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补蝉说课稿

时间:2019-05-12 17:3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螳螂补蝉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螳螂补蝉说课稿》。

第一篇:螳螂补蝉说课稿

<<螳螂捕蝉>>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二、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么一篇通俗易懂的课文通过自读并从中明理并不难,但学生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形势缺乏了解,所以借“螳螂捕蝉”的故事使学生与课文中的吴王一起恍然大悟,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有关要求,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禀”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的语言环境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4、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二、教学设计

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通过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并准备了春秋诸侯争霸图、螳螂捕蝉的画面以及文中的有关语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目的是优化本课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再次感知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内容并指名交流,使学生再次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二、研读课文 读中感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读悟第一段,了解故事起因

在学生交流了课文内容之后,我顺势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读读想想然后交流从中知道了些什么?在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大臣们的顾虑,抓住“乘虚而入”“不堪设想”,借助春秋诸侯争霸图了解当时的形势,并通过引导学生模拟读吴王的话体会吴王的执迷不悟。

(二)研读2——11节,感悟故事寓意。

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少年是怎样劝说吴王的”为题,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读读想想并在感受最深处写上一两句。读完以后还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畅谈各自收获,只要尊重对文本的理解即给予一定的肯定。其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少年给吴王讲述的“螳螂捕蝉” 的故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揣摩蝉、螳螂、黄雀的内心活动,一方面借助媒体的直观演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隐伏着祸患”这一故事寓意。板书:

只顾眼前利益

忽视身后隐患

(三)引读12节,明白其中道理

在学生对“螳螂捕蝉”的故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以后,我用引读的方式带学生进入课文最后一段,这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是揭示寓意的关键之处。为此,我及时引导学生前后联系,精读并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先想想吴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并组织学生将所感所悟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会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点拨、引导、深化,使学生的认识不断走向丰满。这一过程,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而且丰富了学生个性化的语言,也为阅读与学生的写作训练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联结点。

第二篇:蝉说课稿

第18课《蝉》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赵晓红,来自天津市辛庄中学,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展示我的模式、我的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之《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得失,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构想和感悟。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本单元以“感悟人生”为主题,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从初中教材编排体系看,七年级上册是初中教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三个阶段中的,初级阶段,七年级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提升还处于起始阶段,本单元的课文很好地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课是对人生的初步感知,为八九年级深入体悟人生奠定了基础。

因此,依照课标,立足学情,结合文本,我确定如下目标:

1、教学目标:了解常识,感受本文的内容及情感。掌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并能应用于写作中。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2、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旨、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难点:掌握写法,并学以致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贯穿始终。

二、教学模式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天津市辛庄中学‘四段式双案导学’”教学模式。“天津市辛庄中学‘四段式双案导学’”教学模式。依托于我校较为成熟的“四段式同伴互助”备课模式,是以导案、学案为载体,自主、合作、探究贯穿始终,教师精讲、点拨,师生互动,目标达成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四段式双案导学”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导学探究”“达标拓展”“反思提升”四个阶段。自主学习包括:精彩导入、明确目标、围绕基础,指导自学,体现学生独立思考。导学探究包括:围绕重难点,合作探究有层次,有价值的问题,提炼方法,总结规律。达标拓展包括:知识落实、能力提升、思维拓展。反思提升包括:完善预设教学环节、学以致用,有效指导今后教学。

四个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种理念和手段。四个阶段,相互渗透,适时穿插,灵活运用,完整统一。

三、教学设计: 现以《蝉》为例,结合以辛庄中学四段式双案导学教学模式,展示我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的教学策略,和谐的师生互动,目标的实现达成。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运用图片、音乐、美的语言精彩导入。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2、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常识,解决生字词,勾画文中表现蝉的特点的词语,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常识、字音。

[方法指导]指导学生勾画文中表现蝉的特点的词语,在教学中用这样的话引导学生:

文中的蝉是一只怎样的蝉?试用这样的句子回答:“我从哪句话中,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蝉”?

[设计意图] 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扫清字词障碍,体现学生独立思考。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勾画圈点关键词句,为理解内容、主旨、作者感情做准备。

第二阶段:导学探究:

1、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对蝉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联系关键词、上下文和主旨句回答,进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层层递进、抽丝剥茧的问题的探究中,明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突破重点。这样的答题方法,同样适用于中考课外现代文阅读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运用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法能更好的表现主旨?

[方法指导]让学生把原文和删减后的文章做比较,分析用“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法表现主旨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交流,合作探究有层次,有价值的问题,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理解并掌握本文的写法及其好处,从而突破难点。

3、品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设计意图]默读、品读相结合,使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本文的主旨、写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一种情感的升华。

第三阶段:达标拓展:夯实所学,整体提高

让学生默读《蚂蚁》这篇短文,分析:本文是如何用“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手法表现主旨的?

[设计意图] 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法,落实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总结答题规律,拓展理性思维。

第四阶段:反思提升: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让学生试用 “欲扬先抑”或“以小见大”的写法,构思一篇小短文或作文片段,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完善预设教学环节、学以致用,使学生更加清楚本课的收获,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效指导今后教学。

2、作业布置:

①、自制读书卡片,把对本课的感悟写在卡片上。

②、以组为单位,制作与本课主旨相关的手抄报,每组制作一份,可把读书卡片的内容和本课所写的优秀作文写在手抄报上。或出黑板报,甚至推荐到校报上。这是我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 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得失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提高对潜能的认识。我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对课标的把握,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设计的问题

有价值,能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教学越来越能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关系的和谐统一。

本课的设计可能看起来不够全面,以往面面俱到,在挖掘主旨时,我曾这样设计:角度一:本文写的是“17年蝉”,它生活在北美洲。其实,还有很多蝉,从生到死仅有两三个月,可引导学生与本文对比,使学生体会蝉精神的可贵。角度二:蝉等待了17年如果不在这个夏天纵情歌唱还值得作者歌颂吗?引导学生得出:不能碌碌无为,要善于抓住机会,怒放生命,发挥生命的价值。新学期,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侧重分析某一方面,本堂课,侧重分析写法,辐射其它类似文章的写法,并学以致用。可能不够全面,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地探索、完善。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理解和分析,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指点帮助。谢谢!

第三篇:《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

《蝉和狐狸》说课稿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教学准备:

课外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还记得吗?讲一讲。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板书。

3、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护理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不过这回蝉可没有上当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 和 狐狸。

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主人公是谁?讲了什么故事?说了什么道理?

2、弄清情节:设置骗局巧作试探揭示缘由。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

( )的狐狸 ( )的蝉

2、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a:(贪婪狡诈)的狐狸

(1)设下圈套(板书)“圈套”指什么?(使人上弹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坏主意,谋害人的主意;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句子读,画出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

a、“您”——尊重蝉,“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的好词儿都用上了。

b、想象神态(满脸堆笑、虚情假意)

c、试着练一练。指名读。

(3)在炎热的夏天中,你们觉得蝉声如何?(难听,叫人觉得烦躁)看出狐狸虚伪的夸奖

(4)狐狸真的再赞叹蝉声吗?哪个词语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故意赞叹——板书)它真正目的何在?

① 故意——赞叹蝉,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里想的是坏主意,可以用什么成 语来形容它呢?

(心怀鬼胎、居心叵测、居心不良、口蜜腹剑、黄鼠狼给鸡拜年)

② 目的——骗蝉先来好吃它

b:(愚蠢凶狠的)狐狸

“狐狸以为是蝉,就猛的扑了过去。”

理解:

① 树叶扔下去,狐狸一看,以为是蝉上当了,飞下来了,美餐送上门来了。

② “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b﹑扑——速度快,用力猛(生模拟动作);c﹑像饿极了的疯狗凶猛无比;d﹑若是真蝉,蝉在劫难逃,葬身狐狸腹中。e﹑愚蠢——门缝里看人,以为蝉上当了,中了它的圈套,明明是树叶,它却看不清楚,猛扑说明它是愚蠢的,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可笑至极。

3、分析蝉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a(聪明机智)的蝉

(1)“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察觉”——思维缜密;“扔”——试探,警惕性高 相机板书:察觉有诈

(2)“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领悟:蝉善于观察,敏于分析;保持警觉,怀有戒心;善于从别人灾难中吸取教训。相机板书:怀存戒心

(3)除了这些,蝉的机智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还体现在对待狐狸的态度上,即使知道狐狸险恶用心,它却没有破口大骂,面对要吃自己的狐狸。在生死一线之间,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朋友”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理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这蝉可谓“真聪明”。

b想像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西湖厅奉承话的蝉,在听到美言后,可能会怎样想的,又怎样做的`?

所想:①人家赞美,我不下去,就是不给人家面子,那多没礼貌啊!②很少有人说我歌声“多么美妙”,没有人夸我是“天才歌唱家”,今天狐狸赞美我,我可不能不识抬举。③人家狐狸说了那么多好话,又不是有求于我,我不下去,岂不是冷了人家的心?今后还有谁赞美我呢?④人家一番好意,看得起我,让他看看我又何妨?

所做:①昂起头,挺起胸,仿佛自己真是个“天才歌唱家” 。②往下爬,下去就会一命呜呼,成为美餐。

c扔树叶之前,它又想过什么?

① 它狐狸很狡猾,很多人都被骗过,连虎大王都被它玩过一把,我该小心才是。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可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 “乌鸦接班人”。 ③可是,万一狐狸改邪归正,浪子回头,我对它不理不睬,不是显得太小眼了吗?也太不礼貌了啊!④怎么办,我不妨来个“扔叶试路”这就叫急中生智。

d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凶神恶煞样儿,又会怎想?

①好险啊,幸亏我多了个心眼,要不然,命丧黄泉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②对待狐狸这样阴险狡诈的小人,千万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四、感知寓意

1、分角色读课文,带着感情去读。男生读狐狸的话,女生读蝉的话,老师读旁白。

2、齐读课文寓意句子,板书寓意。

3、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考试不检查丢分,迷信手机中奖,电视上猜字谜等。

4.你知道相关的名言吗?交流。

5.小黑板出示名言共勉。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英)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7.拓展阅读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语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课后请认真阅读《伊索寓言》。

五.练笔

乌鸦听说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蝉。围绕“受骗”这个话题,它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续编下去。

六、板书设计:

(聪明机智)的蝉和(贪婪狡诈)的狐狸

(愚蠢凶狠)

察觉有诈 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 故意赞叹

扔叶试路 猛扑中计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蝉和狐狸》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蝉和狐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课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易懂。寓言讲的是狐狸用奉承话骗蝉想吃蝉而没有成功的故事。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人的在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

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寓言的寓意,并能从中获益。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小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我将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探索寓言的寓意。帮助学生真正的从现实生活中受益,明白一个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的道理。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我参照教材的意见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了解故事的内容,体味寓言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寓言的寓意,并从中获益

五、说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因此,以读为主是本教学设计所体现的要点。坚持以“读”为主线,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并在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情地去学习朗读、默读,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语感,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设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课

为了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顺利导入新课,我将对学生进行提问:

小朋友么,你们谁还记得《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啊?谁能说一说?

《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的大忽悠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这个故事的名字是(板书课题)蝉和狐狸。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交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民主导学

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谁来说说《蝉和狐狸》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1)任务呈现(一):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策略(1)默读课文,用最简练的四字词来填空,并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明原因,并做好批注。

()的蝉()的狐狸

(2)、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给足学生时间,让孩子们自主合作学习。做好展示准备)

学生展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写板书:

同学们,比较一下《乌鸦与狐狸》和《蝉和狐狸》为什么乌鸦会上狐狸的当而蝉却能避免上当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任务呈现(二)文白对读初识古文

策略:

1、认真读读古文,再读读课文,想想古文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先自学,再在小组内交流。选一个代表发言。

(课上设计与古文接通这个学习任务是想为学生打开一扇经典汉语之门,并为孩子们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子。)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聪明机智愚蠢凶狠

贪婪狡诈

蝉和狐狸

察觉有诈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故意赞叹

扔叶试路猛扑中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鲜明的反应出文章的结构,有显示出蝉的机智、聪明和狐狸的狡猾、奸诈。有利于学生把握寓言的结构和寓意,突破文章的重难点)

第四篇:蝉 说课稿+反思

第九册 第二十二课 《蝉》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叫韩静,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我说课的题目是《蝉》。这篇课文被编排在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第九册第二十二课。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蝉》是一篇科普散文,选自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课文讲述了“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惯,通过观察,了解到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但同时蝉有时没有听觉的,他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了解有关蝉的知识,知道人类与动物之间应该而且可以和谐相处。

二是学习把课文划分几部分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能够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产生对食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基于此,对于学生而言,本文把蝉人格化的语句需要体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需要学习。

《蝉》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承前“主要是指本文的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的说明文学习的基础上对语文能力进行综合强化,这意味着教师在教法上可以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研究,让学生在更高的要求之下自主地完成旧有能力的提升,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启后”,是指学生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强化学习后能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本单元编排用意和本课特点,以及本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能力目标方面,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朗读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了解说明文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蝉的,是怎样说明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本篇文章显现了作者仔细认真观察和一丝不苟的实验,反映出一名昆虫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作者把蝉当作人、当做朋友来写,展现了一位作家的人文情怀。全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说明的道理令人信服,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将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蝉的,是怎样来说明的。并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蝉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作者对蝉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尽量生动感人,所以基于此我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把蝉当作人来写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作为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恰到好处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据课文内容,我将采取几种教法:

1.以读代讲的方法

读是阅读中最主要的,学生读通、读懂,自己从中获得知识比老师灌输效果要好的多。集体讨论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加,同时互相交流能使学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识。

2.讲授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我将指领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将进行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彻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识、获得知识。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所以本节课中我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所以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划、议、悟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代替单一的讲、管形式,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境界

三、说教学过程

本文我设计用3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是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第(2)课时主要是组织教学、教授新教材和巩固新教材,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解决文章的难点。第(3)课时课后测验。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并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程本身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上课伊始我请同学先谈一谈自己对蝉的印象,可以从外观特点或是生活习性等多方面入手。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课文。

“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首要地位,老师要给学生自读,自悟的空间,而不可流于形式。所以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或轻声读,或朗读,或分组读,或问读,或同桌互读,借此机会导读书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一下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蝉的特点的,说说主要内容,养成边读、边思边动笔勾画、旁批的良好地读书习惯。再“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学生在读中识字、读中巩固。学生在自主读书、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和合作探索中,学会了合作,思维被完全激活。在读通读熟中感受到了自主读书的乐趣,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自我表现的参与意识及成功的喜悦。同时水到渠成地悟出了文路:蝉是“我”的邻居——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蝉是没有听觉的。

在整体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分部分学习文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本环节让学生默读一下文章第2~7自然段,思考一下作者是用哪些内容来说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怎样说明的,你有什么体会。然后给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和汇报的表格,学生先自行填写,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互相借鉴。待同学填写完毕后在进行全班的交流讨论。这样,学生既发挥了思维潜能,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学科间的整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说:“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方法。”只有积极思考、独立深究、善于发现、敢于质疑,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动机潜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请同学按照学习蝉非常喜欢听音乐这部分的方法自己学习“蝉是没有听觉的”这部分内容。从而真正的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生学习了蝉喜欢听音乐和蝉没有听觉这两部分后,同学回到文章的整体上来,回过头再读一下文章的第1自然段,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即“文章第1部分在本文中的作用”思考之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而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汇报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这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课堂对话的发展。

为了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我再次请同学结合课后练习2,在文中找出把蝉当做人来写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才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为了体现以“导”为前提,“读”是途径“悟”是关键的理念。“读”与“悟”成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动力。而“导”的过程也就指导学生“读”和“悟”的过程。请同学反复朗读这些句子,用朗读促进理解。最后选择几句自己感兴趣的话抄写下来,已达到词语积累的目的。

课后应该是一个新的学习轮回的开始,引导学生参与延伸性的语文学习,能使学生从中吸收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发展个性。在课堂最后这个环节,我请同学完成课后练习4读读写写,从中练习学生的理解词语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22 蝉

喜欢音乐 没有听觉 举出具体事例 推想和观察

第五篇:螳螂捕蛇说课稿

螳螂捕蛇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2)、了解按观察过程进行记叙描写的方法。

(3)、懂得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螳螂捕蛇》。

显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2)、了解观察过程进行记叙描写的方法。

(3)、懂得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3、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

4、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先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

(学生开始朗读,教师及时指正,及时评价及时正音。)

结合联系三,读停顿。

同学认真大声朗读课文。

再请几个同学朗读。

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对照注解译读课文,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8分钟后,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然后看谁译讲正确。

显示有疑难及关键的字词。

译讲方法,先读一句原文,解释重点词,最后连起来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有错,请帮助纠正。

偶 以尾击柳 攫 行 状 攧 甚 审视 去 厉 殊无所见 竟 觇 大疑 革

围 临

10、自由朗读课文

讨论

在这篇文章中处处流露出他仔细观察的痕迹,从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登觇 审视 渐近临之 视

看出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借张姓者从远到近的观察顺序。

具体观察到什么事物?蛇和螳螂

观察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蛇,用文中的语句说。

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側倾跌之状。

告诉我们这是一条怎样的蛇?

巨大,力量大,痛苦深。但与螳螂比应该是强的。

那么其中的螳螂有是怎样的?从形体上讲,哪句话写出它的特点?

然审视殊无所见。

但是螳螂又是怎样战胜蛇的,课文用哪些语句说?

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研读这几句话分析螳螂如何战胜,用自己的话语说。

占据有利位置,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刺入深,持之以恒。

这也是这篇文章要告诉大家的道理

12.插图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服务,大家觉得这篇课文的插图有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通过为课文插图指瑕,从课文语句“巨蛇围如碗”和“殊无所见”的分析中得出蛇画得太小,而螳螂画得太大了的谬误。学会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景和物的方法,并能举一反 回忆第四单元的《牡丹图》与《斗牛图》来加深印象,从而养成观察的习惯。

在明确本文的中心之后,可以让学生讲述有类似课文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道理的故事。[提示]历史上诸如火烧赤壁等历史上“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役均可说明问题;还有像济公故事中的蟋蟀斗公鸡等也可。

作业布置

(1)反复诵读,做到熟练背诵

学习古文言文短篇小说,不仅要读懂,还要注意积累,因此学习文言文,特别是名句名篇,更要做到熟练背诵。

(2)读后学写,以写促读

以《螳螂捕蛇》为基础展开丰富想象,按观察顺序,结合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将原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这样做不仅可以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加深对原小说的理解,做到以写促读。

《螳螂捕蛇》评课

《螳螂捕蛇》是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邵老师的这节课能扣住单元重点,教学目标明确,注重朗读及译讲课文,能使学生把握文章中心。

邵老师以介绍作者及作品导入,多次要求学生个别或集体朗读课文,教师并且指出了朗读文言文不仅应注意朗读准字音,还要注意朗读节奏和语调。我觉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加强文言文朗读的确很重要,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能为阅读、理解浅近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译讲课文,这样就能化难为简,便于疏通文意。

在译讲基础上,布置的几个思考题

能够让学生深入课文,进行挖掘,从而悟出文章的中心: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要求学生观察插图描绘得好不好这个环节,也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觉得新鲜,从而更深地理解课文。

有一点可供商榷:讲授课文时,可多联系以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使学生触类旁通。

重视基本功 发挥自主性

让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和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是教材设计《螳螂捕蛇》这篇文言短篇小说的目的所在。邵老师的公开课很好的达到了这一效果。

一.成功处理了教材,克服了文言文相对枯燥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鉴于学生刚进入中学正式学习文言文,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缺少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同时不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写此文的现实意义批判功能。所以邵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一内容进行大胆地舍弃,在课上不作要求,而放在学生课外自主的积累中。

学生初步理顺文章后,邵老师重点让学生分析比较了文中的螳螂和蛇。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了动物形象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归纳,弄清了文章的主旨。

二.成功挖掘了教材,拓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邵老师特别强调了在对字、词、句的落实,这是文言文教学的传统重点。与此同时,邵老师还利用了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剖析插图,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谈自己的看法。这一做法,既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文章的具体理解和掌握程度,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和表述观点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把教材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结合文言文的特点,突出了朗读训练

“读”是古文学习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邵老师也安排了大量的朗读,而且形式多样,层次清晰,与授课进度、学生掌握的程度结合紧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邵老师对于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读音给予了及时的纠正。并适时讲解文言字词,让学生在纠正自己的错误过程中取得进步。这种做法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了“45分钟内”的效率。

总而言之,邵老师的公开课目标明确,流程清晰。邵老师讲解生动,学生积极活跃。方方面面都值得我好好学习。

螳螂捕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螳螂捕蛇》这篇文言短篇小说是义务教材浙江版初中第一册第五单元3课。这一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都是围绕既定的单元目标而组织在一起的。其共同点便在于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景与物,才能准确真实地去反映生活。本单元是紧承第四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进一步让学生懂得观察、反映周围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逐步提高观察和反映周围景物的能力。另外,由于本文是初一学生接触的第四篇文言文,因此,应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能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2)、了解按观察过程进行记叙描写的方法。

(3)、懂得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二、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学法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螳螂捕蛇》是一篇短篇文言小说。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也无议论语。但实际上,诗人却巧妙地以事寓理,告诉读者“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读、讲、想、议”的教学法。

(1)读: 读包括预读和导读。预读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包括字典、词语手册),学会文中生字,初步理解文意,为导读铺平道路。导读,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要求的`读。

(2)讲: 由于文言语句精炼,句中常常有省略成分,且有“然、以、之、以”等“一词多义”的语法现象,教师如不认真讲解并予以归纳,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

(3)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什么观察顺序来反映螳螂捕蛇的,并能找出相应的词语加以解说。从对螳螂为何能杀死巨蛇的原因的讨论中来理解课文寄寓的深刻道理。

(4)议: 是想的延伸,是对读、讲、想三个教学过程的升华。结合单元要求,为课文插图指瑕。学会如何观察,要养成观察的习惯。

2.说教具准备

由于文言文非常讲究句读,因而读起来琅琅上口。《螳螂捕蛇》是一篇短篇小说,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掌握句读的停顿,应准备录音机和一盘课文范读带。通过学生的读与磁带范读的对照,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正确读法。

三、说教学设计

1.教学过程

根据这篇小说的特点,所制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其课堂结构具体分以下步骤:

[1]提出要求,布置预习。

由于本文的大部分疑难词语,学生可以通过课文注释及词语手册疏通字词,余下词语可以采用学生提问,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等形式加以解决。

请学生为文中插图指瑕,借此引起学生注意与兴趣。“书上居然也画错了!”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一环节为学生的自学课文指明了方向。

[2]练习诵读,感知课文。

文言小说,韵律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确定基调、分辨重音、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学习古文,必须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反复朗读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细嚼慢咽,才能静心领会其中所寄寓的深意。进而能口译课文,完成课文的字词教学。要力求有所悟,最后熟读成诵。

[3]抓住核心,深入挖掘。

文章的核心是学会观察的方法,理解寄寓的道理,并养成分析的习惯。联系刚学过的课文《百草园》第二段的写景顺序(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先写静态的植物与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动物),来思考本文作者是按什么观察顺序来反映螳螂捕蛇的,并能找出相应的词语加以解说,同时通过板书1加以明确。

附板书1:

远近观察顺序

觇、见 审视近临 视

蛇 螳螂

展开大讨论,从分析螳螂为何能杀死巨蛇的原因的讨论中来理解课文寄寓的深刻道理。

通过为课文插图指瑕,从课文语句“巨蛇围如碗”和“殊无所见”的分析中得出蛇画得太小,而螳螂画得太大了的谬误。学会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景和物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回忆第四单元的《牡丹图》与《斗牛图》来加深印象,从而养成观察的习惯。

[4]归纳概括,知识迁移。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省略句。用前面所学课文的“然、以、之、以”等多义词来启发学生对这些多义词的理解。

在明确本文的中心之后,可以让学生讲述有类似课文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道理的故事。[提示]历史上诸如火烧赤壁等历史上“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役均可说明问题;还有像济公故事中的蟋蟀斗公鸡等也可。

2.作业布置

(1)反复诵读,做到熟练背诵

学习古文言文短篇小说,不仅要读懂,还要注意积累,因此学习文言文,特别是名句名篇,更要做到熟练背诵。

(2)读后学写,以写促读

以《螳螂捕蛇》为基础展开丰富想象,按观察顺序,结合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将原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这样做不仅可以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还可以加深对原小说的理解,做到以写促读。

【螳螂捕蛇说课稿】相关文章:

1.《螳螂捕蛇》说课稿

2.《螳螂捕蛇》阅读答案

3.螳螂捕蛇阅读练习及答案

4.语文《螳螂捕蝉》说课稿

5.《螳螂捕蝉》优质说课稿

6.关于《螳螂捕蝉》说课稿

7.螳螂捕蝉的说课稿

8.《螳螂捕蝉》说课稿

9.《螳螂捕蝉》的说课稿

下载螳螂补蝉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螳螂补蝉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蝉、贝壳说课稿(精选5篇)

    一、 教材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

    八年级语文《蝉》说课稿

    《蝉》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第19课《蝉》。说课的主题是“为你打开《昆虫记》的大门”。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要求......

    《全集补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 §1.3.2 全集与补集 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集合的运算”第二课时“全集与补集”这一课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全集与补集》选自北师大版必修1第......

    初一语文《蝉》说课稿(五篇范例)

    蝉 一、 教材和学情分析 1、 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

    创建补间动画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自我介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访问因特网,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一说教材,二说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重难点,五说教法,,六说教学过程。......

    形状补间动画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形状补间动画》,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优化反思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形状补间动画》是电子工......

    螳螂与大自然(最终定稿)

    螳螂与大自然 上学期,我在学校买了一个刚褪过一次皮的小螳螂。到现在,它已经褪过五次皮了,我来给你讲讲我与它之间发生的故事吧。 这只可爱的小螳螂穿着一身棕色的铠甲,两只细细......

    【精品】螳螂启示作文[范文模版]

    【精品】螳螂启示作文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