法,和用这那对食物提问。—— 一些称谓,比如经理,总裁,局长。
2.数字,量词,有字句,电话号码 ——大数字的表示方法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City&Guilds对外汉语教师考试中心
3.认识朋友,自我介绍,家庭成员,名字,国别,职业,电话 ——要问学生的具体职位,最好拿来学生的名片,直接翻译,要学这句话:这是我的名片。4.打车,方位名词
5.今天明天昨天,一些地点名词
6.干什么,一些常见动词 ——学习开会,出差,参观,访问,加班 7.时间表示方法,日记我的一天 8.星期,日期
9.钱,购物,市场,超市,水果,蔬菜,生活常用品,商场,衣服裤子鞋 10.去餐饮业,饭馆,咖啡厅,酒吧 ——商务宴会的流程,一些祝酒词
11.打电话订约会,打电话取消约会,打电话订位子,打电话送水,说出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在公司订餐
12.介绍自己的房间,前后左右
13.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时间段表示方法 14.谈论天气
总体来说,可以在给学生设定场景的时候尽量往学生的工作上靠,我写过一个办公室汉语的小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对外汉语信息交流的博客上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