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历史评课稿(共9篇)
篇一: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版高中历史必修 第 单元第 课的内容《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的设置。
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
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
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
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
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
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 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
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
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具
备了一些历史自学的能力,对本课内容()也有一
定的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掌握而非理性的分析,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高一的学生与初中时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智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学会用历
史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适合高一学生)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
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
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
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所学知识。(适合高二)
第三部分:说教法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什么样的教法
就决定什么样的学法,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 取以教材为基础,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注重
情境创设、史料解读、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史料分
析法、比较法、表格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等来实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好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成功的实践又会证明理论的合理性与可
行性,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四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首先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史料或影视片断)并提出几
个小问题,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视频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拉近历史与
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设置的问题又增加了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预习提纲,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通过知识抢答的方式将提纲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本课的知识框架。这样做既可以为课堂
教学节约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求知,为深入学习本课奠定基础。(适合知识点比较多的课节)
本课主要讲述了 目内容,分别是一:二: 三:
其中第 目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在学生知识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的情况
下,下面我就主要说一下我是如何实现重难点突破的。适合知识点比较多的课节))下面我就说一下每一目是如何讲述的。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一:启发式谈话法
第 目难度适中,并且课本提供了大量的文字篇幅,史料和图片,因此针对这一部分,我主要采取了启发式谈话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设计
了这样几个问题:1.2.3.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书中和史料中汲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准确的答案。以第 个问题为例,先让学生思考及,进而提出
循序渐进的引出问题的答案。(可以加问题答案)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二:合作探究法
第 目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掌握 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又是考试考查重点,因此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史料分析
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或史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史料或图片进行解读,然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2.3.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答案,每个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整理,最后派代
表发言,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让学生明白(答案)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三:角色扮演法
第 目是本课的另一个重难点知识,主要掌握 问题。
这一问题的特点是知识点条目较多,有点锁碎,学生容易发生混淆,针对这一特
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解决。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对本目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选取学生分别扮
演、、、。然后给每个角色设定任务。让他们进行
情境模拟,让历史再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有极高的参与性,拉近了历
史与现实的距离,更容易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面实现对重难点的突
破。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四:表格、图表、提纲法
第 目主要讲述了 问题,这一问题线索(条理)
清晰,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提纲法(表格法,图表法)让学生按照(时
间顺序、政经文不同领域)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
一方面方便记忆,另一方面能够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总结出
历史长河中规律性的知识。简单而实用。比如在对这一知识点总结之后,在表格
中(图表,提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历史规律即:,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
又或者
表格法:
是本课的第个重点知识,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表格法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 知识点从、、、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讲解,得出:(此处可以讲一下答案)并提出几个新的问题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比如:。再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从而实现对本知识点的掌握。表格法的运用能简单有效地概括主要知识,一方面方便记忆,另一方面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联系与区别。同进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分析能力。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新知为目的,辅助提高课堂效果。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框架层次的形式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从宏观上明确重难点。
篇二:高中历史说课稿个性化、经典、标准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个性化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和特点:
《 》是高中历史必修 第 单元的内容。
地位:
作用:开篇点题(承上启下、总结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初中对 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非理性的分析,再加上高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了解、理解、评价(2)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近现代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感悟先进中国人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学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
认识到因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选择,逐步培养开放和平等的世界意识。
3、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四、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视频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为:新课导入、合作探究、当堂练习、点拨升华四大环节。其具体设计如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
导入目的:
1、图片导入: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2、问题导入,设置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对本课基本知识的梳理,和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可以说该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
教什么——怎么教——达到的效果
1、图片、视频展示;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2、史料分析法:
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3、对比分析法
让学生领略不同史实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习惯。
4、表格、图表、提纲法
提纲:让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明了化,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表格、图表:让繁琐的知识简明化,让不同史实间的对比更具针对性。
5、编写历史小故事:
当今高中生是新世纪的新新人类,传统的说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将拉蒙这个小人物的个人命运与新航路开辟这一宏大历史事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有助于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一历史概念。
6、角色扮演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同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实。但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切不可把深沉的历史娱乐化、庸俗化。
7、小组合作探究
先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评价时,老师要坚持开放性、包容性的原则,对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解答。
8、启发式谈话法,老师由浅入深的设置几个问题,层层推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
(三)当堂演练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可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设计几道选择题,用ppt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竞赛抢答的方式完成。
(四)点拨升华
此环节主要利用ppt展示本课脉络图,同时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
篇三: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版高中历史必修 第 单元第 课的内容《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的设置。
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
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
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
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
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
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 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
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材和学生是组成一堂课的两个基本要素,备好一堂课
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下面我就说一下本次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具
备了一些历史自学的能力,对本课内容()也有一
定的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掌握而非理性的分析,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高一的学生与初中时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智力和理性思维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学会用历 史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适合高一学生)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经建立了对历史
学习兴趣,他们乐观、积极、自信,能够较好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和教学方法的引
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贯彻普通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当适当地给学生
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所学知识。(适合高二)
第三部分:说教法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什么样的教法
就决定什么样的学法,结合前面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
取以教材为基础,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注重
情境创设、史料解读、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结合史料分
析法、比较法、表格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等来实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好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成功的实践又会证明理论的合理性与可
行性,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四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首先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史料或影视片断)并提出几
个小问题,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视频能够给学生强烈的感观刺激,)拉近历史与
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设置的问题又增加了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预习提纲,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通过知识抢答的方式将提纲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本课的知识框架。这样做既可以为课堂
教学节约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求知,为深入学习本课奠定基础。(适合知识点比较多的课节)
本课主要讲述了 目内容,分别是一:二: 三:
其中第 目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在学生知识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的情况
下,下面我就主要说一下我是如何实现重难点突破的。适合知识点比较多的课节))下面我就说一下每一目是如何讲述的。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一:启发式谈话法
第 目难度适中,并且课本提供了大量的文字篇幅,史料和图片,因此针对这一部分,我主要采取了启发式谈话法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本内容,我设计
了这样几个问题:1.2.3.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书中和史料中汲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出准确的答案。以第 个问题为例,先让学生思考及,进而提出
循序渐进的引出问题的答案。(可以加问题答案)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二:合作探究法
第 目是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来说要让他们掌握 本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又是考试考查重点,因此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史料分析
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或史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史料或图片进行解读,然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2.3.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答案,每个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整理,最后派代
表发言,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让学生明白(答案)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三:角色扮演法
第 目是本课的另一个重难点知识,主要掌握 问题。
这一问题的特点是知识点条目较多,有点锁碎,学生容易发生混淆,针对这一特
点,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解决。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对本目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选取学生分别扮
演、、、。然后给每个角色设定任务。让他们进行
情境模拟,让历史再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学生能有极高的参与性,拉近了历
史与现实的距离,更容易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面实现对重难点的突
破。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四:表格、图表、提纲法
第 目主要讲述了 问题,这一问题线索(条理)
清晰,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提纲法(表格法,图表法)让学生按照(时
间顺序、政经文不同领域)来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
一方面方便记忆,另一方面能够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总结出
历史长河中规律性的知识。简单而实用。比如在对这一知识点总结之后,在表格
中(图表,提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历史规律即:,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
又或者
表格法:
是本课的第个重点知识,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表格法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 知识点从、、、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讲解,得出:(此处可以讲一下答案)并提出几个新的问题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比如:。再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从而实现对本知识点的掌握。表格法的运用能简单有效地概括主要知识,一方面方便记忆,另一方面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联系与区别。同进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分析能力。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新知为目的,辅助提高课堂效果。
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框架层次的形式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从宏观上明确重难点。
高中历史说课标准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xxx》是xx版必修xx第xx单元第xx课。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主要史实,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大量史实、图片等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授??,培养或激发学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基于本课的特点,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 果。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我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基于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此,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答”向“学会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1、合作学习: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然后由各组派出代表展示交流的结果,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学的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大环节,具体设计如下:
1.导入新课:(2~3分钟)学生尚未进入状态,可以通过讲故事、谚语、歇后语、笑话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由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性提问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35分钟)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从整体把握教材,从背景、过程、结果三方面入手,着重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首先,(1)通过展示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以及教材提供的资源,总结?? 其次,(2)通过设置问题,??,讲明??,使学生理解?? 再次,(3)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最后,(4)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资料,小组讨论??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在新课讲完后,简单扼要地总结本课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4.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四:高中历史说课准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标准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和特点:
《 》是高中历史必修 第 单元的内容。
地位:
作用:开篇点题(承上启下、总结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初中对 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非理性的分析,再加上高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了解、理解、评价
(2)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近现代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感悟先进中国人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学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
认识到因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
选择,逐步培养开放和平等的世界意识。
3、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四、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视频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为:新课导入、合作探究、当堂练习、点拨升华四大环节。其具体设计如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
导入目的:
1、图片导入: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2、问题导入,设置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对本课基本知识的梳理,和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可以说该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
教什么——怎么教——达到的效果
1、图片、视频展示;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2、史料分析法:
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3、对比分析法
让学生领略不同史实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习惯。
4、表格、图表、提纲法
提纲:让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明了化,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表格、图表:让繁琐的知识简明化,让不同史实间的对比更具针对性。
5、编写历史小故事:
当今高中生是新世纪的新新人类,传统的说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将拉蒙这个小人物的个人命运与新航路开辟这一宏大历史事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有助于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一历史概念。
6、角色扮演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同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实。但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切不可把深沉的历史娱乐化、庸俗化。
7、小组合作探究
先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评价时,老师要坚持开放性、包容性的原则,对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解答。
8、启发式谈话法,老师由浅入深的设置几个问题,层层推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
(三)当堂演练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可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设计几道选择题,用ppt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竞赛抢答的方式完成。
(四)点拨升华
此环节主要利用ppt展示本课脉络图,同时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知。篇五:历史五分钟说课模板 历史五分钟说课模板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xxxxxxxx》,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xxxxxxxx》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x的第x课,是第x单元的第x课,上承??下启??,讲述了??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2、课标要求:??
3、教材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本课有三个子母:①??、②??、③??。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识记:??。②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体验的练习,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
5、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的特点: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整体而言,本课教学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材料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等,这样既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由此导入新课。
2、新课:
(1)第一子目:??。
(2)第二子目:??。
(3)第三子目:??。
3、总结巩固提高:通过板书结构引导学生一起来总结本堂课的学习的总结,并布置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巩固和提高作业。
板书设计:
第x课 xxxxxxxx
一、1、(1)
① a a 二、三、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地位、作用和特点:
《 》是高中历史必修 第 单元的内容。
地位:
作用:开篇点题(承上启下、总结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初中
对 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非理性的分析,再加上高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了解、理解、评价
(2)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
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近现代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感悟先进中国人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学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
认识到因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人
民的选择,逐步培养开放和平等的世界意识。
3、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四、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 图片法、视频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为:新课导入、合作探究、当堂练习、点拨升华四大环节。其具体
设计如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
导入目的:
1、图片导入: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2、问题导入,设置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对本课基本知识的梳理,和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可以说该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教什么——怎么教——达到的效果
1、图片、视频展示;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
情景。
2、史料分析法:
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3、对比分析法
让学生领略不同史实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习惯。
4、表格、图表、提纲法
提纲:让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明了化,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表格、图表:让繁琐的知识简明化,让不同史实间的对比更具针对性。
5、编写历史小故事:
当今高中生是新世纪的新新人类,传统的说教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将拉蒙这个小人物的个人命运与新航路开辟这一宏大历史事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有助于将枯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一历史概念。
6、角色扮演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同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史实。但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切不可把深沉的历史娱乐化、庸俗化。
7、小组合作探究
先组内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评价时,老师要坚持开放性、包容性的原则,对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要及时
予以肯定和解答。
8、启发式谈话法,老师由浅入深的设置几个问题,层层推进,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完
成教学。
(三)当堂演练
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可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设计几道选择题,用ppt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竞赛抢答的方式完成。
(四)点拨升华
此环节主要利用ppt展示本课脉络图,同时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系统认
知。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面试分为说课和考官提问两部分。考试之前会给你一个说课范围,你可以把范围内所有的篇目都准备一下,如果没有什么教学经验的话,可以查看一下有关教学网站,网上有很多教案或说课稿的。关于怎么说课,网上也很多的。有一些要点:首先,说课和试讲不一样,试讲面对的是学生,说课面对的是教学专家,也就是说你是面对专家老师把你的教学思路讲出来,而不是像上课一样面面俱到,千万不要把专家当成学生。
一、掌握以下几个步骤
1、说课的内容一般包含教学目标,一般一课有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不要太多;
2、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是两三个可以了;教学用具;
3、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是重点,你要把你所设计的所有步骤都说出来,就是说一个思路,怎么上,另外,说完一个步骤之后还要说一下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步骤,也就是为什么这么上,在这里可以顺便说下你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4、最后是把你的板书说一下,不需要把你的板书全都写在黑板上的,只要写一个标题什么的,然后就说出来,告诉底下的老师,你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区域要写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也是让老师看看你的字是什么样的。
二、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说课的话主要是考查你的思路,还有你的表达能力,所以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的,一个是你的口齿要清楚,声音要响亮,语速不要太快,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和在座的专家老师有目光的交流,不要一直盯着说课稿或教材。
2、考试当天有一定的准备时间,会给你教材,有时间让你写说课稿,如果你之前把范围内的篇章都准备一下,考试的时候时间肯定是够的。
3、考官的提问可能会涉及说课内容,但主要是关于教育教学发展动态啊,政治思想理论啊,或者关于你个人的,比如为什么想当老师等等。总的来说,提问不是重点,说课才是重点,提问只要如实回答,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比如,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个职业,另外还会涉及到青少年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等。
一般面试时间约10分钟,面试成绩为合格或不合格。要求:不携带任何资料,即问即答,谈话式交流。仪表端庄,服饰得体,行为大方,气质文雅,师德良好。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准确、完整,有感染力。解答针对拟教学科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有关问题。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①说教材。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
②说教法。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
③说学法。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④说教学程序。说本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
“说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六项:
1、说清本课内容在本学科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教案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在每一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有些课时所含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是阶段性的关键点,甚至是 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说课者如何认识每一课时教案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如何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说课者就是要说清该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要点和关键,说清每一课时教案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并抓住这些知识关键点来指导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说清本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点。每一课时教学内容都有自己的重点、难点和要点,要让学生把握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必须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课时又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明确,难以掌握,作为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重点要点找出难点,化解难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些都需要“说课”者在说课过程中掌握并说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3、说清本课的课时结构和目标。掌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的基本功,在有限的40分钟内,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很有讲究的,如何突出重点、掌握要点,如何化解难点、巩固知识,如何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如何演绎示范、归纳总结,如何提问设问、布置练习,都有一个时间合理安排问题,一节好的课离不开一个好的课时结构,要使每一课时的各个教育环节均能恰到好处,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就尤为重要。作为说课者,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在说课过程中,体现课时结构,反映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4、说清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在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极为重要,它要求“说课”者根据教学要求和所教对象,说清如何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并运用何种教学手段,来强化教学目标的重点、要点,化解难点,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
5、说清教学过程状态的调节与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过程中师生教学状态的调控,与教和学信息的传递、反馈,实质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但往往又容易被“说课”者遗忘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虽是相互联系的,但有主动和被动、先后快慢之分,有时也许老师讲得快的地方恰恰正是学生一下子不能领悟到的地方;有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偏离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信息传递、反馈来适当调控,而教学状态的有机调控必须注意提问、设问、练习等信息传递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在“说课”中说课者要充分说明。
6、说清对本节教学过程的预先评估。说课虽不是课堂展现,说课者对说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也应该有一个预先评估,并将此作为说课的一项内容。预先评估中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中可能“冒出”的个别代表性的错误、时间控制上的调整,以及补救措施、目标
测试的答疑等。
说课者说完课后,其他教师应围绕这课的教学怎样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怎样提高深堂教学效益,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使说课者与参与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得到新的认识、新的提高。说课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突出教法的特点,说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新意,这就是说课的艺术。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一)说课应注重什么
一般说来,说课应注重以下几点: 1.说课要突出一个“新”字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突出说课的艺术。“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新”的要求很高:
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
结构新——要有起伏,高潮迭起。
练习新——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
手段新——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图文并茂。
设计新——从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等几个怀节,要环环紧扣,具有新意。
开始新——从开讲艺术到结尾艺术要吸引听者,引起共鸣。2.说课要体现一个“美”字 美是艺术的核心,说课要跟讲课一样处处体现美,给人美的享受。
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
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
板书美——板书是教师的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它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态美——教态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态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3.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4~1/3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必须经历完整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_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目标呈现——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因此,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内容、说训练、说学生。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者叫好,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在说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4)“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去读。因此,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4.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说,理论联系实际说等。但无论怎么“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5.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自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教务科、教育研究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但无论怎样,这些听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的课,去审视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等。因此,说课者必须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
6.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情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必须详略得当。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材”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绘声绘色,使听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听众都有“词已尽意无穷”的感觉。这就要求说课教师认真钻研说“材”说“案”,灵活选用“说”法,准确实施“说”程,这样,才能把课“说”活。
7、语气得体、内容不失真
听说课的对象是评委,是领导等,都是成人,说的语气、称呼要得体。虽然听课者是成年人,但他们还ui竭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听说课,去审视说课者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包括组织过程、参与过程、教法的采用,因此,说课时要真是体现教学设计的理性思路、教学的过程、方法的选择,又要注意说课时的语气、称呼、表情要得体。
8、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效率上。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意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的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条理清晰、法度适宜,说得生动有趣,人情人理;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度。
(二)说课的艺术
教师,作为说课活动的主体,必须努力使说课的每个环节到位,做到“说深”“说实”“说准”“说精”,把握好说课艺术。1.说标准要“深”。
任何一门学科,都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每节课的内容都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小分枝”。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在说课前就一节内容出发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看看课程标准对这节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然后顺藤摸瓜,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至此,这节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就可随之确定了。反之,脱离课程标准的说课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会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2.说方法要“实”
这个方法既包括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教法,又包括学生在这节课上要掌握的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而要做到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我们教师在备课说课时必须要“实”。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依据“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十六字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来确定教法、教学手段和学法。作为教师还要有全局观,树立面向个体学生的思想,实行分层优化,采取建立帮带小组,实行小组讨论等方法,促优生提高,帮差生转化。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找准出发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3.说习题要“准”
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一定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与考试(中考、高考)题型、难度相吻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同时,教师设计这些习题一定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真正做到使“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
4.说程序要“精”
说课堂教学程序与前三项比起来,应说得详细些,因为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安排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但说课毕竟不同于授课,因它面对的是与说课者水平相当的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无需将教案全搬出来,而要做到一个“精”字。具体地讲:一要说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环节;二要说出处理教材、教法和学生实际之间联系的方法;三要说出对每个环节、每个层次、每个步骤的设想和安排及这样设想和安排的依据;四要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好关键点的理由和方法;五要说出习题设计和板书以及设计的意图、目的和理论依据。只要将以上五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使人听明白,即可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说课,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只要深钻标准,细研方法,优选习题,精琢程序,就能保证说课质量;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说课,就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改形势。
篇六:高中历史说课稿 高中历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二教材专题四第一课的内容。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其后,他紧跟时代潮流,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史的进程。
(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我预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能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概括和阐释。学习过程中,注意运用自我学习的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理论成果。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而奋
斗的人生理想。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课的重难点。由于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三民主义及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而对于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鉴于其理论性较强,还需辩证地分析,对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过高,因此确定为难点。
二、教法分析:
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泰格拉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法:突破理论教学的枯燥;适合高二学生的心理特点。
2、表格比较分析法:难点知识在系统比较之后清楚明了适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
3、谈话引导法:结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需要进行适时的谈话引导法。
三、学法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往往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本课导入中,我采用谈话法,同学生聊聊国庆60周年的庆典仪式,并出示一幅图片,同时抛出问题: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和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画像,与毛泽东画像遥遥相对,据说这是建国之初,毛泽东定下的规矩。为什么毛泽东要定下这样的规矩,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有 哪些贡献?以此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后,进入第一目的学习——“三民主义的提出”。这一目内容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设计一个表格,请学生从社会背景、阶级基础、思想来源、个人因素几个方面去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在了解了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第一,创立革命的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第二,孙中山能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为学生理解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奠定基础。
关于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对它的评价,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我把它分解成为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缺什么?在解决三民主义是什么时,我设置了一个情境:如果你作为孙中山,会在主题报告中如何解释具体内容?如果你作为会员正好在场,你会从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分别得到怎样的鼓舞?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再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民族是前提,民权是核心,民生是补充和发展。在解决孙中山为什么主张三民主义时,利用课本的“学思之窗”中的材料来解答,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会设计一个情境来解决三民主义缺什么:第一刊《民报》被散播到社会,各个阶层争相阅读,面对《民报》发刊词中的三民主义,农民、保守势力、资产阶级以及激进势力分别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从中归纳出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最后,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全面客观地评价三民主义。在学习了三民主义的内容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它的实践结果如何。在这一目教学中,首先展示一系列图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让学生从这些图片中去归纳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并思考在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结局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局限性的理解。
接着播放《走向共和》视频——《国父的困惑》感受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孙中山的困惑以便于过渡到下一子目的学习——三民主义的发展。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是本课的另一个重难点。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去合作完成。
最后,我把本课内容概括为四个“一”:即“一个领袖,一个纲领,一个思想,一种精神”。以此作为这节课的课题小结。布置作业:
篇七:高中历史说课稿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来自。。学校。。学院。。专业。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参加教师资格教育教学技能测试,感到非常的激动。一直以来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是我的心愿,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把握课堂气氛,了解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学业的兴趣等各种综合素质。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不尽力求掌握专业知识,还尽量在各种场合锻炼这种素质。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也借此机会,希望各位有经验有经历的各位老师给予指导,提出我的不足和缺点。
以上是我的自我介绍,下面进行第二项,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我从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课题,即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导入。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出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九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地位: 本节教材地位举足轻重。它上承《工业革命》,下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与必修1的《鸦片战争》相连,主要分析的是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华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由经济结构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从而更好的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去。可以说本节内容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重要地位和作用。
2、作用: 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经济现象, 体验中国近代化,加深对实现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重点突破: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突破: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推论出原因及影响。
四、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高中生对经济史专题的相对陌生,而且鉴于新教材加强学生的跨度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考虑,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评析。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图片和洋务运动中的各种工厂照片进行对比,让学生来思考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经济领域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浏览教材的三个子目,找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三大表现,形成本课的知识的框架,逐一探究。
(二)、新课讲授 a、自然经济的解体
从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写照和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引领学生共同总结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产生了什么影响? 得出观点:外国国资本主义入侵是自然经济解体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
原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性和建设性)
内因:自然经济的落后性和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影响:消极: 农民、手工业者承受着旧的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时带来的种种苦难;
积极:为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商品市场、一定的货币积累。b、洋务运动兴起
让学生融入当时的社会环境,在当时的社会我们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当时的问题?让学生辩证的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一分为二的评价。并认清洋务运动目的,最终带领学生系统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企业,和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
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观点: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问题;
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生产力标准;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阶级分析法和实践标准。
评价:历史进步性(生产力标准)
(1)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积累了办企业的经验,利润的刺激诱导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有一定抵制作用
(3)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开了近代教育之先河
历史局限性(实践标准)
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也无法实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给出绘有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地图,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些企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并进而总结出这些企业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1、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条件:
观点: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条件:(市场、技术、劳动力、资金、政治环境)①工业文明的入侵带来机器生产 ②自然经济解体商品与劳动力市场的扩大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
④洋务企业的诱导(政策环境)
⑤商人、官僚、地主有一定的资本
2、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资金少、规模小、行业发展不平衡
技术力量薄弱
地域分布不平衡,行业结构不合理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
3、民族资本企业产生的地位和作用:
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变动必然会引起政治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①、经济:一定程度上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政治: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和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
③、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中国近代化
(三)、巩固复习
利用最后几分钟,把整篇课文用三大结构完整的贯穿起来,得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向和特点,给学生一整篇文章的整体性。并布置适当的作业。
(四)、课后探究(视情况而定)
根据学生自我掌握课文的情况,和自身家庭情况而定,提供一定相关的历史视频资料,或相关网站,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来进行课后的探究。
我的说课完毕。
篇八:高中历史说课稿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说课定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注:加黑的代表模板)
大家好!我是 ××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板书题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与特点。作为新教材的开篇,是整个专题及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为后面政治文明的学习起到了引领作用,因此,本课具有重要的启下作用。
根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早期的政治制度,理解宗法制、分封制目的、内容和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而本课的教学难点则落在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说学情: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对本课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思维活跃,参与性好,但是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用多种材料,从旁指导,帮助学生度过“最近发展区”。
三、说教法学法:
第斯多惠说: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基于此,我的教法是以启发诱导为主,结合分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主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来理解知识,加强情感教育。
在学法上,本着由 以学生为本的”的理念,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的学法有:自主探究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析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封神榜》的图片,伴以导入语:相信在坐的各位同学都有看过大型神话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在最后一集中,姜太公都会走上封神台“封神”,这种封神不仅仅是封号还分给了土地和人民,比如姜尚自己的封地就是齐国,周公的封地是鲁国,这就是齐鲁 大地的由来。这种现象对应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鲜活生动的图片,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历史情境之中。
环节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首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勾画知识点,标记疑难点,对全文有整体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我用多媒体出示表格:夏、商、西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政治制度以来辅助学生把握本课知识点,构建自己知识网络。
其次:对于本课的重点之一:分封制(板书标题:分封制)这部分我主要是设置几道基础性的自主探究题:
1、什么是分封制?
2、为什么分?分给谁?分什么?怎么分?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代表总结发言。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再次,对于本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宗法制,我设计了一个案例分析:谁来做个包青天。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引导学生掌握宗法制的背景、内容、作用以及与分封制的关系。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予以引导评价,评价时,坚持开放性和包容性原则,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赞赏。
那么,如何突破本课的难点呢?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设置为合作探究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我会给予完善总结,这样就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
(三)巩固训练,归纳小结
对于学生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我鼓励其他同学帮助解答,之后找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出示幻灯片将知识点呈现出来,方便学生整体掌握。为了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相关练习,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
环节
(四)走进生活,充实提高
历史发展至今,宗法制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依然浓厚。请结合当今社会现实具体分析一下它的作用。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此板书力图简洁、直观、明了的把教学的重点传达给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综上所述,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运用了图片、文字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知识、锻炼能力、升华情感。(看时间,可删,自由把握)
我的说课完毕,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篇九:高中历史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1.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2.三维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 4.教法与学法5.教学程序 6.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作用)本课选自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的第二课,它上承《“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下启《宋明理学》,本课通过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和“儒学成为正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这一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十分突出。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以及本课特点,我对本课教学目标做了设定。
1、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我要让学生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理解“举贤良”的用人政策是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的需要,以及汉武帝以后的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以图文资料,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分析。之后设置
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归纳整理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用小组讨论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重难点)为了达到预定目标,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
点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而难点呢,是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情)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现在来说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学生,学生已经学习必修一的有关中央集权的加
强的内容,应该对加强思想控制、君主专制等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高二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交流的能力。
(教法学法)在教法上,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学习能力、情感、心理等方面的认知特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文字、图片、音像于一体,采用材料分析法和讨论法,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课堂师生互动逐一解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在学法上: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所以我提供图表、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做到论丛史出,得出科学结论。
此次教学方式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四个部分是我的教学设计 在本课导入部分,设定3分钟。”播放《汉武大帝-董仲舒谒见汉武帝》“罢
黜百家杂学而独尊儒术,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共鸣,构建对西汉时期政治局面的初步认识,引发思考。
新课的教授时间为35分钟。
1、运用文字材料等多媒体形式,总结汉初无为而治的特点。紧接着引导学
生通过教材阅读 史实材料,分析从“无为”到“有为”的必然趋势。在这里老师设问:“什么是无为而治?”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吸引同学兴趣,让学生由浅入深思考,从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积极投入课堂,采用问题中心教学法与“谈话法”相结合,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结合表现逐点引申出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目的。引导学生放宽眼界,联系古今,思考现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联系。提升学生感悟历史、融会贯通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的第二块内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时,用多媒体展示
董仲舒图像,通过影像和文字资料回顾上堂课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者、思想主张以及可行性。使学生学习知识更加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在提高学生自
主性上,在此环节采取辩论的方式,就”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以及汉武帝为什么会采纳他的建议”。从而鼓励学生展现归纳阅读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能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新旧儒学思想的不同,培养质疑的能力。
3、在学习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这一大块,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并认识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学生在“独立学习”中创造良好氛围,在共同总结中查漏补缺。
本节课主要阐述儒家思想在汉代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过程。头
绪多,涉及到一个“中心人物”——董仲舒,两个思想核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学说,以及两个“隐性”知识点,即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西汉的选举制度“察举制”。这两个“隐性”知识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受课时的影响,教学中又不能过多渲染,但又要使学生明白。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下一番功夫,以精炼的知识去讲授。另外,“无为而治”与“阴阳五行学说”也是知识的盲点,教学中要恰当处理好。
儒家思想虽然在汉代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儒家思想也经历了一
个漫长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创立与发展,但不受诸侯国的青睐;秦朝崇法抑儒并“焚书坑儒”遭摧残;汉代严格来说儒法相济、外儒内法。
现代历史教育理论认为,中学历史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定位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过程中, 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感悟历史的价值,形成良好思维品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美苏争霸》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有关二战后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国际格局的形成。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认识美苏争霸的原因及后果。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情感与价值观
首先在合作探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其次正确认识美苏争霸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在历史上落后的国家建成高度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任重而道远,另外对待今日的美国,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它的霸权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它政治谋略的合理部分,这是一个合格的具有民族危机感的社会主义公民应有的理智的分析。
本节难度大:内容抽象概括,且概念多,观点多,理论敏感点多。
3、教学重点:美苏争霸三个阶段中苏联的战略意图与美国在第二阶段中的政策调整。因为这两点的掌握对于学生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国际形势有很大的帮助。
4、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美苏争霸中,既有紧张又有缓和的局面。因为教材对此只作概括性的列举,并未具体分析,难以理解。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高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此外,他们的信息来源较广泛,思想前卫活跃,对美苏争霸多少都有一点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因此要在课堂教学抓住学生思维热点,既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美苏争霸,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分析和理解今天的国际形势。
三、教学策略
1、教法运用
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主动阅读、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
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感悟历史。
2、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自学能力。
四、过程设计
1、导入。地图,显示美苏方位。
提问(1)战后初期,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主宰的国家是哪两个?
学生回答:美国、苏联。直接导入本课主题。
2、破题。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这是任何一节历史课都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目的是从破题入手,使学生形成本节教材最基本的历史概念。
提问(2)什么是美苏争霸? 指导学生阅读、概括教材有关内容,形成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形式(现象)和内容(实质)两方面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
3、分析原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问题(3)美苏争霸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这个问题,应建立在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及教材挖掘和分析上,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其根本原因。在这里我让学生看一段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4、梳理过程。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旨在弄清美苏争霸的基本过程。
方法:通过以下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解决。
问题(4)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双方首脑、代表事例、基本态势?
这里涉及到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下大力气,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里,我主要是用表格的形式归纳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而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些疑问,如:
在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学习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出现“古巴导弹危机”?这里通过古巴导弹危机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古巴导弹危机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结论: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在美国方面。播放视频资料使学生的参与程度得到提高,再现历史情境,更好地解决问题。在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在这里展示世界地图,指出苏联和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通过设置如下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全球四大洋,苏联仅有一洋不临,请
问是哪一洋?苏联要控制印度洋必经哪里?苏联控制印度洋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至于如何理解美国在第二阶段中的政策调整?这里关系到美国的两任总统及他们的对外政策,只要对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进行比较分析,就可以理解美国政策调整的本质了。
在第三阶段的学习中,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什么是“星球大战计划”?美国为什么推行这个计划?对于这个问题,我预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让有准备同学讲解“sdi”及“nmd”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对80年代美苏两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就可以知道美国推行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企图在美国经济复苏而苏联经济陷入困境之时,乘机击垮苏联,夺取世界霸权。
为什么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的时刻又有剑拔弩张之时?其实说紧张尚可理解,如何看待缓和呢?这是本节的难点,这里采用师生互动讨论的方法,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发掘隐藏于字里行间的根本原因,得出这样的结论:双方的意图在于“以退为进”;根本原因是双方军事经济实力的消长。这样做可以深入浅出地解决了本节的难点问题。
问题(5)战后苏联的战略意图是什么?
苏联在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战略意图,因为教材中已经有叙述,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表格将知识归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苏联在美苏争霸三个阶段会有这样的对外政策?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制作表格的时候,将苏联每一阶段政策制定的背景考虑进去了,并且还增加了苏联在斯大林领导时期的有关内容,以便学生复习和将知识系统归类。
5、合作探究,拓展思维。设计一些具有思辩性的问题,分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相互辩论。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如: 问题(6)美苏争霸给美苏两国经济及世界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从美苏争霸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注意引导学生分别从对美,对苏及对世界局势等三方面分析其影响, 学生根据课内外所掌握的知识,结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实事求是地逐一列出美苏争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6、板书设计美苏争霸
一、争霸的原因
二、争霸的概况(以表格的形式表示美苏争霸的概况)
三、争霸的影响
7、总结与反馈 主要任务:巩固和落实课堂教学内容。
(一)小结:
1、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
2、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
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
(二)从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给学生命制4道左右选择题,反馈课堂教学效果。选择题:
1、斯大林逝世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苏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发生严重分歧 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 c.赫鲁晓夫单方面撤走全部在华专家 d.对中国进一步军事威胁,挑起中苏边界军事纠纷 2、50年代后期,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开始与美国争霸的主要目的是()a.压倒美国,由苏联主宰世界 b.转移国内日益增长的不满情绪 c.稳定并扩大社会主义阵营 d.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3、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变化实际上是()a.美苏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c.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霸斗争的变化 d
4、以下关于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和技术的优势在美国方面 b.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c.美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d.美国对苏联重新采取强硬政策
五、课堂延伸
前段时间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亚太地区,布什政府对亚太地区战略关系重新进行调整,请结合当前国际关系,查找相关资料,谈一谈当前的中美关系,并预测中美关系的发展。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最后,总结本课教学设计的特色: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注重培养学生 “动脑、动嘴、动手”能力。
(二)发挥师生双主体的作用,在师生探究式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篇:高中历史说课
高中历史说课标准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XX第XX单元第XX课。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于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主要史实,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运用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大量史实、图片等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在小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讲授„„,培养或激发学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是本课的核心知识点,只有理解和掌握„„,才能形成关于本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所以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上谈谈。
基于本课的特点,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图表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基于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此,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答”向“学会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1、合作学习: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组内讨论,然后由各组派出代表展示交流的结果,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教学的目标。)
六、说教学程序设计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大环节,具体设计如下: 1.导入新课:(2~3分钟)学生尚未进入状态,可以通过讲故事、谚语、歇后语、笑话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由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性提问促进新旧知识的衔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从整体把握教材,从背景、过程、结果三方面入手,着重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首先,(1)通过展示图片资料、文字资料,以及教材提供的资源,总结„„ 其次,(2)通过设置问题,„„,讲明„„,使学生理解„„ 再次,(3)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最后,(4)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资料,小组讨论„„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巩固知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在新课讲完后,简单扼要地总结本课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重难点,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4.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七、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三篇:顶岗实习评课篇
听评课有感
从二月九号到现在,来到这里四十多天了。在这期间,我听了别的老师的课,自己也讲了不少课。前后对此,我感触颇深。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巡回指导老师王建民王老师来。我们七个集体把大家的课听了一个遍。王老师对大家的建议也是非常的一阵见血。这是针对于我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的讨论结果
1.针对于我们差班生,连化学周期表前20号元素都没有背会,也不会写,连见了都不知道是哪个元素的同学,就是连最基本的东西都不会,那就应该从最基本的来.王老师说习题课上我们不用讲太多的题,但是一道题当中哪怕是涉及到初中知识点也要给学生们讲。不讨贪多,贪多嚼不烂。慢慢的等学生基础知识赶得上了,再加大难度。
2.不要总按卷子上的顺序讲,也不要总按教科书上的顺序去讲。老师教学最好是能逃学教科书的种种包围,把知识点都挑出来然后根据自己学生的认知特点组合起来完成一节课。不管是限时练还是导学案都是针对于整个年级的学生出的,不管是快班还是普通班都共用一套卷子。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就要挑出适合自己的自身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题来讲。
3.我们不要对学生的期望太高,只是一股脑的想把知识一下子都给他们,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不能把学生一下子从地狱拉到天堂,应该先到人间再到天堂。例如讲有机的时候我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所以补充了很多的知识点。书上级的满满当当的,觉得都是为了学生好。可是没想到到偶来把他们都绕晕了,烷烃、烯烃、苯、醇、酸、酯这些物质的结构特点,以及物理性质,密度大小,化学性质等等全都搞混了。学生本来就懒得背东西,又不会自己总结,自然全都搞混了。如果讲新课时候把重难点给大家讲清楚了,没有零零碎碎的东西,可能会思路清晰一些。
4.学生在课堂上插嘴也是好现象。这是学生急于得到知识的表现,我们应该鼓舞学生敢于打断我们的课堂。这是因为我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直接打断我问问题,然后我把这个问题扩展到整个班里,把这个地方讲了讲。王老师夸我处理方式得当。
因为学校里面有教学比赛,所以我也听了很多老师的课,可能由于有老师听课,学生们比平时安分许多了,课堂气氛也算协调。那节课讲授的是专题二的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量”。这是第一个课时,主要讲授了在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整节课上完之后,我的感觉是知识点肯定是全的,没有遗漏,但给学生补充的内容有点多,他们接受起来可能有部分困难。
评课过程中,首先我给听课的老师介绍了我这节课总体的思路。接着实习老师们纷纷发表了他们对我这节课的感觉和建议。亮点在于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积极响应,讲课时遇到重点内容提醒学生记录,反复强调重要知识点等。语音语调也恰到好处,不足之处主要有这些:有些内容讲解的不够清晰;语速有点快;没有设置有效启发学生的问题;有些问题没讲清楚比如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单位;补充的内容过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重点不够突出。
回到办公室之后,我的指导老师又对我的课程进行了评价。上来他就问我,梦丽,你是如何考上大学的?我当时就被问晕了无言以对。他说我的问题过于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回答问题。不如把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去得出答案。还有就是要勤快一些,学生基础差有时候你说的东西他不知道是什么,还是在黑板上写一写,计算过程也要写,还要写得整齐,老师也要规范自己。因为学生模仿老师,你写的整齐,她也整齐,你乱她也乱。
针对于张老师提出来的这些不足之处我也是在努力的改,平时上课我会有意的把计算过程写出来,还会写的整整齐齐。一个大问题会分解为一个个的小问题。当然我们也要有好的心态去接受别人的建议。
教师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实习生:刘梦丽
学号:2011010297
专业:化学教育
所教学科:化学
实习学校:灵寿中学
指导教师:张永春
第四篇:冰花评课稿
冰花评课稿
冰花评课稿1《冰花》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今天我听了顾老师的教学,总体感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利用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我就浅谈这堂课的几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
在教学中,教师紧扣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识字。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这一环节首先是通过顾老师范读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接着是孩子们自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想象画面,感悟诵读。教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再次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发他们的有意注意,激起他们的美感。让孩子们将课文的内容进行再创造和拓展,把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的画面,为孩子们美读作铺垫。并在其中安排了拓展说话的句式训练:晶亮的()
三、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个一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如果教师不转变角色,还把自己置身于课堂教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即使你从形式上怎样模仿,也只是邯郸学生。整节课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小伙伴,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说话的语气完全是商量的口气。如:你觉得他说得对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等等。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而主动性来源于兴趣,来源于对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答对了,老师送上鼓励的话语,课堂上,注意激发兴趣,学生爱学,落实读书。
四、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顾教师遵循低段孩子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堂上顾老师与学生成为快乐学习的小伙伴,和学生一起平等地进行对话和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冰花评课稿240分钟的一堂语文课,由词汇、课文教学到拓展训练、汉字指导和作业布置,陈老师将《冰花》一课上得童趣盎然。
一、创设情境,体悟文中人物的情感。
词汇教学后,教师营造天亮小童惊奇地看见冰花的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安静趴下,待到一声“天亮了,太阳公公出来了。伸个懒腰,你看到了什么?”学生 “哇”的一声为窗上的冰花而惊喜着。就带着这样的惊喜,孩子开心地走入课文,美美地朗读起来。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学生要把自己沉浸在书中,才能享受到文字的乐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文中情境的再现是一种强调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融入文本,去感知“惊喜”“喊”“开花了”等难理解的词汇,删除繁琐的解释,从孩子大声的“喊”中,他们也懂得了。
二、解放孩子的肢体,在体验、想象、观察中突破教学重难点。
出示: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教师点名读段,再分别讲解三个比喻句。
出示:它像宽大的树叶(树叶图)
师:怎样叫“宽大”?生用手势打比方。再读“它像宽大的树叶”。
出示:像柔嫩的小草(小草图)
师:柔嫩的小草长在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春天小草给你什么感觉?
生:绿绿的,欢快的。
师:想不想在上面睡一觉?
生:想!
师:谁能温柔地读一读。
生读“像柔嫩的'小草”,读出小草的嫩与柔。
师:陈老师把这柔嫩的小草变成冰花送给你。
生笑。
出示:像丰满的牡丹(牡丹图)
师:你看到的牡丹是什么样子的?
生:粉粉的。
生:香香的。
生:穿粉红色裙子的牡丹。
师:春天来了,开花了,一层层的,这个词就叫“丰满”。
生齐读“像丰满的牡丹”。
这一段设计得巧妙,教师的引导语也重在让学生理解“宽大”“柔嫩”“丰满”三个词,解放孩子的肢体,让孩子在手势中理解“宽大”,在想象中感受“柔嫩”的感觉,在观察中知晓“丰满”的内涵。灵动的教法也激起了学生的千层浪,他们深深地被言语所打动,投入地朗读起来。
三、语言拓展:结合新体验式写话课题,新颖独特。
本课陈老师合理结合新体验式写话课题和校体验课程理念,设计了看图说话“冰花像()的()”来进行比喻句仿写和深度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比分析两句话,让学生改写句子。出示:妈妈笑了笑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
师:如果妈妈这样说:“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气温下降,窗上的水汽冻结而成的。”你觉得哪一种说法比较有意思?
生:课文中的。
出示:小鱼在水里游。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师:你能把下面的话说得有意思吗?
生:小鱼在水里翻跟头。
生:小鱼在水里跳舞。
生:蜜蜂在花丛中吃蜜。
从语句的对比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也让孩子在说话中学习用生动的形式去描述。
总之,陈老师执教的《冰花》一课,内容纷呈,教法灵动,层次分明,从容淡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地方。
第五篇:斜面评课稿
斜面评课稿
斜面评课稿1我听了黄老师的课,我的总体感受是谆谆诱导,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引导,然后学生在进行思考,想法设法的给予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的机会,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着重训练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的能力。我在科学的教学的方面应该多加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应该分别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这样各种能力提高了,学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而且更加有兴趣的进行学习。我想在未来的下面的科学学习中,我将科学各种能力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在四年级的上册的教学中,我将其中《我们的食物》、《饮食与健康》和《植物的身体》作为资料搜集和信息整理的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训练学生的信息整理的能力。这个是个专项,指导学生进行专门的练习,而其它的各种,我想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验的设计能力。这样能够非常快提高学生的整体的思考和设计能力。同时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的预设,预设学生出现的答案,以便合理的有效的进行引导。
在我的教学中,出现了对于学生的问题没有及时的进行回应的情况,我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是不足的。我想还是在准备上再下功夫。而黄老师的教学,他对于学生的各种反应基本上能够较好的予以应对。我想在这个方面我要下一些功夫,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孩子的角度思考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我可能就会较好的处理课堂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
还有就是黄老师提到,在两个班上课的时候,学生小组反应的不同。这个和学生的小组长的组织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也和小组的自身的学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想在教学中,对于小组的选择,我要更加的细心,并且着重培养小组长。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在这个方面我下一些功夫。现在我在思考是否再下学期的教学中,我班级中的小组,由四个人小组,转换为三个人的小组。这样在小组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活动去做。能够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效果。还有就是在教学中注意领头羊的作用,领头羊在小组中既是引领作用,但是又有掩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更加注意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
还有就是分层次教学。因为一个班的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差异的。因此教学的过程中,我要注意分层次进行教学,这个方面我需要再思考一下具体的实施方法。
斜面评课稿2在区实验小学听了几位教师的课,其中给我印象较深的是《斜面》一课。这节课教学以学生所常见的生活场景:“工人叔叔往卡车上搬运油桶”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由此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斜面是否省力?怎样搭斜面更省力?并且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各自的假设,研讨设计并操作实验,然后汇报发现,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认识各种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经历了“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完整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认识到:科学源于生活,科学反过来还能应用于生活,改善我们的'生活。学生通过“搭建各种不同的斜面拉动木块测量拉力”的实验活动,体会到“动手做”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科学的发现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最后,“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上陡坡?观察生活中斜面。”这一环节与本课的引入首尾照应,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总之,这节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富于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与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研讨、自主设计、合作实验、归纳概括,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
斜面评课稿3观摩了焦老师执教的《斜面的作用》,感触颇深。
焦老师课堂注重了让学生猜测,这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实验验证,亦步亦趋地进行科学探究,发现科学的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焦老师的课准备较充分,教学环节紧凑,优点有三:1、能利用情景导入,为后面探究打下基础,建立斜面概念。2、教学环节设计能层层递进,有问题出发,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信息科技与课程整合运用恰到好处,能够创新使用教材。下面谈一谈心得。
一、激励性语言与其它方式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记忆最深的是焦老师执教的《斜面》在教学中,将全班同学进行了分组,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比如说:真好!真的好棒!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快!等,亲切流畅的话语,自信的笑容让学生感受到强大的推动力,这就是教学理念改革的一种体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学习、学会用这种方法,而不应每每都是严词措句,整天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师有高兴的时候。其实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强,也对孩子一生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二、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同时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如《斜面》教学中,焦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木块进行斜面研究,学生活动的非常积极,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探究。对儿童来说,科学探究就应该这么简单,在极为普遍的生活中研究事物现象,挖掘科学教学的内涵,掌握学习方法,启迪思维,发展兴趣,在教师帮助下选择探究的问题很重要。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本次活动中的授课教师共同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们分组进行探索、实验和研究。把科学视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过程,从“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交流、验证假设”这些步骤来进行。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孩子们积极思考,认真做实验,细心观察,细致记录。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学生亲临其境,在浓浓的生活氛围中,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是鲜活的,是具体可感知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们懂得: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也会“做科学”。从上可见,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全过程,就能感受到学科学的兴趣。
总之,听完课后触动很大,包括其他老师的评价都使我收获颇丰。本次活动所带来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让我深受启发,使我获得了课堂教学的许多实用经验。我一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学习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不足,尽心竭力把科学教学工作做的更好一些,把孩子们真的引向科学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科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