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减法的验算》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加减法的验算》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27、28页的例
1、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3、通过加减法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1、加减法的验算。
2、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具准备
课本第27页的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2+25= 44-23= 41+32= 56-38= 27+22= 83-47= 54-29= 45-22= 84-34= 37+23=
2、根据128+247=375,请你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3、根据586-315=271,请你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提问:通过复习题的练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教师:任何一道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说明加减法是有一定联系的。
二、教授新课
1、教学例题1。
(1)出示课本27页的主题图的第一幅。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如果要求“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想一想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说法清楚列式的根据。
列式:135+48=183(元)1 3 5 + 4 8 1 8 3 师: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呢?
我们除了掌握计算法则认真计算外,还要学会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及时地了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那这道题该怎样验算呢?请同学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
(2)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A、可以把加数135和4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还是183.48+135=183 B、可以把得数183减去其中一个加数。183-135=48或183-48=135(3)注意:在进行运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要认真地算一算,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4)练习(完成课本第27页的“做一做”)。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讲“你是怎样验算的?”
2、教学例2.(1)出示课本第27 页主题图的第二幅。
师:妈妈付了200元钱,那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呢?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列式:200-183=17(元)2 0 0-1 8 3 1 7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把减的过程口述一遍)师问:那怎么能知道阿姨找得对不对叫呢?(要进行验算)讨论一下,有几种验算的方法?(2)验算的方法:
A、把付出的200元钱减去找回的17元,看一看结果是不是183元。200-17=183(元)B、把付出的钱183元,加上找回来的17元,看一看结果是不是妈妈付出的200元钱。
183+17=200(元)
C、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一讲“你是怎样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29页的练习七的第一题。
学生完成后,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2、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习七的第2题。
讲评时,要学生指出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订正。
3、完成课本第29页的练习七的第3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一个加数=和—别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加减法的验算)加法该怎样验算?减法又该怎样验算呢?学习的快乐吗?
教后反思:
这节加减法验算的教学时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习机会,吸引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愉快合作。但是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关心他们,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在教学中抓好两头带动中间,真体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第二篇: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加减法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加法验算教学”教材通过主题图给出生活情境(妈妈买一套运动服138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要多少钱?)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引入加法的验算教学。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的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加减法的验算;难点是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由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验算虽然初次接触,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有少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很快找到验算的三种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由于是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总结,学生们很快掌握验算方法,并很快理解了加减法互逆关系。
在减法的验算教学我也是采取如此的方法。并且比较两种验算方法的不同。课后我自认为自己非常成功,孩子们真正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学到家了,但是从课后反馈看,班级出现了明显的两级风化,部分孩子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不仅多,而且说得很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种验算方法混淆不清,乱做一气。当时我在想,如果只是为了考试,我加法和减法都只教一种最简单的验算方法多好,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保证比现在要好。可是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简单的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维与方法,理解数学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想到这儿,我顿悟了,对于那部分混淆不清的学生,我要通过其他教学手段,给时间让他们充分理解,我相信只要我始终抱着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我相信真正学不好的数学的学生会越来越少。
任课人:吕宗菊
第三篇:教学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
教学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
花小董祥国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连续退位减》和《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验算的基础。但开展本课教学内容时并非简单地从一个纯计算题入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购买衣服和鞋子的情境。这既让学生感到亲切,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又让学生体验在实际情况中验算的必要性。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验算,所以在小组内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得出加法的验算方法,经历一个探索新知的过程。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验算也不一定正确,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安排练习时设计了诊断等多种形式的习题,是学生感悟到了无论是计算还是验算都需要认真仔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理解验算也是判断计算正确与否的一个方法。
当然,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加法与其减法验算的关系,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没有很好的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练习时书写不规范;
3、引导学生体验验算是检查计算方法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或备课中,我会更仔细的研究教材,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重视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篇:《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小编推荐)
《加减法验算》教学反思
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教学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中集中编排,为了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还颇费一番心思。
就拿加法验算教学来说吧,根据教材主题图给出的生活情境(妈妈买一套运动服138元和一双运动鞋48元,一共要多少钱?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引入加法的验算教学。整个过程为了体现学生主体,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由学生说出验算方法。
验算虽然初次接触,但是许多学生因为有生活中检验的经验做积累,有少部分学生通过观察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很快找到验算的三种方法。(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2)用和减一个加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由于是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总结,学生们很快掌握验算方法,并很快理解了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在减法的验算教学我也是采取如此的方法。并且比较两种验算方法的不同。课后我自认为自己非常成功,孩子们真正将加减法的检验方法学到家了,但是从课后反馈看,班级出现了明显的两级风化,部分孩子加法和减法的验算方法不仅多,而且说得很清楚,还有一部分学生两种验算方法混淆不清,乱做一气。当时我在想,如果只是为了考试,我加法和减法都只教一种最简单的验算方法多好,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保证比现在要好。可是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简单的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思维与方法,理解数学各种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真正融会贯通。
想到这儿,我顿悟了,对于那部分混淆不清的学生,我要通过其他教学手段,给时间让他们充分理解,我相信只要我始终抱着让学生学习终身受益的数学。我相信真正学不好的数学的学生会越来越少。
第五篇:《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万以内加、减法的验算〉〉教学设计城关四小
徐春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目标: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方法的过程,学会对加法进行验算,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准备铺垫
看第一个算式填出下面三个算式的得数。
45+56=101 56+45=
101-56=
101-45=
讨论:你是怎样填的?怎样想的?
二、新课
1.教师:小明要参加学校运动会,妈妈带他去商店买运动服和运动鞋。
用屏幕显示教材第27页第一幅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提问:这个买东西的过程中包含有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1)妈妈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付多少钱?
(2)妈妈付了200元,售货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
请同学们独立列式并计算。
出现第二幅图画,并出现画外音:找的钱对不对呢?
教师:谁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售货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检查计算的结果正确不正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加、减法的验算。
2.用屏幕显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48=183(元)1 3 5
+ 418 8 3
教师:我们先讨论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27页,这些小朋友想出了哪些验算的方法?哪些是我们想到的?哪些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教师: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加法验算的方法。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或用屏幕显示。
(1)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2)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3)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如果学生提出重新加一遍也应当肯定。)
归纳:我们看到,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一般用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把加数的位置交换后再加一遍,看结果是不是相同。根据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来的竖式从下向上再加一遍。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得数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要做到计算的正确,我们要掌握验算的方法,并自觉地在计算中运用这些方法。
3.反馈练习:第2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通过验算看出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七第1题中的四道加法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用不同的方法验算。
教学后,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在这节课的中,我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验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