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四、五、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主题:充满创意的数学
二、内容:数学与生活
三、目标:
1、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一些探索活动的基本常识,并能将这些常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
3、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整合,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信息资源,能与自己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步养成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索,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学习数学知识,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实践能力。
6、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数学,认识数学,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基本学习方式:
以“课题”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研究);数学小调查;动手做(Hands on)的活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创新学习。
五、选题参考:
三年级上学期
参考课题(1):钟面游戏
1、教学目标:
(1)通过做一做,拨一拨,算一算,比一比,想一想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时、分、秒的关系和简单计算。
(2)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丰富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形式:调查记录,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劳技、数学 上课环境:社会调查、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2): 估一估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书架上的书、方框里的树叶从数到估计的过程以及在玻璃杯中到水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一些估算的方法,初步渗透估算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2.形式:调查观察,实验,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自然、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自然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3):设计旅游线路
1、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设计旅游线路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2)在设计旅游线路中让学生了解了自己所在地区与某些城市、风景点等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开阔学生的视野。
(3)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2、形式:调查,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网络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4):称职的小主人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时间观念。(3)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统筹安排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形式:调查记录,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网络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5):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
1、教学目标: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2)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实践活动中有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形式:调查记录,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网络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6):平移和旋转
1、教学目标:
(1)过生活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3)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2、形式:调查搜集资料,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美术、数学 上课环境:网络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7):白色污染的调查与统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调查统计的过程,增强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白色垃圾不断增多,保护环境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2、形式:调查搜集资料,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课内外相结合三年级下学期
参考课题(1):拿红、蓝铅笔
1、教学目标:
(1)通过拿红、蓝铅笔的活动,渗透初步的概率知识。(2)在活动中用画“正”字统计拿取的次数,渗透了搜集、整理数据的统计方法。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
2、形式:调查记录,小课题研究,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教室
参考课题(2):常见数量关系的应用
1、教学目标:
(1)学生应用几种常见数量关系知识去调查周围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这类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调查实际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2、形式:调查记录,合作学习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教室
参考课题(3):树叶的面积
1、教学目标:
(1)学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各种图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2、形式:调查搜集资料,合作学习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4):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1、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交往、合作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形式:社会调查,小组合作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数学 上课环境: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5):年、月、日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年、月、日以及相关知识的搜集整理和理解,了解人类创造历法、认识世界的过程,了解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同的历法以及现行太阳历的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搜集整理信息和合作交流过程,学会搜集处理信息与合作交流,通过创造“希望日历”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通过对年、月、日的探索活动,形成认真、科学的态度;通过对科学史的侧面了解,增强对科学的热情和崇敬;通过对中国古代历法和人类文明史的了解,激发爱国热情。
2、形式:调查,合作学习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电脑、自然、社会、劳技、数学 上课环境: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
参考课题(6):菜场上的数学问题
1、教学目标:通过“买菜”活动,让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了解数学的实际运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为学习数学做好经验积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2、形式:社会调查,合作学习。
3、实施要点:
课时:5课时左右
合作老师:社会、思品、数学 上课环境:课内外相结合
四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计划
一、主题:充满创意的数学
二、内容:数学与生活
三、目标:
1、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2、培养学生亲近周围环境,热爱生活,充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
3、学生提供到自己周围的现实生活中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设计统计表等自主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探究活动;并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认识和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有力武器;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态度。
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
四、基本活动方式: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探究性学习、生活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各领域之间的界限,并将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其中,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
五、选题参考
四年级上学期
参考课题(1): 献爱心 学估算
1、实践要点:
(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估算的全过程,学会估算实际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讨论、计算、验证,提高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使其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共6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收集数据、讨论、计算、验证等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电脑老师组织学生看关于失学儿童以及社会各界帮助失学儿童重返课堂的报道。(多媒体教室)
第2课时:数学老师了解学生平时的零花钱情况,分组统计:(组长负责填写),对零花钱作进一步的估算。(教室)第3课时: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设定助学计划。(教室)
第4课时:数学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学生根据计划估算零花钱的使用及筹集方案。(教室)
第5课时:语数老师和学生共同评选方案。(教室)第6课时:师生共同实施方案并提出倡议。(暂定)
参考课题(2): “小鬼当家”
1、实践要点:
(1)通过活动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依据多种外界因素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锻炼学生有条理地分析、表达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经济意识,会合理地分配使用,并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
共4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
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收集数据、讨论、计算、验证等方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布置学生向家长了解家庭成员每月的收入情况;家庭中一般能哪些开支;每月必须的生活费是多少。(家庭、社会)第2课时:数学老师带领学生汇报调查情况,创设“小鬼当家”的情境,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设计方案。(教室)
第3课时:数学老师和学生交流方案,并评选优秀方案(教室)。第4课时:思品老师根据方案,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教室)
参考课题(3):测量身高
1、实践要点:
共4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看书、测量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体育教师教学有关测量身高的方法和知识。(教室)第2课时: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测身高,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操场)
第3课时:数学教师指导根据统计表了解和解答问题。(多媒体教室)第4课时:健教、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分析。(教室)
参考课题(4):我们去秋游
1、实践要点:
共7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看书、实地了解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数学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如:门票、汽车、地图等资料)
第2课时:社会老师、数学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和路线等的设计。
第3课时:根据学生设计师生共同评选优秀设计方案。
第4---7课时:数学、社会教师带领学生做实地秋游活动进行体验教育。
参考课题(5):争当“环卫大使”
1、实践要点:(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课题,通过课前调查、搜集,课上研究、讨论,课后实践、研究,使学生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探索的能力。
(2)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培养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3)通过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从而有所发现,体验到与人分享的乐趣及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关注社会,关心自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通过写处理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5)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共6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计算机老师和自然老师辅助学生通过上网浏览、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中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垃圾的相关知识。(多媒体教室)第2课时:社会和自然老师辅助学生了解目前垃圾的利用、处理等相关情况。
第3课时:数学老师辅导同学从生活中的垃圾着手,设计各种处理方案。
第4课时:师生(数学老师、语文老师)评选方案,提出倡议和口号等。
第5--6课时:社会老师带领大家实施部分可实施的方案,评选“环卫大使”。
四年级下学期
参考课题(1): 男、女生的脉搏
1、实践要点:
共4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自然教师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教学有关脉搏的知识。(教室)
第2课时:数学教师指导测脉搏,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教室)第3课时:数学教师指导根据统计表解答问题。(教室)第4课时:健教、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分析。(教室)
参考课题(2): 铺地砖
1、实践要点: 共7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数学教师布置任务。(教室)
第2课时:数学、社会教师带领学生做市场调查。(社会调查)第3-4课时:电脑教师组织参观网络样板房。(社会调查或网络教室)第5课时:美术教师指导完成平面设计稿。(教室)第6课时:语文教师指导完成设计说明稿。(教室)
第7课时:成果展示。(教室)师生共同协商、探讨,评选出优秀合作组。(教室)
参考课题(3): 设计校园
1、实践要点:
共6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以校园情景为背景,数学教师布置设计方案。(校园)第2课时:美术、总务教师指导设计方案。(教室)第3课时:数学教师指导设计、讨论方案。(教室)第4课时:各科教师评选最佳设计方案。(暂定)第5课时:总务教师带领学生具体实施方案。(校园)第6课时:教师、学生共同参观。(校园)
参考课题(4):几何图形和玩具
1、实践要点:
共5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分析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校外)
第2课时:学生设计活动游戏(可利用七巧板)(教室)第3课时:拼图形,找出玩具中的几何图形。(教室)第4课时:让学生总结活动中的收获,评选最佳活动小组、选手。(教室)
第5课时:数学教师组织计算组合图形面积。(教室)
参考课题(5): 小小收藏家
1、实践要点:
共5课时,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调整。各课题小组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教师指导学生聘请课题组所需要的指导老师。(校内校外均可。)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充分合作,合理安排各自的研究任务,通过上网、看书等方法,查阅有关材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活动所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进行书面得整理。
2、教学环境:
第1课时:学习通过计算机上网浏览、下载、处理并储存和提取信息技术;学习从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中搜集相关资料、整理并储存和提取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室)
第2课时:劳动技术,学习收藏的一般步骤,模仿收藏并学会制作标签。
第3课时:社会调查:参加收藏爱好者俱乐部,及时开展调查和服务活动。
第4课时:学习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学习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报告的撰写和研究成果的鉴定。
第二篇: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年级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
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四、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五、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集体。
(3)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六年级
2011年9月
第三篇: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5篇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2
一、背景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实践,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内、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2、考察祖国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1)从一物、一人、一事、一地的小侧面认识祖国。
(2)走进祖国大地,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参加社区服务劳动,体会社会服务的艰辛、意义及价值。
3、学习初步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实践主体研究的历程,感受探究需有的精神品质。
(2)通过实践,发展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技巧。
(3)在研究中养成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享、共同讨论。
三、内容安排: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4
一、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认识社会,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原则:
1、学科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运用数学知识这个中心,必须紧扣数学教材的内容;
2、实践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必须是学生的考察、参观、访问、制作、公益劳动等的实践活动;
3、全员参与的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
4、知识的应用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探索创新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多加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尝试,努力有新发明、新创造地完成任务;
6、活动多样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如参观、访问、思考、制作、观察、实验、调查、讨论、阅读、操作、竞赛、表演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三、活动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位置与方向,圆,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根据教材的这一教学内容,确定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为:
1、根据教材圆的概念和周长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以《确定起跑线》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各个生活领域,随处都能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活动时间在10月份。
2、根据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进行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时间在十二月份。
四 、活动组织:
1、根据学生居住范围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组长,小组的成员要兼顾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并对各小组的活动提出要求。老师要与社区、单位等取得联系,征得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请家长帮忙,对于学生的活动能给予方便。
2、小组活动的时间以学生的业余时间为主,如周六、周日、节假日等,活动的方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也可以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动。
3、把每周五早自习的时间定为各小组实践活动的交流与总结时间, 教师要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活动的形式、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调控;同时各小组长要对一周来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周活动的具体要求。
五、活动步骤:
1、学生按划分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本学期数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确定。每月的具体活动内容如下:十月份:
活动主题:《确定起跑线》
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十二月份:
活动主题:《节约用水》
活动的主要内容:
(1)通过考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增强珍惜每一滴水的意识。
(2)学习从不同角度认真分析水资源短缺问题,尝试合理的、有意识地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养成科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意识到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4)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式的运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各小组调查的材料进行筛选,删除与数学知识关系不大的内容。
3、在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学生都参加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活动时间不限于40分钟,把准备的活动内容进行完。)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5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
三、教学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
五、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活动安排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活动安排:
时间
主题
活动目的
聘请老师
九月
与书交朋友
做读书调查,举行读书活动,以各种形式把最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
十月
“读书心得”手抄报
小组为单位办一期“读书心得”手抄报。
十一月
我的成长日历
回首往事、重温旧日的喜悦、伤心痛苦
十二月
瞧,我的设计
为校运动会设计会徽、会旗
元月
夸夸家乡茶
了解并交流茶文化,泡茶品茶。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广阔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历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
三、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心灵驿站: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与父母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感情。
(3)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并引导他们与异性健康交往,正常友好地相处,增进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2、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室——烹饪室做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水果拼盘。
3、亲近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认识、了解我们的朋友——鸟,会制作“小鸟的家”,能爱鸟护鸟。
4、健康快车:
(1)让学生知道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2)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安全避险、自救自护”,从而增强、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置危险的本领,快快乐乐的健康生活着。
(3)了解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学会一般的应急处置本领。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9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基础,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也有个别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对周围事物不够关注,学习、行为习惯教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希望能通过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以社会实践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社会实践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亲历亲为。内容包括参观、考察、访问本地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通过从自然、社会中的亲身体验,懂得课堂以外丰富领域的知识。本学期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昌乐资源知多少》。
2、以社区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参与性体验活动
社区活动包括成为某一社会活动的成员员进行实际的生产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等。通过发挥少先队员在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3、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题研究基于学习者的兴趣,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并选取人与自然(如环境污染、动物植物、生态平衡)、人与他人(如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希望工程等)、人与社会(如交通状况、娱乐、消费、社区环境等)、人与科学(如科学发展史、科学与生活、科学)等作为确定主题的依据。本学期我们确定的研究课题是《有关雨的探索》。
三、活动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7、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
四、活动重难点
1、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3、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活动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班级特色,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7、有效激励机制,优化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
六、活动安排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活动重点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活动重点是:
1、与电子制作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乡土文化
五、活动安排
十月:
1、制定教学计划,安排与劳动技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2、活动《我学蒸馒头》。
十一月:
围绕校本课程教育,开展符合高年级学生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十二月:
1、综合实践课展示活动。
2、学生自拟主题,开展活动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省级实验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工作的通知》为指导方针,深入学习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以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突出活动课程特色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践、思考和创造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理论基础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首先,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
第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劳动教室等)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
第三,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识。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师生学习方法说明
(一)活动前
1、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地区的实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以此为设计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备每个学生的详细资料。
2、按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要、地区特点等制定学期单元计划。考虑课时安排、内容的选择和平衡、广度和深度,注意各单元之间、单元中各活动之间、学期学年的活动之间,以及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和整合,让活动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
3、制定活动教案和能照顾个别差异的指导计划,特别是考虑如何帮助每个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进去,让原有水平不同的儿童都能通过活动得到各自应有的发展。
4、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主要利用学校、班级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刺激的、能激发好奇心的、能自由游戏、开展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生活其中能体验人际交往、同伴合作的乐趣,感受自然季节的变化,环境中的设备、教室里的安排、布置等应当考虑多功能性、变化性、发展性,有利于学生重组合、再创造。
(二)导入活动
1、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兴趣。
2、引起学生对其生活的地区、周围环境的关注,扩展学生的视野。
3、引发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活动计划。
4、创设学生能自我选择的、表现个性的机会(如自由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同伴、材料、方式、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兴趣组等)和计划有吸引力的活动。
(三)活动中
1、尊重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保障学生的参与权。让活动课成为不是老师叫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主动想做什么的课程。
2、注意观察学生各种反应,随时调整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但决不妨碍他们自由地尝试和利用自己的经验。
3、和学生一起活动,但不是学生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而是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
4、对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赞扬、肯定、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牢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发展自信心。
5、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团结合作,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同伴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他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待人处事的技能和能力。
6、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观察、调查、制作、实验、操作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语言、图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集体、小组、个别等),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
7、引导学生活动不断延伸和扩展,与家庭、社区结合,与各学科结合,向纵深发展,不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
8、保证活动的安全。
(四)活动后
1、积极的评价,重视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的主动性、创造性、参与意识等。
2、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评价与指导一体化。
4、巩固儿童的实践态度,巩固其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等,并进一步促使其发展。帮助学生举办成果展示会、推广或利用成果等。
5、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活动的成败,制定或修改下一步的计划等。
6、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环境,调整活动形态或组织形式,调整活动计划、内容、材料等。
四、实施措施
(一)总体规划、协调部署活动的开展。
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配备了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一定创新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并在期初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时,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协调安排,统筹兼顾。
(二)自主科学地组织活动开展。
1、活动实施自主化。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例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地点、以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
2、组织形式灵活化。首先是指从时间上来说,或安排在课表计划内,或在放学后,或在周六上午;从空间上看,或课堂、或校内、或校外,走出校园,不一而足。从组织方式来看,可以是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跨班级、跨年级合作。
3、课时安排弹性化。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五、具体内容
九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实施活动的理论,并制定学期实验研究计划,完善方案。
2、设计年级组计划及班级方案。
3、开一次讲座,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以及《综合活动资源包的合理使用》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
2、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课题的研究。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十二月份:
1、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负责各课题的老师上一节成果汇报课。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课堂,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情境中,通过参观、调查、访问、观察、测量、制作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跨年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综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办出学校特色。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按计划有系列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和网络室,充分发挥现有图书的功能,正确引导学生到图书室、上网查找资料;利用好学校花园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探索活动,丰富知识,提高活动能力;引导学生对学校的进一步调查和了解,了解学校的面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宗旨等,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去。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学校地处街道,有丰富的社区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资源,带领学生去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进一步充实校本教材。在开展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精心修改活动方案、案例,进一步充实学校编写的校本教材。
五、课程编排及进度。
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声音与健康
听觉与声音 声音与健康
拒绝噪音
9月
多彩的艺术
盛大的少儿艺术节 我们的舞台艺术节的策划与组织
9月
从小学理财
怎样得到零花钱零花钱怎么花学会储蓄
10月
说纸
纸与我们的生活节约用纸纸艺
10月
汽车与污染
汽车与污染未来的汽车
11月
世界大家庭
世界之多少 世界大家庭共同的花园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有六个单元,共二十三课。主要内容有神奇美妙的网络世界、用计算机写文章、制作表格作品、制作校园文化之窗、口香糖的危害、汽车与社会进步、尊重科学面对地震、多彩的建筑、科学与迷信、配制盆花营养土、自行车的保养、包饺子以及拇指扣。本册有四个单元讲计算机的Word文档和表格制作,培养了学生简单的网络操作知识。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教学方法设计
1、导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笨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笔导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导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 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
五、教学评价方案
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新的评价观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重点不在于成果和水平,而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机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我们反对用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评价,而应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6、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需要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评价时应突出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生成。它是一种以自我为参照物的评价,很难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价的主要途径有汇报、成果展示、体会与反思等。评价的方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20xx—20xx学年上)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9.3-9.8
第1课第2课
9.10-9.15
第3课第4课
9.17-9.22
第5课第6课
9.24-9.29
第7课第8课
10.1—10.7
国庆节
10.8-10.13
第9课第10课
10.15-10.20
第11课第12课
10.22-10.27
第13课第14课
10.29-11.3
第15课第16课
11.5-11.9
第17课
11.12-11.17
第18课
11.19-11.24
第19课
11.26-11.30
第20课
12.3-12.7
第21课
12.10-12.14
第22课
12.17-12.21
第23课
12.24-12.28
考试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平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科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4、引导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个性。
四、教学措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课题的选定一定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使学生有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做好物质准备,提供工具、图书、信息等,为学生研究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争取各任课教师及校领导的支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宽广领域所必须的。
5、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6、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确保顺利进行。
7、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8、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并予以恰当的鼓励,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充分展示它的魅力。
五、主题内容安排
九月份:手抄报:老师,您辛苦了
十月份:手抄报:祖国在我心中
十一月份:冬韵飘香
十二月份:庆祝元旦.
第四篇: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5篇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2
一、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分析社会、认识社会,初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活动原则:
1、学科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运用数学知识这个中心,必须紧扣数学教材的内容;
2、实践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必须是学生的考察、参观、访问、制作、公益劳动等的实践活动;
3、全员参与的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决不是教师或个别学生演示,或部分学生操作,其他学生看热闹,只动口不动手的活动;
4、知识的应用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要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让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探索创新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地实践活动,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教师不必多加限定,让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尝试,努力有新发明、新创造地完成任务;
6、活动多样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包括活动场地的多样性: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活动方法的多样性:如参观、访问、思考、制作、观察、实验、调查、讨论、阅读、操作、竞赛、表演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等。
三、活动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位置与方向,圆,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根据教材的这一教学内容,确定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为:
1、根据教材圆的概念和周长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以《确定起跑线》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各个生活领域,随处都能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活动时间在10月份。
2、根据扇形统计图这一知识,进行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活动时间在十二月份。
四 、活动组织:
1、根据学生居住范围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组长,小组的成员要兼顾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并对各小组的活动提出要求。老师要与社区、单位等取得联系,征得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或请家长帮忙,对于学生的活动能给予方便。
2、小组活动的时间以学生的业余时间为主,如周六、周日、节假日等,活动的方式以小组活动为主,也可以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合理分工,分散活动。
3、把每周五早自习的时间定为各小组实践活动的交流与总结时间, 教师要了解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对活动的形式、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达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调控;同时各小组长要对一周来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周活动的具体要求。
五、活动步骤:
1、学生按划分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带领下,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要根据本学期数学实践活动的主题来确定。每月的具体活动内容如下:十月份:
活动主题:《确定起跑线》
活动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经历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计算所走弯道距离的过程,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从而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十二月份:
活动主题:《节约用水》
活动的主要内容:
(1)通过考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增强珍惜每一滴水的意识。
(2)学习从不同角度认真分析水资源短缺问题,尝试合理的、有意识地探究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养成科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意识到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4)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式的运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各小组调查的材料进行筛选,删除与数学知识关系不大的内容。
3、在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学生都参加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活动时间不限于40分钟,把准备的活动内容进行完。)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可以说是新课程体系的结构上一大突破,它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因而它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同时它也是因其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挥着巨大作用。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更健康有序的开展好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程,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要求为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走入生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长科普知识,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
3、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从而开发与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三、活动理念:
1、到自然中学自然: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只有学生走出教室,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并健康成长。
2、到社会中学社会:社会是大舞台,只有把学生领入社会,才能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与能力得到拓宽、发展与升华。
3、在实践中学实践:实践是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高效融合的关键,是课程成功实施的重心。
4、在生活中学生活:生活能力是生存之本,是学习之源,它直接关联学生的终身发展,因而意义深远。
5、在研究中学研究:研究是学习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因而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它直接着眼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是不可忽视的发展目标。
四、内容规划:
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开展活动:1、拥抱自然;2、动手操作;3、走进社会;4、体验生活。
五、实施策略:
1、宏扬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因而是一个促进学生内在生命充分发展的课程。所以整体活动应让学生作为主体全身心的参加活动完成学习对象于自我的双向建构进而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得满足,实现主动发展。
2、营造氛围:结合我校所处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于社会的全息对话,让学生体验活动乐趣,实现自身价值,完善健康人格。
3、加强合作:认识和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是一种社会性建构活动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参与合作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保障了所有学生都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充分发展。
4、努力创造:活动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的过程,因而,以活动为基础,构筑开放互动自主的过程,让学生全程参与,全身心投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
六、实施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在整体实践活动中势必会遇到大量的实际难题和认知偏差,为此,我们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做好的充分的思想准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我们将坚持不懈,扎实进行。
3、主体性原则:
这里包括教师的主体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还应包含教育本身的主体功能,以全方位保障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到师生相长。
4、可操作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亲历实践,因而我们将创造一切机会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条件,使之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进而让教育焕发活力,让学校充满生机。
七、工作重点
1、理念入脑: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教师能深刻认识并透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目标、特点及性质,明确任务,明晰本课程的特殊地位及作用,以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2、课程整合:加强各学科之间以及各学科与社会发展与学生生活的整合,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专题研究,促进学生的协调发慌。
3、资源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今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程度目标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特别强调对图书馆、乡土、社区尤其是网络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应用,以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和局限,最大可能的为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4、评价创新:我们的综合活动实践课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因而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立了发展性评价体系,以保障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目的是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
八、操作程序:
1、确立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定师生共同开展四个活动课题,课题的来源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要结合实际,指导、组织、协调、总结每一次活动。
2、制定活动方案:教师和学生一起议定每一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条件及预期的活动成果等,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组织开展活动,教师根据活动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帮助。教师应尤其注重引导学生的后继思想,体现活动的生成性。
4、活动总结: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做出合理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4
一、背景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实践,已经在老师、父母及校内、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班队活动、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特别是从三年级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这一切为了学生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
2、考察祖国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1)从一物、一人、一事、一地的小侧面认识祖国。
(2)走进祖国大地,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参加社区服务劳动,体会社会服务的艰辛、意义及价值。
3、学习初步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实践主体研究的历程,感受探究需有的精神品质。
(2)通过实践,发展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技巧。
(3)在研究中养成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享、共同讨论。
三、内容安排: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材简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三、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已达到学生情感、知识、能力和人格四个方面的理想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5)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生共264人,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泛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 。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以问题向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操作来找出答案,小组合作汇报的形式汇报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加以纠正和示范,学生练习巩固。
四、内容安排
本学期主要以“海西平潭”为大主题,主要安排如下:
2月期初对平潭资料搜集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
3月平潭的历史
学生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文字资料,通过采访父母,亲朋等,了解平潭过去发生的故事,通过现场拍摄照片,民间搜集旧照片,网络搜集图片等方式完成对平潭历史的研究。
4月研究平潭现状及未来
学生主要通过走访附近的相关单位,实际考察了解,询问自己的亲朋好友,了解平潭的现状,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知识,对现状进行剖析,对未来提出大胆的猜想。
5月 开展图片资料展
将研究资料,图片等进行展览 使周围同学都能对平潭有更深刻的了解。
6月期末汇总
学生对资料进行补充和完善,分类整理。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7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高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俗活动,了解南流悠久历史,了解南流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对敬老院、消防大队、南流农村、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8
一、指导思想
兴趣是学生的内驱力,引发学生浓厚的情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小学英语学习缺乏语言环境,学生遗忘现象比较比较严重,出现学时会、用时忘的现象。长此以来,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偏差,慢慢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小学英语教学的活动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仅靠纯课堂内教学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我们应树立大课堂的教学观,重视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为了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开设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对英语及英语学习的兴趣。
2、授人以渔,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
4、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日后学习英语打好基础。
三、活动内容
本学期我们主要通过“绿色作业”来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绿色作业的实践和完成情况,不但丰富了英语知识,更极大的提高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了从英语角度观察世界的窗户。
四、活动对象
一至六年级
五、活动要求
每位同学必须按时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团结协作。
六、活动措施
英语组教师根据课本,设计合理有效的绿色作业,每位学生自主认真的完成自己的绿色作业,教师从中挑选较好的进行展评,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记入学生英语成绩。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主题教育思想。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创造空间即综合教育思想。
3、注重对学生的亲身体验与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实践教育思想。
二、学段目标
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和探索,六年级的学生在动手操作,分析整理、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加大的发展,因此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全体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独立探索,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懂得与他人、自然和谐相
处,初步形成合作分享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身心潜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展个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二月份:我为社区添新绿
三月份:美丽的插花
四月份:生物多样性与环境
五月份:我健康,我快乐
六月份:打造健康网络生活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活动安排:
时间
主题
活动目的
聘请老师
九月
与书交朋友
做读书调查,举行读书活动,以各种形式把最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
十月
“读书心得”手抄报
小组为单位办一期“读书心得”手抄报。
十一月
我的成长日历
回首往事、重温旧日的喜悦、伤心痛苦
十二月
瞧,我的设计
为校运动会设计会徽、会旗
元月
夸夸家乡茶
了解并交流茶文化,泡茶品茶。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常州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省级实验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研究工作的通知》为指导方针,深入学习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和典型案例,积极开展以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突出活动课程特色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实践、思考和创造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二)理论基础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首先,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
第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劳动教室等)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
第三,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生存的环境和社会现实来总结、反思,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认识。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师生学习方法说明
(一)活动前
1、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地区的实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以此为设计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备每个学生的详细资料。
2、按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要、地区特点等制定学期单元计划。考虑课时安排、内容的选择和平衡、广度和深度,注意各单元之间、单元中各活动之间、学期学年的活动之间,以及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和整合,让活动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
3、制定活动教案和能照顾个别差异的指导计划,特别是考虑如何帮助每个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促使他们积极地参加进去,让原有水平不同的儿童都能通过活动得到各自应有的发展。
4、创设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主要利用学校、班级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刺激的、能激发好奇心的、能自由游戏、开展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生活其中能体验人际交往、同伴合作的乐趣,感受自然季节的变化,环境中的设备、教室里的安排、布置等应当考虑多功能性、变化性、发展性,有利于学生重组合、再创造。
(二)导入活动
1、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兴趣。
2、引起学生对其生活的地区、周围环境的关注,扩展学生的视野。
3、引发学生讨论、自主选择、决定活动计划。
4、创设学生能自我选择的、表现个性的机会(如自由选择活动的主题、内容、同伴、材料、方式、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兴趣组等)和计划有吸引力的活动。
(三)活动中
1、尊重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保障学生的参与权。让活动课成为不是老师叫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主动想做什么的课程。
2、注意观察学生各种反应,随时调整环境,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但决不妨碍他们自由地尝试和利用自己的经验。
3、和学生一起活动,但不是学生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而是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
4、对学生的活动尽可能多地给予鼓励、赞扬、肯定、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牢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发展自信心。
5、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团结合作,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同伴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获得合作、协商、对话、分享、尊重他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待人处事的技能和能力。
6、引导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观察、调查、制作、实验、操作等)、多样化的表现方式(语言、图画、音乐、动作、表演、作文等)、多样化的活动方式(集体、小组、个别等),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
7、引导学生活动不断延伸和扩展,与家庭、社区结合,与各学科结合,向纵深发展,不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
8、保证活动的安全。
(四)活动后
1、积极的评价,重视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的主动性、创造性、参与意识等。
2、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3、评价与指导一体化。
4、巩固儿童的实践态度,巩固其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等,并进一步促使其发展。帮助学生举办成果展示会、推广或利用成果等。
5、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活动的成败,制定或修改下一步的计划等。
6、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环境,调整活动形态或组织形式,调整活动计划、内容、材料等。
四、实施措施
(一)总体规划、协调部署活动的开展。
学校设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配备了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一定创新精神的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研讨,并在期初推出三类相互衔接的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时,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协调安排,统筹兼顾。
(二)自主科学地组织活动开展。
1、活动实施自主化。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例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时间、地点、以及指导老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
2、组织形式灵活化。首先是指从时间上来说,或安排在课表计划内,或在放学后,或在周六上午;从空间上看,或课堂、或校内、或校外,走出校园,不一而足。从组织方式来看,可以是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跨班级、跨年级合作。
3、课时安排弹性化。弹性课时制意味着将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五、具体内容
九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实施活动的理论,并制定学期实验研究计划,完善方案。
2、设计年级组计划及班级方案。
3、开一次讲座,内容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以及《综合活动资源包的合理使用》
十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
2、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课题的研究。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十二月份:
1、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负责各课题的老师上一节成果汇报课。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一月份:
1、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撰写专题总结,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二十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为重点,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的封闭性,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它的总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依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标准,参考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根据本年级的实际,调整本学期的目标任务。加强管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切实有效。教师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为此,我们学习相关文件、政策,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做到爱岗敬业、见多识广、多技多能。同时,充分了解本课程的特点,掌握它的实施规律,为学生营造支持、鼓励与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更新教师观念、端正学生态度。在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协调各学科的关系,做到个别主管、全员协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协同指导。尽可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课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各科任老师参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要引导学生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的发展。教师引导时,要体现本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题的确定,探究方式的选择,成果的展示及评价,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决定,鼓励学生进入探究过程。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渗透到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参加劳动,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对有限的课堂,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在内容设计上侧重激发活动动机,辅导活动方法,引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观察、发现、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尽可能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为课外活动的开展、延伸奠定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要调动师生的协同合作,更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对活动进行督促、指导、检测、形成多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利用本校、本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动,从搜集信息,到处理信息,最后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掌握了方法,增强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知识,情感、态度、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培养。四、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将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经过实验、实践和亲身体验得到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和总结,并进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师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活动评价
1、学生的评价
(1)评价原则:应当重视学习过程、重知识技能的应用、重亲身参与探索、重全员参与。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评价主体:教师、学生、家长、集体。
(3)评价内容:学生的态度、学生的体验、方法和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4)评价方法:激励性评价为主、管理性评价为辅;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口头报告评价相结合;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教师的评价
整体评价与分段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文件分析、实地考察、课堂观察、问卷、访谈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平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平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广阔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历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导。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造力、适应发展的现代青少年
三、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心灵驿站: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
(2)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学会与父母在情的沟通,爱的交融中进一步增进感情。
(3)帮助学生逐步认识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并引导他们与异性健康交往,正常友好地相处,增进同学间的深厚友谊。
2、动手实践:
(1)带领学生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室——烹饪室做一些生活实践活动。如包饺子,做水果拼盘。
3、亲近自然
(1)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这里有与我们息息相生的山川河流,也有我们的朋友——各种动植物,它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发展的源泉。
(2)认识、了解我们的朋友——鸟,会制作“小鸟的家”,能爱鸟护鸟。
4、健康快车:
(1)让学生知道学会生存,生存必须健康,健康才能更好地生存。
(2)学会“讲究卫生、预防疾病、安全避险、自救自护”,从而增强、提高自己应对困难和处置危险的本领,快快乐乐的健康生活着。
(3)了解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学会一般的应急处置本领。
第五篇:三、四、五实践安排
实践安排
实践前期准备(6.2~7.9):
(一)材料准备(6.2~6.7)1.申报材料准备:
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总结。小组成员开会讨论并详细分工,科学而有目的地分工合作完成申报材料。2.实践单位申请书:
将实践内容、实践要求及日程安排以公文形式并附学院介绍信发函至实践单位,同时请对方以邀请函形式给予回复 3.课题调查方案准备:
《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调查方案》,详情见附件一 4.调查问卷、宣传手册及访谈录的设计与制作
5.提前准备和设计、宣传手册、调查问卷及访谈内容。最后反馈给组长及各负责人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校订工作(附在申报材料中)。
(二)联系好相关单位,做好暑期社会实践各项调查准备
(6.2~7.8)
1.实践地点:南京市高淳县。
2.高淳县县政府:提供相应食宿安排、下属单位联系及资料查阅。3.高淳县水务局(已联系好):了解当地抗旱工作及供水工程的相关考察。
4.高淳县环保局:提供相应的饮用水检测技术支持。
5.高淳县疾控中心:了解相关饮用水污染造成的疾病报告。6.高淳县自来水公司:了解全县饮用水供给基本情况。7.高淳县统计局:为我们的实践调查表提供相关数据。8.高淳县桠溪镇政府:提供人员接待及有关座谈举办的支持。9.桠溪镇自来水厂:参观净水流程,取样检测。
10.媒体联系:淳报及当地电视台为我们的活动做一些相关报道
(三)实践所需物品的采购与制作(7.5~7.8)
横幅、宣传手册、调查问卷需在临行前打印好,出行前小队做好相关物品的采购工作,详情可见经费预算。
(四)特色培训(7.9)1.社交礼仪培训:
我队将邀请河海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外联部部长对我队进行社交礼仪培训,树立河海学子的优秀形象 2.文书写作培训:
为了提高队员的资料整理及文书写作能力,我队将邀请河海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秘书处处长对我队进行相关培训。实践中期安排(行程安排)(7.9~7.16)
(一)临行动员(7.9)
21:00~22:00:
做好每个队员的思想工作及心理准备,完成第二天的各项工作安排。
(二)前往高淳(7.10早上出发,预计中午到达)行程安排:
14:30~17:00:
在县政府接待人员的带领下组织参观相关县城
内的实践机构,并做好交流工作,了解对方是否有意愿与我校建立实践基地,并做好相关准备,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
通用模块(7.10~7.15)17:10~18:00:
用餐
18:30~20:00:
回旅馆,观看当地电视台、报纸,了解当地近
期的时政要闻及风土人情,便于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通讯稿的编写与提交奥。
20:00~22:00:
进行相关工作总结工作(小结报告),资料整理,及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22:05~22:50:
自由活动
22:55~23:00:
统一设定6:30的闹铃,全体休息,保证第二天的实践活动精力。
(三)实践工作正式开展第一天(7.11)
地点:县城
上午:
到县政府请相关人员进行现场座谈,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基本情况,掌握截止2010年底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饮用水污染事件,并联系媒体进
行相关报道。
下午:
队员协商分头行动:
组1:前往高淳县自来水公司调查全县基本供水情况,重点了解干旱月份的供水情况,并进行相关座谈充分彻底地了解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并作详细记录。请负责人填写反馈鉴定表。
组2:前往县统计局、疾控中心获取调查表所需的相关数据。请负责人填写反馈鉴定表。
傍晚及晚上:执行通用模块
(四)实践工作开展第二天(7.12)
地点:县城
上午:
到县水务局进行现场座谈,掌握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掌握饮用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听取抗旱工程的相关工作报告。
下午:
在水务局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实地考察全县供水水源、水量状况,以及现有抗旱供水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状况。最后请负责人填写反馈鉴定表。
傍晚及晚上:执行通用模块
(五)实践工作开展第三天(7.13)
地点:县城
上午:
到县环保局进行关于县饮用水水资源保护的相关座谈,了解全县水资源现状,并请相关人员就生活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分析进行指导。
下午:
在县环保局的有关人员带领下参观当地的水
资源保护工程,请媒体报道,并在水源地取样检测。获得检测数据后请相关技术人员分析,并得出报告,同时向我们解释数据的情况。最后请负责人填写反馈鉴定表。
傍晚及晚上:执行通用模块
部分变动:与桠溪镇政府接待人员进行联系确认
(六)实践工作开展第四天(7.14)
地点:桠溪镇
住宿地点:桠溪镇
行程安排:
7:30~9:00: 前往桠溪镇政府,预计9点到达。
9:00~11:00:参观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必要交流,确保下午
工作的顺利实施。
11:00~14:00:餐饮及午休,并就下午的实践工作做好相关
准备。
14:30~16:30: 与镇政府下属相关机构及自来水厂联系人在镇政府举行座谈会(详情见附件二)。
16:30~17:00:就座谈内容,从镇政府及有关机构借阅相关
资料,请负责人填写反馈鉴定表。,傍晚及晚上:执行通用模块
部分变动:
就借阅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若获得许可则
进行复印,以便后期使用
(七)实践工作开展第五天(7.15)
上午:
归还借阅资料,就前一日的座谈内容,对镇自来水厂的净水工程就集中式供水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并取样检测水质状况,收集数据,完成相应调查表,请负责人填写反馈鉴定表。
下午:
组1:
深入随机抽取的农村,就分散式供水点进行相关考察及取样检测(依实际情况现场检测或带回镇上有关部门检测),获取相应数据报告,完成调查表。
组2:
挂横幅,发传单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
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以及水价的承受能力等满意程度,若时间许可则进行个别采访。同时宣传饮水安全方面的知识以及节水抗旱的相关意识。
傍晚及晚上: 执行通用模块
(八)实践工作开展第六天(7.16)
7:30启程回县,预计9点到达,走访之前各相关机构,表达感谢,并致感谢信,若可能则签订有关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的相关文件。并收集媒体的相关报道。
16:00启程返校。
实践后期安排
(一)任务分配(7.17)
小组协商,合理分配任务,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任务完成(7.19~8.10)
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并作最终整理。做好申报校级等相关工作,将反映社会实践过程的文字图片制作成PPT展示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