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5课时
第5课时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3.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
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学时。【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
神七问天
设问:“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以上名人警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中国的“飞天”梦想的逐步实现,是中国航天人和全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懈追求的过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中铭刻下中国人的印记。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是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时刻,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了!霍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一起升向了天空,他们实现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国家掌握的太空行走这一大创举。从载人航天到踏出太空的第一步,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课讲授〉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幻灯片(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无数事物构成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幻灯片:科学发展观
设问: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教师:(小结)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发展不能以过度开 2 发、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幻灯片:赫尔岑难女主人
设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故事中的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即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等,俄国大文豪赫尔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提出了“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 的质问,使女主人陷入困境。因此我们说: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出现时间的先后和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幻灯片:区分新旧事物(课堂练习)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幻灯片:航天历程
教师:(小结)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幻灯片:新生婴儿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新生婴儿虽然开始时没有什么用,力量也弱小,但其生命力是旺盛的,前途是远大的,会代替老一辈人继续开创社会的未来。从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把婴儿看做是他们的希望所在,积极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让婴儿茁壮成长,他们不会因为婴儿暂时“没有用”就抛弃掉。从一个国家来说,还要立法保护婴儿,保护未成年人,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事物。爱迪生正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的每一次试验。新事物在最初出现的时候,不可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其优越性,难免有各种缺陷,因而总是比较弱小的,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实,何止是婴儿,这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中国革命的胜 3 利,正是经过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败,才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
幻灯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漫画)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眼于发展,立足于发展,与时俱进。在前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走曲折的路;在遇到曲折时坚定前进的方向不动摇。
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列举出名人警句引发学生思考: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此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请大家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答: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挫折。
阅读材料
美国黑人作家格亚·安吉罗小时因家境贫困,父母外出寻找工作,3岁时被送到祖母家,后靠乞讨度日。她自幼好学,梦想成为作家。她参加国内反种族斗争,她亲眼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西部的生活情形,她当过汽车售票员,到夜总会唱过歌,远足非洲,加入哈莱姆作家社团,先后写了自传体小说和一系列诗作,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她被邀请为威克-福利斯特大学终身教授,克林顿总统就职典礼时请她朗读诗作,她主持过美国儿童歌节目“芝麻街”,成为年轻人敬重、羡慕和效仿的偶像。她曾经说过,谁都有失败的时候,但他必须有不可战胜的勇气。
综合上述材料,试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原理,说明“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不是一切努力都能立刻获得回报,不是一切奋斗都能顺利获得成功。人生无坦途,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面对失败,我们应 4 怎么办呢?
牛顿曾经说过:“做事失败了,只要继续努力,是没有不成功的。”事实不正是如此吗?不管碰到什么样的失败,只要不动摇,正确地对待失败,就一定能够成功。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无论我们遭到什么失败,都要勇于面对,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失败算什么,抬起头来,继续走下去,成功就在面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1.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人生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顺境他和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的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1.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有利条件
教师准备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回答:顺境中应怎样把握机遇和有利条件? 幻灯片:哈佛女孩刘亦婷
教师:(小结)客观上的顺利条件并不能直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刘亦婷在顺境中能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她从小就培养自我加压,自我磨炼,高标准,严要求得来的。
幻灯片:机遇
议一议:漫画中的人在干什么?为什么有的人说:“机遇总是擦肩而过。”我们应怎么正确对待机遇?
课堂讨论:顺境出人才?逆境出人才?
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有利条件,逆境更是对人生的巨大考验。课堂活动:顺境十戒 2.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搜集整理:回顾历史人物的事迹,谈谈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理解。历史上许多人物面对逆境不屈服,变压力为动力,创造出伟大的奇迹。我们周围的许多人之所以创造出奇迹,也是与逆境抗争的结果。例如: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明《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5 世传《吕览》,等等。
(根据课前布置的学生搜集逆境中成才的事例,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向同学们展示课前准备成果,并说一说从中受到的启发。)(各组可分别展示课件)幻灯片:蚂蚁工作哲学 3.顺境与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议一议:你认为中职生在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方面,主要存在着哪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课堂讨论: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幻灯片:我思我悟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在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经常是互相贯通、互相转化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在顺境中,安逸懈怠、骄奢放纵,顺境就会变成逆境;而在逆境中奋斗崛起,逆境可以变为顺境。从现实来说中职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不善于创造机会,抓住机遇。运用具体事例的讲解在思想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逆境和挫折,使逆境和挫折成为前进的动力。
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 1.人格与境遇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在课前布置调查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回答:
(1)压力有害无益,好事不会有压力,你同意么?拜访两位不同行业的人士进行访问, 他们在工作上有什么开心和感到压力的事情?(2)面对逆境你的处理步骤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挫折和逆境,首先要处理好人格与境遇的关系,逆境磨炼人的意志,也考验人的品格,保持健康人格是以积极人生态度对待挫折和逆境的基本要求。
针对此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洪战辉的事例和同学们展开讨论,也可让同学自己另举事例说明此问题。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幻灯片:轮椅上的微笑天使 幻灯片:可乐男孩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在人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顺境和逆境两种不同境遇。顺境和逆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磨炼中增强的。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最可靠保证,正确认识挫折、困难与失败,勇敢地面对它们,学会用灵活的策略、理智的态度克服它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用勇气迎接困难,以意志应对挫折。
尽管大多数同学都有着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困难,遭遇挫折,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我们应视之为进步的阶梯,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调动身心各方面的潜能,消除挫折的消极影响。
课堂活动:励志歌曲大联唱,评选优胜组。《爱拼才会赢》、《阳光总在风雨后》、《奔跑》。〈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2.布置课后作业:小论文《我看人生挫折》,不少于800字。
人生感悟
1、有的同学从小聪明可爱,家长、老师无不喜欢,一直顺利成长。上了中学后,由于某种原因,学习成绩掉了队,学业上有了挫败感,人生仿佛陷入泥潭。来到职校,避开了让人头疼的数、理、化,学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自己的长项得到了发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生。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创业上更具优势,今后的人生发展也大有前途,逆境变成了顺境。可见,人生发展总难免会有顺境和逆境。
2、有位以打鱼为生的老人,他打鱼的本领十分高超,远近无人能比。他的几个儿子从小在他手把手的调教下,都学会了打鱼的本领,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当地最好的渔手。有人问老人这是为什么?老人回答说:“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过失败的教训。”
体验 与 探究
1.从职校中走出来的毕业生,事业有成者有之,庸庸碌碌者有之,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者也有之。其实,这种差别在校期间就出现了。有的同学上职校是出于无奈,把自己定位于中考的失败者,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认为上职校就是混三年。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新的人生起点,努力学习,一切从头开始。也有的同学,把上职校看成是人生的一次机遇,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项,在校学习期间就是学习的有心人。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联系自身发展实际,思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2.动物学家的实验表明,狼群的存在使羚羊变得健壮,而没有狼群的威胁,羚羊在舒适的环境下变得弱不禁风,一旦遭遇狼群,只有被吃掉。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人类,只有历经磨难,人才能增长智慧、能力和勇于战胜困难的品格,才能担当重任,有所作为。
请思考如何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并开展小组讨论。
3.参考以下问题,组织一次励志主题班会或活动。你喜欢的励志格言有哪些? 进取心给你带来过什么?
生活中的困难会阻止你前进的脚步吗? 4.观察比我们困难的人群的生活态度,开展志愿者活动,走近生活中有困难的人,帮他们做些事情,回来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活动心得。
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巴尔扎克
第二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6课时)
第6课时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3.运用: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教学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学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录像:
《猫和老鼠》片段
学生分析两者的关系,引出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提问:生活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这样的事例和现象?
2、学生小组竞赛活动:
1分钟之内,以列举的生活中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最多为胜。我们身边具有两面性的事物或现象有: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等;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3、人民日报(2012.11.3)十八大特刊
“回望10年历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之深、利益格局调整之大、遭遇的外部环境之复杂,实属罕见。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人民群众不仅要福利的拓展,也要公平的过程;不仅要权利的保障,也要权力的透明。满足“需求”,回应“要求”,不仅关系到发展能否实现“正义增长”,关系到13亿人的政治信任,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前途。
人,是发展的全部意义所在,人没了,发展还有什么用?人,也是决定发展的最大变量,人心齐,泰山移。这些普通的常识,在这一个10年里,被升华成一种实实在在的治国理念和政党实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变成社会建设的鼎力推进。发展是为了人民,因此,需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因此,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让政府职能的转变促成社会的蓬勃发育,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中凝聚共识,让“人”这一变量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改革的增量。”
〈新课讲授〉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万物莫不有对”,是说事物之中或事物之间具有两面性。例如:网络对人们来说就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一方面,人们通过它可以快速获取更多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真假 2 难辨,会使人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可以给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同学们列举出了许多这样的事物和现象,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幻灯片:讲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不可分割。(2)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又指事物之间。(3)哲学上的矛盾不能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对立的双方力量是不均衡的,如漫画:“他敢剪吗?”这种力量的不均衡,引起事物的自身调整、变化和发展,事物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幻灯片:猫和老鼠的斗争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3.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看上去有点傻,有点笨,但他脚踏实地,埋头工作,纯朴憨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正是他做人的聪明之处。从许三多身上,我们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二、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幻灯片:矛盾的许三多
小组讨论活动:人无完人,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故事:胆小
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我们自身,矛盾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矛盾、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解决矛盾中我们得到成长。
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下雨好不好?好不好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活动:故事会。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四、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幻灯片: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说明什么呢?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 4 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活动:顺境、逆境之我见
刘默涵和她的默涵助学基金告诉我们:顺境和逆境都是外因,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数成功的人生都在说明: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人生发展,创造出自己理想的人生。
〈课堂小结〉
1.幻灯片,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
人生感悟
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如果事物内部不包含不同和相反的因素,事物就会永远没有变化和发展,永远是原来的样子。比如,生物的发展,如果只有遗传没有变异,亲代和子代就会总是同一个样子,就不会有生物的进化,这是不可能的;相反,如果只有变异没有遗传,任何物种也都延续不下去,这同样是不可想象的。生物的进化和发展是遗传和变异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认识,也是在不同的观点之间、真理和谬误之间的比较和斗争中深化发展的。不同的观点往往从相反的方向,或从其他方面给我们提出认识需要澄清和解决的问题。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正确的东西就无法确立,也无法证明其正确。澄清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正确的东西就会更加明确,更加严密,更有说服力,认识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因为不同想法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诘问、互相匡正、互相补充,才会产生智慧的升华。
2、人与自然的矛盾,表现为人们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矛盾。人们一方面要依赖自然界的生存条件,要保护环境,另一方面要向自然界索取人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无时无刻不在利用自然界。人在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矛盾中生存和发展。
人与社会的矛盾,表现为个人主体性和社会整体性的矛盾。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主体,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的行为都对社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社会中每个人的福利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制约,人要遵守社会规则,有道德,守纪律,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人就是在发挥个人活动的作用和受社会制约的矛盾中生存和发展的。
在人生发展中有许许多多的矛盾,如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互助、生与死、苦与乐、荣与辱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生就是在不断面对这些人生矛盾、解决这些人生矛盾中向前发展的。
3、一位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群进行研究发现,东岸羚羊的繁殖能力比西岸强,奔跑的速度比西岸的快。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后来经过调查研究,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的附近生活着一支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它们缺少这么一群天敌。没有天敌的动物往往最先灭绝,有天敌的动物则会逐步繁衍壮大。
在生活中没有必要憎恨你的敌人。若深思一下,你也许会发现,真正促使你成功,并让你坚持到底,真正激励你,并让你昂首阔步的,不是顺境,往往是逆境,甚至是那些常常可置你于死地的打击和挫折。
一位哲人说,感谢你的敌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中伤你的人,因为他砥砺了你的人格;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该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感激所有使你坚强的人。
4、有一所旅游学校,大部分同学入学时外语基础较差。他们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慢慢地走进了英语世界,找回了自信。经过刻苦努力,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有的学生还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毕业后他们的英语特长都有了用武之地。有人说,这所学校教育教学有方,有人说,这个学校的师资水平高,可学过英语的人都有体会,没有自己的努力,这些语言是不会自己跑 到我们的脑子里的。这里的老师们说,我们最大的成功在于让学生找回了自信,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和起点,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自己的坚韧意志和刻苦努力的学习过程。
相关链接
1、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关于矛盾辩证关系的思想,在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中,就有关于阴阳、有无、大小、强弱、动静、反正、生死、兴废、美丑、善恶、攻守、治乱等一系列相反、相对的概念。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即事物互相对立的双方都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的,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中国古代的这些哲学思想是极为深刻的。
2、人,从生到死,矛盾贯穿始终。就单个个人而言,从生理角度看,人每天都有一部分细胞在死亡(数十亿细胞),同时新的细胞又在产生。人体中的水分子每7天更新一遍,人体中的组织蛋白平均80天有一半死亡;人体中所有原子,过一年以后98%都已经更新了。其实,就是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内都发生着旧的死亡、新的产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就停止生命了。但生命有机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矛盾运动的终止,因为同化与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
体验 与 探究 1.你知道键盘上字母排列顺序的来历吗?在19世纪70年代,肖尔斯公司是当时最大的专门生产打字机的厂家。由于当时机械工艺还不够完善,字键在打击之后的弹回速度较慢。一旦打字时击键速度太快就容易使两个字键重叠在一起,分开它们非常影响打字的速度。为此,公司常接到客户的投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肖尔斯公司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非常伤脑筋,因为实在没有办法再加快字键的弹回速度了。后来一位聪明的工程师提议,打字机绞键的原因,一方面与字键的弹回速度有关,一方面也跟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太快有关。既然我们无法提高字键的弹回速度,为什么不想法减慢打字员的击键速度呢?公司重新安排了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把比较常用的字母放在比较笨拙的手指下,而那些不常用的字母则放在比较灵活的手指下面。比如常使用的字母A,就把它放在左手的小手指下,V、R、U等这些使用频率较低的字母则用最灵活的食指来操控。这样就解决了打字机绞键的问题,打字机很快普及起来。后来由于材料工艺的发展,虽然字键的弹回速度远远快于打字员的击键速度,但打字机键盘字母的排列顺序没有变动,直到今天人们还使用着。
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性的原理,结合以上事例,思考打字机的普及是怎样在解决自身内部的矛盾中实现的,联系你生活中遇到的重要事情,用对立统一的方法重新思考一下应该怎样处理。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针对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自拟研究课题,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提出解决方案。
用生活中成功人生的典型事例,组织一次学习、讲演活动,从中发现走向成功的动力。
2.用自评和小组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下我们每个人的优点和强项。说说你喜欢做和能做得好的事。
名言
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毛泽东
第三篇:哲学与人生-教案(第13课时
第13课时
第十三课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1)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1)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2)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安排】
2学时。【教学过程】(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 1
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人与动物)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 2
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示)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联名写给赵薇的一封公开信(课件显示)赵薇:你好!
我们是一些在当年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对于当年侵华日军屠杀我同胞的罪行,我们有着刻骨铭心的亲身体会,而作为行将入土的老者,这些年来,我们也时刻不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导我们的后辈,教导所有身处幸福生活中的人,牢记当年的血泪史,奋发有为,为国争光。
分析赵薇穿日本军旗装事件,说明个人行为与社会紧密相连。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
在性质上,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而有的人则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对比:①毛泽东与汪精卫;②孙中山与袁世凯。谈谈你的看法。
在程度上,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由于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等等不同,因此,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有所区别,甚至有天壤之别。
试比较搞“两弹一星”的与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与拿剃头刀的人的活动对社会的不同影响。
(课件播放“神七”飞天的视频)为什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为黄金一代的航天员,能够上天、为祖国争光?
(课件显示)1992年,我国开始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选拔具有大本以上学历、身高1.7米左右、体重约65公斤、年龄35岁以下、1000小时的经历,除这些以外,还要具备思想作风好、政治素质强、心理稳定临危不乱等品质。经过一系列严格筛选,最终确定14人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之后这14人接受了基础理论训练、专业技能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等各项训练。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一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社会条件?
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教师小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课件播放张艺谋团队的视频)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问题讨论:①三峡人民怎么做的?②三峡人民怎样舍小家顾大家?③全国的其他地区如何安排三峡移民?
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1)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课件显示)1982年19月,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采集了紫红色的鲜花,准备献给贡献最大的人。可是,参加试验工作的,有各方面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许许多多工人和解放军战士。火箭的总设计师说,全国有成百上千个科研机关、工厂和部队单位,都为研制、生产和发射新型运载火箭做出了贡献。诗人的鲜花也就成为送给成千上万人组成的英雄集体的礼物了。在我们的社会里,集体事业的成功,个人的成长和荣誉的取得,除个人努力外,总是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是集体成员互相协作的成果。
思考并讨论: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原准备将鲜花送给贡献最大的人,但是,后来为什么改送给英雄集体?
分析: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成功是成千上万个单位和个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所以不能说谁的贡献最大。核潜艇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一个英雄群众的行为,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所以不能把鲜花给某一个人。
第一,要尊重人。
(课件显示)“人格的力量”片段如下:“……你们,统统跪下!”120多名工人耳边响了声炸雷。“听见没有?你们统统跪下!”外国女老板吼道。一个、两个……黑压压的一片,唯有孙天帅像一棵参天大树屹立在那儿一动不动。女老板又怒吼了,说:“你为什么不跪下?不跪可以,但必须马上滚蛋!”孙天帅飞起一脚,将台边凳子踢翻,鄙夷地看了老板一眼,一步步向门口走去,走到大门口,他回过身来训斥道:“听着,我是中原大地出生的子民,黄河水哺育的儿孙,跪天跪地跪黄河跪母亲。你,算个什么东西?”说完大踏步跨出了工厂的大门。
第二,要主动关心人。
学生举例:汶川地震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课件显示)议一议:一青年学生坐在列车靠近窗口的一个座位上,眼见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因闷热而昏倒,也不愿与之调座位,其理由是“不放弃最小的利益”,怎样看待类似这种观点?
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如个人身体健康,个人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等。
(课件显示)寓言故事: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能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舍。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一团,不一会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所有这些鸟儿都被捕获。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小团体主义主要表现在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小团体主义危害:使国家有限的建设资金分散,科研力量分散,建设布局分散,导致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但生产集中率低,经济效益低,各个企业的竞争力减弱。
小团体主义实质: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分析)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这就是说集体主义从内容上看,是与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水火不容的,所以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
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有哪些表现呢?(课件显示)个人主义的危害性:
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
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课堂小结
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案例创设情境:《扬州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消息:17日清晨,扬州一位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伙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起老人,但小伙的伙伴却嚷道:“你赶紧松手,老太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你麻烦可就大了!”小伙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太再次摔倒在地,伤势变得严重了,股骨头跌碎、胳膊和腿都骨折了。
消息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网友们讨论的大热点。大家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世道人心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真的面临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了吗?
[问题思考] A.如果你是文中的小伙子会怎么做?为什么?
B.从公与私、义与利的角度分析,小伙子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C.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案例的分析创设情境引入。(课件显示)
1.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 所谓的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的私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公和私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立表现在,它反映了不同的利益对象及其要求。其统一表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是公的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就是为私的利益。
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关公与私的关系的事例
(课件显示)英国政坛的骗补门事件,汶川地震中范跑跑事件,反映地方保护主义的湖北公安县政府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中心、企业下达抽什么烟、抽多少、完不成任务如何处理等“红头文件”。
教师小结:通过这些课件显示的事件证实,不能摆正公与私的关系时遇到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态度、选择,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从而体现了公与私相矛盾的一面,引出处理好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 教师:怎样处理好二者关系?
(课件显示)美国有两个著名案例。一是某地要拆迁建药厂,拆迁户不同意 8
搬迁,认为建药厂目的是赚钱,打起了官司。但大法官最终认定兴建药厂能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公共利益显著,判决支持拆迁。另一个就是纽约建帝国大厦时,也遭到拆迁户的抵制,并到法庭起诉。大法官认为,帝国大厦是美国标志性建筑,有利于展示美国国家形象,判决拆迁户败诉。
学生:讨论这些案例说明什么?
教师总结:这两则案例说明我们承认因公与私矛盾存在的现实必然性,要求正视合法的私人利益,满足正当合理的要求。例如重庆最牛钉子户、日本成田机场的改道。但个人私利在任何社会都要受到限制,例如美国的两个著名的案例。这中间还可以要求学生说一说学习生活中的与此有关的事例。(1)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
(课件显示)拜金主义的含义: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表现:
A.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 B.把金钱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 C.把拥有金钱当做人生的最大幸福; D.把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讨论:你对金钱怎么看?拜金在各领域中的表现:政治的、经济的、文化体育的、社会生活中的拜金的事例。
思考:拜金主义有什么危害? 人与人之间出现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危害国家、危害自己。
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课件显示)诺贝尔一生发明很多,经营的企业遍及欧美20多个国家,专利权有355项,是国际上有名的百万富翁。可他并没有用大量的财富来满足个人的享受,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他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逝世前,他立了遗嘱,把自己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用其利息作奖金,奖励和表彰在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以此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使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
36岁的丛飞,唯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没有薪水,只有爱心。作为一名职业歌手,丛飞以唱歌为生,但他又是一名五星级义工,10年来他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3600多小时。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的商演频繁,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为贵州等地的贫困孩子提供学费和生活资助。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是深圳著名的歌手,是著名歌唱家郭颂的关门弟子,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身患晚期胃癌的他曾经获得深圳市团市委和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颁发的深圳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及“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最近,他被命名为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五星级义工”。
教师总结: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金钱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要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取金钱,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和学生一起诵读“金钱能买到和买不到的”。思考“追求金钱就是拜金主义”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还要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
(课件显示)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饮料,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这种中小学生比家里的老子还敢花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稀罕。
某县公安局成功摧毁了一个入室抢劫团伙。令人惊讶的是,被抓获的抢劫团伙成员均是在校中学生,而他们侵害的对象也是在校的学生,其作案目的竟是为了还在饭店吃喝、网吧上网的欠债。
教师: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案例)都市“傍老族”:
小毛失业已经超过整整一年了。2003年高中毕业后,小毛打过几个散工,却因种种理由都放弃了。如今父母每天出门前会给他留下20元,他就靠这20元生活费,日日与麻将为伍。生活不宽裕,但他觉得过得很轻松,并乐此不疲。“小毛”们已经形成一个不小的群体。他们年轻,有一定学历,却处于失业或间歇性失业状态,经济上依赖父母,成为“傍老族”。
教师:说一说这一现象背后都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总结:1.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唯一目的和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2.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 10
起来。3.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讨论: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危害
享乐主义给人的危害,小到个人,它会导致一个人贪图安逸,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一事无成。大到国家,它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腐败没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最好的概括和总结。
思考: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就是让人们放弃物质享受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吗?
(二)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所谓的义是指道德原则、道义等;所谓的利是指利益、金钱。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可以统一在公共关系上,公共利益既是利益财富,又是道德目的,在这里金钱和道德得到统一;两者又有对立的一面: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与利不能兼得。
(课件显示)放映小品《卖拐》
讨论:小品《卖拐》中,哪些思想和行为是“义”,哪些思想和行为是“利”?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吗?给你哪些启示?
(课件显示)毕玉玺的忏悔书
我是多年受党教育培养的领导干部,本应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服务。但由于自己长期不认真学习,不认真改造世界观,淡忘了党组织,淡忘了人民,也忘记了自己是个党员领导干部。从工作上的懒惰,生活上贪图享受到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随着地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忘记了各方面的监督,目无党纪国法。从开始自己占便宜,逐渐演变为收受巨额贿赂和非法所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自己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不认真学习,特别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纪国法;二是长期不能接受监督,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极力放纵自己;三是唯我独行的工作作风,工作上有些成绩就狂妄自大,工作方法上往往独断专行;四是思想懒惰,工作上讨价还价,个人利益占了上风;五是心理不平衡,利欲熏心的赌徒心理,占有欲心理太强。
教师总结:义和利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对立,因此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反对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课件显示)陈俊贵,为老班长守墓24年
这位班长名叫郑林书,他在雪地绝境作出了一个生死抉择:把最后一个馒头留给相识仅仅38天的新兵陈俊贵。记者见到陈俊贵时,他的第一句话是:“对我在这里守护班长24年,现在的人肯定很难理解,因为没有那段经历。我跟你说吧,你的命是另外一个人给的,你会怎么样吧?其实感情比钱重要得多。如果我对班长说,把这个馒头给我吧,我给你两万、三万,班长肯定不会答应的。”
思考:1.义和利是否是等值的?是否可以相互代替?2.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谈谈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义利观?
四、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课件显示)有个西方故事:神甫们为了使基督徒们将来有个较好的归宿,就先后带他们到“地狱”和“天堂”去看看。在“地狱”里,有许多人坐在餐桌旁,愁眉苦脸。因为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酒菜,而他们的双手却被绑得直直的,用餐的工具被绑在直直的手上。每个人都自己拼命想吃,可就是吃不着,只好都在那里干着急,看着美餐受饥饿。在“天堂”的情况和“地狱”一样,唯独不同的是那里的人都满脸笑容,因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餐具喂给别人吃。
你喂给别人吃,别人也就喂给你吃,这说明什么道理? 1.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利己与利他是人生中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表现为有时候坚持“利己”就不能“利他”,或者相反;它们又是统一的,对于同一件事,可以在“利己”的同时,也 “利他”,它们还因所确定的范围不同而相互转化。
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互利双赢(课件放映)小品《碰撞》 讨论:这个小品说明什么?
教师点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做人的根本。
(案例)赢得回头客
一个22岁开始创业办建筑装饰公司的女孩,30出头即已资产过亿,她成功的第一秘籍是全心全意为客户着想:想到顾客能够把活儿给我,我非常感激。拿 12
到一个工程,本来我既可选择廉价材料,也可选择价钱低的工人,但我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失去更多的机会。事实证明,后来有许多人主动帮我推广宣传,因为工程质量是人人看得见的。我很清楚,质量是我们的命根,所以我抓得很紧。
讨论: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评: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
教师小结:分清什么是公与私、义与利,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利己利他的关系中,体会只有通过利他才能更好地实现利己,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体验与探究
1.救人也要“讲价钱”吗?
2003年7月31日下午,在陕西省城固县北方乐园游泳池发生了一件惨事。一名中学生在“三元”游泳池游泳时不幸溺水,岸上竟然有人提出救人要1000元,但游泳经营者只出价200元,讨价还价之际,中学生溺死泳池。
这名遇难的男中学生姓王,今年18岁,马上就上高三了。出事当天,他和另外3名同学到城固县北方乐园游泳,误入没有警示牌的3米多深的深水区。现场多位目击者说,这名中学生溺水后,岸边没有人主动下水救助。后来眼看越来越危险,有一男子提出“要下水救人,老板必须出1000元救助费”,在泳池经营者与男子讨价还价的过程中,王某身亡。
探究:这是一件让人痛心的真实事例,通过这一事例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与利之间是什么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退伍军人执着学雷锋,五次被送进精神病院”
退伍军人徐克斌,是重庆市开县人。他参军到西藏,服役十年,当了八年养猪兵;四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优秀士兵等。军报记者一篇宣传他学雷锋事迹的新闻报导,《雪域赤子——记西藏军区某工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徐克斌》,曾经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称赞他是“学雷锋标兵”。徐克斌退伍回到家乡,决心继续学雷锋。应聘到本地的中学去担任门卫保安工作,他向学生们讲述自己学雷锋的事迹,学生们像对待英雄一样崇拜他;有位中学副校长这样肯定徐克斌:“他当保安的时候,对我们学校校风有很大帮助。”可他当过三所中学的门卫,都被学校解聘。为什么呢? 比如,其中一所中学,开始,校长多次在教职工会上表扬徐克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并给了他聘用人员的最高奖金。徐克斌三次到学校政教处捐款资助贫困学生,金额共1100百元。最后一次500元,学校不敢接受了。他们算了一笔账,徐克斌捐赠出来的差不多是他所得工资的两倍。他们又发现,徐克斌在商店购买日常用品已经是在赊账。校长和老师们有共识:“学校提倡学雷锋,但是不提倡走极端。”还有其他:有的教师有时上衣不扣纽扣,徐克斌就干涉、批评说:“老师请你过来。请你为人师表,做老师要起带头作用。”这一类事情经常发生,搞得教师们都有点儿怕他。教师们认为:“一个人想当英雄,可以理解,但是,这个英雄脱离了这个社会的现实,他的行为已经完全超出了实际。他完全变成了一个符号,一种完美主义。”
问题: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真实故事,曾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争议。我认为徐克斌是个好人,但却是个认识上、心理上有一点儿毛病、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的好人,由此人们有理由认为“爱有兼爱、博爱”,实际将会造成人的痛苦、虚伪,你怎么看这个事情?怎么处理利己和利他的矛盾?
第四篇:《哲学与人生》第6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的第三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人生矛盾”,着重阐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导学生在人生发展中积极面对和解决矛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正确对待并解决人生矛盾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能力目标: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因为理解和掌握矛盾的观点,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中职生身心还不成熟,生活阅历有限,看实物往往具有片面性,这种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录像: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足小组赛中国vs阿根廷。并提出问题:“足球比赛中包含哪些矛盾现象?”让学生回答,如攻与守、强与弱、胜与负等。教师总结:人生中处处有矛盾,实施有矛盾。(板书标题,引出新课)用这种情境讨论法展开新课,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 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1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为了突破重点,攻破难点,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矛盾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自相矛盾》的故事。提出问题:“寓言中所说的“矛盾”是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吗?为什么?”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对这个基本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展示漫画《他敢减吗?》提出问题:“1张三要剪李四头上的绳子说明了什么?2请问张三敢剪吗?为什么?”让学生形象的理解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关系。
第二个环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让学生思考并讨论:“马克思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三个环节: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阅读文字材料《胆小》,在阅读之前,布置任务:“这个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采取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阅读完毕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事物具有两面性,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看待问题。
新课内容2 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主要采用教师讲解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多媒体案例教学,体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片段,让学生思考:“从许三多身上,我们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许三多成功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了解:矛盾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步骤三 拓展延伸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人无完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自身的优缺点。
步骤四 小结及作业
课堂小结,可以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我会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小结,然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教材第62页的体验与探究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追求全面、简明、清晰、直观,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不足的地方,敬请指正。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五篇:《哲学与人生》第8课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 说教材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的第二个课题。《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这节课侧重点是“如何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人的认识能力”,着重阐述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辨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因此,本节课在本章节和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他们的年龄多集中在14--16岁,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把握事物的本质,明辨是非,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
因此,在对教材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能力目标: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因为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帮助学生解决人生问题的理论支撑点,它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理解和掌握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学生的认识水平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易产生疑惑。要正确引导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教师对此要讲清、讲透。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五 说教法学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使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与此同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本课知识对于处于中职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运用Flash动画、图片、文字材料等资料,设置情境。通过课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积极民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主动获取知识,最优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再从教学过程上谈一谈: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 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展示成语故事“买株还珠”,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补充,得出结论: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现象和本质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板书标题,引出新课)用种情境讨论法展开新课,消除了上课伊始的紧张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 讲授新课
新课内容1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为了突破重点,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讲解现象和本质的概念。通过展示漫画《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有看到万有引力?》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区分现象和本质。
进行练习:展示漫画《盲人摸象》,让学生进行分析。(运用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环节:让学生阅读资料《数控机床上的闪亮坐标》,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张喜江哪些举动表现出了他积极上进、踏实肯干、勤于思考、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对工作满腔热忱的特质?”(这样,采取任务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第三个环节: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是本节课的难点,中学生由于缺乏辩证观点,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在本环节的讲授过程中,我主要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想结合的方式。针对中职生容易《对“本质和现象”认识的几个误区》进行讲解,用列图表的方式让学生对真假和假象、假象与错觉,进行比较区分。然后让学生阅读材料《动物的异常变化与地震预报》和《海市蜃楼》,进行分析讨论,使他们对理论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阅读案例《地心说与月心说》讨论:“这个案例说明了说明道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新课内容2 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在学习了基本理论之后,我将采取案例教学的方法,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讲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现实联系相联系。让学生阅读教材当中《小天使》的寓言和《居维叶》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思考:“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说明道理?”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当中进行积极的评价总结,让学生掌握::如何才能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高自己的人生发展能力。
步骤三 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写一篇《我所感受的社会生活》的小短文,谈一谈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并与同学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步骤四 小结及作业
课堂小结,可以把传授的知识尽快的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布置课后作业可以巩固知识点,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刻。因此,在教学工作完成以后,我会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小结,然后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教材第90页的体验与探究进行思考和分析。
步骤五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追求全面、简明、清晰、直观,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当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