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7:57: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理顺知识系统,通过温故导入到本节课的探新。

【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从春秋战国到唐朝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把握要点: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教师点出本课要点:唐朝时候,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的儒家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在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学生回答

把握本节课重点内容(程朱理学)的时代背景。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一、三教合一

【合作探究】

1.提问:何为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课件简要展示三教合一的典型图片)。2.提问: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归纳: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4.提问:为何儒学家提出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的“三教合一”,而不是要求统治者打压道教、佛教等?(教师引导)顺应时代、与时俱进等。(举例启迪)基督教能在今天依然受欢迎的原因在于不断反省;禅宗在中国的繁盛的原因亦在于其佛教思想的中国化;艰难修炼才能成佛到后来解释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学生回答

学生互相补充回答。

学生分小组探究并回答问题。

1.课文内容理论性,概念多,学生不易理解,所以结合一些事例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师生互动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思维拓展

学生根据理学内容得出结论,旨在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合作探究】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

【合作探究】

1.宋明理学的特点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课堂讨论】

讲述: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教师讲述并展示课件中准备好的例子加以说明:(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所谓“格物”就是指“即物穷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真知。

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这一理论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2)“朱子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等等

你认为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是什么? 程朱理学是一种以儒、道、佛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把人的自我完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探究问题:

根据材料评价程朱理学

积极影响: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教师讲述:

过渡: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遂继承与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1.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1)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探究问题:

1.宋明理学的特点

①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②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作为道德基础的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③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

(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2)影响相同: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深化提高:

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你认为儒家思想有哪些内容在当今仍是可取的?你能不能找到当今蕴涵儒学精髓的政治理念? 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建立和谐社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

学生倾听

师生研讨并得出结论

回答问题

学生分小组探究,互相补充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适时完成相关知识的学案。

学生分小组探究,互相补充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解决问题之余实现学以致用。

【本课小结】

宋明理学适应我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要求,它以儒学为根本,吸收佛教道教的长处,直承孔孟而又继续发展,使之从传统启蒙思想上升为中国传统哲学,它把天理人欲、仁政、三纲五常内在有机统一起来,使儒学政治思想哲理化,更有效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深得统治者欢心,宋元明七百多年儒学出现真正独尊局面。

板书设计: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1、三家交融(魏晋南北朝)

2、三教合一(隋唐)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形成

2、二程的思想主张

3、朱熹的思想主张

4、程朱理学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2、王阳明心学主张

3、宋明理学的影响

第二篇: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一、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文化的互补可以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一定的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政治经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批判继承。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难点:理解理学与心学的异同;正确评价理学和心学的历史地位。

四、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5班学生,该班学生思维活跃,但历史知识薄弱,参与性不强,教师在注意掌控课堂纪律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讲授法、引导讨论法、问题探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六、课时安排

本节课共需要45分钟,导入和第一字目10分钟,第二字目15分钟,第三字目需要15分钟,小结5分钟。

七、教学设计 导入: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儒学在汉朝的时候确立了正统地位,可是这是否意味着儒学的统治地位就是一劳永逸呢?同学们现在先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导言的内容,待会老师请同学概括一下导言的主要内容。生:(阅读导言,1分钟)师:有哪位同学想跟大家说说,导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

师:恩,不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起,连皇帝都多次遁入佛门,其影响力可想而知,而且在这个时候,不仅是佛教兴起,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可是,大家都知道,儒学在汉朝经过董仲舒和汉武帝之手,已经成为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面对这样的情况,儒学怎么办呢?是将自己的正统地位拱手相让还是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对自身进行创新发展呢? 生:······ 第一子目

师:是的,儒学家当然不肯轻易走下历史舞台,现在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看一下第一子目“三教合一”的内容,并在看书的过程中,思考3个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除了面对佛、道两家的挑战外,还有没有其他挑战?2.面对挑战,儒家学派提出怎样的主张?3.根据历史纵横的材料介绍和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为什么少数民族政权也崇尚儒学?

师:好了,时间到,有没有同学主动回答这些问题? 生:······

师:感谢你的回答,老师想问问大家,“三教合一”是不是只局限于儒、道、佛三教合于儒教呢? 生:······

师:其实,“三教合一”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也包括佛、道两家融合其他学派有益思想,不是单指儒家吸收其他学派的行动。而“三教合一”这一历史进程是不是也正好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补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坚持怎么样的文化政策呀?

生:“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文化政策。

师:至于少数民族政权大兴儒学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第二子目

师:儒学经过魏晋、唐时期,不断融合其他学派的有益成分,并对自身进行改造,到了宋代,逐渐形成了理学。那么理学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书本没有明确的答案,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内容进行思考,同时也结合本课第 2 一子目的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方面入手。前后四位同学进行讨论,时间为3分钟。······

师:好了,时间到,哪一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

师:感谢你们小组的回答。首先政治上,隋唐五代长期分裂和混乱,纲常名教遭到很大破坏,理学适应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经济上,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科学文化的进步尤为突出,理学是宋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思想上,面对佛道两家挑战,儒家需要进行自我创新,为理学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名师》第7页有相关答案)正是由于这样的社会经济背景,理学的产生就理所当然了。一定的文化体现着一定的政治经济形态。

师:好,同学们了解了理学产生的背景后,现在来看一下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同学们现在根据书本的内容完成《名师》第8页有关程朱理学部分的填空题,时间为3分钟。同学们在填写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什么是“天理”?程朱理学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提醒,在填写过程中,注意观察课文正文中的标点符号和连接词,因为这些往往就是答案的提示标志。)······

师:好,时间到。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刚才填空的内容。生:······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对于这些名词概念,同学们有哪些不了解的吗?例如什么叫“格物致知”? 生:······

师:回来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平常遇到不公平或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会说“没天理呀!”,那么究竟什么是天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

师:谢谢你的回答。理,就是自然的普遍法则;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而在理学家看来,天理主要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师:经过二程和朱熹等人的努力,理学走向成熟,并对中国乃至外国产生了重要 3 的影响。根据课本,说说程朱理学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生:······

师:很好没错。同学们把它画下来,作为重点记忆。程朱等人,理学成就如此之大,其中肯定有过人之处,大家用3分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思考旁边的问题,看看能不能学点什么? 生:······

师:大家知道中山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吗? 生:······

师:没错啦,就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老师想再问多大家一个问题,知道“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之间的区别吗?小组讨论一下,2分钟后,告诉老师你们的讨论结果。生:······

师:“格物致知”的思想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去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由此看出,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

师: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理学逐渐发展成为“心学”,大家先用2分钟的时间把《名师》第8页有关“陆王心学”的填空做好。做好的同学,看看资料回放的内容,看看明不明白其中的意思。生:······

师: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刚才的填空。生:·····

师:对于这些名词概念,同学们有哪些不了解的吗?例如什么叫“致良知”?··· 生:······

师:感谢同学的提问。“心学”的产生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书本中,大家找到是什么原因吗? 生:······

师:对了,没错,把这句话画下来。

师:说到王阳明的“心学”,老师有两个小故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风动、幡动还是心动?悬崖的故事?)大家觉得这种观点对不对? 生:·····

师:截至现在,我们已经把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学习完,大家还有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

师:可是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么一个疑问,既然“程朱理学”“陆明心学”同属于“理学”的范畴,那么它们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还有,宋明理学同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范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我们是不是一概否定呢?宋明理学是不是一无可取呢?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老师将这两个问题留下来,作为同学们的课后作业,科代表明早收齐交给我。

师:好,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本课学习的内容。通过本课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后发展演变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依然有所发展;②隋唐时期——进入更辉煌的时期;③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兴起,儒学思想走向成熟;④明朝理学发展新阶段——“心学”的产生。尤其是对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典型代表、思想精髓、思想特点和“理学”与“心学”的比较等作了粗浅分析。那么接下来,儒学发展又将走向一个怎样的阶段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板书设计:

第3课 宋明理学 一、三教合一 问题探究: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除了面对佛、道两家的挑战外,还有没有其他挑战? 2.面对挑战,儒家学派提出怎样的主张?

3.根据历史纵横的材料介绍和自己的理解,想一想为什么少数民族政权也崇尚儒学?

二、程朱理学 问题探究:

1.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完成《名师》第8页的填空题)

2.什么是“天理”?

3.程朱理学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影响?

4.“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什么区别?

三、陆王心学

1.“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张是什么?(完成《名师》第8页的填空题)2.王阳明“心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作业)4.如何评价宋明理学?(作业)

第三篇: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第3课

宋明理学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和发展、影响以及重要的代表人物,共分三个部分: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评价。

学生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认识历史的能力,但由于本课理论水平较高,较多概念理解难度较大,加上学生对宋明理学了解较少,因而学习有一定困难。因此引导学生课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上网搜索资料、查阅相关思想哲学书籍、根据老师事先布置的教学问题去预习,这对本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四书章句集注》

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

致良知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宋明理学的历史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

1、识记宋明理学两大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2、理解理学兴起的背景、理学的概念、格物致知的含义、理学所反映的哲学思想。

3、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关于世界本原的看法、求理方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及其发展脉络的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来分析宋明儒学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分析宋明理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3、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宋明理学博大精深思想体系,了解中国古代的优秀思想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程朱理学的哲学思想、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难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重要主张。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分析、学生合作探究、师生交互讨论。

教学用具:

采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要求每个历史学习小组利用网络收集三教合一的含义,理学的概念,程朱、陆王的主要思想,各组进行讨论、归纳,准备上课交流。

2、带着老师事先设计的问题预习课本,思考课后的习题“阅读与思考”和“自我测试题’’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儒家思想的变化历程,通过展示《江南春》提出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三、教学结构

(一)三教合一

1、“三教合一” 的历史背景

2、“三教合一”表现

(二)、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程朱理学的兴盛

2、陆王心学的发展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1)影响:宋明理学对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2)评价: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四、师生互动

(一)三教合一--------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一 课堂设问:三教合一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魏晋以来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提示:三教合一;儒学的发展受到佛道哲学思想的影响。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三教合一的背景和表现的理解。(二)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的兴起和陆王心学的发展

1、宋代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课堂设问一:什么是理学?宋明理学有哪两大流派?

提示: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设计意图:理解并掌握“理学”的概念,了解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2、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的兴盛

(1、1)程朱理学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

课堂设问:程朱理学是怎样形成的?其代表人物有哪些?(1、2)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课堂提问一: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有哪些?通过何种途径把握“理? 提示:理是世界的本原和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格物致知。课堂提问二: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

设计意图: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比较历史事物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对比、归纳、概括历史 知识的能力;区别客观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情景营造:用大屏幕打出相关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3)程朱理学的影响及其统治地位的确立、传播

课堂提问:程朱理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何时确立了统治地位?传播到何处?

提示: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明;朝鲜、越南、日本。课堂提问:程朱理学被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理学重新整理了儒家学说,并将“理”的存在与社会伦理秩序联系在一起,满足了统治阶级对于整顿社会秩序、宣扬正统道德和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课堂提问:程朱理学包含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2 提示:客观唯心主义(2)陆王心学的发展

情景营造:用大屏幕打出陆九渊和王守仁的图片,并作相关介绍。(2、1)陆九渊的心学

课堂提问:怎样理解“心学”的概念?通过何种方式认识“心”? 王守仁的心学

课堂提问一:王守仁心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提示:明中期,程朱理学成为求取功名的敲门砖,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明中期社会的动荡不安。

课堂提问二:王守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提示:认识“心”的方式、对“心”的理解、课堂提问三:陆王心学反映了怎样的哲学思想? 提示 :主观唯心主义

探究: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课堂提问一:宋明理学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影响深远。课堂提问二:应该怎样评价宋明理学?

提示:用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既要看到其积极的影响,又要看到其消极的影响,培养全面准确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总结:

一、对教材知识的归纳总结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宋明理学的影响

二、对教学主题的归纳总结

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它的消极一面,学会全面准确评价历史现象。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存在着很大差异,但两者本质是一致的,即都以儒学的伦理道德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以维护封建统治;同时把儒学推进发展到新阶段,都属于理学范畴。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的总结设计,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分析、理解课本知识,深化对教学主题的掌握。

教学后记:

本课理论水平较高,概念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解分析、学生合作探究、师生交互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有些同学古文功底薄弱,较难理解引用材料的意思,更难理解材料折射出的内涵。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些方面工作。

第四篇:第3课 宋明理学

3、宋明理学

1教学目标 评论(0)

1、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2学情分析 评论(0)

“宋明理学”一课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教师在教学中普遍感到吃力。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叙述典型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深入浅出地表达历史观点,让学生觉得理学是生动通俗的,理学家是可亲可敬而不是道貌岸然。即以感性的知识为铺垫,以达到理性的思考——通过叙述程门立雪、鹅湖之辩、亭前格竹、龙场悟道、徽州牌坊、南康之会等史实,让学生分析、认识理学的南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并深入辩证评价理学的影响。

3重点难点 评论(0)

宋明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两大流派的异同对比,宋明理学的深远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服饰图片 评论(0)

唐朝的妇女服饰,华丽开放,宽松自由,人性解放,女性的地位很高,服饰中有很多佛教思想的影响,比如对人体的崇美,展露肌肤身体。宋朝则拘谨朴素了许多,有人说是宋明理学结束了多彩多姿的唐,迎来了理性质朴的美。(图片对比的模式吸引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情境之中)

活动2【讲授】温故知新 评论(0)

温故:儒家发展的历程: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明、明清之际

活动3【活动】析诗赏画 评论(0)

唐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八一九)正月。唐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要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这封给韩愈引来政治之祸的“朝奏”说明什么呢? 反映了中国文化格局怎样的变化? 这一问题是如何发展的呢?

再以《三教图》链接三教合一的理念。

活动4【活动】课堂教学 评论(0)

一、传统儒学的危机——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1)、时代的挑战—— 儒学 的衰落和 佛道 两教的兴起(2)、争鸣与交融——唐宋时期的“ 三教合一 ”

知新:北宋理学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需要补充更多史料加以分析。合作探究1.理学产生的原因

材料1: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2:(冯)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3: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天下之人若饥渴之于饮食,苟得而已。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摘自《李觏集》卷二八《答黄著作书》 问题:

(1)材料1反映了五代时期对君权的认识产生了什么变化?是对“君权神授”观点有力挑战

学生答:五代时期,皇帝多由藩镇将帅而来,兵强马壮的将帅大都想争夺皇帝权位。被权臣赶出皇宫的小皇帝凄凉感叹:“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在帝王家!”朝代更迭频繁,亡国之君几乎没有善终的,封建统治者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2)结合两则材料说明当时士人政治道德如何? 概括理学兴起的政治必要性。

学生答: 魏晋南北朝以来,王朝更迭频繁,统治腐败,战争频仍,社会动荡,引起思想变化。

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统;

老师补充:严重的社会危机: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3)材料3中的现象反映了什么?这对汉唐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士人政治道德败坏,儒学的教化功能衰危,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冲击。

老师补充:儒学危机:随着两汉儒学的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倾向越来越加强,儒学作为一般伦理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层面的作用就被削弱了。佛道的学说在人们的修身养性方面所起的作用远大于儒学。魏晋南北朝以来国家分裂、战乱不休,流离失守的人们需要寻求精神慰藉,佛教满足了广大民众的愿望,如同饥饿之人遇到食物一般。其实,不仅佛教,道教也有类似的作用与意义,宗教深得苦难人民的心。而佛教和道教也乘社会动荡之机兴起,威胁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为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并加以整理概括

1、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2、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3、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运动)

①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②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③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过渡:面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这些士大夫痛心疾首,希望重振儒学。用引导的方法比用强制的方法更有效,改造儒学才是出路。相比儒学而言,佛、道的优势是:有哲学的系统,能够给苦难中的民众以精神慰藉。中国人在宗教态度上的包容性推动了一些儒家学者为重振儒学,三教合一,从佛、道中吸取养分,儒学有了重大突破,一种新的思想理学在宋代出现了。[儒、佛、道相互渗透]

二、理学的两大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理学的含义

“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教的活动;同时,他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 思想来解释义理,形成以 为核心的新的儒术体系--理学。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它以儒学的内容为主,同时吸收了佛学和道教思想,是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带有明显的佛学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的伦理道德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二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学说的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教学策略:以“如坐春风”“程门立雪”“鹅湖之辩”的成语典故引入对几位理学家主张的归纳:

思考问题:理学与心学的关系?(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鹅湖之会以后,朱陆又有一次重要的会晤是南康之会。公元1181年2月,陆九渊访朱熹于南康,朱熹请陆九渊登白鹿洞书院讲习。陆九渊讲《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者感动不已,至有泣下者,朱熹也当即离座向众人说:“熹当与诸生共守,以无忘陆先生之训。”由此可见,理学与心学都强调伦理道德、三纲五常。所以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两派学问根底是相同的,是理学的两支。

现实生活中的理学家怎样处事呢?朱熹为官时主张正君心,为社稷安稳出谋划策,上书朝廷反对与金和议,力主抗金,体恤百姓疾苦,不畏强兵与权臣;不为官时则招徒授学传承理想,始终不改其志。陆九渊为官、教学与朱熹相似,为官实干清廉,讲学授徒,重视教育事业。从这些理学家的经历中,我们看到理学的另一面是什么?重视精神力量,注重道德修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

三、民族文化中的理学——理学的历史影响和辩证评价

有人说作为明清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理学是压抑人性的、杀人不见血的工具。有人说理学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你认同哪一个观点?为什么

合作探究2:如何评价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不正确?观察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影响。学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讨论并加以概括:

积极影响:理学家的学术贡献: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

(1)理学一改前代学术思想研究的墨守成规,从个人的身心修养来体现儒家学说的义理,丰富了儒学的学术内容和文化底蕴,使儒家思想重新占据正统的地位。

(2)朱熹的学说在元朝以后成为儒学正宗,所编《四书集注》,更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内容及标准

(3)理学提倡个人修养,讲求纲常伦理,提倡忠孝节义,扭转了 唐末五代以来混乱的社会风气,推进了重视道德的社会新风尚,对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消极影响:

(4)理学过分强调内心修养,导致很多士人空谈心性,回避实务。而提倡的纲常伦理对社会发展也有着严重的束缚,尤其是「存天理,灭人欲」的礼教,更抑制了人们追求自由的向往,成为禁锢思想的枷锁。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老师引领学生结合材料为理学把脉:

1、朱熹把“君为臣纲”的原则作为至高天理的体现,要求人们“尊君亲上”,但朱熹并未因此放弃对现实政治生活中君王的批判与抨击。他曾批评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还批评宁宗皇帝“独断”,被认为是达到了传统体制下批判皇帝专制的极限。他希望从天理论出发规范君主的行为,要求君主也必须在天理的范围内行事,以天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一旦现实中的君主与其行为规范、职分要求有违背之处,就应该对君主加以批评、劝谏,使之回归天理的轨道。推行王道,正君心为治国之本的政治思维。

2、“以理杀人”并不是理学家的本意,而是明清统治者为了加强专制统治,有意宣扬理学抑制欲望的一面,忽略了对人民宽厚的一面。一种思想一旦被固化,可能变得面目全非,失去活力。事实上,即使是对理学不合理之处开战的人,骨子里不乏理学的风骨。王夫之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对个体力量的坚持,是对个人社会责任的坚守。

活动5【测试】知识小结 评论(0)

过渡下一课:明清之际的儒学新发展

材料四: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了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代表了理学家的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诗说的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使命要为真理,为学术,为天下担起重担。)温家宝总理2006年9月出访欧洲前夕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曾引用张载(横渠先生)的这四句话来表达心声。“为天地立心”:天地本来没有心,但是在人为的仁爱影响下,天地便有了一颗仁爱之心了。即人可以努力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生民指普通民众,这句的含义是为百姓的安身立命服务。“为往圣继绝学”:这里的“往圣”是指历史上的圣人孔、孟等,因为董仲舒把儒学神学化,久而久之,谶纬迷信盛行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导致儒学的危机,张载等人希望恢复中断了的孔、孟学术传统。“为万世开太平”:指的是要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这是儒家学者一贯坚持的远大抱负。

结语: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使儒学普及化、通俗化,强化了君为臣纲的同时,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恰似本课伊始给大家展示的宋朝妇女服饰,可以说理学不仅渗入了每一个古代中国人的血液里骨髓中和潜意识里,而且对当代每一个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第五篇: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

历史必修三第2课宋明理学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

知识方面

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2.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能力方面

1.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强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

2.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三、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容;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四、教 学 过 程 设计 导入:

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入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家思想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从书中引言杜牧的诗和梁武帝三次入寺院当和尚,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在当时的影响。那么,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而且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1)挑战:

① 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 ②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 ③佛教盛行并且渐趋本土化。

【探究学习】魏晋南北时期,佛教盛行且渐趋本土化的原因?

①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大力支持和扶持—政治需要;

②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 ③佛教宣传来世说,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符合统治需要—思想基础;

④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⑤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2)新发展:

①从内容上看,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②从传播的范围看,北方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大力崇儒兴教;

③从影响上看,儒学不仅成为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

2、隋唐时期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1)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2)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唐朝初年,李渊和李世民尊道抑佛,李世民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确立了道教的特殊地位。武则天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道教势力受打击。唐睿宗、唐玄宗父子二人迷信道教,道教优势又逐渐得以恢复。唐肃宗、唐代宗崇佛,道教势力再次衰退。到了唐武宗时,朝廷废禁佛教,独尊道教,第三次出现道胜于佛的优势。道教宣传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轻徭薄赋的要求有相同相通之处和异曲同工之妙,适应了唐初社会在大乱之后,天下初定,人心思治,统治者调整政策的政治需要。同时,道教也提倡佛教的“因果报应”,还鼓吹儒学的“忠”(忠于君主)和“孝”(孝敬父母),、也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隋朝比较重视佛教。唐朝有三次崇佛高潮,第一次是武则天时期,武则天曾利用佛教篡位,谕令佛教应在道教之上,进一步刺激了佛教的发展。第二次出现在肃宗、代宗时期。第三次出现在唐懿宗时期。隋唐时期是是中国佛教的成熟期。总之,魏晋到唐朝儒学的发展:

正统地位、繁盛之势(汉代)儒、道、佛三教逐渐融合(魏晋南北朝)三教合归儒(隋朝)三教并行、受到挑战(唐朝)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朱熹。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

②“格物致知”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朱熹的哲学思想主张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理气论;二是心性论;三是认识论;四是功夫论。其所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

【学思之窗】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第13页)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③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探究学习】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解题关键:叙述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思路引领:可以分别叙述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也可以综合程朱思想的几个方面。

答案提示:①“天理”是万物的本源。②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③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探究学习】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1、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郭巨埋儿、三寸金莲、贞节牌坊)。

2、积极:

①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④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总之,以上这些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①“心即理也”;

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①王阳明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致良知” ③“知行合一”

三者都是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4、影响:

明朝中后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学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1)内容相同: ①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 ②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 ③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

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四)、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内容:

1、提取图片信息,拓展课本知识,探究历史问题。

2、了解思想观点,观察发展变化,分析地位价值。

3、联系相关知识,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全课上完后对本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宋明理学的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了解宋明理学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六、随堂练习

1.宋代人智圆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请思考: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领域的一种什么现象?这种思想现象在魏晋隋唐时期的表现如何? 答案:(1)上述材料反映了儒学、佛教、道教三教合一的局面。(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皇帝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在融合的趋势中进一步吸收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C)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七、布置作业

1、隋唐时期,我国的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儒学家们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三教是指(C)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道教、回教 C、儒学、道教、佛教 D、天主教、佛教、道教

2、二程与朱熹理学思想的共同点是(A)A、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B、人应用道德理性支配行为 C、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D、都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3、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不同的学派,艺术空气也很浓厚(D)A、反映了宋代的开明政治 B、是宋代新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表现

4、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请问这位古人是(B)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5、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略)

八、板书设计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与新发展(1)挑战:(2)新发展:

2、隋唐时期从“三教合一”到“三教并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1)隋朝(2)唐朝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

3、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

(2)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4、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

2、陆九渊的“心学”主张

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

4、影响

(四)、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

九、教后记

本课通过对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变化的有关知识的掌握,认识意识形态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中国历史上的思想文化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规律,探索宋明理学的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并使学生认识到:

1、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存在。

2、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正确看待和评价各个时期儒学的历史地位。

下载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③必修1.3《宋明理学》教案

    第三课:宋明理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

    第3课_宋明理学教案(共五则)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理学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理学家及其观点,记忆理学的代表性语录,准确解释理学一词及其由来。 2.阅读课文中的材料,提炼其观点,比较程朱理学和......

    历史必修三第4单元第3课学案(大全)

    潼南一中学案2014级历史必修(3)第 四 单元第13课编写( 唐琳 ) 审订( 廖斌 )审签( ) 姓名( ) 班别学号( )评价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结构整合】 【目标重难】 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

    人教必修三历史期中总结

    期中考试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 “罢......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2课教案

    篇一:2012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案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识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掌握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1课教案

    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教案课标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地位 2 知道相对论、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知其意义 重点:经典力学和相对论 难点:相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收复新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3课 收复新疆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通过引......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第3课 宋明理学教案 人民版必修3

    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2)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