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版人教八年级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 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目标导学二:定都天京
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
让我们根据地图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3.教师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学生回答: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西征。教师讲解: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种方法?(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分配方式规定部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分配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评价:这一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 学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4.教师过渡:军事上的全面胜利,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目标导学三:天京陷落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
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3.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学生回答: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4.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学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6.教师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7.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8.教师总结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板书设计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二、定都天京
三、天京陷落
作业:基础训练
第二篇: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教案
第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高考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的过程,《天
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及评价,天京变乱出现的原因及影
响,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历史意义分析。
【基础知识】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3、主观原因: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
二、经过
1、开始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2、前期:(1851—1856):金田起义,攻占永安(初步建政权),攻克南京(正式建
政权),北伐,西征(全盛)。
后期:(1856—1864):天国悲剧,天京保卫战(打垮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攻破江南大营,上海近效战,安庆保卫战)
三、治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土地分配,产品分配,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1856年,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方案。
四、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五、作用: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对后来的民主
革命有重要影响。
【重难点】
1、《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联系与区别?(全品P29)
(1)联系:
A、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的文件,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没有真正实施过。
B、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主张方面是相反的、矛盾的。
2、区别
A、颁布的背景不同。前者颁布时太平天国正处在强盛之时,后者颁布时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落。
B、社会经济主张不同。前者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后者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即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
C、群众基础不同:前者满足了农民的利益要求,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可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D、作用不同:前者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后者没能付诸实施,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2、如何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教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由他们作为自给自足的闭塞的小生产者所决定的,特点是分散性,狭隘性,封闭性。
A、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而一家一户男耕女织式进行分散生产的小农正是这种生产形式的最主要体现。同时,这也使得农民(小农)变得十分孤立、闭塞,很难形成有组织的力量。在近现代比他们先进的阶级产生之后,他们只能靠别的阶级(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来领导他们,不可能由他们去领导别的阶级。
B、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孤立、闭塞地位还决定了他们的眼光十分短浅和狭窄,所以他们提不出先进的科学的斗争纲领。
C、农民不是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因为在封建社会末期,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是由小生产向大生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绝不是保持甚至倒退到小生产状态。
D、如果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农民起义即使建立了政权,最终还是会退化变质为封建政权。
3、与旧式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A、时代背景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起义原因新:既有本国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C、担负任务新:反封建同时又反侵略。
D、起义理论新:得用外国宗教发动农民反封建。
E、治国方案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F、失败的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第三篇: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14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基础落实】
一、金田起义 1.原因: 2.准备:
3.金田起义:
二、天国兴衰(1851-1864)
1、发展时期
2、全盛时期
3、衰落时期
4、最终失败
思考: 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补充】
1、《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⑴土地分配原则和方法⑵产品分配原则和方法 ⑶实施目的:大同社会
评价: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以土地为中心全面改造封建社会建设农民理想社会的方案,前所未见。它继承和发展历代农民“均田”斗争思想,第一次鲜明突出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是几千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⑵局限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资政新篇》(1)内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为振兴太平天国,于1859年冬提出的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这些主要内容。(2)评价:《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其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
【当堂巩固】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下列不属于洪秀全理论来源的是(A.西方基督教义B.农民平均主义C.佛教思想D.儒家思想 3.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永安建制②创立拜上帝会③金田起义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
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政治意义主要在于A.太平天国起义有了稳固的根据地B.使太平天国运动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最高峰D.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9.太平天国运动中有这样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的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 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 10.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B.洪秀全本人的腐朽变质 C.统治阶级的内讧不可避免D.太平天国隐伏着失败的危机
11.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B.①③C.②④C.③④
12.关于《资政新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B.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C.迫于形势没有实行D.目的是振兴太平天国
1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B.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C.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D.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6.杨秀清在《谕英使文翰》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这表明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维护民族权益B.农民阶级落后于时代的小农的封闭意识 C.没有与外来反清势力联手D.对西方列强本质认识不清 二.材料题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引自《洪仁玕自述》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妖”是指什么?(2)“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事?
(3)洪仁玕分析的天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认为正确吗?说出理由。(4)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第四篇:第15课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一、明确目标
1、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太平天国运动的酝酿: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拜上帝教
(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太平军的北伐、西征
(4)天京变乱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洪仁 干与《资政新篇》
(5)太平天国的失败:清军围攻天京天京保卫战
2、应得到的认识:
(1)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环境下爆发的一次农民革命战争。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但是它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
法实现。
(3)太平天国远未达到推翻清政府的目的,其领导集团内部却争权夺利,发生了严重的内讧事件。事件的发生反映了封建思想的侵袭和小生产者的狭隘性。
(4)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它的敌人不仅是
握有全国政权的清朝统治者,还有外国侵略者,其斗争英勇抗击了中外发动势力。
(5)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了在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应培养的能力:分析洪秀全的宗教理论与太平天国的反封建革命纲领,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的积极性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法指导
1、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的分析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历史事件,一定要把它防子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而历史环境的最基本因素是社会的经济状况。因此分析某一次革命的原因,首先要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矛盾。而经济上的这种矛盾必然集中反映在政治上,这样就要分析当时的阶级关系。但革命为什么偏偏在这时候爆发?这就要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形势成熟还不一定爆发革命,还要有革命政党或领导人物的努力。所以分析革命的原因的一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矛盾、阶级关系的变化、革命形势的形成和革命政党或革命领导人的革命活动,有时候还要指出革命的导火线。
2、《天朝田亩制度》作为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案,其内容实际上讲了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其制定的原因要分析为: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和阶级利益的反映,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三、明确重、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和《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四、教学过程
“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旗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竹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
立丰碑”这是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歌,也是壮丽人生的赞歌。它反映了一百多年前大
规模农民起义的豪迈气概,更演绎了他们可歌可泣的人生。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中国人的主体,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至今依然如此。中国古代发生过无数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回忆古代农民运动发生的主要愿
因:如 土地兼并,土地失去;王朝统治腐败;水旱灾祸等。但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的农民运
动情况又怎样呢?
[
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原因:
[见课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阶级矛盾的尖锐
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
创立拜上帝教
运动的发源地是广西 原因有:地瘠民穷,灾害严重,矛盾突出;地处边陲,各民族居
住区,民族、阶级矛盾尖锐;当地天地会的传统,清统治势力薄弱
经过:金田起义——定都天京(今南京)
(1851年)(建立政权,与清对峙)
二、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
1、颁布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平分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目的:田同耕,饭同吃,衣同穿,钱同使
评价:(1)强烈的革命性
(2)空想性
(3)落后性
结果:没真正实行。主观原因:没有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
客观原因:其规定是空想,无法实施
2、行动:北伐、西征
清政府这时已经是焦头烂额,但是更加紧了对太平军的围剿:城东孝陵卫一带建立
了江南大营,扬州城外建立了江北大营,这两座反革命营垒,象两只凶恶的魔爪,时时准备
攫取天京。
针对当时形势,太平军领导者决定:在天京严密设防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军事斗争,巩
固和发展革命的胜利。
这一时期,是太平天国战略进攻时期军事胜利的全盛时期,并为太平天国后期坚持长期革命
战争准备了条件。
[提问]太平天国军事全盛局面是怎样形成的?是否还存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强盛局面?
农民政权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更不可能阻止政权的封建化。所以,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思想上的牢固基础,革命的高潮隐含着危机。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据此推理,太平天国往下会怎样发展呢?
当时天国的人们,个个喜上眉梢,他们预计这三伏天一过,将会听到更加振奋人心的喜
讯。然而三伏天刚过,早晚已有些凉爽,人们的心情却显得异常的阴郁和惶惑不安,因为
人们所期待的喜讯,马上就要化为乌有。
天京变乱
天京变乱是领导集团内部严重分裂以致互相残杀的大变乱。
同室操戈的发生绝非偶然,它是农民政权封建化和农民领袖思想意识封建化的必然结
果。
起义初期,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起自草莽结盟,情同骨肉”,上自天王下至士兵,过着大体一致的“军事共产主义生活”,彼此之间是团结的。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开始陶醉了,享乐思想发展很快。[见课本《天王府》插图]
{解释}天王府原是清朝两江总督的衙门。建都天京后,天王立即大兴土木,加以扩建,拆毁了大片大片的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劳动男女,半年后刚建好,一场火灾把它烧毁了,1854年初又在原地重建,周围十余里,宫殿园林,精雕细琢,金碧辉煌。天王每用饭,开始必放礼炮,奏乐,敲锣打鼓,直到用完饭,才能停下来。从天王到普通的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之间犹如天壤。彼此的穿衣,车马,依仗,称呼,都有明确规定,不能违犯。否则,就要受到严厉处罚。天王的轿夫有64人,东王有48人。
洪秀全在《天父诗》中则公开宣扬“生杀由天子”,即和封建皇帝一样,拥有生杀大权。并继承了封建道德的三纲五常,说什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臣错无主错”。表现在生活起居上,也都按照帝王将相的规格来铺排。进入南京不久,便大兴土木,广建王府。新建的天王府周围更达十余里,墙高数丈。城称金龙城,殿称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至于东王府则“穷极工巧,骋心悦目,以耀同俦”。生活上的腐败,失去农民起义军应有的进取心。并由此引起的争权夺利,把好端端的太平天国引向失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内耗七斗八斗,自相残杀下来,太平天国江河日下了:队伍严重损伤,力量大大削弱,造成军事、政治和思想上的严重危机。
变乱的发生,打破了拜上帝教美好的神话,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和政治恶果,从此人心离散,朝政不修,革命队伍的纯洁和团结已难以保持;军事上,此次事变给了敌人以喘息的机会,使反革命得以重新组织力量向太平军反攻,太平天国则被迫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由胜利走向停滞衰落。
老成凋零,勉力支撑江南一隅,岌岌可危之局的,就剩下两个后封之王了。重建领导核心:
政事:洪仁干干王
军事: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话用在陈玉成身上恰如其分。[联系课本小字]
陈玉成、李秀成都智勇双全,身经百战,自己凭功劳,由普通士兵升任统帅,晋封为王。两人在力所能及甚至力所不及的情况下,进行了千方百计的拼搏。
此外,洪仁干也来到天京,第十九日,即被封为干王,并授予总理一切的军师的职务。洪仁干因给天王上奏《资政新篇》而名垂后世,为史家论客所艳称,几无异议。
内讧是天国元气大伤,但广大的太平军将士在新的领导集团的领导下仍然是力图振作,坚定不移地保卫着已经占领的土地。
太平天国的失败
1、中外敌人的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直接原因和主观原因)
曾国荃湘军主力天京
曾国藩:李鸿章淮军与“常胜军”苏州、常州
左宗棠湘军与混合军浙江
2、天京的陷落(太平天国失败的标志)
天京被围,此时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老弱妇幼不足一万人。将士们誓死抵抗。最后被围者点火自焚,壮烈殉国。(未酬“灭妖”志,英烈殉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
历史已经走过了100多年,后人回过头去看看这段历史,还有许多经验教训让人回味。
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的血没有白流,它打击了清封建王朝,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洪仁临终前留下的一首诗(译自英文史料),表达了太平天国英雄们的信念:“永别了,我要再说一句:/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念,/涌现在我的面前——/祖国亡了,/可是,未来的某一个时期,它一定会复生!”
小结 :(略)
第五篇: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推荐)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起义
一、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
1、背景(1)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
(2)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使社会矛盾
(3)理论创建: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4)组织准备
2、兴起
(1)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建立政权: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3)定都: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3、发展
北伐西征东征1856达到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天朝田亩制度》
(1)颁布
(2)内容:a、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b、分配
c、核心: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3)目的:为了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4)评价:a、性质:天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性文件
b、革命性: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c、局限性: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经济、文教(法治思想、政治民主化思想)
(3)评价: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4)特点: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资政新篇》不是《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不代表农民阶级利益,不是农民运动的展的产物)迫于当时形势:a、战争环境
b、缺乏必需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
三、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天京变乱
(1)原因 a、定都天津以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
b、腐朽思想日益滋长
c、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2)经过
(3)天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后期防御
(1)提拔年轻将领:陈玉成(英王)和李秀成(忠王)指挥军事,洪仁玕总理朝政
(2)军事斗争
3、失败
1864,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原因:(1)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主要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明确提出反封建)的时代特征:(1)反侵略反封建(2)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