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分布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讲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
(1)通过禹州市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通过禹州市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禹州市的形态变化、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课前一周内进行活动调查。
1.甲组:调查禹州老城布局,对比现在禹州城区的布局,思考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如何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画好略图,课上展示
2.乙组:调查对比本市的“亚细亚”、“一峰”两个超级市场的区位,论证交通条件对其各自发展的利与弊。〔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现代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学生回顾)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进入新课)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边复习相关知识边析标题)
交通运输方式的古今变化: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综合交通;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因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变化;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在研究该标题时以城市为主要对象。
城市形态:团块状、条带状、分散的组团式(联系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节内容)(提示)注意标题中“变化”和“影响”两个关键词
(案例探究)下面我们以本市为例,一起来探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如何影响潮州城区形态的变化 学生展示自绘的“禹州老城略图”和“禹州城区略图”,并由小组代表发言讲解,从本市的形态变化说明以下知识:早期城市因商业而兴,城市形态呈团块状,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城市继而沿交通轴发展,城市形态从单一到多方向、从内聚到沿轴放射状发展。
(教师点拨讲解)
①新中国成立前,商业是本市主要的聚居因素。
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商业的发展,加上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老城区迅速向外扩展,新区向东沿公路、高速公路扩展,规模较大,呈多方向、发展。
〔承转〕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空间的形态,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同样也有影响。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商业网点?(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复习)《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中的“商业区”
据前面略图,分析说明不同时期禹州商业中心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变化的关系。(分析:
①新中国成立前,古城区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商业街也以其为中心,如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均聚于此。②新中国成立后,滨河路、迎宾路、体育路等成为新主干道,商业中心除南大街外,也在上述路段出现了胖东来商场、亚细亚商场、朝鸿量贩等主要商业网点。
③改革开放后,城区向南、向北沿公路呈放射状发展,相应地出现了伊势丹商场(市场最优),一峰超市(交通最优)。
(归纳)
1、交通运输方式与商业网点的形成
结论:沿江沿海地区、铁路和公路及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大多发展成商业中心。
2、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与商业网点的发展
结论:商业网点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出现衰落
原因:
(1)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城市郊区快速道路网的形成,使道路的通行能力成为影响购物的重要条件。
(2)城市中心商业区用地紧张,缺少必要的停车场;而城郊具备商业用地充足的条件。
(3)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人口和企业向大城市郊区集聚,客观上也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商业中心。〔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以本市为例,一起来探究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如何影响潮州城区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变化,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交通线路的选址,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第二篇:教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淮南第28中学 万其兵
一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课文主要从两部分讲述:(1)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
教材文字虽少,但内容与我们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本节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是教材的组成部分,但似乎离学生们的生活太远。通过乡土地理的活例子,结合该节课程的要旨,既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活动过程,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三 【教学重点】
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四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比较法
消息提取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和现代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学生回顾)
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进入新课)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边复习相关知识边析标题)
交通运输方式的古今变化:水运→铁路、公路运输→综合交通;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因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变化;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成的,在研究该标题时以城市为主要对象。
城市形态:团块状、条带状、分散的组团式(联系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节内容)
(提示)注意标题中“变化”和“影响”两个关键词 教师讲述: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一个地区主要交通方式发生变化,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一方面,新的交通方式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例如,浙江省嘉兴市的城市形态,是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的。另一方面,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例如,我国清朝末期,由于大运河的淤塞,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沿运河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发展轴。例如株洲市就是沿铁路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武汉市长江和支流汉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航道,城市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另外,交通运输布局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就会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城市群。
(引导)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课文中引用武汉市、石家庄市、阜阳市等例子,均可得到印证。
〔承转〕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空间的形态,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同样也有影响。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商业网点?(指能够聚集人流、物流的各种“节点”。可以是大、中、小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部具有聚集人流、物流功能的商业中心。)读图5-8;5-9思考
1两个图呈现的地形各是哪一种? 2商业网点哪个稠密?哪个稀疏? 3说明地形与商业网点有什么关系?4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关系?
教师讲解: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商业网点密集;山区地形崎岖,商业网点则稀疏。
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位置。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沿交通线分布。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和商业网点的变化,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交通线路的选址,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二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
淮南第28中学 万其兵
2012-04-23
第三篇: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了解商业网点的含义。
(3)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兴衰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2)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3)通过调查活动的形式,了解聚落的形态、商业网点的布局及形成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问题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案例教学,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教材P86的活动提前,活动中两个题目分别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把学生分成两组(甲组是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乙组是居住在乡村的学生),课前一周内进行活动调查。
1.甲组:调查柯桥轻纺城商贸中心的布局,画好地图,课上展示。
2.乙组:调查本镇的集贸市场的分布,并列出乡镇赶集日的时间表格。
〔复习引入〕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活动的需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点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发展,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那么,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带来哪些影响呢?(进入新课)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展示“株洲城市略图”“日本筑波略图”(通过两幅图,帮助学生理解“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扩展”的含义)
〔看图说明〕株洲市是沿着铁路线发展起来的,是个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日本筑波科技城,城市是沿着一条长达9千米的中轴路而发展的。
〔总结〕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聚落的主要发展轴。可以看出,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很大。
〔阅读材料〕案例2《嘉兴聚落形态的变化》,分析说明嘉兴在不同时期,其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线而扩展。
(2)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展示案例〕《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衰》
随着大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方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扬州还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商业贸易最繁荣的城市。后来,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
〔材料分析〕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调查活动1〕结合课文内容,安排课外活动(网上查询柯桥地区的地图,就地图中主要的交通线内容走访当地交通、政府部门或访问长辈)
调查柯桥交通运输布局发生过哪些变化,对本县的聚落形态有什么影响?并用图或文字表达出来。
〔承转〕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空间的形态,对商业网点的分布同样也有影响。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商业网点?
〔说一说〕在你居住地周围,商业网点给你或你的家庭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提高商品流通的经济效益)。
〔承转〕一个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交通运输的影响至关重要。
(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读图思考〕根据图5.8“山区商业网点示意”、图5.9“平原商业网点示意”,对比山区和平原的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承转〕交通运输不仅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还会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2)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
看图5.10“沈大高速公路边的服装市场”,可以看出:西柳服装批发市场位于高速公路边上,交通便利,吸引了各地服装商来这里经营,其布局看重的就是便捷的交通。城市商业中心沿干道线布局,也是追寻一种交通最优的原则。
〔总结〕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承转〕城市商业中心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和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案例3〕《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与交通的发展变化》
把资料和图结合起来,分析说明不同时期北京商业中心的发展与交通的发展变化的关系?
(分析:北京的商业中心分布和变化大致分三个阶段:钟鼓楼市场、三足鼎立格局形成、环路沿线商业中心出现。相对应的交通变化,钟鼓楼市场衰退与大运河运输地位衰落、运输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后两个阶段与城市交通干线形态变化紧密联系)。
〔承转〕商业中心的发展是随着交通的发展而变化的,集镇也是在交通要道上发展起来的。
(3)对集镇发展的影响
〔举例说明〕陕西省勉县的长林镇,过去地处汉中经褒河去甘肃、四川的必经之路,来往客商众多,商业十分繁荣。后来由于改线,集镇逐渐衰落,至今连定期的集市贸易都没有了,完全退化为单纯的居民点。以及运河沿线城镇如山东临清等的兴衰,亦可说明交通线的改变对聚落的影响。
〔总结〕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活动汇报〕活动中两个题目分别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把课前的活动调查,分成两组(甲组居住在城市的学生、乙组居住在乡村的学生):城市与乡村对比,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分析。
1.甲组:展示柯桥轻纺城商贸中心的布局图,分析轻纺城商贸中心形成的区位条件?
2.乙组:展示本镇的集贸市场的分布及赶集日的时间表格。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时间和空间格局?预测一下,若当地的交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赶集日集市产生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和商业网点的影响。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状况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交通线路的选址,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
课后习题 安全教育
第四篇:5-1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设计思想】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和体验,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此次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下两个原则。
1.从生活中来,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注重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相互举例,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说明选择依据。在地理教学中,联系这些生活常识,尤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运用地理科学知识加以解释,是增强中学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
2.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运用所学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调查分析家乡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原因,既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合作调查分析中,发现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结合实例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敏锐的地理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搜寻资料,积极地分析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感受祖国、家乡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增强学生爱国和爱家乡的情感。2.通过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因素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学习、工作习惯和态度。【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之“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单元中的最后一章,按照《课程标准》,本章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并能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在地域联系方面,除交通运输外,商业活动也属于地域联系的范畴,但《课程标准》没有专门学习商业活动,而是从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关系的角度学习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人类的商业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地理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要偏重空间分布问题的学习,通过渗透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商业活动是怎样使不同地区的人们建立起地域之间的联系的。
教材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是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运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总结五种交通运输的特点。同时增加了交通运输建设方面的经济、技术特点。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最终要落实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上来,因此,教材又设计了读表思考题,“根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举例说明如何依据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在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举例说明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用依据。另外教材还选用了一些图片和资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交通运输布局”中首先用图表说明了三个基本概念:构成交通网的基本要素(点和线)、交通网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一运输网、综合运输网)、三个层次(省级、大区级、国家级综合运输网)。然后又用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具体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综合影响和制约。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中,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各学习小组,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九铁路等铁路干线之一,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收集并分析,影响它们布局的因素,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课后,可以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组织学习调查家乡交通建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选择一条交通干线或交通点分析影响它们布局的影响因素。总结交通布局变化对家乡经济、聚落空间形态、商业中心分布的影响,为下一节学习进行铺垫。【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巧填成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上新课前我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一项比赛。每一小组回答五个问题。多媒体显示:巧填成语
□水□龙
破釜沉□
螳臂当□
前□之鉴 招兵买□
黔□技穷
兵荒□乱
□不停蹄 逆水行□
蛛丝□迹
走□观花
杯水□薪 学富五□
万□奔腾
水涨□高
□□劳顿 悬崖勒□
顺水推□
闭门造□
人仰□翻(学生回答,略。)
师:成语填字中,所填的字都有一个共同点,请问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师:对,所填的字都是一种交通工具。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一起学习第五章《交通布局及其影响》,本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多媒体显示课题。
(成语填空是小学阶段经常出现的练习题型,高中学生难得一见,偶尔出现,能使学生即刻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从所填字的共同特征中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然、亲切。)
(二)从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师:分小组学习交流:我们每位同学或自己的家人走亲访友、购物旅游、运输物品时最常选用的运输方式是什么?这么选择的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深入各小组了解学习交流的情况,及时引导或参与讨论。(学生分小组,各组代表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如何依据各人出行的要求或货物的类别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运输时间,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具体回答略。)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选择,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在生活中也亲身经历过,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选择不同运输方式的依据,能唤醒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懂得用地理的眼光感受生活,很好地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引导、归纳、总结。)多媒体显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学生比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点出答案要点。多媒体显示:课堂训练。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请你来排序:下表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及经济特征的比较(次序由小到大,表示由优到劣的大体次序)。
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比较
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陆、海、空交通工具不断地推陈出新,带给我们生活上非常大的便利,同时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彼此情感的交流,于是“天涯若比邻”“国际地球村”的美梦终于实现!今日世界,面对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现实,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9页的图5.1、图5.2和阅读材料,了解法国的高速铁路、日本的海上巨型油轮和磁悬浮列车。(学生看书自学。)师: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近几年来在交通运输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多媒体播放:中国交通运输的巨大成就。
资料一: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商业运营工程一流成中国名片
几年前,北美和欧洲大陆,长达150多万千米的油气管线,四通八达,密如蛛网。广袤的东亚和南亚,却难见磅礴的油气管线在大地舒展。亚洲东部油气管网气吞山河的大手笔在哪里?中国天然气长输管线的大制作在何方?
2004年12月30日是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日子。中国人将骄傲而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天然气管网的“脊梁”──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滚滚的天然气将翻山越岭涌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从此,绵延4 000千米,横贯中华大地的钢铁长龙将深深镌刻于世界油气管网的版图上。
世纪宏愿,今朝梦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点燃了中国能源新世纪的烽火,西气东输管道建设,奏响了新世纪的凯歌。
西气东输工程,以任何的溢美之词赞誉它都不为过。那就以大地当琴,以管道为弦,让全世界凝神注目,让新世纪侧耳倾听:石油能源“地平线”上雄浑激越的凯歌正在奏响。资料二:青藏铁路简介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进入新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
据了解,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约1 956千米,其中西宁至格尔木约846千米已于1984年建成,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线路经过地区海拔4 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线路最高处达5 072米;经过多年连续冻土地段550千米,经过九级地震烈度区216千米。沿线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地壳运动活跃。在这样的区域修建铁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科研性,建设任务艰巨。青藏铁路的修建,将结束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进一步改善青藏高原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西藏资源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加强内地与西藏的联系,促进藏族与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造福沿线人民,将发挥重要作用。图片一:青藏铁路修建组图。
图片二:上海磁悬浮列车2004年7月3日迎来第100万名乘客。
资料三:上海至杭州拟建磁悬浮列车,目前正争取立项报批;拟建沪杭磁悬浮列车。
据《都市快报》报道,沪杭磁悬浮线“争取今年年底前正式立项报批,明年年底前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为三年半”。浙江省计委透露,受沪浙两地委托的上海磁悬浮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沪杭磁悬浮交通调研报告(中期)。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坐磁悬浮从杭州到上海的时间缩短至27至38分钟。据中期调研报告,沪杭磁悬浮线在2008年建成,杭州至上海票价初定为0.65~0.75元/千米,即130~150元。同期民航的票价大致是1元/千米,高速公路是0.26~0.36元/千米,铁路空调特快硬座为0.15~0.22元/千米。
资料四: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展开列车时速将达到200千米
京哈、京沪、京广等线路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铁道部表示,提速后铁路客车运行时速将达到200千米。
(教材从法国高速铁路及日本海上巨型油轮的照片讲到我国自己的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并呈现了相关的资料、照片,这一环节旨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师:从刚才的资料和图片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伟大祖国近几年来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其实,我们家乡的交通建设也是“与日俱进”,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家乡交通的变化。
(学生回答,略。)
(畅谈家乡的交通变化,既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使每位学生有话可说,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能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关注生活、关注家乡的变化。)
师:刚才同学们都畅谈了我们家乡乡镇公路的改建、市汽车站的搬迁、高速公路的开通、芜太运河的开挖和铁路的修建计划等,这些河道、公路线和汽车站点的选址都将受到一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和制约,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交通运输布局问题。多媒体显示:交通运输布局。
结合图5.3“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提出问题:1.什么是交通运输网? 2.构成交通运输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交通网有哪两种基本形式?有哪三个层次?(学生回答,略。)
师:一种运输方式的线、站(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两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占有不同的地位,铁路运输现在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运输方式,海洋运输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主要运输方式,而中短途运输方面则以公路运输居主导地位。在一些缺少铁路的地区,公路也起着骨干运输的作用,航空运输是远程客运最重要的方式,管道运输在天然气、石油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影响交通运输线和点的布局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略。)师:各小组讨论并派代表说说南昆铁路、青藏铁路、京九铁路等铁路干线的布局因素有哪些?这些铁路干线的修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学生回答,略。)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引导总结。)
(三)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多媒体显示:下课的乐曲即将响起,你能告诉你的同桌,本节课我们一起讨论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讨论交流中你在哪方面获得了提高?(同桌交流。)
(让学生自己总结,可以促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体现主体地位。)
师:这节课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课前的资料收集、整理,一起解决了两个重点问题:1.根据人们出行的要求和货物的类别、数量以及运输距离,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影响和制约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素材推荐】
钢铁巨龙唤醒大西南腾飞梦想
──南昆铁路建成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1997年11月,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它的沿线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同时也是祖国矿产资源的聚宝盆。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这里就有130多种,其中矾、钛、锡的储量居世界首位;铅、锌、铝、铜等数十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列。这里还有西南煤海,仅贵州省黔西南州的煤储量就达75.28亿吨,远景储量达180亿吨。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使西南人民的脱贫渴望变成了现实。
曾经偏僻落后的黔西南州,在南昆铁路通车后形成了“大通道、大区位、大资源、大市场”的经济发展格局。被人们称之为“火车驮来的城镇”的威舍,10年前还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如今却成了热闹非凡的商埠。2004年,威舍的财政收入比1992年增长了50倍。依托南昆铁路大动脉,从云贵高原到“绿城”南宁,正崛起一条“通道经济”带:百色革命老区借南昆铁路构建“一轴两翼”开发带,发展地方经济;田林县在南昆铁路开通后,辟出交通便利的6.67多万公顷土地,以优惠的条件吸引投资,一下就引来了香港、台湾、广东和福建等地客商,引进投资达7亿多人民币;在平果县原本一片荒芜的土地上,投资上百亿元的一座“铝都”拔地而起;在右江河谷一带,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和冬菜生产基地„„南昆铁路使沿线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资料表明,南昆铁路建设前的1992年,黔西南州的GDP为14.8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511元;而2004年,该州的GDP为79.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013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了5倍和4倍。广西的百色市,曾经是全国最大的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南昆铁路开通后,于2001年提前两年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2004年,百色的财政收入已接近25亿元,在广西14个地级市中名列第五位。
全长898千米的南昆铁路,东与湘桂铁路、黎湛铁路、南防铁路相接,西与成昆铁路、贵昆铁路和内昆铁路相连,西南腹地外运的物资走南昆铁路到湛江港、防城港转运东南亚、非洲、欧洲各大港口,比走东南沿线港口可缩短陆路运程380~680千米,缩短海运距离23%~65%。因此,南昆铁路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青藏铁路漫谈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运往西藏的物资大幅度增加,西藏原有的以青藏公路为主的运输通道无论从运量上,还是从运输的快捷、方便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建设青藏铁路,已成为克服目前的交通“瓶颈”,加快西藏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当务之急。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环境保护是制约青藏铁路的三大技术难题。最近,在中国科学院、铁路科学院、铁路建设部门及有关高校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的联合努力下,顺利解决了三大难题,青藏铁路正以每2分钟铺25米,日架桥6.5孔,平均日铺轨3000米的速度向拉萨延伸。
交通不便,导致了西藏的经济落后,道路每一寸的延伸,都是西藏前进的符号。因此,人们说西藏的路不是简单平常的路,那是人们用生命写下的诗行。
西藏的资源极为丰富,矿产逾90种,其中11种储量名列全国前5名,铬铁矿储量最丰富,位居全国第一。2000年,在海拔4400米的扎布耶盐湖,首次发现新矿物──天然碳酸锂,这不仅是中国最大的锂资源矿,而且是世界上两个超大型的盐矿之一。在藏北羌塘盆地还发现了西藏第一个深部油矿,储藏量极为丰富。还有积蓄量仅次于大兴安岭,居全国第二的林木,名贵药材的种类也相当可观,但是这些资源尚未开发,因没有铁路也不能开发。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使西藏形成较为完善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从而推动西藏在西部大开发中逐渐崛起。青藏铁路建设对西藏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发展非常有利。西藏的自然风光和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风土人情举世无双,是旅游者最向往的地方之一。2000年进藏观光的游客总数增至60多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6.2亿多元。然而,由于目前游客进出西藏主要靠空运,运力有限且费用高,因此旅游界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青藏铁路建设不仅使进藏游客能选择费用低廉的铁路运输,还可以在饱览高原风光的同时,逐步适应高原气候,减轻高原反应。因此,不难想象,青藏铁路的建设将为西藏旅游业带来可观的效益。
铁路进藏是西藏人民观念更新的催化剂。长期以来,交通闭塞带来的观念滞后,是西藏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多年来,西藏进行了各行业各领域的改革,外向型经济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西藏这样一个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而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更需要思路的开阔,观念的更新。
全长1 110千米的青藏线,是目前进藏铁路四个方案中最短的,只有甘藏线的二分之一,比川藏线少817千米,比滇藏线少484.4千米。
第五篇: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归纳+高三地理教学设计: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精选归纳大全五篇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1
1东北地区的位置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自然地域单元完整的地区,对其位置的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①经纬度位置。该区的最北部是我国纬度的地方,最东部也是我国位置的最东部(135°E多)。②海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我国最偏东地区,位置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③政治地理位置。它的东面、北面、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俄罗斯有漫长的边境线。④地缘经济区位。东北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地缘中心,与周边国家贸易活跃。图4.2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该图揭示了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长季节等。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基本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
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温凉品种,如甜菜等。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形一型一营: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关系到农业多种经营。
②壤一养一量: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上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高。
2、东北地区的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重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木材基地,其区域内工业、商业、交通和人口对东北农业发展的影响图解如下:
3、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
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该地区降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10℃积温,自南向北,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5、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
6、森林景观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我国的天然林区,图片展示郁郁葱葱、高大挺拔的树木是寒温带针叶林区的代表树种——兴安落叶松,它是最喜光又最耐寒的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的北部。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21、地震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处于地壳活跃地带
2、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1)泥石流: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类型:
①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带
②冰川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
(3)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①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②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③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④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4)泥石流分布地区:
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以西:呈带状或片状;以东:呈零星分布
(5)滑坡
①定义: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②我国滑坡的分布:
空间分布: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
时间分布:6-8月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3
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续发展内涵——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环境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4)清洁生产: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传统方法只把焦点放在末端处理上。清洁生产则从原料开采——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口压力大、经济迅速发展和资源利用率低。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从城市迅速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扩大。生态极危机区分布于东部地区,这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人类活动频繁。
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
3、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的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由单一的种植业调整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以农畜产品为中心,发展饲料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的利用——原料来源于秸秆、人畜粪尿,沼液、沼渣还田或养鱼。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4、经纬网
1、利用经纬网确定地面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2、读经纬网图,能回答有关问题(举例说明)
⑴、A
点的经纬度:30°W
40°N
B
点的经纬度:10°W
10°N
⑵、从东西半球看:A
点位于西半球
B点位于东半球;
从南北半球看:A
点位于北半球
B点位于北半球。
⑶、从低、中、高纬度来看:A
点在中纬度地区
B
点在低纬度地区。
⑷、从地球五带来看:A
点在北温带
B
点在热带。
(A
地区有四季变化,B
地区有阳光直射。)
⑸、A
点位于B
点的西北方向。
世界的海陆分布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2、七大洲:
⑴、识记七大洲的名称和基本轮廓(世界地理P
23的图)。
⑵、东半球的大洲:亚、欧、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极洲位于南极圈内,地跨东、西半球。
⑶、面积和最小的大洲:亚洲、大洋洲;海拔和最低的大洲:南极洲、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3、四大洋:⑴、面积,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积最小,最浅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识记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5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
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①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水果带。
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不利条件:
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
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的渔港。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水稻(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
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
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高三地理教学设计: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网络化的形式、层次及影响其布局的因素
【学习重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学习难点】结合实例南昆铁路的建设分析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学习方法】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运用案例分析法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知识连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如果你们是某一旅游公司的策划人员,现在要设计一条关于“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线路,从广州—成都—重庆—武汉—广州,重头戏是游三峡,总的交通费用控制在1500元左右,作为策划人员,景点之间将会选择怎样的交通运输方式
【知识导学】
知识点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的概念:指利用各种,使、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交通运输主要有哪五种方式?、、、、。
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a、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是
b、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运输方式是
c、最快捷的运输方式是
d、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是
e、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3.选择运输方式的一般原则
a.贵重急需货物、数量不大:
b.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
短程:
远程:
c.大宗笨重货物远程运输:
4.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发展的趋势:、、知识点2: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网:形式:
层次:
2.交通运输网中线、点区位因素:
3.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a自然因素:
b科技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精讲点拨】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排列顺序
运量
由大到小为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投资
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航空、河运、海运
运费的价格
由高到低为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速度
由快到慢为航空、公路、铁路、海运、河运
灵活性
由大到小为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劳动生产率
由高到低为海运、河运、铁路、航空、公路
连续性
由好到坏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稳定性
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河运、航空、海运
影响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⑴合理布局交通网⑵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⑶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⑷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影响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①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②尽量少占农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学后小结】
【当堂检测】
1.运输量大、运费低、投资少、速度慢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
2.进行下列活动,应选择水路运输的是
()
①从济南到乌鲁木齐参加会议,次日必须出席
②从上海到大连旅游,想节约交通运费
③从武汉将50吨大米运往上海
④将大同的一批优质煤运往秦皇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几种运输方式,运量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铁路、河运、海运、公路、航空
B.河运、海运、公路、航空、铁路
C.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D.航空、公路、河运、铁路、海运
4.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的运输方式是
()
A.航空
B.公路
C.铁路
D.水路
5.当前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是
()
①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能力
②扩大运输工具的装载量
③发展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
过程中的安全
④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阿根廷的牛肉进入埃及市场,最短的海上航线经过
()
A.大西洋,直布罗陀海峡
B.开普敦附近,印度洋,红海
C.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D.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
下图是我国公路、水运、铁路、民航分别在1985年、1996年货运周转量与客运周转量所占百分比示意图,判断7-9题。
7.按W、X、Y、Z顺序分别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公路、水运、铁路、民航
B.铁路、公路、水运、民航
C.水运、公路、铁路、民航
D.公路、铁路、水运、民航
8.关于我国交通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客运与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
B.货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来主
C.货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客运一直以铁路和水运为主
D.货运一直以公路和铁路为主,客运一直以公路和水运为主
9.货运按运输距离的远近划分为短途、中途、长途货运,从运费考虑,中途货运宜选择()
A.水运
B.铁路
C.公路
D.航空
10.格尔木到拉萨段铁路的修建,说明影响现代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已不再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技术因素
D.自然因素
11.对交通运输线起决定因素的有
()
A.地貌、水文
B.社会经济条件
C.科学技术
D.气候、河流
12.就交通运输的连续性而言,按下列排列顺序渐强的是
()
A.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管道运输
B.水路运输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公路运输
管道运输
13我国修建京沪高速铁路,体现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
A大型化
B高速化
C专业化
D综合化
14.读“南昆铁路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
我国的南昆线是1997年新
开通的一条现代化铁路。铁路线
穿过的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地
质灾害,这里贫困人口较多,同时
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南昆线
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
致富有巨大的效益。
(1)南昆铁路东起,西至,北接
。这一地区分布着
10多个少数民族,因此铁路的修
通对这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
展和解除
有重大意义。
(2)南昆铁路自东部南宁附近盆地出发向西可到云南省内的高原上。高原上分
布着
地貌,(3)南昆铁路的东段靠近广西的矿、矿,以及
开发区;中段靠近
贵州西南部煤矿及著名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
(4)从影响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考虑,致使南昆铁路至今才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方面分析:。
从社会经济技术方面分析:。
(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证明,南昆铁路修通后,可带动当地哪些产业的发展?
(6)若以航空运输代替南昆铁路,作为当地地域联系与经济发展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否可行?为什么?
答案:1.C
2.C
3.C
4.B
5.D
6.A
7.B
8.B
9.B
10.D
11.B
12.C
B
14((1)南宁
昆明
红果
经济
贫困
(2)云贵喀斯特
(3)
铝
煤
石油
(4)从自然方面分析:铁路线穿过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河流众多,水文条件复杂,有地下暗河;受季风影响,气候复杂多变。
从社会经济技术方面分析:沿线地区矿产、旅游资源丰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多,沿途城市众多,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修建铁路提供了物质和技术的保障。
(5)特色农业、采矿业、旅游业
水能开发。
(6)不可以。航空运输运量小不足以满足当地运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航空运输成本高,当地产品多以矿产和农产品为主不易运输成本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