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构架数学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小学构架数学生本课堂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架“生本课堂”,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在“生本教学”办学理念的主导下,尊重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探究,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学生好学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实施生本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每个单元一般分为感受课、新授课、练习课、知识整理课、评研课几种类型。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所做的准备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数学前臵研究、课堂练习,下发的前臵小研究和课堂训练,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预习、导学、训练、小组活动等要素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所有学生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到“无淘汰”。不落下任何学生。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体备课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生本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我校采用“五环节教学法”,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汇报—巩固提高—解决质疑”的基本模式与生本教育五个基本环节相吻合:“任务前臵——分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课前/课后)——共同解决学习内容——拓展研究、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每个环节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臵,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生本教育中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生本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研究,符合“低入高出”的原则,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生本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研讨课,以“生本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生本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师笔记上,每学期10篇,每篇字数不少于500字,学校定期组织交流、评比。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臵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臵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臵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学校教导处抽查和数学教研组内自查结合起来,并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
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
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
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数学学科各年级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生本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生本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导处、备课组及时制订与生本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生本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与绩效挂钩,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各年级备课组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生本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生本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三、实施步骤
构架数学生本课堂从今年7月开始,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阶段(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30日)
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利用假期开展生本教育理论的自学。学习内容以郭思乐教授的三本书《聆听教育的春天》、《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和荆志强先生的《做幸福的教师》为蓝本,也可以登录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博客:http://guosile.qzone.qq.com从互联网上学习。
第二阶段:试点实验阶段(2013年9月1日—2014年2月底)
数学教研组内开展“生本课堂”研讨交流活动。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定期开展生本教育理论学习,开学伊始通过组织听“移植课”、评课等课堂研讨交流活动,推动“生本课堂”工作健康、有序实施。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4年3月1日——2015年8月底)
1.认真总结、挖掘、提炼实施数学“生本课堂”的经验和体会,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就“如何推广实施数学生本课堂”发表见解。
2.开展数学组论文、教案、课件制作评比活动。3.开展数学“生本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通过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生本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引导全体数学教师按照“生本教育”理念上课、说课、听课、评课。
4.撰写工作总结。认真总结推广实施“生本教育”理念取得的经验和成果。
第四阶段:创新提高阶段(从2015年9月1日起)根据总结推广阶段取得的经验,在学习“生本课堂”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生本教育”理论,创造出数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和经验,建立开展“生本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评价
学校每期对实验阶段中的数学学科先进教师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力争通过课改培训一批数学名师,通过名师带动全校教师的课改实验。
第二篇: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在“生本课堂”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创建的。该模式以自主互助、探究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注重给学生提供探究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情感、凸现创新,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特点是:自主、互助、高效。
自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知识、解决问题、获取经验、发展能力。
互助:互助学习是一种有效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通过组内、组与组的互助学习,保证所有学生学得更好,促进中间学生和后进生向上转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高效:在实现课堂学习自主互助的基础上,追求教学时间的最大利用,学生能量的最大释放,教师作用的最大发挥,从而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其环节是:启智引思→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高→总结测试。
一、启智引思(3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探究学习。课堂引入要注重实效,力求做到短、平、快。情境创设要为教学服务,切实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可根据教学实际采用不同的引入方式,可情境引入,也可开门见山。
二、自主探究(12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并尝试解决问题,获得学习体验。在自学的基础上参与组内的讨论交流,梳理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等。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设计切实可行的自学提示,提高学生自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要适时参与学生的互助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并给予指导。
三、展示交流(15分钟)
学生在组内充分交流后,在班内展示学习成果,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疑惑。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解惑或质疑。教师对一些重点问题及时进行引导、点拨,适当进行拓展和变化,提升学生认识,促进知识建构。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中的新发现、新感悟,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活动的每个细节,并适时介入和点拨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进一步完善知识、思想方法等的梳理和建构。
四、巩固提高(10分钟)
一方面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把新学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系统,形成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内互助,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共同进步。
教师设计练习题要体现目的性、现实性、开放性和多样性。要有利于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方法技巧的形成,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练习时出现的问题,要让优生对学困生进行帮扶,在小组内互助解决。要让错题学生展示讲解错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和展示机会。
五、总结测试(5分钟)
引领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解题方法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进行课堂检测,巩固知识、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本环节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回顾,二是测试。回顾旨在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回忆总结的机会;测试应努力做到当堂检测、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因而测试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基础性、层次性,内容尽量偏重当堂所学,不必过多拓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篇: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之我见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之我见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数学生本教育必然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课堂生态。知识不是数学教育的唯一目标,学生在数学教育中要学会如何更好的过好学习生活。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生本课堂”首先是教师要转换角色,教师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让学生从以前的课堂“无准备”到现在的“有准备”,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生本课堂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再者,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新授课堂上一定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去体会,去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由寻找求助伙伴,形成合作学习。此时教师也随时洞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把握不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预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让差生张开嘴,用起手,动起脑。真正实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
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每位教师要以三尺讲台为舞台,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优化完善生本课堂,从而建构出不同学科和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新形态;同时学校要“五课并举”即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研组长的研究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达标课、教研组内的公开课,为教师搭建践行生本课堂的平台,力促生本课堂的建构。
3、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
名师==经验+反思,“吾每日三省吾身”。我们教师要学会在言谈和行动中思考生本教育,学会在撰写与生本课堂有关的教育叙事、案例和课例分析中反思生本课堂,学会在反思批判中促使自身的专业成长。
卢梭说过,一个受过错误教育的孩子,远不如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聪明。与其在错误地道路上狂奔,不如站在原地不动。教育的反面就是反教育。在反教育的道路上,一定是违背儿童的天性的。在违背儿童的天性的时候,一个教师越是敬业,越是认真,对学生的损害就越严重。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做正确的教育,远比正确地教育重要。教育工作是需要面对生命保持敬畏之心的工作。在儿童的
生命面前保持必要的谦卑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所面对的生命是不可重复的,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世界的唯一,永远不可再现。正如人不可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永远不可能第二次得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育。因此,教育是犯不起错误的事业。正因为这样,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时时保持反省的意识与精神,时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所在。
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第四篇: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正在被广大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理解与诠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课程的实施提出的“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标要求,使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学生的培养模式的问题。作为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数学课程,也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发展。《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思考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根据这几年来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和看法。
一、利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先学,启发学生思维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的一种具体行动,现在使用的的北师大版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新知识时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今天学习什么知识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哪些方面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可以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生成困惑和疑问。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对于在预习中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在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克、千克、吨》单元时。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整个单元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在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两个班57个学生主要收获有:
1、知道了:“克、千克、吨”是重量单位,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
2、克可以用g表示;千克可以用kg表示;吨可以用t表示。
3、知道“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约是1克 而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有: 1、1千克、1吨实际有多重
2、怎样判断物体的重量
3、如何使用天平称重量
针对学生们在预习中主要提出的问题,课前我提前向科学老师借来了天平、砝码;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和练习,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在利用砝码让学生亲身体验1克、1千克到底有多重;教给学生天平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称一称铅笔、橡皮的重量,并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向学生介绍 “克、千克、吨”与“斤、公斤”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克、千克、吨”的概念,培养了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使得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通过预习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时学生会努力分析新知识,运用曾经学习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这个过程正是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逐步提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一单元的时候,我主要对第一课内容《整十数乘以一位数》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口算时的算理和算法。在第教学二课《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前,我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我发现两个班57名学生中,有38名学生是这样解决新问题的: 解决15×3=? 先把15看成是10+5 10×3=30(第一课学习的知识)
5×3=15(一、二年级学习过的乘法口诀表)30+15=45 这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将新的问题分解成了两个以前学过的旧知识,从而解决了二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在课上,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表扬,并且帮助其他没有写出来的学生总结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多进行思考、尝试。结果,在后面预习《一位数整除整十数》和《一位数整除两位数》两课书时,共有55名学生根据前两课学习过的乘法口算方法自己找出了解决口算除法的方法。课上我只需帮助学生进一步总结算理算法,而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都用于跟学生一起讨论对一些复杂的变式题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使学生多见难题,提高了做题水平。
二、设计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在课堂上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 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是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管理上,不能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自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教学中,我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例如在二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总结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组织学生探讨二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格式,再请学生以小老师的方式进行汇报,同学间进行补充、归纳和相互评价,这样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还刻意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交给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来回答,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建立信心,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二)在课堂中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比较和评价都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明显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例如在讲解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分别用9根、10根、11根、12根的小棒,每4根分别摆成一个正方形,各能摆成几个正方形?分别剩下几根?”再列式计算:9÷4=2„„1;10÷4=2„„2;11÷4=2„„3;12÷4=3。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小组讨论:“除数是4的除法算式中,余数有几中可能?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关系?从中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学生有了思维空间,经过交流启发就能回答出: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1、2、3;除数大,余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由于学生有了操作感知经验,牢固地形成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然后 再进一步引导各小组开展猜想活动,内化概念。除数是5,余数最大是几,余数
是7,除数最小是几,如果余数是10,除数应在什么数与什么数之间?学生争论激烈,问题都迎刃而解。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在课堂中创设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时机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思考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例如在进行“测量身高”的数学活动中,在课堂上我先安排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测量的机会,然后进行交流,让他们自我发现认知不足,教师则把他们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的合作检测测量的机会,轮换监督,再次交流,改正错误,发现结果。课后安排学生回家进行第三次测量的机会:测量爸爸、妈妈等家人的身高,使他们又有了与家长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接着是学生自我选择估测与实际测量的物品进行活动,给其个性发展于充分的空间。当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就真正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又例如在教学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老师到商店购物时发现一种饮料一箱54元共6瓶,另一种饮料一箱8瓶合计56元,老师想买一瓶饮料买哪一种便宜呢?然后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与同伴的交流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教学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的建构、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
(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部分内容时,会出现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的练习题我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图形,看看能写出几种方法来。经过学生们探索、思考一共出现了四种解决方法:
然后我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从而培养学生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做题效率。
三、精心设计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现、整理、加工、应用的过程。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
(一)作业生活化。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回家量一量家里的柜子的长宽是多少;父母的身高是多少;在学习小数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超市统计一下各种商品的价格等等。学生在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二)作业多样化。
小学生的行为活动是受情绪影响的,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内容后,我在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三)作业层次化。
《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生本教育其实离我们不远,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只要我们努力去思考,用生本理念指导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让孩子们在精彩的数学课堂中自由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初探
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模式 何官屯学校 李义成
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正在被广大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中得到理解与诠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新课程的实施提出的“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目标要求,使我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学生的培养模式的问题。作为致力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数学课程,也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也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思考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需要。
一、利用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先学,启发学生思维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们的一种具体行动,现在使用的的北师大版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现行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学生课前预习的。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新知识时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今天学习什么知识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可以知道哪些方面自己已经学会了,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可以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先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并生成困惑和疑问。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作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对于在预习中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在听课时,就会主动的、有重点的听课;教师在审阅学生的预习作业后发现学生较集中、较典型的问题,教学时也会有针对性的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设计课堂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一)在课堂上创造开放的学习空间
开放课堂活动空间是生本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教学管理上,不能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生本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去想象、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自实践。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天地里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教学中,我慢慢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利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在课堂中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发挥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还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和个性发展有积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在竞争、合作、个体化三种目标结构中,竞争的情境容易激发能力差异观念,导致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合作和个体化的目标结构则有利于培养掌握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比较和评价都是基于整个小组的表现,个体间的能力差异不明显了。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可以使他们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自我决定感。并且由于小组学习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学生的胜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彼此间的了解与理解,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自我反省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在课堂中创设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时机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思考时空。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思考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需要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这样就需要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时间。
(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教师要具备整合教材的能力,选择那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内容的呈现也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再现、整理、加工、应用的过程。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根据掌握的情况调整教学。
(一)作业生活化。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寻求解决问题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回家量一量家里的柜子的长宽是多少;父母的身高是多少;在学习小数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超市统计一下各种商品的价格等等。学生在独立完成这类实践作业的同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二)作业多样化。
小学生的行为活动是受情绪影响的,设计多样化的作业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内容后,我在美术老师的指导配合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相关的美丽图案,然后在班级展示台中展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有激活学生原思维,使他们迸发创新的火花,将枯燥原作业变成了件件艺术品。
(三)作业层次化。
《小学数学课标》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在设计作业时,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差异,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生本教育其实离我们不远,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只要我们努力去思考,用生本理念指导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让孩子们在精彩的数学课堂中自由地学习,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