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复习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复习学案苏教版
复习2
认识分米、毫米;认识方向;认识角
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教学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评价: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评价: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七、学习归纳
这节你学到了什么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学案苏
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1)师:(录音)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米=厘米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估一估,量一量:
你估计这根彩条有多少厘米?量量是多少厘米?
师: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就是1分米=10厘米
2、认一认,画一画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同桌互相看一看。
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体验:
(1)量量是几分米呢?
问:30厘米、80厘米是几分米呢?
推想:这把米尺的长度有几个1分米呢?板书:1米=10分米刚才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米)
、师:看一看“数学书”的厚度,你估计它有1厘米吗?1角硬币的厚度呢?
师:长度不到1厘米用什么作单位呢?就需要比它更小的单位“毫米”计量
2、小组学习
(1)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2)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
厘米=10毫米
3、实践:(1)先估计,再动手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5~6毫米
(2)先估计,再动手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度:2毫米
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呢?数出10张纸,量量厚度是多少?
想一想:哪些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可以用毫米来作单位?(测量降雨量、尺的厚度、蚂蚁的身长……
4、看书:
(三)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出示课题)现在已经知道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几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m,dm,cm,mm来表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在书上找一找有关介绍。
做一做,一个学生比画,其余学生点评比画得是否正确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写出两幅图的测量结果
交流:图中橡皮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回形针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在书上做,集体讲评
4.“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先观察找出最长的线段
(2)再分别用尺量一量,反馈结果。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说说米、分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
第三篇: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
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钱锦红 背景介绍
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P27-29页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并能综合应用。本节课围绕测量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接着通过探索,感知分米和毫米;最后综合应用,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让学生领悟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的存在,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10个塑料盆,每个里面有:米尺、软盘、小棒、长方形纸片、橡皮、回形针、1分硬币、大头针、图画钉、线、电话卡或银行卡、大米等物体。案例描述
一、测量分类,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学生齐用手比划。)
师: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忙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愿意吗?(“愿意”,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师:(边出示表格,边说)请四人小组合作,先从小塑料盆里找出表格中的物体,再分组测量,组长记录:
学生测量,我下去巡视。后请代表交流,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测量的结果。师:谁能根据量得的长度,给这些数据分类?
学生说出了两种分法:一种是分成整厘米的和不是整厘米的两类;另一种是分成整十厘米的、整厘米的、不是整厘米的三类。
师:这两种分法都可以,今天我们就选择第二种分法进行讨论。
二、探索新知,建立表象
(一)认识分米
先讨论整十厘米的:请小朋友找出整十厘米的物体,并举起来。学生一齐举起了10厘米长的小棒和30厘米长的线。
师介绍:像这根10厘米长的小棒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是概念性的知识,我直接告诉了学生。)师: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0厘米就是2分米。)我又举刚量过的线问:那这根线长多少分米?为什么? ⒈ 认一认(1)指一指: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
这时,想上台介绍的学生很多,他们一一上台边指尺上边介绍:1分米从刻度0到刻度10;1分米从刻度3到刻度13;1分米从刻度10到刻度20;…… 师:通过刚才找1分米,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只要在尺上找出10个大格,就是1分米。生2:只要在尺上找出10厘米,就是1分米。生3:我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师随即板书:1分米=10厘米)(2)体验:
师: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然后拿掉直尺,两个手指保持不动,看两个手指间的距离,这两指间的距离就是1分米。这也就是我们的一柞,一柞大约是1分米。
接着请同桌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检验,看看估计得对不对。最后请全体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到底有多长。
通过在尺上指、用两指比划、闭眼想等,让学生初步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⒉ 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齐画在草稿本上。(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小结: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也可以从1开始画到11,还可以从2开始画到12,从3开始画到13……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⒊ 找一找
四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学生就在周围找了起来,说了很多大约1分米长的物体:插座边的长;软盘边的长;粉笔的长;魔方棱的长;…… ⒋ 数一数
现在请四人小组拿出米尺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学生交流,师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⒌ 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二)认识毫米
1、师:接着我们再来讨论不是整厘米的。先请大家找出不是整厘米数的物体,再告诉大家。
学生口答出橡皮的长、回形针的长、数学书的厚、1分硬币的厚。
师:现在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要学一个比厘米小的单位)好,接着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自主学习
(1)师:毫米,老师想请小朋友自己学习P27页例2到P28“想想做做”上面的一些内容。
出示学习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② 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任选几个学生上台在尺上数出1厘米中的10个小格。)③ 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大润发或常客隆的会员卡的厚度、有的学生尺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等大约都是1毫米。
接着让学生任选小盆子里1毫米的实物量一量、摸一摸。因为我课前准备了不少实物放在小盆子里,就是想让学生充分感知1分米的实际长度,建立丰富的表象。
3、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检验对不对。
4、接着又请学生用一个字说对“1毫米”的感受。生1:小。生2:短。生3:薄。生4:细。师: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你在身边找一找,说一说。学生又借助盆子里的物体和书上的介绍,交流得很热烈:图画钉的长度;大头针的长度;小蚂蚁的身长;橡皮的厚度;测量降雨量;……
这里,我特意介绍了一下降雨量的知识,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全课总结,完善结构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会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出来吗?它们之间有些怎样的关系?
学生口答,师板书: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m
dm
cm
mm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它们分别可以用什么字母来表示呢?学生口答,师板书。
2、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四个长度单位,那么你对刚才量的橡皮的长、回形针的长、数学书的厚度有什么想法? 生:量的不精确,想重新量一下。师:好,我们就重新来量一下。
齐量,后交流。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四、巩固练习,理解运用
1、“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6题
(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2)学生用尺量。
五、综合实践,解决问题
请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至少两样物体量一量它的长度或厚度,并把测量结果写下来。注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学生独立测量,后交流。
第四篇: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 青阳实验小学
邓华燕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
2、使学生在实践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的进率,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通过对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课件、米尺、一分硬币、正方形和三角形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还记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长度单位呀?(米和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还知道,米是用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而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请说出这些测量结果:
一棵大树高8()
一片树叶长6()
一个文具盒长2()如果有学生说到2米或2厘米,可以让学生分别比划出2米或2厘米的长。
由此教师可以指出:看来这两个长度单位不能准确地表示出文具盒的长,那我们就得找出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文具盒的长。
二、新授
1、认识分米
(1)出示文具盒,师:这就是这个文具盒的长,用我们的学生尺来量一量,发现它的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20,它的长就是20厘米。
再来看它的宽,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刻度10,它的宽度是10厘米。
师:其实10厘米就是1分米,那20厘米就是2分米。所以我们也可以说这个文具盒的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
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板书:认识分米)(2)找1分米
师:小朋友,也请你们在自己的尺上找一找刻度0和刻度10,从刻度0到刻度10是几厘米?(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直尺上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也是1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1分米=10厘米)
(如果有学生说得不对,可以及时地来数一数它找到的是几厘米?不是10厘米就不是1分米)
(3)画1分米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我们的尺上找到了很多1分米,那你想不想把你们找到的1分米画下来吗?那就请小朋友用你的尺来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还记得线段有什么特点吗?(两个端点和一条直直的线)
学生操作后同桌交换量一量所画的线段。讨论:你是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的?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师:1分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手来比划一下吗?想知道你们谁比划地最准确吗?你有什么好方法?(用尺去量一量)(3)找出身边一些长1分米的物体
师:既然1分米有这么长,那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也是1分米呢?(4)教学1米=10分米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知道了1分米=10厘米,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米和分米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
交流中明确: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师:我们再来观察这把尺,这把尺上除了刻度0、1、3……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有很多小的刻度线)对呀,其实尺上面每一小格就是1毫米。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10个)就是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2)体会1毫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毫米,你觉得我们桌上有哪些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师:你会用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吗?
方法指导:只要把一分硬币用两个手指轻轻地捏住,然后在慢慢地抽掉一分硬币,两个手指之间留下的缝隙就是1毫米。
师:觉得1毫米怎么样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 生:……
教师介绍:我们测量降雨量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3)认识几毫米、几十毫米、几十几毫米
师:从刻度0开始,到刻度1是10毫米,那从刻度0到刻度2呢?到刻度3呢?你是怎么想的?
师:从刻度0开始,5毫米在哪?15毫米呢?25毫米呢?45毫米呢?
师:你们怎么能一下子就找到了呢?刚才我们找的这些毫米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2 你能说出他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2、想想做做5 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床长2()
大米宽2()
黄瓜长2()
3、想想做做6 下面三条线段哪条最长?线互相说一说,再量一量。
四、总结对比
师:我们现在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下面我们来个比赛,老师说一个长度,你们用手势来比划,看看谁的反应快?(分别比划1分米、1厘米、1毫米和1米)
师:看来小朋友的反应都相当快,你能把刚才比划的几个长度来排排队吗?你是按怎样的顺序排的呢?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师:这几个长度在国际上还有统一的写法。(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第五篇: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材分析:
二 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各个长度单位。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全单元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再教学毫米,最后教学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
1.设计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长,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活动体会。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教学活动。
(1)在引出单位时产生鲜明的第一印象。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教材在原有认知背景和新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学生产生比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引出分米时,出示了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告诉学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这样引出新的单位分米,能让学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长、宽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单位还能用分米作单位,同时还知道1分米比1厘米大(10厘米才是1分米)。在引出毫米时,用直尺量数学书的厚,发现不到1厘米。比1厘米小的长度怎样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2)看直尺首次感知1个单位有多长。直尺是度量长度的工具,尺上的刻度比较准确。因此,通过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让学生准确地感知它们的实际长度。在看直尺上的1分米时,教材承接前面的“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的上面用红线括出10厘米长的一段,并注上1分米,便于学生观察。还要求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再次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在看直尺上的1毫米时,教材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在教材的指点下感知1毫米是很短的。
(3)找相关的物体丰富感性认识。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因此,教材让学生“相互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1分米”。通过说可以有两点收获: 一是反馈、检查学生在直尺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可以从他们说的物体是不是大约长1分米看出来。二是借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体帮助长时记忆1分米是多长,以后在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判断其他物体的长是不是大约1分米时,可以把熟悉的物体的长作为参照。1毫米是很短的,让学生寻找长1毫米的物体比寻找1分米的物体难。所以,教材编排作了相应调整。先列举了一些实例,如1分硬币、银行卡或电话卡、1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约1毫米,让学生知道1毫米的物体还是比较多的。然后改变问题的提法,不是问学生“哪些物体的长或厚是1毫米”,而是问“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凡是比较短的、薄的,不是1厘米的物体的长或厚,如降雨量、蚂蚁的身长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显然,后面的问题容易回答。
(4)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学生进行了观察直尺、寻找实物等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用手势比画,把直尺上的、物体长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来,这样的动作拉动了思维就是形成概念。学生在用手势比画时,还可以经历“比画——在尺上验证——修正比画——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另外,学生掌握了用手势比画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随身带了一把尺,便于他们随时进行估测。
(5)和1米、1厘米建立结构性联系。1分米的长度介于1米和1厘米之间,比1米短、比1厘米长。1毫米的长度比1厘米短得多。把新教学的长度单位和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联系起来,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依次排一排,想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有益于学生在熟悉的1米、1厘米的概念上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课本26页例题 27-28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重点: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
1、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米尺、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米尺。问:你知道他有多长?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分米)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
(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示学习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2)学生4人小组学习。
(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
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的。
说明:刚巧对准哪一个数字就是几厘米,不到点或超过点就要用毫米表示了。
2、“想想做做”第3题
(1)每人拿出一块橡皮和铅笔,先选定合适的单位,再各自测量它们的长度。小结: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
3、“想想做做”第5题
(1)同桌比划一下图中几个物体的实际长度。(2)在课本上给这些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3)集体订正。
4、游戏:比比谁的眼光好: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2)集体反馈,用手势表示自己的判断结果。认为左起第一条长的用一个手指表示,以此类推。
(2)学生用尺自己度量,验证自己的判断。
5、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四.小结延伸,体会运用
提问:今天你有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说说米、分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吗?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 =10分米 1厘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