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 凸透镜》教案2
《5 凸透镜》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 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放大镜并了解放大镜的作用(聚光、成倒像、放大物体的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放大镜,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三、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凸度大小不一的凸透镜2片,实验用手持放大镜1只,支架1个,纸屏1张,蜡烛一支,火柴一盒。(以上材料为每组学生材料)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放大镜聚光的作用)新课讲解: 初步研究放大镜
1、师生交流放大镜种类
2、学生观察放大镜,看看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课题:凸透镜)
3、认识凸透镜的结构 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1、小组交流凸透镜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板书:放大聚光)(在交流中提示学生使用凸透镜的注意事项)
3、你能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吗?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注意不要让火烧着衣服。生:实验完后要填写实验记录。生:要先制定好实验方案。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开始实验。生:(1)将蜡烛和纸屏固定在桌子的两端。
(2)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烛焰、凸透镜、纸屏在同一高度。
(3)左右慢慢移动凸透镜,直到纸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的像。师:谁能语言来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现象?
生: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倒立的放大的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师:大家想一想,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生:利用凸透镜可以成倒像。(板书:成像)
4、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运用了凸透镜? 学生交流(望远镜、老花镜、照相机……)应用小结
1、学生挑选材料,制作凸透镜;(用滴管将水滴在字上,学生解释现象,教师用图呈现拓展;)
2、大家知道了凸透镜的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你想知道生活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吗?请同学课下继续探索。
第二篇:ttjing凸透镜成像教案2
沪科版《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现象,数据的初步分析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意义、方法。教具准备:
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灯泡、刻度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透镜有几种?分别叫什么?它们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凸透镜的焦点?焦距?
二、科学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先进行分组实验:用一凸透镜在灯泡与墙壁之间移动,你们可观察到什么?
学生动手实验。
结果:可在墙上得到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灯丝的像,也可能在墙上看不到像。可能看到放大,正立的灯丝的像。师:对于凸透镜成像,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影响凸透镜成像情况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假设与猜想
师:你们猜想是什么?
可能的答案:(1)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2)与焦距有关。……
3、设计实验
师: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最基本的一种方法。你们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实验方案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1)焦距不同的透镜,对同一物体所成的像不相同。
(2)同一透镜,物体离透镜的距离不相同,所成的像不相同。
说明: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情况不仅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还与透镜的焦距有关。介绍光具座:光具座上可以固定凸透镜、光屏、放置蜡烛,还可以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和高度,并有刻度尺,可趋势读出蜡烛与凸透镜,光屏与透镜的距离。
指导学生选用实验器材。
实验时,蜡烛火焰作为物体,白板作为光屏,光具座起支架作用。学生阅读课本P65,参考课本内容和表格,准备实验。
另外,实验中还需要注意的几点(边演示边讲解):在光具座上有刻度尺,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因为我们观察的烛焰的像,这样才能在光屏上得到完整的像。
第一次实验先把蜡烛移到离透镜尽量远的位置(如30cm),定好物距后,只能移动光屏找烛焰的像。这时观察光屏,轮廓模糊的是不是真正的像,当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及物距、像距,记录好数据。再将蜡烛向透镜靠近(如25cm),再移动光屏,打到清晰的像,记录好数据;再向蜡烛靠近(如15cm,12cm,8cm),继续实验,记录数据,找出成像规律。
学生实验:
(1)获得凸透镜的焦距(可查找资料或实验测出);
(2)认识光具座,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3)不断改变距离,观察像的大小、倒正、虚实,读出物距、像距记录好数据。
4、分析论证
教师收集几组数据分析总结: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两倍焦距之外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以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补充:当物体位于焦距处,不能成像。
5、评估
出示几组不太理想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三、归纳小结。作业:课本P67,2题。
四、板书设计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二)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实像和虚像。
五、教学后记
第三篇:第5课时 凸透镜成像教案
第5课时 凸透镜成像教案
靳宇 2017年3月14日
第5课时 凸透镜成像教案
教学日期:3月14
课前:提前下发与本课时对应的基础知识“全品听课手册”。课中:
一、基本知识回顾(约3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课前完成的本课时“全品听课手册”看课本上与本讲内容对应的部分。【教师点拨】提醒学生关注本课时的重点内容:
1.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画法;2.探究实验的要点及凸透镜成像规律;3.眼睛的视物原理及近视远视的校正。
二、学案导学(约27分钟)【基础回顾】部分
学生活动(约12分钟):做完【基础回顾】部分的题目。学生展示、教师点拨(15分钟左右):
【基础回顾】
1、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结合“【方法阐释】1”和例1,进一步通过提问与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问题。
【基础回顾】3、4、5——凸透镜成像的探究及规律
通过第3题让学生了解探究实验的要点。强调:⑴高度的调节——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⑵实像和虚像的特点。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表格、光路作图等方式加强记忆,引导学生根据条件列出不等式。通过第4题结合“【方法阐释】2中例
2、例3明确“已知焦距、物距判断成像情况”解题方法; 通过第5题明确“如何调节所成像大小”解题方法。【基础回顾】6——眼睛及视力矫正
结合第6题和例5,明确眼睛的视物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像特点以及校正方法。
三、【我的收获】(约5分钟)
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三条特殊光线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4.眼睛的视物原理及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四、【随堂练习】(约5分钟)
1.[2015·南宁]如图K6-1所示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2015·株洲](多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 cm处,如图K6-2所示。在蜡烛从10 cm处逐渐移至45 cm处的过程中,烛焰成像的变化情况是()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先成实像后成虚像 D.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3.[2015·济宁] 小夏用图K6-3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K6-4所示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
图K6-3
图K6-4 4.[2015·江西](多选)如图K6-5所示凸透镜的应用事例中,所成像的性质完全相同的有()
图K6-5 5.[2015·威海] 荣成烟墩角天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K6-6所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6.[2015·长沙] 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7.[2015·内江] 如图K6-8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2015·莱芜](多选)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如图K6-9所示,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镜
二、填空题 9.[2015·宜昌] 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慢慢调节这个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你就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10.[2015·长春] 视力正常的小明把凸透镜贴近眼睛,观察远处的房屋,眼前“模糊”,此时来自远处房屋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如图K6-10所示,他又伸直手臂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房屋清晰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
三、作图题 11.[2015·内江] 如图K6-11所示是一束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SC。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图K6-11
12.[2015·广东] 请在图K6-12中画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和BC的入射光线。
五、【小测验】(约5分钟)
课后作业:复习下一课时的“全品听课手册”。板书设计:在课件上 教学反思:
第四篇:凸透镜上课教案
凸透镜教案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看!是什么? 生:放大镜
师:大家看,我手中的放大镜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啊? 生:(自由回答)
师: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玩儿一玩儿放大镜好吗?
二、研究放大镜的构造和特点,引出课题
师:放大镜大家都不陌生,那么关于放大镜你能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生自由提问)
师:大家的问题可真多!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们真是善于提问题的孩子!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很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记得刚才有个同学疑惑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请举手。好,那我们就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你认为这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呢?(扫视全班,目光期待)生:(生自由猜想)可能与放大镜的镜片有关?
师: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吗?(你也觉得这可能与放大镜的镜片有关吗?)师:那放大镜的镜片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现在就请你在小组内仔细观察放大镜的镜片,并用手摸一摸,看看镜片有哪些外部特点?注意要及时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组内观察,然后回报)这一部分进行时要随时用幻灯片出示两个研究问题幻灯片中要有图片和各部分的名称。生:(中间厚、边缘薄)(板书:中间厚 边缘薄)
除了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放大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这两个特点之外,(师手拿放大镜)大家看我们通过放大镜可以从这边看到那边,说明镜片还有一个特点?
生:———透明(板书:透明)
师:孩子们,通过我们的观察我们不紧发现实验用放大镜由三个部分组成,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发现它不同于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镜,放大镜的镜片具有中间厚、边缘薄,镜片透明的特点,你们可真了不起!正是因为放大镜具有中间厚、边缘薄,镜片透明的特点,人们又给它取了一个科学的名字叫凸—透—镜(语速放慢,着重强调)(板书课题:凸透镜)(课件出示:凸透镜定义)所以以后我们就可以把放大镜称为凸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师:刚才在汇报的过程中,有的同学说凸透镜有放大的特点,其实这不是它的特点而是它的作用,这个大家在生活中体验过,它可以放大物体,具有放大的作用。(板书:放大)除了放大的作用以外,它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生:聚光(板书:聚光)生:成像(板书:成像)师:真的具有聚光的作用吗?你体验过吗?(大部分摇头)今天外面的阳光很好,想不想到室外体验一下?(生积极性高涨)(课件出示:温馨提示)。然后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到室外观察,及时记录观察现象,只要小组成员都看到聚光现象立刻返回教室坐好。老师在教室内等着大家,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实验返回教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四: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师:有的同学说凸透镜还有成像的作用,那我要问:“什么样的是像呢?” 生:呈现出物体原来的样子
师:比如蜡烛火苗的像,就应该是点燃的蜡烛火苗的样子对吗?
师: 咱们继续来尝试一种新的玩法,好不好?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材料。(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蜡烛、火柴、凸透镜、纸屏、一张记录卡。)你能不能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呢?先想一想应该怎样摆放呢?
生1、生2:把凸透镜放中间 师:这样就能看到蜡烛的像吗?让我们来做做看!看看你会发现什么?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这个实验,注意实验中的用火安全,及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全班展示汇报)
师:看到同学们玩得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发现。可以开始交流吗?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分享给大家? 生:我们小组发现在纸屏上真的看到了蜡烛的像 师:恭喜你们,你们的实验是成功的!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发现?
生:我们发现纸屏上出现的像都是倒立的。师:真的吗!哪个小组还发现了?你们小组看到的是倒立的像吗?你们呢?都发现了吗?
哎呀!孩子这是你们的新发现,你们可真棒!
师:除了呈现的是倒立的像之外,哪个小组还有不一样的发现?
生: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时,我们看到的是放大的像,挪动凸透镜,当凸透镜离纸屏近时呈现的是缩小的像。
师:老师要为你们鼓掌,你们不仅验证了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而且还发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板书:距蜡烛近倒立 放大;距纸屏近倒立 缩小)(课件展示成像规律)
小结:孩子们通过玩、观察和实验,我们了解了凸透镜的构造及它所具有的中间厚、边缘薄,镜片透明的特点,还研究了凸透镜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不仅这样我们还发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你们今天的表现都像小小科学家!
五、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像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感兴趣的同学,请你课下自制一个凸透镜。
六:谈收获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谁来说一说你都收获了什么?
其实呀,凸透镜的这些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并且凸透镜中蕴含了许多科学道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凸透镜应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更希望大家课后像牛顿一样,进一步开展研究,去探究更多的光学奥秘。
第五篇:凸透镜成像教案文档
凸透镜成像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核心,它是在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情况,获得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在全过程中自主研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得出清晰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归纳、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以及培养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发光体位置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实践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2.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师和学生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做这样一组小实验:(幻灯)你看到什么: ①用凸透镜近距离的看书上的字;②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屏幕;(用凸透镜近距离看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用凸透镜远距离的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样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却有如此大的差别。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疑问,请把你的疑问写下来,然后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①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②为什么会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③什么时候成放大的像,什么时候成缩小的像?……)
当然,同学们一定还有许多其它的问题,今天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幻灯)课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一想:凸透镜成像的不同与什么因素有关?你这样猜想的根据是什么?(与物距有关;与像距有关……当放大镜靠近物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放大镜远离物体时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我们必须干什么?(做实验)制定实验计划
在制定实验计划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照相机的使用。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配合一下老师。
现在老师想用这架照相机拍下他的相貌,大家看看老师这样做行不行。①(把镜头对着大家)我这样拍,能拍到他的脸吗?怎么办? ②(把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能拍到像吗?景物、镜头和胶片必须谁在中间? ③(把相机高高举过头顶)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 ④(把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能拍到像吗? 好,现在老师学会拍照了。(拍下一张照片)同时,老师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设计好本次的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完成学案上的实验计划。
①你打算如何改变物距来研究像的性质与物距的关系?(先把物体放在u>2f处,然后放在2f>u>f处,最后放在u 插入:在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当物距为5cm时,会不会像我们刚才使用照相机一样,在光屏上看不见像?如果无法成清晰的像,我们可以透过透镜看看像的性质。c、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④你认为本次实验还应注意什么?(及时记录数据……)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始实验。(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好!实验结束,请同学们把蜡烛熄灭。我们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实验结果。物距与焦距关系 物距u(cm)像的性质(f=10cm)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30 2f>u>f 15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