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主备学校:穆源民族学校 课型:阅读课 审核:穆源民族学校六年级语文组 授课时间:2012.9.7-9.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爱国,热爱祖国的感情贯穿全文,这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主要写作特色。由于列强瓜分了波兰,使年轻的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之情忍痛离开祖国;师友送别时,无论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无论叮嘱“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也无论赠送泥土这一“特殊礼物”,都是以爱国为核心的;肖邦虽身处异国他乡,但依然日夜思念祖国,忘我进行音乐创作;即使弥留之际,也请求死后把他的心脏带回去,他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是多么炽烈执着的爱国之情啊!【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分清层次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第二小节。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掌握“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再现人物高大形象。
5.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抓重点词句,如:悲愤欲绝、课题的言外之意等分析肖邦的爱国者形象,通过感情朗读再现人物高大形象。
2.学习作者抓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资料链接】
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然后令人惋惜的是才39岁的肖邦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弥留之际,他对姐姐说的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 “薄、盛”等多音字的字音,理解“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弥留之际”等成语及加点字的意思。
3、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体会肖邦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拼音,写词语。
xiāo bāng
yǒng chàng
yōu lǜ
là zhú
bā lí
nà hǎn()()()()()()
2、查字典,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词意。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
3、填空:
肖邦弥留之际的要求是,这也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
充分表现。这是贯串全文的情感主线。直接写这相关内容的是
节。
二、课堂助学
1、出示“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一句,齐读,思考:这是谁说的?是什么时候说的?
2、从这句话中,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了解他吗?(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肖邦)教师总结:我们在介绍人物时要抓住主要信息。
3、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肖邦,认识肖邦。(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读题,对课题进行质疑。)
3、预习反馈
重点强调悲愤欲绝的绝。...
4、整体感知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能不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看文章一步一步写了什么?(板书:不得不离开祖国、师生送别赠送泥土、日夜思念忘我创作、弥留之际请求送回)
文章四段,如果每一段只用一个词概括,你们选哪个词语?(离开——送别——创作——与世长辞)
如果在这几个词语的前面分别加上一个词语,进行恰当的形容,分别用什么词语好?(满怀悲愤、不得不„„)
请利用上述讨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合作探究
探究一: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祖国? ① 默读第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肖邦离开祖国的原因。
② 文章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对侵略者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作者的这种感情。(瓜分、欺凌、深渊)。
③ 肖邦愿意离开祖国吗?(不愿意)从哪里看出来?“满怀悲愤、不得不”。“不得不”的作用(双重否定,在这强调肖邦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也体现了肖邦是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
④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探究二: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回答要点:肖邦是老师的得意门生,大家都舍不得肖邦离开,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肖邦自己也舍不得离开。
②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祖国的泥土。③学生再读这三个场景,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④交流:
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时来为他送行,而且老师特地为他谱写了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师生设计语言。
同学说:“即使你远在他乡,___________________”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师:生是波兰人,死是波兰鬼。)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师:我永远记得你们!)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师:我也会想念你们的。)
生:“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亲。”(师:我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上。)
„„
比较埃斯内尔两次对肖邦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想像他当时的激动神情,指名、集体读。
⑤此时的肖邦怎么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抓住:“郑重地、回首、望了望”,理解肖邦对祖国的牵挂与难舍之情。
⑥文章补白的训练:肖邦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时心里想了什么?
生:祖国,我会回来的!你等着我!
生:我带着悲愤而去,我会带着骄傲而归的。
生:祖国再见了!亲人再见了!老师再见了!同学们,朋友们再见了!
生:沙皇,这里不会永远属于你!
生:祖国,我会为你而奋斗的!⑦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⑧这段话是抓住什么来写,才使文章如此感人的?(细节描写)找出几处细节描写,自己读读、体会体会,并说一说这些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⑨指导学生背诵。
三、当堂训练
学生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中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意思。
弥漫()
咏唱()
溢满()
疾驰()....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2、这段文字对所写的事情交代得很清楚,你一定能从中找出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以及所写的事情________。这件事中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三个送别场景。
老师“赠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作者在文中借景抒发了肖邦________的心情。
4、课文写出了埃斯内尔说话时的动作“________”和神态表情“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
5、读着课文中送别的感人场面的文字,你会很自然地联想起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作业评价
【课时目标】
1、检查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三至六自然段,继续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绝:①断掉;②尽,没有了;③极,最;④气息停止,死亡。
悲愤欲绝()
滔滔不绝()
辞:①告别;②请除解除自己职务;③解雇;④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
与世长辞()
辞职()
际:①边;②相互之间;③时候。
弥留之际()
无边无际()
2、肖邦弥留之际还想着国家,我国古代也有一位诗人在临终前还不忘祖国,并写下了一首诗,这位诗人是(),请写出他的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老师和同学们的嘱托呢?
2、合作探究:
探究三: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 ①重点理解“悲愤欲绝、彻夜”等词,朗读并展开想象:波兰人民起义失败,一个个倒在枪口下,这时,波兰人民听到《革命进行曲》,振奋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争的情景,说说你从肖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什么?朗读体会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并展开想象。
②出示“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朗读。
③看插图小结:他就是这样夜以继日地在钢琴前工作、工作、再工作,思乡情,亡国恨,随着琴声从他的作品里流淌出来。因此,这个时候,肖帮无论在钢琴的演奏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就是这样将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探究四: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①理解:弥留之际。
②朗读,体会这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③体会“紧紧握着、喃喃地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④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朗读第6自然段。⑤比较句子:
(1)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理解与世长辞,“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这些词突出肖邦的悲愤之情、亡国之恨。)(2)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
(“才”表现出作者对肖邦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对欧洲列强的强烈谴责。)
(3)总结比较句子这一类型题目的方法:
1、找出不同之处
2、理解原文中重点词的意思
3、体会词语对于表现内容和中心的作用。
3、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波兰音乐家肖邦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事,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时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极的表现。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三、当堂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你走到哪里,()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你远在他乡,()不要忘记自己的国家。
()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波兰人民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
2、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①什么是“弥留之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下面两句话,看哪句好,为什么? 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永生的眼睛
1965年炎夏的一天,母亲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疾病夺去了生命,年仅36岁。下午,一位警官来访,是为医院要取用母亲的眼睛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我惊呆了,不明白医生们为什么要把母亲的角膜给(gěi jǐ)予他人,而父亲居然回答“可以”。
我痛苦万分,”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父亲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琳达,”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予他人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许多年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够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早已决定死后捐赠器官了。” 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最珍贵的一课。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了婚并有了自己的家。1980年,父亲患了严重的肺气肿,搬来和我们同住。他愉快地告诉我,他死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哦,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的眼睛重见光明,并能像你的女儿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该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多美妙啊!“温迪自幼酷爱画马,作品屡屡得奖。”哦,想想,另一对父母如果看到他们的女儿也像小温迪一样,将会多高兴啊!“父亲说,”当你们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那你们将会多自豪!“ 我把父亲的遗愿告诉了温迪。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拥抱着外公。她14岁,恰恰是当年我首次听说捐赠器官时的年龄。
这一年的一天,父亲与世长辞了,我们遵照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温迪告诉我 妈妈 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哦 这令你骄傲吗 我问 当然 你想想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 我死以后 也要学外公 把眼睛送给失明的人 噢,在这一刻,我领悟了父亲所留下的远非是一副角膜,他所遗留的是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那一天我紧紧地拥抱着温迪。没有想到,两周以后,我漂亮的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了„„我又一次为器官捐赠组织签署了同意书。在我签字的时候,她的话儿仍然萦绕(láo rào)在我耳际”你想过什么也看不见会有多痛苦吗?“ 失去温迪三周以后,我收到一封来自奥力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写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盲人已经重见光明。他们已成为您女儿--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享着她的美丽„„" 这时,我仿佛看到,我的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然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里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1、给文中第五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用“——”划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完整:近义词()反义词:()酷爱:近义词()反义词:()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 才华横溢—— ② 突如其来——
5、按要求填空。
请你仔细读课文,回答三次捐赠器官的各是谁,并说说每次“我”的不同感受。① 第一次
感受: ② 第二次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感受: ③ 第三次
感受:
6、问题:文章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教学后记】
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 肖邦
第二篇: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昨天同学们已经回去预习了课文,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读长句子。)
2、谁能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们课文讲了什么?(指名说。)
3、默写,订正,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二、出示课题。
指读课题,今年老师要告诉大家一句话,我们阅读一篇文章,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来。”文字是会说话的,透过文字,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看看你有哪些发现?
1、简介肖邦,板书:钢琴家
2、肖邦当时不在国内,在国外。
3、这是肖邦说的一句话。转到课文的结尾,出示那句话。
“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你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的什么?(肖邦的爱国)板书,爱国。
三、默读课文,体会爱国。
A、悲愤。年轻的„„ 肖邦得知„„ 理解:悲愤欲绝。B、留恋 不得不 回首 C、思念 第四自然段 D、四处奔波 生计 祖国
F、致死不忘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理解:与世长辞。小结。
四、回顾欣赏
这就是肖邦,一个致死不忘祖国的爱国钢琴家,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那样,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的忧虑全部倾注在他的音乐之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体会他的心声。(播放钢琴曲)
五、释疑质疑 学贵善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找出来。比如课后第四题就有两个疑问,我们来试试看,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板书设计:
肖邦: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悲愤
钢琴家 留恋
思念
爱国 四处奔波
至死不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阅读,我们初步体会到了肖邦的拳拳爱国之心。有人说,“音乐是流淌的诗,诗是凝固了的音乐。”而肖邦也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来尝试一下走进肖邦的内心。
二、体会诗与音乐。
1、肖邦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吗?补充资料。
是啊。祖国被瓜分,人民被欺凌。如何能走,但是手无寸铁的肖邦面对凶残的侵略者,音乐家只能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仇恨和抗争。诗人则用诗来表达。老师想起了杜甫的一首诗。《春望》
指读齐读两段话。
2、作为音乐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乐,一个个音符像一颗颗子弹穿过敌人的耳膜,洞穿敌人的心脏,那是肖邦强有力的武器。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波兰不会灭亡。”(播放《革命练习曲》)
抓住“悲愤欲绝”“没有了时间的概念”理解。他客居法国18年,寄人篱下18年,疲劳加忧愤,使他过早地在异乡与世长辞了。
而同样遭遇亡国之恨的文天祥也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篇章。(《过零丁洋》)小组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此时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用音符来书法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和祖国前途的担忧。由于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缠身,终于倒下了。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出示肖邦说的最后一句话,强调“紧紧握着” “喃喃”。)开火车连续读肖邦的话,最后齐读。
这句遗言,饱含了什么?(失望、悲愤„„)
再齐读。
一个深深热爱着祖国的人,致死却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空留遗恨,这让我想到了陆游的那首——《示儿》。出示示儿,指名读。
小结:同学们,你看,诗与音乐是相通的,而爱国之情,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是一样的。在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每一个人都会拿起武器,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去捍卫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这一点,中外音乐家也是相似的。听这首《革命练习曲》的时候,我的耳边又想起了一段耳熟能详地旋律。(起立)
唱、听《义勇军进行曲》。
三、写话,悟情
不同的是语言,相同的是帜热的爱国情感。让我们再回到维斯瓦河畔,回到那个分别的场景,你觉得在这一段中那些环节最感人?
1、“他们(同学和老师)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了马车,疾驰而去。”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即使你远在他乡,”
(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亲。”)
出示歌词,默读。
即使你远在他乡,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生长的地方。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灵魂的故乡。不要忘记祖国,用你的双手效力祖国,铭记祖国,用你的智慧振兴祖国。
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思念的地方。即使你远在他乡,祖国依然是你梦中的天堂。唤醒你的祖国吧,用你的音乐去感染她!
赞美你的祖国吧,用你的激情点燃她!
即使在你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也别忘了,吻你伟大的祖国
总结全文:这就是肖邦,一个波兰人民的儿子,这就是肖邦,一个爱过的典范。每一个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最起码的准则,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大声地说《我们爱你啊,中国》
齐背。
板书: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不得不离开
肖邦
波兰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作业:
1、写出三个音乐家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肖邦忘我的工作你会想到哪些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三句有关“爱国”方面的古诗或名言。
4、摘抄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完这课,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肖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谁如此强烈地心怀祖国,宁愿死无全尸也要触摸祖国痕迹?是谁把个体生命的炙热情感演绎得如此彻底与干脆?是波兰人——肖邦。祖国被蹂躏,人身被践踏,年轻有为的他手捧波兰的黝黑泥土,背上行囊,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段异国飘泊的艰难旅程。不是躲避滚滚的硝烟去享受安然的生活,不是逃脱艰辛的岁月去虚度如水的年华。退缩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肖邦的被迫离开,正是为了要借助音乐的力量,为奋勇御敌的波兰人民助威呐喊。《革命》等一系列名曲就是肖邦在这段历史中给波兰乃至世界人民留下的宝贵财富。然而,英年勃发的乐坛天才和肖邦却在他39岁的年轮中停止了前进的步伐。瞑目之时,肖邦带走的只有那一撮取自波兰的泥土尘沙,而他留下的却是世人受之不尽的名曲与那用最后力气微弱呼喊出来的心底强音:
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第三篇: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扩词。肖(肖邦)(姓肖)邦(邦交)(邻邦)(友邦)(盟邦)(兴国安邦)咏(歌咏)(吟咏)(咏叹)腔(口腔)(胸腔)(京腔)忧(担忧)(忧郁)(忧心)烛(火烛)(烛光)(烛芯)卡(凡卡)(刷卡)(卡车)(卡片)(绿卡)二.同音字。
qiang 口腔 火枪 强势 围墙 蔷薇 抢救 勉强
xiāo 肖像 消费 通宵 九霄云外 硝烟 削皮 销毁 嚣张 潇洒 萧条 yǒng 歌咏 踊跃 涌现 陶俑 蚕蛹 游泳 yōu
忧虑 幽静 悠扬 优惠 qiāng 南腔北调 羌族 铿锵 luò
联络 洛阳纸贵 骆驼 落选 tì
感激涕零 剃刀 警惕 抽屉 倜傥 喷嚏 交替 三.近义词。流逝(流失)郑重(慎重)疾驰(奔驰)四.反义词。特殊(普通)郑重(草率)失败(成功)五.积累拓展。
1.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抢占,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仍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怀。2.中国作曲家:聂耳、冼星海、田汉。
3.外国作曲家:莫扎特、贝多芬、海顿、舒伯特、斯特劳斯。4.肖邦代表作:《D小调前奏曲》《C小调练习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5.表现爱国情怀的成语:
赤胆忠心、忧国忧民、碧血丹心、精忠报国、以身许国 6.表现忘我工作、学习的成语:
夜以继日、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争分夺秒、闻鸡起舞 7.爱国名言:
爱祖国高于一切。
肖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8.送别诗:《别董大》《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第九册)(友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赠汪伦 唐(李白)(第十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别董大 唐(高适)(第七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 王勃(第十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9、爱国名诗名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陆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带阖棺。——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是事事关心。——顾宪成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六、课后习题。
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
2、a、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b、“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
3、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死亡。
与世长辞:辞,告别。
七、句子大观园。
1.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换个说法,意思不变)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只得离开自己的祖国。2.有关人生价值的名言诗句。(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八、课文直通车。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祖国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悲伤》等。
3.中外爱国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等。
4.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三个离别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赠送礼物。
5.“特殊的礼物”指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老师将它作为礼物送给肖帮,是要让他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6.肖邦弥留之际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的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7.形容优秀的词语:出类拔萃、名列前茅、才华出众、品学兼优、杰出。8.表示死亡的词语:夭折、牺牲、逝世、去世、驾崩、与世长辞。
九、理解词语。
1.弥漫:充满,布满。
2.悲愤欲绝:绝,气息中止,死亡。形容悲愤到了极点。3.呐喊:大声叫喊。
4.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5.与世长辞:辞,告别。与人世永远的告别了。
第四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感人事迹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体会肖邦即使远在异国他乡,仍然不忘记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为了祖国和人民能够早日获得解放而忘我工作的爱国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了解肖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音乐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习课题
1、你了解哪些音乐家?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检查预习,提炼学习提纲 课件出示生字词:
肖邦
咏唱
忧虑
蜡烛
悲愤欲绝
与世长辞
开火车读,全班读。
2、提炼学习提纲(预设):
1、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2、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3、肖邦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
三、学习交流讨论,教师点拨答疑
(一)精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学生各自读第一段(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2、交流:你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1、回答:“我”是谁? 补充介绍:出示课件
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3、指导朗读。
指名读,师点评。(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1.读第二部分,思考,当肖邦离开祖国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指名说。
3.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深情离别的时刻,文中哪个画面最令你感动?再去读读第二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边读边画。4.交流:(预设)
(1)“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这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2)“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
(3)“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 5.面对老师和同学的深情送别,肖邦又是怎么表现的呢?引读:当老师和同学咏唱《即使你远在他乡》为他送别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埃斯内尔把盛满波兰泥土的银杯作为特殊礼物送给他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银杯时,肖帮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象肖邦此时此刻想说什么,同学们拿出纸和笔,将肖邦心中所想说的话写下来。6.交流。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3-4自然段)1.自读思考,离开祖国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到底是什么事呢?。追问:什么叫悲愤欲绝?肖邦“悲”的是什么?“愤”的又是什么?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五.学习课文第四段。(5-6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肖邦躺倒在病床上的原因? 2.交流。
3.出示:弥留之际,肖邦紧紧地握住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1)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么读?为什么?(3)个别读,齐读。5.全班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肖邦是个怎样的音乐家? 2.针对板书总结
五、板书设计
忍痛离国
满怀悲愤 师生送别
无限依恋
日夜工作
日夜思念 与世长辞
深情嘱托
第五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波兰被外国占领,音乐家肖邦流落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这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披文入情,因文悟道,以取得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情感陶冶想结合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灵魂深处的呐喊,是爱国情怀极至的表现。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一请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我国哪些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等)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疾驰、催人奋起、呐喊、亡国、消逝、肺结核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我们的?
补充介绍:
肖邦,6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英语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2)指读有关语句。
①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②帮助理解 瓜分: 深渊:
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
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