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0物理学科必修模块1第四章(人教板)教学设计方案
物理学科必修模块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人教板)教学设计方案
理工附中:张艳阳 翠微中学:朱文君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
(1)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涉及惯性、质量、加速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位移、超重与失重、平衡等概念和物理量,以及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匀变速直线运动和物体的平衡等规律。
(2)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作加速度与质量、力关系的图象、将a-m曲线图象转化为a-1/m直线图象、图象的使用、力的传感器与计算机输出系统装置的使用等基本技能
(3)物理思想方面:本章主要包括理想实验与推理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以及图象的转换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2、与原教材相比,本章在内容上的主要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1)新教材更突出“理想实验”这一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领悟这种思维方法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新课程理念。
(2)新教材通过旁注对质量的概念进行了更加科学的描述。
(3)新教材增加了“科学漫步”栏目,介绍惯性参照系、用动力学方法测质量。栏目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的兴趣与求知欲,充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
(4)新教材增加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探究,让学生参与到发现规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新课程理念。
(5)旧教材只介绍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而新教材则将物理学的七个基本单位作了介绍,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单位知识体系。(6)新教材增加了“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通过传感器、计算机输出系统装置的使用,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新课程理念。(7)本章还较详细地展现了理想实验、推理法、图象及其转换、控制变量等重要物理方法的使用过程,这有助于物理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方法意识的增强。
3、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1(3)(1)从知识技能角度讲,本章是在前面三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是质点动力学的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的变化、可以控制物体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研究曲线运动、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等内容和规律的基础。
(2)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实验与推理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图象及其转换的方法、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方法。这些方法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非常重要,是学生所必备的科学素养以及今后从事专业研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4、本章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5、本章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1)牛顿第二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主要表现在:牛顿第二定律具体、定量地回答了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成为牛顿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本章的重点实验。学生在探究了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取得数据,画出图象,寻找规律,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后,获得一种研究问题的体验,收获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意识,养成一种能力。
(3)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前面三章研究的问题比较单一,不涉及到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涉及到比较复杂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物理过程,如超重与失重,它对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本章的内容相适应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资源利用
(1)有关《教师教学用书》中关于概念、规律和背景材料介绍的使用。(2)有关传感器与计算机数据输出系统的使用。(3)有关联系生活、科技和社会资源的合理使用。
(4)对实验室现有实验器材、装置及其改进的实验、所收集的视频资料和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使用。
2(3)
2、教学方式和方法
(1)本章教学要注意与前面三章的知识衔接。
(2)要重视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学与渗透。重视物理过程的教学,努力把得到知识的过程展现给学生;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活动过程和思维过程中来。
(3)综合应用讲授、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4)本章涉及到的常见的研究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有目的引导学生用这些方法来分析、思考和研究身边的物理现象。
三、本章学时建议9课时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1课时 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课时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
1.5课时 第4节
力学单位制
0.5课时 第5节
牛顿第三定律
1课时 第6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1课时 第7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1课时 复习总结
1课时
完成时间:2008-07-15 3(3)
第二篇:物理学科继教心得[定稿]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非常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面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通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己广博的学识。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必须有桶“活水”,必须是充盈的,是清澈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只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只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第三篇:物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Microsoft Word 文档0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新场中学:左正雄
如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必须懂法、知法、守法、用法。邓小平同志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江泽民同志强调,“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需要。作为学校课程中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物理,物理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自然科学,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很多物理规律都蕴含着相关的法律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地的渗透相应的法制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就物理学科而言,本身就存在着许多渗透法制教育的优势,能把法制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传达给学生,能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授法制教育。
第四篇:物理学科教学总结
九年级物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匆匆,转眼一学年已接近尾声。所教九年级物理课程已经结束,期待中的硕果累累已变成了现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错!付出总有回报。回顾这一年的辛苦历程,真是“痛并快乐着”。在物理教学的路上,一路坎坷,也一路高歌,终于走到了绿洲。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学生间存在着差异性,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互补性,在实施三备的时候,备学生这个环节尤为重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实施教学的首要关键步骤。备好每一次课,是上好每一次课的前提。新时代的学生具有新时代的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认真做好备学生这第一关,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才会把教学工作顺利展开。然后是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教师得吃透教材,才能做到教无定法,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的最佳方法。在这备教材的过程中,多参考其他资料,认真做好备课。
二、组织教学,课后辅导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保持优质的教学氛围,渲染整个课堂。另外,课堂上有实验教学的一定进行实验教学。课堂上,实行讲练结合,课后辅导学生完成相应作业,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乐学、学乐。
三、多学习,多研讨,多领悟 我是新教师,每周定时参加教研活动,每周听科至少两节,时常向老教师请教,有时候也探讨交流,特别是新课改,更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我也加入到这个洪流中去。除了学习,我还时刻进行教学反思,认真领悟其中的艺术!
四、存在不足、应多改进
“变则通”,谓变通。我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除了加强交流学习研讨,还要改变很多方面,如:教学的方法,备课的方法,提问的艺术,抽问的方式,应答的技巧,课上与课下分别以什么样的姿态和学生相处等。总之,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在教育道路上茁壮成长。
总之,教育之路漫长,我将上下求索!
第五篇:思想政治学科《政治生活》模块教学设计方案
参考活动模板二
思想政治学科《政治生活》模块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杨韦瑜
设计者单位:清城中学
设计日期;2010年5月12日 1.教材概述
本框内容包括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等三个问题,设为三目。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是本框的情景导入,教材安排了一组图片及文字说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及活动。提出的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有关本框的教学内容。这几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就是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目教材出示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系统”图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示意图”。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在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四大职权的基础上,主动回答第一目中相关图片分别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哪项职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目“肩负着人民的重托”(1)讲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由选举产生,设置了“相关链接”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和任期。(2)讲述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的责任等。在这里设置了探究活动,一是引导学生评议人大代表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说明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情况。其中镜头一反映的是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修改和通过,这表明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镜头二反映的是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镜头三反映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他们对政府工作视察、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地认识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二是“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人大代表的责任和职责。这个活动属于开放性活动,答案应允许多元、多视角,让学生表达其本人的理解,但应按照教材中关于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的内容去回答。
实际上从知识角度分析,本框题讲了三个问题: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本框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地位。2.学习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列举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多渠道地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有关资料用于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学习,认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支持和拥护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3.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生活经验看,学生生活中缺少或者几乎没有政治生活参与的体验,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学习任务分析
本框教学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采访调查法、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始终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感受人大代表的责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5.资源 充分利用我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资料,结合本校的资源优势,认识人代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及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6.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平谷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系列图片资料:
隆 重开 幕
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二00 六十二月十二日,北京市平谷
会议听取了区人民政府代区长邱水平关于平谷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区财政局局长杨凤山关于平谷区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观看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和代表建议办理专题片。
平谷区区长邱水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王振林为北京市平谷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凤兰、王珍、曹来成、邢彦峰、贾喜庚为副主任;选举邱水平为区政府区长,王春辉、王晓光、李继合、闫维洪、李宝峰、魏玉瑞为区政府副区长;选举李瑞翔为区人民法院院长,张幸民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大会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关于平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平谷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平谷区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预算的决议》、《平谷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平谷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平谷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选举
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1:
(1)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它具有哪些职权呢?
(2)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如何构成的?它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3)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如何?(4)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归纳总结: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由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说明了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2.在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那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其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了解这些职权,将会更好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引导学生认识我区人代会的性质、职权、地位等
我区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师生共同概括出人民当家作主的逻辑线索:
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各施其职→履行国家职能→体现人民意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探究活动2: 明确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权利。采访学校校长、本届区人大代表巩福利同志,介绍人大代表的职责以及履行方式。采访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您是怎样当选为人大代表的?(2)您和选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3)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您参加了哪些活动,您本人进行了哪些活动?(4)您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有哪些体会?
(5)人大代表特定的义务是什么?如果代表不能尽职怎么办?作为人大代表应具备哪些条件和素质?
学生探究讨论以上问题。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二、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是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的。通过“相关链接”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和任期。
2.人大代表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他们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人大代表的职权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情景回归: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为了促进平谷区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区存在的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最现实的问题提出议案。7.评价
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1.学生参与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学生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能力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
3.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4.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