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撰写的研究[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7:1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撰写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撰写的研究》。

第一篇: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撰写的研究

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撰写的研究

摘要: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体育教学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正确认识课程性质,明确教学目标与方向,才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最真实的落脚点。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作好教学设计、认真撰写教案是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实现课程改革终极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评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教师教育理论、专业特长展示的过程。设计出简洁实用、符合教学实际、并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案,对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科学地指导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新课程 体育与健康学科 教学设计

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完成模块教学计划(单元计划)中单个课次的具体预设方案,它是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充分分析与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基础上形成的文字材料。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中应包括教学设计说明和教案两个部分,其中,教学设计说明中体现出从教者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和对本次课的补充说明;教案部分体现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过程,涵盖了教学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和策略及学生练习的方式方法等等的诸多内容。所以,作好教学设计、认真撰写教案是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实现课程改革终极目标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评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教师教育理论、专业特长展示的过程。就目前而言,教师对教案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学科特点和性质决定了体育与健康教学。

规律来进行教学。其一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教学特点及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规定了五个学习领域,重新构建了体育课程的内容体系,并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也都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意味着学生的体育学习,必须完成相应水平的学习目标,由目标来统领学习内容,突出了体育教学中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的体育教学对身体完善和发展的局限性。同时,新课程更加强调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所以现代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必须严格按照一条主线(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和另一条主线(增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依标合本来进行。其二是体育教学本身的要求。首先,体育知识的文化传承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准确率和及时率;其次,体育教学必须严格遵循人体生理结构及变化的内在规律,不能随心所欲,也不可脱离教学实际去追求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面对课程改革浪潮的冲击,每个人都难免产生浮躁情绪,在课程改革的华丽外表掩藏下,往往存在着许多的教学隐患,教学“百花齐放”,教案“五花八门”,而实际上,体育学科并不具备替代其他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本文认为,教案中体现的是从教者的教育思想、策略、方法、个性艺术化的一种综合性劳动,具有一定的独自性,所以教案的撰写必须实用、可操作。其一,教案的撰写必须围绕达成教学目标作为关键要素,在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注重教学流程与环节的设计、教法的选用、学法指导等,突出教案的前瞻性特点,并在教案的设计和使用上不必拘泥原有的模式。其二,教案的撰写应简洁明了(也可旧案新备),从而减轻从教者的课业负担,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优化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

3.教学设计的具体撰写 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课的设计说明和教案两部分,课的设计说明部分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教学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的流程、教法采用、本课特色、课的预计等几部分。本文认为,在课的指导思想(或设计思路)中,应在执行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突出围绕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情分析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等情况作以分析,使教与学得以相互对应。在教材分析中,重点是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及教材的实际价值,围绕该教材,合理选用辅助教材的内容,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的流程中,重点说明本次课所采用的结构、具体实施步骤、顺序与安排。在教法采用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形式、学生人数、场地及器材情况合理运用,在课的不同部分,采用不同的教法。一般情况下,教法大多采用示范、讲解、练习、预防与纠正错误等主要教法,有时是采用一种或几种教法的混合运用以及主要教法的不同“称谓”来进行教学,而在现代体育教法中,并没有规定和限制教法的使用。所以,教学有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如“领会教学法”,大多使用在球类教材中。在本课特色中,重点突出课程的价值,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将在那些方面有所收获,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的影响。在课的预计中,应根据教材特点,理智地作好课的预计,正确处理好体育课程的两大内部数据问题。在课的练习密度方面,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并与学生的生理负荷紧密相联。本文认为,靶心率作为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时采用的调控运动强度的心率范围,尽管简易、方便、易懂,但是,把靶心率作为评判课堂教学中学生运动强度的适宜范围,并不是唯一的科学的描述。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严格遵循人体生理变化规律,在课的不同部分,人体应该是承受不同的负荷,锻炼的价值也更应该体现在整个课堂中,如果说学生学运动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运动技术,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那么用心率负荷的有效价值阈理论来表述显得很有必要。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过程中,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达到整个练习的三分之二时间),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最大。所以,在课的预计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撰写教案之前精心安排的一个预设过程,是关于教案的说明,有了清晰的教学预设,教学才会有的放失。但是,教学设计不等同于教案,它只是一个思想活动过程,并不是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体现出来。

教案是从教者的教育思想、策略、方法、个性艺术化的教育思想的综合体现,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尽管现行的教案撰写没有固定的格式、内容要求,但本文认为,表格式教案,撰写过程简单,更能体现从教者的教育思想、策略、方法和教育教学水平。在教案撰写中,应注意的的几个问题:首先是教材的确定,必须写清在模块(单元)中的课次,根据本次课所占据的位置,合理进行教学安排。其次,正确区分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不同。教学任务是教师在本节课所要完成的目标,指向的是教师,而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节课学习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指向的是学生。再次,处理好教案中的横、纵向之间的关系,纵向是根据人体生理变化规律而采用的教学顺序与步骤,体现的是一种递进关系;横向是教学过程的一种对应关系,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一种对应。最后,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影响的体现(游戏或拓展训练形式),通过设计意图做出表达。现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例(3),具体撰写出本次课的教案,供同行们参考。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对于这个问题,站在教学系统的不同角度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有下列5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1、教学任务及对象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①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教师将教科书作为主要依据(也有的考虑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比较注重显性教材的运用而忽视隐性教材的挖掘和利用,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对于教材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内心所组织的内容及课堂中由于师生间思维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各种现象,都将是一种隐性的教材(或者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②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分析教学任务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完成教学任务。教学难点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思维规律和特点决定的,通过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学生学习心理、思维障碍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结合学情考虑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的心理特征及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根据学习心理特征考虑是什么原因造成学习困难?这里,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特征、迁移能力以及学习态度和方式,都值得我们去仔细分析。

从以上对教学任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分析同时,可以借助教学理论去思考为完成教学任务,学生需要做好哪些学习准备和教师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帮助,教学的策略也因此酝酿而成。

2、教学目标设计

由于有了教学任务和对象的前期分析,教师对教与学的基本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接下来就可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了。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为教学的组织提供了依据教学目标同时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因此,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必须符合<科学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陈述上,与以往传统教案相比应该有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目标的维度、目标陈述的主体等方面。⑴教学目标的主体和维度

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依据,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向性,同时还可以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测标准。所以制定准确、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学生。而传统的教案对于目标的设计中,所体现的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

从教学目标设立的维度来看也更加全面,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 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而传统的教案中,目标的设置较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缺少对于能力和情感领域的设计。

⑵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形式

具体教学目标的陈述有三种形式:第一、采用行为术语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第二、采用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第三、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法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在实际教学中,人们设计教学策略时往往在两者之间寻找某种平衡,人们希望使用替代型策略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同时希望用生成型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出完全的替代型策略,也不可能出完全的生成型策略。那么两者的平衡或结合以什么为标准呢?教师将依据:学生的先前知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能力,学生的认知策略,自我动机,学习任务的紧迫性,进一步的学习要求等因素,来设计两之间的平衡点。

具体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考虑。

①教学组织形式

由于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的增加,在班级授课制中,传统的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显然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发展学生学习潜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因此,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成为教学设计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②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规。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的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在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这是新课程带来的变化之一。

虽然,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但是教学还需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需遵循选择的原则,一般教学论著作中对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均有过论述,认为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此外,除了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还需要考虑适当的选择程序。

我们应该注意到,以往教师在设计这些教学方法与技能时,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对学法不重视。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应该既包括教法也包括学法,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都是仅仅从教师活动来说的。第二,教学方法的设计过于一般化,缺乏针对性。如“讲解”和“讨论”,“归纳”和“演绎”,“发现”和“接受”等。第三,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不可能完全照搬已有的教学方法,这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但是,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到底有哪些?很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考虑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考虑学法指导。

③学法指导

我们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策略来考虑学法指导。

(1)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重在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营造一个可以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放飞思维、潜心探究、快乐创造。

(2)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问题化,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要关注教学过

程的活动化,通过组织多形式、多层次的课堂讨论、交流、辩论、竞赛、操作、演示等丰富多样的亲历活动来充实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自我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中要考虑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会探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会评价,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的见解;学会反思,敏于分析自身学习的得失,探索学习的规律。

④教学媒体

媒体可以是作为教学环境设计的一个部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教学呈现的一种载体,他们不是独立地存在于教学之中,而是与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成为教学策略的主要因素。

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就是实现课程与教育技术的整合,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克服旧的唯理智主义的知识观,在关注学科知识基础性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强调实际应用,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因此,媒体应该也相应地改变以往只传递知识信息的功能,在情景创设、思想方法的展开和过程体验等方面也应有它的一席之地。随着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媒体的设计比起单纯板书设计多了丰富性和生动性,因而,设计也更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要求。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对媒体运用设计存在的问题,如,所选择或制定的教学媒体与本节课的主题联系不当、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引起注意的混乱,从形式上看很生动、很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时的节奏和速度以及次序掌握不当造成学生认知的脱节;等等。

特别要指出的是,板书作为传统的、常规的媒体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有一席之地,而且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在设计媒体时千万别忽视了对板书的设计。

⒋教学过程的设计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①过程设计意图

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变革,而教学观念的变革带来的是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进程安排上,在以“目标——策略——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的同时,出现了“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现代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一方面,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学生纯粹接受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教学不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

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师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师,还是由他们共同参与)、行为(探索、思考、讨论、操作等等)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所以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对于教学的活动过程是呈立体或网状思考状态,教学诸因素不是沿“教”这条单行线前行,而是在学与教中交错朝着教学目标进行着。

②过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教学过程考虑的因素,从表3可以看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更加具体、明确,除此以外,设计中增加了预期效果这一因素,因为设计的引进是为了将一个现存的情境改变成为所期望的情境,谋求这种变化正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教学设计是以目标导向的,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目标的达成与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馈调控来实现的。而预期效果的设计便是实现反馈调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另外,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能够使教师在目标指引下理性地进行教学,因此,对于每一环节中的教学目的也应该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在过程设计中,增加了教学目的这一要素。

⒌教学设计自我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是教学设计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如果把教学设计作为一个系统来看的话,它是一个在开发、设计、利用和评价四个方面全面研究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理论与实践”。在时间上,教学设计分为了三个时间段,即课的准备的设计、课的实施中的再次设计(即兴发挥和创造)、课后的反思性的设计修正。因此,教学设计除了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分析,策略制定和过程设计以外,最后应该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这是教师的一个不可缺的元认知活动。

教学设计的评价,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设计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目的在于总结设计的得与失。因为,任何一个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况且设计与实践活动本身会存在一定的误差,理论上再合理的设计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真正有效。所以,—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性评价的设计,才是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和有效的设计,从与传统教案的不同功能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它与传统教案不同的是,教学设计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时空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也更具有先进性。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及书写内容

⒈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是:

①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

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⒉教学设计的书写内容

①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本教学设计意图和整体思路(突出新课程特点);

②教学分析:包括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

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④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媒体及板书设计;

⑤教学过程;

⑥教学反思、评价。

书写说明:

(1)书写的形式。由于课堂教学设计是非线性的。因此,教学设计的书写也应该体现这一特色。书写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表格的,也可以将文本和表格二者结合。

一般文本形式可以比较充分地表达思想和具体的内容,信息量大,但不宜直观地反映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表格形式能够比较简洁、综合体现教学环节教学诸因素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或者以表格书写,或者将文本和表格书写形式合二为一,后一种方式是比较理想的呈现,采用文本形式书写前端分析,教学过程则一般以表格形式或教学流程图书写,从而组织成为一篇教学设计方案。

(2)在文本的书写中为了便于对教学程序的清晰了解,在方案的最后再加上教学流程图和板书设计图:由于这两项的简洁明了,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使用帮助最大。

(3)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所以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教学过程中流程设计方面可详可略,但对有些学习内容,如引用资料、资源、新知识信息等方面则要详细。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教学目标与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教学目的简单相加。

(4)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5)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体,特别是媒体使用的方法及作用或预期的结果。(6)教学反思评价作为教学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教学设计内容和形式应该根据需要而定,如果为了同行间探讨、交流而进行设计,则应选择较为详细和较强的理论展现为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形式,如果是教师本人为了作为上课前对课的理解和策划,则可以相对淡化理论色彩并简化分析要素,更多地关注过程方法策略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的设计。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多元化和创新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四、教学设计的功能

1、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使教学目标明确周全,为教师提供在教学活动实施中的心理参考框架,以切实地达成教学目标;

2、在学习材料方面,它有助于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教学前针对学习主题,选取合适的学习材料,以满足教学活动的需求;

3、在教学方法方面,可引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的特点、学习内容的性质,选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合必要的教学策略,安排教学活动;

4、在教学时间方面,它有助于教育实践工作者依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分配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5、在教学对象方面,通过教学设计,促使教育实践工作者更具体、全面地关注、了解学习者的基础、兴趣、能力和需要;在教学评价方面,可用来衡量教学活动的效果及教育实践工作者教学观念的运作情况,为进一步修正或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依据。

五、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策略

(一)、目标确立策略

确立目标的策略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挖掘教材、教法、教学环节中的教育因素,对其加以细化、筛选、甄别,列出每次教学活动中优先考虑的目标。

1、确立总体目标。即确立各年段、各科、各课的总体教学目标,使目标既包含学科目标,又有创新目标。教学中要坚持情感教育渗透始终,因材施教体现始终,反馈矫正贯穿始终,注意六个结合:教育与教养结合;学识与学力结合;主体与主导结合;教法与学法结合;苦学与乐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2、确立分类目标。新课程实施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照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制定分类、分层、有序的教学目标,照顾差异进行教学。

(1)教学目标分类要求将教学目标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在教师启发下,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和解答问题;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判断一道题是一步题还是两步题;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能用分析法分析问题,找出题目隐蔽条件,确定解题步骤,独立解答多步题。

(2)课堂训练分类要求,学生练习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际分类要求,操作时可采取以下步骤:同一练习内容,分类要求;提问要有层次性,先易后难,中差生优先回答;创造条件,让中差生有参与课堂练习的机会;把分类要求的策略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

(3)作业分类要求。

(4)评价分类要求。

(二)、优化结构策略

优化结构的策略,是指凸现教育目标,使教学过程内部诸因素形成比较稳定的联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产生出积极的整体效应,激活学生创新能力。这种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横向组合方式,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纵向活动程序。

1、优化纵向结构。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智能发展水平出发,对教学、对学生进行调控,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并按学生认识过程将每节课分为几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阶段: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调动积极性——激活创新能力。教师要在传授知识中调动思维,在启迪思维中开发智力,通过开发智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主动探索、总结、归纳、推理、提炼的创新性学习。教师主导作用在于传授知识中精心设疑、巧妙点拔、激励思维、鼓励创新。每节要设计1—2次思维高潮,开展1—2次创新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受到德育的熏陶,又提高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

2、优化横向结构。即课堂教学进行到纵向的每个阶段时,教师要把全班教学、小组或成对学习、个别学习的师生交际形式恰当地组合起来,以保证每个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最适合于他的教学要求的学习时间。最终达到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有较大收获的教学目标。这种横向结构有以下几种:

单向传递、双向传递、三向传递、多向交流。

(1)以发展思维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宜采用横向结构。在思维训练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横向结构宜采用“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然后“成对学习”或“小组学习”,最后“全班统一学习”的程序或形式。

(2)以训练基本技能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宜采用横向结构。宜先采用“全班统一学习”的方式由教师讲解,对个别学生示范训练,然后再采用“全班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独立学习,最后采用“成组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把习得的结果表达出来。

(三)、材料选择策略

材料选择策略,是指教师围绕确定的创新教育目标精心选择、设计、制作、组合具体适用的教学材料的策略。

1、材料应同所要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能够通过相互作用揭示有关现象,使材料具有“结构特征”。

2、所选材料应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兴趣,要能适宜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去完成发现并能够激发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思考。

3、所选材料应有多种相互作用,有较广的思考余地,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使学生有不同的发现,而这些发现大多数将和从属概念相关。

4、所选材料不应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标新立异的想法和活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材料,最好先在某个小组做一下试验。

5、随着学生的发展,他们所要理解的概念逐步深化,应选择比较复杂的材料,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

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旧模式的变革。当我们把视角投向新一轮课改的时候,应该用课改的新理念来透视教师备课的真正意义、诠释教学设计的本质内涵。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冲破传统备课的种种清规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呢?

著名教育家徐根荣老师说:用一生的时间去备课。备好课,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基础。孔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我就小学语文课的备课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备课标。语文课标对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搞课改,只能花里胡哨,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这里我所说的备课标指的是教师首先应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了解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指导思想。如果课程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只有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只有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熟记于心,备课时才能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收到预期效果。

二、备教材。备教材主要是指在钻研教材上下工夫。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教师只有凭借教材才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训练。因此,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认为老师在写教案之前就应该先别忙着去看教学参考书,而应静下心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勾词句、作批注,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师却做不到,或者干脆不这样做。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要教育学生对语文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就必须先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就不可能打动别人。

三、备学生。备学生即要摸清学生底子,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新知识将从这里产生,要恰当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起草切实可行的教案,使教材、教法和学生融为一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知道同样的教材也许会因为学生地域差异、环境差异、性格差异等而影响学生的接受效

果。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上一篇关于蔬菜的识字课文时,诸如玉米、白菜等一些词语他们还能理解,但是荞麦这个词语我花了很大力气,他们还是不明白什么样的东西是荞麦。这就是因为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这个在农村孩子看来不用讲了的词语。所以了解自己学生所处的水平是很重要的。

四、备过程。备过程就是设计教学过程,它是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对一节语文课的程序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布鲁纳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是新知识的获得;第二个是转换,使所得的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适合新任务;第三个是评价,即检核与估计知识的正确性。三个过程,它们都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课文知识。根据这个原则,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特点。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应有序,合乎逻辑,合乎学生的实际。具体步骤我是这样安排的:①导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这一节课的上好做下一个良好的铺垫,并且会给这节课增色不少。那怎样才算一个好的导入呢?一首儿歌、一张图片、一段乐曲、一条谜语,乃至教师刻意安排的一个动作,只要教师善于把握教学时机,随机应变,就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法。孔子早有训语:为师者要因材施教。我们教师都知道教无定法,教育学生不能搞翻版,要因人而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要照搬模式,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灵活,能诱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这主要讲求一个活字。我曾经看过有一教师在执教《七色花》时遇到这样一件事,当时他正在与学生讨论最后一片花瓣的用法,大家都觉得珍妮把最后一片花瓣用来帮助那位不能站立的小男孩很对。如果是他们也会这样做,可是有个男同学却说他觉得珍妮的做法不对,如果是他,他会许一个愿,就是再得一朵七色花。这样不仅可以用来帮助那个小男孩,还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可是一个课本上没有,教参上也没有而始料未及的答案。但我们这位教师的反应相当灵活,他随即赞扬了这个异想天开的同学,又就这个问题开始了更深入的讨论,答案就更是奇思妙想,层出不穷了。所以活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③板书。板书是简便、有效、直观的教学方式,可以极有效地辅助教学。板书设计没有定法却有规可循,即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内容简明,布局合理,便于总结,紧密结合教材。板书应着重体现一个精字。④练习。练习要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明确训练重点。设计要适宜合理,练习量要适中,能够促进思考、拓展思维,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五、备教案。教案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探究的方案,它的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个环节,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安排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理清教学思路,重视结构安排,优化教学过程。教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应以教学的内容和步骤为主。我们提倡教学要有个性,写教案同样应有教师的个性,有见解、实在、实用。在写教案的时候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教案。俗话不是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一份优秀教案,是教师智慧心血的结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但我们应注意的是,借鉴不是死搬硬套,重在借鉴教学方法的设计,否则会适得其反。

以上只是我在学习了课标后上小学语文课时的一点体会。总之,教师在备课上所花的工夫多少将直接影响授课质量,同时也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每一堂成功的课,都凝结着教师的心血,正是几番心血一堂课,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本篇文章来源于 布衣教师(http://uuun.5d6d.com)原文出处:http://uuun.5d6d.com/thread-10676-1-1.html 7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

吉林一中地理组 郑永胜

内容提要: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了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有效教学理论”的引领下,我们几年来积极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我所进行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立足于“有效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着力于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备课、指导、激励方面的设计,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目的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高中地理 有效教学 设计 实施

引 言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系统科学、传播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的启发,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1 国内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1.1国外对有效教学有关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描述式定义,即为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咨询、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另一种是流程式界定。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从背景、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如Chris Kyryacon提出的:背景变量(教师、学生、班级、学科、学校、社区、时机)→过程变量(教师观念、学生观念、学习的任务与活动的特点)→产出变量(认知或情感方面的短期结果或长期结果)。

1.2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

1.2.1基础性:包括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1.2.2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1.3有效教学的理论:如杜威名言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John Dewey 竟然是孔老夫子嫡系的名言,约翰杜威,想到了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觉得可能理解。今天的翻译为:我听过,我忘记;我看过,我记得;我做过,我学会。

M·希尔伯曼--有效教学的量化理论: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视听并用:20% 教师演示:3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0% 真正的理解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博大精深----包容东西,延续古今,为什么今天要在全球推行孔子学校想比有很深的内涵。为什么我们讲课的效率那么低?由“教师讲授:5%”可窥一斑。为什么洋思中学的“兵教兵”方法效果比较好?由“学生教别人:90%” 深受启示。虽然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社会,但是教育的理念和策略并没有进步多少,愧对先烈,无论教育多么快速的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思想还是不能少。

希望通过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达到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光辉使命。2 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 2.1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

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一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践与研究,所积累的经验,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称之为“有效教学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2.2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

现在对教学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却能够达成以下一些共识:⑴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教师、学生、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境等诸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⑵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⑶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对教学设计的研究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的科学性,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了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有效教学理论”的引领下,我几年来积极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提出至今历经“有效教学规模”、“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设计”三大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相同的是,任何一种方式和模式的有效教学都必须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指导”和“有效激励”这三大环节。

我所进行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立足于“有效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着力于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备课、指导、激励方面的设计,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构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目的的思考和实践。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3.1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但是地理学本身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解决地理学的实质问题要通过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和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来实现。但是,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论在高中的开设相对地理学科而言,相对滞后,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做法是:(1)提炼核心问题、层层剖析;(2)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和“WHAT?WHERE?HOW?WHY?MORE?”的探究模式。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在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里,紧紧抓住“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描述季节?”两个核心问题;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在多和杂的知识点中,紧紧抓住了“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地球上的水如何存在?”两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学习有针对性、让学生学习有方法、有可能、并有“完成”和“成功”的体验。运用“几何地图”把复杂的区域问题展现在简单的几何地图上,在用几何地图构建起区域知识的基本构架后,再通过“WHAT?WHERE?HOW?WHY?MORE?”即“这块土地是什么?这块土地在哪里?这块土地怎么样?这块土地为什么这样?在这块土地上过去发生什么、现在发生什么、将来会怎样?”的探究模式,在几何地图把区域知识丰富起来。3.2 追寻地理美学——引领地理学习的思想和行为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如是说。因此,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向学生介绍学科知识的体系,让他们了解学科的好处,也让他们洞悉学科的缺陷甚至弊病;但是,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更懂得要使我们的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必须先激发其求知的原动力——兴趣。所以,作为一名地理学的教师,我深知地理学很美,而美孕育着兴趣,因而在地理美学的追寻与体验中,着力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正确性,而首先是十分有趣;在地理美学的追寻和体验中,我不能强求体系的完备无缺,却也努力在各各方面多做追寻探求,在哲学中、在逻辑学中、在自然科

学角度、在人文科学角度、在几何图形中等,最大的目的是恢复兴趣在学科建设中的“导师”地位,从而使读者进而产生一窥其知识领域的强烈愿望,并在以后一旦进入体系后,不仅能较容易地掌握它,而却能能够重新审视它!而地理美学的追寻和体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⑴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经验紧密相关的哲学观点

⑵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经验紧密相关的方法论

⑶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经验紧密相关的其他美学要点

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哲学观点还远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生活体验。但是高中地理必修1要描述和探究的是“自然地理”,直接面对的是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课程背景下,清晰地并且前期阶段不做深入要求地提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学观点,并提示学生要认真记录,日后必是大有用处——当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时,老师重新提出这个哲学观点时,学生便有所警觉;当学生学习《大气运动》时,便对这个哲学观点进行有所讨论;当学生学习《水的运动》是,学生已经恍然大悟;当学生学习《地壳运动》时,学生已经对“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学观点深信不疑。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运用了哲学观点,把“自然地理”的行星地球本身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地球的四大圈层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个哲学观点有机地串成了一条主线,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世界观体系。

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方法论,而在教学正式进入“自然地理”体系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在回顾和总结相关生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在“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这个专题上给学生提出“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论,并强化学生必须把这个方法论作为“自然地理”学习的主干线索,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当时所进行到主干线索的哪一个环节。当学生完成了《行星地球》——整体、《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局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学生便完整地掌握了“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论,同时也深刻地掌握了自然地理的学习线索,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例如:在讲述“中国地貌”时,在中国广袤地国土上,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琳琅满目,强化记忆不是最好的办法,也不能更好地完成高层次的课表要求——为祖国秀美河山而自豪。但是,地理美学,地理的几何美就能很好的解决基本的知识体系要求和高层次的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中国地貌中,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构成了一个网格平面,网格平面 的线条就是山脉、网格平面的每个小格不是高原就是平原、盆地、丘陵;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也能展现着美妙的地理几何美学。

3.3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来落实,强调以下主要环节:

⑴学习思路(或本课时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⑵知识准备

⑶学习过程(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第二个问题、解决第三个问题„„)

⑷课后疑问(“我的疑问”、“我想更多掌握的问题”„„)

通过学案,落实地理学习的思路、核心问题、准备、过程、练习巩固和疑问等细节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双基落实上基本达到“节节清”的预期要求。

3.4把生活经验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地理知识形象化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育。”因此,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地理,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地球和地图”时,利用学生切西瓜的经验,在学生中展开一次“经纬线和经纬度”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切西瓜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两种切法:一种是先把瓜从中间切为两半;另一种是先用刀把瓜从瓜头向瓜尾切成两半。教师分析第一种切法:平行中间切面,再切无数刀,可以切出无数个圆,每个圆代表地球上一条纬线圈,中间切面代表赤道,地球表面就有无数条纬线。给每个纬线圈上标上度数,就可以用不同的纬度表示不同的纬线。纬度实质是线面关系,即从每条纬线圈上任一点向中间切面(赤道面)圆心连线,所连线与中间切面(赤道面)的夹角就是该纬线圈的纬度,纬度最大是90度。按第二种切法,并且每刀都切到瓜头和瓜尾也可以切出无数刀,每刀切出的曲线就代表一条经线,给经线标上度数就是经度。经度实质是面面关系,即两个切面的夹角,最大只能是180度。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自然地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3.5把游戏活动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使抽象规律具体化

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就要通过各种手段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一规律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位代表地球,一位代表太阳,在代表地球的同学腰间系一条有颜色细带子表示赤道,在代表太阳的同学相同高度的腰间绑一只发光的小手电简,表示太阳光。让代表地球的同学侧着身体(模仿地球在宇宙空间的倾斜姿态),在事先画好的椭圆轨道上慢慢移动,让代表太阳的同学站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缓慢转动身体使手电光始终照到代表地球同学身上。这样其他同学就非常清楚的看到,代表地球的同学在椭圆轨道上移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手电光在表示赤道的细带两侧也移动了一个来回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另外让代表地球的同学不要倾斜身体在同样的椭圆上再移动一周,这样同学们就会发现手电光始终照在代表赤道的细带上。这样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地球上太阳盲射点移动的原因及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黄赤交角的重要性。3.6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也是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如果设计合理,也是最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内容。

再比如讲热力环流这一规律时在课堂上我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火机打着,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的看到把打着的火机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难点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总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具体、深刻,设计一定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3.7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学习中,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否能用地理学专业术语来表示、描述、解释地理现象及过程。另一方面描述的文字是否符合逻辑,前后是否一致等。把学生的生活观察应用到课堂,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讲到我国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时,设计了一道讨论题,让学生观察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谈南北方的房屋结构差异,这时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让各组派代表分别从屋顶的形状、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陈述,把各组的意见归纳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通风利雨;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透光保暖。让学生在这一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南北方的气候和水资源的特点,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南方高温多雨而北方寒冷少雨。

贴近生活进行地理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给学生以生活的启迪,使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3.8经营有序课堂,构建有效教学

有序课堂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有效教学反过来更能促进有序课堂的建设和经营。在构建有序课堂方面,主要特别注重以下环节:

⑴认真对待每个班级的每一节地理课,负责任地上课,给学生传递积极的职业态度

⑵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用心上课,给学生传递学科教学和学科教师魅力

⑶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体验学习任务可完成感觉和成功感觉

⑷真诚热情地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你的正直、严肃、公平、真诚和热情

⑸不放任每一个必须干涉、纠正和教育的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皮连生、刘杰主编:《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2、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3、高慎英、刘良华主编:《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

4、蒋敦杰、杨四耕主编:《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 2004年4月

5、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研究1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发展平洲学校 倪馨萍

【摘要】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更好的关注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出有效的教学过程,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学生的能力搭好台阶,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引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地整合新旧知识,加速语言的内化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新课程理念才能落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得以保证。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关注学生 有效性

现代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限于教师领读、解释词义和讲解课文、语法和句型,应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策略,鼓励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他们乐学、和谐、主动地发展。为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我们还是应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努力构建出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总体结构、具体环节及其有关层面,预先作出行之有效的策划,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所谓科学,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英语教学原理,既切合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思想正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创造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中实践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传统的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传统的英语教学时一种应试性的教学,它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单纯的记忆知识。学生学习英语只是应试,并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许多教师过分拘泥于统一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和答案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现实社会的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个人去探索,研究和发现。因此,教师应该更多地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想象,创新,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许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只考虑教学内容的高密度,条理性及层次性,而忽视语言活动的趣味性,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真正理解其中之乐。他们只是单单的传授教学内容,而不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开发学生非智力及智力因素,如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会充分去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性因素,如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公德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3)教师过分拘泥于教学内容和教师用书,认为教材神圣不可变,他们很盲目地使用教科书,利用课本的内容设计各种课堂活动。然而,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减,而教师缺乏应变意识,这会造成课堂内容和社会的严重脱节。如教师受时间的限制,并不能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尤其是学科知识,许多老师忽视了学科知识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根本,注重学生在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它将小学,初中和高中全部考虑,保证各学段课程的衔接,体现课程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做法能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另外,也有利于解决各地英语教育发展不平衡性的矛盾,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教材编写者编写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教材;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进而探索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二.对英语课堂设计的界定

课堂教学设计的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1)分析教学任务,阐述教学的预期目标;从学习的需求分析开始,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期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样以解决“为什么”及“学什么”和“教什么”的问题。(2)分析学生特征,教师在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考虑课程、单元及课时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更需考察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对于本课程中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具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即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评定,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态度,即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3)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即学生通过学习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4)确定教学策略,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考虑怎样才能实现学习目标或教学目标。解决“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中应考虑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5)实行教学设计评价,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对学和教的行为做出评价,在行为评价时,一方面要以目标为标准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提供了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对模式中所有步骤作重新审查,特别应检验目标和策略方面的决定。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重视高中学生共同基础,为他们构建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学生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供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质;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高中英语课堂设计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活动为中心原则和着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和情感,关注个别差异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把每一个学生看做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习惯,情感态度和知识能力,充分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责任,灵活处理教学材料,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组织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应运用心理换位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学习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对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高中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高中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可能要提出的问题要考虑周全,设计的教学过程要贴近学生的实际。(2)以学生为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学生要担当起输入信息的主要任务从而保证所学内容的关联性。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角色有所改变,从原来的传授者变为身兼多角色的人。一是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应积极,真诚地投入课堂活动中,贡献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或根据自身的经历和体会给出一些良好的建议。二是帮助者和指导者。教师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肯定要强于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给学生以帮助,这会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三是教师可以成为语言把关者和促进者。教师充当整个教学活动的成果的检测者。尤其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更加突出和必要。

(3)以活动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创设学生英语的氛围,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说说唱唱,而是面对全体学生,全方位,全感官和全过程地促进师生多元互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参与多样的时间活动,形成一个和谐,融洽的语言学习氛围。

(4)着重培养交际能力原则。学习言语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现实的环境中有一种交际能力。教师应设置能促进交际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应从易到难,兼顾大多数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用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几种能力的训练时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四.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运用以下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教学。(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而教学改革的听说读写必须贯穿于其中.经过这几个环节后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学内容, 他们要掌握的重点。(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3)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information gap),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4)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如录音、录像、投影仪、幻灯、语言实验室,电脑多媒体等是现代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大幅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的利用他们,让现代化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的功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产生需要运用外语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语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电化教具生动、形象,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由学生的被动听讲变为全面参与,变化的情景,多方位的语言刺激和实践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了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考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5)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设疑提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五.结束语

新课标正处于一个相对宽松的课程环境之中,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可以独立支配的不确定性增多,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的教学情境需要英语教师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教学需要出发,创设良好的,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新颖,有效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胡淑珍:《教学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xxx课题组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专业:英语教育 班级:2008级本科3班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一场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换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人们努力探讨在新理念指导下的、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模式。在世纪之交,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名素质的轨道,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纲要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出发,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必须改变。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对我国当代各具特色的多种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策略、效果评价等基本问题,并从中归纳出教学的一般模式。

最早进行教育模式研究的是美国的乔伊斯和威尔,他们把教育模式定义为:“主管模式是一种设计课程、选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然而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邓立教授主编的《培格曼最新国际教师百科全书》中,教学模式则被认为是“考虑课堂教学的工具,它是一系列精心安排的概念,用以解释师生在课堂上做些什么,他们如何相互作用,如何运用教学材料以及这些活动如何影响学生所学的内容。”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对教学模式也有着一些各自的解释,但含义大致相同。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属于教学过程范畴、教学结构范畴,教学模式是方法、是策略,是一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统一。教育改革应致力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生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改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更新观念,改善教育行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与时俱进及开拓创新的产物。

二、问题的提出

1、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为理论核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人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我们既要肯定它的价值所在,不能轻易抛弃,但必须看到传授式模式的局限性,不能把它当成唯一的模式而神化。如果教师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授式的缺点,用传授式同样可以上出精彩的课,但教师不是只为了追求一堂课的成功,而是要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为此,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实现教学模式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的发展。

2、新型教学模式。即“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问题主导,先学后教,及时训练”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放到教学的首位,教师在引导自学和发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上下工夫,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要求有效地制约了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师,这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切实发挥“师”的作用。有些属于教师该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

就教学工作而言,面对新形势,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另外,此项研究对于我们英语教育方向的毕业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研究的意义

教师如果单纯依赖教科书、参考书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必将使自己丧失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无从谈起。新课程表现出了许多的不确定性,新课标为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方面所留下的广阔空间,在实践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与教师的适时、适度的介入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成效。从这一角度看,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寻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能参照的标准样式,也就是新的教学模式,并尽可能地使其稳定化、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并且促进教育理论的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如何贯彻课程的理念,并重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是本研究的关键。本研究的成果不仅可以学校及更多的教师提供可操作的鉴戒。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探索适合攀枝花中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佳途径。

2、实施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作。

3、研究新课程背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五、研究的设计方案及实施阶段

(一)研究的设计方案

1、研究的目标:

(1)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特点,形成一批富有课改理念的课堂教学案例。把握教学规律,丰富现代教学理论。

(2)立足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的主体行为和学习的规律,探究出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创新精神的基本教学途径,探索出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或手段,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手段,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更好的实施新课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2、研究的内容:

(1)针对攀枝花中学,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的方法。(2)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素养为目的”的课堂教学策略体系。(3)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研究。

3、研究的方法:以攀枝花中学为对象,主要通过实验法(亲身教学和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观察法(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反馈)、比较法(比较各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其教学影响)、表列法(将所得数据通过表格列举出来),内容分析法(分析各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结果)等。

4、研究的时间:2012年3月是我们教育方向学生的实习时间,由此为我们提供了开展研究的机会。

5、研究的人员:XXX学院外国语学院2008级本科三班英语教育方向全体学生(总共10名)。我负责领导研究策划活动,其他九位负责各科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首先制定研究计划。其次,搜集整理教学经验、相关理论及教学内容;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及其相关理论。最后,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关于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兴趣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研究人员在班级中采用新型教学模式给学生上课,将理论的学习思想、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进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探索和发展过程,并适时记录总结。

第三阶段:统计分析阶段。研究人员将实践所得数据用表列法进行统计,然后将统计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做出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研究人员根据分析的数据,进行总结,得出结论。

六、研究的成果预计

1、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了解其构建,深刻理解新课程变革过程的实质,提高新课程变革的成效,同时达到是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起到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

2、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学校形成创新型、科研型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声望。

3、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主题发展指数良好,参与研究人员普遍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涌现一批教学创新型教师。

七、研究的经费

制定计划表格、搜集资料、制定调查问卷等过程所需的费用合计约500元;研究期间研究人员的生活所需费用合计约5000元;其他相关费用约500元。此次研究所需费用总计为6000元。

下载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撰写的研究[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新课程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设计撰写的研究[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内容繁杂毫无选择,教学重点内容......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吴峰 教学设计,形象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目标背景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摘 要:新课程改革推出了新的课程目标,而要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推进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程目标......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新课程下的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摘要]在农村初中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是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利用生动......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对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根据课改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有了一些具体的感性认识。下面就谈谈在课改实践......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根据课改的要求,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教师和学生逐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对新课程有了一些具体的感性认识。下面就......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考[五篇范文]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农村学校 体育教学 转变 创造性 论文摘要:体育新课程改革为我国农村体育教育教学送来了春天的雨露,又为农村学校体......

    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总结

    今年暑假,本人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受益非浅。特别是华东师大的胡教授和几位老师对新课程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现将我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首先,要想实现......