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学科实施新课程教研工作总结
辽阳县教师进修学校 孟令娟
2005年秋,我县初中物理开始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两年来,作为研训教师,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组织和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在全县物理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新课改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一、以课改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课改要求。
我县是我省第三期进入课改的县区,而且农村学校多,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根深蒂固,给课改的实施带来很大的阻力。为了使课改顺利实施,课改前后,我县物理学科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研训活动。
课改前,组织全县初中物理教师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并举行了全县范围的“初中物理新课标知识竞赛”;组织任课教师观摩课改区优秀课,使全县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实施过程,课改前就能逐渐进入角色,顺利完成课改前后的过渡。
实施新课程后,为了进一步推进课改工作的进行,又做了大量工作。
1、对全县初中物理教师进行了《物理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全员培训。
每学期初,都召开全县八九年级任课教师培训会,会议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新《课标》与旧《大纲》对比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理论、规律、原理是不会改变的,但《物理课程标准》对一些知识、能力的层次要求与旧《大纲》中的要求有明显不同,教研员在认真研究准备之后,进行统一辅导,以免在教学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新旧教材的对比
对新旧教材的知识结构、知识范围等方面的一些变化,进行辅导。
(3)新旧教学方式的对比
实施新课程最主要的就是教学方式及教师角色的转变,针对这一问题,在培训会上,让与会教师观摩优秀课改区的优质课。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给出大家课题,让大家围绕该课题完成简单的教学设计。然后观摩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观摩后,让老师们结合自己的设计与观摩课的设计,谈自己设计中的不足,体会观摩课的优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指导教学实践。
2、组织各校骨干教师赴优秀课改实施区本溪观摩、学习。
2006年,为了培养物理学科骨干力量,组织各校骨干教师去本溪观摩、学习,在观摩后,组织大家与课改区教师座谈、研讨,使骨干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3、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由于全员培训受时间限制,全面辅导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非常重要,对各校骨干教师定期培训后,使他们在各自学校发挥积极作用,以点带面,进而带动全县课改的发展。
4、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听课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充分利用时间深入学校,通过听课、座谈,了解各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答疑解惑,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5、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引导教师由“辛苦型”、“经验型”向“科研型”、“创造型”转变。
一个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是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二传手,而是要把教学的全过程,当作一个创造过程去研究。去走一条“学习—教学—科研”三结合之路。课改期间,指导并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了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建构主义理念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工作,服务于课改。
6、开展“走进新课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大练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调动了全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各校教师踊跃参加,通过几天的比赛,评选出学科教学优胜得,并发现了一些新秀,对课改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全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初中物理课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两年多的课改实践,给我县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及师生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各级教研活动及中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指导教师参加市、省、国家级优秀课评选,为我县争得荣誉。
在课改中涌现的优秀教师,积极推荐到市里参加评选,一些优秀教师如印文旭、刘邦库、迟凤娇等又被市里推荐代表我市参加省优秀课评选,获一等奖;迟凤娇老师又被推荐到北京参加全国优秀课评选并获二等奖,为我县争得了荣誉,为我县初中物理课改又增添了一靓丽的风景。
2、备战中考,全面辅导,取得优异成绩,创历史新高。
2007年是我县实施新课程以来的第一个中考,学生、老师及家长都非常关注,高度重视,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学期初,除《课标》、教材辅导外,进行了2006年课改区中考物理试卷的分析研讨。
2006年中考后,组织了骨干教师参加了外地中考评卷工作,并布置评卷教师写好反思材料。2006年秋季学期初,召开全县九年级物理教师研讨会,颁发2006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研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并请参加过中考评卷工作的老师发言,谈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反思出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前备战中考。使任课教师有目的、有方向性地进行教学。
(2)中考前,召开中考物理复习研讨会。
2007年4月,为有利于备战中考,召开了中考物理复习交流研讨会,全县九年级任课教师全员参加,会议主要内容有:
①解读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物理学科初中升学考试说明》。
②近年来课改区中考试题典例精析。
③2007年辽宁省十二市中考命题最新信息发布及热点题型预测。
④各校交流中考复习计划及方法。
⑤教研员向各校提出中考专项复习—科学探究专项复习建议及策略。
会议深受与会教师的欢迎,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备战充分,2007年中考中,我县中考物理成绩喜人,110分以上成绩占10%,100分占30%。
三、新课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两年多的课改实践中,通过听课、调研及一些研训活动,发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纲领,教材只是一个教学的材料,在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用活教材、超越教材。
首先,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有很多种版本,就内容而言,有些知识在这种教材上呈现的深一些,面宽一些,而在另一种教材上则不然。所以说,“教材只是一个例子”。并不是教材上所有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会,也不是教材上没有的东西就不能涉及,关键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例如“信息窗”是为了丰富资源、培养兴趣、提高素养、拓宽视野而设置的,并不是所有“信息窗”介绍的内容都要求学生学会。但是,也不是说不能涉及。像球面镜,完全可以让学生知道它是面镜还是透镜?它对于光有什么作用?在实际中有些什么用途?等等。
其次,要用好教材,用好教材上的所有资源。教材的编写不能背离《课程标准》,教材上每部分内容的呈现、没一个栏目的设置、每一个事例的选择、每一个实验的选取,甚至每一个图片、每一个习题,都凝聚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是新课程理念的全面体现,更是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必须深入挖掘、认真领会、科学处理。对学生的评价,包括期中期末考试也要本着依据《课程标准》、贴近教材、超越教材的原则来命题。
2.正确处理好进行科学探究与提高学业水平的关系。
首先,这是一个知识观的问题。由于多年的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认为只要储存了大量的知识,就达到了学习目标,新课程则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事实上,依据原《教学大纲》实施的教学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己大大超过了现行《标准》的要求,但是恰恰缺少了科学的发展观,忽略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严重束缚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这种担心很大程度上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其次,是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施科学探究与提高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目标更多关注的应该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科学素养的形成必须注重观察、体验和感悟,必须注重过程,注重探究。学习过程越接近于真实的研究过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就越大,就越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就是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所以,“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
3.在探究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通过观摩老师授课和跟老师的交流,结合对于科学探究的学习,认为目前老师们进行的探究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很有必要在此提出来。
(1)科学探究不能搞成“程序化”。科学探究不一定非要遵循“提
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这个程序,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去探究,也不是都必须进行完全探究。可以有所选择,可以只进行一个或者几个环节,即部分探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一节课把握好一个或几个重要的环节就行,对科学探究全过程的认识要逐步进行。
(2)不要把科学探究作为惟一的教学方式,每堂课都去探究。提倡科学探究并不是要抛弃原来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更多的提倡探究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关注学生能力的增长。所以,原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仍然要用好。
(3)科学探究并不是创造一种表面上的“热闹”场面,要更加注重
实质性的思维含量。从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到评估、交流,都要关
注深层次的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形成,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仅不
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就连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如。
(4)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充足的条件,不要为了赶进度
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相反,为了让学生
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
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样才能体现探究的真正价值。
(5)要注意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基础,也是目前学生探究能力的薄弱所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要靠教师平日注意引导,逐步提高。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必须提供真实的情景,并注意引导和启发,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有问题可提,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非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只能是瞎猜。
(6)科学探究并不是做实验,不要认为只要从问题开始,创设情景,再让学生多动手就是科学探究。其实这仅仅是启发式教学,科学探究的实质特点远非如此。另外,科学探究除了有实验探究之外,还有理论探究,一些重要的理论假设、推理验证的过程也是探究,应该好好地引导学生去进行。
4.正确处理好实验器材很难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的问题,广泛开发实验资源。
用好新教材,开好物理实验,紧紧依靠现有的实验器材是不够的,面对这种现状,不能消极等待,也不能怨天尤人,而是要广泛开发实验资源,增加趣味性、生活化的实验。要大力提倡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身边”,意义重大。
从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改革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教师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发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已成为一种共识。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材料本身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不能把低成本实验仅仅看做解决设备不足问题的权益之计。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这类实验。“盆盆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利用身边的材料开发物理实验是一个可以大力开发的领域,它的发展将有利于加强物理实验,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5.科学有效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
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可以用模拟物理实验过程,辅助物理实验教学,但永远代替不了物理实验。因为物理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实验中蕴藏着研究物理问题的典型方法,是学生观察、体验、感悟的必要手段。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可以验证、探究一些物理规律,是实实在在的观察的触摸、真真切切的经历和感悟,同时也是获得能力和价值观提升的过程,这是靠观看模拟动画所不及的。
可以借助计算机重现物理实验过程。对于一些条件不易控制、或存在某些干扰、使得学生对主要的物理现象的观察不够详细和明了的现象和过程;一些细微变化(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形成、固液气三态结构、原子的结构等);对于一些自然、生产和社会中的一些场景、现
象等信息的增加;对于一些音响、色彩的渲染;等等,都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有些实验,可以先做实验,再播放模拟动画,把主要现象尽可能的表现出来,以利于学生抓住本质、总结规律。绝不能把多媒体教学看成是万能的手段。
义务教育新课程虽然已经在我县全面展开,并已实施两年多,但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看,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改进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有些教师关注的仍然是知识的储存、再现和运用。虽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一蹴而就。但是,教育的发展不等人,课改的形势不等人。全县教师都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大胆实践,善于反思,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
第二篇:体育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深入之际,教师新遇到的问题、困惑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解决,就会产生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影响到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我就新课程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谈一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四个方面: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而旧的教学大纲重视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术的系统性、衔接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旧的体育教学大纲比较来看,我们在课堂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体系,由旧的教学大纲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和思想品行教育三大任务,拓展为运动与参与、运动与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目标。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方向,制约着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的设计与选用。因此,必须明确新课程目标,才能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自觉地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努力。
新课程的各类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以目标达成为前提,建立教学目标,再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创造性的优化组合,其格式应富有个性化。
新课程教案设计,首先应关注如何设置学生的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需要选取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教师应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去实现学习目标。即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传统的三段式教案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线而设计的,根据新课程健康三维的教学理念,应对它进行改造。新教案力求根据课改理念,抓住教学要素,简洁明了,不拘一格可以采用主题教案、叙述式教案等,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创造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面。教案应突出教学设计。
对于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体能要有正确的理解。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它是实现整体健康目标的载体,也是最能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征。体育课程改革突出健康第一、关注学生兴趣。不是不教运动技能,而是要以运动技能为手段,促进学生达到健康目标。关于体能发展,主要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如:力量、耐力、柔韧、速度、灵敏等)。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学习与锻炼的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两方面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削弱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作用。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要创设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理解和明确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获得愉快与成功的体验并在老师的激励下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与学双方都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经验积累与反思。
第三篇:高中政治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总结范文
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总结
高二政治 李雪蓉
政治课改革的新理念是指符合时代发展脉搏、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新课改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步入社会之后的就业、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的职责更应是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
新课程要求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教学观念变化
坚持以人为本。一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我们的观念在不断的变化,在上课中,过去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二、教与学方式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鼓励学生、带领学生去探究。课堂上师生的合奏,演主旋律的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敢于大胆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拓展。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学习方式体现个性化、选择性、合作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作业方式变化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布置一些要求走入社会,调查研究的题目,上网搜集资料的探究题。对书上记忆的东西,原则上只要求他们能够再现就行。选择多元化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自主精神。
四、评价机制变化
走进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认定,而且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合作性、个体创造性的综合评价机制。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
在一年的课改中,我们也存在疑惑和困难。
一、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
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
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加大了与高中新课程政治衔接上的难度。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缺乏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较弱。
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段时间实施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
三、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老师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
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采取如下措施:
一、落实备课组的活动,群策群力。
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测试;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听课评课;参与市区学校教研活动,借鉴提高;进行阶段性反思、质量分析和教学小结等。
二、积极探索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效。
我们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尝试多种课堂模式,讨论辩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组织综合探究活动。但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加以辩证运用,重视核心知识的强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度的关系;课堂生活化与社会延伸度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感悟生活。
利用我校校园网提供的网络资源,让学生点评时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收集资料,体验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实现生活化的新课程目标。针对高中部寄宿生较多的特点,建议学校能为每个班级订阅一份较好的报纸,并开发出一小个时间段播放新闻,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政。
第四篇:体育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达标情况及工作总结
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广深入之际,教师新遇到的问题、困惑也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如果不很好地解决,就会产生严重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影响到新课程的全面推广,我就新课程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谈一下: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四个方面:(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而旧的教学大纲重视的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术的系统性、衔接性,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与旧的体育教学大纲比较来看,我们在课堂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也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
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从而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体系,由旧的教学大纲的增强体质、传授三基和思想品行教育三大任务,拓展为运动与参与、运动与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目标。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方向,制约着课程内容、方法、评价的设计与选用。因此,必须明确新课程目标,才能正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自觉地为实现课程目标而努力。
新课程的各类教学计划的制定,应以目标达成为前提,建立教学目标,再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内容并进行创造性的优化组合,其格式应富有个性化。
新课程教案设计,首先应关注如何设置学生的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所需要选取的学习内容与方法。教师应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去实现学习目标。即从备教材走向备学生。传统的三段式教案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线而设计的,根据新课程健康三维的教学理念,应对它进行改造。新教案力求根据课改理念,抓住教学要素,简洁明了,不拘一格可以采用主题教案、叙述式教案等,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创造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方面。教案应突出教学设计。
对于教学中运动技能学习与发展体能要有正确的理解。运动技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干学习领域,它是实现整体健康目标的载体,也是最能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特征。体育课程改革突出健康第一、关
注学生兴趣。不是不教运动技能,而是要以运动技能为手段,促进学生达到健康目标。关于体能发展,主要发展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如:力量、耐力、柔韧、速度、灵敏等)。
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学习与锻炼的关系,充分发挥主体与主导两方面的积极性。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削弱教师的指导与启发作用。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要创设有趣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理解和明确自己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获得愉快与成功的体验并在老师的激励下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最终达成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教与学双方都应注重教学过程的经验积累与反思。
第五篇:物理学科实施有效教学总结
物理学科实施有效教学总结
——————(三年的课改总结)
我们学校2008年10月去了山东杜郎口中学考查学习。在物理教学当中,还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的大脑,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还学习了韩立福博士的有效教学课堂,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实课堂,尤其是敢于运用新课改的先进观念,创新性运用到课堂中去。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我个人的努力十分不开的。通过学习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取得了不少经验,但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学习。
1、做好课前学案的编写和课后反思工作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够认真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运用教材,明白每节课的要求,思考如何将新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认真编写符合学生学情的学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喜欢学、愿意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吸取好的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后记,并进行阶段总结。
2、把好上课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目标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在课堂上采用“在学中教,异步达标”的模式展开,完成一个目标再进行下一个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愿意学、自觉的学。
3、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弄清每节课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总结出每节课教学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4、分层次教学,即培养优生、激励后进生。根据各班学生的基础,将他们按优生、中等生、潜能生搭配分组。教学中,采用分层次进行教学,作业布置也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选择性的布置。
5、完善课堂常规,促成良好学风。
2008-2009学的基础上还加强了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如下::
1、课前准备:备好课,写导学案。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我校自从2008年10月开始进行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来,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坚定信念,进行有效教学课程改革。我们课改两年多,在旗教体局和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课改工作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的教学理念变了不是以教师为主而是以学生为主,课堂不是教师的而是学生的,课堂不是教师的夸夸其谈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我们创建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学习氛围。在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备课体系的创建;导学案的改进;有效预习的实施;课堂行为规范的实施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监管教师备课和组织课堂的机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等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根据两年半的课改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2010—2011学我校的校长总结归纳出了对我校符合的课改模式为“五、三、一”模式。我学习了“五、三、一”教学基本模式,深入课堂,物理教学方面落实了“五、三、一”教学模式。
总之,在课改以来,我认真踏实,一丝不苟,讲质量,求效率,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用自己的坚韧与执著、用自己敬业与奉献,用自己显著的成果与业绩,不断诠释着新时期的教师精神,不断书写着自己事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