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我长大了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2.爸爸、妈妈抚育我
(一)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
2.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
(二)教师准备
1.搜集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2.邀请几位热心的家长参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请他们做精心的准备,列举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例,讲述抚育孩子的切身体会。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实施过程
3.我懂事了
(一)学生准备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
(二)教师准备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主题的教学活动。本课题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猜一猜”的游戏导入,引导学生理解长大后的变化。接着,通过乐乐的感想来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引导他们对爸爸、妈妈说一说心里话,并说一说自己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最后,通过教师、家长、听课教师的评价来揭示课题,以达到情感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完成教学目标。实施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
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
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
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
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
4.健康生活每一天 4-1家里的文明礼貌
教师准备
1.教学中要使用的调查问卷表格。
2.课前就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貌表现,采访学生家长,并拍成录像片段。本课题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
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
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用调查统计的方式得出在家里不注意文明礼貌是个普遍现象的结论。
2.用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在学校与在家不同的行为表现。
3.用体验的方式感知亲人间注意和不注意文明礼貌时,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什么不同。
4.用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在哪里。
5.探究、讨论和设计:家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文明礼貌,小组讨论,并设计出 《家庭文明公约》。实施过程
(一)调查和统计
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
A.向父母说“再见”;
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
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
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
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
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
A.等妈妈―起吃;
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
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
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
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
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A,B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A,B选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的有16人,选B的有24人。
(二)讨论和探究
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A和选B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A和选B的同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
(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有的说选A的表示一家人比较客气,选B的表示在家里很随意很自由等。板书――A选项代表的观点:家人之间也应该讲文明礼貌;B选项代表的观点:家里是自由自在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自己。)
师:选A或选B的同学能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B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在家里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A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家里人会很高兴和舒适,觉得选B的同学太自私了。)
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我们来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
(三)体验和感受
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
(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师:(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
(通过播放采访录像,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家人没必要等,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结果有的学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兴,是“打扰我了”;父母外出不打招呼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
(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家里充满爱和温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
(四)讨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
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
(五)讨论和设计
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候”和“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学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里也应该打招呼“我回来了!”;互相之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用了“相互”的概念,可见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示出了“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却没有想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设的。
4-2 居家生活讲节约
(一)学生准备
参观、调查、访问所用的笔、本等学习用具。
(二)教师准备
1.与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所联系,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
2.请老革命、老干部给学生做报告,学生可以向老人们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与老人们座谈。
3.自制幻灯片并收集一些关于家庭勤俭节约的事例。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表现。
2.学习合理消费,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布置调查采访任务,带领学生到军队干休所调查,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
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成果,并在全班交流;召开“节约与攀比”小型讨论会。
第一课时
(一)布置调查、参观、访问任务
(二)调查访问过程
1.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
2.观察访问对象的家庭,进行适当的数码拍摄。3.学生向老革命、老干部进行访问。
老干部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使学生了解到,在战争年代,环境非常恶劣、条件异常艰苦,广大军民养成了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不浪费、讲节约的良好作风,并将这种作风保持至今。
(三)返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采访,了解了老革命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节课,我们将根据采访的内容,一起来研究在生活中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探究活动
1.小组内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帮助学生找出在调查过程中的欠缺,指导学生加以整理,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在课上有个别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非要穿那种衣服?他们是不是知道我们要来参观,而故意给我们做样子的?”此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老人们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交流,使这些学生体会到艰苦朴素是老人们的一贯作风。)
2.教师点拨。
在战争年代,条件是异常艰苦的,战士们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宁愿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生活富裕了,但老人们仍旧不改当年的优良传统。
让学生想一想,现在老人们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呢?
由于在访问时,学生都听到了老革命、老干部的回答,于是学生用老人的话回答:“家里的钱是父母劳动得来的,他们挣钱不容易,如果浪费了多可惜呀!” 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它节省下来给更需要它的人花。”
3.教师小结。
师: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和爱护资源的体现。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小组讨论交流)
4.班级召开关于“节约与攀比”的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
5.教师提出问题。
(1)节约有什么好处?攀比有什么害处?
(2)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注意节约的事情?你们今后想怎样做?
(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师总结
师:节约是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不攀比、不奢侈、不随意丢弃有用的东西。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节约既是尊重父母的劳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劳动。节约是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不攀比,讲节约,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它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基本品质。
4-3 生活中的安全
(一)学生准备
我校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家长多是双职工,他们工作很忙,有许多学生是“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很常见的。平时家长也告诉孩子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做一个课前调查: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重点是“当你在不同地方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
(二)教师准备
在课堂上设置有关生活中安全方面的模拟活动,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课题教学目标
1.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境导入,模拟活动。
通过小红独自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分小组模拟这一情境,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探讨与研究。
课前引导学生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在课上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
3.分小组模拟四种情况,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1)燃气泄漏;(2)有人游泳溺水;(3)有人触电;(4)有人被开水烫伤。
4.课后拓展,付诸于实践。
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并为家庭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从理论认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实施过程
(一)模拟活动
1.情境引入。
师:一天,小红独自在家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那人告诉小红是她父母叫他来家里拿东西的,同时他还说出了小红父母的名字。小红没了主意。她应该让他进门吗?应该怎么办呢?
请学生分小组准备,模拟以上的情况,想办法解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2.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
3.小组展示。
第一小组:小红请他进来,因为他说出了她父母的名字,说明他跟父母很熟,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小组:打电话问一问父母,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如果是,就开门请他进来找东西;否则就不开门。
师:如果小红找不到父母怎么办?而且他说事情很紧急,非要进来。教师及时肯定两位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后者,想得很周全。同时教师强调,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让他进来。
(二)探讨与研究
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作业:家庭生活中与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护。在课上,学生用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发言,非常积极。分别说到了用电、使用燃气、防火、防溺水等与安全有关的事例。
当学生说到车祸、过马路看交通信号灯、酒后不能驾驶车辆等与交通安全有关的问题,教师对此提出,交通安全是生活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安全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但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具有防范意识。
(三)全班模拟活动
1.模拟活动。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抽题签,然后按照题签上的内容进行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的方法。
情境:(1)燃气泄漏;(2)有人游泳时溺水;(3)有人触电;(4)有人被开水烫伤。
由于课前学生对意外事故的自护自救方法有所了解,在模拟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2.小组汇报结果。
(1)“燃气泄漏”和“有人被开水烫伤”的处理方法。
学生说,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讲,遇到燃气泄漏,一定不要惊慌,要首先关闭燃气开关,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而且一定不能够使用明火,包括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排风扇等。
遇到有人被烫伤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烫伤,被烫伤的范围不是很大,应该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方法:给被烫伤的部位冲冷水降温,缓解疼痛;涂抹小苏打水或烫伤药膏进行消炎、治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烫伤,就一定要去医院及时诊治。
(2)“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
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如果水太急,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寻找救助工具。”教师肯定其结果,并强调:“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
(3)“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
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是被高压线击倒,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把救人者击倒。”教师强调:“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离开危险之地,并向电工求救。”
3.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除了自我救护外,还应向大人求救。
教科书第19页连线练习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证报警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
5.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由学生根据前面讨论中找到的、家庭生活中一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为家庭安全生活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
学生在这一制作活动中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纷纷为自家的电器插座、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位置设计制作了很醒目、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提示标志。这是他们在确立了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四)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师: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父母听,并为自己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标志,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
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
主题一我和小伙伴
1、学会友好相处
(一)学生准备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
2.采用调查、访问、体验、游戏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3.在学生得出初步结论后,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从中体验伙伴相处的乐趣和帮助别人的成就感。
(二)教师准备
1.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绿树叶、红苹果和大树形状的纸。
2.将教科书中的事例拍成录像短片。本课题教学目标
1.学会彼此谅解、友好相处。
2.学会彼此以诚相待。
3.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以引言导入课堂教学,用枝繁叶茂的果树象征“友谊之树”。
2.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谊之树。
3.总结全课,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写给好朋友的知心话,并伴以美好的音乐,以达到愉快交流的目的。教学结构
(一)导入
(事先让学生自愿分组,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针对性;二是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伏笔,让学生体验到友情的美好。)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对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的回答除了快乐、幸福、高兴、愉快等,还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谊,健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会带给人阴凉,会带给人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果实。
教师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央。
(二)播放录像,并讨论
师: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快乐的,但是有时候也会闹别扭,比如遇到下面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放录像:展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拍成的短片。
请学生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将学生总结的内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诚实、记恨等写在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把这些纸贴到“大树”上。)
师:你们瞧,伙伴间的友谊因为这些原因变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赶快补救,它就会像这棵大树一样枯萎死去。
(这个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诚实等都是破坏友谊的重要因素,从而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师:快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救救我们的友谊之树吧!请同学们自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解决办法写在“绿树叶”“红苹果”上。
(解决办法可以是通过交流达成谅解、道歉承认错误、不记恨、诚实、谦让等,再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模拟表演怎样解决问题。表演时由组内一名同学在旁边进行点评,说出本组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并用“绿树叶”或“红苹果”覆盖相应的“黄树叶”和“坏苹果”。)
(模拟体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但是加进点评就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实践中概括出理性认识的能力应该得到培养和提高。)
师:刚刚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发现大家都能用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帮助教科书中的同学解决问题。但是当我们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不能还和刚才一样呢?
师:(教师出示课前不记名调查结果的统计)调查显示,我们班上多数同学都曾经与自己的伙伴发生过矛盾,很多同学能够很快地解决矛盾,与伙伴重归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老师已经让他们把事情写在卡片上,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请每个组的组长来抽取几张卡片,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写在卡片上,由选出的代表向大家汇报,再请老师转给被矛盾所困扰的同学。
(在教学实践中,这个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仔细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学生说曾经因为小伙伴弄坏了自己东西而记恨他,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有的学生说因为一次自己犯了错误,小伙伴向教师告状,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学生说家长不让他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所以疏远了伙伴。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为同学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别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例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记名的,教师要承诺为学生保密。)
师:相信那些被困扰的同学一定会从同学们为你们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也衷心希望你们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懂得了应该怎样和伙伴相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写下来。
(根据刚才解决问题的类型不同,允许各组的结论有差异。)
(三)总结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给你最好的朋友写一张“友情卡”,把你最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并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同学们可以自愿将你写的内容念给大家听。
2.我们爱学习
(一)学生准备
1.准备三年级以前的作业、作品以及舞蹈录像带等资料。
2.一张彩色的纸条。
(二)教师准备
1.一份一年级的试卷。
2.课前联系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在课前录下家长对孩子进步的感受和评价。
3.一张“我进步了”的表格。
4.教学活动涉及的相关课件。本课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
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
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信,你们拿出你以前的作品来比一比吧!
(学生拿出以前和现在的学习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对比作品。)
(三)教师、家长的鼓励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了进步,老师祝贺你们。咱们班的班主任,对咱们更加了解,你们想不想听听她怎么说?(播放录音:老师说的都是班里较差学生的进步。)
师:在两年的时光里,老师记住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每位同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化做掌声送给李老师(学生一起鼓掌)。不仅老师看到你们有进步了,你们的家长也看到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
(教师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长的录音。)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的话,我想采访这几位同学。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我的进步给妈妈带来了快乐。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不应该随意耍小孩子脾气了。今后,我会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讲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要谢谢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听他们的话。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这些进步既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功劳。大家看,“进步快车”已经进站了。
(四)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
(课件出示一列火车慢慢地开过来,上面写着“我们天天在进步”的课题名称。录音播放:各位乘客请注意,31次“进步快车”就要出发了,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的准备。)
师:看,“进步快车”上已经有几位乘客了。他们是谁啊?(贴出一张“进步快车的座位表”,在表上贴上已经登上快车的学生的照片。)他们为什么能登上这列快车呢?
生: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进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登上这列“进步快车”?那么就来填填“进步快车”的旅客登记表吧!(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以后,在“进步快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适时进行师生对话,给予赞扬)
师:看来,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多学本领,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帮助。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就把你的进步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你有没有资格登上“进步快车”,如果通过了,就赶快在快车上找到你的位置,贴上你的照片吧。(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贴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来,升华主题
师: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播放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
师:对于未来,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进步。同学们,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级时会取得哪些进步呢?请把自己的期待写在这一张张幸运纸条上,写完后,把它叠成幸运星,放入老师的愿望瓶中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上了四年级时,让我们一起打开,看看谁的期待成为了现实。
(学生写字条,最后把幸运星放入瓶中,在乐曲的伴奏下结束本课。)
3.我们的班集体 3-1我是班集体的一员
(一)学生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理解“集体”的概念。
2.设计好采访学校有关部门及教师时的问题。
3.准备采访所需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等。
4.搜集、整理采访时获得的各种图文资料,供活动交流时使用。
5.回忆自己以前为班级做的事及今后准备为班级做的事,并形成书面文字。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所要采访的教师与学校部门。2.为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提供观察场所。
3.邀请班主任参与教学活动,介绍班集体及其成员的进步。4.与摄像教师取得联系。5.准备若干个小信封。本课题教学目标
1.理解“集体”“班集体”“班集体的一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明白只有具有共同目标的团体才能称之为集体。
2.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要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尽心尽责,班级建设人人有责。
3.进一步了解班集体和集体中的成员,树立更好地为班集体建设服务的意识。
4.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2.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3.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4.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5.拓展活动,热爱集体。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开展“我是一名调查员”的活动。
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调查与统计活动,将看到并认为是符合“集体”这一概念的行为记录下来,填入表内。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居委会、部队等地点进行调查;摄像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调查记录的情景拍摄下来,用于课堂教学。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活动。
第一小组:采访学校大队辅导员,调查所在班集体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的情况。围绕“我们班这几年来参加了学校的哪些活动、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您有什么看法、给我们今后的活动提点建议”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学生搜集了有关资料或录音,准备在课堂上做展示。
第二小组:采访学校教导处的老师或校长,调查所在班集体的学习状况,围绕“我班历年来的学习状况怎样、有哪些进步、请给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一些要求”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也可以拍摄、录音等。
第三小组:分散采访,学生自由采访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重点询问班级某些成员上这门课的情况,如学习、纪律、能力等。
3.开展“我是一名小作家”的活动。
每人回忆以前为班级做过的事情,选择其中令自己难忘的、典型的、有纪念意义的事例,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今后准备为班集体做哪些事。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想得周到一些,想到的事情应该是力所能及的,不要好高骛远。
(二)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1.讨论交流。
讨论主题:什么是集体。
(1)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个集体中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什么是集体吗?课前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繁华的闹市口和部队等地方,让你们自己通过调查,认识“集体”这个词的含义,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小组对“集体”这个词的理解。
(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
(2)播放拍摄的录像。
(学生对比单个行人的行走和集体的锻炼,强化对“集体”概念的认识。)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有着相同的锻炼身体目标的一群人就组成了一个集体。但是一个人在街上走,我们就不能说他是集体。
(3)帮助学生理解“班集体”“班集体中的一员”。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刚才的总结,说一说什么是“班集体”和“班集体中的一员”。
(在理解 “班集体”这个概念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说完整,要说出班集体是由学生组成的,是有着共同的学习和成长目标的集体。)
(4)教师小结。
师:是的,正是由于我们大家有着好好学习、茁壮成长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才组成了这个温馨和睦、团结向上的集体――三年级(6)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团结温暖的集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反之,则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每个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使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师: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同学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两年多了,大家对我们班集体的每个同学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你们是否留意过这几年班集体的点滴变化呢?是否感觉到了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课前,同学们已经较全面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扉,一起来说一说吧!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汇报交流活动。
师: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各组的组员来汇报,也可以由各组的组长做总结汇报,还可以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做展示。
(1)第一小组汇报。
组员相继上台把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了汇报,还出示了班级获得的奖状、证书、书法作品、各项比赛的名次等。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荣誉有的是通过几个同学的努力为班级争取的,有的是许多同学共同努力得来的,也有的是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才得来的,他们都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三(2)班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活动中认识班集体的进步与变化,树立集体荣誉感。)
(2)第二小组汇报。
播放录音,出示相关的照片,进行汇报。
生:通过对教导处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咱们班在取得若干学习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重视每次的考试与作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另外,老师希望我们牢记“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这句话。
(学生同时了解班级的优点和缺点,便于他们认清现状,自我反思,并进行改正。)
(3)第三小组汇报。
出示不同质量的作业本、图画,及老师的评语,播放录音,进行汇报。第三小组的学生采访了众多的任课教师,教师对许多学生既肯定了优点,又提出了希望,希望学生能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树立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和决心,使班集体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与班主任老师交流。
师:咱们班的点滴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最清楚。今天,我特意把他请来,你们可以围绕着班集体及其成员的问题来问问他。
(班主任老师很热情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班上每个同学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还记录着这几年咱们班的进步呢!你们想听听吗?
(我在课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师手里有这样的资料,于是把她请进课堂。班主任老师所讲的事例真实、可信,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过去,激动、兴奋和骄傲等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对班级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和教师共同融入了回顾成长历程的氛围中。)
师:刚才我们从许多老师那儿了解到我们班集体的情况,现在我们来夸一夸我们的班集体,夸一夸我们班的同学。
(三)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集体是最棒、最出色的,但这需要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为集体出谋划策,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变得更好。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为我们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并把它记在我们班的工作簿上。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条符合班级情况的意见,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明确了今后班集体努力的方向。)
(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师:同学们为我们的班集体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相信大家只要照着去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班集体将会更加出色。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大家回忆一下,你为这个集体贡献过哪些力量,做过哪些事呢?当你的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是如何做的?请选择一些令你特别难忘的事情告诉同学们。
(教师要提醒学生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汇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肯定做得好的行为。)
师:听了你们的讲述,我很感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全班同学对曾经为班集体做出过贡献的同学说一声“谢谢”,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为这个集体服务。同学们,今后你们还打算为集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请你们把自己打算做的事,悄悄地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信纸上,在信纸上写清姓名,然后装在信封里交给我。当你们的诺言成为你们一贯的行为时,我们再把它公布出来。为了我们的班集体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绩,请同学们一齐努力、加油吧!
(该环节不公开学生的诺言,而是设置了一个小悬念,这种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认识了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也进一步了解了班集体及其成员。你们比以前更清楚地懂得了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自己应该为集体做些什么,如何使集体进步得更快。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应该以“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的态度时时提醒自己,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拓展活动,热爱集体
1.寻找适当的机会,对已经把诺言转化为行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量化打分,给予鼓励;对那些敢于同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2.建议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在全班开展一个“夸夸我们的班集体”的主题班会,把每位学生写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做展示。用历年来集体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照片、图片、奖状、奖杯布置会场,布置一个“荣誉角”,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开展一次活动。
3-2集体荣誉靠大家
(一)学生准备
1.请学生回忆班集体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及自己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2.搜集班集体获得荣誉的证书、奖状及照片。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将调查的材料汇集在一起进行整理。
2.确定两个讨论题目:
(1)咱们班获得过哪些荣誉,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2)你认为应该怎样赢得和维护集体荣誉?
1.明白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形成乐于为集体做贡献的态度,激发热爱集体,珍惜集体荣誉的情感。
3.自觉用诚实、正直的行为赢得和维护集体荣誉。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导入。
教师营造特定的氛围,构建教学活动的“情绪场”,通过“合作光荣花”的游戏使学生对“集体荣誉的取得需要大家的努力”这一道理形成粗浅的认识。
2.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通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3.体验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两人三足走”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激发他们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理性的认识。
4.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将教科书中的小故事制作成录像片段――《红旗该不该得》,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讨论、书写等方式表达对该事件的看法。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5.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行动计划”,利用学生已经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施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桌子上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看一看是什么?
生:是花瓣。
师:一片花瓣好看吗?怎么能让它变得漂亮呢?
生:用这些花瓣组成一朵花才会变得漂亮。
师:那就请同学们一起用花瓣组成漂亮的花吧。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将花瓣贴到黑板上,组成一朵光荣花。)
师:这朵光荣花漂亮吗?
生:漂亮!
师:它是怎么来的?
生:它是我们一起拼成的。
生: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
师:光荣花是集体荣誉的象征,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它。
(板书:集体荣誉靠大家)
(二)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师: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去想一想我们班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和你为此做过哪些贡献,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我们班获得的荣誉还真不少呢!老师这儿有一幅照片,请你们看一看。
师:有些活动虽然没有奖状、证书,但受到了好评,这也是集体荣誉。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请学生将获得的荣誉证书贴到黑板上,并用充满激励的语言给予鼓励,使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师:在这些荣誉中,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生:在光荣升旗班的活动中,我是主持人。我认真背台词,主持活动时没有失误。
生:我是升旗手,课下我反复练习。
生:我按时参加队列练习,各项要求我全部做到了。
生:在广播操评比中,我做到了节拍准、动作规范。
生:我的脚崴了,但坚持出勤。
师:广播操比赛时如果缺少了一个人行不行?
生:不行,那会影响我们班的成绩。
师:对,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这位同学克服困难,坚持出勤,说明他心里想着集体,为集体赢得了荣誉。(掌声鼓励)
生:在投准儿比赛中,我一个人投中了12个球。
生:我投中了9个球。
师:(指名回答)你参加比赛了吗?
生:没有。
师:那在这次活动中,你都做了什么?
生:我是观众,我给同学们加油。
师:她这样做算是为集体出力了吗?
生:应该算。我也是观众,我为同学们加油时嗓子都喊哑了。
生:应该算,因为有了同学们的鼓劲儿,所以我们才有信心获胜。
师:在有些活动中,因为人数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参加,但能为集体出主意、想办法,能为集体呐喊助威也是为集体出力。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为集体做出的贡献,听了大家的发言,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生:我明白了要克服困难,为集体争得荣誉。
生:我明白了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心中有集体。
师:对,我们每一个同学就像每一片花瓣,要想让花朵美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认识到班集体光荣,我也光荣的道理,将集体荣誉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地珍惜集体荣誉,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体验感悟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集体比赛的游戏,名字叫“同心协力”,每个小组选派四名同学参赛。(此项活动学生课下玩过,活动的组织由每组的小组长负责,教师做裁判,并负责安全保护。)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获胜的小组。你们能谈一谈为什么会获胜吗?
生:因为我们四个人配合得好。
生:因为有我们组的同学使劲为我们加油,我们有信心。
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了。
„„
师:这个荣誉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次祝贺你们。
师:第三小组开始走得挺好的,但为什么后来落在后面了?
生:我负责给他们绑腿,没绑好,绳子松了,所以我们组输了。
师:看来要想取得胜利,每一个同学都要努力才行。你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相信下一次你们一定会成功。
(四)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六一小学三(1)班获得了卫生流动红旗,可是有的同学却要把流动红旗送回去,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片段)
师:三年级(1)班该不该得这面卫生流动红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把讨论后的意见填在表内。(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生:我觉得这面红旗他们不该得。因为那两位做值日的同学欺骗了老师,红旗得来的不光彩。
生:我们也认为红旗不该得,只有靠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红旗才是集体荣誉,才光荣。
生:我们也认为这面红旗不该得。荣誉的取得不能靠欺骗,应该靠努力取得。
生:我们小组的观点同其他小组一样,因为他们的做法不诚实,集体的荣誉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师:看来你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这面红旗不该得。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他们应该把红旗送回去。
生:他们应该向老师道歉,承认错误。
生:他们虽然把红旗送回去了,但不应灰心丧气,应该大家共同努力,早日赢得这面红旗。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集体荣誉的取得要靠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还要通过诚实、正直的方式获得,这样得来的荣誉才光荣。听了大家的发言,那两位做值日的同学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放录像)
师:他们知错就改,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
(五)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师:同学们,最近学校要评选“三好班集体”,你们有没有决心取得这个荣誉?
生:有!
师:你们真有信心!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的计划。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第一小组讨论计划如下: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计划贴在墙报上,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按照计划去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
3-3让我们学会合作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认识合作的条件,初步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分成三部分:
1.看录像,对事例进行分析。
2.进行两次分组实践活动:搭建“成功塔”。
3.关注社会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情。实施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从学生都经历过的做值日的活动导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录像,分析两种做值日的态度及结果,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想把值日做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全组成员的通力合作。
做值日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他们对应该如何做值日有自己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权,也容易发现问题,达成共识。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指出录像中学生不利于做好值日的行为,并总结出做好值日的方法,初步认识到做值日这样的小事也离不开团结合作的道理。
(二)开展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易拉罐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比赛分两次进行。
该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具有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情感真实地暴露出来,教师能借机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准备:每组30个易拉罐。
活动步骤:
第一次:
(1)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2)限时两分钟。
(3)开始比赛。
(4)赛后,请搭得最高的小组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搭得最低的小组的学生说说失败的原因。
(5)各小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
4.我们遵守规则 4-1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一)学生准备
利用查阅报刊、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到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则。
(二)教师准备
1.设计问卷,了解学生情况。
2.抓住与学生学习生活最密切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和实践。
3.引导学生策划课后的宣传活动,并付诸实施。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通过身边最贴切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小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摸底。
2.课堂教学。
(1)自主选择活动方式,进行“找规则”的活动。
(2)小组交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规则的重要性,并谈一谈自己以前是怎样做的、今后打算怎样做。
(3)策划课后的宣传活动。实施过程
5.我心中的老师 5-1老师教育我成长
(一)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事例。
(二)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教师教育学生成长的真实事例。2.准备电教设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3.准备照片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录音。本课题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
3.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出发,认识和理解老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境导入。
2.阅读课文。
3.讨论:第一次见到老师时的印象及心情。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召开“老师教育我成长”的故事会。实施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刚入学时老师在校门口迎接我们时的情景。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在二年级入队仪式上宣誓的情景。
师:是谁带领你们宣誓的呀?
生:是大队辅导员。
师:对了。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几张照片。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班和三年级(2)班进行拔河比赛时的情景。当时是何老师给我们当的裁判。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吹竖笛的情景。
师: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同学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二)阅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49页,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一遍课文。
(三)讨论:第一次见到老师时的印象及心情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第一次走进校门,见到老师的时候,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有知识,衣服特别整齐。
生:严肃、认真。
生:不像想像的那么可怕,挺和蔼的。
生:说话声音响亮,做事有条理。
师: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是不是也像课文中的同学一样?
生:爸爸、妈妈把我交给老师后就走了,我当时心里很害怕。
生:我开始也很紧张,可是看见老师冲我们笑眯眯的就不紧张了。
师:你还记得从你成为小学生以来,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吗?
生:很多,记不清了。
师:从同学们走进学校的大门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包含着老师们的心血。
(四)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师:正像诗中描写的那样,老师把一个个爱哭的孩子,教育成有知识、懂道理的人。我也做过学生,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竞选中队委时落选了,当时情绪非常低落,觉得委屈、没面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我的班主任周老师一边给我补课,一边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感到很温暖。从那以后,我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学习成绩提高了,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五年级时,我终于当选为中队长。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小学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五)召开“老师教育我成长”的故事会
师:我相信你们在与老师接触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例,下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每人讲一个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真实事例,大家听后进行评议,然后每组推选两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师:这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多么感人呀!老师用爱心、用行动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呢?
生: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生:我们应该热爱老师。
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惹老师生气。
生: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生:我们要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
生:我们要向老师学习,做一个有知识、品德高尚的人。
师:(教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师。我听了同学们的话很感动,我一定把你们对老师的深情,转达给全校的每一位老师。你们知道吗,作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快乐,希望你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快快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开展实践活动。
(1)科代表和小组长负责组建11个小组,分别采访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六年级组、科任组、校办厂的老师们,并写出调查访问计划。
(2)各小组制定计划(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遵守采访时间,讲礼貌,认真观察、详细了解在学校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们的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下节课分组汇报。
5-2我心中的老师
二、自主实践
1、谁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有教师节呢?
2、你最喜欢哪位老师,说一说你和他之间难忘的事。
3、阅读教科书第52—53页,说一说有什么感想?
4、个人制作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制作小礼物,送给我们心目中的老师。说明要求:第一,选择一位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学校里工作的其他人都可以。第二,网上选择图片、花边,注意构图,大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计贺卡。第三,除了用电脑制作贺卡,自己动手制作也可以,想做其它礼物也可以,但一定是自己亲手做的。第四,在礼物上,写上一句话,应当是自己最想对这位老师说的。学生为老师制作礼物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可以与学生交流并提出带有导向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完成,教师注意指导合作分工。
三、合作交流
1.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礼物在网上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若干,准备全班展示。
2.由同学们推荐的“最佳创意”作者介绍自己制作的礼物。3.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同学们评价。
4.总结:同学们一件件精美的制作代表了你们一颗颗真诚的心。我想,老师们要是收到你们的礼物,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5.想像一下,20年后我们的理想都已实现,当我们再次相遇的时候,我们会对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四、家庭作业把自己为老师制作的礼物拿给家人欣赏,讲一讲你和这位老师的故事。
四、家庭作业。把自己为老师制作的礼物拿给家人欣赏,讲一讲你和这位老师的故事。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
主题一 我们生活在一起
1.邻里之间
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在人民生活中的普遍性。
2、形成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意识。
3、了解一些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基本要求。
4、乐于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教学内容 P58——59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通过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一些在邻里之间的故事。
2、教师事先准备一、二个邻里之间的小故事,应当是比较常见和典型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提问引入本课的内容。(1)师:“同学们一定听过‘邻里之间’这个词,请大家说一说,‘邻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在学生发表的基础上解释:“邻里是指住在自己家庭附近的人们,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人们都有自己的邻里。”
(2)请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提问:“课文中的乐乐和小文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邻居,还有他们邻里之间是怎么相处的。实际上,每个同学也都有自己的邻居,不知道与书上介绍的是不是一样。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了解你们的邻居吗?在你和你的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在你居住的地方,邻里们相互来往吗?发生过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的邻居,也卡仪列举邻里间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交流和交往活动。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讲一讲“邻里间的故事”。(根据课前学生对父母的访问所得,讲邻里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故事。)选出本组的代表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讲故事。
在每个代表讲完后,教师奖励其他同学发言,评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概括和提高。
(邻里之间交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使我们不愉快„„)
4、总结
师:“同学们的故事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听故事的同时,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邻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挺重要的角色。那么,邻里之间应当怎样相处呢?怎样邻里关系能够使大家感到温暖、快乐?下节课我们要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导。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邻里,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邻里间的故事,大家对于这些故事发表了很好的看法。事实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邻里之间,邻里之间相处得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淋漓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2、小组讨论
提醒学生:可以参考课本。同时板书参考讨论题:
邻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邻里之间相互不交往行吗?
邻里之间在交流和交往应当注意什么?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3、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鼓励和肯定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彼此谦让等,尤其鼓励学生关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的意见。
4、小组制作。
在讨论的基础上,个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邻里文明公约”。
2.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知道哪些属于公益类设施和公用设施,哪些属于个人或他人财产。
2、体会保护家庭周围环境的益处,进而产生从小爱护家庭周围环境的情感。
3、能对保护家庭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内容 61——66页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放学或上学路上的时间,了解一下在自家周围有哪些公益设施、功用设施等。
教学过程
1、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邻里之间有哪些交往、邻里之间交往应注意什么以及如何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等他,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1-62。请大家边看边想,在你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2、自由讨论。在讨论之前,板书下列问题:(1)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2)人们(包括自己)有什么感想?(3)人们采用了什么办法解决问题?(4)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学生自由发言,对教科书61-62页所表现的事情做出说明。
3、模拟表演
师:“人们的家居环境,还要靠自己来爱护。可是就想教科书上所呈现的,邻里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办/下面我们要开始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寻找爱护家居环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活动就是模拟表演。”
板书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步骤,逐一向学生解释。
(1)选择情景 可以是教科书上呈现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事例。(2)小组讨论 提出此解决的方法,并通过表演告诉大家这个办法是什么?(3)各个小组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将学生分成小组,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活动。
4、教师总结
表扬和鼓励学生,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教科书62页“我的看法”。
主题二: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生活在他们周围的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
2.学生自主地体验劳动者的劳动艰辛,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他们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树立对职业、劳动的正确看法。
3.培养学生养成尊重各种职业的态度,懂得感激从事各种劳动的人们。教学构造:
(一)课时安排 1课时。实施过程
(一)交流
1.谈话引入,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分小组了解了一些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人的工作,收获很多。大家还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照片、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了下来,布置了自己的展板。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大家。
2.提出要求。
师:现在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当讲解员,其他同学做补充。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并且要及时解答大家的问题。其他同学在参观时要仔细看,认真听,有问题要有礼貌地提问。看看哪一组的内容最丰富,给你的帮助最大。现在开始吧。
3.对换交流,强调要求。
师:听了第一小组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什么?相信第二小组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报社组:(1)你们了解编辑出版报纸的整个流程吗?
(2)你们知道报社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完成一份报纸的?(3)这次调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报社组的展板内容相当丰富,有制报程序,有广告部、发行部、采访部、编辑部、综合部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调查表。调查中,采访报社工作人员的照片等十分抢眼。活动中,学生对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很感兴趣,教师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细心、认真、勇敢、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环卫组:
(1)你们小组的同学与环卫工人一起劳动过,有什么想法吗?(2)环卫工人一天要完成哪些事情?
环卫组的同学有过亲身体验,因此感受较深。在交流中,有些学生认为环卫工作太脏、太累,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环境给自己带来何种心情,从而懂得尊重他人劳动。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具有在公共场所注意保持清洁的公德意识,以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
学校组:
(1)你们经常和老师在一起,但你们知道老师除了上课,平时还要做哪些工作吗?(备课、查资料、教研、开会、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回家还要做家务„„)
(2)你们觉得没有老师行吗? 社区组:
(1)你们知道居委会的叔叔、阿姨平常做些什么?(2)你觉得他们工作辛苦吗? 公安组:
(1)警察叔叔每天处理哪些工作?
(2)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二)交流感受,深化体验 师:通过参观和交流,你了解了哪些叔叔、阿姨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觉得报社里的校对很累,每张报纸都要修改到没有一处错误为止。生:环卫工人清扫的时候不能落下垃圾,而且不能让垃圾掉进下水道。他们的工作真累。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生:老师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是为了把我们教育成有知识的人。
生:以前我们家一拿到社区的宣传单,就把它扔了,以后我一定要叫爸爸先看清楚,并要帮助居委会做宣传。
生:警察叔叔真辛苦,有时连续加班,他们的忙碌是为了人们生活的安定。
(三)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怎样让你敬重的叔叔、阿姨知道你们的想法呢?就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自愿结成小组,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方式观察了解社会,了解各行业人们的工作情况。他们能认真学习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优良品质,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以对照,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整个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浓厚,起到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有的学生在调查中虽然碰到一些麻烦,但也从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所以,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评析〗
《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这一主题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家庭中都有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者,学生很容易从父母、亲戚及周边的人的身上获得相关的信息,因此本主题很适合让学生自主地开展分组调查活动,学生也容易获得切身的体会。
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提出了问题以后,以“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这一主题为中心,小组协同,通过访问、调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学生得出了很具体、很丰富的收获,进行了很有益的思考。调查使得学生在交流、汇报、展示中有话要说、有问题要问,学生真正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并从学习之中获得了收益。也许有些问题学生提得幼稚,有些感想学生说得不够深刻,但这些都是他们的实践所得,学生会在这样的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主题三:爷爷、奶奶好
教学目标:
1、了解爷爷奶奶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到自豪的同时增进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关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尊老敬老是社会文明的一种风尚,我们还应尊敬社会上的其他老人,让每位老人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3、养学生收集和运用资料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 1.收集爷爷、奶奶年轻时和年老时的照片,全家福照片以及和孩子在一起时拍的照片。
2.调查爷爷、奶奶年轻时最令你佩服的一件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对爷爷、奶奶进行采访。通过采访,你都知道些什么?你想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小结过渡:同学们,老师感觉到,你们不仅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且也很为他们感到骄傲。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进行了“夕阳风采回顾”的调查活动,大家通过多种方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所从事的工作以及他们为家庭、社会作出的贡献,从中知道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夸夸他们。
(三)夕阳风采回顾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发现事例。
2、请学生代表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照片和人力资源)。
3、总结过渡:同学们,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感动极了,无论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是军人、教师、医生,有的曾经担任过领导工作,有的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还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但他们都为社会、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更为自己的家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过去,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的爸爸、妈妈,如今他们又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了我们,无怨无悔地照顾我们。同学们,你们说,如此可亲可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尊敬吗?不值得我们去爱吗?让我们再一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再次深情的说一声:“我爱爷爷奶奶、我爱外公外婆。”
(四)学生探究活动
1、引导观察:如今,他们走过了人生漫长的道路,现在已到了晚年,他们无论是在外貌上,还是在身体上、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们注意到了吗?(让学生结合照片再看看说说身边老人的变化)
2、小结:是啊,岁月已无情地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烙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老了,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们永远不老的是的一颗心,一颗爱我们的心,他们永远不变的是对我们的情,对我们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爱。那么,作为他们的晚辈,我们是否能明白他们的心呢?猜猜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最需要什么呢?
3、学生自由发言。
(五)内容拓展
1、谈话:同学们,老人是我们这个社会功不可没的重要群体,现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为此还专门设立了老人的节日。
2、课件:你知道吗?(请学生大声地朗读)
3、说说我国的老人节。
(六)创意策划
1、同学们,老人节应该是全社会老人共同的节日,我们除了为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庆祝节日以外,还应该尊敬和关心身边的其他的一些老人,比如我们学校的退休教教师和至今还在教育战线上发挥余热的老教师,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社会上的我们不认识的老人,还有那些因为失去了亲人只好在福利院或老年公寓安享晚年的老人们,你觉得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
(七)总结谈话
1、同学们,你们的设想很有创意,当然老师更希望你们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关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同时,也多点关爱给身边的其他老人,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我们的真情给他们带来快乐,用我们的爱心让他们得到幸福,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八)活动延伸。
在老人节来临之际,组织部分学生到敬老院去看望生活在那里的老人们。
主题四:友爱残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需要; 能力:懂得残疾人应当得到尊重和帮助的原因
态度: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准备:
1、模拟活动所需要的简单材料。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残疾人生活体验,分别选取“盲人”、“哑巴”、“肢残”作为体验对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情感导入
T:房子加上爱就是一个家,阳光加上鲜花就成为孩子的生活。可是同学们是否知道,是否留意到,同一片天空下,还生活着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残疾人。
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T归纳:“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能讲讲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请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
二、走近残疾人,情感深入
1、T: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就是我们本地海盐也有许多残疾人,你们知道残疾人面临着什么困难与痛苦?(老师点击课件:出示有关残疾人的统计资料和生活情况)师生交流
S1:盲人什么也看不到,他们不知道世界有多美丽。S2:聋哑人听不到,心里明白可又说不出来,那多急啊。
S3:腿残的人只能靠拐杖,轮椅走路,如果是小朋友的话,就不能蹦蹦跳跳,跟我们一起做游戏,他们看到我们做游戏一定是很羡慕,也一定很痛苦。
2、模拟体验
T:是啊,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延展自己的人生。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活动,分别来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课堂体验5分钟:
“盲人体验”--到指定地点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哑巴体验”--老师讲过一位聋哑儿童受委屈,让扮演者“辩解”,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
“肢残者体验”--请手臂残疾扮演者穿衣服,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模拟体验后,同学们纷纷谈感受:
S1:生活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真是寸步难行,我5分钟也受不了,盲人一辈子这样真是太痛苦了。
S2:哑巴人受了委屈,都不能辩解。心里明白,可说不出来,无法表达,真是太不幸了。
S3:一只手做事情真是太不方便了,就连穿一件衣服这样简单的事也变得很困难,刚才我是用嘴巴帮忙才穿上衣服的,还没有扣完纽扣时间就到了。
S4:今天我才体会到残疾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以前我还嘲笑过''同学用左手写字(班上有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同学,右手右腿残疾的),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我伤害了她,以后我不会这样做了,我会主动帮助她。
3、现在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三、感受坚强,情感升华
1、残疾人是怎样面对他们的苦难与痛苦? 课件: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同龄人——成洁; 自强不息的日本青年——乙武洋匡; 乐观顽强的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 „„
2、小结: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有一位残疾朋友就曾经对着整个世界大声宣告:‘我是残疾人,但我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3、我们可以做写什么?
四、课堂活动,情感延伸
1、情景创设:让我们一起去亲近大自然。要求完成:(1)帮助肢残者穿好衣服;
(2)帮助盲人介绍今天的天气以及看到的景象;(3)帮助哑者表达心中的感受;(4)完成“人与人互相帮助“的美丽篇章。(把小组合作的动人情景进行描述。)
2、小组合作进行交流。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并遵守特殊的活动规则。
3、让我们把我们的体验告诉爸爸妈妈,告诉爷爷奶奶,告诉身边美意个熟悉的人;让每一个人都来关心残疾人。因为我们同在蓝天下。
4、音乐《爱的奉献》
课题2.天天助残日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中各种各样为残疾人折纸的设施,以及残疾人的做法。
2、体会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心。
3、增进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树立尊重并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介绍残疾人设施个放大图片,范围可以广些。教学活动
1、启发。师:“在我们的身边,生活找许多残疾人,他们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生活,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上节课,通过模拟活动,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感受,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他们。
2、自由讨论:P81
3、小组探究。
“全社会都哟帮助残疾人,那么我们小学生能够作些什么?“
4、全班交流
5、总结。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全册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我长大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4.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播放父母对孩子说的心里话,营造一种温馨感人的气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受父母的爱意,体会亲情,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
2.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温馨美好画面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而深切地体会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同时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已经长大了,我应该为创设温暖的家做些什么”,思考自己在家庭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对学生进行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能力的训练,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
4.在本节课的结尾,通过“我的心里话”让学生把自己在整节课积聚的情感释放出来,把自己对父母的热爱与感激之情真切地表达出来,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实施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2.爸爸、妈妈抚育我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
2.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
(二)教师准备
1.搜集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2.邀请几位热心的家长参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请他们做精心的准备,列举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例,讲述抚育孩子的切身体会。/ 27
〖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回顾成长历程,勾起生活的回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揭示主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1、师生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了自己是怎么长大的。有这么一位同学,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特别关心、照顾她的人,她是谁呢?(示意看屏幕)
2、播放录像,生谈感受。
师: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3、师小结揭题:是啊,郭殷子心小小年纪就能获得这么多荣誉,离不开她妈妈全身心的关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爸爸妈妈抚育我》,好吗?
二: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通过交流、辨析和观察,了解并理解自己父母亲养育呵护自己的由衷,体会父母为了家庭生活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父母关心他们令他们难忘的事。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你们的呢?
(1)小组活动。(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参与小组内活动,相机评价、提升、指导)(2)在班上交流
2、师小结过渡:是啊,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可我们还常常习以为常,还不知道他们为我们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和负担。老师建议,让我们走进他们,看他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真正了解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真情触动,实话实说
1、观看录像谈感受。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2、汇报交流课前搜集“父母的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体会他们抚育子女的辛苦。
师:世麟妈妈的一天是这么得辛苦和忙碌,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呢?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介绍吧!
3、针对“父母为什么要这样做”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在你们成长过程中,倾注了爸爸妈妈全部的爱,那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生实话实说自己对待父母这种做法的态度。
师:大家都认为,父母长辈这样做,是对我们的关心,是为了让我们健康成长。平常他们这样做,你们觉得满意吗?我们来个实话实说。
5、师小结:是啊,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抚育我们成长(出示板书),无私地奉献与付出着,可我们有许多人还是不能理解他们。大家想想,这样对吗?()那你们就想想看,今后该怎么做呢?
6、师小结并过渡:老师明白了,你们也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出示板书:爱),你们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们。那好,借此机会,老师建议大家动起手来,亲手做一份礼物,献给你们亲爱的爸爸妈妈。
四:敬献礼物,以表心意。
通过向父母长辈赠送礼物,表达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1、生制作礼物。
2、派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停下来。做好的先上来展示,还没完成的我们课后继续完成。
3、师生共舞《让爱住我家》轻松结课。
师总结:爱心之家收到这么多礼物,老师会转交给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收到礼物后一定会很开心。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会互相关爱,让爱永远驻我们的家!同学们,站起来吧,让我们随着《让爱住我家》的音乐,一起唱吧,跳吧!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份爱带回你们的家吧,再见!
3.我懂事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
(二)教师准备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主题的教学活动。〖本课题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用“猜一猜”的游戏导入,引导学生理解长大后的变化。接着,通过乐乐的感想来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引导他们对爸爸、妈妈说一说心里话,并说一说自己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最后,通过教师、家长、听课教师的评价来揭示课题,以达到情感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完成教学目标。〖实施过程〗
/ 27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
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
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
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
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
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4.健康生活每一天 4-1家里的文明礼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教师准备
1.教学中要使用的调查问卷表格。
2.课前就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貌表现,采访学生家长,并拍成录像片段。〖本课题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
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
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用调查统计的方式得出在家里不注意文明礼貌是个普遍现象的结论。
2.用讨论和探究的方式总结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产生在学校与在家不同的行为表现。
3.用体验的方式感知亲人间注意和不注意文明礼貌时,自己的切身感受有什么不同。
4.用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在哪里。
5.探究、讨论和设计:家里有哪些地方需要文明礼貌,小组讨论,并设计出 《家庭文明公约》。〖实施过程〗
(一)调查和统计
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
A.向父母说“再见”;
/ 27
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
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
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
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
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
A.等妈妈―起吃;
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
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
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
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
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A,B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A,B选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的有16人,选B的有24人。
(二)讨论和探究
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A和选B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A和选B的同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
(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有的说选A的表示一家人比较客气,选B的表示在家里很随意很自由等。板书――A选项代表的观点:家人之间也应该讲文明礼貌;B选项代表的观点:家里是自由自在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自己。)
师:选A或选B的同学能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B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在家里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A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家里人会很高兴和舒适,觉得选B的同学太自私了。)
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我们来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
(三)体验和感受
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
(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师:(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
(通过播放采访录像,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家人没必要等,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结果有的学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兴,是“打扰我了”;父母外出不打招呼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
(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家里充满爱和温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
(四)讨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
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
(五)讨论和设计
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候”和“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学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里也应该打招呼“我回来了!”;互相之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用了“相互”的概念,可见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示出了“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却没有想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设的。
4-2 居家生活讲节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参观、调查、访问所用的笔、本等学习用具。
(二)教师准备
1.与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所联系,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
2.请老革命、老干部给学生做报告,学生可以向老人们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与老人们座谈。
3.自制幻灯片并收集一些关于家庭勤俭节约的事例。〖本课题教学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表现。
2.学习合理消费,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布置调查采访任务,带领学生到军队干休所调查,并做好记录。
第二课时
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调查采访的成果,并在全班交流;召开“节约与攀比”小型讨论会。〖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调查、参观、访问任务
(二)调查访问过程
1.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2.观察访问对象的家庭,进行适当的数码拍摄。3.学生向老革命、老干部进行访问。
老干部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使学生了解到,在战争年代,环境非常恶劣、条件异常艰苦,广大军民养成了不怕 4 / 27
困难、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不浪费、讲节约的良好作风,并将这种作风保持至今。
(三)返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采访,了解了老革命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节课,我们将根据采访的内容,一起来研究在生活中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探究活动
1.小组内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帮助学生找出在调查过程中的欠缺,指导学生加以整理,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在课上有个别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非要穿那种衣服?他们是不是知道我们要来参观,而故意给我们做样子的?”此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老人们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交流,使这些学生体会到艰苦朴素是老人们的一贯作风。)
2.教师点拨。
在战争年代,条件是异常艰苦的,战士们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宁愿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生活富裕了,但老人们仍旧不改当年的优良传统。
让学生想一想,现在老人们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呢?
由于在访问时,学生都听到了老革命、老干部的回答,于是学生用老人的话回答:“家里的钱是父母劳动得来的,他们挣钱不容易,如果浪费了多可惜呀!” 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它节省下来给更需要它的人花。”
3.教师小结。
师: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和爱护资源的体现。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小组讨论交流)
4.班级召开关于“节约与攀比”的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
5.教师提出问题。
(1)节约有什么好处?攀比有什么害处?
(2)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注意节约的事情?你们今后想怎样做?
(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师总结
师:节约是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不攀比、不奢侈、不随意丢弃有用的东西。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节约既是尊重父母的劳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劳动。节约是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不攀比,讲节约,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它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基本品质。
4-3 生活中的安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我校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家长多是双职工,他们工作很忙,有许多学生是“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很常见的。平时家长也告诉孩子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做一个课前调查: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重点是“当你在不同地方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
(二)教师准备
在课堂上设置有关生活中安全方面的模拟活动,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课题教学目标〗
1.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境导入,模拟活动。
通过小红独自一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分小组模拟这一情境,由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2.探讨与研究。
课前引导学生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在课上交流自己知道的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
3.分小组模拟四种情况,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
(1)燃气泄漏;(2)有人游泳溺水;(3)有人触电;(4)有人被开水烫伤。
4.课后拓展,付诸于实践。
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因素,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并为家庭生活中不安全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从理论认识转化为实践行动。〖实施过程〗
(一)模拟活动
1.情境引入。
师:一天,小红独自在家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那人告诉小红是她父母叫他来家里拿东西的,同时他还说出了小红父母的名字。小红没了主意。她应该让他进门吗?应该怎么办呢?
请学生分小组准备,模拟以上的情况,想办法解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2.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
3.小组展示。
第一小组:小红请他进来,因为他说出了她父母的名字,说明他跟父母很熟,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小组:打电话问一问父母,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如果是,就开门请他进来找东西;否则就不开门。
师:如果小红找不到父母怎么办?而且他说事情很紧急,非要进来。
教师及时肯定两位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后者,想得很周全。同时教师强调,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让他进来。
(二)探讨与研究
/ 27
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作业:家庭生活中与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护。在课上,学生用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发言,非常积极。分别说到了用电、使用燃气、防火、防溺水等与安全有关的事例。
当学生说到车祸、过马路看交通信号灯、酒后不能驾驶车辆等与交通安全有关的问题,教师对此提出,交通安全是生活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安全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但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具有防范意识。
(三)全班模拟活动
1.模拟活动。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抽题签,然后按照题签上的内容进行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的方法。
情境:(1)燃气泄漏;(2)有人游泳时溺水;(3)有人触电;(4)有人被开水烫伤。
由于课前学生对意外事故的自护自救方法有所了解,在模拟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2.小组汇报结果。
(1)“燃气泄漏”和“有人被开水烫伤”的处理方法。
学生说,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讲,遇到燃气泄漏,一定不要惊慌,要首先关闭燃气开关,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而且一定不能够使用明火,包括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排风扇等。
遇到有人被烫伤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烫伤,被烫伤的范围不是很大,应该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方法:给被烫伤的部位冲冷水降温,缓解疼痛;涂抹小苏打水或烫伤药膏进行消炎、治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烫伤,就一定要去医院及时诊治。
(2)“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
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如果水太急,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寻找救助工具。”教师肯定其结果,并强调:“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
(3)“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
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是被高压线击倒,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把救人者击倒。”教师强调:“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离开危险之地,并向电工求救。”
3.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除了自我救护外,还应向大人求救。
教科书第19页连线练习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证报警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通
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
5.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由学生根据前面讨论中找到的、家庭生活中一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为家庭安全生活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
学生在这一制作活动中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纷纷为自家的电器插座、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位置设计制作了很醒目、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提示标志。这是他们在确立了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四)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师: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父母听,并为自己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标志,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
主题一 我和小伙伴
1、学会友好相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收集名人小时候与同伴相处的故事,以及与人相处的名言集锦。
2.到图书馆、上网查找关于与人相处方式的资料。
3.与父母交流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困惑,请他们给予帮助。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与同伴相处的烦恼。
2.学生秋游活动中的录像片段。〖本课题教学目标〗
1.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体验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2.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懂得以诚相待的道理。
3.能够处理同学之间的简单矛盾,学会彼此谅解。〖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3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内需。
第二课时
贴近生活,学会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
互动参与,体验友谊之趣。〖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
2.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一)设置情境,激发情感需要,引出主题
教师播放师生同去秋游焦山时的录像,引导学生看一看、说
/ 27
一说与同学一起秋游的乐趣在哪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可以看美景、吃好东西、可以不做作业、可以与同学做游戏、与同学拍照片……)
* 你与同伴之间一起游玩,有没有感动人的事? * 在游玩中有没有与同学闹过别扭,为了什么事情闹别扭的? * 这些别扭使愉快的秋游有些扫兴,看来友好相处很重要。
(二)真情流露,体验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
1.欣赏照片。
师:有没有与同学在学习活动或游玩时拍下的照片?快拿出来,在小组内欣赏,请你给小组同学做个介绍。
2.召开故事会。
师: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小伙伴,伙伴之间一定曾经发生过很多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召开一个故事会,大家来讲述小伙伴之间的故事。不过,今天的故事会有个特殊要求,每位同学不仅要讲一个故事,最后还要说明,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美好友谊带来的快乐。
(1)先听教师讲一个自己小时候与小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故事。
(2)学生小组内轮流讲。
(3)推荐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三)引导学生树立互相尊重和愿意与伙伴相处的意识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回忆了自己与伙伴之间令人难忘的事,老师都被有的故事感动了,真想加入到你们的行列中,你们欢迎吗?(学生表示欢迎)
师:同学们,你们欢迎班里所有的同学都与你交朋友吗?咱们班谁的朋友最多?朋友多好不好?为什么?
(教师总结)俗话说 “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多快乐。只要你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四)课外作业
1.搜集与小伙伴相处中的烦恼,这些烦恼自己解决了多少?没有解决的矛盾打算怎么办?
2.学生归纳学习方法。
可以去问父母、爷爷、奶奶,可以去图书馆摘抄,可以去网上查一查,可以与同学一起商量。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小结,让他们选择学习方法收集答案,提醒他们及时做好记录、归类。
第二课时 做人要诚实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懂得伙伴之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的道理。
2.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和怎样处理矛盾。
(一)课外调查
课外鼓励学生通过询问家长、老师和小伙伴,浏览网络、翻阅图书等方式寻求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克服与人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增强了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信心,锻炼了交往能力,同时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掌握材料。
(二)倾诉烦恼,交流解决方法
1.说出你的烦恼,大家一起想办法。
师:同学们与小伙伴相处,有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与小伙伴闹别扭时都很烦恼。我们一起通过课余时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有好的方法吗?
师:先说有什么别扭的事,再将自己最好的办法在小组里向同学进行介绍,请他们进行评议,你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到学生中间观察指导,适时给予帮助。)
2.真情对对碰。
师:(教师引导学生)你们交流的办法能解决实际问题吗,大家在全班范围里交流一下。
(各个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具代表性、解决方法最好的案例与大家交流。有的小组采用表演的形式,如两人抢着喝饮水机里的水,结果把水泼了满地,也弄湿了衣服,两人应该互相谦让;有的小组摆事实讲解方法,如××同学借书给我看,可是我把书弄破了几页。借书给我看的同学很生气,不理我,我应该主动向她赔礼道歉,请求她原谅,也告诉大家,提醒自己,要爱护别人的东西……学生之间虽然矛盾多、别扭多,但在自我解决、自我剖析的过程中他们明白了,与人相处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到别人;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学会谅解;与人相处不能欺负人,要尊重别人……)
师:现在你想对那些与你闹过矛盾的同学说些什么吗?请你去跟他说一说你的心里话。
(学生自由活动,自主解决与伙伴相处时的问题。既可以检验他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彼此谅解。)
3.教师讲一讲名人高士其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认识你》。
故事梗概:高士其小时候是个学习非常认真的孩子。有一天上课时,他正在专心地听老师讲课,同桌拿出一个折好的青蛙给他看。高士其像没看见一样,仍然专心听讲。下课了,他的同桌很生气,责怪高士其为什么不理他,高士其说:“上课时,我不认识你。下课时,咱们还是好朋友。”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故事后,与小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学生得出结论:下课时,可以一同玩耍,上课时不能影响学习。)
4.师生交流名人关于交友的名言。
例如: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是不容易的。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谅解去护理。――马克思
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苏霍姆林斯基
无论谁,只要说一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贝多芬
(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名言,向全班同学推荐,并说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三)付诸行动,考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
××同学很调皮,特别爱欺负人。有一次,他无缘无故地打了你……请问:你该怎么办呢?
出示答案仅供参考:(1)告诉老师;(2)告诉家长;(3)以
/ 27
牙还牙,跟他对打;(4)打不起,躲得起。
师:以上答案你选哪一个?为什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2.小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学生交流想法。
生:第三种方法不行,不能与他对打,与他对打,就跟他一起犯错误了。
生:第二种方法还可以,让老师找他,或者让家长吓唬吓唬他。
生:第四种方法也不行,你老躲他,他会以为你胆小,下次还会欺负你。
师:现在,这件事老师和家长都不帮你们解决,请你们自己解决。
4.小组再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生:我要与他先讲道理,你打我,我并不怕你。你的行为不像一个小学生。你要对得起胸前的红领巾。以诚相待,相信他会改正。
生:我会动员小组同学一起跟他讲打人犯法的道理。
生:开一次团结友爱、与人友好相处的班会,让大家来教育他。
(教师此时重点“扮演”好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不急于肯定、否定,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第三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2.体验同学之间的亲密友谊带来的快乐。
(一)小竞赛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小竞赛,比一比谁对班里同学最熟悉。谁在一分钟内所说的班上同学的姓名最多,谁就获胜。(学生争先恐后)
(二)开展游戏活动,加深了解
1.做“请你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让学生填写“我的好伙伴”的表格。待学生填好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宣读自己的表格,其他学生猜猜他写的是谁。(学生对自己的同学太熟悉了,都能一下子猜出是谁。)
师:老师也想参加你们的游戏,请你们猜猜我说的这个人是班上哪位学生。
师:这是一个缺点很多的孩子。(学生一下子猜出是调皮大王×××同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足,只要改正缺点,就是好学生。不要因为同学有缺点就疏远他,要学会帮助有缺点的同学改正错误。你们会帮助他吗?
(学生表示会,有的学生说我愿意与×××交朋友,帮他改正缺点。×××特别激动,坐得笔直。)
(三)实话实说,吐露心声
师:班上有这么多同学,你最想对哪位同学说说心里话。你可以对他提希望、表达祝福,也可以指出他的不足,鼓励他改正;
也请他说一说听了这些话的想法。
(学生互吐心声,场面亲切、感人。)
师:你想为班上的哪位同学做些什么?(有的学生想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课;有的想要帮助班上家境困难的同学;有的学生想送一本书给××同学读,让亲密的友谊伴他成长,让友谊永存。)
师:请制作一张心语卡送给他吧。
让学生把心语卡珍藏在自己的成长资料袋中。
8学会友好相处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
2.采用调查、访问、体验、游戏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3.在学生得出初步结论后,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从中体验伙伴相处的乐趣和帮助别人的成就感。
(二)教师准备
1.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绿树叶、红苹果和大树形状的纸。
2.将教科书中的事例拍成录像短片。〖本课题教学目标〗
1.学会彼此谅解、友好相处。
2.学会彼此以诚相待。
3.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以引言导入课堂教学,用枝繁叶茂的果树象征“友谊之树”。
2.展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形象的方法拯救友谊之树。
3.总结全课,引导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发表自己在“友情卡”上写给好朋友的知心话,并伴以美好的音乐,以达到愉快交流的目的。〖教学结构〗
(一)导入
(事先让学生自愿分组,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针对性;二是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伏笔,让学生体验到友情的美好。)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对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的回答除了快乐、幸福、高兴、愉快等,还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谊,健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会带给人阴凉,会带给人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果实。
教师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央。
(二)播放录像,并讨论
师: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快乐的,但是有时候也会闹别扭,比如遇到下面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放录像:展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拍成的短片。
请学生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 27
(将学生总结的内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诚实、记恨等写在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把这些纸贴到“大树”上。)
师:你们瞧,伙伴间的友谊因为这些原因变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赶快补救,它就会像这棵大树一样枯萎死去。
(这个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诚实等都是破坏友谊的重要因素,从而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师:快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救救我们的友谊之树吧!请同学们自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解决办法写在“绿树叶”“红苹果”上。
(解决办法可以是通过交流达成谅解、道歉承认错误、不记恨、诚实、谦让等,再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模拟表演怎样解决问题。表演时由组内一名同学在旁边进行点评,说出本组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并用“绿树叶”或“红苹果”覆盖相应的“黄树叶”和“坏苹果”。)
(模拟体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但是加进点评就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实践中概括出理性认识的能力应该得到培养和提高。)
师:刚刚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发现大家都能用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帮助教科书中的同学解决问题。但是当我们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不能还和刚才一样呢?
师:(教师出示课前不记名调查结果的统计)调查显示,我们班上多数同学都曾经与自己的伙伴发生过矛盾,很多同学能够很快地解决矛盾,与伙伴重归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老师已经让他们把事情写在卡片上,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请每个组的组长来抽取几张卡片,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写在卡片上,由选出的代表向大家汇报,再请老师转给被矛盾所困扰的同学。
(在教学实践中,这个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仔细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学生说曾经因为小伙伴弄坏了自己东西而记恨他,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有的学生说因为一次自己犯了错误,小伙伴向教师告状,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学生说家长不让他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所以疏远了伙伴。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为同学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别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例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记名的,教师要承诺为学生保密。)
师:相信那些被困扰的同学一定会从同学们为你们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也衷心希望你们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懂得了应该怎样和伙伴相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写下来。
(根据刚才解决问题的类型不同,允许各组的结论有差异。)
(三)总结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给你最好的朋友写一张“友情卡”,把你最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并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同学们可以自愿将你写的内容念给大家听。2.我们爱学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准备三年级以前的作业、作品以及舞蹈录像带等资料。
2.一张彩色的纸条。
(二)教师准备
1.一份一年级的试卷。
2.课前联系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在课前录下家长对孩子进步的感受和评价。
3.一张“我进步了”的表格。
4.教学活动涉及的相关课件。〖本课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通过让学生填写一年级的试卷,帮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通过让学生对比现在和以前的作品、作业以及其他的个人资料,感受到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
3.通过教师、家长的鼓励,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明白自己在这几年的学习当中也在不断进步。
4.在第一、第二环节的基础上,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使每位学生都去寻找自己的进步之处,树立自信心,体验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5.开展“叠幸运星,存放愿望瓶”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对未来有哪些期盼,使学生确定努力的方向,并为此而不断地努力。〖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
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
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信,你们拿出你以前的作品来比一比吧!
/ 27
(学生拿出以前和现在的学习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对比作品。)
(三)教师、家长的鼓励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了进步,老师祝贺你们。咱们班的班主任,对咱们更加了解,你们想不想听听她怎么说?(播放录音:老师说的都是班里较差学生的进步。)
师:在两年的时光里,老师记住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每位同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化做掌声送给李老师(学生一起鼓掌)。不仅老师看到你们有进步了,你们的家长也看到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
(教师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长的录音。)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的话,我想采访这几位同学。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我的进步给妈妈带来了快乐。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不应该随意耍小孩子脾气了。今后,我会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讲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要谢谢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听他们的话。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这些进步既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功劳。大家看,“进步快车”已经进站了。
(四)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
(课件出示一列火车慢慢地开过来,上面写着“我们天天在进步”的课题名称。录音播放:各位乘客请注意,31次“进步快车”就要出发了,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的准备。)
师:看,“进步快车”上已经有几位乘客了。他们是谁啊?(贴出一张“进步快车的座位表”,在表上贴上已经登上快车的学生的照片。)他们为什么能登上这列快车呢?
生: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进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登上这列“进步快车”?那么就来填填“进步快车”的旅客登记表吧!(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以后,在“进步快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适时进行师生对话,给予赞扬)
师:看来,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多学本领,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帮助。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就把你的进步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你有没有资格登上“进步快车”,如果通过了,就赶快在快车上找到你的位置,贴上你的照片吧。(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贴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来,升华主题
师: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播放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
师:对于未来,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进步。同学们,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级时会取得哪些进步呢?请把自己的期待写在这一张张幸运纸条上,写完后,把它叠成幸运星,放入老师的愿望瓶中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上了四年级时,让我们一起打开,看看谁的期待成为了现实。
(学生写字条,最后把幸运星放入瓶中,在乐曲的伴奏下结束本课。)
3.我们的班集体 3-1我是班集体的一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理解“集体”的概念。
2.设计好采访学校有关部门及教师时的问题。
3.准备采访所需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等。
4.搜集、整理采访时获得的各种图文资料,供活动交流时使用。
5.回忆自己以前为班级做的事及今后准备为班级做的事,并形成书面文字。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所要采访的教师与学校部门。
2.为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提供观察场所。
3.邀请班主任参与教学活动,介绍班集体及其成员的进步。
4.与摄像教师取得联系。
5.准备若干个小信封。〖本课题教学目标〗
1.理解“集体”“班集体”“班集体的一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明白只有具有共同目标的团体才能称之为集体。
2.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要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尽心尽责,班级建设人人有责。
3.进一步了解班集体和集体中的成员,树立更好地为班集体建设服务的意识。
4.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2.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3.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4.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5.拓展活动,热爱集体。〖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开展“我是一名调查员”的活动。
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调查与统计活动,将看到并认为是符合“集体”这一概念的行为记录下来,填入表内。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居委会、部队等地点进行调查;摄像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调查记录的情景拍摄下来,用于课堂教学。
/ 27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活动。
第一小组:采访学校大队辅导员,调查所在班集体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的情况。围绕“我们班这几年来参加了学校的哪些活动、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您有什么看法、给我们今后的活动提点建议”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学生搜集了有关资料或录音,准备在课堂上做展示。
第二小组:采访学校教导处的老师或校长,调查所在班集体的学习状况,围绕“我班历年来的学习状况怎样、有哪些进步、请给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一些要求”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也可以拍摄、录音等。
第三小组:分散采访,学生自由采访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重点询问班级某些成员上这门课的情况,如学习、纪律、能力等。
3.开展“我是一名小作家”的活动。
每人回忆以前为班级做过的事情,选择其中令自己难忘的、典型的、有纪念意义的事例,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今后准备为班集体做哪些事。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想得周到一些,想到的事情应该是力所能及的,不要好高骛远。
(二)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1.讨论交流。
讨论主题:什么是集体。
(1)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个集体中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什么是集体吗?课前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繁华的闹市口和部队等地方,让你们自己通过调查,认识“集体”这个词的含义,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小组对“集体”这个词的理解。
(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
(2)播放拍摄的录像。
(学生对比单个行人的行走和集体的锻炼,强化对“集体”概念的认识。)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有着相同的锻炼身体目标的一群人就组成了一个集体。但是一个人在街上走,我们就不能说他是集体。
(3)帮助学生理解“班集体”“班集体中的一员”。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刚才的总结,说一说什么是“班集体”和“班集体中的一员”。
(在理解 “班集体”这个概念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说完整,要说出班集体是由学生组成的,是有着共同的学习和成长目标的集体。)
(4)教师小结。
师:是的,正是由于我们大家有着好好学习、茁壮成长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才组成了这个温馨和睦、团结向上的集体――三年级(6)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团结温暖的集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反之,则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每个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使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师: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同学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两年多了,大家对我们班集体的每个同学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你们是否留意过这几年班集体的点滴变化呢?是否感觉到了自己的不断
成长与进步?课前,同学们已经较全面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扉,一起来说一说吧!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汇报交流活动。
师: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各组的组员来汇报,也可以由各组的组长做总结汇报,还可以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做展示。
(1)第一小组汇报。
组员相继上台把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了汇报,还出示了班级获得的奖状、证书、书法作品、各项比赛的名次等。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荣誉有的是通过几个同学的努力为班级争取的,有的是许多同学共同努力得来的,也有的是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才得来的,他们都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三(2)班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活动中认识班集体的进步与变化,树立集体荣誉感。)
(2)第二小组汇报。
播放录音,出示相关的照片,进行汇报。
生:通过对教导处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咱们班在取得若干学习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重视每次的考试与作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另外,老师希望我们牢记“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这句话。
(学生同时了解班级的优点和缺点,便于他们认清现状,自我反思,并进行改正。)
(3)第三小组汇报。
出示不同质量的作业本、图画,及老师的评语,播放录音,进行汇报。第三小组的学生采访了众多的任课教师,教师对许多学生既肯定了优点,又提出了希望,希望学生能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树立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和决心,使班集体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与班主任老师交流。
师:咱们班的点滴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最清楚。今天,我特意把他请来,你们可以围绕着班集体及其成员的问题来问问他。
(班主任老师很热情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班上每个同学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还记录着这几年咱们班的进步呢!你们想听听吗?
(我在课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师手里有这样的资料,于是把她请进课堂。班主任老师所讲的事例真实、可信,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过去,激动、兴奋和骄傲等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对班级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和教师共同融入了回顾成长历程的氛围中。)
师:刚才我们从许多老师那儿了解到我们班集体的情况,现在我们来夸一夸我们的班集体,夸一夸我们班的同学。
(三)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集体是最棒、最出色的,但这需要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为集体出谋划策,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变得更好。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为我们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并把它记在我们班的工作簿上。
/ 27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条符合班级情况的意见,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明确了今后班集体努力的方向。)
(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师:同学们为我们的班集体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相信大家只要照着去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班集体将会更加出色。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大家回忆一下,你为这个集体贡献过哪些力量,做过哪些事呢?当你的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是如何做的?请选择一些令你特别难忘的事情告诉同学们。
(教师要提醒学生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汇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肯定做得好的行为。)
师:听了你们的讲述,我很感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全班同学对曾经为班集体做出过贡献的同学说一声“谢谢”,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为这个集体服务。同学们,今后你们还打算为集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请你们把自己打算做的事,悄悄地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信纸上,在信纸上写清姓名,然后装在信封里交给我。当你们的诺言成为你们一贯的行为时,我们再把它公布出来。为了我们的班集体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绩,请同学们一齐努力、加油吧!
(该环节不公开学生的诺言,而是设置了一个小悬念,这种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认识了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也进一步了解了班集体及其成员。你们比以前更清楚地懂得了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自己应该为集体做些什么,如何使集体进步得更快。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应该以“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的态度时时提醒自己,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拓展活动,热爱集体
1.寻找适当的机会,对已经把诺言转化为行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量化打分,给予鼓励;对那些敢于同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2.建议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在全班开展一个“夸夸我们的班集体”的主题班会,把每位学生写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做展示。用历年来集体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照片、图片、奖状、奖杯布置会场,布置一个“荣誉角”,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开展一次活动。
3-2集体荣誉靠大家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请学生回忆班集体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及自己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2.搜集班集体获得荣誉的证书、奖状及照片。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将调查的材料汇集在一起进行整理。
2.确定两个讨论题目:
(1)咱们班获得过哪些荣誉,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2)你认为应该怎样赢得和维护集体荣誉? 〖本课题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形成乐于为集体做贡献的态度,激发热爱集体,珍惜集体荣誉的情感。
3.自觉用诚实、正直的行为赢得和维护集体荣誉。〖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导入。
教师营造特定的氛围,构建教学活动的“情绪场”,通过“合作光荣花”的游戏使学生对“集体荣誉的取得需要大家的努力”这一道理形成粗浅的认识。
2.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通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3.体验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两人三足走”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激发他们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理性的认识。
4.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将教科书中的小故事制作成录像片段――《红旗该不该得》,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讨论、书写等方式表达对该事件的看法。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5.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行动计划”,利用学生已经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施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桌子上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看一看是什么?
生:是花瓣。
师:一片花瓣好看吗?怎么能让它变得漂亮呢?
生:用这些花瓣组成一朵花才会变得漂亮。
师:那就请同学们一起用花瓣组成漂亮的花吧。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将花瓣贴到黑板上,组成一朵光荣花。)
师:这朵光荣花漂亮吗?
生:漂亮!
师:它是怎么来的?
生:它是我们一起拼成的。
生: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
师:光荣花是集体荣誉的象征,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它。
(板书:集体荣誉靠大家)
(二)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师: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去想一想我们班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和你为此做过哪些贡献,谁来说一说?
/ 27
师:看来,我们班获得的荣誉还真不少呢!老师这儿有一幅照片,请你们看一看。
师:有些活动虽然没有奖状、证书,但受到了好评,这也是集体荣誉。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请学生将获得的荣誉证书贴到黑板上,并用充满激励的语言给予鼓励,使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师:在这些荣誉中,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生:在光荣升旗班的活动中,我是主持人。我认真背台词,主持活动时没有失误。
生:我是升旗手,课下我反复练习。
生:我按时参加队列练习,各项要求我全部做到了。
生:在广播操评比中,我做到了节拍准、动作规范。
生:我的脚崴了,但坚持出勤。
师:广播操比赛时如果缺少了一个人行不行?
生:不行,那会影响我们班的成绩。
师:对,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这位同学克服困难,坚持出勤,说明他心里想着集体,为集体赢得了荣誉。(掌声鼓励)
生:在投准儿比赛中,我一个人投中了12个球。
生:我投中了9个球。
师:(指名回答)你参加比赛了吗?
生:没有。
师:那在这次活动中,你都做了什么?
生:我是观众,我给同学们加油。
师:她这样做算是为集体出力了吗?
生:应该算。我也是观众,我为同学们加油时嗓子都喊哑了。
生:应该算,因为有了同学们的鼓劲儿,所以我们才有信心获胜。
师:在有些活动中,因为人数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参加,但能为集体出主意、想办法,能为集体呐喊助威也是为集体出力。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为集体做出的贡献,听了大家的发言,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生:我明白了要克服困难,为集体争得荣誉。
生:我明白了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心中有集体。
师:对,我们每一个同学就像每一片花瓣,要想让花朵美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认识到班集体光荣,我也光荣的道理,将集体荣誉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地珍惜集体荣誉,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体验感悟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集体比赛的游戏,名字叫“同心协力”,每个小组选派四名同学参赛。(此项活动学生课下玩过,活动的组织由每组的小组长负责,教师做裁判,并负责安全保护。)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获胜的小组。你们能谈一谈为什么会获胜吗?
生:因为我们四个人配合得好。
生:因为有我们组的同学使劲为我们加油,我们有信心。
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了。
……
师:这个荣誉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次祝贺你们。
师:第三小组开始走得挺好的,但为什么后来落在后面了?
生:我负责给他们绑腿,没绑好,绳子松了,所以我们组输了。
师:看来要想取得胜利,每一个同学都要努力才行。你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相信下一次你们一定会成功。
(四)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六一小学三(1)班获得了卫生流动红旗,可是有的同学却要把流动红旗送回去,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片段)
师:三年级(1)班该不该得这面卫生流动红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把讨论后的意见填在表内。(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生:我觉得这面红旗他们不该得。因为那两位做值日的同学欺骗了老师,红旗得来的不光彩。
生:我们也认为红旗不该得,只有靠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红旗才是集体荣誉,才光荣。
生:我们也认为这面红旗不该得。荣誉的取得不能靠欺骗,应该靠努力取得。
生:我们小组的观点同其他小组一样,因为他们的做法不诚实,集体的荣誉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师:看来你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这面红旗不该得。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他们应该把红旗送回去。
生:他们应该向老师道歉,承认错误。
生:他们虽然把红旗送回去了,但不应灰心丧气,应该大家共同努力,早日赢得这面红旗。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集体荣誉的取得要靠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还要通过诚实、正直的方式获得,这样得来的荣誉才光荣。听了大家的发言,那两位做值日的同学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放录像)
师:他们知错就改,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
(五)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师:同学们,最近学校要评选“三好班集体”,你们有没有决心取得这个荣誉?
生:有!
师:你们真有信心!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的计划。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第一小组讨论计划如下:
/ 27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计划贴在墙报上,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按照计划去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3-3让我们学会合作 〖本课题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认识合作的条件,初步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教学结构整体设计分成三部分:
1.看录像,对事例进行分析。
2.进行两次分组实践活动:搭建“成功塔”。
3.关注社会生活中需要合作的事情。〖实施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从学生都经历过的做值日的活动导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录像,分析两种做值日的态度及结果,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想把值日做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全组成员的通力合作。
做值日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他们对应该如何做值日有自己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权,也容易发现问题,达成共识。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指出录像中学生不利于做好值日的行为,并总结出做好值日的方法,初步认识到做值日这样的小事也离不开团结合作的道理。
(二)开展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易拉罐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比赛分两次进行。
该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具有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情感真实地暴露出来,教师能借机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准备:每组30个易拉罐。
活动步骤:
第一次:
(1)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2)限时两分钟。
(3)开始比赛。
(4)赛后,请搭得最高的小组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搭得最低的小组的学生说说失败的原因。
(5)各小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活动前我没有对搭塔的方法进行任何提示与指导,因此在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完全是自主的、真实的,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坚持己见,有的忙着搭塔,有的在互相埋怨,有的在一旁承担起指挥的任务,还有的在一旁观望。看得出,每个小组在比赛前都没有经过周密的分工与协商。各小组的成果也不尽如人意,有的虽然搭起了塔,但不符合要求;有的只搭了一半;只有一个小组获得了成功。由于每个小组的成果都在学生的视线内,所以他们都很关注获得成功小组的经验和遭遇失败的小组的教训。在此基础上,教师有目的地对正确的做法给以肯定和引导,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倾听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再经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与总结,每个小组成员都很团结,开始共同探讨搭建成功塔的正确方法。
当进行第二次比赛时,各组成员聚在一起商讨搭建成功塔的最佳方案。在搭建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许多学生还能够认真对待与自己相悖的意见。在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合作成功的条件和合作不成功的原因。许多学生认为,合作成功的条件是事先商量,大家心要齐,要互相帮助,不能相互埋怨,要合理分工,互相谦让;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是事先不商量,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不管谁,互相埋怨、拆台,分工不合理等。这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与他人在合作中的摩擦与磨合,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
在学生感悟到合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把他们的视线引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使他们意识到,学会合作的本领将关系到今后的生活,并认识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合作,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我要很好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请学生观看了我国建国50周年阅兵式、学生集体跳绳等活动的录像片断,并利用教科书上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合作及合作带来的好处,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
4.我们遵守规则 4-1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利用查阅报刊、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到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则。
(二)教师准备
1.设计问卷,了解学生情况。
2.抓住与学生学习生活最密切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和实践。
3.引导学生策划课后的宣传活动,并付诸实施。〖本课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通过身边最贴切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小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结构〗/ 27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摸底。
2.课堂教学。
(1)自主选择活动方式,进行“找规则”的活动。
(2)小组交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规则的重要性,并谈一谈自己以前是怎样做的、今后打算怎样做。
(3)策划课后的宣传活动。〖实施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逐渐将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规则概念和树立规则意识
教学难点:规则内化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校外规则。
2.教师制作课件。
3.教师准备4根接力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题
1.听说咱们班在运动会中取得了好成绩,接力跑获得了第一名,真了不起。今天,我们来一次接力走的比赛,让我见识一下你们的厉害,怎么样?我们请四组同学来进行比赛。
(第一组4名女同学,第二组2名男同学,第三组男女各1名,第四组3名男同学)
2.比赛开始。
3.好,我宣布,第——2组获胜!(学生抗议)
4.哦,我明白了,刚刚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比赛的规则。看来,我们这次比赛是缺少了规则。没有规则,大家都会觉得不公平,也没有快乐。那么,除了比赛、游戏需要规则,我们做哪些事情也需要规则呢?
5.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有规则。(出示课题——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二、回忆校内规则
1.师:我们小朋友天天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大家对我们的学校熟悉吧?
生:熟悉!
师:那我考考你们,我们学校里有哪些规则呢?我提议,先4人小组讨论。不过呀,咱们的讨论也是有规则的。
此时的学生大都表示惊讶,心想:讨论有什么规则呀?
师:想想看,咱们讨论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说)
师:对呀,我们讨论时该注意什么呢?这就是讨论的规则,我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规则归纳了一下。(实物投影出示讨论的规则)
(1)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
(2)声音不要太大。
(3)人人发表意见。
(4)总结小组意见。
(5)推荐一人介绍(其他同学可补充)。
师:好,讨论开始吧1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整个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提及什么是规则这一问题,而是变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规则概念有机地渗透在讨论的具体要求中。]
3.师:好,我们开始交流了。交流的时候,你们猜到了吧,又有规则了。
生:哦!
师出示交流规则:(1)大声交流,(2)避免重复,(3)认真倾听。
师:哪个小组先让我们分享你们的成果?
生1:要说普通话,轻声慢步过走廊,男生不剃光头,要穿校服。
生2:天天佩戴红领巾,戴小黄帽,带学生证。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的?
生3:不能破坏草坪,上下楼梯靠右走,不能大声喧哗,吃饭的时候不能浪费粮食,女同学不能戴首饰,在教室里不能互相追逐。
生4:不在走廊上吃早点,准时到校,不穿拖鞋到校。
生5:不能随地吐痰……
[学生交流的规则可谓面面俱到。这些规则时刻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也是学校四项竞赛的要求,更是学生对学校生活真实的体验。]
4.师:我发现,我们学校本部比分部漂亮多了,所以特地参观了一下,并且拍了几张照片,意外地找到了一些规则,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教师办公职责、升旗仪式等标志)
5.你们发现了哪些规则?(指名说)
6.看来,我们学校里的规则真不少。
[执教老师在学校分部任教,以到本部参观的形式出示照片,非常自然,巧妙地把学生不太注意的一些规则呈现在学生面前,似乎就在不经意间,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对规则的感悟也更深刻了。此时,规则可谓是随着这些漂亮的照片——风,潜入了学生的意识——夜,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交流校外规则
1.师:学校里的规则真不少,那学校外呢?老师布置大家课前去调查了,想不想把你的调查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生:想!
师:谁先来试试?
生1:我是在马路上调查的。我在马路上看到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要注意,这是我做的模型(生出示模型)。我想请一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师:好的,你想请谁?
(一生举灯,一生表演)
师:真不错!
生1:我还在马路上看到了人行道,我们行人在马路上要走 15 / 27
人行道;我还看见了斑马线,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我还看到了禁止按喇叭的标志,还有这个(出示禁止车辆停放标志),表示禁止车辆停放;(出示禁止进入标志)这是禁止进入的标志。(生边说边出示标志)
师:这些标志让我们长了见识,谢谢你!
生1:我在马路上还看到交警叔叔在指挥交通。
师:你能不能像交警叔叔那样来指挥指挥?
生1:不行。
师:谁行?
一男生(上台指挥):这样是停,这样是行。
师:大家来学学看,试试做一名小交警。
学生一起兴趣盎然地学起来。
[课上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既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其他同学增长了认识,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规则。最后让学生学学交警叔叔指挥交通,学生兴致很高,积极参与。]
2.学生继续交流。(医院、商场、公共汽车、农贸市场、电影院……)
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校外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则,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展示,那就把你的调查成果展示给你的好朋友看,和他一块分享吧!
四、订规则再比赛
1.大家调查到的规则真多,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我们刚才的接力走比赛,大家觉得不公平,是吧?那你认为应加上什么规则呢?(人数相同,男女人数比例一样……)
3.就让我们按大家制定的规则再进行一次比赛-,真正决一次胜负怎么样?比赛开始!
4.我宣布。第——4组获胜!
5这次按规则进行的比赛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公平、快乐)
6.规则除了给我们带来公平、快乐,还带来了什么?
五、总结下课
1.师:是啊,规则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公平、安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哟,该下课了,有个问题考考大家,下课时有什么规则?(指名说)
生1:不能在走廊上追逐打闹、喝水!
师:我们要从这里走回教室,也要遵守什么规则?
生2:要安静!
生3:轻声慢步,不能争抢。
2.师:让我们比一比,看谁做得最好!
(学生非常安静地收拾物品,排队回教室)
[道德行为的实践指导,不能单靠课堂,还必须延伸至课外,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但学生往往讨厌教师布置课外要干什么,或听到教师用命令式的语气说下课应该怎么样。比赛的形式学生往往是喜欢的,让学生比一比,谁在下课时做得最好,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开始将规则内化,这一切是不露痕迹的、自然的。]
一位教育家说过:“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的确,我们的品德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我们教育者作知心的钥匙,开启一扇智慧的门,为学生带去舒适的风,无
声地滋润他们,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我心中的老师 5-1老师教育我成长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事例。
(二)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教师教育学生成长的真实事例。
2.准备电教设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3.准备照片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录音。〖本课题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
3.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出发,认识和理解老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情境导入。
2.阅读课文。
3.讨论:第一次见到老师时的印象及心情。
4.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5.召开“老师教育我成长”的故事会。〖实施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刚入学时老师在校门口迎接我们时的情景。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在二年级入队仪式上宣誓的情景。
师:是谁带领你们宣誓的呀?
生:是大队辅导员。
师:对了。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几张照片。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班和三年级(2)班进行拔河比赛时的情景。当时是何老师给我们当的裁判。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吹竖笛的情景。
师: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同学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二)阅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49页,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一遍课文。
(三)讨论:第一次见到老师时的印象及心情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第一次走进校门,见到老师的时候,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有知识,衣服特别整齐。
生:严肃、认真。
生:不像想像的那么可怕,挺和蔼的。
生:说话声音响亮,做事有条理。
/ 27
师: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是不是也像课文中的同学一样?
生:爸爸、妈妈把我交给老师后就走了,我当时心里很害怕。
生:我开始也很紧张,可是看见老师冲我们笑眯眯的就不紧张了。
师:你还记得从你成为小学生以来,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吗?
生:很多,记不清了。
师:从同学们走进学校的大门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包含着老师们的心血。
(四)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师:正像诗中描写的那样,老师把一个个爱哭的孩子,教育成有知识、懂道理的人。我也做过学生,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竞选中队委时落选了,当时情绪非常低落,觉得委屈、没面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我的班主任周老师一边给我补课,一边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感到很温暖。从那以后,我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学习成绩提高了,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五年级时,我终于当选为中队长。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小学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五)召开“老师教育我成长”的故事会
师:我相信你们在与老师接触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例,下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每人讲一个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真实事例,大家听后进行评议,然后每组推选两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师:这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多么感人呀!老师用爱心、用行动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呢?
生: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生:我们应该热爱老师。
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惹老师生气。
生: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生:我们要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
生:我们要向老师学习,做一个有知识、品德高尚的人。
师:(教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师。我听了同学们的话很感动,我一定把你们对老师的深情,转达给全校的每一位老师。你们知道吗,作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快乐,希望你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快快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开展实践活动。
(1)科代表和小组长负责组建11个小组,分别采访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六年级组、科任组、校办厂的老师们,并写出调查访问计划。
(2)各小组制定计划(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遵守采访时间,讲礼貌,认真观察、详细了解在学校里从事
不同工作的人们的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下节课分组汇报。5-2我心中的老师
二、自主实践
1、谁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有教师节呢?
2、你最喜欢哪位老师,说一说你和他之间难忘的事。
3、阅读教科书第52—53页,说一说有什么感想?
4、个人制作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制作小礼物,送给我们心目中的老师。说明要求:第一,选择一位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学校里工作的其他人都可以。第二,网上选择图片、花边,注意构图,大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计贺卡。第三,除了用电脑制作贺卡,自己动手制作也可以,想做其它礼物也可以,但一定是自己亲手做的。第四,在礼物上,写上一句话,应当是自己最想对这位老师说的。学生为老师制作礼物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可以与学生交流并提出带有导向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完成,教师注意指导合作分工。
三、合作交流
1.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礼物在网上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若干,准备全班展示。
2.由同学们推荐的“最佳创意”作者介绍自己制作的礼物。3.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同学们评价。
4.总结:同学们一件件精美的制作代表了你们一颗颗真诚的心。我想,老师们要是收到你们的礼物,一定会非常高兴的。5.想像一下,20年后我们的理想都已实现,当我们再次相遇的时候,我们会对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四、家庭作业把自己为老师制作的礼物拿给家人欣赏,讲一讲你和这位老师的故事。
四、家庭作业。把自己为老师制作的礼物拿给家人欣赏,讲一讲你和这位老师的故事。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 3-1.我们生活在一起 3-1-1邻里之间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选择自己要参与讨论的题目,并准备好有关材料。
(二)教师准备
1.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参与本课题的教学,并事先了解家长内心的真实想法。
2.了解学生课前准备的状况,了解参加辩论的人数,确定好双方的主辩人。
3.布置好辩论会现场。〖本课题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性,懂得邻里之间需要和睦相处,它不仅使大家都感到愉快,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
2.了解一些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基本要求,并乐于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
3.初步尝试并掌握辩论的学习方式。
/ 27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主持人宣布辩论题目,并提出辩论要求。
2.辩论会开始(采取一对一的形式)。
3.双方的主辩人做陈述。
4.家长自由发言。
5.教师总结。〖实施过程〗
根据课前了解到的学生对于俗话“远亲不如近邻”的认识存在着分歧,我组织了一个辩论会。辩论正方的观点是“远亲不如近邻”,反方的观点是“远亲胜于近邻”。讲明了辩论的规则,让学生加入自己赞同的一方参加辩论,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同时我把这节课设计为开放课,邀请了五位家长参与本节课的教学。
在课堂辩论中,学生有教师指导的辩论方法,又有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鲜活、具体的事例,还有家长的参与,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持“远亲不如近邻”观点的学生说:“只要爸爸、妈妈下班晚,我就到邻居奶奶家写作业,有时我还在他们家吃晚饭。”有的学生说:“一天我夜里发高烧,爸爸又不在家,是邻居家的叔叔帮助妈妈将我送到医院的,使我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还有的学生说:“一次我家楼上跑水,水哗哗地往下流,邻居见我家没人,就在门外用土和砖堵住,没有让水流到我家屋里,爸爸、妈妈非常感激。”
持“远亲胜于近邻”观点的学生说:“我的表哥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亲戚这个送500元,那个给1000元,请问邻居能做到吗?”有的学生说:“爸爸、妈妈下班比较晚,每天都是我的小姨到学校接我回家。我曾听大人们说过,偶尔一次邻居可以帮忙,可时间长了就不合适了。”还有的学生列举了媒体曾报道的事例:一个人丢了驾驶执照,登了布告后很快有人告知捡到,两人见面互相问候时才知道原来是同一楼里住了十几年的邻居,却彼此不相识,真是“老死不相往来”。
辩论双方据理力争,发言一个接一个,学生在发言的结尾还会补充上:“请问对方辩友,你不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吗?”“对方辩友还不赞同我方的观点吗?”学生运用着这些刚刚学会的术语,觉得自己很像电视上参加“大学生辩论赛”的大哥哥、大姐姐,脸上都洋溢着得意的神色。最后,正方的主辩人讲道:“遇到紧急情况,邻居要比远方的亲戚来得及时。有时候,宝贵的时间能够挽回损失,挽回生命。”反方的主辩人也讲道:“在大事面前,人们首选的还是亲戚,血缘关系使得亲终究是亲,邻终究是邻,到头来还是亲胜于邻。”这些通过学生之口说出的话,既反映了学生本人的观点,但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家长的观点。
辩论结束后,家长对学生的发言给予了肯定,接着又对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刚才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无论是哪种观点都有许多感人的事例,它说明了什么?”“在远亲与近邻中同样都存在着许多不愉快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听到这些问题,学生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讨论中。通过讨论,对立双方的观点逐渐趋向一致,并总结出,邻里之间应该注意沟通,相互
理解、相互包容,以诚相待。在最后总结时说:“远亲与近邻都是亲,但这个‘亲’不是亲戚的意思,而是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真诚关系。”
3-1-2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区的家居环境状况。
2.搜集破坏家居环境的表现。
(二)教师准备
1.选用社区金鱼池小区建设介绍的录像,帮助学生体会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住水平在不断提高。
2.利用录音机录制了学生在楼道追跑打闹的声音,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帮助学生体验这种行为带来的危害。
3.引入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中利用录像出示了一张贴在电梯里的布告,其内容是“请住在5号楼3单元2门的居民注意装修的方式和时间,不要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通过这个事例在课堂上引发学生进行讨论。
〖本课题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知道哪些是个人财产,哪些是公共设施,进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家居环境的含义。
2.体会保护家庭周围环境的益处,进而产生主动爱护家庭周围环境的情感。
3.能对保护家庭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由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区的家居环境状况,搜集破坏家居环境的行为表现。
2.课堂教学。
(1)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了解自己的家庭居住环境。
(2)帮助学生认识好的家居环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体验活动和对“布告”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破坏家居环境的行为带来的危害。
(4)通过设计《爱护家居环境公约》,帮助学生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并通过对于爱护家居环境的阶段性自评,拓展课堂教学,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5)介绍社区金鱼池小区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爱护家居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实施过程〗
一、以自己的家居环境为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共设施”和“家居环境”两个概念,并渗透“公共设施”在家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家居环境”。
二、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的家庭居住环境,并在随后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心中渴望有一个安静、舒适、清洁、漂亮的家居环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 27
引导学生理解家居环境与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关系,概括出好的家居环境能够使人们休息好,有利于身体健康;有了好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健康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引用“安居才能乐业”这句话,点出本节课的主题。
三、引导学生认识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给别人生活带来的危害。1.体验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破坏学习环境给同学心理以及学习带来的影响。
具体的活动过程是:请一位学生到前面读一段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这段文章由教师提供)。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播放提前录制的学生在楼道里大声喧哗的录音,然后问学生:你听清文章的内容了吗?为什么?这样的情况你遇到过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在帮助学生剖析之后,教师指出,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只顾自己一时的痛快,却忘记了顾及别人的感受。他们的行为破坏了学习环境,影响了他人学习。以“在我们日常的家居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2.播放一段录像,并向学生介绍说:“有一天我下班回家,乘坐电梯时看到了这样一则布告:请住在5号楼3单元2门的居民注意装修的方式和时间,不要影响其他居民的正常生活。”当画面定格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题目:电梯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则布告?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有些人只顾把自己家装修得非常漂亮,装修时不注意时间,制造的噪音影响了邻居的正常生活,特别是对那些身体不好的老人,装修的噪音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3.引导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看到和经历过的类似不良行为,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住在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小区,社区条件和设施很差,没有存车处,因此有些人回家以后,把自行车用铁链子锁在楼梯扶手上,造成了居民上下楼梯极不方便;
*父母平时教育他:走路时千万不要顺着楼溜边走,谨防被高空坠物伤害;有的学生说,之所以有高空坠物,是由于有的居住在高层的人不讲道德,为了自己方便,高空抛物造成的; *有的学生说,无论在公共楼道还是居住区里,经常可以看到有的大人乱扔烟头,有的人随地吐痰,实在是脏极了,而且会造成疾病传播;
*有的学生说,他的一位邻居是养鸽爱好者,在自己家阳台外探出一块踏板作为飞鸽起飞和降落用,可是楼下却倒了霉,经常遭受鸽粪的袭击;
*还有的学生说,有些居民楼一层的住户为了自家方便,把楼前的绿地圈起来占为己有,盖成平房……
在热烈的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最后帮助学生明确,家居环境的好坏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三、学会生活
1.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份《爱护家居环境公约》,组织学生讨论并制定有关措施。在小组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汇报。这个过程使学生通过活动进行情感体验,而情感体验的过程也就
是学生自我教育提高的过程。
2.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我进一步提出要求:请每位学生将自己小组制定的《爱护家居环境公约》贴在家里,期末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评价。与此同时,请父母根据学生制定的公约及日常表现,对子女的行为做出评价。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3-2.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课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身边的学校、报社、环卫、公安、医院、社区6个行业部门进行访问和调查。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1.注意调查的态度,注意不要给被调查者造成麻烦,不影响他们的工作。
2.各小组商定调查的内容和记录形式。
3.根据调查结果,各小组制作展板。
(二)教师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交流时的评价表。
调查对象
评价内容 报社 环卫 学校 公安 医院 社区 内容 对你的帮助
内容丰富帮助大(A)一般(B)收获不大(C)
〖本课题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生活在他们周围的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
2.学生自主地体验劳动者的劳动艰辛,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他们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树立对职业、劳动的正确看法。
3.培养学生养成尊重各种职业的态度,懂得感激从事各种劳动的人们。〖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教学活动通过四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阶段:调查前的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行业,组成调查小组,协商讨论调查内容和记录形式,并约定时间分头准备。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分成6个小组(学校、报社、环卫、公安、医院、社区),通过调查、体验、了解这几个行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其对工作的态度。学生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为联系调查渠道提供方便,组织学生利用假日、课余时间主动了解各行业的工作情况,并以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三阶段:整理信息阶段。
学生把所调查、了解的各种材料(图片、文字等)进行搜集、19 / 27
整理,并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以展板的形式进行整理。
第四阶段:课上展示、汇报、交流阶段。〖实施过程〗
(一)参观交流
1.谈话引入,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分小组了解了一些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人的工作,收获很多。大家还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照片、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了下来,布置了自己的展板。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大家。
2.提出要求。
师:现在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当讲解员,其他同学做补充。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并且要及时解答大家的问题。其他同学在参观时要仔细看,认真听,有问题要有礼貌地提问。看看哪一组的内容最丰富,给你的帮助最大。现在开始吧。
(让学生带上评价表参与活动,使他们在调查活动中更有目的性。但在活动中可能会出现有些学生为了完成每个行业的评价而走马观花的现象,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每次参观时可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行业进行调查了解。)3.对换交流,强调要求。
(第一轮介绍后,老师对学生交流活动的情况稍做点评,引导第二小组的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收获介绍给同伴。)
师:听了第一小组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什么?相信第二小组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在整个参观交流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了解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介绍给同伴。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来说,使大家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艰辛。各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报社组:
(1)你们了解编辑出版报纸的整个流程吗?
(2)你们知道报社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完成一份报纸的?
(3)这次调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觉得校对这一工作责任重大,或是夜间上班的工作人员很累。)
报社组的展板内容相当丰富,有制报程序,有广告部、发行部、采访部、编辑部、综合部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调查表。调查中,采访报社工作人员的照片等十分抢眼。活动中,学生对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很感兴趣,教师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细心、认真、勇敢、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环卫组:
(1)你们小组的同学与环卫工人一起劳动过,有什么想法吗?
(他们不怕累、不怕脏,工作很细致……)
(2)环卫工人一天要完成哪些事情?
(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卫工作虽然累、脏,却能为我们带来舒心整洁的环境。)
环卫组的同学有过亲身体验,因此感受较深。在交流中,有些学生认为环卫工作太脏、太累,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环境给自己带来何种心情,从而懂得尊重他人劳动。并引导学
生从自身做起,具有在公共场所注意保持清洁的公德意识,以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
学校组:
(1)你们经常和老师在一起,但你们知道老师除了上课,平时还要做哪些工作吗?(备课、查资料、教研、开会、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回家还要做家务……)
(2)你们觉得没有老师行吗?
(学生虽然和老师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但是他们并不了解老师除了上课以外的时间怎样安排,因此,交流中有些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帮助学生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老师的辛勤劳动。)
医院组:
(1)你们每个人都会碰到生病,你了解医生是怎样为病人诊治的吗?
(2)医生一天的工作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医院组的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碰到很多意外情况,如被拒绝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些特别的影响,因此,在交流互动中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想想,为什么医生和医院拒绝了他们的采访?理解到医院是救治伤病的地方,拒绝小学生去采访,是为了避免他们被感染以至患病,是对他们的爱护。转而反思,医护人员每天就是工作在这种高危感染的环境之中,为了救治患者而冒着很大的危险,从而更加理解医护人员工作的伟大。)
社区组:
(1)你们知道居委会的叔叔、阿姨平常做些什么?
(2)你觉得他们工作辛苦吗?
(引导学生学习居委会叔叔、阿姨的工作态度,他们正是从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情的。)
公安组:
(1)警察叔叔每天处理哪些工作?
(2)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引导学生了解到警察叔叔工作辛苦、劳累,具有危险性,但正是他们辛勤的劳动维护了我们生活的秩序和安定。)
(二)交流感受,深化体验
师:通过参观和交流,你了解了哪些叔叔、阿姨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觉得报社里的校对很累,每张报纸都要修改到没有一处错误为止。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学会细心。)
生:环卫工人清扫的时候不能落下垃圾,而且不能让垃圾掉进下水道。他们的工作真累。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生:医生为了能为病人治病,每天都要认真工作。我以后做每件事一定要认真,不偷懒。我采访的一位叔叔说:“当医生要有精明的医术、灵巧的手、善良的心。” 我知道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心细。医生态度要好,要不病人就会更难受。而且大家也不愿意去他那儿看病。
生:老师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是为了把我们教育成有知识的人。
生:以前我们家一拿到社区的宣传单,就把它扔了,以后我 20 / 27
一定要叫爸爸先看清楚,并要帮助居委会做宣传。
(居委会的阿姨承担的都是关系居民生活的琐碎事情,但是他们很有爱心、耐心。)
生:警察叔叔真辛苦,有时连续加班,他们的忙碌是为了人们生活的安定。
(讨论中,教师适时引导深化学生的感受,使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是为了我们的生活辛勤地工作着,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他们,后果不堪设想,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该从各行各业的人们身上学习到什么,自己应该怎样做。)
(三)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怎样让你敬重的叔叔、阿姨知道你们的想法呢?就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
(学生表达的方式很多,如写信、打电话、发邮件等。)3-2-1生活中不能没有他们 本课题教学目标
1.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普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2.体验劳动者工作的艰辛。
3.形成尊重劳动者及其工作的态度。〖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分为四个层次:
1.开展“做个小小观察员”的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到,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劳动者。
2.开展“设想一下”的活动。
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如果没有各行各业工作的人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进而使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普通的劳动者。
3.举办一个小小展览会。
学生在课前体验、课上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各行业的工作资料和各行业先进事迹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他们工作的艰辛。
4.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的活动。
利用课外小组的再实践,让学生尝试做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进一步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辛,并思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尊重这些普通劳动者。
教学结构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搜集信息,充分地进行调查体验,初步感知,了解各行业人们的工作和他们工作的艰辛(从爸爸、妈妈入手,再补充其他各行业的资料)。
2.课上通过探究学习,充分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业工作的人们,进一步理解这些普通劳动者的重要,激发学生尊重他们的情感。
3.课后与少先队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再实践,进一步体验各行业人们的工作,强化他们对各行业工作的理解,并使他们明白,自己将来就是这些普通
劳动者中的一员,都要为社会,为他人服务,因此要用真挚的情感和实际的行动,尊重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请学生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小观察员或者是一名小记者,搜集各个行业人们工作的资料,可以是图片、照片、某一行业人物先进事迹的介绍,也可以是某一行业工作情况的介绍,形式不限,内容可以很丰富。
2.请学生利用家长或社区的一些便利条件,进行观察或体验,能观察的就观察,能体验的最好进行体验。观察或体验各行业的人们是怎样工作的,可记录他们的工作时间,可向爸爸、妈妈或同学说说你对这个行业工作的感受,并思考一下:你认为这个行业工作的人们是否辛苦,你是从哪儿看出或者感受到的?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体验,感受也非常多、非常深。有一位学生说,前年学校组织了在社区周围开展“保护环境、清除城市牛皮癣”的活动,电视台还拍摄了录像。但是,刚刚清除后就又有人随便乱贴小广告,有的地方还特别多,真头疼!可是从去年九月开始,政府要求城管大队的叔叔、阿姨们管这件事了,而且一段时间以来的重点工作就是清理街头巷尾张贴的小广告。他们不但清理,还追查张贴的人,并给以严厉的处罚。一下子,“城市牛皮癣”就少多了,而且清理的地方也基本看不见再有人贴了,效果真明显!这都是城管人员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们还真的不行呢。另一位学生说,北京规定了建筑工程公司在施工时要设置围栏,不能让黄土漫天飞扬破坏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是有的公司不自觉遵守,人们也不知道应该找谁报告。现在电视台有很多栏目专门报道这些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达给管理部门。比如“焦点访谈”“元元说话”等节目就是这样的栏目。这些叔叔、阿姨们的工作真重要,我们离不开他们。
3-2-2人们的职业和劳动
1.开展“做个小小观察员”的活动。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爸爸、妈妈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他们每天具体做些什么?你还知道其他行业的人们具体做什么吗?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动作演示。有位学生说:我的爸爸是社区废品公司的回收员,他每天都和同事一起蹬着三轮车到社区里回收各家的废品。以前我总觉得自己的爸爸做这样的工作有点难看,但是现在我认为爸爸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像我爸爸这样的废品回收员,家里的废品就装不下了,扔了又非常可惜。有学生说:我的妈妈是食品厂的一名质量检查员,她每天都要一个不漏地检查生产出来的面包。不能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出厂。我觉得妈妈的工作特别重要,如果没有他们的工作就不能保证食品全部合格,就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了。还有一位家住农村的学生走到讲台前做插秧和撒种的动作,让其他学生猜自己的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有的学生立刻举起了小手,有的学生却真的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当有学生回答这位学生的问题后,这位学生又给大家介绍了妈妈日常做的农活。最后他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在城市小学借读,妈妈却是农民,就不敢向大家说。但是现在我觉得妈妈的工作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农民大家就都没有饭吃了……
/ 27
2.开展“设想一下”的活动。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普通的劳动者,他们为社会和我们每一个人服务,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
(学生结合教科书上的几幅画和自己的想像都积极发言。有学生说,如果没有理发师,我们的头发就会长得拖到地上了;有学生说,如果没有清洁工,我们的城市就成了一个大垃圾场;有学生说,如果没有送奶工,我们每天就不能喝上当天新鲜的牛奶;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自来水厂的工人,我们就不能用上干净的水……)
3.举办一个小小展览会。
师:通过前边“设想一下”的活动,大家都明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这些普通劳动者的。正是有了这些普通劳动者的艰辛劳动,才有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下面把我们的板报设计成一个小小展览,我想内容一定会很丰富。
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马上就行动起来了,由于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材料很丰富,有学生调查和收集的照片、图片,搜集到的各行业人们的先进事迹,学生一起动手,排版、张贴、装饰,一期板报很快就制作完成了。看着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学生们都非常兴奋。作为老师,我称赞了他们,并建议他们下课后把展板抬到教学楼门厅,向全校展示。
师:今天我们享受着那么多普通劳动者给我们的服务,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为他人服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和他们平凡的工作呢?
(学生纷纷表示要尊敬劳动者,要尊重劳动。)
4.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的活动。
5.课后作业。
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单位,参加社区的一些实践活动,做一次“见习”修鞋匠、售货员、清洁工、交通协管员等,让他们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敬。3-3爷爷、奶奶好 3-3-1我爱爷爷、奶奶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年轻时的事迹。
2.写出作文: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二)教师准备
搜集发生在学校所在学区或教师身边的敬老、爱老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本课题教学目标〗
1.了解身边的老人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搜集和发表信息的意识与能力。
3.增进对老人的尊敬和孝敬之情。〖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以猜谜语的形式切入主题。
2.夸夸老人,激发情感。
3.理解老人,帮助老人。
4.弘扬传统,激发学生的愿望。
5.设计方案、付诸行动。〖实施过程〗
《我爱爷爷、奶奶》这一课题,侧重于培养学生对老人的热爱和孝敬之情。这种爱缘于了解,学生只有深刻地了解了爷爷、奶奶,才能真正产生爱的情感;这种爱需要体验,学生只有在爱的行动体验中,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怎样去爱;这种爱需要巩固,学生只有在体验、感悟和行动之后,尊老、敬老、爱老这种传统美德才能在他们的心里扎根,并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中。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将导入设计成猜谜游戏:“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三条腿走路。”当我公布完谜面后,学生很快就猜出了答案:“人。”这时,我出示了三张老人的照片,并说道:“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每个家庭都有老人,生活中与你最亲、最近的老人是谁呢?”听到学生的回答后,我出示了满脸皱纹、满头银发的老人的半身画像,由此进入了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谜语和画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使得整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了让学生对爷爷、奶奶产生爱,课前我请学生采访他们各自的爷爷、奶奶。在课上开展的“夸夸我的爷爷、奶奶”的活动中,学生拿着自己的采访稿自豪地走上讲台。陈悦同学在介绍当木匠的爷爷时说:“爷爷做木匠时,手经常被刺扎着,手上布满了老茧,我也要有一双像爷爷那样灵巧的手,让爷爷生活得幸福。”刘笛说:“我的姥姥是东郊粮库缝麻袋的工人,长时间缝麻袋,手指都被勒细了,我一定要孝顺姥姥。”韦丽丽描述了当志愿军战士的姥爷的经历。几位学生对祖辈的采访,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学生的眼中流露出对祖辈满怀敬佩的目光。我及时鼓励了学生的采访后向学生提出:“你从什么地方看出爷爷、奶奶老了?”学生纷纷从亲眼观察到的生活细节诠释了对“老”的认识:脸上有皱纹、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腰弯了、背驼了,拿不动重物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从容貌、体态、行动等方面对“老”这个概念进行了小结。然后继续追问学生:“爷爷、奶奶如今老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学生很真诚地说:“我们照顾爷爷、奶奶,孝顺他们。”这时,我让学生根据教科书74页的图说一说,教科书上的学生是怎样孝顺爷爷、奶奶的,教科书中呈现的范例给学生以启迪。之后,我把话题又拉回到现实生活,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帮爷爷、奶奶做些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说道:“跟爷爷、奶奶聊天,为爷爷、奶奶取报纸、梳头、洗脚、捶背揉肩,陪爷爷、奶奶遛弯散步,让爷爷、奶奶开心……”从学生朴实的话语中可以看到他们对爷爷、奶奶的一片纯真爱心。
在学生讨论后,我介绍了我们学区及学校教师尊老、敬老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所获得的“敬老模范校”的奖牌,让学生认识到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社会大力提倡的。然后,我告诉学生,12月6日是曾在我校教过书、也曾是他们的父母们的老师――王奶奶的生日,让学生思考为王奶奶做点什么。学生 22 / 27
很快提出:“看望王奶奶,给王奶奶举办一个生日会!”为了支持学生的活动,学校提供了200元经费,学生可以用这些钱为王奶奶买生日礼物或生活用品。此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向王奶奶表示祝福。于是,怎样设计生日会成为学生热烈讨论的议题。学生纷纷拿出小组讨论方案:为王奶奶买一个生日蛋糕、买一副假牙、买一根拐杖、买一束鲜花,为王奶奶收拾房间、洗衣服……有一位学生还想出了“帮王奶奶找个老伴,省得她孤单”的想法。这些方案虽然充满了稚气,但却真实地表达了学生对老人的一片孝心。方案汇报结束后,我请一个小组的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表演。学生温馨的祝福、稚气的“台词”充满了对老人的爱。
模拟表演活动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回去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举办一个生日会,表达自己对爷爷、奶奶的一片爱心,并祝福爷爷、奶奶像夕阳一样红艳、灿烂!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满怀深情地进行了总结:“同学们,人生中有两样极其宝贵的东西失而不能复得,也无法补偿,这就是时间和感情!让我们珍惜时间,善待情感!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心,孝顺爷爷,奶奶,让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所有的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幸福快乐!让尊老、敬老的美德代代相传!” 3-3-2爷爷、奶奶,你们快乐吗 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们的共同特点和共同需要。
2、形成尊敬和爱戴老人的情感。
3、乐于采取帮助、照顾老人的行为。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欣赏书本第75—76页的照片,自由发表意见。
2、讨论交流:老年人的特点。
在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时,教师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3、模拟活动。分小组,每个小组挑选黑板上的几项讨论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模拟活动。
4、全班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结束。4-4友爱残疾人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准备参与调查和体验活动的笔、本等学习用品。
(二)教师准备
1.利用网络收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图片。
2.拍摄学生活动的相关录像资料和照片。
3.联系采访特教中心、康复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福利工厂等社会性课程资源。〖本课题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3.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助残设施、帮助残疾人的做法,体会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
4.培养、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根据本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安排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1.体验、感受、交流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介绍优秀残疾人的事迹。
3.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及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
分小组进行参观、调查、访问活动,为下节课进行汇报和交流做准备。
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交流。
2.课堂讨论:根据自己的感受,你想为残疾人做些什么?
3.情感升华,同唱一首歌。〖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要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以促进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便于学生体验的情境,把特教中心的聋哑儿童请进课堂。聋哑儿童精彩的节目表演和他们的特殊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和兴趣。学生很好奇,这些同龄的客人听不见声音,怎么能够和音乐配合,跳得这么好;他们平时又是怎样学习、生活的。这时,我请这些聋哑儿童走到学生中间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学生很快地就想到了用纸笔作为工具进行交流,有的学生还请随同聋哑儿童而来的特教老师做翻译,这样学生就在与聋哑儿童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一次直接体验活动。这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体验活动的难度,我又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让他们在没有纸笔和特教老师的情况下,与聋哑儿童进行交流。当他们发现不管怎样努力都无法让聋哑儿童明白自己的意思时,他们更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与外界交流的困难。
在这次体验活动中,学生通过眼睛看到了聋哑儿童的出色表现,用纸笔、手势等方式与聋哑儿童进行了直接交流,不仅使他们一下子走近了残疾人,而且为接下来的模拟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模拟体验活动分两组进行,老师要求单号的学生蒙上眼睛从自己的座位走到讲台前,再从讲台走回自己的座位,体验盲人走路的感觉。要求双号的学生单手把自己衣服的拉链解开,再用单手把拉链拉起来,体会肢残人的生活感受。这一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的体验,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
我请在舞蹈中饰演猫的特教中心学生赵小芳在特教老师的帮助下,讲述自己是如何残疾,如何在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又是如何战胜困难,取得了今天成绩的时候,如泣如诉的音乐伴随着聋哑儿童的“啊啊”声,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这时,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向学生做了介绍。这其中有在残疾人运动会上为中国夺取金牌的跳远选手郭伟忠,有被誉为“中国保尔”并刚刚出版了新书《绝顶》
/ 27
的张海迪,有在去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用一条腿跳出优美舞姿的五个小伙子,还有学生在课前就极感兴趣的日本青年乙武洋匡。他们奋力拼搏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微笑的面部表情、他们自强不息的经历伴着教师深情的讲述,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此时,他们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残疾人尊重、关心的情感和认识油然而生。
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向特教老师学习手语,向聋哑儿童告别,表达自己的谢意和祝福,学生的体验在此时得到了升华。
整节课在三种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仅用眼看,用耳听,而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着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体验也成为学生形成各自的认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原动力。
不久,在我的办公桌上就出现了一个用装香烟的箱子改制的捐款箱。稚嫩的笔触描绘出爱心,也描绘出学生心中对残疾人的那份美好感情。
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体验学习的基础上,我把学生引向了社会,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参观、访问和资料收集,使学生进一步地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世界,了解了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把全班同学分为5组,第一小组的学生访问了镇江市京口区残联,了解了国家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意义,了解了镇江市京口区残疾人的相关情况。当他们知道各街道、区、市、省等各级地方都有残联组织时,深深地感受到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第一小组的学生不仅把采访的录音带回了学校,还根据在残联收集的信息制作了相关的图表,初步学习了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
第二小组的学生参观了镇江市特教中心。他们一踏进校门就发出了惊叹,没想到残疾儿童的学校这么漂亮,设施这样先进。他们走进了聋哑儿童的课堂,发现聋哑儿童靠讲台上方的红绿灯分辨上课和下课,每个聋哑儿童的桌子上都配有助听器。他们上课时发出单调的“啊啊”声,老师不仅要靠手势给他们上课,还必须付出更多的关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学习。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对第二小组的学生都是巨大的震动,看见残疾儿童学习的困难,他们想到了自己,想到原来为残疾人工作的人是这样的不容易。学生还采访了学校的领导,了解了残疾儿童学习的课程,高兴地发现他们也可以上大学,也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第三小组的学生走向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了解了镇江建设无障碍设施的情况,详细记录了镇江哪些道路有盲道,发现直条形砖提示盲人往前走,圆点条形砖是告诉盲人前方有障碍物或是下坡道或拐弯,而且盲道的颜色大多是橙黄色,知道了橙黄色是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准色。他们还发现有些市民对于盲道的作用不太了解,有些人把自行车停放在盲道上,有些老人认为这些凹凸不平的砖可以按摩脚底,每天在上面锻炼身体。尤其是有一座邮政报刊亭居然就建在盲道上。当学生亲眼看到这些社会现象时,一种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他们有的说要向自己的爷爷、奶奶宣传盲道的作用;有的要给市长写信,把那个报刊亭挪个地方;有的忙着劝阻那些正在盲道上停放自行车的人。接着,学生又来到医院,发现从挂号、交费到发药都设有残疾人专用窗口十分高兴,他们主动地与医生交谈,了解除了这些设施以外,医院还有没有
其他的无障碍设施,询问残疾人的病能否治好。与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江火车站,学生找了半天,才在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一个“优先购票窗口”,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七类人可优先购票:两院院士、人大代表、新闻记者……最后一类才是老弱病残。学生非常奇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排序。他们又来到了镇江一所高档宾馆,据了解,这里有一个残疾人专用客房,在大堂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个特殊的房间,这间客房的门上画有一个人坐在轮椅上的标志,猫眼的位置很低,使轮椅上的残疾人也能方便地看到门外的情况,客房的门比一般的门要宽,这是为了方便残疾人的轮椅进出,厕所的两旁有不锈钢的扶手,手纸桶的位置也非常低,最特别的是这间客房里有一个遥控器,用来控制窗帘的开关,床边还有一个紧急电话,只要一拿起来,就能直接接通客房服务中心,这些设施都是一般客房没有的。学生听完介绍,一方面为残疾人有自己的专用客房感到高兴,一方面又觉得这样的客房数量太少,而且针对性不强,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应该有不同设计的残疾人专用房,这样才能让残疾人真正感到生活无障碍。我了解到这一小组中有一位学生的奶奶就是一个盲人,我就布置她回去采访自己的奶奶,了解奶奶使用人民币的感受。教科书中“我们,365天有着同样的生活;我们,365天需要同样的关怀”,这样深沉的思考对孩子直接言传可能不能达到目标,但是通过参观、调查和访问,我想他们就会有深切的体会。课后,这一小组的学生还收集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资料,了解了更多先进的无障碍设施,并与我国、我市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第四小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残疾人工作和生活的情况。我联系到一家规模只有十几人的小型福利工厂,这个厂里的残疾人主要是一些聋哑人,所以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工作情况与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可是,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学生了解到,他们大多是国家分配的工作,在工作前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但是有些工作还是无法完成。特别是与正常人交流有困难,所以需要互相配合的工作还是无法完成。学生还惊奇地发现,他们居然喜欢跳舞,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舞厅的灯光来跟上节奏,他们还用发短消息的方式与别人联系,交流信息,他们希望商场的售货员也能学一些手语,这样他们买东西就会方便许多,他们还希望电视节目能配上字幕或是手语主持人,让他们也能通过电视了解精彩的世界。当问到这些聋哑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他们在纸上写了“正常”两个字,学生被这样的回答镇住了,他们没想到自己平时最没有在意的却恰恰是聋哑人最渴望的。当读到“有声世界比无声世界好,我羡慕你们,我喜欢唱歌,可我听不到……”这些话时,我和学生都忍不住哭了。接着,这一小组的学生来到了残疾人康复中心,这里有几位盲人按摩师正在给病人按摩,络绎不绝的病人都称赞他们的医术高明。学生从一位姓朱的盲人医师那里了解到,他们要成为这样的医生必须通过专门的学习,已经有很多的盲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吸引学生的可能要属那本盲人医药书籍了。看着这本无字的“天书”,难道就是盲人们学习的教材?他们真是通过这些密密麻麻的点学会按摩的吗?学生反复地在这本书上摸着,似乎在体验其中的困难,又似乎在寻找更多的答案。镇江市残联正巧在这里举办第六次盲人按摩培训班,这些盲人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有的年龄还很小,有
/ 27
的已经快40岁了,学生与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交流。他们虽然各自的情况不同,但渴望自食其力的迫切心情和对五彩世界的向往却是无一例外的相似的。一个21岁的小伙子是白内障导致失明的,其实用红十字会提供的晶体,只要500元就能把眼睛治好,可由于家庭困难,他至今还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学会按摩,自己挣钱把眼睛治好,所以他每天四点钟就起来练习指法,一有空就听上课的录音。
第五小组的学生是专门收集各方面资料的,为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给他们戴上博士帽,命名为“豆博士组”,豆博士这个学生熟悉的教科书中的人物一下子变成了自己,不仅让他们觉得自豪,而且引起了其他学生的兴趣。在与其他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断补充相关资料,最后还给学生做了有关残疾人节日等方面的专题介绍,促进了各小组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这一课时的体验活动是综合性的,更加强调学生在用眼看,用耳听和用心感悟的基础上,用脑思考,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完成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目标。所以最后在各小组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围绕“你想为残疾人做什么”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反思和提炼,将体验转化为深刻的认识和行动。他们有的说,我将来要办一个公司,专门为残疾人服务;有的说,我要建立一个残疾人的社区,不仅为他们提供先进的无障碍设施,还要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得快乐;有的说,我要当一名医生,把残疾人的病都治好,而且是免费的;还有的说,我看到盲道上有自行车就会把它搬开,而且以后要设计更加科学的盲道,等等。学生的发言让我感到欣慰,我觉得他们确实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了解了残疾人,尊重了残疾人,而且真心真意地要在生活中关心残疾人。这种关心不是口号,不是教师为了完成板书而引导出的问题的答案,而确实是源于他们对残疾人的情感,发自他们的内心。我相信,他们的这种情感和认识不会在下课铃响的一刹那就消失,也不会在三五天后就遗忘,而是将真正地印刻在他们的生命的轨迹和成长的道路中。
4-4-1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
学生回答后归纳: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问: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能讲讲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2、体验活动。
虽然同学们可能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将学生分组,分别进行不同的模拟活动。
3、记录感受。在每个学生都轮流体验后,教师布置作业:每个
同学都亲身体验了残疾人的感受,都会有一些感想,请大家把这些感想记录下来。4-4-2天天助残日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各种为帮助残疾人设置的设施,以及帮助残疾人的做法。
2、体会社会对残疾等弱势群体的关心。
3、增进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树立尊重并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教学过程:
1、启发。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他们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上节课,通过模拟活动,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感受和体会,因此,我们都要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
我国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助残日,每年的这一天,全社会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助残活动。同学们,你们知道助残日这一天自己所在的社区都进行了哪些助残活动吗?
2、自由讨论。
教师引导:助残日活动是帮助残疾人的一个有效形式,但是,关爱残疾人不是靠一朝一夕的活动来完成的,更不能过了助残日就忘记了。我们所有的健康人都应当为残疾人提供经常的、切实有效的帮助。
书本第81页上有几幅照片,反映的就是社会专门为残疾人提供的专用设施。你们见过吗?知道他们有什么作用吗?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3、小组探究。教师引导:全社会都应当帮助残疾人,那么小学生能够做些什么?
将学生分成小组,提出小学生平时能够为残疾人做的事情。
4、全班交流。
5、总结。
5-5我们都是同龄人 5-5-1同在蓝天下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课前分组调查同龄人的生活,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等材料,填写调查报告。
(二)教师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创设一个“同在蓝天下”的网站,供学生浏览。〖本课题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的生活;开阔眼界,了解世界不同地区少年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国际理解。
1.关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引导学生生成关心、同情等情感。
2.继续培养学生调查、访谈、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运用
/ 27
信息技术的能力。
3.知道不同环境中的儿童有着对健康成长的相同需求。〖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要求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根据自己确定的调查对象,分头行动,并填写小组调查报告,以备交流。
2.教师同时查找相关资料,创设网站,和学生一起交流。
3.采用协作式的网络学习环境,便于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
4.设计“留言栏”,给每位学生创设一个感情抒发、交流的场所。
5.设计课后学习评价表。〖实施过程〗
(一)浏览班级网站,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师:上课前,我要请出我们熟悉的一位朋友,你们看,他是谁?
乐乐:大家好!你们还认识我吗?对,我就是你们的老朋友――乐乐。我有个信息要告诉大家,三年级(3)班的班级网站又更新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师:请同学们打开校园网,点击推荐网站“三年级(3)班网站”。(学生浏览网站)
师:看完班级网站,请用一句话简单地描述你们的学习生活。
师:我感到你们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乐乐是怎么说的?
乐乐:我感到你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在广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那其他地区的儿童生活得怎样?(出示课本教学内容画面)他们的生活是不是像大人们说的那样,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童话;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欢乐?
师:其他地区的儿童是怎样生活的,这是我们今天需要了解的。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并完成调查报告,现在我们就来交流。
(二)汇报、交流调查情况
(学生围成一圈,交流调查情况。)
1.第一小组汇报。
调查对象:本班同学。
调查方式:上校园网、问老师、问同学。
调查结果:全班有36人,其中33人出生后一直生活在福建省内;其余3人中,张然祖籍是杭州,覃宇轩小学前生活在北京,翟幼琳小学前生活在台湾。(出示他们的照片)我们班同学在学校生活得都很快乐,上学期我们班获得学校游泳比赛年级第一名,我们班的电脑水平特棒。同学们的家庭生活也不错,没有特别困难的家庭,有不少同学假期还去国外度假呢!(举例子,出示照片)
调查后的思考: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大家要努力学习,做事不要拖拉。
2.第二小组汇报。
调查对象:本校3~4年级的学生。
调查方式:到学校德育处询问。
调查结果:3~4年级有学生373人(男206人,女167人),有五位学生是单亲家庭,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父亲因车祸去世,但她学习成绩非常好,还是校合唱队队员;有一位学生父母双亡,她本来是和80多岁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的,这个学期,她的姑姑把她接去一起生活,但是她的姑姑、姑父都下岗了,他们的生活很贫困。
调查后的思考:我们要关心那些遭受不幸的同学。
3.第三小组汇报。
调查对象:贫困儿童。
调查方式:看报纸、上网。
调查结果:贫困儿童的人数无法统计,但我们收集了反映贫困儿童的资料,其中有的是失学儿童。据统计,我国仍有近200万儿童因家境贫困而不能上学,还有的儿童学习环境很糟糕。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不少关心贫困儿童的热心人士。建议同学们,在那里可以查找到更多的资料。
调查后的思考:我们应该关心贫困儿童。
4.第四小组汇报。
调查对象:国外儿童的生活。
调查方式:上网、查找报纸。
调查结果:我们调查的范围比较大,既有国外儿童的假期生活,又有阿富汗儿童的痛苦生活。阿富汗儿童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学生念报纸)。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最近提供的有关阿富汗儿童境遇的一系列数字让人触目惊心:每四个孩子中有一个不到周岁生日就死去;平均每五万人只有一名医生;每五名儿童中,就有三名在战乱中失去了一位亲人;每年有8.5万儿童死于肠道传染病;有40%的儿童死于可预防的疾病;65%的儿童在周岁时不能注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接种疫苗;在阿富汗境内仍有1000万颗地雷,而被地雷炸死的人中,有34%是儿童。
调查后的思考:一名阿富汗小女孩说:“世界上没有地方可以买到和平,如果有,我将为我的祖国买来和平。”我们和她一样渴望和平。
5.第五小组汇报。
调查对象:自己社区同龄人的生活。
师:每个小组都很认真、积极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交流,我们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同龄人的学习、生活情况,知道他们的生活有比较大的差异。
乐乐:同学们调查得很认真,我建议你们用收集的材料出一期黑板报,相信你们能做得很好。
师:课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的资料有的是向同学们借来的照片,有的是录像,有的是到音像公司购买的VCD,而大部分资料是上网查找的。老师利用这些资料制作了一个“同在蓝天下”的网站,我想和你们交流一下。
(三)学生浏览网站
1.继续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同龄人的生活,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情感。/ 27
2.学生在网上留言,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全课总结
师:同一片蓝天,同样的期盼,我们真诚地希望所有的儿童能共享美好的生活,也希望每个人都付出真爱与关怀,去创造和平、幸福的明天。
(五)课外作业:完成学习评价表
学习评价表
等 级
内 容 自评 小组评 家长评 教师评 总星数
能够参与小组调查 能够从不同渠道了解信息
关注、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同龄人 通过学习有所感悟
5-5-2.我们一起手拉手(第2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交流,了解了许多不同地区同龄人的生活,知道了在这个地球上,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样的同龄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富裕和贫困、先进和落后、健康和疾病等方面。作为同龄人,大家应该加强联系,增进友谊,扶困济贫,手拉手迈向新时代。
现在,许多地方经常开展一些手拉手活动,同学们听说过、参加过吗?
2、全班讨论。
手拉手活动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3、布置家庭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
4、结束。
/ 27
第三篇:北师大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我长大了 1课时 2.爸爸、妈妈抚育我 1课时 3.我懂事了 1课时 4.健康生活每一天 1课时 4-1家里的文明礼貌 1课时 4-2 居家生活讲节约 4-3 生活中的安全 1第二单元 快乐的学校生活
1、学会友好相处 12.我们爱学习13.我们的班集体 13-1我是班集体的一员 13-2集体荣誉靠大家 13-3让我们学会合作 14.我们遵守规则 14-1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15.我心中的老师 15-1老师教育我成长 1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你、我、他
1.我们生活在一起
1-1.邻里之间 21-2.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12.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13.:爷爷、奶奶好 14-1.友爱残疾人 14-2 天天助残日 1
2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1.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
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教师仔细听完学生的回答后,给予称赞。)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板书
1.我长大了 养育之恩 亲情 感激 尊敬 关心
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教学反思
2.爸爸、妈妈抚育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验能力及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而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重和孝敬之情,形成热爱家庭的态度和情感。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搜集、整理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
2.观察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
(二)教师准备
1.搜集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2.邀请几位热心的家长参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请他们做精心的准备,列举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例,讲述抚育孩子的切身体会。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讲讲自己与家长的合影和家长抚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
2.交流爸爸或妈妈一天的作息,体会爸爸、妈妈的辛劳。
3.观看动物和人类抚育子女的图片和录像片断。
说说自己的感受
4.请热心家长列举生活中鲜活的小事例,讲述抚育孩子的切身体会。
5.全班交流感悟 6.教师总结。教学反思
3.我懂事了
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了解自己长大的变化;并对爸爸、妈妈的工作进行调查访问,准备照片、汇报卡等材料。
(二)教师准备
邀请学生家长参与本主题的教学活动。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出示一组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猜一猜”的游戏,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些照片,猜一猜他们分别是我们班的哪些同学呢?(学生猜)
(二)引导对比
1.师:(同时出示对比照片)瞧,这些同学小时候多可爱呀!相信你小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可爱吧!现在同学们都长大了,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结合搜集的照片进行汇报交流。
(1)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交流,家长参与,倾听学生的发言。
(2)全班交流,请家长进行补充,发表意见。
3.教师小结。
师:你们不仅身体上发生了变化,变高了,变壮了,心理上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三)交流感悟
1.师:听到你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知道有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一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了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录音)
2.乐乐的感想是什么呢?(父母工作辛苦,应该为他们减轻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给父母添麻烦。)
3.师:你们不是也和乐乐一样,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你想说说吗?
4.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5.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1)展示爸爸、妈妈工作时的照片,介绍他们的工作情况。
(2)交流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后的感想。
(3)展示自己制作的报道――“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播放自己拍摄的采访录像(录像包括父母的工作情况片断和对父母的访谈)。
6.邀请部分学生家长补充和介绍自己工作的辛劳。
7.师: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吗?你想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来表达你的心意呢?
8.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
(四)采访父母
1.师:听到同学们都这样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要为爸爸、妈妈分忧,老师都被深深地感动了。看来你们不仅长大了,而且懂事了,懂得体贴爸爸、妈妈了,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老师想对你们说:你们真棒!今天还有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不知他们看到你们今天的表现,有什么想法?你们想去采访一下他们吗?
2.教师请一位学生采访自己的家长。
3.该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
4.师:你听了爸爸(妈妈)的这番话,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和同学说吗?
5.师:你们也想去采访一下你的爸爸、妈妈,听听他们对你的评价吗?如果今天爸爸、妈妈没来,你也可以去采访一下其他同学的爸爸、妈妈和听课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
6.全班学生去采访家长和听课的教师。
(五)全课总结
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2.选派代表汇报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总结。
师:今天,大家通过学习和交流,体会到自己发生了变化,知识、能力比以前提高了、进步了。我和你们的家长都觉得你们长大了、懂事了。再过三个月新年就要来临了,你们又要长一岁了,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更健康、更懂事。
(六)布置作业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几天后,完成教科书第13页“我的感受”。
3.阅读母亲节的由来,并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教学反思
4.健康生活每一天 4-1家里的文明礼貌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
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
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教师准备
1.教学中要使用的调查问卷表格。
2.课前就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貌表现,采访学生家长,并拍成录像片段。课时安排
2课时。实施过程
(一)调查和统计
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
A.向父母说“再见”;
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
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
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
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
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
A.等妈妈―起吃;
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
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
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
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
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A,B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A,B选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的有16人,选B的有24人。
(二)讨论和探究
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A和选B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A和选B的同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
(学生说得比较零散,有的说选A的表示一家人比较客气,选B的表示在家里很随意很自由等。板书――A选项代表的观点:家人之间也应该讲文明礼貌;B选项代表的观点:家里是自由自在的地方,可以完全放松自己。)
师:选A或选B的同学能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B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在家里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A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家里人会很高兴和舒适,觉得选B的同学太自私了。)
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我们来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
(三)体验和感受
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
(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师:(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
(通过播放采访录像,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家人没必要等,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结果有的学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兴,是“打扰我了”;父母外出不打招呼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
(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家里充满爱和温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
(四)讨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
生:文明礼貌让家里每个人都快乐。
(五)讨论和设计
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候”和“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学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里也应该打招呼“我回来了!”;互相之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用了“相互”的概念,可见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示出了“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却没有想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设的。教学反思
4-2 居家生活讲节约
教学目标
1.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表现。
2.学习合理消费,乐于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参观、调查、访问所用的笔、本等学习用具。
(二)教师准备
1.与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所联系,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
2.请老革命、老干部给学生做报告,学生可以向老人们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与老人们座谈。
3.自制幻灯片并收集一些关于家庭勤俭节约的事例。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调查、参观、访问任务
(二)调查访问过程
1.带领学生代表上门调查访问特困家庭或五保户家庭。
2.观察访问对象的家庭,进行适当的数码拍摄。3.学生向老革命、老干部进行访问。
老干部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使学生了解到,在战争年代,环境非常恶劣、条件异常艰苦,广大军民养成了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不浪费、讲节约的良好作风,并将这种作风保持至今。
(三)返校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通过采访,了解了老革命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节课,我们将根据采访的内容,一起来研究在生活中如何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二)探究活动
1.小组内交流调查访问的结果。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帮助学生找出在调查过程中的欠缺,指导学生加以整理,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在课上有个别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非要穿那种衣服?他们是不是知道我们要来参观,而故意给我们做样子的?”此时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将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老人们实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进行交流,使这些学生体会到艰苦朴素是老人们的一贯作风。)
2.教师点拨。
在战争年代,条件是异常艰苦的,战士们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宁愿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生活富裕了,但老人们仍旧不改当年的优良传统。
让学生想一想,现在老人们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呢?
由于在访问时,学生都听到了老革命、老干部的回答,于是学生用老人的话回答:“家里的钱是父母劳动得来的,他们挣钱不容易,如果浪费了多可惜呀!” 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把它节省下来给更需要它的人花。”
3.教师小结。
师:节约,体现了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尊重;节约,也是珍惜和爱护资源的体现。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小组讨论交流)
4.班级召开关于“节约与攀比”的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从中了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
5.教师提出问题。
(1)节约有什么好处?攀比有什么害处?
(2)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不注意节约的事情?你们今后想怎样做?
(学生自由发言)
(三)教师总结
师:节约是在健康生活的前提下,不攀比、不奢侈、不随意丢弃有用的东西。节约是尊重劳动和劳动成果,节约既是尊重父母的劳动,同时也是尊重他人的劳动。节约是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不攀比,讲节约,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它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基本品质。教学反思
4-3 生活中的安全
教学目标
1.树立爱护自己身体和生命的态度,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溺水的常识,知道简单的自救自护方法。
3.通过模拟活动形成初步的自救自护能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我校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家长多是双职工,他们工作很忙,有许多学生是“脖子上挂钥匙的孩子”,一个人在家是很常见的。平时家长也告诉孩子一些有关安全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做一个课前调查:调查与家庭生活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护自救的方法,重点是“当你在不同地方遇到陌生人该怎么办?”
(二)教师准备
在课堂上设置有关生活中安全方面的模拟活动,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时安排
1课时。实施过程
(一)模拟活动
1.情境引入。
师:一天,小红独自在家时,有一个不认识的人敲门。那人告诉小红是她父母叫他来家里拿东西的,同时他还说出了小红父母的名字。小红没了主意。她应该让他进门吗?应该怎么办呢?
请学生分小组准备,模拟以上的情况,想办法解决,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好。
2.学生分成6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
3.小组展示。
第一小组:小红请他进来,因为他说出了她父母的名字,说明他跟父母很熟,应该没有问题。
第二小组:打电话问一问父母,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如果是,就开门请他进来找东西;否则就不开门。
师:如果小红找不到父母怎么办?而且他说事情很紧急,非要进来。教师及时肯定两位学生的意见,特别是后者,想得很周全。同时教师强调,只要是陌生人,就不能随随便便让他进来。
(二)探讨与研究
师:在生活中,除了刚才我们所遇到的安全问题,还有许多不安全的因素,你都知道哪些呢?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我在课前布置了调查作业:家庭生活中与安全有关的事例及如何自救自护。在课上,学生用自己调查到的资料发言,非常积极。分别说到了用电、使用燃气、防火、防溺水等与安全有关的事例。
当学生说到车祸、过马路看交通信号灯、酒后不能驾驶车辆等与交通安全有关的问题,教师对此提出,交通安全是生活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安全有其特殊的地方,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但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并具有防范意识。
(三)全班模拟活动
1.模拟活动。
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抽题签,然后按照题签上的内容进行模拟活动,并找出最佳解决的方法。
情境:(1)燃气泄漏;(2)有人游泳时溺水;(3)有人触电;(4)有人被开水烫伤。
由于课前学生对意外事故的自护自救方法有所了解,在模拟中学生的解决方法大体上是正确的。
2.小组汇报结果。
(1)“燃气泄漏”和“有人被开水烫伤”的处理方法。
学生说,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讲,遇到燃气泄漏,一定不要惊慌,要首先关闭燃气开关,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而且一定不能够使用明火,包括不能开灯、不能打开排风扇等。
遇到有人被烫伤的情况,如果只是轻微的烫伤,被烫伤的范围不是很大,应该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方法:给被烫伤的部位冲冷水降温,缓解疼痛;涂抹小苏打水或烫伤药膏进行消炎、治疗。但是对于比较严重的烫伤,就一定要去医院及时诊治。
(2)“有人游泳时溺水”的处理方法。
学生展示的是马上跳下去救,理由是要“见义勇为”。对此有几位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不能跳下水去救,如果你不会游泳,会被淹死。”“如果水太急,我们太小,不仅不能救上溺水者,反而害了自己。”教师马上追问:“你们想得很好,如果你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自己不能救,最好向大人求救,或寻找救助工具。”教师肯定其结果,并强调:“你们都是未成年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时,一定要注意逃生自救。”
(3)“有人触电”的处理方法。
当有人触电时,学生展示的是首先切断电源。但有学生补充说,他们做得不完全正确,切断电源不能用手,应用干木棍切断电源,再进行抢救。教师肯定其回答,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若是被高压线击倒,能不能用干木棍切断电源?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后得出了结论:“不能。因为高压电会立即把木棍击穿,把救人者击倒。”教师强调:“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立即离开危险之地,并向电工求救。”
3.遇到这些情况时,学生除了自我救护外,还应向大人求救。
教科书第19页连线练习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怎样保证报警内容的真实性、报警语言的完整性,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危险的地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的生活中。
5.设计安全提示标志。
由学生根据前面讨论中找到的、家庭生活中一些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为家庭安全生活设计一些安全提示标志。
学生在这一制作活动中表现了很高的热情,纷纷为自家的电器插座、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位置设计制作了很醒目、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提示标志。这是他们在确立了安全生活的正确态度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
(四)教师总结,课后延伸
师:安全是我们健康生活的保证。只有人人心中有安全,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才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回家以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父母听,并为自己家中有安全隐患的地方设计一些安全标志,下节课我们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好。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
主题一我和小伙伴
1、学会友好相处
教学目标
1.学会彼此谅解、友好相处。
2.学会彼此以诚相待。
3.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学生准备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模式。
2.采用调查、访问、体验、游戏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
3.在学生得出初步结论后,用于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人,从中体验伙伴相处的乐趣和帮助别人的成就感。
教师准备
1.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绿树叶、红苹果和大树形状的纸。
2.将教科书中的事例拍成录像短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事先让学生自愿分组,和自己要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针对性;二是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伏笔,让学生体验到友情的美好。)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今天大家都是和你的好朋友坐在一起的,对吗?和好朋友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你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的回答除了快乐、幸福、高兴、愉快等,还表示,生活中需要友谊,健康的友谊就像一棵繁茂的果树一样会带给人阴凉,会带给人清新的空气和甘甜的果实。
教师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的正中央。
(二)播放录像,并讨论
师:和小伙伴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快乐的,但是有时候也会闹别扭,比如遇到下面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放录像:展示课文中的两个故事拍成的短片。
请学生讨论:他们的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的事情不解决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将学生总结的内容如不遵守秩序、不诚实、记恨等写在剪成黄树叶、虫子、坏苹果形状的纸上,再把这些纸贴到“大树”上。)
师:你们瞧,伙伴间的友谊因为这些原因变得不再美好、牢固了,如果再不赶快补救,它就会像这棵大树一样枯萎死去。
(这个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自私、不诚实等都是破坏友谊的重要因素,从而引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师:快让我们一起来动脑筋想办法救救我们的友谊之树吧!请同学们自选一个案例,先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将解决办法写在“绿树叶”“红苹果”上。
(解决办法可以是通过交流达成谅解、道歉承认错误、不记恨、诚实、谦让等,再按照小组讨论的方法模拟表演怎样解决问题。表演时由组内一名同学在旁边进行点评,说出本组主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并用“绿树叶”或“红苹果”覆盖相应的“黄树叶”和“坏苹果”。)
(模拟体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形式,但是加进点评就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实践中概括出理性认识的能力应该得到培养和提高。)
师:刚刚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老师发现大家都能用聪明的头脑和冷静的思考帮助教科书中的同学解决问题。但是当我们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能不能还和刚才一样呢?
师:(教师出示课前不记名调查结果的统计)调查显示,我们班上多数同学都曾经与自己的伙伴发生过矛盾,很多同学能够很快地解决矛盾,与伙伴重归于好。但也有部分同学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老师已经让他们把事情写在卡片上,同学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请每个组的组长来抽取几张卡片,与小组同学共同讨论造成矛盾的原因和最佳的解决办法,并写在卡片上,由选出的代表向大家汇报,再请老师转给被矛盾所困扰的同学。
(在教学实践中,这个环节非常受学生欢迎,他们都兴致勃勃地仔细分析事例。例如:有的学生说曾经因为小伙伴弄坏了自己东西而记恨他,失去了宝贵的友谊;有的学生说因为一次自己犯了错误,小伙伴向教师告状,自那以后,他再也不理小伙伴了;有的学生说家长不让他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玩,所以疏远了伙伴。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为同学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从别人的事例中吸取教训,进行自我教育。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事例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并一定是不记名的,教师要承诺为学生保密。)
师:相信那些被困扰的同学一定会从同学们为你们提供的方法中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也衷心希望你们可以重新找回失去的友谊。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懂得了应该怎样和伙伴相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几条写下来。
(根据刚才解决问题的类型不同,允许各组的结论有差异。)
(三)总结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内容,给你最好的朋友写一张“友情卡”,把你最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并亲手交给你的好朋友。同学们可以自愿将你写的内容念给大家听。
2.我们爱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和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
2.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能够自信地学习、自信地做事,体会因进步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3.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不仅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包含着老师、家长和朋友的帮助,从而知道感激他人。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准备三年级以前的作业、作品以及舞蹈录像带等资料。
2.一张彩色的纸条。
(二)教师准备
1.一份一年级的试卷。
2.课前联系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并在课前录下家长对孩子进步的感受和评价。
3.一张“我进步了”的表格。
4.教学活动涉及的相关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实施过程
(一)展开活动,揭示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试卷,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
(教师发试卷,学生拿到试卷后开始做题。)
师:大家做得真快呀!同桌之间交换一下试卷,互相订正,看看大家的成绩如何。
(订正答案,统计成绩。)
(实物投影出示:一位学生在一年级时答的同样的试卷。)
师:咱们再看看她现在做的这份卷子。
(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显示两份卷子)
师:同样一份卷子却是两种结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她现在学的知识多了。
生:因为她长大了!
生:她把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了!
生:同一年级相比,她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师生互动,深化主题
师:进步可真大!其实,每个同学的身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不信,你们拿出你以前的作品来比一比吧!
(学生拿出以前和现在的学习作品进行对比,然后全班交流,通过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对比作品。)
(三)教师、家长的鼓励
师:这么多同学都有了进步,老师祝贺你们。咱们班的班主任,对咱们更加了解,你们想不想听听她怎么说?(播放录音:老师说的都是班里较差学生的进步。)
师:在两年的时光里,老师记住了你们点点滴滴的进步。其实每位同学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化做掌声送给李老师(学生一起鼓掌)。不仅老师看到你们有进步了,你们的家长也看到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家长是怎么说的?
(教师出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并放家长的录音。)
师:听了这几位家长的话,我想采访这几位同学。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此时此刻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听了妈妈的话,我感到我的进步给妈妈带来了快乐。
生:我以后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
生: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当然就不应该随意耍小孩子脾气了。今后,我会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讲道理的。
生:我要更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生:我要感谢李老师,是她帮助我进步的。
生:我要谢谢爸爸、妈妈,我以后一定听他们的话。
师:是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进步,这些进步既包含着自己的努力,也有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功劳。大家看,“进步快车”已经进站了。
(四)开展“登上进步快车”的活动
(课件出示一列火车慢慢地开过来,上面写着“我们天天在进步”的课题名称。录音播放:各位乘客请注意,31次“进步快车”就要出发了,请各位乘客做好上车的准备。)
师:看,“进步快车”上已经有几位乘客了。他们是谁啊?(贴出一张“进步快车的座位表”,在表上贴上已经登上快车的学生的照片。)他们为什么能登上这列快车呢?
生:因为他们都取得了进步!
师: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想登上这列“进步快车”?那么就来填填“进步快车”的旅客登记表吧!(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进步说给大家听一听?(老师请几位学生说一说,学生说过以后,在“进步快车”上贴上自己的照片。适时进行师生对话,给予赞扬)
师:看来,我们的家长为了我们能多学本领,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我们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家长的悉心帮助。同学们在老师、家长的帮助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就把你的进步在小组内说一说,让大家评一评你有没有资格登上“进步快车”,如果通过了,就赶快在快车上找到你的位置,贴上你的照片吧。(学生在小组汇报交流后贴上自己的照片。)
(五)期待未来,升华主题
师:我们的每一点进步,不仅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扶持下,我们才能认清自己的不足,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播放舒缓优美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
师:对于未来,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期待,期待自己取得更多的进步。同学们,你希望自己上三年级时会取得哪些进步呢?请把自己的期待写在这一张张幸运纸条上,写完后,把它叠成幸运星,放入老师的愿望瓶中保存起来。等到我们上了四年级时,让我们一起打开,看看谁的期待成为了现实。
(学生写字条,最后把幸运星放入瓶中,在乐曲的伴奏下结束本课。)教学反思
3.我们的班集体 3-1我是班集体的一员
教学目标
1.理解“集体”“班集体”“班集体的一员”这三个概念的含义,明白只有具有共同目标的团体才能称之为集体。
2.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集体,要建立一个和谐民主、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尽心尽责,班级建设人人有责。
3.进一步了解班集体和集体中的成员,树立更好地为班集体建设服务的意识。
4.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通过各种途径,理解“集体”的概念。
2.设计好采访学校有关部门及教师时的问题。
3.准备采访所需的工具,如照相机、录音机等。
4.搜集、整理采访时获得的各种图文资料,供活动交流时使用。
5.回忆自己以前为班级做的事及今后准备为班级做的事,并形成书面文字。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所要采访的教师与学校部门。
2.为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提供观察场所。
3.邀请班主任参与教学活动,介绍班集体及其成员的进步。
4.与摄像教师取得联系。
5.准备若干个小信封。课时安排
1课时。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开展“我是一名调查员”的活动。
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调查与统计活动,将看到并认为是符合“集体”这一概念的行为记录下来,填入表内。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居委会、部队等地点进行调查;摄像教师选取几个学生调查记录的情景拍摄下来,用于课堂教学。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活动。
第一小组:采访学校大队辅导员,调查所在班集体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的情况。围绕“我们班这几年来参加了学校的哪些活动、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您有什么看法、给我们今后的活动提点建议”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学生搜集了有关资料或录音,准备在课堂上做展示。
第二小组:采访学校教导处的老师或校长,调查所在班集体的学习状况,围绕“我班历年来的学习状况怎样、有哪些进步、请给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一些要求”等问题展开访问并做记录,也可以拍摄、录音等。
第三小组:分散采访,学生自由采访任课教师(班主任除外),重点询问班级某些成员上这门课的情况,如学习、纪律、能力等。
3.开展“我是一名小作家”的活动。
每人回忆以前为班级做过的事情,选择其中令自己难忘的、典型的、有纪念意义的事例,写成书面材料。然后,再让学生想一想今后准备为班集体做哪些事。教师要提醒学生尽量想得周到一些,想到的事情应该是力所能及的,不要好高骛远。
(二)交流展示,增进了解
1.讨论交流。
讨论主题:什么是集体。
(1)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个集体中已经相处两年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什么是集体吗?课前老师带领大家来到了繁华的闹市口和部队等地方,让你们自己通过调查,认识“集体”这个词的含义,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你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然后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小组对“集体”这个词的理解。
(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
(2)播放拍摄的录像。
(学生对比单个行人的行走和集体的锻炼,强化对“集体”概念的认识。)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有着相同的锻炼身体目标的一群人就组成了一个集体。但是一个人在街上走,我们就不能说他是集体。
(3)帮助学生理解“班集体”“班集体中的一员”。
师:请你们根据老师刚才的总结,说一说什么是“班集体”和“班集体中的一员”。
(在理解 “班集体”这个概念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说完整,要说出班集体是由学生组成的,是有着共同的学习和成长目标的集体。)
(4)教师小结。
师:是的,正是由于我们大家有着好好学习、茁壮成长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才组成了这个温馨和睦、团结向上的集体――三年级(6)班。集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团结温暖的集体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反之,则不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每个同学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使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师: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同学们已经共同生活了两年多了,大家对我们班集体的每个同学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你们是否留意过这几年班集体的点滴变化呢?是否感觉到了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课前,同学们已经较全面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现在,就让我们敞开心扉,一起来说一说吧!
2.开展“我是一名小记者”的汇报交流活动。
师:汇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由各组的组员来汇报,也可以由各组的组长做总结汇报,还可以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做展示。
(1)第一小组汇报。
组员相继上台把自己的采访内容进行了汇报,还出示了班级获得的奖状、证书、书法作品、各项比赛的名次等。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荣誉有的是通过几个同学的努力为班级争取的,有的是许多同学共同努力得来的,也有的是一个人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千辛万苦才得来的,他们都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三(2)班能有今天这样的成绩,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活动中认识班集体的进步与变化,树立集体荣誉感。)
(2)第二小组汇报。
播放录音,出示相关的照片,进行汇报。
生:通过对教导处老师的采访,我们了解到咱们班在取得若干学习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重视每次的考试与作业,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另外,老师希望我们牢记“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这句话。
(学生同时了解班级的优点和缺点,便于他们认清现状,自我反思,并进行改正。)
(3)第三小组汇报。
出示不同质量的作业本、图画,及老师的评语,播放录音,进行汇报。第三小组的学生采访了众多的任课教师,教师对许多学生既肯定了优点,又提出了希望,希望学生能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树立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和决心,使班集体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3.与班主任老师交流。
师:咱们班的点滴变化和同学们的进步,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最清楚。今天,我特意把他请来,你们可以围绕着班集体及其成员的问题来问问他。
(班主任老师很热情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班主任老师有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着班上每个同学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还记录着这几年咱们班的进步呢!你们想听听吗?
(我在课前了解到班主任老师手里有这样的资料,于是把她请进课堂。班主任老师所讲的事例真实、可信,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过去,激动、兴奋和骄傲等情感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对班级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学生和教师共同融入了回顾成长历程的氛围中。)
师:刚才我们从许多老师那儿了解到我们班集体的情况,现在我们来夸一夸我们的班集体,夸一夸我们班的同学。
(三)出谋划策,改善面貌
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集体是最棒、最出色的,但这需要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为集体出谋划策,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变得更好。下面请大家交流一下,为我们的班集体献计献策,并把它记在我们班的工作簿上。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条符合班级情况的意见,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明确了今后班集体努力的方向。)
(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师:同学们为我们的班集体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相信大家只要照着去做,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这个班集体将会更加出色。
我们生活在一起已经两年多了,大家回忆一下,你为这个集体贡献过哪些力量,做过哪些事呢?当你的个人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是如何做的?请选择一些令你特别难忘的事情告诉同学们。
(教师要提醒学生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进行全班汇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肯定做得好的行为。)
师:听了你们的讲述,我很感动。在这里,我要代表全班同学对曾经为班集体做出过贡献的同学说一声“谢谢”,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地为这个集体服务。同学们,今后你们还打算为集体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请你们把自己打算做的事,悄悄地写在课前老师发给你们的信纸上,在信纸上写清姓名,然后装在信封里交给我。当你们的诺言成为你们一贯的行为时,我们再把它公布出来。为了我们的班集体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绩,请同学们一齐努力、加油吧!
(该环节不公开学生的诺言,而是设置了一个小悬念,这种新颖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五)教师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认识了自己与班集体的关系,也进一步了解了班集体及其成员。你们比以前更清楚地懂得了应该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懂得了自己应该为集体做些什么,如何使集体进步得更快。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应该以“集体荣,我荣;集体衰,我耻”的态度时时提醒自己,为集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拓展活动,热爱集体
1.寻找适当的机会,对已经把诺言转化为行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量化打分,给予鼓励;对那些敢于同破坏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的学生也要给予表扬。
2.建议班主任老师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在全班开展一个“夸夸我们的班集体”的主题班会,把每位学生写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向全班做展示。用历年来集体所取得的各项成绩、照片、图片、奖状、奖杯布置会场,布置一个“荣誉角”,在富有感染力的氛围中开展一次活动。教学反思
3-2集体荣誉靠大家
教学目标
1.明白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2.形成乐于为集体做贡献的态度,激发热爱集体,珍惜集体荣誉的情感。
3.自觉用诚实、正直的行为赢得和维护集体荣誉。
(一)学生准备 教学准备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将调查的材料汇集在一起进行整理。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营造特定的氛围,构建教学活动的“情绪场”,通过“合作光荣花”的游戏使学生对“集体荣誉的取得需要大家的努力”这一道理形成粗浅的认识。
2.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情况,通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集体的成功及荣誉必须依靠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3.体验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两人三足走”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激发他们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理性的认识。
4.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将教科书中的小故事制作成录像片段――《红旗该不该得》,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析、讨论、书写等方式表达对该事件的看法。教师针对难点问题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5.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行动计划”,利用学生已经形成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施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在每一位同学的桌子上放了一样东西,你们看一看是什么?
生:是花瓣。
师:一片花瓣好看吗?怎么能让它变得漂亮呢?
生:用这些花瓣组成一朵花才会变得漂亮。
师:那就请同学们一起用花瓣组成漂亮的花吧。
(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将花瓣贴到黑板上,组成一朵光荣花。)
师:这朵光荣花漂亮吗?
生:漂亮!
师:它是怎么来的?
生:它是我们一起拼成的。
生:它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
师:光荣花是集体荣誉的象征,只有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它。
(板书:集体荣誉靠大家)
(二)互动交流,提高认识
师: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回去想一想我们班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和你为此做过哪些贡献,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我们班获得的荣誉还真不少呢!老师这儿有一幅照片,请你们看一看。
师:有些活动虽然没有奖状、证书,但受到了好评,这也是集体荣誉。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请学生将获得的荣誉证书贴到黑板上,并用充满激励的语言给予鼓励,使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发言,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师:在这些荣誉中,你为集体做过哪些贡献?
生:在光荣升旗班的活动中,我是主持人。我认真背台词,主持活动时没有失误。
生:我是升旗手,课下我反复练习。
生:我按时参加队列练习,各项要求我全部做到了。
生:在广播操评比中,我做到了节拍准、动作规范。
生:我的脚崴了,但坚持出勤。
师:广播操比赛时如果缺少了一个人行不行?
生:不行,那会影响我们班的成绩。
师:对,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这位同学克服困难,坚持出勤,说明他心里想着集体,为集体赢得了荣誉。(掌声鼓励)
生:在投准儿比赛中,我一个人投中了12个球。
生:我投中了9个球。
师:(指名回答)你参加比赛了吗?
生:没有。
师:那在这次活动中,你都做了什么?
生:我是观众,我给同学们加油。
师:她这样做算是为集体出力了吗?
生:应该算。我也是观众,我为同学们加油时嗓子都喊哑了。
生:应该算,因为有了同学们的鼓劲儿,所以我们才有信心获胜。
师:在有些活动中,因为人数的限制,不可能每一个同学都参加,但能为集体出主意、想办法,能为集体呐喊助威也是为集体出力。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自己为集体做出的贡献,听了大家的发言,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集体荣誉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生:我明白了要克服困难,为集体争得荣誉。
生:我明白了我们每个同学都是集体的一员,应该心中有集体。
师:对,我们每一个同学就像每一片花瓣,要想让花朵美丽,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教学中注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启发学生认识到班集体光荣,我也光荣的道理,将集体荣誉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地珍惜集体荣誉,培养集体荣誉感。)
(三)体验感悟
师:下面我们玩一个集体比赛的游戏,名字叫“同心协力”,每个小组选派四名同学参赛。(此项活动学生课下玩过,活动的组织由每组的小组长负责,教师做裁判,并负责安全保护。)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贺获胜的小组。你们能谈一谈为什么会获胜吗?
生:因为我们四个人配合得好。
生:因为有我们组的同学使劲为我们加油,我们有信心。
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了。
„„
师:这个荣誉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次祝贺你们。
师:第三小组开始走得挺好的,但为什么后来落在后面了?
生:我负责给他们绑腿,没绑好,绳子松了,所以我们组输了。
师:看来要想取得胜利,每一个同学都要努力才行。你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相信下一次你们一定会成功。
(四)讨论判断,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六一小学三(1)班获得了卫生流动红旗,可是有的同学却要把流动红旗送回去,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片段)
师:三年级(1)班该不该得这面卫生流动红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把讨论后的意见填在表内。(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
生:我觉得这面红旗他们不该得。因为那两位做值日的同学欺骗了老师,红旗得来的不光彩。
生:我们也认为红旗不该得,只有靠大家共同努力得来的红旗才是集体荣誉,才光荣。
生:我们也认为这面红旗不该得。荣誉的取得不能靠欺骗,应该靠努力取得。
生:我们小组的观点同其他小组一样,因为他们的做法不诚实,集体的荣誉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
师:看来你们已经达成了共识,这面红旗不该得。那么,他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他们应该把红旗送回去。
生:他们应该向老师道歉,承认错误。
生:他们虽然把红旗送回去了,但不应灰心丧气,应该大家共同努力,早日赢得这面红旗。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集体荣誉的取得要靠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还要通过诚实、正直的方式获得,这样得来的荣誉才光荣。听了大家的发言,那两位做值日的同学会怎么做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放录像)
师:他们知错就改,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
(五)制定计划,布置实践活动
师:同学们,最近学校要评选“三好班集体”,你们有没有决心取得这个荣誉?
生:有!
师:你们真有信心!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争创三好班集体的计划。
(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第一小组讨论计划如下: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计划贴在墙报上,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按照计划去努力,为集体争得荣誉。教学反思
3-3让我们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认识合作的条件,初步掌握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课时安排
1课时。实施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从学生都经历过的做值日的活动导入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录像,分析两种做值日的态度及结果,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想把值日做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全组成员的通力合作。
做值日是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他们对应该如何做值日有自己的经验,每位学生都有发言权,也容易发现问题,达成共识。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指出录像中学生不利于做好值日的行为,并总结出做好值日的方法,初步认识到做值日这样的小事也离不开团结合作的道理。
(二)开展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易拉罐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比赛分两次进行。
该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是因为学生年龄小,具有喜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情感真实地暴露出来,教师能借机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活动准备:每组30个易拉罐。
活动步骤:
第一次:
(1)学生按5人一组进行搭建成功塔的比赛。
(2)限时两分钟。
(3)开始比赛。
(4)赛后,请搭得最高的小组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搭得最低的小组的学生说说失败的原因。
(5)各小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
4.我们遵守规则 4-1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2.通过身边最贴切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小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利用查阅报刊、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关资料,到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则。
(二)教师准备
1.设计问卷,了解学生情况。
2.抓住与学生学习生活最密切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和实践。
3.引导学生策划课后的宣传活动,并付诸实施。课时安排
1课时。实施过程
1.公布学生问卷结果,说说自己的看法。2.玩一玩游戏,体会游戏中的规则。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
交流查阅报刊、上网等方式查找到的相关资料,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则。4.引导学生策划课后的宣传活动,并付诸实施。5.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从小养成按规则办事的习惯,要有社会责任感。教学反思
5.我心中的老师 5-1老师教育我成长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形成尊重老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
3.从自己的真实经历出发,认识和理解老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事例。
(二)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教师教育学生成长的真实事例。
2.准备电教设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3.准备照片及《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曲录音。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刚入学时老师在校门口迎接我们时的情景。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在二年级入队仪式上宣誓的情景。
师:是谁带领你们宣誓的呀?
生:是大队辅导员。
师:对了。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几张照片。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我们班和三年级(2)班进行拔河比赛时的情景。当时是何老师给我们当的裁判。
生:这张照片反映的是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吹竖笛的情景。
师: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同学们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二)阅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第49页,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一遍课文。
(三)讨论:第一次见到老师时的印象及心情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第一次走进校门,见到老师的时候,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有知识,衣服特别整齐。
生:严肃、认真。
生:不像想像的那么可怕,挺和蔼的。
生:说话声音响亮,做事有条理。
师: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是不是也像课文中的同学一样?
生:爸爸、妈妈把我交给老师后就走了,我当时心里很害怕。
生:我开始也很紧张,可是看见老师冲我们笑眯眯的就不紧张了。
师:你还记得从你成为小学生以来,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吗?
生:很多,记不清了。
师:从同学们走进学校的大门开始,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包含着老师们的心血。
(四)指导学生朗诵课文
师:正像诗中描写的那样,老师把一个个爱哭的孩子,教育成有知识、懂道理的人。我也做过学生,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在竞选中队委时落选了,当时情绪非常低落,觉得委屈、没面子,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我的班主任周老师一边给我补课,一边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感到很温暖。从那以后,我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学习成绩提高了,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拥护。五年级时,我终于当选为中队长。直到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挫折时,我的耳边就会响起小学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五)召开“老师教育我成长”的故事会
师:我相信你们在与老师接触的过程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事例,下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每人讲一个老师教育自己成长的真实事例,大家听后进行评议,然后每组推选两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
师:这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是多么感人呀!老师用爱心、用行动哺育我们成长,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呢?
生: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生:我们应该热爱老师。
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不惹老师生气。
生: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
生:我们要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
生:我们要向老师学习,做一个有知识、品德高尚的人。
师:(教师总结)是的,同学们应该尊敬老师、热爱老师。我听了同学们的话很感动,我一定把你们对老师的深情,转达给全校的每一位老师。你们知道吗,作为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生能健康地成长。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会给老师带来快乐,希望你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快快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六)布置作业
1.开展实践活动。
(1)科代表和小组长负责组建11个小组,分别采访校长室、教导处、总务处、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四年级组、五年级组、六年级组、科任组、校办厂的老师们,并写出调查访问计划。
(2)各小组制定计划(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作为背景音乐),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遵守采访时间,讲礼貌,认真观察、详细了解在学校里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们的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下节课分组汇报。
第二课时
二、自主实践
1、谁知道教师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有教师节呢?
2、你最喜欢哪位老师,说一说你和他之间难忘的事。
3、阅读教科书第52—53页,说一说有什么感想?
4、个人制作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制作小礼物,送给我们心目中的老师。说明要求:第一,选择一位老师,班主任、科任老师,学校里工作的其他人都可以。第二,网上选择图片、花边,注意构图,大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计贺卡。第三,除了用电脑制作贺卡,自己动手制作也可以,想做其它礼物也可以,但一定是自己亲手做的。第四,在礼物上,写上一句话,应当是自己最想对这位老师说的。学生为老师制作礼物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可以与学生交流并提出带有导向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与他人合作完成,教师注意指导合作分工。
三、合作交流
1.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礼物在网上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若干,准备全班展示。
2.由同学们推荐的“最佳创意”作者介绍自己制作的礼物。3.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同学们评价。
4.总结:同学们一件件精美的制作代表了你们一颗颗真诚的心。我想,老师们要是收到你们的礼物,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5.想像一下,20年后我们的理想都已实现,当我们再次相遇的时候,我们会对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四、家庭作业把自己为老师制作的礼物拿给家人欣赏,讲一讲你和这位老师的故事。
四、家庭作业。把自己为老师制作的礼物拿给家人欣赏,讲一讲你和这位老师的故事。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你、我、他
主题一 我们生活在一起
1.邻里之间
教学目标
1、感受并认识邻里之间的交流、交往在人民生活中的普遍性。
2、形成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意识。
3、了解一些邻里之间友好相处的基本要求。
4、乐于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教学内容 P58——59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通过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一些在邻里之间的故事。
2、教师事先准备一、二个邻里之间的小故事,应当是比较常见和典型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提问引入本课的内容。(1)师:“同学们一定听过‘邻里之间’这个词,请大家说一说,‘邻里’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在学生发表的基础上解释:“邻里是指住在自己家庭附近的人们,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人们都有自己的邻里。”
(2)请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提问:“课文中的乐乐和小文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邻居,还有他们邻里之间是怎么相处的。实际上,每个同学也都有自己的邻居,不知道与书上介绍的是不是一样。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了解你们的邻居吗?在你和你的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在你居住的地方,邻里们相互来往吗?发生过什么样的联系?”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的邻居,也卡仪列举邻里间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交流和交往活动。
2、故事会。
将学生分成小组,讲一讲“邻里间的故事”。(根据课前学生对父母的访问所得,讲邻里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故事。)选出本组的代表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讲故事。
在每个代表讲完后,教师奖励其他同学发言,评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概括和提高。
(邻里之间交往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邻里之间的矛盾冲突使我们不愉快„„)
4、总结
师:“同学们的故事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听故事的同时,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邻里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挺重要的角色。那么,邻里之间应当怎样相处呢?怎样邻里关系能够使大家感到温暖、快乐?下节课我们要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导。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邻里,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邻里间的故事,大家对于这些故事发表了很好的看法。事实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邻里之间,邻里之间相处得怎样,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淋漓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2、小组讨论
提醒学生:可以参考课本。同时板书参考讨论题:
邻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邻里之间相互不交往行吗?
邻里之间在交流和交往应当注意什么? 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3、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鼓励和肯定邻里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彼此谦让等,尤其鼓励学生关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的意见。
4、小组制作。
在讨论的基础上,个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邻里文明公约”。教学反思
2.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知道哪些属于公益类设施和公用设施,哪些属于个人或他人财产。
2、体会保护家庭周围环境的益处,进而产生从小爱护家庭周围环境的情感。
3、能对保护家庭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学内容 61——66页 教学准备
课前利用放学或上学路上的时间,了解一下在自家周围有哪些公益设施、功用设施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邻里之间有哪些交往、邻里之间交往应注意什么以及如何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等他,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爱护我们的家居环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1-62。请大家边看边想,在你居住的地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2、自由讨论。在讨论之前,板书下列问题:(1)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2)人们(包括自己)有什么感想?(3)人们采用了什么办法解决问题?(4)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学生自由发言,对教科书61-62页所表现的事情做出说明。
3、模拟表演
师:“人们的家居环境,还要靠自己来爱护。可是就想教科书上所呈现的,邻里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办/下面我们要开始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活动来寻找爱护家居环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的活动就是模拟表演。”
板书或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步骤,逐一向学生解释。
(1)选择情景 可以是教科书上呈现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的事例。(2)小组讨论 提出此解决的方法,并通过表演告诉大家这个办法是什么?(3)各个小组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将学生分成小组,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活动。
4、教师总结
表扬和鼓励学生,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教科书62页“我的看法”。教学反思
主题二: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深入地认识生活在他们周围的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特点。
2.学生自主地体验劳动者的劳动艰辛,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他们尊重劳动者的情感,树立对职业、劳动的正确看法。
3.培养学生养成尊重各种职业的态度,懂得感激从事各种劳动的人们。课时安排
1课。实施过程
(一)交流
1.谈话引入,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
师: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前一段时间,同学们分小组了解了一些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人的工作,收获很多。大家还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照片、图片、文字等形式记录了下来,布置了自己的展板。今天,就请你们把自己的收获告诉大家。
2.提出要求。
师:现在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当讲解员,其他同学做补充。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告诉大家,并且要及时解答大家的问题。其他同学在参观时要仔细看,认真听,有问题要有礼貌地提问。看看哪一组的内容最丰富,给你的帮助最大。现在开始吧。
3.对换交流,强调要求。
师:听了第一小组的介绍,你了解到了什么?相信第二小组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报社组:
(1)你们了解编辑出版报纸的整个流程吗?
(2)你们知道报社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完成一份报纸的?(3)这次调查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报社组的展板内容相当丰富,有制报程序,有广告部、发行部、采访部、编辑部、综合部等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调查表。调查中,采访报社工作人员的照片等十分抢眼。活动中,学生对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很感兴趣,教师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细心、认真、勇敢、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环卫组:
(1)你们小组的同学与环卫工人一起劳动过,有什么想法吗?(2)环卫工人一天要完成哪些事情?
环卫组的同学有过亲身体验,因此感受较深。在交流中,有些学生认为环卫工作太脏、太累,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环境给自己带来何种心情,从而懂得尊重他人劳动。并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具有在公共场所注意保持清洁的公德意识,以减轻环卫工人的负担。
学校组:
(1)你们经常和老师在一起,但你们知道老师除了上课,平时还要做哪些工作吗?(备课、查资料、教研、开会、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回家还要做家务„„)
(2)你们觉得没有老师行吗? 社区组:
(1)你们知道居委会的叔叔、阿姨平常做些什么?(2)你觉得他们工作辛苦吗? 公安组:
(1)警察叔叔每天处理哪些工作?
(2)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二)交流感受,深化体验 师:通过参观和交流,你了解了哪些叔叔、阿姨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觉得报社里的校对很累,每张报纸都要修改到没有一处错误为止。生:环卫工人清扫的时候不能落下垃圾,而且不能让垃圾掉进下水道。他们的工作真累。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不乱扔东西。
生:老师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是为了把我们教育成有知识的人。
生:以前我们家一拿到社区的宣传单,就把它扔了,以后我一定要叫爸爸先看清楚,并要帮助居委会做宣传。
生:警察叔叔真辛苦,有时连续加班,他们的忙碌是为了人们生活的安定。
(三)课外延伸,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劳动
师:你们的想法真好,怎样让你敬重的叔叔、阿姨知道你们的想法呢?就请同学们想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自愿结成小组,用他们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方式观察了解社会,了解各行业人们的工作情况。他们能认真学习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优良品质,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以对照,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整个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兴趣浓厚,起到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作用。有的学生在调查中虽然碰到一些麻烦,但也从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所以,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题三:爷爷、奶奶好
教学目标:
1、了解爷爷奶奶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到自豪的同时增进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关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尊老敬老是社会文明的一种风尚,我们还应尊敬社会上的其他老人,让每位老人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3、养学生收集和运用资料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 1.收集爷爷、奶奶年轻时和年老时的照片,全家福照片以及和孩子在一起时拍的照片。
2.调查爷爷、奶奶年轻时最令你佩服的一件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对爷爷、奶奶进行采访。通过采访,你都知道些什么?你想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
2、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过渡:同学们,老师感觉到,你们不仅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且也很为他们感到骄傲。课前,老师和大家一起进行了“夕阳风采回顾”的调查活动,大家通过多种方式,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时所从事的工作以及他们为家庭、社会作出的贡献,从中知道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夸夸他们。
(三)夕阳风采回顾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发现事例。
2、请学生代表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故事”(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照片和人力资源)。
3、总结过渡:同学们,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感动极了,无论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是军人、教师、医生,有的曾经担任过领导工作,有的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还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但他们都为社会、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更为自己的家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过去,他们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的爸爸、妈妈,如今他们又把自己全部的爱献给了我们,无怨无悔地照顾我们。同学们,你们说,如此可亲可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尊敬吗?不值得我们去爱吗?让我们再一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再次深情的说一声:“我爱爷爷奶奶、我爱外公外婆。”
(四)学生探究活动
1、引导观察:如今,他们走过了人生漫长的道路,现在已到了晚年,他们无论是在外貌上,还是在身体上、行动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们注意到了吗?(让学生结合照片再看看说说身边老人的变化)
2、小结:是啊,岁月已无情地在他们的身上留下了烙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老了,但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他们永远不老的是的一颗心,一颗爱我们的心,他们永远不变的是对我们的情,对我们发自内心的深深的爱。那么,作为他们的晚辈,我们是否能明白他们的心呢?猜猜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最需要什么呢?
3、学生自由发言。
(五)内容拓展
1、谈话:同学们,老人是我们这个社会功不可没的重要群体,现在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尊重老人、关爱老人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为此还专门设立了老人的节日。
2、课件:你知道吗?(请学生大声地朗读)
3、说说我国的老人节。
(六)创意策划
1、同学们,老人节应该是全社会老人共同的节日,我们除了为我们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庆祝节日以外,还应该尊敬和关心身边的其他的一些老人,比如我们学校的退休教教师和至今还在教育战线上发挥余热的老教师,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社会上的我们不认识的老人,还有那些因为失去了亲人只好在福利院或老年公寓安享晚年的老人们,你觉得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设想。
(七)总结谈话
1、同学们,你们的设想很有创意,当然老师更希望你们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在关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同时,也多点关爱给身边的其他老人,真正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我们的真情给他们带来快乐,用我们的爱心让他们得到幸福,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八)活动延伸。
在老人节来临之际,组织部分学生到敬老院去看望生活在那里的老人们。教学反思
主题四:友爱残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需要; 能力:懂得残疾人应当得到尊重和帮助的原因
态度: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教学准备:
1、模拟活动所需要的简单材料。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残疾人生活体验,分别选取“盲人”、“哑巴”、“肢残”作为体验对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情感导入
T:房子加上爱就是一个家,阳光加上鲜花就成为孩子的生活。可是同学们是否知道,是否留意到,同一片天空下,还生活着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残疾人。
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T归纳:“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能讲讲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请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
二、走近残疾人,情感深入
1、T: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就是我们本地海盐也有许多残疾人,你们知道残疾人面临着什么困难与痛苦?(老师点击课件:出示有关残疾人的统计资料和生活情况)师生交流
S1:盲人什么也看不到,他们不知道世界有多美丽。
S2:聋哑人听不到,心里明白可又说不出来,那多急啊。
S3:腿残的人只能靠拐杖,轮椅走路,如果是小朋友的话,就不能蹦蹦跳跳,跟我们一起做游戏,他们看到我们做游戏一定是很羡慕,也一定很痛苦。
2、模拟体验
T:是啊,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延展自己的人生。今天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活动,分别来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课堂体验5分钟:
“盲人体验”--到指定地点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哑巴体验”--老师讲过一位聋哑儿童受委屈,让扮演者“辩解”,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
“肢残者体验”--请手臂残疾扮演者穿衣服,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模拟体验后,同学们纷纷谈感受: S1:生活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真是寸步难行,我5分钟也受不了,盲人一辈子这样真是太痛苦了。
S2:哑巴人受了委屈,都不能辩解。心里明白,可说不出来,无法表达,真是太不幸了。
S3:一只手做事情真是太不方便了,就连穿一件衣服这样简单的事也变得很困难,刚才我是用嘴巴帮忙才穿上衣服的,还没有扣完纽扣时间就到了。
S4:今天我才体会到残疾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以前我还嘲笑过''同学用左手写字(班上有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同学,右手右腿残疾的),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我伤害了她,以后我不会这样做了,我会主动帮助她。
3、现在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三、感受坚强,情感升华
1、残疾人是怎样面对他们的苦难与痛苦? 课件: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同龄人——成洁; 自强不息的日本青年——乙武洋匡; 乐观顽强的著名体操运动员——桑兰 „„
2、小结: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有一位残疾朋友就曾经对着整个世界大声宣告:‘我是残疾人,但我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3、我们可以做写什么?
四、课堂活动,情感延伸
1、情景创设:让我们一起去亲近大自然。要求完成:(1)帮助肢残者穿好衣服;
(2)帮助盲人介绍今天的天气以及看到的景象;(3)帮助哑者表达心中的感受;(4)完成“人与人互相帮助“的美丽篇章。(把小组合作的动人情景进行描述。)
2、小组合作进行交流。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并遵守特殊的活动规则。
3、让我们把我们的体验告诉爸爸妈妈,告诉爷爷奶奶,告诉身边美意个熟悉的人;让每一个人都来关心残疾人。因为我们同在蓝天下。
4、音乐《爱的奉献》
2.天天助残日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中各种各样为残疾人折纸的设施,以及残疾人的做法。
2、体会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心。
3、增进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树立尊重并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教学准备
准备一些介绍残疾人设施个放大图片,范围可以广些。教学活动
1、启发。师:“在我们的身边,生活找许多残疾人,他们要像我们正常人一样地学习、工作生活,要克服许多我们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上节课,通过模拟活动,同学们已经有了一些感受,因此我们要尊重、关心他们。
2、自由讨论:P81
3、小组探究。
“全社会都哟帮助残疾人,那么我们小学生能够作些什么?“
4、全班交流
5、总结。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和社区
第一课 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
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校园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3)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2)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3)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4)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可以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1)给出研究课题: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2)请学生分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
3)教师分别对各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生。4)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为了实现当教师的理想,曾经就读了哪些类型的学校。学生谈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曾经上过哪些学校。
第三课 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
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 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 二 社区里有什么
1、说说字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三 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四 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你的邻居们有干写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五 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小结: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
第二单元 我在学习中长大
第一课 我学会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 顾。)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昨天,我就看见李明同学会做栩栩如生的燕子,丽丽同学做了很漂亮的书签,还有没有同学比她们更厉害的?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a)电脑出示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电脑逐一出示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板书设计 学习有苦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
89101112***8192021222324-
第五篇: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家庭、学校、社区
第一课
我爱我的家
教学目标: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2、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3、通过学习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家庭温暖,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教学难点:
了解家庭的过去,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课程准备: 1、教学课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曲《可爱的家》,让大家猜猜这是什么曲子,会唱的一起唱。2、听教师朗诵一首诗歌:《我爱我家》
3、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关心照顾下健康成长,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现在请我们的同学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二、认识自己的家庭
1、让两名同学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和家居环境。
2、谈话,让学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点,每个家庭也各有特点,不同地区,人们的家居和生活习惯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时候最想家
1、看图说说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他们为什么想家。
2、说说你什么时候最想家,为什么?
四、有家感觉真好
1、看照片评价照片中的小孩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2、教师给学生介绍自己也有一个温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况,谈谈自己对家庭爱的一些体会和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关爱下成长的。
五、我爱我家
1、请学生用彩笔在教材上画自己家居的外观或内景,或者把家居的特点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动。
2、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并让他说说怎样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张剪贴画,贴在墙上;将零乱地房间收拾干净、整齐。
3、同学们各抒己见:我们应该用什么行动去爱我们的家?
六、讲讲我家历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师先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2、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在小组或班级中汇报,也可以将找到的照片和实物向大家做介绍。
3、交流一下调查后的感想。谈一谈,自己从中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4、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谈我的烦恼。
1、教师:家庭是温暖的,是我们快乐成长的摇篮,是我们避风的港湾,但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学也会遇到过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烦恼”,现在,请我们的同学说说心里话。
2、让学生自己谈谈与父母发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决的。大家互相交流解决矛盾的经验。
3、教师设置三种选择,学生先选其一,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他们;爸爸妈妈有时对我不好,我还是爱他们;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4、选读一位学生的习作,宣读。
八、小结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行动来爱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人吧,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温馨、更加美满!
第二课、我们的学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2、通过观看学校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产生“我也要为校争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教学难点
从校园文化中,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产生为校争光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学校的展板、专栏、文化墙、校园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图片。
2、收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学校的照片。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播放歌曲《校园中的喜悦》
2)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你们喜欢学校的生活吗?
(二)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看图片,了解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参加学校活动的纪念品,回忆自己参加的学校活动,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
3)讲一讲对自己印象最深的学校活动。
(三)校园文化探秘
1)将学生实地了解到的本校的校园文化写成一个小报告。内容可以为“校园文化面面观”、“我最感兴趣的一角”、“我给校园文化的寄语”等几方面展开。2)小组讨论,学校设计这样的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3)“小小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动手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并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
(四)我给学校写历史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访问学校成立至今的历程,学校历年来取得的成绩,优秀学生、模范教师的事例。
2)多种形式向全班同学汇报各组收集的资料。
3)大家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畅想学校的未来可以是怎样的。
(五)学习研究活动
1)给出研究课题:不同地区的学校;不同时期的学校;不同类型的学校。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学习小组,开展研究学习。
2)请学生分组依次上台进行汇报交流,介绍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
3)教师分别对各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生。4)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为了实现当教师的理想,曾经就读了哪些类型的学校。学生谈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曾经上过哪些学校。
第三课 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2体验社区里的功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3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4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 一
谈话引入课题
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
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 二
社区里有什么
1、说说字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
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引导学生尊敬,感谢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4、小小聪明泉:我们应该这样保护使用这些设施呢? 三 社区里发生了什么变化?
1、比一比:社区里多了什么变化?
2、你喜欢这些变化吗?为什么?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变化 四
社区的日常生活
1、说一说:自己平时都在干些什么?早上,中午和晚上。你的邻居们有干写什么?
2、你觉得生活得开心吗?为什么?感受社区带来给我们的快乐。五
归纳总结
1、说说自己的家是在哪种社区?
2、你眼中的城市社区是怎样的?农村社区呢?
3、比一比:城市社区和农村的不同之处。
4、城市社区和农村的相同之处。
小结:社区虽然不同,但生活环境都不断改善,这里共同的我们的生活必定会更加幸福电脑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再展开谈话,引入话题
第二单元 我在学习中成长
第一课 我学会了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展示,了解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体味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高兴。
2.感受学习有苦也有乐。没有最初的失败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在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愿意尝试新的学习。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学习有苦也有乐,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成功了不要骄傲,失败了不要放弃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关键点: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制作成就窗和荣誉窗。(每个同学找出这两年做过的手工或画的图画;这两年获得的奖状或奖品,布置成长回 顾。)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干,昨天,我就看见李明同学会做栩栩如生的燕子,丽丽同学做了很漂亮的书签,还有没有同学比她们更厉害的?
(二)学文明理
1.请同学说说自己学会了什么。
板书课题:我学会了
a)电脑出示课文P26-27插图,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重点请同学说说做凉拌菜的过程。表演一下买文具。)
b)为了能更好地表现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我们进行“成语接龙”比赛,看谁接得最快最好?
c)太精彩太紧张了,我们唱一首歌来轻松一下。
d)教师小结: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增多了,本领增长了,比过去更懂事了。
2.电脑逐一出示课文P28-29的插图,学生介绍:
a)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挫折?
b)你是怎样坚持学会的?
c)你认为是什么使你成功的?把你学习成功的经验介绍给我们,让我们学习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d)成功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e)成功的快乐只有谁才能得到?
f)教师小结:学习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苦也有乐。只有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三)教学延伸
1.我们来看王楠、马琳、李菊、白杨等等乒乓球名将登台领奖的图片。
2.我们当中也有许多同学是练乒乓球的,讨论一下:谁能说说这些名将为什么能夺冠?(勤奋、不怕艰苦、不怕失败等)
3.大家谈谈:他们是怎样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全世界的面前的?(不怕困难,不怕失败,坚持不懈等)
(四)深化导行
1.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
2.交流交流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乐趣。
3.教师深化教育:学习有苦也有乐。成功只属于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人。
(五)总结
1.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把你第一次做成功的一件事的过程写下来,让同学们学习。板书设计
学习有苦有乐 }成功 不怕困难
第二课 向“谁”学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学到很多东西;
2、感受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行为目标:
懂得在学习中谈讨学习方法,感受学习方法和途径的多样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1、懂得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学习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2、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3、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愿意学习别人的好经验。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学生“学一学”“做一做”所需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a)让学生在3分钟内用纸做一件手工艺品。
b)提问:你们刚才所做的手工艺品是向“谁”学的?
板书课题:向“谁”学
(二)文明理:
1、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课外你都学到了些什么?都是向谁学的?
2、同学们都在课外学到了很多知识,除了向他人学以外,还有很多途径让我们学到知识。
3、电脑出示课文插图(P31-P32),学生说说他们从什么途径去学习?
4、教师小结。
5、齐声朗读课文P31方框的内容。
(三)教学延伸
1、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学做纸鹤。
a)告诉学生歌中的小女孩为了救一只鹤而牺牲的事我们也要学小女孩那样有爱心,今天大家齐手学做纸鹤。
b)分小组,每人叠一只纸鹤,看看谁的纸鹤做得好。
c)请做得好的同学教教其他同学,大家也可以相互学习,再叠一只纸鹤看看有什么进步。
d)各组找出组内叠得最好的一只纸鹤进行比赛。并请做得好的介绍他们是怎样互相学习,取得进步。
2、我也参加讨论
a)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仿照图片,分小组讨论在生活中你向“谁”学会了什么?
b)班内共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我们主要的学习途径。
c)齐声朗读P32方框的内容。
(四)深化导行
1、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结合插图,想一想、说一说,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板书:留心观察 善于思考学到很多东西
2、齐声朗读课文中“记一记”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在课后,全班同学应多做学习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学会更多的东西。
板书设计:
向“谁”学 留心观察 学到很多东西 善于思考
第三课 做学习的主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学习要肯于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
2、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3、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重点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难点
肯动脑筋,不怕困难,掌握克服学习中各种困难的一些方法,并体会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愉悦。
四、教学关键点
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集中精力学习。
五、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实物投影
3、录音机
4、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并分析其原因,以便有的方矢地进行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导入
1、播放故事《龟兔赛跑》
2、问:听了故事后,你觉得龟为什么能跑赢兔呢?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学习呢?
板题: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文明理
1、交流学习经验
(1)学习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应怎样做?
以“冬冬的烦恼“为内容讨论
假如你是冬冬,你会怎么做?假如你是冬冬的同学,你会对冬冬说些什么?
(2)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中遇到过的困难和烦恼,再分分类。
(3)讨论:
①对不认识的生字,看不懂的文章应该怎么办?
②对自己不爱学习又必须学习的课程应怎么办?
③学习做某件事,总是做不好,怎么办?
(4)用图形式加以说明、延伸。
(5)小结:
我们在学习中也遇到过烦恼,但是只要动脑筋、想办法,总会克服困难的。
(三)抓紧分秒,做时间的小主人
1、争分夺秒。
①抄写生字,5分钟后检查学生所写的字数。
②抄写课文,5分钟后检查,让学生说一说,对比一下与所抄生字有什么不同?
③让学生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2、分组讨论并说说自己在学习,做事时通常会出现的低效率问题,大家一起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是什么?
3、对照图片,说说有什么办法使小丽做事更快些?
4、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有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才能有效率。
(四)教学延伸
1、出示一系列的活动内容,让学生想 一想,该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呢?
(1)、星期六,小军需要做以下的几件事:
画画儿、做作业、看电视、买文具、看课外书、踢球
(2)、王小明每天放学回家,都必须完成以下家务,-需要分钟,故此,对他如何进行复习有一定的影响,请大家帮帮他。
扫地5分钟,淘米3分钟,烧开水9分钟
煮饭10分钟,喂鸡5分钟,洗茶壶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给小军出主意。
各组互相交流,并说说各自的理由。
(五)深化导行
1、小小辩论会
小芳放学回家,感到有些疲倦。但是,她想起妈妈常说的。回家后先要做作业,于是她打开了作业本,可是,写了一会儿,有些写不下去。她有两种做法:(1)、坚持写下去;(2)、先休息一会儿再写。
你同意哪种做法?
2、小小故事会
(1)、事先让每个学生找一找有关学习方面的故事。
(2)、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开个小小故事会。
(3)、小组选出其中一个大家都喜欢的故事,编成小节目,在班上交流。
(六)巩固练习
图时间老人的礼物
(1)、钟姑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2)、如果这样下去他俩各会怎样?让我们不故事续下去。
(七)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齐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布置作业
课后总结一下自己今后如何合理地安排和利用学习时间。
板书设计:
三、做学习的主人 学习不怕难 合理安排时间
第四课 大家都在学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周边大人们学习的情况,感受当今的社会是学习的社会,学习将伴随人的一生。
2、感受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学习就会落伍。
3、在观察中找到身边的榜样,并从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中受到鼓舞。
二、教学重点:
通过看图,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断地学习,接受新鲜事物。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大人们“学而不厌”、“学习不止”的精神。
教学关键点: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珍惜时间,抓紧学习,掌握更多知识和本领。
三、前准备:
a)教学课件。
b)要求学生做好调查,家里的人近两年来新学到什么知识和本领,现在又在学什么?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检查调查结果。
(学生都说出家里人近两年新学到的知识和本领,教师以一个学生小明家为例,向同学们展示一下。)
2、电脑出示课本40~41页的八幅图,每幅图都有旁白说明
3、小组讨论:他们都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学习?
4、引出课题:大家都在学
5、师说:小明爷爷是一位种田能手,很多事情都干,是村里有名的能人。现在,爷爷遇到了新问题。电脑出示书中42页的三幅图。
6、教师小结:通过过去是劳动能手,今天却遇到了新问题,说明了社会进步真快呀!天天都有新变化。大人们在抓紧时间学习。我们要和他们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
三单元 我和规则交朋友
第一课 规则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的道理,人人要自觉遵守,能在讨论、调查的基础上,学习发现生活中的规则。
2、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
3、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评和劝阻。
二、教学重点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的关键:
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确规则的意义及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
(2)收集有关遵守规则的图片。
(3)设计一个小故事,内容为小学生到公园或某一公共场所活动。如:大部分同学按规则的要求去做,一些同学有违反行为,把冰棍纸扔在地上。或做游戏的时候不排队,爬到文物上照相或在文物上乱写乱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要求我们要讲规则的,遵守规则的,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规则在哪里
(三)、学文理:
1、找
一、两个学生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游戏。
2、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同学们在做游戏,一边看,一边想想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
3、看后提出问题:
(1)、游戏中有什么规则?
(2)、没有这些规则行不行?
(3)、同学们做游戏时有没有遵守规则?
(4)、如果不按规则做会怎么样?
4、教师小结:
做游戏要有规则,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同学们除了做游戏要有规则之外,哪儿还可以找到规则呢?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他们是怎样找到规则的。
6、电脑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讲讲大家是怎样遵守规则的。
7、认识和遵守规则。
(三)、教学延伸
1、出示有关规则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规则的意义,明白到社会中,家庭生活中,学校中都要有规则。
2、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遵守规则的,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不遵守规则有什么害处?
(四)、巩固练习
出示问题,大家讨论,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过马路时没有走人行横道。()
(2)小红在排队买电影的时候看见了很多人,他不想排在后面,向前面的朋友小花挤挤眼睛,想排到她的面前去,小花摆摆手,说: “不行。”()
(3、)上课的时候,张伟争着举手发言,得到老师同意了,他站起来回答。()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齐声朗读课文中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规则在哪里 家庭生活中
学校生活中 都有规则
社会生活中
第二课 规则有什么用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3、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二、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规则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熟悉本校的规则,并能对制定这些规则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认识、评议。
教学关键点
引导学生把遵守规则从外在强制性行为转化为一种自觉需要。
三、课程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规则作用的典型正面反面事例
c)课堂游戏所需的三个小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a)介绍一位新朋友扬扬,并和他一起唱《文明用语》这首儿歌。
b)这首歌告诉我们对待客人要怎么样呢?(有礼貌)对客人有礼也是规则,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规则有什么用?
c)同学们,我们知道,交通有规则,待人接物有规则;游戏有游戏的规则,比赛有比赛的规则,规则无处不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d)有些同学可能会想:“定这么多规则干什么?真烦人,玩要被管,吃要被管,买东西也要被管,一点自由也没有!”我们的新朋友扬扬现在心里头也正这么想呢!
(二)活动一(没有规则行不行)
a)引导学生看图,说说没有规则行不行?
b)小结:古人说“无规则不成方圆”,可见规则由来已久,我们的工作、生活是离不开规则的,没有规则,这世界就乱套啦!
(三)活动二(给规则分分类)
a)规则多种多样,指导同学们看图,说说各种不同的规则
b)看图,参与讨论学校有哪些规则,完成表格,评讲。
(四)活动三(规则有什么用)
a)看图说说规则的作用,重点指导观察图的对比,体会遵守规则的好处。
b)现场采访:
指名分角色读50页小同学的话,按要求进行现场的讨论采访,完成51页表格
c)各抒己见
提要求,让学生积极发言,向学校提意见。
小结:老师会把你们的意见收集起来向学校反映,学校也会把合理的建议作为参考,完善我们的校园规则,你们说好吗?
(五)游戏“击鼓传球”
a)先说游戏规则,再开始游戏。
b)在游戏过程中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适时点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作用。
c)游戏结束,出示小扬扬语录2:以前我讨厌规则,现在我觉得规则是帮助我们的好朋友!
(六)小结延伸 a)讲故事《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规则,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越是危急关头,越要遵守规则。
b)结合学校的一次防火演练加以举证自觉遵守规则的可贵。
c)现身说规则: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违规带来的恶果,谈谈感想。
第三课 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一、教学目标
1.试自己制定规则,体会规则是大家制定的,或是在征得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由相关部门制定的。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来共同遵守。
2.懂得遵守规则靠自觉。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尝试自己制定规则,从中知道大家定的规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懂得假如不遵守规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教学难点
明白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考虑别人的利益,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a)教学课件
b)搜集有关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
a)出示教材插图
b)提问:看了这幅图,你们知道什么意思?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时,你想到什么方法?板书课题: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二)学文明理
1.出示教材插图,想:同学们怎样制定规则?制定了什么规则?
2.结合教材上的事例,让学生总结规则是怎么制定出来的。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定规则?(出现矛盾,要协商解决矛盾,需要定规则。)
(2)在规则中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数人的利益,要公平,还要易于操作等。)
(3)规则需要得到谁的认可?(大多数人的同意。)
3.假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班,我们会怎样定规则
4.举出本班看图书情况汇报混乱的现象的例子。
(1)让学生讨论,制定看图书的规则。
5.小结: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互相协商,定一个大多数拥护的规则。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大检查都要遵守。
(三)活动天地
1.提出:什么是“我理想的班集体”?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果。
2.根据刚才的讨论,找找班里哪些地方还不够理想。(让学生从改进自己班集体的角度查找班里的问题)
3.针对班里出现的问题,大家共同定个班级公约。
(1)学生自由提出班级公约。
(2)共同讨论提出的公约符合不符合班里的实际。
(3)选取符合班里实际,大多数人拥护的,作为班中的公约。
(4)把公约抄写好,贴在墙报上,说一说自己是否能做到。
4.教师小结:
(四)深化导行
1.出示一些学生不遵守规则的图片,提问:为什么有些时候,明明知道规则要求,但没能自觉遵守,是什么原因?
2.引导学生讨论图中几个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3.想一想生活周围有没有这种情况?当别人没有按规则做,影响到你,你是怎样想的?
4.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因违反规则而影响别人的情况?
5.教师小结
(五)教学延伸
1.看图片:违规造成的恶果。
2.说说生活中、学习中违规造成的恶果的事例。
(六)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教师:在集体和社会生活中,不能只图自己一时快乐,还有考虑到做事的后果,遵守规则与大多数人利益有关。
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课 我是谁
一、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出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
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在集体的任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
体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教学关键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三、课前准备
课件、相片、调查报告
四、教学过程
(一)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我是谁?”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区里,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2、设置场景,让学生说说“我是谁?”
(1)在学校里。
(2)在商场里。
(3)在家里。
(4)在公共汽车上。
3、身边的人是谁?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二)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
引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1、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
2、小组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
3、小组表演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
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
表演场景:
(1)秋游动物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3)乘车去清晖园。
(4)去超市购物。
课题在电脑出现
图片: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在各种地点的图片
声音:背景音乐
文本:各种场景
各种地点的图片
(5)去剧院看电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
4、师生合演
表演的场景是文具店里,教师是售货员,学生是顾客。
表演后,学生评价。
5、角色互换
(1)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顽皮生、家庭困难生等。(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学习退步,你会怎样做呢?
(三)小结
师:同学们能干,评价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一个小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一个小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 在汽车上 乘客 我是谁 在商店 顾客
在学校 学生
第二课 我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情感目标:
1、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
行为目标:
1、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2、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电脑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
板书设计:
明白责任
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
我的责任 该做什么 自己不会的事学着做
找找岗位
第三课《我能做好》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第三节“我能做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和大家一齐上一节节品德与社会课,第一次和大家在一起上课,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生 1 :讲课声音大。
师:我说话后面的同学能不能听到?
生:能听到。
师:看来这一点我已经做到了。
生2:温柔一点对我们。
师:我是一名男教师,太温柔了你们觉得好吗?
生:会不太舒服。
师:我会尽可能做得好一点的。
生3:我们希望你严厉一点。
师:严师出高徒吗。大家给我提了这么多的要求,我就用四个字来回答你们。(师板书:我能做好。并让学生齐读一遍课题)那你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1:回答问题声音大。
师:对,你已经做到,回答问题时就这样。
生2:遵守纪律,不能做小动作。
师:这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问所有的同学)你们能做到吗?
生:齐答,能。
生3:认真听讲。
师:你一定会做的很好。
师:说到就得做到,能做到我们就应该做好,你们能做好吗?
生:我能做好。
二、(活动一)学校的事、班级的事怎样才能做好
师:有三位你们的老朋友一直想再次见到你们,我今天就把它们带它们来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想知道。
师:请看大屏幕。(教师出示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文《天鹅、梭鱼和大虾》图片)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能再给大家再介绍一下这幅图片?
生:(很详细地把这幅图片介绍了一遍。)
师:(对这个小解说员说)你解说的非常详细,解说员的角色你扮演得很好。(对所有的学生说)这个问题还没能解决,大车还在原地没有动,为什么?
生 1 :因为他们劲不往一处使,所以拉不走。
生 2 :因为他们不齐心协力,所以办不好事。
师:他们虽然都尽了自己的力量,但是还是不能把车拉走,就是因为他们不能好好的合作,要是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能不能齐心协力的把任务完成好呢?
生:齐答“能”。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今年水灾非常严重,许多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都无家可归 那么我们就来做一个盖房子的游戏,希望我们的小伙伴们早日住进新房子,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每个小组完成一所小房子,我们既然有这么多小组,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那一组完成的最好、最快。(学生积极性都很高)
师:既然要比赛我就要有监督员,我们需要一个小组当监督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哪个小组能完成这个任务。
(各小组都纷纷举手,教师选择一个小组)
师:大家说一说监督员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监督员呢?
生1:公平,公正。
生2:严格,认真。
生3:不能有私心。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对小监督员们说)你们能做好吗?
小监督员:我能做好。
师:下面就有请参加比赛的小组长到我这里领取建房子用的材料。(教师让小组长站成一排)听第一个任务:拿好材料,回到小组中要每个组员手中都有一样盖房子的一种材料,马上行动看哪个小组第一个完成,完成任务后立即坐好。
(学生紧张分配,很快完成。教师把房子的模型贴到黑板上。)
师:你们每个小组要建一座和这座一样的小房子,贴到黑板上,现在各组长请在组内讨论一下每位同学的先后顺序,讨论完成后就带领本组同学到前面站好。(教师这时到监督员小组中讲明,监督员要看好比赛过程,对不遵守规则的小组给予处罚)
(各小组都到前面站好后)请记住,只有第一名同学回来把胶水放到你手中后你才能继续完成盖房子的任务,如果早上去就会被小监督员们处罚,再重新开始。各比赛小组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监督员们到位了吗?(到位了)好,我宣布比赛开始。(学生紧张比赛,监督员们认真执法。)
(见学生全部完成任务后,监督员也选出了冠亚军)
师:首先祝贺我们每一个小组,你们用你们的双手完成了小组交给你们的任务,献出了你们的一份爱心。下面有请我们的冠军小组站起来和我们见见面。
师:我现在是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来采访你们。你们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小组长:我们心情特别好,因为我们取得了冠军,也为灾区小朋友盖好了一座小房子。
师:其它同学有没有问题要问一问他们呢?
生1:我想知道你们为什么会这么快的完成了这项任务。
冠军组员:因为我们都团结。
冠军组长: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速度都很快,所以就完成的非常快。
生2:你们的房子为什么有一点歪呢?
冠军组长:这个问题得由我们的某某同学来回答你。
某某同学:因为我们太着急了,所以完成的不太好,以后我们一定会盖个更好的房子。
师:我也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你们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是谁的功劳。
冠军组长:是我们小组每个同学工同努力取得的。师:你们认为呢?(面对所有同学问)
生:对。
师:有请冠军小组的同学坐下,下面有请我们的亚军小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来采访一下亚军小组。
师:我想知道你们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满意吗?
生1:还可以。
生2:不太满意,我们应该拿冠军。
师: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冠军吗?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帮助他们想一想。
生1:他们必须团结。
生2:他们必须每个人都快一点,才能取得冠军。
师:通过我们的比赛和我们刚才的采访,你们知道一个集体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怎样做呢?
生1:集体中的每一个人必须都努力才能取得。
生2:团结就是力量,要每一个人都团结才行。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刚才我们一个小组是一个小集体,那我们的班级就是一个大集体,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的班级以前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都取得过什么好的成绩呢?
生1:运动会上我们取得了总分第二名。
师:总分第二名,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都有谁参加了请举手。(学生有一半举手的)
师:(叫一名举手的同学)你参加了什么项目,取得了什么名次?
生:我参加了长跑,没有取得好成绩。
师:没关系,重在参与,下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师:(叫了一名没有举手的同学)你没有参加运动会吗?
生:是。
师:那你有没有给他们加油呢?
生:加油了。
师:那你就是拉拉队员,你也一样参加了运动会。这样大家再想一想,都有谁参加了运动会。(学生都举起了小手)还有什么好成绩,快快告诉我吧,我很想知道。
生:考试全学年成绩第一名。
师:这可真是个非常好的成绩。你们都参加了吗?
生:参加了。
师:这是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还有吗?
生: „„
师:以前我们都取得过这么多的好成绩,现在我们又知道了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相信今后我们的班级会变得更加出色。那就让我们一起对我们所有的同学 和 老师说:在学校我们能做好!(师引导学生看板书齐读)
三、(活动二)家务事怎样做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得很好,可是有些同学一回到家中便又成了小皇帝,不仅家长交给的任务不能完成好,而且连自己的事都不自己做。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小玲和小强是是做家务的?请大家打开书,看66页和67页内容。看完后马上坐好。(学生自主看书,教师巡视)
师:看了书上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生1:小玲做得好,小强做得不好。
生2:我们应该向小玲学习。
生3:我要对小强说,你以后不要再马马虎虎的干家务了。
师:你在家做过什么家务事吗?
生1:我在家扫过地,洗过碗。
师:你洗过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怎样才能把碗洗干净呢?
生1:(很详细地说出了洗碗的过程)
师:看来你在家一定经常帮家长做家务,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生2:我还帮家里洗过衣服呢。
师:这么重的家务活你也干过,真了不起。
生3: „„
师:有些同学以前在家里没有干过家务活,但他听到了我们其他同学都干过家务活,他今天回到家中也一定会做一件家务活的,如果是你,你打算干什么家务活呢?
生1:我要做洗碗的活。
生2:我要自己洗袜子。
生3:我要把地扫干净。
师:相信你们能够做好。那我们就从今天开始每天都做一些家务事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回到家中就对我们的家长说:家务事交给我们,我能做好。(师:引导学生看板书读)
四、(活动三)社会调查汇报
师:在我们的学校和家庭之外还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天空,那就是我们的大社会,现今的社会每天都在发展,同时每天都会对我们有一个新的要求,下面就交给你们一个调查任务:请大家看大屏幕(到社会中去观察,去发展,了解一下社会中的每个场所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怎样做才能做好?)我们要以一个小调查员的身份走进社会中,你们能完成好这个小调查员的角色吗?
生:我们能。
师:记住千万要注意安全,下课。
互动反思:
没有快乐的成长是畸形的,没有自信的成长是迷茫的。本次教学活动我作了如下尝试:、重组师生角色,教师成为本次活动的设计者、开发者、组织者,协调者。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程,以平等开放的心态与老师同学交流,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自信心得到了升华。、扩大学习环境,利用现代化的手段使课堂教学范围扩展到了社会、家庭中。改革了学习方式,交互式入开放式的动态学习方式有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调整了学习过程。本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具体的环境中学生自我体会、自我升华。5 优化评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我用不同的赞美语言对每一名学生不同的评价,学生体会到尊严,享受着被人认可和欣赏的快乐。
评析:
“我能做好”一课是人教版教材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的第三节。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人认真地完成;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本节课准确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现状,确定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可以什得我们借鉴。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明理。
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环境出发,确定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整节课中,这个情境能够贯穿始终,不仅仅是流于形式,而是让这一己二胺境扎扎实实的为教学服务,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将集体合作的游戏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体现了在活动中学到知识的构想。
二、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懂得合作。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中,特别倡导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学生充分参与到了其中,组长发挥了作用。
三、将情感与态度的价值观自然的融入课堂。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老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出要求“每人做一件公益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很自然的融入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