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示例3

时间:2019-05-12 17:18: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示例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示例3》。

第一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示例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边边边”公理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2.使学生会利用“边边边”公理来证明简单的有关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4.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5.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试探”,不要怕碰壁,要善于总结规律,不断提高证题能力.

6.多提一些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掌握边边边公理.

2.要求学生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 小黑板,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各是什么?怎样应用?(二)讲解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判定方法.

如图3-34,已知任意的△ABC,画一个△A'B'C',使AB=A'B',AC= A'C',BC=B'C'.

画法:(1)画线段A'B'=AB.

(2)分别以A',B'为圆心,AC、B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3)连结A'C',B'C'. △A'B'C'就是所要画的三角形.

剪下△A'B'C'放到△ABC,可以看到△A'B'C'≌△ABC.用同样的方法再画一些三角形,把它们剪下来放到△ABC上,可以看到这些三角形都能够与△ABC完全重合.这个事实说明,只要按上述条件画出三角形,它们都是与△ABC全等的,于是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又一条公理: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例1 如图3-35,△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AD⊥BC.

分析:垂直角为90°. 证明: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AD⊥BC(垂直定义). 讲例2 注意判定公理要在两个三角形中使用,若图中不构成三角形,可借助辅助线帮助解决.

由边边边公理可以看出,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例如,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把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所得的框架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了.三角形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是三角形特有的性质(演示教具).

举实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三)练习

教材P.40中1、2.(四)作业

教材P.45中7、9、10.(五)板书设计

标题

推导公理

例1 公理内容

例2 稳定性

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怎样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举反例)(二)讲解新课

前面学过了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即SAS,ASA,ASS,SSS;那么,在三角形的边或角中,是不是任意三组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呢?我们来看下面两种情况.

例2 如图3-36,在△ABC和△ABD中,已知AB=AB,AC=AD,∠B=∠B,显然它们不全等,这说明,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又如,在△ABC和△ADE中,如果DE∥BC,那么∠ADE=∠B,∠AED=∠C,∠A=∠A,但△ABC和△ADE并不全等,这说明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例如:如图3-37,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学生的三角板与老师的教具三角板.

就是说,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有三组边或角对应相等.但其中三个角对应相等,或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做教材P.43练习1、2 例3 已知:如图3-38,AB=CD,BC=DA,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BF=DE.

引导学生写出简要分析,师生共同完成证明.

例3说明,为证某一结论,此结论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尚有欠缺,而缺的条件又含于另外两个三角形,于是需要先证这对三角形全等,即需要连续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要根据题设条件、结论和图形,找准这样的两对全等三角形,所以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补充例题:

已知:AB=AC,BE=EC,D是AE上的任意一点,求证:BD=CD.

分析:观察图3-39,BD、CD分别在△ABD和△ACD中,要证BD=CD,可证△ABD≌△ACD.由于AB=AC,AD=AD,所以只要能证∠1=∠2,就有△ABD≌△ACD,要证∠1=∠2,可根据已知条件证△ABE≌△ACE,也可先证明△ABE≌△ACE,再证△BDE≌△CDE.

证明:(略).(三)练习教材P.43中3.(四)作业

教材P.45中8;P.46中11、12.(五)板书设计

标题

判定公理复习

例3 举反例说明

练习补充习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

今天我们上一节习题课,首先大家考虑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举例说明.(找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说明)(二)补充例题

例1 如图3-40,已知:AB=AD,CB=CD,求证:∠B=∠D.

分析:要证明∠B=∠D,只要证明它们分别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即可,为此,连结AC.

证明:连结AC,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 ∴ ∠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2 已知:如图3-41,AB=AD,CB=CD.

求证:(1)AC平分∠BAD和∠BCD.(2)AC⊥BD.

分析:(1)要证AC平分∠BAD,只要证∠1,∠2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就可以了.

设AC与BD相交于点O,要证AC⊥BD,只要证∠3=∠4.为此只要证∠

3、∠4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就可以了.

证明:(1)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

∴ ∠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即AC平分∠BAD. 同理可证:AC平分∠BCD.(2)设AC和BD相交于点O. 在△ABO和△ADO中,∴ △ABO≌△ADO(SAS).

∴ ∠3=∠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AO⊥BD(垂直定义).

例3 如图3-42,已知:AB=AC,BE与CF相交于点O,BO=CO.

求证:OE=OF.

分析:OE、OF分别在△OCE和△FOB中,要证其相等,现有两个条件OC=OB,∠1=∠2,尚缺一个条件,如∠C=∠B.而∠C和∠B所在的△ACF和△ABE中,也只有AC=AB,∠A=∠A,也缺一个条件,且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找出,如能利用已知条件AC=AB,CO=BO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使∠C与∠B为其内角,问题就可以解决,至此应想到添加辅助线AO.

证明:(略).(三)练习

让学生书写以上证明过程(三人在黑板写).(四)作业

P.46中13、14;P.47中2.(五)板书设计

复习课

例1 例2 例3 分析

分析

分析

作业:P.46中13,14;P.47中2

第二篇:三角形全等判定(ASA)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判定(角边角)教案

臻坚民族学校 任可喜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经历探索“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能运用已学三角形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良好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应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 2.难点:学会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一块三角形纸片撕去了一个角,要去剪一块新的,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的仪器,你能保证新剪的纸片形状、大小和原来的一样吗?

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两个角一条边.做一做

学生画一个三角形,使得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为为35°和55°,它们的夹边为10cm,把你画的三角形与你同桌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三角形是否全等吗?若全等,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进行讨论>

归纳:两角与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问题1:课本图11.2─8中,∠A′=∠A,∠B′=∠B,那么∠C=∠A′C′B•′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总结如下: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A′-∠B′,∠C=180°-∠A-∠B,由于∠A=∠A′,∠B=∠B′,∴∠C=∠C′.

问题2:在△ABC和△DEF中,∠A=∠D,∠B=∠E,BC=EF(课本图),△ABC与△DEF全等吗?

学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ASA”很快证出△ABC≌△EFD。

师生共同归纳规律:•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AAS).

让学生就上述问题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

【设计意图】: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式学习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思维受阻时,老师适度启发、引导、激励,可以使学生更大程度地投入到课堂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大胆猜想,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为下面的继续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例题讲解

例:如图11.2-10,D在AB上,E在AC上,AB=AC,∠B=∠C.问题:由已知,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有困难的要适时帮助。【设计意图】把课本例题改编为开放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也是本课的创新之处。

(三)学生练习

1、如下图,已知∠B=∠D,DC=BC,还需给出什么条件,即得出△ABC≌△DCE,根据是什么?

条件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

条件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

2、(1)已知:如下图,∠1=∠2,∠C=∠D。求证:AC=AD

(2)已知:如下图,∠1=∠2,∠3=∠4。求证:AC=AD

说明:此题由课本练习改编。

(设计意图:练习的安排是根据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对刚学到的知识、方法能够熟练应用,从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课堂小结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五)、作业 1.课本习题

2、(补充作业):

如下图,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E=CF,(3)∠B=∠D,(4)AD∥BC,请用其中三个作为条件,余下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数学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第三篇: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设计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画图、叠合、实验、观察、合情推理等数学教学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探索并发现了解具备一个相等条件或两个相等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定方法通常简写成“角边角”或“ASA”。能够初步运用这个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注重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方法(判定方法2)难点:判定方法2的产生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如图,小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他能否只带其中一块碎片到商店,就能配出一块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如果能,带哪一块去?为什么?

说明: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鼓励,但不作评价,留下悬念,引入课题。

(二)复习旧知

(1)复习提问:什么是全等行?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教师利用模板,在黑板上画出ABC和ABC(图1),提出问题: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如果不通过模板,如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图1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探究并了解这两个三角形是用同一个三角形模板画出来的,他们能够完全重合,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角分别相等,三条边分别相等)(3)师: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元素中的一部分,至少需要几个元素对应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先确定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培养理性思维。

(三)实验与探究

探究1:只根据两个三角形有一对元素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1与○2)预设回答有两种情况:a.只有一条边相等(如图2中○; 1与○3)b.只有一个角相等(如图2中○; ○

2○3 ○

图2 设计意图:这样的做的目的就是让依次让学生用叠合的方法探究,发现都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激发学生在有一对元素相等的情况下,再增加一个相等条件,继续利用叠合的方法进行探究,进一步判定具有两对元素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能全等呢。

探究2:只根据两个三角形有两对元素分别相等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1与○2中BCBC,ABAB)预设回答有三种情况:a.两条边相等(图3 ○;

1与○4中BB,CC)b.两个角相等(图3 ○;

1与○3中BB,BCBC)c.一条边及一个角分别相等(图3 ○;

1○2 ○

3○4 ○

图3 设计意图:这样的做的目的依次让学生再次用叠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发现都满足两对元素相等也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故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同时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从而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学生从六个元素中选取部分元素可得到全等三角形。

1与○4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边相等BCBC,两个三角形探究3 师:在探究2中图3○会全等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实践一下。

师: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践,你能指出探究3的条件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板书: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定方法通常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在此处要留给学生较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时间,在探究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判定方法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定方法通常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如图4:

图4

符号语言:在ABC和ABC中,BBBCBC CCABC≌ABCASA

设计意图:在规律得出后,结合图形把该公理用几何符号语言表示,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四)巩固新知

练习

1、如图5,已知EC,EOCO,求证:BEO≌DCO.图5

图6

练习

2、如图6,已知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FBCE,AB∥ED,AC∥FD,求证:ABDE,ACDF.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联系,让学生尝试运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个条件的理解,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句句有据。

练习3、师:针对本节开头情境中的问题,你认为只带哪块去就可以了?为什么?请同学们互相交流。

生:只带c块去就可以了,其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师:由判定方法2和上边的实际问题可知,已知两角及其夹边遍可以确定一个三角形。进一步巩固了利用角边角判定方法,同时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

4、课后习题P16第2题和第3题(要求学生完整地写出证明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联系,让学生尝试运动角边角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三个条件的理解,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句句有据。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判定方法,并通过规范书写格式,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五)课后小结

1)这节课通过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2)如何寻找证明全等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给出的,二是图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

3)三角形全等是证明三角形中边等、角等的重要依据。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角形全等的第二节新课,教学目标是通过画图、叠合、实验、观察、合情推理等数学教学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探索并发现了解具备一个相等条件或两个相等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定方法通常简写成“角边角”或“ASA”。能够初步运用这个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注重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以及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我做的相对较好的几点: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方法得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练习设计相对合理,由简到易,学生容易消化吸收和理解; 4)关注了每位学生,知识落实相对较好。2.从学生角度来说,我认为:

1)学生自己能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能合作交流,不仅学习了新知识,个人情感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3)学生对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2的探究与了解相对较好。

第四篇:全等三角形判定3导学案

全等三角形判定3(SSS)

学习目标:能说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边边”的内容,能用数学语言表示这个判定定理.2 能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并会利用该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与计算.3 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会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应用.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边边边”的判定方法及应用.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一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摆一摆:用长为4cm、6cm、8cm的木棒摆成三角形,组内互相观察一下,大家摆出的三角形形状和大小一样吗?

画一画: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cm、6cm、8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如果可以,把你画的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观察是否全等,然后剪下来,看能不能重合? 作图:

已知:ABC.求作:ABC,使BCABAB,BCBC,CACA.(用尺规作图)

二 “边边边”的判定

三边对应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边边边”或_________.三 三角形的稳定性

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_________,这个性质叫做_______.(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如:)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图略,见课本100页练习1)

2你能举出周围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吗?和同学交流。

3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AC//DF.BECF4 已知:如图,在ABC中,点ABAC.点D、E在BC上,且ADAE,BECD.求证:ABDACE.作业:略

小结:

我的收获与质疑:

第五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设计3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

教学目标

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设计

复习过程,引入新知

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注: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注: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建立模型,探索发现

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 注: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同时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cm.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

上,它们全等吗? 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同时也明确判定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让学生通过实物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注: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给出例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让学生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明确一下书写过程.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6页的思考及练习.注:让学生巩固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尝试书写推理过程.反思小结

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再次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第103页习题13.2中的第1、2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04页第9题.3.备选题:

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1)如图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作法如下: ①以A为圆心画弧,分别交角的两边于点B和点C;

②分别以点B、C为圆心,相同长度为半径画两条弧,两弧交于点D; ③画射线AD.AD就是∠BAC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该画法正确的理由吗?

(2)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业2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应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设计思想

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和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画图、比较、推理、交流等过程,在条件由少到多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体会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数学备课大师 www.eywedu.net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下载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示例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示例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想让学生明白三个问题:一是了解研究任何一个几何对象的路径;二是经历探究SSS基本事实的全过程;三是SSS基本事实的巩固应用。对于第一个问题,......

    《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论文题目:《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学反思 知识点编码:10222311020 工作单位: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作者姓名:黄冬梅 职务职称:中学数学一级教师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地址:zyzh......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doc(5篇)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及地位:本章是对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本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学生在认识三角......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5篇

    《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在“五个一”工程研讨会上的发言 巨野高级中学张卫华 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初二老师说一下《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设计思路......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4.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一课时)。 (二)内容解析 研究几......

    11.2.2 三角形全等判定(SAS)教学设计

    11.2.2 三角形全等判定(SAS)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 2.过程与......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设计

    庐江县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展示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授课人: 孙敏英 学 校: 庐江县金城学校 时 间:二0一四年十一月八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教学内......

    《全等三角形判定》说课稿

    《全等三角形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一节新授课。 本节是初中几何第一册第三章“三角形”第二部分的重要内容。三角形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