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7: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基石。

例如在学习《7-9的乘法口诀》一课,课前播放西游记的录音并显示出一段文字,内容中包括“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这几句口诀,让学生自己找出口诀。在教学这样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帮忙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不但有利于新课的教学,把学生思维引入新课重点解决问题的“发展区”和学生求知的“情绪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不会数数,也不知道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显示数小正方体的过程,由一到十,由十到百,由百到千,由千到万,也初步体现了数学中点、线、面的关系,学生在理解上一目了然,并且能够突破相邻数位间十进制的重点及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拓展信息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地吸收,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真实感的信息,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找到有用的信息,成功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了可能。

例如《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学生有生活经验,如果给他展示大量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照片,他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整理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比直接将概念强塞给学生要有效得多。这样,通过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准确地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总之,信息技术现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有效的利用它,将它与课堂充分的融合,会发现它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轻松有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信息技术改变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改变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

双沟中心小学 2014年8月

信息技术改变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

双沟中心小学

2010年,我校有幸被淄博市批准为第二批“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课题实验学校,为了加强此课题的管理,市电教馆于2012年2月份正式将《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确定为淄博市十二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级课题,目前学校共有四个年级参与了实验,实验教师4名,学生总人数达到160人。在实验班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实验班成果显著。同年级课题班学生的阅读量是其他班级学生的几十倍,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一节课时间,学生都能用电脑现场写出三四百字的文章,多的达到五、六百百字,而且语句比较通顺,条理清晰,内容较丰富。我们在研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同时,也开始想到如何在数学方面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于是我们找到了依托“一起作业网”,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学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也能很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教学。目前我们也在进行学生微课程的制作实验,效果不错。现在,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信息技术对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和改变。

一、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一般人思考或谈论数学学习能力,往往习惯于把它与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联系在一起;而听说读写能力却被认为是与语文、外语等学科的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往往忽视这些能力的作用。其实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其特定的内涵,而且它们还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

课题班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听说读写训练,在阅读量、信息量和写作量方面远远超过了其他普通班,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大大提高,优于普通班的学生,所以在数学方面就表现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强,能够准确的发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同时能够比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有条理的叙述问题中的这些信息和数学问题,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解决思路,这是作为数学教师最愿意看到的,但是这也是最难做到的,我们课题班的同学由于有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这方面培养起来就方便的多。并且有的同学喜欢写起了数学故事,把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用故事的方式记录下来,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生活即数学”的理念。

例如:高艺展同学和妈妈去超市后写的数学故事 今天放学后,我和妈妈来到新星超市买东西。

当我们买完所需的东西之后,我看见了货架上正好摆着一包一包的火腿肠,于是我让妈妈买一些,妈妈同意了。可是扭头一看,旁边的货架上摆着一包一包的,同样的火腿肠,只是一包有10根,每包9.80元。到底是买一包一包的呢,还是买一根一根的?那种便宜呢。我的脑子一转,有了,只要比较一下就知道那种便宜了。于是我开始算起来:一根根的如果买10根,每根9角,就是90角,等于9元,而整包的要9.80元,多了8毛钱,所以我决定买散装的。我把我的想法告诉妈妈,妈妈听了高兴的夸我真聪明。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一对一数学化学习的介入为数学教学构建一个无限开阔、信息丰富、交互灵活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此平台,在研究、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精炼习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首先利用网上前测,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和教参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缺少对学生学习前的了解和研究,至于设计的难点和重点是否合适只有课堂教学结束后才知道,但为时已晚,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师也想能做的好一些,但是没有什么好的办学。但是我们运用“一起作业网”,让学生在预习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课前的测试,网络平台会很快的统计出学生掌握情况,教师能很准确的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生个性化的学”的教育理念。其次,利用“人机互动”,感受探究过程。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积极的实现自主探索,但是在交流汇报阶段很难体现探究的过程,只能展示探究的结果。而在人手一机的条件下,就能再现探索过程,利用管理软件中“屏幕广播”功能,调出某个同学的屏幕,就能很好的实现学生变展示探究过程边汇报探究结果。例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时,在word文档中设计百数表,让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汇报前,先全部撤销,回到原先的百数表,然后边讲边按恢复键,汇报时就很好的动态展示了学生的探究过程。

最后,利用网络捕捉错题,做到有的放矢。

课堂练习是有效巩固新知的有效手段,更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反馈,它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教师本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利用“一起作业平台”的自动批改分析功能,能迅速而精确地了解全班每一位同学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捕捉学生的错误,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合理的加以利用。

总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它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结构等多个层面的深度变革,我们应该选择出最佳的学习的平台或几种学习的平台优化组合,合理利用,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不但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更是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关系的质的改变,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到“微课程”的学习制作和运用对我们的数学教学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差一些,但是我们也积极学习运用微课程进行教学的实验,同时我们提倡学生自己做微课程,孩子虽然小,但是热情高,喜欢把自己最得意学习成果展示给同学们,他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微课程”,把一个个小计算题,几何题以及数学应用题等知识的解决过程阐述的清清楚楚,一段段短小的视频,虽有的不是很清晰,却展现出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虽然是一个语文学科的课题,但是它的出现却冲击了数学及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转变,改变了学生、改变了教师,更改变了学校,相信将来它会让我们改变的更多,更好。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优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优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表现出以下一些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传统的课堂教学讲述处于一种图像和文字组成的静态画面上,而过程则靠教师讲授,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完全靠自己的想象,而且由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对同一现象的描述,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若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则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我们引入电流的定义即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时,由于“电荷”看不见、摸不到,以往的讲法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通过学生的想象再建立概念。若使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就会看到电路中的电子不断地从电源的负极出来,移向正极与正极上的正电荷中和,灯泡发光,用红色大箭头指示出电流的方向,这样由看不见到“看见”,电流的概念就具体形象了。此外,还可以用信息技术显示波动的产生、干涉的过程,演示布朗运动和电子衍射实验等,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它是教师必要的演示工具,利用信息技术的模拟实验可以

演示物理教学中难以进行的、甚至无法做的一些实验。如一些不可为实验(原子爆炸、天体运动),危害性实验(放射性衰变、托里拆利实验),过程性实验(电容器充电、放电时极板上电量的变化),原理性实验(示波器内粒子的轨迹)和需要进行微观放大和宏观缩微的实验(电流的形成、日食的形成和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运动等)。这些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成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演示了课堂上难以完成的一些实验,达到了教学的效果,而且形象直观、可视性好,具有独特的演示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密度。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时间、结构紧凑,向45分钟要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教师的板书、绘图要占去课堂的一部分时间,若是复习课或习题课则花费的时间更多。如果在讲课前用信息技术把要讲的内容制成信息技术教学,那么在讲解时只要“按鼠标”就可以把要讲的内容显示出来,节省了书写和作图的时间;讲解时运用一些影片和动画等形式来代替教师的描述,也会节省教师的课堂时间,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把要讲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空出一些时间传授知识、加强辅导和安排练习等其它的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的密度。

(四)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教学效率。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读过文字后,可以记住内容的10%,听过语音可记住20%的内容,通过看图像可记住30%的内容,如果又听又看,可记住50%的内容,而人们可记住所做过事情的90%。信息技术教学正是力图通过的优势来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调动眼睛、耳朵、嘴、手和大脑多种器官,充分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双手,给他们提供多信息渠道的时空条件,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变换组合,相互切换,突出显示,促使学生主动记忆,积极思考,通过反复操作,不断探索,将传统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学习变成有选择性、积极主动、有反馈的主动学习。它所唤起的“情绪和激发的兴趣”,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正如美国电脑科学家捷拉尔德埃斯特林所说:“电脑能使一个青年在几个月内达到如果没有电脑就永远也不能达到的水平。”

(五)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有教材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体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喜欢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这是因为它具有融知识性、趣味性、形象性于一体的特点,学生通过悦耳动听的声音,艳丽媚人的色泽,优美生动的画面,学生情绪兴奋,各个感官处于活跃状态,课堂气氛很活跃。如: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中,用鸡鸣、狗叫、虎啸和车鸣等声音画面引入新课,而后又以动画、漫画的形式显示出声音的发生过程以及声音的传播过程,再以动画的形式观察北京天坛公园回音壁的声波反射现象,整个课堂上学生们时而嬉笑,时而凝神观察,倾听思考,课堂教学收到了

很好的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学习知识。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希望大家能够与时俱进,积极行动起来,把教室内的电子白板真正的利用起来,把身边的网络资源利用起来,努力做好教育教学的电子课件,争做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先头兵。

2013年11月22日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新的工作局面。这对实施新课程的每一位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手段。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前的课堂教学,我都是通过口头表述来进行组织教学,难以展现真实的生活情景、更别说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从而有所发现,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二、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一直困惑着我,怎么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如今,信息技术走进我的课堂,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它成功地实现了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三、生动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认知环境,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提供了捷径。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改变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掌握知识的“量”的多少来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而忽视使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数学知识结构的现状。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生动地展示知识脉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

四、善用交互,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强大的交互功能,它不仅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能力。

利用多媒体的反馈系统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例如在让学生做选择填空时,如果学生拖动目标所到的位置不正确,计算机会马上提示,教师再鼓励学生自己订正,反复练习,当获取正确答案后学生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另外,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活动,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真是一举两得。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拓宽的,丰富的信息,生动的画面,高效的转输,逐步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活泼、更生动、更有效。

第五篇:加强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加强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大同中心小学 洪惠英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已成为当前创新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素质成为了前提。小学生年龄小,有着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的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如果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和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等其它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再如教学“装修招标”这节活动课时,我一开始就用三维课件展示了空房间模型,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用展示各种地砖、墙纸、涂料的材质、颜色、尺寸、价格、特性、让学生直接面对它们,就如逛建材市场一样方便自如。图像现

实,模拟逼真,渲染气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各个兴致盎然、跃跃欲试。

二、展现过程,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如教学“长、正方形的周长”时,对于“周长”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的情况。教学设计时,我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长(正方形)且给出它的长、宽(边长),然后让一只蚂蚁沿着长(正方形)的四边走一圈,问,小蚂蚁爬了多少米?学生很快能算出小蚂蚁爬的米数,然后,让学生照小蚂蚁爬的路线用手指在空中学画一遍。充分感知,建立了“周长”的表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架起了桥梁。

2. 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

重算法、轻算理,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而 运用计算机教学,可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揭示算理,使学生充分理解。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在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10个球,盒外放着2个球,题目是一个皮球24元,买12个皮球共花多少元?通过演示,让学生看到想求出12个球花多少元,可先求出10个球花多少元,再求出2个球多少元?最后再把两个数相加。学生明白了算理,掌握算法也就更容易了。

3. 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变静为动,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提高认知水平。如求长正方形的周长时,通过观看长、正方形的展开图,学生对周长计算的方法也易理解。

4. 变静为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计算机技术可以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在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时,有一道思考题,求出它的周长(单位:厘米)。

学生刚看到这道题,无从下手,如何把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呢?我用计算机演示了一遍转换的过程。学生看地清楚、明白,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渗透了转化思想。

三、利用多媒体呈现形式的活泼新颖,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同时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换言之,数学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应用“几何画板”,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亲自去体验,更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实现“意义建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我们就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四、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课堂上生动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或活动的瞬间。假如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展现出来,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导向由模糊变为清晰。

如“相遇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相遇问题中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脑海中疑云缭绕,心欲通而

未得时,往往急切地希望借助什么东西来启发,为此我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屏幕显示小华,小青两家住地用房屋标志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一声悦耳的哨声,小华和小青分别从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后两人相遇。这时又出现了一声悦耳的哨声,小华走的路程用蓝色线段表示,小青走的路程用红色线段表示。这样抓住多媒体具有声、形、光、色的特点,创设动态情境,抓住“相遇问题”的关健,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健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学生达到一个思维的高度,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接着,再利用多媒体,逐步演示两人所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每经过1分钟、2分钟、3分钟两人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由于多媒体演示形象,使学生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就是这一重要数量关系。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适时、启发、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数学学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课堂教学。

下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学科整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温民恋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学习,使本人深深地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计划

    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计划 吕志观 一、基本情况分析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 【摘 要】本文结合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根据教育教学基本原理,阐述本人所总结的信息技......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心得体会 秦鲁文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正日新月异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工作与学习方......

    化学学科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大全]

    化学学科中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作者陈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哈尔滨师范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论文作者:孙海龙 作者单位:韩家园林业局综合实践活动中心 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 级:2015级 2017年 5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