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说课教案——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山东省高密市张鲁中学
刘方华
教学分析: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三大重要作用之一,它与光合作用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对植物呼吸作用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对呼吸作用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感性认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概述呼吸作用的过程
2.解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并能举例说出呼吸作 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3.在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猜想和推理、观察、概括能力及创造性思维。
4.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认同科学研究的严谨和求实,并让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有关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 教学难点
呼吸作用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种子呼吸时吸收氧的实验装置一套,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装置一套,澄清石灰水,玻璃管若干支,试管若干支,装有煮熟种子、萌发种子和干燥种子的透明保温杯(生活中常用的双层透明保温水杯即可)各一个,温度计3支,洋葱根、叶呼吸作用装置各一套。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1.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玉米生长图,请学生欣赏。
2.添加积水,创设问题情景,请学生推测猜想:如果玉米长期淹水,生长状况会怎样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并寻求原因。
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由于根部缺水将无法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后,教师继续启发,植物的其他器官进行呼吸吗?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
1.在探究实验一之前,先用多媒体出示课本实验内容,然后出示一部分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分析资料来推测实验可能出现的现象。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引导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加以验证:甲饮料瓶内(选用口径较大的,利于实验)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饮料瓶内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将燃烧的蜡烛分别放入两瓶内。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归纳出结论,种子呼吸时吸收氧。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扩大了实验空间,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
思维能力。另外本设计中未用常规的实验器具,而是用了一些废弃的饮料瓶,这样进行实验新颖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还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并不只存在于设备精良、先进的实验室中,只要用心思考,创造条件,科学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2.学生探究实验二,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以此作为知识铺垫。
3.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1)小组充分讨论,大胆设计实验,培养创造性思维。
(2)相互交流补充,通过合作学习,筛选优化实验设计。
学生们的设计大胆,方法多样,例如,①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广
口瓶中,瓶塞上插有玻璃管,通过玻璃管向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②有的直接将澄清的石灰水装入广口瓶中,用纱布包住萌发的种子,将纱布袋悬挂于瓶内,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等等。
(3)学生动手完成实验三,验证设想,体味科学研究的过程。4.探究实验四:种子呼吸时放出热
(1)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种子的保温杯内的温度计示数,并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归纳出种子呼吸放出热
(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的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未萌发的种子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3)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保温杯的温度有何特点,说明什么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只要有生命活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思维愈加深刻全面。
5.由特殊到一般,由种子的呼吸作用联想到植物其他器官是否也进行呼吸作用,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阔。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根或叶是否进行呼吸作用。
(2)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肯定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的设计形式多样,例如,①用塑料袋包住根或叶,塑料袋的一角连着带止水夹的橡皮管,将橡皮管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挤压塑料袋,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② 将新鲜的叶放入试管内,试管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③将根或叶放入带瓶塞的瓶中,过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瓶内,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等等。
(3)师生共同探究洋葱根进行呼吸作用
(4)教师演示“黑袋”释放二氧化碳实验,激发学生猜想“黑袋”内装的是什么?新颖的设计增加其神秘感和驱动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进一步明确:整个植物体都进行呼吸作用,使理解更加深刻、全面。6.展示“糠心”萝卜,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教师提供资料:两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新鲜时干重和糠心后干重,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分解了有机物。
7.资料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水。
三、归纳总结
这是群体思维的关键,是思维活动最积极的环节。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探索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归纳出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和概念。
1.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己归纳呼吸作用概念
2.多媒体展示呼吸作用概念及呼吸作用实质(动态过程)。
四、迁移深化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前后知识的比较类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1.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
(1)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
(2)刚刚收获的玉米能否直接入仓贮藏?
(3)清晨,到树林中锻炼是否科学?
(4)山东盛产生姜,生姜丰收后,农民往往将生姜放入早已挖好的几米深的姜井中保存。但经常听说姜农到姜井里取姜时发生窒息现象,甚至有人丧失了生命。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进入
姜井时容易发生窒息?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姜农们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2.讨论思考: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进一步加深理解,使学生清晰地构建起知识结构。
3.体态语小结,生动有趣。
五、开拓创新 这是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环节 1.思维发散:学习了呼吸作用知识,今后你在养花种草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们思维开阔,列出了一系列问题:(1)经常松土;(2)一次浇水不能太多;(3)晚上不能将大量的花草放在卧室;(4)大雨后要及时倒掉盆内积水;(5)花盆要用瓦盆而不用瓷盆;(6)花盆底部不能留洞,而应将洞开在瓦盆壁上;(7)花种籽应在低温、干燥状态下保存;等等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自己解决问题
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现整理如下:(1)过冬后的萝卜为什么变成“糠心”?(2)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3)蔬菜存放在冰箱中为什么保存时间会长些?(4)贮藏水果的冷库里为什么要通入氮气?
教学设计说明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课伊始,请学生欣赏健壮玉米图后做出假设,让学生猜想,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题引入新颖自然。教学过程中,教
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猜想“黑袋”内的器官,使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诱导并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重新组织加工的过程,是教师再创造的过程。只有教师具有了创造性,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本设计共安排了四个探究性实验,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在学生获取大量感性知识和分组讨论基础上,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使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和加工过程。在45min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操作5min,师生共同实验10min,学生小组讨论15min,师生共同讨论10min。
三、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突出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自己设计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和探究植物的根或叶进行呼吸作用的实验,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头脑,锻炼了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敏性。
四、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充分发表见解,交换意见,通过合作讨论,错误的观点得到及时纠正,片面的见解得到补充和完善,思维也受到他人闪光点的启发,这样,讨论中开拓了思维,交流中获得提高和发展,最终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向生物学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会学习。例如,在迁移阶段,让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实践,相互提问,互相答疑,“为什么中耕松土?”“刚收获的玉米种子能否直接入仓贮藏?”“清晨,到小树林
中锻炼是否科学?”等,从而把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思维的多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六、注重了科学方法的训练。教师的导学,不仅导知识,更重要的导思维、导方法,即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在本课中,教师注重了从局部到整体、从个性到共性的科学思维的训练;注重了对照实验法等实验方法的训练,并且教师从学生“熟悉”但又忽视的“涝死”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的训练。
七、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如在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吸收氧的实验中,用废弃的饮料瓶来代替常用的广口瓶。
教学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省悟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本节课中,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积极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设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动手动脑相结合;尤其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学习,确保了每个学生参与学习、参与探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许多教室里摆上了花草,学生们当上了“小小园艺师”;课下学生自己设计的侧壁开洞花盆得到了当地花农的肯定。
第二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的实验分析(难点)
②学会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重点)③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③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以赏识、肯定、鼓励的行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求知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温习旧知
5分钟 复习回顾:
1、默写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
2、光合作用的场所、原料、条件、产物、物质转变、能量转变?
3、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回顾总结、查阅教材等,填出准确、规范的答案。复习旧知,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3分钟 请同学们憋住气,停止呼吸,有何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呼吸,我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那么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农田被水淹以后,必须及时排涝等,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根的正常呼吸,可见绿色植物也要呼吸。
那么绿色植物吸入的气体是什么?呼出的气体又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生憋住气,大喊难受。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绿色植物要不要呼吸呢? 从学生自身参与,感受入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迫切想解除疑惑的学习目的,也从中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4分钟 我们先来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种子的呼吸现象”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展示四个保温瓶)介绍四个保温杯中黄豆种子的处理情况。点拨黄豆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做对照)
实验步骤一:课前在甲、丙两只保温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课上找一名学生观察记录各温度计的读数,比较各温度计的变化。
实验现象:甲瓶温度计示数_____,乙瓶温度计示数_____。思考:对比甲、乙杯和丙、丁杯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中产生_____。
实验步骤二:课上找两名学生上台将蜡烛点燃,同时拔掉甲、丙两只保温杯的塞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燃烧境况。
实验现象:甲瓶内蜡烛_ ___,因为
_____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丙瓶蜡烛_____。
思考:为什么蜡烛放入甲瓶立即熄灭而放入丙瓶并不立即熄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种子在呼吸作用中消耗。
实验步骤三:课前对乙、丁两只保温杯按照教材所示进行改装,课上向杯中注入清水,将杯内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的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在进行实验步骤三前,先准备一试管澄清石灰水,让一名学生用干净吸管向石灰水中吹气。知识提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甲瓶里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说明甲瓶里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
实验结论:萌发的种子释放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同时回顾植物光合作用能储存能量。想一想它们的关系。
学生认真观察,并能准确地说出实验现象:放入甲瓶中的蜡烛能继续燃烧,而放入丙瓶中的蜡烛立刻熄灭。
学生观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实验现象,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理解种子在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认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过程所产生的放出热量、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师所提问题:为什么蜡烛会燃烧呢?学生很自然地想到空气中的氧有助于燃烧的作用。从而轻松地突破分析此实验的难点。
七年级学生不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遇石灰水会生成沉淀,表现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事实。因而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需进行一个铺垫实验。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2分钟 总述:通过以上演示实验我们知道,植物体在进行呼吸作用时,要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归纳出呼吸作用的概念。
1、呼吸作用的概念
细胞内
在 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
,同时释放出
来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据呼吸作用的概念写出呼吸作用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结合公式,向学生提出思考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仅仅种子在呼吸?植物的其它器官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吗? 教师引导:组成这些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什么?煮熟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总结: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中进行。同时强调: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进一步对呼吸作用进行深化;让学生思考,结合光合作用想一想,它在物质和能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呼吸作用的意义
展示多媒体课件。强调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等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于呼吸作用。
[补充]:除了淀粉外,植物还能以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物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这些有机物的分解,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由知识过渡到能力。
让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并展示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片,请学生思考:如何保存新鲜的水果?刚收获的粮食为什么要晒干?请同学说出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呼吸作用会消耗粮食、水果、蔬菜内的大量有机物,久置后品质下降,抑制其呼吸作用则可以延长贮藏时间并保证质量。
想一想:被水淹的农田里作物容易死亡,为什么呢?
由于水淹的农田里空气流通不畅,作物呼吸作用受限,导致死亡。所以农田被淹后必须及时排涝,保证作物能顺利进行呼吸作用。但是有时候我们还需要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比如晾晒粮食,低温保存新鲜的水果、蔬菜,大家想想这又是为什么呢? 再次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对比学习,加强记忆。
由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区别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行?
认同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进行比对,及时分析能量的来源,在教师引导下得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
自由发言,小组讨论。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都用于植物体的哪些生命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片,对实际生活中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有个初步的认识
联系实际生活中刚收获的新鲜小麦、玉米堆放在一起会发热,农田被水淹要及时排涝。小组尝试解释身边的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知识。
结合公式,向学生提出思考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否仅仅种子在呼吸?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凡是植物体的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使学生从萌发种子扩展到所有活细胞都在进行呼吸作用。知识从局部到全局,从个别到一般,认识到呼吸现象的普遍性与规律性。
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松土、排涝、晾晒粮食的图片,随着问题的深入,使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6分钟 思考:列表比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思考:
1、不少人习惯于早起在小树林里锻炼身体,这样做有利于健康吗?为什么?
2、x疆地区的瓜果特别甜,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吗?
3、中国是农业大国,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提高农业产量? 自己动手,动脑,从原料、场所、产物、条件、能量变化5个方面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通过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互相交流、补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本节的知识体系进行概括。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5分钟)A类:基础过关
1、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A.只在叶片中
B.只在萌发的种子中
C.只在根系中
D.在所有的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2、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
A.只在白天
B.只在光下
C.在白天和黑夜 D.只在晚上
B类:能力提升
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草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草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中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2、用黄豆发豆芽,1千克黄豆可长出4—5千克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总的质量变化是()
A.不变
B.增多
C.减少
D.先少后多
3、右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及箭头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
是[1] __
_ [2] __
_ [3] __
_ [4]_ __
__。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
质分别是[1] __
_ [2] __
_。(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 质[2]是__
_。
(4)物质[1]、[2]进出叶片的通道是__
_。C类:中考链接
请根据以下装置,回答第1小题~第4小题
1.甲装置可以用米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A.氧气
B.水
C.二氧化碳
D.阳光 2.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光台作用是否有的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A.二氧化碳,有光条件
B.二氧化碳,无光条件
C.氧气,有光条件
D.氧气,无光条件
3.丙装置可以用来验证()
A.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B.光台作用能产生氧气 C.呼吸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
D.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
4.丁装置可以用来验证蒸腾作用。但此装置有一个错误,应修改为()A.植物叶片太多,应摘掉些
B.应扎紧袋口 C.应给叶片涂上几士林
D.袋口应扎在最下面一片叶以下,土壤之上 参考答案:
A类:1-4 D C C B B类:
1、C
2、C
3、(1)二氧化碳 氧气 水 有机物(2)氧气 二氧化碳(3)水蒸气
(4)气孔
C类: 1-4 C C D D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反思:
导入时从学生自身参与,感受入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学生迫切想解除疑惑的学习目的,也从中引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实验演示质疑解惑,紧扣教学目标,让学生认真观察,敢于探索,求得结论。从而使教学在学生的参与下,教师的点拨中突出了重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三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一、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活动,也是一切生物的特征之一。呼吸作用的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教材中,设置了演示实验。做完实验后,在对实验现象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知识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是刚刚跨入初中的学生,小学只是通过实例,较表浅的了解到植物的呼吸现象,前期的知识储备有限。他们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关键时期,对于较为抽象的实质性知识的认知能力有限,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还需要培养,尤其是同类知识的类比能力,内在关系等的分析还需借助教师的指引和帮助。同时由于初一学生思维具有跳跃性,性情趋向活泼、热情、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敏感,所以我设计了演示实验,用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现象本质。又考虑到初一学生没有学过化学,而本节内容又需要化学知识,所以我还安排了一个互动的铺垫实验(具体内容后面介绍),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实验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呼吸作用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呼吸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本课以电子白板为基础,结合PPT课件、FLANSH动画,视频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归纳呼吸作用概念和意义。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引起思考,更加生动的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演示实验以及各种有关图片,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感知呼吸作用并且方便学生理解实验和展开讨论。实验中我也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时时启发学生开阔思维。在概括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感知知识,我也采用了动画演示技术,使抽象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播放视频,展示小老鼠与植物共存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要呼吸,那么植物是否也要呼
学生思考动物要呼吸,那么植物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
是否也要呼吸?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
视频展示实验。用视频可以激发兴趣,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很高,而且视频生动形象。
信息技术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
设计实验方教师通过课件显示实验设计可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填写实验方案选用的材料和基本思路及注意事设计稿(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PPT展示 项。画示意图)案
1、用多媒体展示演示实验。
实验分析
1、学生观看演示实验。
模拟实验展
2、提出问题。
2、然后修改本组实验的不合理之示实验过程。处。
3、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课前已PPT展示学生完成的实验。
3、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创意的实
4、完成本组实验。
验。
概括总结呼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并且用公式吸作用的概表示呼吸作用。念和意义
1.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
(1)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前后知识(2)刚刚收获的玉米能否直接入的比较类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仓贮藏?
体会,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3)清晨,到树林中锻炼是否科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学? 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学生分析总结
Flash动画演
示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植物的呼吸(4)我们邹平盛产红薯,红薯丰
2、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清PPT展示问题
和出示光合作用与人类收后,过去山区的农民常常将红晰地构建起知识结构。
薯放入早已挖好的几米深的井中作用与呼吸
作用对比的生产、生活保存。所以经常听说农民到井里取红薯时发生窒息现象,甚至有表格 人丧失了生命。请你运用所学的的关系
知识解释:为什么进入姜井时容易发生窒息?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姜农们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5)解释课堂开始视频中小老鼠
与植物共存的原因。
2.讨论思考: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巩固提升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复习和练习学生完成习题
用触发器功能制作的PPT翻题板
指导学生总结
课堂小结
总结整理本节课所学
PPT展示思维导图
七、教学特色
1、本节课虽然主要是呼吸作用的实验,通过让学生参与新知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积极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整节课的目的却是呼吸作用概念的形成过程,此过程中,探究实验主要作为概念形成的工具和手段。
2、授课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字化教学技术,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多个微视频使学生不仅更好地看到了实验过程,而且能够形象地理解呼吸作用的过程、意义以及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这样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轻松愉快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呼吸作用的实验,在教材资料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改编与创新,使实验更易于理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四篇:《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和反思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的:
1、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
教学难点: 植物的呼吸现象,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 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玻璃瓶,萌发种子,煮熟种子,保温瓶,试管,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你能解释吗?)
1.为什么萝卜放久了会空心呢2.为什么冷藏的蔬菜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呢? 3.为什么花盆的底部要有洞呢? 4.为什么卧室里不宜摆放植物?5.为什么人下到储存蔬菜地窖有时会晕倒?绿色植物除了光合作用以外,为了自己的生长还要进行呼吸作用。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演示实验
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现象: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演示实验二:(课件展示)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现象: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演示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课件展示)
现象: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瓶里温度比装有煮熟种子的保温瓶里的温度高。
结论: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热量。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但吸收 氧气,释放 二氧化碳,而且还会产生 热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
二、呼吸作用的原理: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 场所 线粒体
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进行提供能量和原料。“谁也离不开谁!”
四、学以致用解决课前几个为什么
五、课堂评价练习(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觉得成功环节是第一个实验还是相当的成功,学生直观感觉,看得见摸得着。后两个实验因客观条件限制,用的是课件展示,虽有动画场景,但还是没现场实验直观,这是一大遗憾。这对于学生对生物现象的感知就有一定的限制。以后再有机会我争取克服困难,尽量给学生上好生物实验课!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教学设计
七上生物
白海一
第五篇: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说课)
植物的呼吸作用及其利用(说课)
知识目标:
l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l 阐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l 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l 尝试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
l 运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来解决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l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策略:
本节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两部分内容。对植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并对 “植物的呼吸现象”进行分析获得的。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可引导学生分析实例,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相结合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
l 呼吸作用的实验。l 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实质。教学准备:
l 实验材料:菜豆种子、广口瓶、燃烧匙、、蜡烛、火柴等。l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人和动物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引出课题,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植物会不会也进行呼吸作用?如果进行呼吸作用,那么吸入什么气体?呼出什么气体?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完成了探究实验的前两个步骤,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设计实验,初中生物课的探究实验很多情况下都是生活中已经知道结果,而进行的一种验证性尝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和实事求是。但是往往由于学生物理或化学知识的不足,他们设计的实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认为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逐步提高的,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就达到方方面面都很完善的高度。只要他们的设计中有可取之处,就要给予认可。是不是科学可行,可以在课下帮助他们尝试,并找到不足。
三、呼吸现象
第一个实验我做了两手准备,首先我在课下组装了一套实验装置,课堂演示关键的实验现象,假如说演示不成功的话,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再观看链接的flash。如果演示成功就直接回答问题。
第二个实验,利用链接的flash进行演示。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第三个实验,我口述实验过程,请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一方面避免单纯播放链接的flash的单调,另外一方面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间接、再到联想的能力提高。
观察分析之后,结合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之所以选择让学生动手写练习册,而不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是可以避免光动嘴不动手这种表面热闹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学生作业负担。
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练习,学生们能够发现呼吸作用与之前学过的光合作用中都涉及到水、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以及能量的变化,自然就会想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接下来的列表比较也就顺理成章了。呼吸作用反应式的总结难度也就降低了。
五、应用部分
先让学生自己浏览课本,寻找疑问。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学生课下很少或者根本不看生物课本,很多情况下书上明确写出的内容他们不熟悉,再做练习就很耽误时间。另外,浏览课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梳理一遍知识,形成条理性的认识。实际问题的解决本着靠近生活,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题目安排顺序增加难度。
六、学生畅谈收获可以相互补充,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结束也设下伏笔,待到下节课在学习解决。课后反思:
本学期学校要求开展周六知识扩展延伸训练,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活动进行探讨,可以说是各抒己见。如果让我们的学生去参加竞赛,他们能不能拿奖?差距在哪?这样的问题我想了很久。非中考科目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既要让学生有兴趣,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还不能占用他们的时间,最终还要实现能力上的提高,就需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效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课下所作的工作就不再是单纯的备课、写教案那么简单,植物呼吸作用这节课,我就把现在初二学生使用的冀少版教材和初一学生使用的北师大版教
材进行了整合,寻找更合适的入手点,更简单易行的实验,更便于理解掌握的顺序安排,将所学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等等。这次的尝试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将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教学宗旨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