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题:乘除混合运算
第3时
总序号:第 节
教学内容
本44-4页
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前口算:
200÷
80÷6
810÷9
220÷2
333÷3
23×20
0×21
43×10
20×2
3×23
32×10
40×12
20×33
80×20
30×23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
6×9=4(元)
(2)、9÷3=3(元)
8×3=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篇:乘除混合运算的教案
教学课题:
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200
51806
8109
220
2333
32320
14310
202
323
3210
4012
2033
8020
3023
一、观察情境图,使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师提出解决问题
1、买9千克南瓜需要多少钱?
2、把番茄苗移栽到种植区里,能栽多少行?
三、尝试与探索
四、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学生可能有三种算法
(1)、183=6(元)69=54(元)
(2)、93=3(元)183=54(元)
(3)还可以列成综合算式
汇报的学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其他学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出质疑,全班共同解决。
方法三的算式有乘也有除,教师小结:有乘也有除的运算叫乘除混合运算。
引导重点
(1)、让学生回顾计算过程,思考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班内反馈: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达成共识
连除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五、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
买6包葡萄干要42元,买10包葡萄干需要多少元?
将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包数
钱数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师生共同交流答案!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花18元买了3千克南瓜
生2:我想买9千克
生3:苗圃里有12行番茄苗,每行有60棵
生4:把他们全部移栽到种植区,每行栽9棵
1、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2、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算法。
3、班内反馈,按小组进行。
第三篇:《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六(上)P63/例
6、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9~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数量关系,并联系用整数或小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用不同方法列式解答。
2、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在计算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使他们能根据具体数据选择合适的约分程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转化的算理
教学资源
本课建立在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来教学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明确: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时候,通常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成乘法,再用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PPT
预习设计
1.回忆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以及分数乘除的方法。
2.2.5053.6 9.80.74.9
3.自己尝试出一道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题目,并尝试解答。
4.在自己尝试练习的过程中,你知道了哪些?还有 哪些疑问?
学程预设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9月3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旧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三、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算练习九第1题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算?
2、引入新课
这节课,就用学过的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分数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1、教学例5 出示例5
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出:按照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分数连除,要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改写成连乘后,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相乘。
2、教学例6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结
根据例
5、例6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吗?
指出:在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里,凡是遇到除以一个数,都可以改写成乘这个数的倒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转化成分数连乘来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行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
练习九第2题第一、二行,第3题第二行。
课后感受
这节课的例题对学生而言很简单,但是练习九的第3题解方程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解方程上比较合理。
第五篇:二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
算》教案苏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内容
教学目标、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迪士尼里的小动物们正准备举办“数学游园会”,小朋友们想参加吗?
长颈鹿说:“想要进来,先对口令。”你们有信心吗?
口令一:2×3=
36÷4=
48÷6=
8×3=
6×4=
9×3=
8÷2=
24÷6=
口令二:2+3+4=
36-4+3=
48-6-2=
问: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在计算时都应该怎么计算?
小结: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正式参加数学游园会了!
二、讲授新知
、教学例题
小松鼠说:我遇到难题了,大哥哥,大姐姐能帮帮忙吗?
(1)出示例题2×3×4
问:你会读一读这样的算式吗?(同桌相互读)
读作:2乘3再乘4
你会算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36÷4÷3
应该怎么读呢?你会算吗?
问:之前我们学习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叫做“连加”,那像这样有两个乘号或两个以上乘号的叫什么呢?
这个有乘有除的呢?(乘除混合)
2、教学试一试48÷6×2
8×3÷6
谈话:小松鼠还有两道题目,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解决呢?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怎么想的?
你还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小结:小朋友起的名字又好听,又正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教师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
三、巩固练习
谈话:小猴子听小松鼠说你们都很聪明,又乐于助人,这是真的吗?那他也决定考考你们,并回答他的问题,能做到吗?、问题一:4×9÷6=
3×2×7=
问题: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问题二: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对比,发现了什么?上下三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谈话:小朋友们学得这么棒,大象也忍不住要考考你们了,还给你们准备了丰盛的水果,你们想尝一尝水果吗?那赶紧去解决他们吧!(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3、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龟兔赛跑”吗?今天他们又要来比赛了,请你们当一当乌龟和兔来比赛好啊?(想想做做第3题)
比赛规则:
一、二两组扮演兔,三四两组扮演乌龟,选出最棒的乌龟和兔,奖励“五角星”,再交换角色。(开会车对答案)
四、全总结、拓展延伸、迪士尼里的数学游园会好玩吗?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呢?
2、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最后小牛和小羊还有两道题目想考考你们,你们能解决吗?
(1)()里的数是我的年龄,你能猜出我今年几岁吗?
63÷7÷()=1
(2)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